《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陈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作 者】陈哲主编
【页 数】 139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0.05
【ISBN号】978-7-5576-8132-6
【价 格】68.00
【分 类】神经系统疾病-诊疗
【参考文献】 陈哲主编.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05.

图书目录: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内容提要:

本书为作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精心编写而成,主要介绍了神经常见疾病的最新诊断与治疗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头痛、癫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自主神经疾病、神经疾病的治疗以及神经疾病的康复等。本书内容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本书可供神经科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同时也适用于基层神经科工作者和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内容试读

第一章脑血管概述

第一节脑的血流供应和血管解剖

脑血管尤其是顿内血管与机体其他部位血管床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决定了脑血管病相对于其他血管疾病的独特之处,也决定了神经血管介入需要采用不同于其他血管介入的方法和策略。神经血管介入医生只有熟练掌握脑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才能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出安全有效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

一、颅内血管的特征(一)颅内动脉的特征

(1)血管外弹力层:与颅外血管不同,颅内血管缺乏外弹力层,因此血管脆性高。

(2)同级别血管较细:颅内血管与同级别的冠状动脉相比,顿内血管的直径相对较细

(3)顿内血管管壁薄:与同等直径的冠状动脉相比,颅内血管的血管壁通常较薄,约为其1/41/10的厚度

(4)血管外层较薄:颅内血管的血管壁以中层为主,而外层通常较薄

(5)横向和纵向弹力差:颅内血管横向及纵向弹性较差,相对较小的支撑力即会导致血管破裂。

(6)缺乏周围组织支撑:因颅内血管悬浮在脑脊液中,相对体内其他部位的血管来说,缺乏周围组织的支撑

(7)顿内血管分支多:颅内动脉往往发出许多分支小血管,而直径小于25m的小分支,在血管造影时并不显影:故在介入操作时很容易造成这些小分支的破裂而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这些分支血管还供应包括脑干在内的重要区域的血流,若介入操作时造成这些分支血管的闭塞,容易并发相应重要部位的神经功能缺损。

(8)颅内血管走行迂曲:颅内血管的走行相对其他血管来说较为迂曲,这就使脑血管介入的操作变得更为困难。

(二)脑静脉的特征

(1)管壁薄:脑静脉管壁较薄,缺乏平滑肌,弹性差,无瓣膜。

(2)少与动脉伴行:颅内静脉往往不与相应的动脉伴行

(3)有独特的结构:颅内有静脉窦结构,为颅内特有的结构

基于以上血管解剖学特点,决定了脑血管介入操作与相应直径的冠脉相比,更容易发生血管破裂、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所以对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主动脉弓和弓上分支血管(一)主动脉

主动脉弓位于上纵隔内,起于右侧第2胸肋关节水平,然后从右前向左后弯曲,达左肺门上方。

常见神经统疾病诊治

因此形成有两个曲度:一个凸向上方,另一个凸向前方并转向左侧主动脉弓突缘由右向左发出的主要分支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解剖学上,主动脉弓与这些重要结构相关:左迷走神经及颈交感神经分支位于主动脉弓前方:气管、左喉返神经、食管、胸导管及脊柱位于主动脉弓后方: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三支最重要的大血管则都位于主动脉弓上方:左头臂静脉也在主动脉弓上方:肺动脉分支、动脉韧带及左侧喉返神经走行于主动脉弓的下方。

脑血管造影首先从主动脉弓造影开始,一般左前斜位30°~50°是显示主动脉弓的最佳体位。主动脉弓造影能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钙化、夹层形成、动脉瘤、弓型、解剖变

异等。明确弓型结构是脑血管介入操作前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其解剖特点,主动脉弓被分为I、Ⅱ、

Ⅲ型三种弓型。分型的标准是基于无名动脉的起点至主动脉弓顶点处的距离。如支弓上大血管都在从

主动脉弓顶点发出的水平线之上发出时,为I型弓:如无名动脉于主动脉弓弯曲的上、下缘水平线之

间发出时,为Ⅱ型弓:而如无名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下缘发出的水平线以下时,则为Ⅲ型弓。

通常弓的形状越陡,手术的难度越大;而随年龄的增长及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主动脉弓走行可能变得更陡。

主动脉弓的解剖变异很常见,其中以牛角型弓最为常见,即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共干。完全的牛角型弓为左颈总动脉甚至是完全开口于无名动脉。

(二)弓上血管

右锁骨下动脉通常由无名动脉(头臂干)发出,而左锁骨下动脉则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可以被分为3段:第一段从起点至前斜角肌的内侧缘,第二段位于前斜角肌后方,第段从前斜角肌外侧缘至第一肋缘外侧缘,第一肋缘外侧缘之后称为腋动脉。当增生肥大的前斜角肌压迫锁骨下动脉的第二段时就产生胸廓出口综合征。

两侧锁骨下动脉第二和三段的解剖学结构基本相似,但第一段的解剖结构则差别较大。右锁骨下动脉的第一段在右胸锁关节后上方起于无名动脉,然后沿右锁骨水平上向外走行至前斜角肌的内侧缘。左锁骨下动脉通常是主动脉弓上发出的第三支大血管,一般在第4胸椎水平,左颈总动脉后方发出后,向上向外走行至左前斜角肌的内侧缘。左锁骨下动脉的内侧有食管、气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外侧有左肺及胸膜。因在实施介入治疗高度钙化的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或其近端病变过程中,可致这些邻近组织结构被穿透或受压,故熟悉这些解剖结构非常重要。

两侧锁骨下动脉常见的解剖学变异有:右锁骨下动脉可从主动脉弓单独发出。这时它通常是从主动脉弓发出的第一支或最后一分支大血管;如是第一种情况,则是右锁骨下动脉取代了头臂干;如是第二种情况,右锁骨下动脉则从主动脉弓最左侧斜行发,然后经气管、食管及右颈动脉后向右侧走行。左锁骨下动脉的解剖变异不及右侧多见,偶见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共开口的情况。

锁骨下动脉有四条主要分支动脉:椎动脉、内乳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左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动脉均从第一段发出,右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除右肋颈干在前斜角肌后方从第二段发出,其他分支都从第一段发出。两侧锁骨下动脉在距其开口1~2cm范围内通常无任何分支,椎动脉通常是从其发出的第一条分支动脉。我们将在后面对其单独讲述

甲状颈干通常为一根短干,从分出椎动脉后的上段锁骨下动脉发出,它发出后随即分出甲状腺

2

第一章脑血管概述

下、肩胛上及颈浅动脉三条分支。内乳动脉在甲状颈干开口的反方向从锁骨下动脉向下发出。肋颈干通常是锁骨下动脉的最后一个分支。左肋颈干通常从左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前斜角肌内侧发出:而右肋颈干一般则从右锁骨下动脉第二段、前斜角肌后方发出。

三、前循环系统

颈内动脉向脑前部供应血流,称为脑前循环系统:它供应血流的具体范围包括眼部、大脑半球的额叶、颞叶、岛叶、顶叶皮质和白质以及基底神经节等,约占脑部的35,血液循环障碍后可引起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

(一)颈总动脉

右颈总动脉在胸锁关节后面从无名动脉的分叉处发出。它的解剖变异很少,但有时也可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一般从无名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发出,比它们的位置更靠前。左锁骨下动脉的解剖变异比右侧常见,它经常直接起源于无名动脉,这时左锁骨下动脉就形成了即谓的牛角型。罕见的情况下,两侧颈总动脉起自同一动脉干,这时右锁骨下动脉常直接由主动脉弓发出。当右锁骨下动脉是主动脉弓上的最后一个分支血管时,左右颈总动脉可以单独发出。颈总动脉在其分叉口的近端通常不发出任何分支,但偶尔可发出甲状腺上动脉,咽升动脉,甲

状腺下动脉:于极罕见情况下可发出椎动脉约有50%的患者其颈总动脉在C4~C水平分为颈内、颈

外动脉:40%患者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高于这一水平,仅有10%患者的分叉处低于该水平。

(二)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在C4水平起自颈总动脉分叉部,在颈动脉鞘内上行,开始位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

然后转至其后外侧,走行于颈内静脉前方、迷走神经前外侧,其前面有胸锁乳突肌覆盖和舌下神经横跨,终于腮腺内侧。颈外动脉为上颈部、头面部、上颌及舌供血。颈外动脉起始部的血管直径通常与颈内动脉相同,但随着一系列分支血管发出,其血管管径也随之变细。颈外动脉各分支血管的发出部位和管径大小变异都很大,由近至远依次发出的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咽升动脉:颌内动脉:耳后动脉:颢浅动脉等。枕动脉、咽升动脉、颌内动脉、耳后动脉均有脑膜动脉发出。在血管造影上侧位像可显影其各个分支血管。血管介入及外科手术时虽常伤及颈外动脉,但由于左、右颈外动脉在其远端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因此其中一条动脉闭塞很少引发临床症状。如果两条血管在其起始处同时受损,患者会罕见的出现下颌瘫痪,但大多数在3~4周之内恢复正常

(三)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提供大脑的前部、同侧眼、鼻以及前额部分的血供。它是颈总动脉两个终末分支中较大的一支,其起始部位于颈外动脉的后外侧,向上走行在颅底经颈动脉孔入颅穿过海绵窦,止于前床突上方,大脑前、中动脉分叉处。在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部呈略扩张状的结构为颈动脉窦,插管时应避免刺激此处,以免引起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

1.颈段(C,段)第1段颈内动脉为C1段,位于颈内动脉起始点至顿底之间。可分为颈动脉

球部及颈升段。C位于颈动脉间隙内,它起初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随后至其内侧,在颈内静脉的

前内侧走行,其间不发出分支。正常血管造影时,除颈动脉球之外,颈内动脉C1段外形光滑,直径

相对均等,还可见不到可辨认的正常分支。

常见神经集统疾病诊治

从解剖上看,C1段位于第1~3颈椎横突前方,在延伸至岩段以前,通常有1或2个柔和的

弯曲。有时这种弯曲很显著,甚至会形成360°的环。在颈内动脉介入手术时,这样显著的弯曲不

利于栓子保护装置的放置。而当弯曲在紧接于颈内动脉C,段狭窄病变的后面出现时,同样增加

了支架置入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因支架置入后容易造成弯曲向上移,增加了在颈内动脉颈段远端、颅底近端形成折曲的风险。颈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的起始

处,或C1段的近端。通常包绕颈总动脉远端、颈内动脉近端,甚至累及颈外动脉的开口。颈动

脉介入治疗时应注意的是,当这些粥样硬化病变伴有显著钙化斑块形成时,钙化斑块可能会造成支架无法完全打开,在随后的支架内后扩张时,增加的压力作用于颈动脉窦可能造成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2.岩段(C2段)颈内动脉C2段始于顿底(颈内动脉在此进入颗骨岩部的颈动脉管),上升约

1Cm后突然向内前方成角走向颜骨岩尖。颈内动脉C2段可分为2个亚段:垂直段和水平段,2个亚

段的交界处为膝部。C2段位于岩骨颈动脉管内:垂直段在颈内静脉前方;膝部低,在耳蜗及鼓室的

稍前方:水平段在岩骨尖出管,在破裂孔的上方。在造影时,C2段呈一急遽垂直的拐弯,很容易识

别,这符合它进入破裂孔的解剂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在C2段相对常见,但发生血流动力学

相关的严重狭窄较颈内动脉近端少见。C2段发出两条分支动脉鼓室动脉和翼管动脉。虽然它们的形

态细小且正常造影时通常不显影,但却很重要。因为,在颈内动脉闭塞时,它们可通过颈外动脉某些侧支供血。更重要的是,在经迷路及经乳突径路行中耳肿瘤或感染手术可遇到这些血管。此外,当岩段远端闭塞时,这两条动脉的形态可增粗,造影时可显影。

3。破裂孔段(C3段)破裂孔段起始于岩骨颈动脉管内口,经破裂孔上方,终于岩舌韧带,被

三叉神经节覆盖,在破裂孔上而不穿过此孔,外侧有岩浅大神经跨过。C3段通常没有分支,翼管动

脉有时可在C2与C3段交界处发出。

4.海绵窦段(C4)海绵窦段,开始于岩舌韧带上缘至前床突,是颈内动脉最为弯曲的部分,

位于海绵窦的两层脑膜之间。可分3个亚段:①后升部或垂直部:②较长的水平段:③较短的前垂

直部。与水平亚段相连接的两个垂直部形成微圆的弯曲,分别称为后膝部及前膝部。C4段穿过上壁

的硬脑膜环而出海绵窦,被三叉神经节覆盖,展神经在其下外方。血管造影时,在侧位上C4段呈急

剧弯曲可见一水平段及前膝和后膝两个明显的弯曲,很容易识别。在前后位、颏顶位的颈内动脉造

影像上后膝形成的弯曲常与较外侧的前膝相似。额顶位显示颈内动脉的C4段甚为清晰。C4段发出脑

膜垂体动脉(后干)、下外干(外干)以及垂体动脉。其中脑膜垂体动脉几乎在所有解剖标本中都可见到,其分支供血给脑垂体(垂体下动脉)、小脑幕(小脑幕缘动脉)及斜坡(斜坡支)。下外干通常在海绵窦内跨过展神经,它分出2或3支小而重要的分支,供血给第3、4、6脑神经和三叉神经节、海绵窦硬膜。下外干通过圆孔动脉与上颌动脉在前下方向形成重要的吻合,并有一后支供血给部分海绵窦壁、小脑幕(小脑幕分支)和三叉神经节。它与脑膜中动脉(通过棘孔)和上颌动脉(通过卵圆孔的动脉)的分支吻合。由于走行在海绵窦的两层硬脑膜之间,海绵窦段缺乏弹性,因此可能限制了介入操作时器械的通过

5.床突段(Cs)床突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最短的一段,是一段硬膜间的结构,是颈内动脉穿

过脑膜进入颅内的部分,C5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颈内动脉进入蛛网膜下腔处的远侧硬膜环。是前

第一章脑血管概述

膝上面一小块呈楔形的区域,形成颈内动脉海绵窦前膝的上面。无任何分支动脉。位于有海绵窦发出的静脉小支穿过的硬膜领内。硬膜领的外侧面及前缘最明显,内侧缘不甚清楚,后缘全无

6.眼动脉段(C6段)颈内动脉眼动脉段(C6)起自远侧硬膜环,终于后交通动脉起点近侧。

此段向后稍向上弯曲,构成颈内动脉的前膝。C6段代表床突上颈内动脉最近侧的硬膜内部分。C6段

在侧位血管造影上显示最清楚,在与C5段交界处远侧的颈内动脉向上后弯曲形成所谓的颈动脉虹吸

部,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床突上段构成一个“$”段弯曲,在前后位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远侧及硬膜内段近侧常相互重叠。

C6段发出两条重要的分支动脉,即眼动脉及垂体上动脉。眼动脉是从颈内动脉C6段的最远端发

出,或者刚过C6段后就发出的第一大分支,向前走行,经视神经管入眼眶,供应眶内结构。造影时

在侧位投影上可清楚显示眼动脉。它的行程可分为:顿内段、视神经管内段和眶内段,后者又分为

一、二、三段。颅内段很短,稍粗,向前行走。管内段在视神经的下外方,在血管造影侧位像上略细。眶内段一段沿视神经向前内侧走行,血管造影像上是从管内段末端到眼动脉起始于脉络膜的中点:二段为眼动脉跨越视神经成弧形的一段:三段略迂曲沿着眶顶和内侧壁向前,终末支是鼻背动脉或滑车上动脉。眼动脉有许多分支,包括泪腺动脉、眶上动脉、前、后筛动脉、镰前动脉、网膜中央动脉、眼脉络膜丛。在侧位像上显示眶上动脉是最上的一支动脉:眼脉络膜丛在侧位像上可见一向后凸的新月形染色,如造影未显色,可能是眼动脉起源变异或闭塞。眼动脉的分支常与上领动脉的分支交通,在颈内动脉闭塞后,是颈外-颈内侧支循环建立的一个重要途径。

7.交通段(C,段)C,段(交通段)在后交通动脉的起点近侧开始,终于颈内动脉形成大脑前

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分叉处。在动眼神经和视神经之间通过,止于前穿支的下方,分成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该发出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两条分支动脉。

在侧位投影上可清晰显示后交通动脉。如果后交通动脉开放,它就将前后循环系统连接起来,

成为颈内动脉闭塞后侧支血流进入同侧前循环的一个重要通道。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在P1与P2

段连接处交通(P段位于基底动脉与后交通动脉起始处之间),它为丘脑、下丘脑、视交叉及乳头体

供血,是动脉瘤的好发处。

脉络膜前动脉是颈内动脉末端前的最后一个分支,为视束、内囊后肢、外侧膝状体、脉络丛供应血流。它在标准侧位及前后位上均可见到。在侧位上,脉络膜前动脉脑池段在进入脉络裂处可见向外成角或折曲现象,此角在血管造影上称之为脉络丛点。自此处进入侧脑室颢角后,脉络膜前动脉在脑室内呈轻微波浪形伴随脉络丛走行。在前后位可见其起自床突上颈内动脉的内侧面。近侧段先弯向内,再在鞍上池内弯向后,然后绕过颢叶钩,再向外走进入颢角。前后位时很难辨认其终点和起始部。

颈内动脉的解剖变异很罕见,颈内动脉的长度或者其颈段相对于患者颈部的长度是其变异的最常见来源。在罕见的情况下,颈内动脉可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更罕见的情况下,一侧或两侧颈内动脉可先天性缺如。这时前部脑组织的血液通常由颈外动脉的分支提供。

(四)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末支中较大的血管,是颈内动脉分出大脑前动脉以后的延续段,是组成Ws环的最大分支血管。大脑中动脉同时也是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好发部位。它为整个大脑

常见神经乐统疾病诊治

半球外侧面广泛区域包括颢叶、额叶的前外侧、岛叶、顶叶以及基底节区供血。大脑中动脉从大脑外侧裂深部发出,在脑岛的表面走向后外方

根据解剖学位置的不同,大脑中动脉可被分为4段(M1~M4段)。M1段从其颈内动脉的始点至

进入大脑侧裂呈相对平直的横行。但在新生儿或很年幼的病人M段的位置可偏高,而在老年人常呈

明显的波浪形或呈向下斜的曲线。M段及其分支在前后位和颏顶位显示很清楚,而在侧位上则不易

看到。M段在前后投影上相对水平,一些小的穿支动脉豆纹动脉从上面发出。这些豆纹动脉为内囊

后肢、尾状核头和苍白球供血。在M1段实施支架置入后,可发生“铲雪”效应造成斑块位移,致这

些供应内囊的穿支动脉闭塞。M1段通常被分为上干和下干,栓子经常会在分叉处滞留。M2段亦被称

为岛段,通常在M段分叉以后发出,始于大脑中动脉在岛叶明显上转形成膝部处,上行于岛叶上方

时向内侧凸。M段远侧在前后投影上转为水平,即称为M段,又称为岛盖段。M3段延伸至侧凸,止

于M4段,或称皮质段。M及M4段的栓塞易造成典型的神经功能缺损。

(五)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末分支中是较小的一支,主要为额顶叶内侧面、尾状核、基底节、胼胝体及额叶底面供血。它在前后投影上走形简单。它发出前交通动脉后向前行径。在侧位投影上,它围着胼胝体的弯曲走行。大脑前动脉的闭塞可以造成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双侧大脑前动脉的闭塞会造成额叶症状,最严重的症状即为无动性缄默。

最常用的分段法是将大脑前动脉分为5段(A1~A5)。A,称水平段或交通前段。此段从大脑前

动脉起点水平延伸至与前交通动脉的会合点;A2称垂直段或交通后段:A3为膝段;A4为胼周段:As为终段

近侧(A1~A2)段:A,段在视神经或视交叉上方内走行,A2段在半球间裂内上行走,在胼胝体

嘴部前分出穿支动脉,供应尾状核头、基底节的前内及下部、内囊下内部、前连合、胼胝体嘴部,包括内侧豆纹动脉、Heubner返动脉、胼胝体穿支:其皮质支供应嗅球及嗅束、直回、额叶腹内侧,包括眼眶支(即眶额动脉)、额支(即额极动脉)。

血管造影时,前后位可见颈内动脉分叉成为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颈动脉造影上呈“T”字形。

水平的大脑前动脉是“T”字的较小的内侧臂。A,段的血管造影形状不一。它内侧行向半球间裂时几

乎是水平的,也可上升、下降或波浪状走行。两侧A,段可以在大小或位置上对称,也不对称。在前

后位上,大脑前动脉应位于两侧眼眶外缘连线中点的半球间裂内。A2段出现浅的波纹是常见的。正

常波纹轻而短,甚至跨过中线也能回到中线。大脑前动脉持续跨中线移位为异常。

经眶30°~45°的斜位为观察A,段及其与前交通动脉交界点最好的体位。在侧位上A,段显示不

佳,当大脑前动脉在终板前向上走向肼胝体膝部时,A2段在侧位上则显示很清楚。侧位颈动脉造影

中,大脑前动脉A2段的变化很大。它常有一轻微的前凸弯曲,但也可有一小丘或向下凹陷,或甚至

成一锐角,有时成钝角或直角。大脑前动脉最后形成胼缘动脉时A2段可呈“牛鼻”状。当后交通动

脉开通时,椎动脉造影可以显示前循环血管。

A3~A5段:A:段围绕胼胝体膝部行走。当其在肼胝体上方走行时,远侧大脑前动脉在大脑镰下

缘下方行走。A4及A5段在胼胝体上方行走,由冠状裂将二者分开。本段血管分支包括胼周动脉,是

大脑前动脉主干的远侧延续,在胼胝体上走行,发出眶额动脉和胼缘动脉等。根据和胼胝体的关系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