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探析》杭荣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探析》

【作 者】杭荣华主编
【页 数】 199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8.11
【ISBN号】978-7-5676-3599-9
【价 格】39.80
【分 类】心理咨询-案例
【参考文献】 杭荣华主编. 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探析.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探析》内容提要:

本书中的作者均为临床一线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书根据心理咨询技术的流派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叙事治疗”“隐喻治疗”以及“综合性干预”。书中收录的案例均为原创性作品,共介绍了17个案例,作者从来访者求助的主要问题、成长史和重要事件、咨询(治疗)设置、咨询与治疗过程、导致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以国内外主流的咨询与治疗方法为框架,在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密切结合相关理论,便于读者系统掌握临床常用的心理疗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探析》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心理动力学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动力学治疗

经典精神分析治疗,每周进行45次,持续数年甚至几十年,耗时长,设置严格。因此,目前国内外实际上都很少开展经典精神分析治疗,有些精神分析学家采用面对面的普通谈话方式,每周1次,在数月内完成治疗工作,使得精神分析治疗变得更加实用和简洁。为区别于经典精神分析治疗,人们把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心理治疗势力和体系、各种改良的分析疗法称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或“心理分析方向的心理疗法”,简称“心理动力学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观,点是假设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可以影响有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心理动力学治疗是指以心理动力学的观点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理论观点与精神分析治疗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手段也在以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形式得到应用。

综上所述,可以说心理动力学治疗源于精神分析治疗而又具有与其不同的性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视心理动力学治疗等同于精神分析治疗。

001

心理咨询与治疗亲例挥析

二、心理动力学治疗的主要特点

(1)治疗的目的不在改变人格,而是将重点放在对人格冲突(结构)】的了解上,终点为人际关系的改善;

(2)治疗对象为患有神经症、有治疗动机和明确目的的人;

(3)不使用躺椅,面对面进行;

(4)治疗的频度更灵活,每周1~4次皆可,但不少于每周1次,每次50分钟。治疗的周期是开放式的,可以是短程,也可以是长程,一般在50~200小时;

(5)关注移情、反移情和阻抗,但不以此为重点,一般较少选择自由联想,更多的是心理治疗师运用询问、重述、对质和快速处理移情的手段。

三、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

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关注的只是焦点冲突区的行为改变,在患者的选择、疗程和技术上都有别于长程心理动力学治疗。长程心理动力学治疗聚焦于患者过去的经历,而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聚焦于影响患者当前生活中的核心心理冲突。

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的要点:

(1)患者的选择。患者有一个焦点冲突,有能力从情感层面进行思考,有强烈的治疗动机,能够对心理治疗师尝试性的解释反应良好。通常需要排除有严重抑郁、精神病或见诸行动的患者,排除边缘型、自恋型或偏执型人格障碍者。

(2)疗程。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一般应限制在10~20次,通常是每周1次,也有部分病例可能需要40次的治疗。

(3)技术。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所有常见技术都可以用于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包括防御分析、移情解释和重建。移情解释通常需要患者有领悟力并通过教育让患者对移情现象有所了解,在患者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释。保持对焦点的关注是短程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关键。在治疗的中期,对移情和阻抗进行解释,可使形成于过去并在当前重现的核心冲突更为具体。

(杭荣华)

002

第一部分心理动力学治疗

案例1:为什么同学都不和我玩

一一则有人际关系困扰高中生的心理咨询案例

一、个案介绍

基本信息:来访者,男,18岁,高三学生。独生子,从小与父母、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是工人。

对来访者的初始印象:来访者由父亲陪同一起走进心理咨询室,身高约1.70米,体型偏瘦,长相清秀,穿一身黑色休闲西装,蛮时尚。但是,人的状态看起来萎靡不振,穿着和整个人的状态很不搭。首次咨询时,基本都是父亲在说话,说的都是来访者不好的方面。来访者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低着头,不怎么说话,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求助的主要问题:来访者从初中开始,在学校和同学关系处不好,认为同学故意针对他、排挤他,上高中后更明显,认为班长故意压制他,因此不愿和同学交往,近期和同学发生矛盾,班主任认为他有心理问题,建议其进行心理咨询。

来访者自诉:“初中的时候和同学处得就不怎么好,那时同学都不主动找我玩,本想上高中后要改变这种情况,要多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把同学团结在自己身边,这样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就可以帮助我。现在发现,其实我的那些想法全都是幻想,同学们并不喜欢我,最近还和班长发生了矛盾,为此感到很烦恼。

“从小都是奶奶照顾我,奶奶对我很严格。父亲对我也很严格,我做错事或者考试没考好,父亲就会惩罚我。我知道父亲是为我好,不应该恨父亲,可是现在和同学的关系处成这样,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让父亲失望。母亲一直听父亲的话,很少管我,认为有父亲管我就行了,我和母亲的关系一般。父亲和奶奶的关系很好,他们俩的教育理念一致,认为管教孩子就要严格,母亲在家根本没有发言权,所以她对我就不管不问。”

成长史和重要事件:来访者出生于一个小县城,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003

心理咨询与治疗素例探析

从小与父母、奶奶一起生活。来访者一直由奶奶照顾,从小和奶奶一起睡,到上高中后才和奶奶分床睡。父母均是工人,小学文化。父亲性格急躁,对来访者的学习要求严格,对来访者的期望值高,希望他能出人头地。母亲性格温和、隐忍,在家没有话语权,听从丈夫的话,认为丈夫能管教好孩子。来访者在家怕父亲,当父亲惩罚来访者时,母亲在一边不管不问,从不安慰来访者,来访者心里很恨母亲。

来访者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很好,只有语文成绩略差,那时同学都主动和他玩,人际关系很好。小学三年级时,来访者有一次语文考了75分(班级平均成绩80分以上),被父亲罚跪。父亲很重视语文,指导他做题目时,让他只要把后面最难的大题做会就行了,父亲认为前面的题目都是“小兵”。小学四年级时,父亲给他请了一位语文家教,那个语文家教是男的,是父亲的好朋友,对来访者也特别严格,每天给他补课两个小时,直到小学毕业。

小学快毕业时,父亲买了台电脑,买回来没多久,来访者把电脑系统搞坏了,当时父亲暴跳如雷,不停地训斥来访者。事情过后,来访者想想觉得挺委屈,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哭,想着不能再让父亲失望了,父亲都是为他好

初中时,来访者迷恋一位男星,认为自己就是他,故意做成和他一样的发型,觉得那样很酷。来访者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一般,也没有人再像小学时那样围在他身边了,和班上同学的关系一般。当时班上一个男同学,长得很帅,学习成绩又好,还是班干部,班上的同学都主动找他玩。来访者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但是想想又没有办法,自己还得主动去“巴结”那位同学,要不然就被孤立了。尽管来访者主动去靠近那位男同学,但是那个同学对来访者爱答不理,来访者感觉很挫败。来访者填报中考志愿时,故意没填那个同学填的高中。

上高中了,来访者心想终于离开了原来那个很优秀的同学,在高中要好好表现,要回到小学阶段,从头再来,让同学们都围绕在自己身边。可是事与愿违,上高中后,他的学习成绩还是一般,而班长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又很有人缘的男生。同学们都喜欢找班长玩,服从班长的安排,来访者之前的计划全泡汤了。这学期,来访者和班长又有几次闹得不愉快,无

004

第一部分心理动力学治疗

法专心学习,也不愿和同学交往,感觉非常苦恼。

以往诊疗经历:来访者以往无咨询经历,是班主任建议来访者的父母带其来做心理咨询,第一次来的时候由父亲陪同。

二、咨询过程和结果

(一)咨询设置

在约定咨询设置时,心理咨询师首先告诉来访者,心理咨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有可能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效果。为了保证咨询关系的单

一化,避免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无关的干扰,心理咨询师在给来访者做心理咨询的同时不会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咨询频率为每周1次,50分钟/次,时间固定在每周三下午14:00~14:50,收费60元/次。若取消咨询,双方均需提前24小时告知。

(二)咨询目标

短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善来访者与同学的关系,提高来访者的学习效率。

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人格,充分挖掘其心理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咨询方法及过程

咨询方法主要采用心理动力学治疗,该疗法的宗旨在于解决患者的内心冲突,从而最终重构一个人的基本人格。和来访者一起更深人地探究其过去,帮助其洞察自身,并将那些压抑了的经验内容重新带入意识范畴之中。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先收集资料,充分共情,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自由联想、对阻抗和移情的分析与解释,帮助来访者认识并接纳自已的人际关系问题,了解人际关系不良的历史根源,把对过去与父母之间问题的认识与当前的人际关系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修通。

来访者在本书截稿前一共进行了17次心理咨询,咨询还将继续。心理咨询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1.第1次心理咨询

来访者由父亲陪同进入心理咨询室,父亲先进来,来访者紧随其后进来。父亲满脸愁容,一进来就开始指责来访者,说其在学校表现太差劲,

005

。心理咨询与治疗素例探析

班主任要求父母带其来做心理咨询。来访者一直低着头,小心翼翼,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来访者不敢抬眼与心理咨询师对视。来访者的父亲交代完基本情况后,心理咨询师建议单独咨询,让父亲回避,来访者同意

(心理咨询记录节选)

心理咨询师:以前接受过心理咨询吗?来访者:没有。

心理咨询师: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来访者:最近火气比较大。

心理咨询师:能说说是什么让你火气这么大吗?

来访者:跟班长关系搞不好。我自己平常爱开玩笑,有时上晚自习时也和同学说话,班长觉得我的影响力超过了他,处处限制我、打压我。

(注释:来访者说自己平常爱开玩笑,和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的很不符合。推测是否因为在父亲面前不敢开玩笑,必须严肃?)

心理咨询师:嗯,班长是如何打压你的呢?

来访者:这学期刚开学,有次我上晚自习时和同学说话,班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制止我,说我要是再说话,就把我报告到班主任那里去。

心理咨询师:你当时听到这些话心里是什么感受呢?来访者:一肚子火,但是控制住了。

心理咨询师:我想你当时应该很愤怒,班长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你,会让你很难堪的。你平常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不喜欢说出来吗?

来访者:很少说,其实内心里幻想过无数次要当众对班长发火,但是我要控制住自己。

心理咨询师:控制不住自己会怎么样?

来访者:我不喜欢班长,班长也不喜欢我,我要是先表现出来那我就输了,我不能先说出来。

心理咨询师:这件事过去有两个多月了,那是什么原因让你来做心理咨询的呢?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