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学》陈红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学》

【作 者】陈红霞主编
【页 数】 374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19.07
【ISBN号】978-7-5587-2237-0
【分 类】神经系统疾病-诊疗
【参考文献】 陈红霞主编.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学.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9.07.

图书目录: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学》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法、神经系统特殊检查方法、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神经痛、头痛、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疾病、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遗传代谢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等内容。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及解割

第一节意识

意识障碍一般分为意识模糊一朦胧状态、谵妄、嗜睡、昏睡、昏迷等。

1.意识模糊-朦胧状态意识的清晰度降低,意识范围缩小,患者认错人和事,出现错觉或片断幻觉,恐惧或激惹,或呈恍惚状态,此后可进入谵妄状态

2.谵妄意识清晰度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丰富的视幻觉、视错觉,呈现紧张、恐惧、烦躁不安、行为紊乱及定向力障碍、叫喊、冲动、伤人损物或自伤等。

3.嗜睡患者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刺激后能被唤醒,醒后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刺激停止后又进人睡眠状态。

4.昏睡反复的强刺激才能唤醒。醒后能睁眼,能作简单回答,言词含糊不清,常答非所问,很快又进人睡眠。

5.昏迷貌似睡眠状态,对外界各种刺激及自身的生理需求完全不能感知。不能被唤醒,脑电活动没有睡眠和觉醒周期。深昏迷时,各种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咽反射及腱反射均消失,肌张力降低。昏迷的程度通常按Glasgow-Pittsburgh评分,下列的英国Glasgow-Pittsburgh昏迷观察表供参考(表1-1)。

表1-1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表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1.睁眼动作

3.肢体有屈出迷逃避反应

4分

1,自动睁眼

4分

4,肢体异常居曲

3分

2。言语呼峡牵眼反应

3分

5.肢体直伸

2分

3.痛刺激后睁眼反应

2分

6.肢体无反应

1分

4,对疼痛刺激无睁眼反应

1分

W.瞳孔光反应

Ⅱ.言语反应

1,正常

5分

1.有定向力

5分

2.送纯

4分

2.对话泥乱

4分

3.两侧反应不同

3分

3.不适当的用语

3分

4,大小不等

2分

4不能理解语言

2分

5.无反应

1分

5.无言语反应

1分

V.脑干反射

Ⅲ.运动反应

1.全部存在

5分

1,能按呀附微肢体活动

6分

2.睫毛反射消失

4分

2,敲体对疼痛有局限反应

5分

3.角膜反射消失

3分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学

续表

指标

评分

指标

评分

4.眼脑及眼前庭反射消失

2分

5.松弛状态

1分

5.上迷反射均消失

1分

.自发性呼吸

M.抽搐

1.正常

5分

L,无抽描

5分

2.周期性

4分

2.局限性抽籀

4分

3.中枢过度换气

3分

3.阵发性大发作

3分

4.不规则/低呼吸

2分

4.连续大发作

2分

5.无

1分

注:七大项的总分为35分,最坏为7分,最好为35分

6.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植物状态是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

认知功能完全丧失,能睁眼,有睡眠-醒觉周期,丘脑下部脑干功能基本保存。上述状态如持续一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持续性植物状态。但在日本大多主张以3个月为界限。

7.闭锁综合征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其诊断标准为:①能持久睁眼(应排除双侧脸下垂);②检查可发现患者有认知活动;③失声或严重发声低下;④四肢瘫痪或不全瘫痪;⑤患者可通过眼球的垂直运动或眨眼示意。

(陈红霞)

第二节脑神经

脑神经的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脑神经障碍往往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早出现的症状,它也发生于许多全身性疾病中一支或多支脑神经损害,尤其是结合其他神经体征时,对疾病的定位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嗅神经(I)

用挥发油或含挥发油的物质,如松节油、肉桂油、杏仁、阿魏,甚至牙膏、香烟等进行检查。检查时要两侧鼻孔分开试验。将对侧鼻孔填塞,请患者闭目,用力嗅闻,讲出气味的名称或作出比较。有些物质如醋酸、氨水、乙醇、薄荷、甲醛等,因同时刺激三叉神经末梢,故不能用作嗅觉试验。有鼻腔炎症或阻塞时,也不能作此检查。(二)视神经(Ⅱ)

1.视力测定远视力和近视力。

2.色觉大多数的色盲系先天性异常,但在视觉通路上的病变和在失认症中,也可能发生对颜色辨认的障碍。检查时可用色盲检查图,或应用不同颜色的纸、线等。

3.视野几种常见视野的测定方法有:①对向法;②视野计;③盲点计。

4.眼底眼底检查应在不散瞳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影响瞳孔反射的观察。检查时应注意视盘的形态、大小、色泽隆起、边缘等;血管的粗细、弯曲度,动静脉的粗细比例,动静脉交叉处情况等:以及视网膜的水肿、出血、渗出物、色素沉着、结节和剥离等。

正常的视神经乳头为卵圆形,呈淡红色,有清晰的边缘和中央凹陷(生理凹陷)。外围常有一圈色素沉积。边缘上也偶有白色带鞘纤维。视盘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水肿和萎缩。视网膜动脉与静脉的正常粗细比例为2:3。在动脉硬化症中,动脉管腔缩小,反光增强,静脉和动脉交叉处出现压迹,严重时动脉僵直,壁外白色纤维呈银丝状。在中央动脉栓塞中,动脉狭细,静脉变淡,整个视网膜苍白、水肿。在中央静脉血栓形成中,静脉高度怒张,视网膜充血、出血。在无脉症中可见到视盘周围有花环的动静脉吻合。

·2·

第一章神经亲镜检查及解剖

视网膜可由各种疾病引起出血,诸如急性颅内压增高、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损伤、眼部感染、糖尿病、肾病、血液病等。视网膜血管畸形和动脉瘤也偶可发现。黑色素沉着则为各型视网膜脉络膜炎的特征。在全身性粟粒性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时,可在视网膜上看到散在的大约有半个视盘大小的圆形、黄灰色结核结节。

(三)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V)、展神经(M)

对动眼、滑车、展神经的检查包括眼睑、眼球突出度、瞳孔、瞳孔反射、眼球位置、眼球运动和眼的异常运动等部分

1.眼脸注意脸裂是否对称。正常成人的上脸边缘覆盖角膜上部1~2m,睑裂变小常提示一侧的睑下垂,对侧的面瘫,或因复视而主动地遮盖一侧瞳孔。请患者用力睁眼或闭眼即可判明。因颈交感神经麻痹所致的脸下垂也称为假性脸下垂,因为用力时仍可完全上抬。真性脸下垂可因动眼神经瘫痪、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所致,或属于先天性。双侧脸裂增大可能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双侧突眼。

2.眼球突出度眼球可因不同的病因而致前突或下陷。下陷多因眼球病变产生眼萎缩而引起,偶尔亦见于颈交感神经麻痹(Hom)综合征。双侧突眼原因可为恶性突眼症、狭颅症、良性颅内压增高、多发性眶内肿瘤等。单侧突眼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但更多地提示眶内或颅内病变,后者如蝶骨嵴脑膜瘤、海绵窦血栓形成。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时,不但有单侧搏动性突眼,且可在眼球上听到杂音。突眼的程度可用突眼计测定。

3.瞳孔应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是否对称。正常人在一般光亮度中瞳孔直径为3~4m。小于2mm者称为童孔缩小。双侧童孔缩小可见于婴儿、老年、动脉硬化、吗啡中毒、脑桥病变、梅毒、糖尿病、左旋多巴过量、深昏迷、颅内压增高、先天性瞳孔扩大肌缺失,以及睡眠状态等。单侧瞳孔缩小见于动眼神经受到刺激、颈交感神经阻断、角膜和眼内异物等。直径大于5mm者为瞳孔扩大。双侧瞳孔扩大可见于中脑病变、脑缺氧、疼痛、恐惧、甲状腺功能亢进、深昏迷、阿托品中毒、先天性异常等。单侧瞳孔扩大,可由于天幕裂孔疝、动眼神经损伤,或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眼球外伤和视力下降也可使瞳孔扩大。在埃迪瞳孔中,往往有一侧扩大,正常人瞳孔可有轻度大小的波动,明显的变化称为虹膜震颤,可由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不平衡、脑干损伤,或颅内占位病变、中毒、癫痫等所致。

正常瞳孔应为圆形,边缘整齐。卵圆、不规则、切迹、锯齿等情况可见于虹膜睫状体炎、虹膜前或后粘连、损伤、手术后和先天异常。这些局部病变也常影响瞳孔的大小及其反射。

15%~20%的正常人有轻度不对称,双侧瞳孔大小明显不对称,提示一侧有大小或形状的改变。不对称也可见于视觉通路或反射通路中的病变,以及埃迪瞳孔、梅毒和脑炎等。

4.瞳孔反射

(1)光反射:光反射的反射弧由6个神经元组成:①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②视网膜的双极细胞;③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其轴突通过视神经到达顶盖前区;④顶盖前区的神经元;⑤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Westphal's nucleus);⑥睫状神经节细胞,由此至瞳孔括约肌(图1-l)。因为一侧的顶盖区与双侧的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Westphal's nucleus)联系,故一眼受光时不但引起该侧瞳孔的收缩(直接光反应),也使另一侧的瞳孔收缩(间接或交感光反应)。

检查时请患者向光亮处注视,检查者用手掩盖其双眼,然后交替地移开一手。也可用电筒照射其瞳孔,但需避免让患者向电筒注视而产生调节反射,或光亮过强而产生精神反射。需注意检查侧(直接)和对侧(间接)是否收缩和是否敏捷与持久。检查侧有视神经障碍时,双侧瞳孔均不收缩,或反应迟钝而不持久;有动眼神经障碍时,直接对光反射消失,但对侧瞳孔间接对光反射仍存在。

·3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学

瞳孔括约肌

睫短神经

睫状神经节

视束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动限神经

交感梭

顶盖前区

(艾-魏核】

图1-1瞳孔光反射通路

(2)调节和辐辏反射:请患者先向远处平视,然后注视放在眼前仅数厘米远的物件。注意其瞳孔收缩情况。如果患者失明,可再做眼球会聚(辐辏)动作。单纯的调节反射缺失可见于白喉性周围神经损害和脑炎。

在阿-罗(Arll-Robertson)瞳孔中,光反射缺失,而调节反射存在,视力正常。典型的病例还包括瞳孔缩小、双侧不对称,虹膜萎缩,睫脊和心理反射缺失,阿托品散瞳作用减弱等。本征可见于神经梅毒、糖尿病、脑炎、脑外伤、中脑附近肿瘤、多发性硬化、酒精脑病、脊髓空洞症等。其病理部位尚未肯定,以中脑顶盖前区或双侧睫状神经节较为可能。

强直性瞳孔(Adie综合征)表现为瞳孔(常为一侧)扩大,直接或间接光反射缺失,但在持续亮光下缓慢地收缩,在暗室中缓慢扩大。调节反射也较为缓慢,可能要再长达5mi的潜伏期后发生。瞳孔的大小也常自发地波动。几滴0.1%毛果芸香碱滴眼,即可使瞳孔收缩,而正常瞳孔无效。

扩大而固定的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全无反应者,最多见于动眼神经麻痹:在短期内产生者,往往提示小脑幕疝的发生。此外,眼球损伤、青光眼、先天性梅毒、松果体肿瘤、意症、木僵型神分裂和阿托品中毒都能产生之。

(3)睫脊反射:对颈部皮肤的疼痛刺激可引起同侧瞳孔的轻度扩大。传入纤维为颈神经,传出神经为颈交感神经。颈交感神经麻痹时此反射消失,交感神经的中枢通路(脑干)损害时此反射诚退。

(4)眼瞳反射:对角膜、结膜或眼脸的疼痛刺激引致双侧瞳孔短暂的扩大继以持续的缩小。传人为三叉神经,传出为动眼神经。

(5)眼脸反射:用力闭目时(检查者用手指拨开),有眼球向上转动和瞳孔缩小两种协同动作,可能与动眼神经对眼轮匝肌的部分支配有关。

(6)耳蜗瞳孔反射:在耳旁作响声或用音叉刺激可使双侧瞳孔短暂缩小后扩大。可用以鉴别癔症性耳聋。

(7)前庭瞳孔反射:做前庭功能测验,如温度或转椅试验时,双侧瞳孔扩大。

(8)迷走瞳孔反射:深吸气时瞳孔扩大,深呼气时缩小。

(9)精神反射:惊恐、焦虑及其他精神活动时,瞳孔可能扩大。以上除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外,并不作为常规检查。

5.眼球位置眼球在休息时,各眼外肌所维持的肌张力使两眼的前后轴(视轴)保持平行向前。

.4

第一章神经系镜检查及解剖

痉孪性的双眼向同一侧偏斜多见于癫痫、前庭刺激和阻断大脑皮质眼动中枢和动眼神经核间联系的急性病变。不自主的双眼向上(偶尔向其他方向)偏斜发作,称为动眼危象,可见于震颤麻痹。上述偏斜中双侧视轴依然平行。在睡眠和麻醉中,视轴可稍向外偏斜。在小脑病变中,偶尔发生歪斜性眼球偏斜,一侧向内下方,另一侧向外上方。眼球注视或转动时视轴不平行称为斜视,共同性斜视多因屈光不正或弱视引起,可参考眼科学。瘫痪性斜视是由于一个或数个眼外肌瘫痪所致的拮抗肌过强,检查眼球动作时即可鉴别。共同性斜视眼的运动不受限,一般也无复视的感觉。

6.眼球动作眼外肌有上、下、内、外四个直肌和上、下两个斜肌,其解剖部位见图1-2。眼球活动依靠六对眼外肌的活动而能顾盼自如,但由于眼肌在眼球上的解剖部位而使眼球在不同的眼位时眼肌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应把原位眼(正视时)的眼外肌生理作用和非原位眼(诊断眼位)的眼外肌最

大作用区分开来。原位眼的眼外肌生理作用见图1-3A。

上斜肌腱

下斜肌

眼球

上直肌

外直肌

内直肌

上斜肌

视神经孔

图1-2眼外肌(右侧)

下斜肌

上直肌

下斜肌

外直肌一

+外直肌

内直肌

上斜肌

下直肌

上斜肌

上直肌

下斜肌

上直肌

外直肌

·外直肌

内直肌

下直肌

上斜肌

下直肌

B

图1-3眼球动作方向

A.原位眼外肌生理作用;B.诊断眼位眼外肌最大作用

为了方便观察某一眼外肌的最大作用,也更易于发现某一眼外肌的麻痹,作出六个诊断眼位(图

1-3B)。外展主要为外直肌功能,内收为内直肌功能,向外上方转动为上直肌功能,外下方为下直肌

功能,内上方为下斜肌功能,内下方为上斜肌功能。根据这六个诊断眼位观察眼球受限方向,与眼外肌

·5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学

作用方向对照,可以简捷地查出某一条眼外肌瘫痪。

内、外直肌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中,其生理作用即等于最大作用,两者无区别。但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在斜向运动中两者的作用则完全不同。例如在原位眼限时的右上斜肌麻痹表现为右眼偏上,实际上是因拮抗肌(右下斜肌)失去对抗,使右下斜肌的功能充分明显,而产生眼球上转。当眼球内收51°位时,上斜肌使眼球内下转的作用较大,也就是它的最大作用,所以它麻痹时,眼球内下转动受限最显著。因此要了解有无上斜肌麻痹,可嘱患者将眼内收51°位时,再嘱其眼球向内下方视,即可发现其眼球活动受限。

根据上述原理,检查患者眼球运动可嘱患者两眼注视眼前30~40cm处一小灯光或手指,然后将灯光或手指向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六个诊断眼位方向移动,观察眼球运动范围是否受限,根据眼外肌的最大作用图即可判断某一眼外肌受累。

(1)单眼运动:眼球内转时应水平地向鼻侧转动,瞳孔内缘应到达上、下泪点连线,内直肌功能亢进则超过此线;如果眼球不是水平地而是向上方移动,则可肯定该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如果向内下稍移位,同时向上方运动受限,应怀疑有下斜肌麻痹。眼球外转时,应水平地向题侧移动,角膜外缘应达到外眦部,同时注意有无向上或向下移位趋势。外直肌功能亢进时,角膜外缘进入外眦部,不足时则达不到外眦部,颞侧巩膜部分暴露,应记录角膜外缘与外眦部的距离(mm)。

(2)双眼运动:依照眼外肌的六个注视方位检查双眼的运动是否同步、平行和协调,有无功能亢进或减弱现象;眼球转动时,脸裂有无改变;在作直上或直下注视、看近和看远以及更换注视眼时,偏斜程度有无改变。

O'

0

M

图1-4复视的产生

A.右眼内斜;B.右眼外斜

M:黄斑区;O:目的物;O':假像

在轻微的眼肌瘫痪中,有时仅能发现复视。双眼复视是注视时目的物的映像不能同时投射到双侧黄斑区的结果。由于视网膜和枕叶皮质间有着固定的空间定位关系,不对称的视网膜视觉刺激在皮质上引

起两个映像的冲突,不能融合,其中来自一侧黄斑区者为目的物的真像,如图1-4A,右眼因外直肌瘫

痪而向内斜视。注视O点时,左眼投射到黄斑区M而产生真像,右眼投射到黄斑鼻侧的A点而产生假

像。由于正常时视网膜的鼻侧接受颗侧视野的投影,在患者看来假像处于真像的右侧,即外直肌收缩的

方向。又如图1-4B,右眼内因直肌瘫痪而向外斜视,目的物映像落在视网膜颗侧的B点上而产生假

像。由于正常时该部分视网膜接收鼻侧视野的投影,在患者看来假像处于真像的左侧。A的假像处于患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