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刘环芹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实用临床急症与危重症处理》

【作 者】刘环芹主编
【页 数】 227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04
【ISBN号】978-7-5719-0920-8
【价 格】88.00
【分 类】急性病-诊疗-险症-诊疗
【参考文献】 刘环芹主编. 实用临床急症与危重症处理.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4.

图书目录:

《实用临床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内容提要:

《实用临床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内容试读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概述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包括现场抢

救、途中监护和运输等环节。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首发环

节,主要包括四层含义: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患者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院前急救是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初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

(一)重要性

首先,院前急救是危重患者急救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院前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对一个心脏停搏的患者几分钟就关系到生死存亡,如果没有院前急救争取到关键的几分钟,院内设备再好,医师的医术再高明,也难以起死回生。

其次,院前急救还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有效的现场急救,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预定的急救规范进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急救质量,对解决医疗纠纷、保险等也有重大意义。

除此之外,院前急救工作还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实用临床急症与危重症处理

(二)特点

由于院前急救的任务对所抢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医院急症科的情况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院前急救的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多样性等特点。

1.突发性

院前急救的对象往往是人们预料之外或始料不及的突发性危及生命的急症患者,创伤、中毒、灾难事故中出现的伤员或患者,有时是少数的、有时是成批的,有时是分散的、有时是集中的。患者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2.紧迫性

紧迫性表现在抢救时间上,急救机构接到呼救时,必须车与人立即出发,一到现场必须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这是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不容迟缓。

3.艰难性

院前急救的艰难性主要是指急救的环境无定性,条件差。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必须随叫随到。赶赴现场要随身携带急救箱,抢救后又要帮助搬运伤病员。有时患者所处的地方狭窄、拥挤、光线暗淡致不便操作,现场及运输途中震动和噪声不易听诊分辨;有时由于事故现场险情未排除,所以可能造成人员再受伤等。

4.多样性

呼救的患者疾病种类多样、涉及各科,而且是未经各科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患者可能是有明确诊断的,也可能是尚无明确诊断而且病史不详的。特别是对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的患者,他们需要救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诊断及紧急处理,尤其是对症治疗。

(三)基本原则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员的痛苦,降低伤残率,减少病死率,为院内急救打好基础。因此院前急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秩序,迅速判明需要急救的地点、事件和人数。

(2)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2

第一章总论

(3)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伤”的原则开展工作。

(4)采取行之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早呼救、早心肺复苏、早实施急救技术。

(5)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死亡人员做出标志。

(6)在急救的同时,注意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7)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8)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大批伤病员,在多人抢救时,应听从最高职称医师指挥。

(9)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体等部门报告。

(四)救治流程

一次完整的院前急救包括以下流程:伤病员或目击者呼救、急救中心接受呼救和调度出车、急救人员上救护车出动、救护车行驶到达现场、急救人员接近伤病员、对伤病员现场诊治、把伤病员搬运至救护车、转送医院行驶及途中的监护、抵达医院交接、急救人员向调度汇报完成任务及救护车返回。院前急救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现场急救和呼救

在急、危、重伤患者的发病或受到伤害的现场,第一个发现者是患者自己,其次是在现场的其他人。现场仅有患者本人,应及时向周围人呼叫,请求援助,并尽可能地采取自救措施。其他人发现患者后,应主动迅速地赶到患者身边,边询问检查患者病情,边进行急救呼救。大型灾害发生时,现场的人可能都是受伤者,在进行呼救的同时应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现场抢救阶段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评估病情;二是实施抢救;三是稳定病情。这三个内容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危重伤病员,常需要一边评估,一边抢救,一边稳定病情,即对已存在的或潜在的威胁患者生命的各种病情及时的发现和进行处理。

(1)现场观察,保证安全:当院前急救医师面对意外事故时,首先应观察现场环境,有无危险存在,同时寻找患者受伤害的线索,这对判断伤情很有必要。如现场仍有危险,应先除去危及在场人员生命或影响救治的因素,再进行救治,确保伤者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3

实用临床急症与危重症处理

(2)体位:①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者,应将其置于仰卧位,并置于坚硬的平地上,解开衣服纽扣与裤带,进行现场心肺复苏。②神志不清者,应将其侧卧位,以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吸人气管而窒息。③特殊损伤采取特殊体位,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将患肢放低,以减慢毒液的扩散。咯血者,向患侧卧位,以防血块误吸入健侧支气管和肺内。

(3)病情评估及救治:①全面的询问病史后综合所有临床资料作出诊断或推断。②对急症患者首先是掌握生命体征,先救命后治病,一边稳定生命指征,一边确定诊断。③急救医师首先应对伤病员进行一次基本检查,判断是否有致命的伤情:判断意识清醒程度、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判断是否有呼吸、判断是否有脉搏。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头、颈、胸、腹、骨盆、脊柱及四肢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要有整体观,切勿被局部伤口迷惑,首先要查出危及生命和可能致残的危重伤员。④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吸氧、复苏器人工呼吸、心脏除颤、止血等抢救措施。

(4)急救呼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呼叫周围的人给予帮助,二是对专业院前急救单位进行呼救。全面的呼救内容应包括伤病员的主要病情、发现地点(有醒目的标志)、联系电话、救护车等候地点、现场周围情况,重大意外事故须报告伤病员人数、伤害性质、伤病情况等。

2.转运中的救护

(1)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改善通气和血流灌注。必要时予以吸痰。

(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4)心理护理。

3.抵达医院

抵达医院阶段包括两个内容,把患者从急救运输工具搬运到医院急诊室,与值班医师进行交班。

二、院内急诊科急散

急诊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第二个环节,它与急救机构(120或999)、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或各专科病房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急救医疗

系统。急诊接诊的忠者往往起病急、病情复杂、来诊时间及来诊人数不固定,因

-4

第一章总论

此需要素质优良的医护团队才能保证急诊医疗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急诊科是与院前急救联系最密切的部分,是医院急诊工作的前哨。随着急诊医学成为独立的专科,它的组织和任务也有了新的含义和形式。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所以目前急诊科的组织结构也是多种多样。

(一)我国急诊科管理形式

目前,我国急诊科大致有以下几种管理形式。

(1)全部医师为急诊科内的急诊专科医师,诊治全部急诊患者。包括平诊患

者的诊治、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管理急诊ICU与病房。该类模式在急诊患者

量不大的医院,医疗质量高,管理也方便。

(2)在以上基础上,再分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外科医师专门对急诊外科患者进行手术和术后管理,内科医师对心血管病等内科急诊患者进行救治。此类模式在国内极少,但已有成功的例子。

(3)急诊科就诊的各科急诊、平诊、普通急诊和单科患者在急诊室由各科派出的轮转医师诊治。急诊科专业医师主要负责危重患者的抢救,如多发伤及其

他疑难急症的救治,并管理急诊ICU和病房,同时成立医学教研室和接收研究

生,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这一模式的急诊专科医师相对急诊业务量(医、教、研)来说人数较少,因此限制了业务的拓展。

(4)我国台湾的大中型医院均有急诊科(包括ICU),急诊科大厅内分为平诊

通道、急诊通道以及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专用的红色通道。院前患者一到急诊科,先由内科或外科护士(经专门训练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护士)进行鉴别分诊,危重患者不必经过保险卡验卡手续,就可直接进入抢救室。救治过程中,先由护士进行生命体征的抢救,如开放气道、人工供氧、开放静脉通道和心肺复苏等,同时呼叫有关急诊医师和启动急诊方案。该护士参加抢救的全过程,是抢救工作的纽带和骨干。这种模式的急诊医师在没有抢救患者任务时,参加急诊、平诊患者的诊治工作。这样患者从院前到院内可不间断地进行急救,而且任何患者进入急诊室均能以信用卡或保险卡支付医疗费用,大大缩短了开始抢救的间隔时间,从而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

(二)急诊科的制度建设

1.急诊就诊范围

为了急诊患者方便就医、及时得到救治,需制订急诊就诊范围。范围如下:

①急诊外伤;②急性腹痛;③突发性高热;④各类大出血及休克;⑤心、肺、脑、肝、

—5—

实用临床急症与危重症处理

肾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⑥昏迷、抽搐、呕吐;⑦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食管内异物或疼痛;⑧中毒、中暑、自缢、淹溺、触电;⑨急性过敏;⑩其他急性病症。

2.急诊分诊制度

分诊是急诊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急诊就诊的患者都要通过分诊,由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主要症状、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当遇有急危重患者时,应当立即送往专科诊室先进行救治,后补挂号手续。

3.急诊岗位责任制

急诊室必须保证24小时开诊,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脱岗。因有事暂时离开诊室必须向值班护土说明去向和时间。值班的医师、护士不得私自换班或请人代班。遇有特殊情况时也必须经科主任或护士长批准,并等待替班者接班后方可离开。

4.急诊首诊负责制

凡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医院、科室和医师即为首诊医院、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首诊医师应对就诊患者认真负责,仔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救治,并以完整的病历表达。如果首诊医师发现就诊患者的病情涉及其他有关专科或确定是其他科诊治范围时,要在完成各项检查并做了必要的处置,写好病历后再请有关专科会诊。如果患者确需转科或转院时,首诊医师必须掌握指征,病情允许,由行政值班与对方联系好后,带着病历和转院单方可转出。虽然已经办完了转院手续,只要患者没有离开本院,首诊医师要继续负责,必要时还要交班。

5.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急诊病历书写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及时、准确、完整、字迹清晰。为了检查病历书写情况,便于急诊室资料的统计,利于患者投诉问题的解决,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急诊病历复写病历。急诊病历包括一般项目、病史、体检、辅助诊断、诊断、治疗(包括处理)、预后、去向、医师签字等项目。急诊病历要强调时间,如会诊时间、治疗时间等,体温、血压、脉搏以及检查的结果要写具体数据,用药要写剂量。实习医师病历、处方、检查申请单等必须经带教老师复核签字。

6.急诊报告制度

急诊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舆论敏感,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增强法制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