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的治国方略》刘建军,邓理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的治国方略》

【作 者】刘建军,邓理著
【页 数】 328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0.11
【ISBN号】978-7-208-16647-9
【分 类】国家-行政管理-现代化管理-研究-中国
【参考文献】 刘建军,邓理著.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的治国方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1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的治国方略》内容提要: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和而不同:国家治理的三重属性;第五个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国家治理的历史根基;国家治理现代化起点:世界视野和中国视野等。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的治国方略》内容试读

导论

国家治理可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艰难的一项任务。同样,以国家治理为重要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可能也是一门最艰难、最富有争议的学问。如果说利润高低和收入多少是衡量一个企业治理好坏的刚性标准,知识贡献和人才培养是衡量一个大学治理好坏的刚性标准,那么,评价国家治理的标准就没有这么简单清晰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立场、不同地位甚至不同种族的人都会对国家治理有不同的评价与认知。在国家治理上求取一个最大的共识性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大国治理,更是难上加难。历史学家许倬云曾经说过:“这两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想怎么才能管得好。中国是个大国,广土众民,现在是十三亿。从汉代四千八百万到现在的十三亿,这其中每个朝代都在思考怎样才能管理得好,怎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怎样才能把下面的问题传到上层,有难题来了怎样能够

1

国家治理现代化

解决。”①广袤的空间、绵延的历史、庞大的人口,再加上复杂的社会结构、立场不同的判断、内外相互交织的情境压力,的确为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的治理提出了数不清的难题。就是历史极为短暂的美国,在其立国之初,也有美国人非常困惑的问题:“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有人把国家治理界定为一门科学,也有人把国家治理称为一种艺术,甚至还有人把国家治理视为一种政治谋略。国家治理的复杂程度和艰难程度可见一斑。习近平在谈到如何治国理政时,有一段肺腑之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日常运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执政党的社会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解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共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③毛泽东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称为“人民的胜利”,邓小平把自己视为“中国人民的儿子”,这都

①许倬云:《从历史看管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②[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09一410页。

2

导论

印证了他们具有超越一己私利的政治观和治理观。中国领导人对治

国理政的理解正是孟子所讲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追求至善、最高的善。可见,相对于企业治理、家族治理、学校治理来说,国家治理以及公共事务的治理不仅是最艰难的实践,也是最高贵的实践。

人类社会对治理的思考,最灿烂的一幕无疑出现于德国学者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分布于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三个地区的思想家在这个时代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人类思想的魅力。这是人类社会神奇梦幻的开端与起点,后世也印证了这是一个智者辈出、思想绚丽的时代。按照雅斯贝斯的判断,在这个时代,世界上所有三个地区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①英国学者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书中,用“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大转折时代”来形容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她饱含深情地说道:“轴心时代的贤哲们并非在田园牧歌式的环境中创造了其富于同情的伦理规范。每一种思想传统都是在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相类似的境遇中发展起来的,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暴力和战乱的痛苦折磨”,“轴心时代的一致见解对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来说是一个有力的宣告。”@当然,轴心时代的伟大不在于治理实践的出色,而在于理性思考的深邃。狭小的治理空间、微小的治理单位、粗陋的

①参见[德]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②[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海南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技术等多重因素实际上并没有为这些深邃思考转化为政治实践提供充足的外部条件。中国可能是个例外。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人口众多、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地域宽广的政治实体之一,古代中国展示了早熟型政治文明独具一格的智慧与贡献。但它还是不能与今日中国的治理相提并论。

人类社会熠熠生辉、倍受推崇的治理实践,是与现代国家的诞生一起降临的。诞生于18世纪的现代国家不仅创造了更加先进的治理理念与治理形式,更是把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谋求善治的各种思想和主义穿梭于现代国家之间。在此之后的两百多年,就是各种治理思想在不同国家的实验时期。在这个起伏跌宕的年代,诞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治理形式。国家一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发明,成为储存各种治理思想和治理智慧的容器。国家治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主题。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并被付诸实践的思想和制度,都是在这个时代被确立下来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指导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层出不穷,代议制、议会制、政党制度、以追求公正为目的的司法制度等各种治理形式,也是在这个时期被奠定下来的。可以说,国家为人类社会琳琅满目的治理实践

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当然,人类社会对治理的思考与探索并没有止于国家。也就是说,国家尽管划定了牢不可破的治理边界与治理范围,但它没有成为阻止人类继续探索新型治理的屏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

国家治理现代化

面,也有自主和独特的一面;既有与原有理想和价值相适应的追求,也有时代所赋予的崭新使命。这就是我们思考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时空坐标。所以,本书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主

题的,而是把它置于特定的时空坐标之中,阐述新时代国家治理的

根源、框架、要件与目标。

客观而论,新时代国家治理面临的挑战也是异常严峻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联,在“党-政府-社会”的结构性安排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成熟稳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治理思想和治理哲学,这是制度趋于定型的思想源泉。另外,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统筹,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协调,政治化调控与专业化治理的并进,高层、中层与基层的贯通及其各自积极性的发挥,政治信仰系统与科层动力系统的双重强化,以及如何克服经济、教育、社会、家庭等诸多领域中的人文性缺失,最大限度地培育具有“普适性”的人文资源,实现人文教育与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每一个人提供他在社会交往中的“认知工具”,把人与他人、人与家庭、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的关系安放在一个清晰的规则框架之中,为国家治理奠定广厚、持久的人文基础,都构成了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大考验。随着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社会改造,特别是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把一些矛盾累积和传递到了新时代。时过境迁,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拉回到原有轨道的努力,可能与当下的情境存在着很多矛盾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