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陈壹明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

【作 者】陈壹明著
【页 数】 145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2019.05
【ISBN号】978-7-206-16100-1
【价 格】35.00
【分 类】中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陈壹明著. 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9.05.

图书目录:

《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内容提要:

中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从培养目标看,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而进行的不定向、非专门性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这个素质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本书主要从中学教育学和心理教育方面着手来阐述,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教育目的、教育与人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德育、态度与品德心理和学校心理教育。

《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内容试读

第一章教育目的

o%

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

的就是狭义的教育目的。与广义的教育目的一样,狭义的教育目的也是一种预期的要求、设想或规定,也表现为教育观念或教育思想但是,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社会性;关注的是个体的总体发展规格,是对个人发展的综合素质要求;一般以成文的形式表现,并成为国家的政策。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既要集中反映时代和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也要客观反映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规律,符合受教育者实际发展的要求。它可能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也可能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其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不仅指导学校,在学校中贯彻,也调节着校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影响全社会。因此,我们所要探讨和研究的教育目的主要是狭义的教育目的。

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常把“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方针”,而实际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二者的区别来看,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其指向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要求,而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身心变化的预期,它指向受教育者个体;教育方针具有单一主体性,其提出者是国家或政党,而教育目的具有多主体性,其提出者是国家、政党、团体或个人等,教育目的提出的价值取向也是多元的;教育方针是一定时期教育工作必须落实的要求,具有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而教育目的是对教育结果的期待,具有实现的不确定性和预期性。从二者的联系来看,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构成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如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4

第一章教育目的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包含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此外,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正确的教育目的有助于制定有效得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而教育方针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又为国家确定的教育目的地实现提供保证。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权或国家的性质不同,会有不同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即使是在同一国家政权统治下,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调整,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地表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一方面,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总要求,而各级各类学校又有自己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因此教育目的在学校教育范围内形成了自身的层次结构。另一方面,教育目的既包含对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状态的规定,也包含对受教育者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又呈现出一定的内容结构。

所谓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普遍的统一的总要求,其对教育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进一步具体化来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对教育总目的的具体化,它与教育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是学校课程方案规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它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对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

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教育目的系统各层次之间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呈现从教育目的到教学目标由抽象到具体的关系,上一层次的目的或目标是下一层次的目标的依据、

·5·

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

任务和方向,对下一层次的目标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下一层次的目标是对上一层次的目的或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础、最具体的目标,教学目标有次序地渐进和积累是向教育目的地不断接近,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达成教育目的的保障。

二、教育目的体系(一)教育目的的结构

所谓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教育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规定,即对受教育者在智能、体能、品德、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提出要求;二是对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培养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集团的利益服务。这两方面的规定从受教育者的发展角度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从教育活动角度讲,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显然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只有对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应发展的方向、内容和达到的水平做出明确的规定,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定向、监控与评价,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也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形成和谐的个性。没有人的身心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没有人的某种个性的形成,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起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它指导着教育任务的确立、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过程的组织等,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概括起来讲,教育目的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