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谷晓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作 者】谷晓红主编
【页 数】 272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02
【ISBN号】978-7-5132-2267-9
【价 格】29.00
【分 类】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谷晓红主编.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内容提要: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医学教育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与其本身学术理论基础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直是学校为之探索的上善之道。本书就此课题进行探讨。在第一篇,我们以学习的方式研究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变革;第二篇展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经验;第三篇,基于人文素质教育效果较难评价这一课题,我们尝试引入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一个值得讨论的效果评价途径。为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方法。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内容试读

第一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思考

等组织召开了多次关于素质教育的研讨会,并发布了多项意见指

学生

南,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使素质教育的发展进入到

个新阶段。

1999年6月,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地

位。江泽民同志在会议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初

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随后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新的思考。

纵观这些历史沿革,可以看到,目前教育界已经不再讨论是否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而是着眼于根据不同人才所应当具备的不同素质,如何去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从一开始提出就不是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义概念。从字面上来看,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4

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

第一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思考

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通常所说的科技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均包含其中。

在高等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是作为纠正大学生文化素质薄弱、专业面窄、适应性弱等弊端,探索新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级人才培养内容。在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是作为改革“应试教育”和学习负担过重而提出来的,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中的“一切为了考试”和“分数决定一切”的弊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比,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以及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别。从理论上来讲,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融人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大学中的专业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级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现有的素质教育模式由于引自国外的教育模式,与中国国情和国内教育实际并不完全相适应。同时,一些自己建立的素质教育模式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按照所属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和需求来培养人才,一方面肯定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不同的教育层次和不同的学科专业,都应当探索适应自身人才培养的不同的素质教育模式,高等医学教育尤当如此。

二、人文素质教育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根据这一解说,不论是研究人的生理规律、心理规律、思维的学问,还是研究社

5

会进步相关问题的学问,都应该属于人文的范畴。

关于“人文”的概念,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如《北齐书·文苑传序》云:“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孔颖达文

为《周易·责卦》作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里的“人文”,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

文化、文明的意思。可以将“人文”理解为包括启迪人的智慧、教

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扬人的意志、规范人的行为,以及维护人的健康、控制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协调人

际关系等各种学问,即被称作为“化成天下”的学问,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与结晶。

目前学术界对人文素质含义的阐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的内在品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合集,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人文素质是指与科学素质相对应的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可分为知识和精神两个层面。广义上的人文素质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狭义上的人文素质是指将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结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

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整体体现。

当前,很多学者认为,人文素质与科学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趋于一致,认为过去谈人的素质往往讲德、智、体、美、劳,在当今时代,除此之外还要对应地讲才、知、心、科、文。

拨冗除陈,归纳起来,基本认可人文素质的核心都在于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将社会科学融人并内化为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在《面向新世纪一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一书给了“人文素质”这样的定义: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从结构层面上来说大致包含以下内容:道德、知识、能力、方法等。

道德是指具有健全的心智、理想、目标,能批判的继承传统

6

伦理道德,有正确的文化观念;知识是指拥有各种人文社会科学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