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概论》斯亚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素质教育概论》

【作 者】斯亚平主编
【页 数】 266
【出版社】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2008.03
【ISBN号】978-7-81127-247-5
【价 格】22.00
【分 类】素质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斯亚平主编. 素质教育概论.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03.

图书目录:

《素质教育概论》内容提要:

《素质教育概论》内容试读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本章要点】

本章着重对“素质教育”基本概念及对其理解进行必要地讨论,以确定这种教育的真实身份,澄清人们对它的种种疑问,与所有关注素质教育的人们切磋、共勉,为贯彻落实“中央素质教育决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地发展作一点理论铺垫。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提出的全新教育命题,历经全国十多年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从观念上深入人心,并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推进行动。而它的基本内涵却如同深宫闺秀,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对于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虽然不乏有各种观点,但丝毫未改人们对它存在的太多困惑与疑问,甚至蓄积了严重的失望与愤懑。《读者》杂志曾经撰文,迫切希望有人能念出素质教育的“真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褚平在“21世纪高校科学与人文教育研讨会”上坦言:“在素质教育内涵理解上的混乱,易使教育内容和改革失去方向,并使素质教育最终流于形式。”可见,准确揭示“素质教育”的内涵,已经迫在眉睫了。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严格内涵

从严格的定义来讲,素质教育是指: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的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整个教育活动。理解上述概念应该把握四个要点:第一,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

1。

素质教育概论

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第二,在有效汲取传统教育基本精髓的同时,又对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第三,它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也为教育实践的深人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第四,它明确了素质

教育的外延一涵盖了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共有和特有的精神品

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国际教育,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所有方面,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各种修养锻炼。所以,它为整个素质教育命题的彻底破解奠定了有益的基础。上述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人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然,这个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而是需要长期艰辛努力的。

我国教育界不断有人撰文: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素质教育从来就不是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但它有着自己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人们只要认识和掌握其本质与规律,就会发现它作为一种全新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十分明显的,自觉有序地全面推进与实施也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节。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知识信息传递,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但它与以往教育的区别是对知识传授本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

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

即授知对象,授知内容,授知途径、方法和手段全面。首先,授知对象全面。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不能只关注能够上学、升学或升大学的那一部分人的传授知识。这是社会科学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其次,授知内容全面。是指要向学生传授丰富多彩的知识,而不是狭窄、局限的知识。具体包括四层意思:第一,既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又向他们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第

二,既向学生传授做人的知识,又向他们传授做事、做研究的知识,教育始终要着眼学生既成好人又成优才。第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站到学科、专业、课程等整个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变化的高度,不能满足于局部知识,无视知识整体及其发展变化。第四,既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向他们传授实际知识;既传授成功经验、经典知识,又应适当介绍失败教训和前沿未定论知识,尽可能把生动鲜活的世界作为学生的教材,而不应仅仅把他们局限于课堂、书本等方寸之间。

美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就现代高能物理发展问题进行演讲。虽然只有1小时左右的报告,但他的讲解却是站在整个高能物理的至高点上,用近乎全景扫描和动态变化的视野向人们清晰、透彻地介绍高能物理的相关知识及其对现代尖端科技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全

·3…

素质教育概论

容选择带来困难。实现健康成长,人们须尽力挑选适合不同个体的最有价值营养。与此相似,素质的培养提高也必须运用多维而更有价值的知识教育不同对象。

再次,精力时间有限。社会的丰富多彩和知识的复杂多样,使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异常紧张,教师必须提高知识传授的速率、功效,以确保课堂信息饱满和知识传授的价值、效益。

最后,有益知识内化。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只是完成素质教育全部任务的基础与手段,不是最终目的。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知识内化有很多要求,但知识准确和知识丰富是两个基本条件。知识准确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知识丰富有益学生比较鉴别。这显然都是内化知识不可或缺的。同时,在知识稀缺、匮乏的年代,知识传授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一能独立完成教育任务。而当知识异常丰富的时代到来时,教育仅仅满足于知识传授则会大大降低其价值与意义。所以,素质教育客观需要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首先,把握社会需要及其变化。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社

会发展的需求。比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已经更全面深刻

地融入世界体系,对外经贸交流和文化传播明显增多,具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和对外交往能力的人才,已成为社会更广泛的需求。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就意味着在原有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需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任何无视社会需求及其变化的人才培养,不仅易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会浪费教育资源。其次,结合学生特点。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全面了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