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周学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

【作 者】周学著
【页 数】 370
【出版社】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2018.02
【ISBN号】978-7-5164-1674-7
【价 格】68.00
【分 类】公司-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周学著. 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8.0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内容提要:

在一个好公司,你会学到很多;在一个差一点的公司,你会反思很多。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意在为公司建立治理体系提供一套格局不一样的顶层设计,实现公司持续发展。共分三篇:一,一个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二,一套卓有成效的治理结构;三,一套卓有成效的治理制度体系。

《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内容试读

第一篇一个卓有成效的领导者

第一章卓越领导、卓越成就

第一节历史与现实的典范

“先有伟人,后有伟业:先有真人,后有真理”“只有卓越的领导者,组织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历史和现实都能验证。

一、历史典范

(一)文王武王贤德,灭商纣,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周文王姬昌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伯夷、叔齐、太颠、闳天、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于姬昌。对内奉行德治,大力发展农业,商人往来不收关税,男人犯罪妻子不连坐,实行封建制度初期的裕民政治。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天下三分已得其二。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以姜太公(姜尚)为军师,良臣各当其位,励精图治,以德治国,使周繁荣兴盛起来,灭商纣王建立八百年周朝。

(二)秦孝公重用商鞅,秦国强大。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在战国七雄中,秦是比较落后的国家,被称为西戎。当时秦国很弱,“六国卑秦,不与之盟”。秦孝公即位,决心改变外受强邻欺压、内有贵族专横的落后面貌,上任伊始下求贤令:“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商鞅初侍奉魏国相国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公叔痤见魏惠王无意用商鞅,又说:

2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

“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座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告诉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知道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意,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公叔座死后,商鞅见到秦孝公的求贤令,便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秦孝公。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后对景监说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最后商鞅见秦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听得十分入迷。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秦孝公顺应时代潮流,知人善用,重用商鞅,实施变法,秦国日益富强,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齐桓公大义用管仲成霸业。齐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齐国正卿高傒和小白从小交好,雍林人杀了公孙无知后,高傒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派兵送公子纠回国,并令管仲带兵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杀小白。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倒地装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小白装死骗过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其为国君,是为桓公。鲁国以为小白已经死了,于是就放慢了送公子纠回国的速度。

齐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乾时(今山东省桓台县)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信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就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道:“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让齐国成为强国,那么有叔牙和高侵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非管仲不可。”桓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管仲回到齐国,管仲和桓公谈论霸王之术。桓公大喜过望,尊其为仲父,封其为卿,聘之为相,封地富其财,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齐桓公由此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四)刘邦任人唯能、团队制胜。刘邦出身农家,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相当

第一篇一个卓有成效的领导者3

于现在的乡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诛暴秦,抗强敌,平定天下,创立了大汉朝。刘邦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当领导定方向,张良负责制定战略,韩信负责“市场开发”,萧何负责后勤保障和行政管理。刘邦与三个人战略目标一致,充分信任他们,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包容他们的缺点,让他们互相补充,彼此依存,每个人的长处都得到了“极致发挥”,最后取得胜利。历史上最典型的团队建设者、领导者和成功者当属汉高祖刘邦。

二、现实典范

(一)任正非与华为。1988年,任正非以两万元注册成立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电信设备。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位富豪第三位,个人财富5亿美元。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全球排名第1056名,中国第92名。2014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28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主营业务利润330亿元人民币,增长12%。2016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5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净利润3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任正非把公司的股份分给了8万人,自己只留了1.42%。著名财经作家、《华为真相》作者程东升评价任正非和华为说:大凡真正的大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个思想家,对企业的宏观战略有清晰的认识,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影响和指导企业的发展。华为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不仅仅因为它用20年时间将资产扩张了一千倍,不仅仅因为它在技术上从模仿到跟进又到领先,而是因为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背后则是总裁任正非穿透企业纷繁复杂表象的深邃的思想力。从产品营销到技术营销再到文化营销,华为做得有条不紊。任正非对企业目标的界定,对企业管理的创新,对智力价值的承认,都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先河。

华为因任正非而成功,任正非因思想而杰出。

(二)稻盛和夫仁义治企。在日本经济界,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传奇人物,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见证者。他刻苦勤奋的精神、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准则,使他成为日本本土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与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一起,被称为日本“经营四圣”。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

(原名DDI,现名KDDI),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最终成就了两家全球

4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

500强企业。稻盛和夫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精神财富一提炼心智。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稻盛和夫才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

第二节卓有成效领导者的历史比较与类型

一、卓有成效领导者的历史比较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什么样的董事长才称得上是卓有成效的领导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也值得我们研究。我们用三对历史人物比较,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看看能不能得出一个相对可靠的结论。

(一)刘邦与项羽。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项羽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自刎而死。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指挥家。年少时刘邦性格豪爽,不喜欢读书:·为人豁达,不喜农事,只喜欢喝酒,其父太公训斥为“无赖”。刘邦于沛县起兵,入关灭秦,分封汉王,在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协助下,汉军逐渐壮大。楚汉两国协议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互不侵犯。当项羽遵守诺言退兵,放回了被扣为人质的刘邦的父母妻子,刘邦背信偷袭,项羽退到垓下,刘邦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军心,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以刘邦胜利结束。刘邦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呢?

1刘邦有称帝的远大志向,而项羽没有。刘邦见到秦始皇出游时,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这是两个人见到秦始皇时的想法。刘邦想当皇帝,项羽说可以推翻皇帝,说明刘邦有当皇帝的远大志向。如果刘邦没有这种志向,打这么多年的败仗早就坚持不下来了,先自刎的可能不是项羽,而是刘邦。远大志向,会视困难、挫折、失败为小事甚至无物。

2.刘邦是英才,项羽是偏才。刘邦和项羽两个人都不愿意读书,文化水平都不

第一篇一个卓有成效的领导者5

高,但天生的智慧和格局大不一样。刘邦武功不强,但天赋超人,对张良之谋领悟透彻,善识人、用人,尤善用他人之长,容人之短。而项羽因武功盖世,勇猛、自信,容易用己之长衡量天下人才,傲视天下人,极易形成无才可用的片面认识。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要善于寻找比自己强大的人才为自己服务。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是善于用人,而不是和属下比能耐。刘邦善于使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对政治和军事斗争目标理解不同,行事方式不同。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出身高贵。六国被秦灭亡之后,在项羽心中更多的是政治仇恨,而非天下,“仇恨局限了其格局”,秦亡其政治目标实现,开始满足于现状。军事斗争的唯一目标是胜利。鸿门宴未杀刘邦:楚汉两国协议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项羽遵守诺言退兵,放回被扣为人质的刘邦的父母妻子,遭刘邦偷袭,是其政治和军事上不成熟的结果。刘邦出身平民阶级,混迹江湖,我行我素,行事不按规则出牌,但不脱离“胜利”和“天下”这一核心目标,真正理解了政治和军事斗争的规律和实质特点,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4.用人格局不同。刘邦的用人格局远远高过项羽。刘邦当了皇帝后,有一次在洛阳开会总结成功的原因。王陵说刘邦三个字得天下,即奖、赏、封:褒奖、夸奖,赏土地、赏金银财宝,封官、封侯。刘邦说还有一个字就是用,放手用、破格用、不计前嫌地用。靠这些激励制度,刘邦建立了稳定、高效、高素质的团队,而项羽却仅靠一己之力打天下。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头号智囊。范增善谋,项羽善战,简直就是“黄金搭档”,如果能够精诚合作,前途不可限量。范增屡献奇计,为项羽崛起立下汗马功劳。鸿门宴上,范增力主诛杀刘邦,以绝后患。项羽优柔寡断,放跑了刘邦。范增大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二人从此决裂。韩信曾经为项羽属下,为项羽献谋,但无一听从。韩信说:“项羽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历史给过项羽机会,让范曾、韩信归其麾下,但项羽没有抓住。如果领导平庸,结果便是每个人都是领导的恩人,领导是每个人的仇人。范增大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韩信说项羽“匹夫之勇”,二人与项羽决裂即是明证。

(二)曹操与刘备、孙权。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统一了中国北方,奠

6公司治理的三个“卓有成效”

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文武皆精。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清峻整洁,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评其为“妙品”。

刘备,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骑马、结交豪爽之士,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孙权,三国时期政治家。文武双全,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行奉义校尉。善骑射,胆略超群,19岁时就随父兄征战天下。

从三个人的综合素质看,曹操排在第一,孙权第二,刘备第三。实力上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从灭亡的顺序看(组织存续的角度),刘备(西蜀)第一、孙权(东吴)第二(实际晋灭魏在灭吴之前)。我们的结论是,领导人的素质决定了组织的质量、规模和存续时间。

(三)秦始皇与六国君王。秦始皇嬴政13岁继位,国事委于大臣。加冠亲政,先除嫪毐,稳王室,复尊严。逼杀吕不韦,断儒者儒政之念,坚定商鞅之法,走强秦一天下之路。嬴政为秦王,日理万机,英明勤奋,知错立改,立志于天下一统,维护华夏文明。而东部六国之君,不思进取,不图自强,终被秦所灭。组织的竞争,决定胜负的关键取决于团队领导者是不是足够卓越,是不是比对手更卓越。战国末期,秦对东部以一抵六而胜出,灭六国而一统天下,足见秦始皇之卓越。

二、卓越领导者的类型

根据前面三组两两比较,我们看一看哪种类型的领导者成就更突出。

(一)文韬武略出类拔萃的领导者成就最高。以秦始皇和曹操为代表。曹操通过诗词展示了其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清刘熙载称赞曹操之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秦始皇13岁继位,39岁称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废谥法,以世计;废封建,实行郡县制:统一法制、文字、度量衡:修筑灵渠,沟通水系:修长城,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定华夏南疆。其武略超群,而文采只是“略输”。秦始皇和曹操,他们都是文韬武略出类拔萃的领导者。

(二)能力均衡、善用团队的领导者成就突出。以刘邦和刘备为代表。刘邦文采、军事都不突出,但他知道谁行,并放手使用。《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记载:“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