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运动篇》于春泉,雒明池,李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养生运动篇》

【作 者】于春泉,雒明池,李琳主编
【丛书名】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
【页 数】 212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0.03
【ISBN号】978-7-5214-1580-3
【分 类】健身运动-养生(中医)-普及读物
【参考文献】 于春泉,雒明池,李琳主编. 中医养生运动篇.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中医养生运动篇》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上篇、下篇两个部分,其中上篇为总论,由五部分组成,涵盖了运动养生概论、运动养生的生理基础、运动养生与健康、运动养生与中医康复治疗、以及常见运动养生方法。下篇为常见病的运动养生与防治,主要介绍了临床常见且适宜采用运动养生方式来进行防治的相关疾病,重点论述根据疾病的病证类型采取不同的运动养生方法。本书为面向大众的专业性科普类书籍,也非常适合作为中医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中医养生运动篇》内容试读

上篇

G

认识运动养生

…\…

002—中医系尘运动篇

第一章

中医运动养生概述

“养生”,古时又称为“养性”“保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为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达到舒筋活血、调畅气机、疏通脏腑气血、静心宁神之效的养生活动,称为中医运动养生。常用的中医运动养生方法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由于该类方法具有形神俱调、动静结合、负荷适中的特点,且运动不受场地、性别、年龄、职业等限制,长期以来备受各医家、患者和百姓青睐。

第一节中医运动养生的源流与发展

为了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在古代哲学观的影响下,古人以形神相应和动静结合为指导思想,将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气一元论、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内容与形体运动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分别形成了巫舞、吐纳、导引术、六字决、易筋经和太极拳等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功法,特别强调“整体观念”“天人合一”“呼吸吐纳”“气血调和”在机体内环境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稳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的描述,这是后来按摩术、导引术等古代养生方法的雏形。现存最早的、完整描述呼吸锻炼的文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气铭》。它对“行气”的路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后来流行的“以意领气”“气沉丹田”“停闭意守”等练功健身方法基本一致。古人对运动养生的重视,使其历经数千年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养护人类身体健康的

004—中候累④运动篇

分为“养神”(摄养精神情志)和“全形”(保全形体身躯),主张养神当以静为主,静中求动,全形当以动为主,动中求静。

此外,先秦时期的养生观强调趋利避害的主动观念,即追求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对生命进行有益的保养。《吕氏春秋》提到“知本去害”,《季春纪·尽数》中也说:“毕数之务,在于去害。何为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也。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总之,先秦时期的养生观强调运动强身、守静养神、动静结合、养性修身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其对后世医家观念的提出影响颇大,如华佗曾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以看作是对“动以养生”观念的继承;“五禽戏”“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和养生运动也是在此基础上创建起来的。

三、秦汉时期的运动养生

传统养生思想到秦汉时期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唯心主义流派,一个是唯物主义流派,两者分别以董仲舒和桓谭为代表。

唯心主义流派认为:人体的养生,养心比养形更重要,宇宙间最大的主宰是天,而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部分。“人有小骨节三百六十六,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有大骨节十二,天有十二月;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有哀乐,天有阴阳;人有伦理,天有天地。”“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

唯物主义学派开启了辨证养生的先河,强调辩证地看待养生,认为虽然养生对人的生命是“有用”的,但却不是“万能”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运动养生”得到了充分发展,促进了行气和导引术的成熟和发展。到了汉代,行气导引术有了较大发展,与先秦时期的导引术相比,此期出现更多的导引术式,并重视术式的动作幅度,强调导引要与行气交融互透。由此,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运动养生术式一导引术趋于成熟,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导引体操套路体系。秦汉时期,行气理论有了重要发展,主要体现在开始用阴阳五行思想与“精、气、神”原理阐释行气理论。华佗创编的“五禽戏”较好地反映了东汉末期导引养生术的进一步发展,五禽戏突破了《导引图》单式

第●中医运动养生概述一005

导引的局限,表现为成套导引术,并突破了《导引图》单一疗疾手段,又具有强身健体、消除疲劳的功能。

四、魏晋时期的运动养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思想和运动养生在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下初成体系。该时期的养生家特别强调“行气导引”在养生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若只服用丹药保精而不行气,修炼取效就慢,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才能强身健体,取得较好的修炼效果。此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嵇康、葛洪、陶弘景等。

嵇康秉承老庄学派的“自然之道”和“无为”思想,并传承了道家的思想精华,在其有生之年著有《养生论》《答难养生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等论著,对后世导引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嵇康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是精神与肉体同时得到保养与锻炼,并追求“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思欲登仙,以济不朽”的长寿理念。

葛洪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养生延年以及神仙方药和鬼怪变化等理论,并著有《抱朴子》等论著。葛洪认为,服食仙药和鬼怪变化等属于迷信,是伪科学,更是不可取的。《抱朴子·至理》云:“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他认为服用金丹大药虽为长生的根本,但如果能与行气相配合的话,则收益更为迅速;即使不能得到仙药,单单行气而且能符合其中的“至理”者,也能得到数百岁的寿命,即指出“行气”在修炼长生中的重要作用。他在《抱朴子·微旨》中也说:“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但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皆导引也…凡人导引,骨节有声,如不行则声大,声小则筋缓气通也。夫导引疗未患之患,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

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祛病之玄术矣。”葛洪提出了导引养生术的不同术式,并将健身延年的思想渗透其中,认为导引的作用,主要在于调畅气血,“养生以不伤为本”。这种积极的导引养生观被后世养生家、医家肯定,极大促进了导引养生术的发展。

陶弘景在道教“重人贵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养生六字诀,即吹、呼、嘻、呵、嘘、四。六字诀从呼吸吐纳、意念运力的角度巧妙地将呼吸法与自然气息相结合,使脏腑之气血通畅,保健身心。其所撰的《养性延命录》体现了“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的原则,系统保存了先秦至魏晋期间诸家养生精粹,并首次提出了一套系统的道教养生学理论架构,是养生学史上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