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脊柱外科技术》(印)阿尔温德·巴韦编;梁裕主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脊柱外科技术》

【作 者】(印)阿尔温德·巴韦编;梁裕主译
【页 数】 410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04
【ISBN号】978-7-5478-3427-5
【分 类】脊柱病-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印)阿尔温德·巴韦编;梁裕主译. 现代脊柱外科技术.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现代脊柱外科技术》内容提要:

本书涵盖了当今脊柱外科领域里的主要热点技术,如微创手术技术(经皮内镜、经通道的减压和融合以及椎体强化等),脊柱畸形矫正(PSO截骨矫正,脊柱侧弯的治疗原则等)和脊柱非融合技术等,适合脊柱外科医生,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脊柱外科相关的康复科医生等阅读参考。

《现代脊柱外科技术》内容试读

第1章

腰椎椎间孔区域的解剖及其在经椎间孔手术中的应用

Pil Sun Choi

译者:钱济先赵海恩

准确掌握椎间孔区域结构解剖,对于安全实施脊神经,下界是下位椎体的上缘平面,内侧界是

腰椎开放或经皮微创手术至关重要。具体而言,这硬膜囊或下腰椎(L4-L5和L5-S1)的脊神经根。

些必要知识包括:手术三角区和安全三角区的解剖L2-L3椎间孔到L5-S1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的大小

结构,椎弓根和邻近神经结构的位置关系以及脊神

足够逐级扩张手术通道的进人。L2-L3椎间孔的安

经节在椎间孔区的位置。

全三角区直径最小,平均约7.55mm。L5-S1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的直径最大,平均约12.59mm。

手术三角区

任何平面安全三角区的直径都远远大于我们目前使用的手术通道的直径一6.0-6.5mm(图1.2)。

手术三角区,通常认为就是安全三角区,是由

Kambin,a于1987年首次提出。该区域包含了椎

椎弓根和邻近神经结构的位置关系

间孔区域的一个空间,前界是神经,下界是下位椎体的上缘平面,后界是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手术

椎弓根是腰椎最重要的解剖结构。近年来,使

三角区是进人椎间孔区的人口(图11)。

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腰椎的稳定,椎弓根的重

安全三角区

Mirkovic1于1995年首次描述了安全三角区的概念。此后,Choi!于2000年也提出了同样的概念。这个三角形区位于椎间孔区域,手术套管可以安全地插人这个区域而不会对周围神经结构造成危险。通过这个区域可以开展很多经椎间孔的手术,如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成形术、髓核置换术、前路静态或动态腰椎稳定手术等。

图11手术套管通过手术三角区的图解。手术三角区

Choi对新鲜人体尸体标本进行了解剖学研究,

的前界是脊神经,下界是下位椎体的上缘平面,后界是

结果表明安全三角区呈现以下结构特点:其外界是

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

现代脊柱外科技术

感觉神

数节

十外侧

棉根

硬膜囊

下内侧

图1,2新鲜尸体标本,从椎弓根水平截除椎板后半部

图1.3新鲜尸体标本,从椎弓根水平截除椎板后半部

分,清楚地显示了安全三角区(黄色标注)。安全三角区分,显示椎弓根和邻近神经的位置关系。重点区域是椎外侧是脊神经,其下缘是下位椎体的上缘平面,其内侧

弓根的内下区和椎弓根的外上区(黄色标注)

是硬脊膜或下腰椎平面(即L4-L5和L5-S1)的神经根

要性已日益明确。椎弓根螺钉固定大大增加了脊柱的重要。Matuoka和Choi的研究表明,87%研稳定性,显著降低了脊柱手术后辅助外固定的需求。

究对象的感觉神经节占据椎间孔最上方区域(GS2

与此同时,随着椎弓根螺钉的使用增多,相关

和GS3)。含椎间孔血管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包绕

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其中一个并发症

神经节。在上腰椎,神经节常位于椎管内;而在

就是由于螺钉位置不佳引起的椎间孔区神经根不同

下腰椎,尤其是L5-S1节段水平,神经节位于椎

程度的损伤,导致感觉迟钝,很难恢复。

间孔外(图1.4)。

Matuoka6和Choi于2000年对新鲜人体尸体标本进行了解剖研究,其研究结果于2002年发表。

研究结果表明:从L2至L5,椎弓根的纵径和横径

均逐渐增大,而椎弓根横径小于纵径。椎弓根和下

方的神经根位置关系比较密切:在上腰椎(L2-L3

(S1:内

和L3-L4),椎弓根的远端毗邻神经根,内侧毗邻

硬膜;而在下腰椎(L4L5和L5-S1),椎弓根内侧

GS2:排间孔

内侧半×

毗邻神经根(图1.3)。

GS3:价f

外鹅天

脊神经节的定位

(GS4:都i创L

外侧1天

脊(感觉)神经节被认为是脊神经的“大脑”,是椎间孔区域最重要和最易受伤害的结构。对神经节的任何损伤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图1.4脊神经节在腰椎的位置。感觉神经节由蓝圈

因此,明确神经节在椎间孔区域的确切位置相当

标注

2

第1章腰椎椎间孔区域的解剖及其在经椎间孔手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Kambin P.Brager MD.Percutaneous posterolateral discectomy.

seguranca aplicada aos procedimentos percutaneos postero-laterais

Anatomy and mechanism.Clin Orthop.1987:223:145-54.

lombares.Coluna/Columna.2003:v.2(1):20-6.

2.Kambin P.Zhou L.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percutaneous

5.Mirkovic SR,Schwartz DG,Glazier KD.Anatomic considerations

arthroscopic disc surgery.Spine.1996:21:57S-61S.

in lumbar posterolateral percutaneous procedures.Spine.

3.Choi PS.Contribuicao ao estudo anatomico da zona triangular de

1995:20:1965-71.

seguranca aplicado aos procedimentos percutaneos postero-laterais

6.Matuoka CM.Estudo anatomico do pediculo vertebral lombare

lombar.Sao Paulo,2000:p.98.Tese (Mestrado)-Faculdade de

estruturas neurais adjacentes.Sao Paulo.Tese (Mestrado)-

Medicina,Universidade de Sao Paulo.

Faculdade de Medicina,Universidade de Sao Paulo.2002:65.

4.Choi PS.Basile JR.R.Estudo anatomico da zona triangular de

-3-

第章

微创脊柱外科的理念

Satishchandra Core译者:梁裕

椎间盘手术已经风行数百年。近年来,临床重

的问题是如何辨识疼痛的原因,而通过限制节段活

点从延迟诊断转向早期影像检查、早期诊断和早期

动来减轻疼痛又未经证实。对于创伤等显性失稳应

治疗。由于大多数症状都与椎间盘、椎间小关节以

用稳定技术也许有效,但是否能推而广之到脊柱退

及脊柱运动单位的退变及级联反应有关,因此临床

变尚缺少科学依据支持。

表现与过去相比更可预测。临床重点的转变显著而

疼痛减轻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如今

清晰,主要聚焦于疼痛症状。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

已经通过许多方法证实,患者术前通过MRI和椎

的改变,如今的患者开始寻求疼痛的治疗方案,我

间盘造影进行初步诊断,并在清醒和唤醒患者通过

们也开始形成椎间盘治疗中的最小化理念

实时刺激观察到腰椎的致痛源。活体观察到致痛源

椎间盘手术中的所谓最小化,并不是指更小的

让我们对腰痛的理解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反过来,

手术切口和通过小切口应用更新的手术器械,而是

又将这种理解用于临床的评估,并改变我们对疼痛

只做必要的手术操作。

诊断的基本认知。

如果我们回顾患者对于椎间盘手术的认知,会

临床评估和常规影像学检查不足以确定慢性腰

发现患者不仅困扰于手术切口的大小,也关注医生

腿痛的原因并据此制定手术计划。由于不能明确疼痛

在切口里面会做些什么。这种关切是实实在在地与源究竟所在何处,需要在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通过诊肌肉的失神经变、出血瘢痕、椎间盘残留的裂隙造

断性或治疗性注射减轻疼痛的方法来进行诊断方法上

成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可能以及全身麻醉的并发症等的补充。现代影像学检查会产生高达28%的假阴性有关。当出现手术失败或其他变故时,这种关切会

和假阳性结果。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的手术中,术者

被放大。当今的手术从技术到理念都基于固有的观

可以在患者清醒的条件下,看到并触及腰椎退变的病

念,并无创新。在过去的椎板间入路的基础上出现

理解剖,这就大大增加了疼痛性腰椎退变的治疗手

了一些新的技术样式如管道系统、新的拉钩以及更

段。一旦对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明确其疼痛来源,即可

长的固定系统等,但这些都基于已有的手术理念,

通过减压、切除和灌注冲洗疼痛源来进行治疗,这也

并且手术的决策仅仅根据影像学表现而做出。这些

就是生理性的经椎间孔椎间盘手术的基本原理。观察

临床思考有一个重大弊端,即认为融合手术为大多

腰椎的病理解剖并与手术结果相关联,这明显改善了

数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减轻疼痛症状所必需。

临床医生对腰椎致痛原因的理解和认知。这种认知的

临床上常应用植骨和金属内植物来进行节段稳定和

进步也有助于应用微创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腰椎退变

椎间盘置换,从而获得并不可靠的疼痛缓解。存在的技术发展和改进(图2.1、2.2)。

第2章微创脊柱外科的理念

椎间盘中无血管分布,损伤后不能自愈。营养

旁区域的分布的腰痛:④由一侧的单节段或多节段椎

通过终板弥散。终板为多孔结构,便于营养物质的

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症状,导致间歇性跛行:⑤由软组

渗透。在生长和衰老的过程中,这种对于营养物质织和骨性增生导致的中央椎管狭窄引起的双侧间歇性的渗透和运送能力会随着椎间盘支配血管的减少而跛行:⑥由多个疼痛源引起的腰痛和下肢痛(与标准逐渐降低。这一变化出现在10多岁以后,启动了组的临床指南不尽符合)。以上多种症状群通常可以进织的退变。当出现椎间盘和终板的退变时,渗透能

行临床鉴别,但是由于病理解剖学上存在重叠,因此

力也会降低。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仅仅穿透纤

可能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诊断和治疗评估方法,如内镜

维环的外层,但是,当出现椎间盘的退变时,神经探查和内镜评估等。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组成了脊柱纤维可长人纤维环内层,并进到髓核中。椎间盘内的运动单位,两者在退变过程中都可能成为疼痛的原外形成的炎性颗粒组织成为产生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因。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综合征及相关症状都与腰腿痛以表现为:①由椎间盘突出和纤维环撕裂引起的沿着

症状有关,并越来越受到关注。

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分布区域出现的下肢痛;②由椎间

微创的诊断和手术技术可以在减少组织创伤的

盘突出引起的腰背痛:③椎间小关节退变所致的沿椎

基础上收到良好的疗效。目前可用于:

1.椎间盘内治疗时识别形态学改变:椎间盘造影是将疼痛复制和病理解剖相关联的重要诊断工具,

行走根

其手段包括椎间盘和纤维环的活体探测和疼痛激发」

2.对一些特定的稳定的或微动的腰椎滑脱患者,应用内镜下减压和激光辅助椎间孔成形术可以

上关节突

扩大腰椎侧方椎管的容积。

Kambin三角

3.在内镜直视下,对椎间小关节进行去神经操作(以及可能与痉李相关的邻近肌肉组织)。

横突

4.在内镜直视下经同侧和对侧入路对中央椎管

图2.1 Kambin三角

进行经椎间孔或椎板下减压。

背侧入路

中线

突关节

手不术管穿

椎间孔入路

工作套管的斜面设计保证了

工作套管被用于保护出口根

较大的手术野

图2.2A、B.手术解剖的比较

-5

第3章

骶髂关节疼痛综合征:解剖、诊断和治疗

激光神经热切断术

John C Chiu译者:董健

简介

·由于腰椎融合引起的生物力学改变可引起骶髂关节的功能异常/疼痛(约占后路融合术患者人

·慢性腰痛在临床上难以定位和诊断

数的1/3)】

·骶髂关节(S)的主要功能是连接骨盆、下

·骶髂关节的疼痛放射到下腰部、臀部、腹

肢稳定并与上半身连接

部、腹股沟和双下肢(图3.1)

。骶髂关节的功能异常可以有多种病因引起:包括较大的腰椎手术/融合

骶髂关节的解剂

·多种原因包括轻微伤都可能引起腰痛,其中骶髂关节痛占25%-40%

·骨盆由两侧的髂骨和骶骨组成

·39%的骶髂关节疼痛的患者有腰痛

·骶髂关节是全身最大的中轴关节(17.5cm2)】

·关节的前方骶骨侧衬有一层较厚的透明软骨(图3.2)

·关节的后方髂骨侧衬有纤维软骨(图3.3)

·关节前1/3一真正的滑膜关节

髂腰韧带

前纵韧带

前骶髂韧带

坐骨大孔

骶棘前和侧

韧带

骶棘韧带

髂股韧带

骶结节切带

趾股韧带

耻骨弓

耻骨联合

状韧带

图3.1常见的疼痛区域

图3.2骶髂关节和周围结构的关节和韧带的前面观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