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药栽培》王文全,赵中振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百药栽培》

【作 者】王文全,赵中振编著
【丛书名】本草精华系列丛书
【页 数】 218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9.04
【ISBN号】978-7-5132-5028-3
【价 格】49.00
【分 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王文全,赵中振编著. 百药栽培.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04.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百药栽培》内容提要:

该书由香港浸会大学赵中振教授根据自己多年教育、研究经验汇集而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上百种中药的栽培养护方法。

《百药栽培》内容试读

总论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药栽培

2010年8月,“第9届两岸四地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关于如何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会议上的热点话题。与会者对中药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感到忧心,为大力发展药用植物栽培事业而大声疾呼。“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2000年前古人的忠告,亦为当今的警世通言。

考察组在人参

栽培基地合影

国土广袤育众生

中国幅员辽阔,地势高低不同,山脉河流众多,气候复杂多样,这些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国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1985~1989年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中国药用植物总数超过11000种。

中国是农业大国,这片土地蕴育了千姿百态的植物资源。我们的祖先从各种植物中选育出稻、委、稷、麦、菽等作物,

五谷丰登,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同时,把更多无法充饥的植物变成了宝贵的药物资源,以百草治病疗伤,拯救了千千万万的生命。可以说,农耕与药事自古密不可分。神农氏是传说中华夏农耕与药业的共同祖先。“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动人传说广为人知。3000多年前的《诗经》中记载了不下50种药用植物的名称。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中记载有植物类药169种。

古人在从自然界获取药物的过程中,很早便开始为了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及改善品质,将作物的栽培经验应用于药用植物栽培中。一些典籍铭文记录了前人药用植物栽培的宝贵经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534年),书中记述了变野生为家种的栀子、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医署专设有“主药”“药园师”等职,负责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据《隋书经籍志》

神农氏为中华农耕

记载,当时已有《种植药法X种神芝》

与药业的共同祖先

2

等药用植物栽培专著。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包括植物药1095种。书中将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5类,内容涉及药名、产地、性味、形态、炮制等内容。书中重点介绍了引种栽培成功的259种常用药用植物,如当归、川芎、附子、黄连、红花、枸杞子、人参、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浙贝母、杭麦冬等。

《本草纲目》还介绍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施肥规律、病虫害防治、最佳采收期及贮藏防虫等宝贵经验,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提出的一些未解决难题,亦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学术课题。

竭泽而渔酿祸成

尽管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以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维系着世界22%人口的生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需求的不断膨胀,有限的自然资源,实在难堪重负。作为自然资源一部分的药用植物资源,也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传统上以供应中医临床处方饮片为主。现代中成药的生产大大加快了药用植物资源的消费,而且出现了保健食品、中药提取物、化妆品、天然香料、调味剂、中药饲料添加剂、生物源农药一起竞争药用植物资源的局面,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伴随着中药原料药国际市场的开拓,中药的消费量进一步增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200年走过的经济发展之路,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的意识薄弱与商业利益的驱使,使“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成为

3

|贵州剑河钩藤GAP种植基地

令人痛心的现实。其结果便是使很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种群衰退,物种灭绝,现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达168种。

自然界的平衡一旦被打破,短时间内将难以恢复甚至不可逆转。记得上高中时,一次去林场实习,领班师傅介绍当时中国森林面积只有7%,而一些发达国家超过60%。这两个数字给一直为中国“地大物博”而自豪的我极大的触动。谁知7%这一小得可怜的数字,现在还在不断下降。在过去30年中,一次次的野外考察,我目睹了森林被毁、草场荒漠化、黄河断流、工业污染等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景象。以前在山野路边常见到的许多药用植物,再去时已不见踪影。

在药材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黄芪供不应求,川川贝母短缺,石斛濒临灭绝,黄连断档无货,“三木”(杜仲、黄柏、厚朴)基本砍光,甘草储量大幅下滑,人参和三七等植物的野生个体难觅踪迹。药厂的原料药采购困难和临床处方用药短缺等情况时有发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医“断

4

炊”并非耸人听闻之言。哪个药走红,其原料便短缺。如云南白药系列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随之而来的便是名为重楼的原料药供不应求。更不要说那些名声长盛不衰的珍贵药材如冬虫夏草、雪莲花了,在人烟罕至的原产地被采药人地毯式搜索、采挖,濒临灭绝的境地。

天然药物王国中原本无忧无虑生长的一株株小草,一棵棵大树,似乎正在发出无奈的哀鸣。不知哪天会被人类“青睐”,而遭受灭顶之灾。

规范栽培促发展

中药资源越用越少是不争的现实。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将药用植物像农作物一样栽培生产才能提高产量,控制品质,满足工业化生产和医疗的需要。远古时代,地球上的小麦、稻米、玉米同野生的杂草一样,并未脱颖而出。当人们发现了其食用价值之后,经过漫长的选育、栽培过程,使之跃居于当今世界名列前茅的粮食作物。苹果作为水果王国中的佼佼者,其园艺品系不下百余种,野生的、又酸又涩的小苹果自然无人问津。中国具有悠久的药用植物栽培历史,优质的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天麻、罗汉果、西洋参都经过引种栽培或选育过程而成为大宗药材。黄芪、铁皮石斛通过栽培推广已缓解了野生资源匮乏的压力,“三木”由野生转向全面种植并走出低谷。银杏也随着近年来的大力推广,即将退出濒危植物的保护名录。相反,一些未能成功饲养或栽培的动植物种,最终或难逃濒临灭绝的厄运。虎骨、犀角人们定还记忆犹新,补肾壮阳的当家药淫羊藿野生原植物,现正濒于被斩草除根的险境。

5

|内蒙古鄂尔多斯现代化甘草种植基地

众所周知,张骞通西域引进胡麻、葫(大蒜人安石榴、胡桃:唐代引入莴苣、无漏子海藻):宋元年间引入肉豆蔻、胡萝卜、丝瓜;明代引入苦瓜、南瓜、甘薯等。川菜的当家佐料辣椒历史上也并不出自蜀地。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烟草大国,实际上,烟草也是五百年前才在这块土地上落户的。所以,除了大力发展中国固有动植物药品种的栽培饲育外,适当引进国外品种也是一条发展之路。

中药材的栽培生产,要逐步实现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

2000年,以周荣汉教授为会长的中药材GAP研究促进

会在香港成立,作为创会理事之一,我目睹了过去十几年推

广GAP的可喜进展。2002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FDA)颁布的《中药材生产品质管制规范(试行(GAP)),

其目的就是从药用植物栽培过程开始,规范中药材生产的各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