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闫宁,郭新海|(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

【作 者】闫宁,郭新海
【页 数】 342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19.09
【ISBN号】978-7-5672-2932-7
【价 格】75.00
【分 类】医疗器械-无菌技术-包装技术-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闫宁,郭新海.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9.09.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设计开发和风险评估、包装材料性能的要求和验证、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进货检验、成型设备和包装过程的确认、密封特殊过程的统计学管理、完成器械包装后整体包装的验证、无菌有效期的确认、保护性包装、有关的各种验证试验标准、方法和仪器、医疗机构直接使用的包装材料选择和包装过程的确认等诸方面详尽的论述了无菌医疗器械制造全过程和医疗机构循环使用医疗器械再包装灭菌过程中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方面的系统的知识。本书可以作为从事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医疗机构从事循环使用医疗器械再包装灭菌的护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丛书。也是学习无菌医疗器械制造专业的参考书。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量控制》内容试读

第一章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概论

第一章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概论

选择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是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目标是能进行灭菌、使用前提供无菌保护并保持无菌水平。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包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过程,由于不同医疗器械产品的具体特性、预期的灭菌方法、预期用途、失效日期、运输和贮存等都会对包装系统和材料的选择带来影响,在为无菌医疗器械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时,要认真分析无菌屏障系统诸多方面的因素,涵盖与灭菌过程的相容性、包装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适宜性、无菌屏障的特性以及与器械最终用途相关的问题。

第一节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发展

随着无菌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对产品的包装提出了相关要求,美

国、欧盟、S0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无菌

产品的控制,以确保无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一、国内外相关标准

美国1950年成立的软包装协会是由软包装制造者和供应者组成的国家贸易协会,该行业生产的包装用于食品、保健品的包装,以及由纸张、薄膜、铝箔材料等组成的工业产品。1994年,软包装协会灭菌包装制造者理事会成立,定期发布包装标准和试验方法。

1997年,IS0/TC198(卫生保健灭菌技术委员会)制定了IS011607:1997《最终

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准,用于包装后的灭菌医疗器械包装。

欧洲标准EN868是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授权CEN/T℃102(欧洲标准

委员会)“供医用的灭菌器材”技术委员会编制的,于1997年2月起先后发布了下列标准:

EN868-1《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EN868-2《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

方法》。

EN868-3《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3部分:纸袋(EN868-4中的规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呈控制

定)、组合袋、卷材(EN8685中的规定)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

EN868-4《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EN868-5《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5部分:纸与塑料膜组合的热封和

自封袋及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EN8686《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6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医用

包装的生产用纸要求和试验方法》。

EN868-7《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7部分:环氧乙烷或辐射灭菌热封

式医用包装的生产用涂胶纸要求和试验方法》。

EN868-8《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

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EN868-9《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9部分:热封袋、卷材和盖材的生

产用无涂胶聚烯烃非织造布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EN868-10《待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和系统第10部分:热封袋、卷材和盖材的

生产用涂胶聚烯烃非织造布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自1992年以来,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就开始致力

于制定全球统一灭菌包装的标准工作。2003年发布的S011607第二版正是朝着这一方

向努力的结果。IS011607第二版中特别标注了和EN868标准不同的部分,以便于使用

者清楚了解二者存在的差异,为全球统一采用IS011607标准打下了基础。2006年上半

年发布的新版IS011607-1和IS011607-2实现了IS0和CEN标准的统一,同时废止了

EN868-1,保留了EN868-2至EN868-10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可用一个或

多个方法来证实符合IS011607-1中规定的一个或多个要求,为各种包装材料和预成型

无菌屏障系统的确定提供了指导。目前,该标准已经被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广泛采用。

我国已将IS011607:200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等同采用,且转化为国家

标准,并于2005年1月24日发布了GB/T19633一200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标准,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IS011607-1:2006《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

装第1部分: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系统的要求》、IS011607-2:2006《最终灭菌

医疗器械的包装第2部分:成型、密封和装配过程的确认要求》已等同采用并转化为

国家标准,并于2015年发布。2009一2011年,我国将ASTM F系列标准转化为国家医

药行业标准YY/T0681,将EN868-2至EN868-10标准也等同采用并转化为国家医药行

业标准。这些标准的转化和应用,为提高我国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发展以及无菌包装的规范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包装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为确保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要对包装过程加以严格的控制。

因此,制造商应按照IS011607《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标准对包装过程进行确认。

S011607标准考虑了材料范围、医疗器械、包装系统设计和灭菌方法等因素,规定了

W

2

第一章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概论

预期用于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材料、预成型系统的基本要求。IS011607标准与

EN868-1标准协调后规定了所有包装材料的通用要求,EN868-2至EN868-10规定了常

用包装材料的专用要求。这两类标准基本满足欧盟医疗器械指令的相关要求。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为产品提供了一个无菌屏障系统,是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安全的基本保证。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把销往医疗机构、用于内部灭菌预成型的无菌屏障系统也视为医疗器械。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和医疗器械制造商之所以将无菌屏障系统视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附件或一个组件,也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了无菌屏障系统的重要性。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材料的选择受如图1-】所示相互关系的影响。

医疗器械

包装系统

灭菌过程

选择确认

图1】影响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材料选择的相互关系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器械的保护、灭菌效果、无菌保持、无菌打开和使用等诸多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应至少从以下10个方面考虑:

(1)微生物屏障

(2)生物相容性和毒理学特性。

(3)物理和化学特性。

(4)与预期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5)与包裹或密封过程的适应性。

(6)灭菌前产品的货架寿命。

(7)灭菌后无菌屏障系统的无菌有效期。

(8)运输和贮存。

(9)与被包装的器械的相容性。(10)与标签系统的适应性。

第二节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基本要求

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其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果内外包装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或生产环境、储存运输、使用发放等过程受到污染、混杂、变质、损坏、错发等,都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内包装材料、容器等必须无毒,不得与产品发生化学作用,不得发生碎屑脱落,制造过程中不得被污染,且适合于产品的包装、密封和适宜的灭菌过程。与产品非直接接触的外包装材料,如大、中包装袋、包装盒及外包装箱等,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不但要满足适宜的灭菌过程,还要适合于产品的运输、贮存和保管。

3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呈控制

一、无菌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

我国无菌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历时三十多年,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链。由于发展速度过快,部分企业的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跟不上行业发展,专业人才更是甚少,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和医疗机构对包装材料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高,主要表现在:

(1)产品的前期设计开发没有与包装设计同时展开,延误项目周期

(2)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包装材质的限制,导致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包装密封失败,或后期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后导致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合格。

(3)缺乏对包装系统的验证,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包装破损,甚至无菌屏障功能被破坏,产品不合格。

为确保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造商必须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的完整性、初包装封口的密封性、包装形式包装标识以及运输方法等进行确认,以保证产品在规定的有效期内和使用前保持其完整性。

1,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包装应具有的两个基本功能

(1)保护产品。

(2)保持产品的无菌状态。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设计、过程验证、包装试验等活动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功能而展开的。

在建立无菌屏障系统的过程中,所用材料的微生物屏障特性和包装的完好性对产品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2.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

(1)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包装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①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

②与运输过程的适应性。

③在产品的货架寿命周期内能够阻隔微生物的进入。

(2)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常用的包装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选择。无菌医疗器械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环氧乙烷(E0)灭菌。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因内包装中有残留气体,包装材

料必须要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一般采用多孔性材料。材料的耐热性能承受的介质温度应为30℃一70℃,并与其他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要关注过度灭菌会导致包装损坏。

②辐射(y射线、电子束等)灭菌。进行辐射灭菌时通常用钴-60作为辐照源。灭菌机理主要是通过y射线的穿透,毁灭微生物的DNA,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因为Y射线可以穿透多种材料,所以包装材料可不要求有良好的透气性。另外,在辐射过程中

可能会破坏包装材料性能(尤其是聚丙烯材料),还有可能改变PVC类材料的外观性

状。因此,在选择此灭菌方法时应关注这些相关因素。

4

第一章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概论

③湿热灭菌(蒸汽灭菌)。采用湿热灭菌时,包装和产品等有关材料必须为多孔透析状且具备耐热、耐潮湿和耐高温特性。灭菌温度一般为121℃~134℃,视灭菌周期长短,最高温度可达140℃。湿热灭菌大多为医院或医疗诊所采用。

二、无菌医疗器械的包装设计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设计应结合产品的具体结构形式、性能要求、灭菌方法以及国家或地区行政法规等相关要求。无菌屏障系统应能进行灭菌并与所选用的灭菌方法、灭菌过程相适应,应能提供无菌保护并保持无菌屏障系统的完好性,应确保内装物在使用前或有效期内保持其无菌水平,应确保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将对使用者或患者所造成的安全性危害降至最低。无菌医疗器械制造商应验证产品的最终包装在销售、贮存、处理及老化全过程中只要包装未损坏或未打开,在制造商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包装的完整性能达到无菌医疗器械要求的贮存期限。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应考虑以下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法律法规和顾客的要求。

(2)产品的质量和结构。

(3)锐边和凸出物的存在。

(4)物理和其他保护的需要。

(5)产品对特定风险的敏感性,如辐射、湿度、机械振动、静电等。

(6)每个包装系统中产品的数量。

(7)包装标签的要求。

(8)环境限制。

(9)产品有效性的限制。(10)运输和贮存环境。(11)灭菌适宜性和残留物。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系统的设计应有形成文件的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设计开发过程的结果应形成记录、文件,并在产品放行前得到批准。包装材料、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或无菌屏障系统随附的信息应符合国家法规或产品进入市场必须提供的相关信息要求。

三、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过程确认

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和无菌屏障系统制造过程应得到确认。过程确认是通过获取、记录和分析所需的结果,证明某个过程能一贯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先确定的技术规范要求

的程度。这些过程包括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IS011607-2《最终灭菌医疗

器械的包装第2部分:成型、密封和装配过程的确认要求》标准给出了相关确认的指南,无菌医疗器械制造商可参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包装确认。

1.安装确认(IQ)

安装确认(IQ)是获取设备按其技术规范提供并安装的证据且形成文件的过程。

安装确认过程应考虑:

5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制造与质呈控制

(1)设备试验特点

(2)安装条件,如布线、效用、功能等。

(3)设备安全性。

(4)设备在标称的设计参数下运行

(5)随附的文件、印刷品、图纸或手册。

(6)配件清单。

(7)软件确认。

(8)环境条件,如洁净度、温度和湿度。

(9)形成文件的对操作者的培训要求。(10)操作手册和程序。

安装确认过程中应规定关键过程参数,并对关键过程参数进行控制和监视。设备报警和警示系统、正常或故障停机应在关键过程参数超出预先确定的事件中得到验证。对关键过程进行控制的监视仪器、传感器、显示器、控制器等应建立校准或检定计划,并经过校准后使用,校准宜在性能确认前和确认后进行。对于包装设备中已安装的程序逻辑控制、数据采集、检验系统等软件的应用,要进行功能试验,以验证软件、硬件,特别是界面是否有正确的功能输出。安装确认过程应经过核查,如输人正确和不正确的数据、模拟输入电压的降低,以测定数据或记录的有效性、可靠性、一致性、精确性和可追溯性。另外,应建立书面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保持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

2.运行确认(0Q)

运行确认(OQ)应对过程运行参数在上、下极限参数范围条件下进行所有预期生

产条件的挑战性试验,以确保能够稳定地生产满足规定要求的预成型无菌屏障系统和无菌屏障系统。运行确认时应考虑以下质量特性:

(1)对于成型和组装:

①完全形成/装配成无菌屏障系统。

②产品适于装人该无菌屏障系统。

③满足基本的尺寸。

(2)对于密封:

①规定密封宽度的完整密封。

②通道或开封。

③穿孔或撕开。

④材料分层或分离。

注:密封宽度技术规范的示例见EN868-5标准。

(3)对于其他闭合系统:

①连续闭合。

②穿孔或撕开。

③材料分层或分离。

3.性能确认(PQ)

性能确认(PQ)应证实该过程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持续生产可接受的预成型无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