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中无尽药》齐云鹿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师经中无尽药》

【作 者】齐云鹿著
【页 数】 279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2014.03
【ISBN号】978-7-80254-812-1
【分 类】大乘-佛经-研究
【参考文献】 齐云鹿著. 药师经中无尽药.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4.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药师经中无尽药》内容提要:

《药师经》中言及大量的日常生活事项,本书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了浅显的剖析。本书写作以“经文”、“浅译”、“学习与思考”为次序,“经文”引用玄奘法师所译《药师经》原文,“浅译”部分主要与诸多介绍本大致相同,“学习与思考”则是作者对经文的学习与理解。

《药师经中无尽药》内容试读

第一篇

《药师经》的相关知识

药师经中无尽药

译本及经题略说

玄奘译本《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略称《药师如来

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经》、《药师经》。收于《大正藏》第14册。

本经汉译有5种(一说4种),依其译出时间的先后为:①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本(317-322),②刘宋慧简译本(457),

③隋代达磨笈多译本(615),④唐代玄奘译本(650),⑤唐代义

净译本(707)。其中前3个译本是强调药师佛的功德,称为《药师随愿经》。义净所译者,称为《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或《七佛药师经》;详述七佛药师之本愿及其陀罗尼。一般最通行者为玄奘译本,具有密教性质,以说明现世利益与净

土往生的思想为其特质。

藏文《药师经》有两种,其中一译相当于玄奘的译本,另一

译相当于义净的译本。

药师:药师,是梵音“鞞杀社窭噜”的意译。又作药师如

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药师佛,

乃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

经中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状态(生也是一种状态)老、病、死;心理上有三种病一贪、瞋、痴。众生身心充满诸

病,若身病,则有各种药物可以治疗;若心病,则须以各种心法

之药治疗。佛以种种法药善治众生之心病,故为法药之师。然

而,现代医学证实,众生所患之病,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心理有

2

第一篇《药师经》的相关知识

关,称之为“心身疾病”。从佛法的角度看,众生一切的生理疾病乃至意外伤害,都与心理有关,只是所形成的心理因素可能

并非在今世(即宿业)。药师法门,不仅可以为众生消除生理

上的疾病,并能医治众生的心病。

时代纷纷繁繁,但众生之病,病根在心却从未改变。

佛法是救世之光,救世良药,依佛法修行,不仅自身今世身心康泰、安宁,来生乃至永远都会远离各种身心疾苦,而且对家人、亲属乃至有缘的众生,都会起到有益的影响和帮助。也就是说,依照佛法改变自己,也就改变了我们心中的世界与周围的环境,既有有形的物质层面,如身体的改善、环境的改善等,

也有非物质的层面,如精神、情绪的欢快、心理压力的减小、人

际关系的和谐等。身心同时得到改善,这是佛法的重要作用。小而言自身,大而言邦国、虚空;狭义所言人与人,广义所言人与一切众生;横向以言今世,纵向直承过往及未来。

大多数寺院的大雄宝殿里,塑有三尊佛像,正中的是本师

释迦牟尼佛,右侧的是药师佛,左侧的是阿弥陀佛。

药师佛的形相,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我,左手执持乐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祐受持药师佛名号、法门的众生。

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

琉璃光:是东方药师佛名字的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琉璃,不是琉璃灯、琉璃瓦等琉璃物件之琉璃,而是梵语“薜琉璃”的

3

药师经中无尽药

药师琉璃光如来像

简称,其义为青色宝石一即宝石之中蔚蓝色者,其体透明,呈天青之色,有晶莹之质,洞徹表里,内外相映。所谓琉璃光,即此天青宝石中所含之净光。以琉璃光的明净来比喻佛德,所以东方药师佛以琉璃光为名,称为“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南怀瑾先生说:“为什么东方世界的净土呈现青琉璃色?青色是深蓝色,佛经上有两个重点须注意。当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时,为何天空也是蓝色的?因为欲界天有四大天王天,南

天王天的天庭玉阶颜色是青色的,而我们居住在四大洲的南赡部洲。因此,当阳光普照,空气明净时,天空的蔚蓝色就是反映

4

第一篇《药师经》的相关知识

了南天王天庭玉阶的颜色,这个颜色也就是东方净琉璃光的颜

色…其实真正气脉通的话,无论开眼闭眼,随时都在净琉璃光的蓝天色中。”(《药师经的济世观》)

我们居住的地球又被称为“蓝色星球”,这其中是否有着

一些关联呢?

有形的、有相的,无形的、无相的,我们不妨都作些思考。

六祖惠能说:“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佛是引导众生走向觉悟的,一切形也好,一切相也好,目的只是让众生生起清净庄严之心,荡涤心念尘垢,走向清净觉悟,“于相离相”,即面临一切法相而不执着,在各种法中生存而不执着一法一相。如此,也许才是真正的琉璃之光,我们不应该把琉璃之光解读为某种有色之光。

如来:如来是诸佛的通名,凡证得无上佛果的,皆可通称为如来。如来有十号,①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

②应供:音译“阿罗汉”,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③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正者是“理”,于“理”穷解,故日“遍知”;④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⑤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⑥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解脱了一切世间,不受世间、出世间的任何束缚。(南怀瑾先生解释)】⑦无上士:如诸法中,涅槃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⑧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槃;⑨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能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①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世尊即“薄伽梵”。即具备

砖药师经中无尽药

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注:有些是将⑦⑧合称为“无上士调御丈夫”,且各称号的解释内容也多有差异。】

本愿功德:本愿是指“因位”之誓愿。佛及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果以前为救度众生所发起之誓愿。于因位发愿至今日得其果,故对“果位”而言称本愿。“本”即根本,虽然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但唯以此愿为根本,故称“本愿”。功德:六祖惠能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意思是说:亲见佛性是功,根本无分别智是德。万法不离自性是功,行于万法之中而无染着是德。也就是说:菩萨于因地修行,始终以自己的“本愿”为目标,难行能行,矢志不渝,在行法的过程中,始终不离自性,无执着、无染着,清净而为,终成无上菩提。

经:也译作“契经”,是梵文Sūtra的意译,音译“修多罗”,直译其义为“线”。原指“十二部经”的第一类,后泛指一切佛经,为经、律、论三藏之一。佛教认为,“经”是佛陀所说而由弟子结集的文字形式。但后世亦有非佛所说的经,如《六祖坛经》、《那先比丘经》等。

佛陀在世时,随机说法,现今所流传、集成一段一章、一部部的经典,是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结集而成的;犹线串花,而成经本。在中国,古代先贤之言教,足令后世奉为圭臬(论),而天下引以为规范、模范的,则称之为经。这与梵语“修多罗”的意思相当,所以称佛的言教为经。

译者玄奘法师略说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洛州猴氏县(今河南偃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