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养育篇中英对照版》(美)马歇尔·卢森堡作;刘畅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非暴力沟通 养育篇中英对照版》

【作 者】(美)马歇尔·卢森堡作;刘畅译
【丛书名】非暴力沟通系列
【页 数】 238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2021.07
【ISBN号】978-7-5222-0070-5
【分 类】心理交往-通俗读物
【参考文献】 (美)马歇尔·卢森堡作;刘畅译. 非暴力沟通 养育篇中英对照版.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21.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非暴力沟通 养育篇中英对照版》内容提要:

虽然育儿方面的书籍很多,但本书是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向家长教授“非暴力沟通”30年的智慧总结,提供了非暴力沟通的独特技能和视角。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再次强调,首先要建立富有同理心的关系,建立一个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沟通清晰,目标明确。本书为父母、家庭教育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简洁明确的实操方法。 在过去的40年中,全世界的父母都利用马歇尔·卢森堡教授的建议来加深家庭关系,化解冲突,改善交流。他开创的方法有助于父母激励孩子们合作,而不是受到惩罚或奖励的威胁。本书将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在家中建立富有同情心的交流模式,帮助孩子成功地解决冲突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非暴力沟通 养育篇中英对照版》内容试读

第一章

由衷的给予

我渴望我的生命活出善意和慈悲(Compassion)①,

由衷的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

一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①译者按:在英语中Compassion一词由两部分组成,前缀com意为共同

一起,passion的拉丁词根passio意为苦痛,compassion直译过来是:与苦痛同在。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过程“同理”的状态也如此:与他人或自己当下的经验同在。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也将非暴力沟通称作为Compassionate

Communication。在中文中最能够传递compassion的词为“慈悲",“慈"的意思与“由衷给予”一致,而“悲”意为同感其苦,则与同理的状态一致。在繁体版的《非暴力沟通》中,Compassionate Communication被译为“善意沟通”。故在本版中,译者将用慈悲和善意交替呈现英文中的Compassion.

在中文中,“慈悲”一词最早由佛教翻译而为大家所知晓,而这个词实际所承载的意思却是普世、一般化、超越宗教与信仰的,这也正是马歇尔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所要带给大家的一与我们的源头相连,与生命相连。

002

导言

我相信,由衷的相互给予是我们天性所乐见的。因而,我将大部分

生命投入对这两个问题的探寻之中:

是什么让我们悖离了天性中的善,做出暴力与毁灭性的行为?又是什么使得有些人即使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与天性中的善

相连?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开始有了这样的疑惑。大约在1943年的夏天,我们家搬到了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两周后,公园里发生了一起由种族冲突引发的暴力事件,之后的几天中40多人遇害。我们居住的社区正位于冲突的中心。整整3天,我们紧闭家门,足不出户。

骚乱结束后,学校复课了。我却发现人名可以和肤色一样带来危险。当老师点到我的名字时,有两个男孩瞪着我,嘘声说:“你是犹太鬼子(kke)?”我从未听过这个词,更不知道它是某些人对犹太人的蔑称。

放学后,那两个男孩拦住我,他们把我摔倒在地上,拳打脚踢。从此,我就一直在思索那两个问题

是什么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依然与天性中的善相连,就像艾提·海勒申(Etty Hillesum)那样的人,纵然面对德国集中营的恶劣条件,也依然保有慈悲之心?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并不那么害怕,不是我勇敢,而是因为我清楚,站在我面前的是人,我想要尽我所能去理解任何人做的任何事,就像

003

在一个更深的层面,它是持续的提醒,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方向。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重新构建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的方式,使我们的言语不再只是出于习惯的自动化反应,而是牢固地建立在觉察感受和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有意识的回应。我们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也能带着尊重与同理心关注他人,从而在任何交流中听见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非暴力沟通还训练我们仔细观察,具体地指出什么样的行为和事件对我们造成了影响,学会了解我们当下的需要并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此简单的形式,却能带来强有力的改变。

当面对别人的评判或指责时,我们通常报之以防卫、回避或攻击。而一旦我们将注意力聚焦在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去诊断和评判,我们就能发现内心深处的善意。随着旧有的反应模式被非暴力沟通所取代,我们便能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他人,并且对自己的初心和人际关系保有觉察,进而抗拒、防御和暴力的回应得以减轻或减少。通过强调深度聆听自己和他人,非暴力沟通能够培育我们对他人的尊重、觉察与同理心,并愿意发自内心地相互给予。

尽管我称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过程”或是“善意沟通”,它却不止于此。在一个更深的层面,它是持续的提醒,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方向。

有个故事讲述了一名男子在路灯下四处找东西,一位路过的警察见状问他在做什么。

“找我的汽车钥匙。”这位看上去有些醉意的男子回答道。警察询问他:“你把钥匙丢在这里了吗?”

“不是这里,”男子回答,“我把钥匙落在巷子里了。”

见到警察很困惑,男子急忙解释:“但这里的光线要亮得多呢。”

005

我们都对人生拥有渴望。然而我发现,主导我们的文化却可能带我们偏离了方向。为此,我开发了非暴力沟通。它作为一种训练注意力的方式,让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真正要去的地方。我渴望的是,在生命中活出慈悲之心,让由衷的相互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

那份慈悲心,也是我所说的“由衷的给予”,在我的朋友鲁斯·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的这段歌词中得到展现

你取之于我,是对我最好的馈赠。请你知道,这种给予带给我快乐。我给予绝非冀盼你偿还,

只因我想活出对你的爱。

也许,你的欣然接受,就是对我的最佳馈赠。我无法将两者分开。

你施于我,我给予我的接受;你取之于我,是对我最好的馈赠。

一“馈赠”(1978)来自鲁斯·贝本梅尔

唱片集《馈赠》

每当我们想要丰盈他人的生命,由衷给予他人时,我们是出于心中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给予者和接受者都会从中获益。当给予是由衷的,而非出于害怕、内疚、羞愧或是渴求回报,接受者才能心无挂碍地享受这份馈赠。与此同时,给予者因为看到自己为他人的幸福做出了贡献,也会收获更多的自我肯定。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