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手册》王治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幼儿家长手册》

【作 者】王治芳主编
【丛书名】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丛书
【页 数】 224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19.06
【ISBN号】978-7-5701-0218-1
【分 类】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手册
【参考文献】 王治芳主编. 幼儿家长手册.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9.06.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幼儿家长手册》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展示了近几年山东省家庭教育课程研究及建设工作的成绩。全书共五分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指南》是对家庭教育指导核心问题的理论阐释,旨在给予家教实践以科学的指导和理念的支撑。《家长教养知能提升》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特点,分学段编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家长、教师为双主体,从学生发展、家长教养、家庭建设、合作育人四个模块设计主题,注重家长的知能储备及孩子的成长规律,通过以事论理的形式把家庭教育的理念展示给家长,把可行性方法提供给家长。该书充分体现我国当前家庭教育领域的课程研究高度,展示了教育教学专家们孜孜于家庭教育改革的艰辛与困顿,具有启示性、指导性。

《幼儿家长手册》内容试读

第/一篇

幼儿发展

3一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幼儿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游戏中进行智力开发,使幼儿初步学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幼儿家长手册

第一节顺利度过入园期

3岁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最佳年龄,家长应及时送幼儿入园,接受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可以帮助幼儿积累初步的经验,形成与人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幼儿后续发展做好奠基

幼儿从家庭进人幼儿园,对幼儿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对家长来说也是人生中的一个挑战。幼儿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了亲人的陪伴,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会出现入园焦虑;家长因对幼儿园的不了解,因担心幼儿能否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怎样让这一步走得平稳、顺利,缩短入园焦虑期,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家长一定要给幼儿准备好充足的“给养”,为幼儿入园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情景回放

柚子今年3岁了,柚子妈妈是全职的家庭主妇,对柚子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柚子快要上幼儿园了,妈妈担心自己在家照顾柚子太仔细,柚子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于是一家人一起为柚子上幼儿园“做准备”。从调整作息时间开始,早睡早起,每天中午按时睡午觉,帮助柚子养成固定的、规律的作息习惯;全家人经常一起高兴地谈论上幼儿园的事,并模仿幼儿园游戏、上课的情景。柚子妈妈还在家里布置了一个“柚子的教室”,邀请柚子的好朋友到家里一起玩“幼儿园”的游戏,大家轮

002

流扮老师和小朋友,帮助柚子大体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形成上幼儿园的概念。平时,还注重保护柚子的专注力,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入园了,柚子的爸爸妈妈一起陪伴柚子参加亲子周活动,一起接送柚子,缓解柚子的焦虑。每天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柚子的表现。柚子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案例剖析

案例故事中,柚子的妈妈和家人非常重视孩子入园这件事,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系列入园前的准备训练,这一点特别重要。只有家长重视,为幼儿入园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期。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入园前,有的家庭是由老人帮忙带孩子,有的是雇保姆带,有的是全职妈妈,就像案例中的柚子妈妈,因为空闲时间多,幼儿在家一般都是“散养”状态,幼儿的饮食、午睡等家庭生活都充满随意性。而幼儿园集体生活中,一日作息时间各个环节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如果幼儿在家作息时间没有调整好,幼儿入园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现为幼儿总是跟不上幼儿园的“节奏”,出现哭泣、着急、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影响幼儿顺利入园。家长应掌握正确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调整好一日作息时间,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还要以身作则,营造家庭学习氛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精神环境,帮助幼儿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游戏化模拟幼儿园生活能够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

案例中,家长以游戏化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模拟幼儿园的情境,特别

第一篇幼儿发展

003

儿家长手

是“柚子的教室”,很有创意。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很快了解幼儿园,知道幼儿园里有老师。老师像妈妈一样爱小朋友,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小朋友们一起在幼儿园里快乐地游戏,帮助幼儿在潜意识里,愉快并渴望“接纳”幼儿园。

幼儿入园焦虑现象,基本上在大多数幼儿身上都会出现,在不同幼儿身上表现得焦虑轻重程度不同。这其中有幼儿自身性格原因,但更多的是家长方面的原因。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上,不能主观随意,而应科学客观,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正确教养方法,丰富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策略建议

幼儿离开家,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人,会产生恐惧心理和种种不适应。在这一重要的转折期,幼儿园与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使幼儿能愉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孩子入园,是家里的大事,父母也会有太多的疑虑: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孩子到幼儿园不会自己吃饭怎么办?在幼儿园尿裤了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困扰着家长们,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到底该做些什么?

一、了解幼儿园,缓解家长焦虑情绪

孩子入园,家长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家长对幼儿园的不了解,许多问题困扰着家长。

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一般都要事先大致了解一下幼儿园的情况,但仅仅是大致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家长最好通过浏览幼儿园的网站、与新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沟通交流以及到幼儿园实地参观等形式,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内容、幼儿园的游戏课程等。通过沟通了解,家长会明确,教师是具备幼教专业知识的,会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尽快喜欢上幼儿园。针对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在幼儿园尿裤等问题,教师会从专业的角度一一解决,对幼儿园

004

多角度的了解,有助于舒缓家长紧张的心情。

二、有意识地引导,减少幼儿入园焦虑

(一)帮助幼儿建立“幼儿园是个快乐的地方”的认知

家长要引导幼儿从情感上接受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快乐的场所。在送幼儿去幼儿园之前,可以经常在家跟他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使幼儿产生好感,从心理上接受幼儿园,充分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帮助幼儿建立“宝宝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的概念。幼儿适应陌生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在入园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看看、走走、玩玩,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二)快乐的“试园”生活是幼儿入园的前奏序曲

幼儿园“试园”,就是家长陪着孩子在幼儿园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

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熟悉班级环境、熟悉小伙伴,并有序地开展生活、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为幼儿独自适应新环境、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做好铺垫。同时,通过试园活动,家长们进一步了解班级和老师,家园建立初步联系。“试园”之前,家长要反复强化,对幼儿进行快乐教育与宣传;充分利用这几天“试园”的时间,带好照相机、摄像机,照一照、录一录幼儿园温馨的环境、开心的瞬间,回家放给幼儿看,一起分享幼儿园的快乐;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增进和老师、小朋友的感情,拉近心理距离,提高安全感,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

(三)传达积极乐观的情绪,帮助幼儿适应环境

幼儿人园,家长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幼儿,实践证明,家长送幼儿入园时,越是恋恋不舍的,幼儿分离焦虑现象越是严重;家长把幼儿送入园后放心果断离开的,幼儿会很快适应。家长的情绪、态度直接

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幼儿离开家进人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家长,恰当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

第一篇幼儿发展

005

儿家长手册

情绪、情感很重要,要给幼儿传达出相信他能够很快、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样的信息。跟幼儿分开的时候要保持乐观。父母的难舍难离、焦虑的表情、担忧的目光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很容易传递给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幼儿对环境的判断更多的是参考父母的反应。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社会性参照”反应(心理感应)。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把这种分离焦虑扩大化,并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对其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适当地放手,为幼儿入园做好能力储备

《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3一4岁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语言发展、动作发展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家长只有了解3一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才能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能力。

(一)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幼儿“试园”时,注重训练并教会幼儿简单的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饭、喝水、洗手、大小便、穿衣、脱衣、穿鞋袜等,帮助幼儿掌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

(二)自立、独立能力

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一定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有些事情做不好,所以干脆代劳,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家长还应注意发现幼儿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三)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幼儿说普通话,注意倾听别人讲话。家长在家里不要说方言,避免并纠正幼儿说叠音字“饭饭、蛋蛋、觉觉”等。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语言与人交往,能清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会简单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或用手指出具体不舒服的部位等。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