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学 2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苏霍姆林斯基|(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家长教育学 2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

【作 者】苏霍姆林斯基
【页 数】 176
【出版社】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 2021.01
【ISBN号】978-7-5127-1922-4
【价 格】59.80
【分 类】家庭教育-教育学-书信集-苏联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 家长教育学 2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21.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家长教育学 2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内容提要:

本书由《给儿子的信》和《给女儿的信》两部分内容共31封书信组成,是苏霍姆林斯基借用书信体裁,用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抒写出教育评论作品,是对男女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佳篇。此次再版由原本的二十二封信,增至三十封信,每封信都谈及一个主题,如:爱祖国、爱劳动、理想、志向、友谊与爱情等。《给女儿的信》,是过去未发表过的,主要话题是借着给女儿写信的形式,论述青年人应该如何对待爱情,谈到爱情的奥秘、神圣以及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家长教育学 2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内容试读

第1封信

不要忘记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

亲爱的儿子:

你好!

噢!你已从父母的“巢”中飞走了,住进大城市,在大学里学习,想必觉得自己是个独立自主的人了。凭我的经验可知,此时的你正处在新生活的激流之中,自然不大去想念父母的家,不大想念我和你的妈妈,更不会惦念我们。这一点,等你品尝到生活滋味的那个时候才会领悟到。

…这封信,是你从父母的“巢”中飞走后,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真希望这封信能永远留在你身边,希望你把它保存好,反复去阅读、去思考。我和你妈妈都知道,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对父母的教诲总有点儿满不在乎的态度!说什么,你们看不到和理解不了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那些东西。也许是这样吧…也许你读完这封信之后,可以把它随便扔到什么地方,免得去想父母那些无休止的唠

001

叨。咳,有什么法子,扔就扔吧!但有一点你要记住,把它扔到某个角落就行。因为总有那么一天,你会想起那些教诲,你会对自己说:“父亲的话还是对的…”于是你觉得必须重新去读那封几乎被遗忘的旧信。你会找出它,重读一遍,而且你会终生把它保存好。

我也曾保存着父亲给我的第一封信。从父母的“巢”中飞走的时候,我才十五岁,进了师范学院学习。那时正值艰难的、饥饿的1933年。我清楚地记得母亲送我去参加入学考试时的情景。她用

一条干净的旧头巾,包着一直保存在箱子底的一块粗麻布和一个食品袋,里面装有几块用土豆皮与糠麸做的烤饼,还有两瓶炸豆。妈妈在那一天所能给我的就是这些。我的学业开始了。难啊!在我饥肠辘辘之时去学知识,非常之难。但也就在此时,新粮打下来了。妈妈将用新的黑麦面烤得的第一个面包送给我的那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时是由马特维爷爷转交给我的,他是农村供销公司的马车夫,每周总要进城一次去办货。圆面包软乎乎的、香喷喷的,上面有一层松软的面包皮,装在一个洁净的麻布袋里。就在圆面包旁边有父亲的一封信,就是我向你谈到的那第一封信,我把它看作对我的第一个教诲,至今保存在我身边…父亲写道:“不要忘记,儿子,面包是生活必需品。我虽不信上帝,但我称面包是神圣的。愿它在你的一生中都是神圣的。要记住,你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要记住,这面包来之不易啊!你的爷爷、我的父亲奥梅里柯,是个农奴,他是手扶着犁死在田地里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要忘记在你学习的时候,是谁在劳动,是谁在为你提供生活必需的

002

面包。就是在你学成之后,当了老师,你也不要忘记面包是怎么来的。面包是人用劳动换来的,这是未来的希望,也是一把尺子,永远去衡量你和你的孩子们良心的一把尺子。”

儿子,我为什么要给你写这一点呢?如果我在日常劳动的忙

碌之中,忽略了对你详细述说这一切,这就不好。你应当记住这一

切,我反复对你说的这些话,就是我的父亲告诫我的那些话:不要

忘记,你是什么人,你是从哪里来的;不要忘记,我们的根本是劳动人民、土地、神圣的面包…

我国的语言有几十万个词,但我就是要把这三个词:面包、劳动、人民放在首位。这是支撑我们国家的三根基柱,也恰恰是我们制度的本质。这些基柱如此牢固地连接着,任何东西既不能将它们割断,也不能将它们分开。如果有人不知什么是面包、什么是劳动,那他就不再是本国人民的儿子。这个人就将丧失人民最优秀的精神品质,会变成被社会抛弃的人、失去人格的人、不受人尊敬的人。谁若是忘记劳动、汗水和疲劳是什么,那他就不会去珍惜面包。

让我引以为傲的,就是你知道在农田里劳动之甘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你会记得,在一次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到你们班里(好像那时你正在读九年级),转达了集体农庄机械手们的一个请求:请你们在节日期间到田地里代替我们,我们想休息一下。你会记得,起初要你们所有的年轻人脱下节日的盛装,穿上工作服去开拖拉机,去做农具手,还真有点儿不大情愿呢。可是两天过去后,你们回到家里,有了当劳动者的感觉的时候,你们的眼里流露出一

003

种骄傲的目光。

说实在的,我根本不相信会有那种“巧克力糖”式的共产主义。说什么一切物质财富会极大丰富,所有人都会得到充足供应,仿佛只要一伸手,就会什么都有,一切都会轻而易举得到。只要是你想要的,就会出现在你面前,随你心愿。假如一切都是这样的话,那么人将会变成什么样鬼才知道,大概是令人厌烦的动物吧。幸好,将来不会如此。如果没有紧张、没有努力,不流汗、不劳累,也没有任何的焦急和不安,人是任何东西也得不到的。将来到了共产主义,也要磨出手茧,也要有不眠之夜。而最主要的,人永远是靠着智慧、良心和尊严来支撑的,人永远是靠着自已的汗水获取粮食的。人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就是让土地给予的越多越好,人类粮食之根将永远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对于这个根,每个人都应珍惜。

你写到快要派你们去集体农庄干活儿,这很好。这一点我非常

高兴。好好地干吧,别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父亲和同学。别去拣干净的活儿和轻松的活儿去干,要选农田里、地里的活儿干。铁锨也是一种工具,用它也能显示出本领。

到了暑假,你可以到农庄里的拖拉机队干活儿。

“见到麦穗,便知种麦人”,这大概是你很熟知的我们鸟克兰的一句谚语吧。每个人感到自豪的就在于他能为别人做点儿什么。每个诚实的人都希望在自己的麦穗上留下点滴的汗水。我在这个世上已经活了近五十年,我深信,一个在大地上劳动的人,对这种愿望会表现得更为强烈。等待你第一个大学暑假的到来。我给你介绍

004

一位老人,他是附近农庄的,培育苹果树苗已三十多年,他干这行可算是真正的艺术家了。在他培育的每棵树的枝枝叶叶上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如果今天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就可以说,我们达到了共产主义劳动的地步…

祝你健康、美好、幸福。吻你。

你的父亲

00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