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质量与网络教学》隋姗姗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课程质量与网络教学》

【作 者】隋姗姗主编
【页 数】 107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0
【ISBN号】978-7-313-22881-9
【价 格】46.00
【分 类】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研究
【参考文献】 隋姗姗主编. 课程质量与网络教学.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课程质量与网络教学》内容提要:

本书为三亚学院教学用书,其全面梳理三亚学院混合式一体化教学实践成果,突出地方高校特点,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结合民办高校特色,打造一体化课程建设标准;立足民办高校资源,探索一体化慕课团队建设,同时将线上、线下两个教学环节统一于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根据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顶层设计,将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完整性的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不断推进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改革成果为相关高校提供了参考范例。

《课程质量与网络教学》内容试读

基于幕课的思想政治课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

三亚学院始终关注教育前沿和学生所需,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014年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开展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将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的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和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线下教学辅导进行有机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依托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开展思想政治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进行线上慕课课程学习、线下课堂专题讲授和讨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课程采用清华大学4门慕课课程资源,重点将线上知识传授转化为线下知识内化,通过专题讲授形式展示如何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来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线下讨论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形成打破时空限制的立体的教与学的一体化学习模式。同时利用雨课堂对“课前一课中一课后”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注重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重点突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核心理念

注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三亚学院注重加强与国内已开展思想政治课慕课教学改革院校的相互交流,走访知名专家学者,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深人合作,以清华大学和三亚学院为样本,对比中央部属院校与地方高校混合式慕课教学改革试验,评估相同线上慕课资源学习效果差异,对比线下课程实际授课情况,总结思想政治课慕课教学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梳理三亚学院思想政治课慕课教学改革中的个性经验。通过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推进三亚学院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应地方高校特征的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

推进线上与线下教学一体化。重视慕课线上与线下课程相结合,认真做好线

课程质量与网络教学

上与线下一体化顶层设计,线上课程采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慕课资源,线下尝试打破原有教学班级的局限,开设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采取小班教学形式,组织研讨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线下授课形式的选择,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线下教学内容,结合线下教学创新考核模式,提高思想政治课慕课教学改革效果。三亚学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注重以数据分析为基础,

对学生线上学习行为进行实时跟踪,通过雨课堂和慕课SPOC平台分析线上慕课

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特点,通过对学生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高频知识点、线上作业完成情况等的数据分析,梳理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和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线上和线下授课内容。

探索解构与建构新模式。三亚学院慕课改革之初就注重探索适合地方高校的慕课改革之路,慕课教学改革团队通过解构国内开展思想政治课慕课改革院校模式和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慕课模式,探讨慕课改革中的潜在问题。三亚学院的慕课教学改革定位于地方高校,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基本情况,在课前通过雨课堂帮助学生厘清线上慕课知识点,辅导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线上课程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结合线上知识点和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授,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突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开展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让名校慕课资源落地,将线上与线下一体化

三亚学院思想政治课慕课教学改革,线上采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慕课平台慕课资源,线下注重以本校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偏好等差异性因素,进行“定制化”的教学设计。“定制化”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前知识准备、面授课教学内容和课后个性化考核等环节。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资料推送。其次针对专业特点和学习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专题教学,既凝练、梳理和巩固线上学习内容,又有针对性地展开拓展教学。最后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个性化课后作业和考核,实现对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设计和把握。

2.以数据为基础,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将教与学一体化

三亚学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历时4年

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课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3

多,共经历了4个阶段。2014年有4个班级279人参加了第一轮《原理》课试点;2015年第二轮慕课试点扩展到《基础》和《纲要》两门课,有10000余名学生参加;2016年第三轮慕课教学全面铺开,全校大一和大二20000多人次的学生参加了4门思想政治课慕课学习;2017年三亚学院思想政治课在深刻总结慕课两轮试点和首轮全面铺开的基础上,开始了空前规模的第四轮混合式慕课教学改革。改革项目之大、参与学生数之多、项目影响力之强、项目效果之显著,标志着三亚学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已经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其中在2015年学校进行的第二轮思想政治课慕课改革试点中,针对学生是否支持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的调研问卷显示,93.8%的同学支持混合式教学改革,而支持完全线上慕课教学模式的占学生总人数的4.2%,支持传统教学模式的占学生总人数的2%。在学生普遍接受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之下,三亚学院于2016年对思想政治课开展了全校范围(大一、大二)、全课程(4门思想政治课)的慕课改革。

三亚学院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注重以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雨课堂和

慕课SPOC平台对每门思想政治课的整体数据和每位教师授课班的学生学习时

间、学习进度、学习高频知识点、线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分析,收集学生对于线上课程的反馈,并在线下课堂中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对授课班级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从听教师教导到自己学着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整合,推进课教与学一体化。

3.以团队为抓手,让教学改革持续创新,将科研与改革一体化

三亚学院高度重视慕课相关理论研究,探索地方高校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范式,基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慕课团队。通过遴选教学能力好、科研能力强、善于数据分析、威信高、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教师作为慕课导师。慕课导师作为慕课团队核心,负责思想政治课慕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工作,通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来引导慕课团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通过激发团队成员各自的专业特长以促进团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慕课导师对整个慕课团队的工作进程进行监督和考评,带领团队针对慕课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深人地研究。

慕课一体化改革团队立足地方高校,遵循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原则,同步推进慕课课程教学改革与慕课课程管理改革。在慕课课程教学改革中提高慕课

课程质量与网络教学

团队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在慕课课程管理改革中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探索新的教师管理评价体系,将教学、科研与教师发展进行一体化规划。

三亚学院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获

2016年海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思想政治课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

的一体化设计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背景下海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海南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在2016年海南省社科基金思想政治专项课题评审中获得立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一以三亚学院为例”和“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嵌入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已经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三亚学院思想政治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荣获2016年度“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优秀项目奖”;2016年出版的《互联网十时代的德育创新》是三亚学院思想政治课慕课教学改革的阶段总结和经验推广。三亚学院的慕课改革取得丰硕的成果,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整体设计

1.突出地方高校特点,进行地方高校一体化课程设计

三亚学院突出地方高校特点选择符合民办高校特点的线上慕课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当前,慕课教学模式不仅是种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且是对教育理念的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范式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慕课模式下的教学范式正在形成,三亚学院对慕课模式下新范式进行梳理与研究,提出针对思想政治课进行全方位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三亚学院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改革试点开始于2014年,最初仅有20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改革试点;2015年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开始大规模改革有7000学生参加试点,占总在校生人数的1/3;2016年全面深入进行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参加的学生超过10000人,占总在校生人数1/2,已经具备规模效应;2017年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改革进入常态化,全面覆盖4门思想政治正式理论课。开始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突出教与学的一体化设计、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一体化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学习与考核

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课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

5

一体化,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做到思想政治课入脑人心。

2.结合民办高校特色,打造民办高校一体化课程建设标准

三亚学院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学习背景,进行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注重教学流程的重塑,在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注重突出课程的标准化,针对原有的教学大纲重新设计,将课程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根据知识点相关度进行模块化组合,为每一个模块设置详细的课程教学实践流程图和评价标准。如线上课程实施标准流程、线上辅导流程、线下课程实施流程、讨论课程流程、学习行为分析流程、线上线下考核标准流程、课程突发事件应急流程等,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章节的教学和评价标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率,保证一体化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过程中,2015年开始通过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将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进行总体和各个班级个性化建设,将哲学部分线上课程和课本课程都分为三部分内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结构划分为一个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在线下开设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的影响等专题课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通过对线上课程和线下专题的学生学习评价和学生学习行为评价,实现思想政治课慕课课程一体化。

3.立足民办高校资源,探索民办高校一体化慕课团队建设

三亚学院立足民办高校现有教学资源,注重结合民办高校师资条件和教学改革情况,提出民办高校慕课团队建设设想并已经开始实施。三亚学院对民办高校慕课团队的定义为:民办高校基于慕课教学改革背景下,围绕慕课平台,以线上、线下慕课教学为主要对象,以具备教学、科研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教师主体,以改善学生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以慕课科研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方法,为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而组建新型教学科研团队。团队成员拥有共同愿景,团队建设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教学、科研和数据分析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前已经组建了以学院领导、课程负责人、科研骨干教师、教学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慕课团队。以慕课线下导师为核心、各个课程教师为基础的慕课团队,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层面慕课团队更加侧重对慕课顶层设计方面教学和科研建设,为慕课教学改革大的方向进行探索,通过慕课导师为核心的慕课团队对教学和科研的具体问题进行改革,推进基于慕课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全面进行。

课程质量与网络教学

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情况

三亚学院2016年开始的第三轮思想政治课基于慕课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注重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统一的方针,每门学科的学时按照2:1的比例来安排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开设不同比例的实践课程,深入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由于慕课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缺乏教学的即时反馈和沟通机制,并不完全适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在高校利用慕课技术和资源开展教学必须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建立清华学堂在线和三亚学院两校思想政治课优质慕课线上资源的同时,由本校教师根据每门课程的定位、大纲总体要求将线上资源与学习流程表、线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表有机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并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前瞻性的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指导下采用启发式、专题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情境体验式、对话式、“问题”导入式等方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并重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功能,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如主题沙龙、读书活动、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线下Tea-Time等,逐步探索出一条注重顶层一体化设计,密切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贯彻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开放教育的优势,突出自主性、互动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在课程教学环节与流程上形成较为完整的方案。

1.线上课程

1)线上慕课课程

线上慕课课程教学严格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设计相关章节内容(不含绪论和结语),全面涵盖大概。根据在线教育的特点,安排为期12周的视频课程内容,每周课程有课后小结测试,以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2)线上第二课堂

积极运用微盘、百度云、云盘等网络存储空间以及微信、微博、慕课等平台和邮

箱、QQ等通信软件开展线上第二课堂,通过互联网在线上搭建师生交流互动的学

习平台,与线上慕课课程学习形成互补,打造具有特色的线上辅导课堂。

线上资料学习分享:教师通过微盘、百度云等网络存储空间和邮箱根据课程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