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常规》李菲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常规》

【作 者】李菲菲主编
【页 数】 334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08
【ISBN号】978-7-5578-5669-4
【价 格】93.00
【分 类】护理-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李菲菲主编.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常规.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常规》内容提要:

本书共二十章,整理了医院各个科室的护理内容,其中第一章到第七章主要介绍了医院感染预防内容,详细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医院消毒灭菌方法、隔离预防技术、医院感染与抗感染药物、常用抗菌药物、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第八章到第十八章分别介绍了医院各个科室护理工作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急诊科、内分泌科、神经科、传染科、心胸外科、颅脑外科、妇科、儿科及常见急危重疾病的护理;第十九章介绍了手术室护理技术指导;第二十章介绍了供应室的护理技术指导。全书内容详实,体例完善,富有科学性、实用性,适合临床各个科室及相关护理工作者使用。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常规》内容试读

第一章医院感染概论

第一节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简称HAI),笼统地说,它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

我国卫计委于1997年组织国内专家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研究进展,重新修订了医院感染研究进展,重新修订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于2001年1月3日颁发实施。新的诊断标准将医院感染定义为: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以及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既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患者、探视者和患者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称之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患者、探视者和患者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

世界卫生组织(WH0)在1987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凡住院患者、陪护人

员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感染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视为医院感染。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80年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

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期;对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凡发生于入院后者皆可列为医院感染:若患者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列为医院感染。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各国医院平均感染率为3%17%。其中:美国为5%、英国为7.5%、日本为5.8%、比利时为10.3%;我国的医院感染率,据各家医院的自我监测材料初步推算,为

9.7%。我国医院感染研究工作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1986年国家卫计委医政司成立了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协作组,并组建了我国医院内感染监控体系。目前,参加全国医院内感染监控系统的医院,从开始的17所扩展到134所,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每年有近百万住院患者处于医院感染监控之中。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别为:

1.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常规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情况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虫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按病原体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按其预防性分为可预防性和不可预防性:按其感染途径又可分为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和自身感染三类。由于后两种分类方法界定限往往不易确定,多数人采用前一种分类方法。

一、内源性医院感染

内源性医院感染也称自身医院感染或不可预防性感染,指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患者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的体内或体表,大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并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当细菌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就成为条件致病菌,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寄居部位的改变如大肠杆菌离开肠道进入泌尿道,或手术时通过切口进入腹腔、血流等。

2.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局部者如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后,寄居的甲型链球菌可经血流使原有心瓣膜畸形者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全身者如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及放射治疗等,可造成全身性免疫功能降低,一些正常菌群可引起自身感染而出现各种疾病,有的甚至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3.菌群失调是机体某个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

4.二重感染即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有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体内正常菌群因受到不同致病菌作用而发生平衡上的变化,未被抑制者或外来耐药菌乘机大量繁殖而致二重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白

2

第一章医院感染概论

色念珠菌等为多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感染(鹅口疮、肠炎)、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等。若发生二重感染,除停用原来抗生素外,对检材培养过程中过多繁殖的菌类须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合适的药物。同时,要采取扶植正常菌群的措施。

二,外源性医院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亦称可预防性感染,指由他人处或环境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外源性感染包括交叉感染和环境感染。交叉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或他人处(患者、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这种感染包括从患者到患者、从患者到医院职工和从医院职工到患者的直接感染,或通过污染的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对人体的间接感染。环境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地方,是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复用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交叉感染的传染源主要有:

1.患者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而发生的。患者在疾病的潜伏期一直到病后一段恢复期内,都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他人,对患者及早做出诊断并采取治疗隔离措施,是控制和消灭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一项根本措施。

2.带菌者有些健康人可携带某种病原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也有些传染病患者恢复期,在一定时间内仍可继续排菌。这些健康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是很重要的传染源,因其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易被人们察觉,故危害性有时超过患者。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等可有健康带菌者,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可有恢复期带菌者。

3.工作人员不认真执行手消毒规范,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可引发医院感染。如吸痰、导尿等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可将病原菌带入患者体内引起肺炎和尿道感染。

目前内源性感染难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降低感染风险的发生。外源性感染通过现代的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三、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

预防医院感染,必须提高医院广大员工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觉性,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我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②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③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在医院的规范实施。④减少侵袭性操作。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全院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又涉及全院员工的具体行为,需要每位员工对预防医院感染有较高的认识,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有高尚的医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因此,必须把全院人员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教育使每位医务人员真正认识和明确到自己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和责任,把行为规范化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从而自觉地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

3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常规

第三节医院感染护理学的目标与任务

医院感染护理学是一门医院感染学与护理学相互结合的应用学科,专门研究医院范围内涉及护理的一切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控制感染的理论和方法。护理人员总数占医院职工总数的1/3,分布在医院的各个科室,护理人员担任除手术、特殊诊治操作外的一切治疗、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病情观察等工作,她们日夜工作在患者身边,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率高低密切相关。感染管理的发展历史证明,在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中,护理工作人员是主力,而且她们从科研和实践两方面已积累了很多感染护理的理论和经验。

医院感染护理学的目标是:提高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掌握院内感染的基本知识,规范各项无菌技术操作,通过各种有效的感染监测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防止已有感染的扩散,使患者处于恢复健康的最佳状态。

一、医院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医院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许多重要内容,如消毒隔离技术与管理、物品的消毒与供应、无菌技术的规范、患者的清洁护理等均是基础护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专科护理中也渗透着医院感染有关理论,如胸、腹部外科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从术前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方法到术后叩背、咯痰、雾化吸入等都由护理人员来执行。现代医学的发展、大量侵袭性操作的增加,如动、静脉插管,内窥镜检查等需要护理人员直接操作或配合,在预防感染方面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的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病房)、血液透析室、ICU、治疗室、外科病

房及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这些部门的护理工作环节稍有疏忽,势必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如某县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的暴发流行,55名婴儿发病,23名婴儿死亡。在对产房、婴儿室的56件物品进行细菌学检测时发现其中26件物品,包括婴儿被褥、尿布、奶瓶等,都培养有鼠伤寒沙门菌生长。还有几起国内相继发生的新生儿感染暴发流行,均与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有关。

二、护理队伍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力军

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系统中,护理工作者占75%~80%,这支队伍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她们做了大量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由被动监测转向主动监测;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治疗困难而发病率高的感染进行重点目标性监测,通过这些措施发现了潜在的感染危险,从而把感染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①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最基层单位为临床科室,而主要的监控者为临床护士,她们做了大量的基础监控工作,如重点部门的常规监测。②医院感染管理大量的工作通过护士实施,如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使外源性感染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对感染风险高的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③广大的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护理科研,撰写出大量科技论文,有很强的应用性,起到了丰富医院感染管理学的积极作用。

4

第一章医院感染概论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涉及护理工作的诸多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W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些均与护理密切相关。实际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要想做好任何一项实质性护理,都离不开这几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因此,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尽力降低感染发病率,不仅是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工作者的目标是要提供专业、系统、高质量护理,即在对患者没有或尽可能减少损伤的前提下,收到最佳的护理效果,最大限度地达到满足患者康复需要的护理效应,必须做好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工作。

5

第二章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第一节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是多因素引起的,其影响因素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利用流行病学方法(病例队列,发病率统计)可筛选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一、高危科室

对于外科、血液科、IC、肿瘤科、老干部病房、血液透析室、新生儿病室、母婴病室及

各科危重患者,科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根据有关医院资料调查分析,以上科室由于患者病情较重,侵入性操作较多,自身抵抗力下降,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功能下降,保护性隔离等措施不到位,再加上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抗生素广泛使用,耐药菌种的产生而并发院内感染。容易合并院内感染的疾病有昏迷、瘫痪、心脏病、外伤、烧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孕妇、新生儿、早产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晚期白血病患者等。

二、住院时间

医院各科病菌集中,空气质量差,探视人员过多,无空气消毒设施,微生物在空气中大量存在,危重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越大。经研究证实,下呼吸道、外科伤口、胃肠道、泌尿道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随住院时间增加而增加。住院时间超过10d以上者,院内感染率明显增加,所以,住院时间可以看成是对医院环境暴露时间,暴露时间长,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要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床位周转。

三、侵入性操作

人体对抗微生物的外部屏障包括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纤毛、腺体以及寄居的正常菌群等。皮肤、黏膜除有机械阻挡作用外,黏膜分泌的黏液、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都有杀菌或抑菌作用;唾液、泪液及气管分泌物中存在的溶菌酶、胃液中的胃酸、肠道分泌物中的多种蛋白酶,也都有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侵入性操作指诊治中使用呼吸机、各种插管、导管及内镜。这些操作常损伤皮肤或黏膜的防御屏障,破坏该组织的自然防御功能,同时若操作时无菌技术差或消毒灭菌不严,可将微生物带入体内,导致微生物定植并增加患者的易感性,而发生医院感染。插管时间长、多部位插管、插管术后局部护理不到位、吸痰等无菌操作不严、呼吸机、各种插管、导管及内镜消毒不彻底等因素更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如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为9.9%,且感染率随留置导尿天数而直线上升。留置导尿患者菌血症发病率是非导尿患者的5.8倍。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