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人性之材》(英)以赛亚·伯林著;(英)亨利·哈代编;岳秀坤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扭曲的人性之材》

【作 者】(英)以赛亚·伯林著;(英)亨利·哈代编;岳秀坤译
【丛书名】伯林文集
【页 数】 436
【出版社】 南京:译林出版社 , 2021.03
【ISBN号】978-7-5447-8513-6
【分 类】人性-研究
【参考文献】 (英)以赛亚·伯林著;(英)亨利·哈代编;岳秀坤译. 扭曲的人性之材.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21.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扭曲的人性之材》内容提要:

《扭曲的人性之材》内容试读

理想的追求

在我看来,对20世纪的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这显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辉煌的丰功伟业,各方面已经给予它非常多的关注。另一个因素毫无疑问,就是改变了全人类生活的意识形态大潮一俄国革命及其后果,其中包括了极左与极右的极权主义专制、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及(在某些地方的)宗教偏执狂的爆发,而耐人寻味的是,那些19世纪最敏锐的社会思想家们,却无一人曾对此有所预见。

两三百年以后,如果人类那时候还存在的话,我们的后代回过头来看这个时代,我想正是这两种现象将会被他们看成是20世纪的突出特征,最有解释和分析的必要。然而也应该知道,这些波澜壮阔的运动其实都是肇始于人们头脑中的某些观念,亦即人与人之间曾经是、现在是、可能是以及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同时还应该知道,在领袖们一尤其是那些身后有一批大军的先知一头脑中某些最高目标的名义下,这些关系是如何被改变的。这些观念正是伦理学的要义。伦理学思想就是要系统地检讨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人类对待别人的行为方式

1由以产生的概念、利益和观念,以及种种人生目的所由以建基的价值体系。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男人与女人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此类信念是道德研究的对象;而一旦问题转到群体和种族一实际上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则称之为政治哲学,也就是应用于社会的伦理学。

002扭曲的人性之材

假如我们希望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经常是充满暴力的世界(除非我们试图去弄懂它,否则就别指望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理性地行动),就不能仅仅关注影响我们的那些非个人性的巨大力量一自然的和人为的。引导人们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是应该根据我们认识和理解的一切来观察的,有关它们的根源和发展,它们的本质,以及最重要的,它们的有效性,都应该调动我们所有的理智资源,对其加以批判的检讨。且不说揭示人类彼此关系之真理这种认识行为本身的内在价值,上述这一紧迫的要求也使得伦理学成为具有头等重要性的领域。只有那些未开化的野蛮人才会不关心这样一些问题:他们来自何方?如何来到这儿,又将去向何方?以及他们是否愿意这样走下去?如果愿意的话,原因何在?如果不愿意,又是何种理由?

关于体现这些价值和目的的生活观,有种种不同的理念,而研究这些理念正是我耗费我人生长长的四十年光阴,想要弄明白的事情。我很愿意谈一谈我是怎样被这一题目吸引住的,尤其是改变我关于伦理学核心之认识的转折点。如此一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带一点儿自传性质一对此我要表示歉意,但是只有这样我才能谈下去。

2

年轻的时候我读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只是到后来,这部名著才对我产生真正的影响,同时影响我的还有19世纪其他俄罗斯作者的作品,其中既有小说家,也有社会思想家。我的观点的形成跟这些作者有

理想的追求003

很大关系。我过去认为一现在还这么想:这些作者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或许并不是对个人、社会团体或阶级相互之间的生活和关系给予客观如实的描述,也不是对它们进行心理学或社会学的分析一当然,他们之中的佼佼者的确可以做到这

一点,但不具有可比性。依我看,他们的方法在本质上是道德的:他们关注最多的是不公正,压迫,人与人之间荒谬的关系,以及壁垒或陈规的禁锢(亦即屈从于人造的枷锁),还有愚昧、自私、残暴、屈辱、奴性、贫困、无助、仇恨、绝望,诸如此类一这些到底是谁的责任?简言之,他们关心的是这些人类经验的本质以及它们在人类境况中的根源;不过,其中隐含的首先是俄罗斯的人类境况。而且反过来,他们也希望知道,如何才能实现相反的一面,那将是真理、爱心、诚实、公正、安全的国度,人类的自尊、庄严、独立、自由以及精神圆满都得以实现,人与人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而建立。

有些人,像托尔斯泰,在纯朴的人那未被文明腐蚀的观念中找到了答案;又如卢梭,他更愿意相信农民的道德世界和儿童没什么两样,没有被文明的传统和制度所扭曲,而后者则是人类罪恶一贪婪、自私、精神愚昧的产物;相信要是人们能看到真理就在他们的脚边,世界就有可能得到拯救;要是他们能看一看,真理就在耶稣的福音一“登山宝训”四里。在这些俄罗斯思想家中,也有人对科学的理性主义抱有信心,或者是寄希望于以一种有关历史变化的真实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和政

[1]“登山宝训”(Sermon on the Mount),指耶稣在山上对其门徒的训示,内容系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一译注

004扭曲的人性之材

治革命。其他人或者回到东正教理论中寻找答案,或者是转向3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又或者回归于曾经被彼得大帝及其后继者的改革所遮蔽的古代的斯拉夫价值观。

所有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相信解答核心问题的答案是存在的,并且可以发现,进而可以凭借大量无私的努力,在现世中使它成为现实。他们全都相信人类之本质就在于能够选择如何生存:只要对那些真实的理念有足够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就可能依此来改变社会。即便有些人(像托尔斯泰)有时也会考虑到,人并非真正自由,而是受他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决定的,但他们更加深信的是(托尔斯泰正是如此):假如自由只是一种幻觉,它也是人类的生存与思考必不可少的一种幻觉。以上这些都不属于学校教育的内容一学校教的是希腊和拉丁语的著作家,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进牛津大学读书之后,我开始阅读大哲学家们的著作,并且发现一些大人物(尤其是在伦理和政治思想领域)也持有我上面所说的想法。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可以用理性的方法在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中建立确定性的话(月亮要比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好多倍,但是它在天上看起来多么小啊!一阿那克萨哥拉)不就已经发现了这样的真理吗?),同样的方法在人类的行为领域一如何生活,成为什么—肯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确定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理性的论证得到证明。柏拉图认为,把握了这种确定性的智者精英们应该被授予统治那些在理智方

[1】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古希腊哲学家,发现日月蚀的真正原因,著作《论自然》仅存片断。—译注

理想的追求005

面天赋较弱的人的权力,并且,行事应遵照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正确方式所规定的模式。斯多葛派认为,依据理性来安排4自己生活的任何人都有能力找到解决的办法。犹太教徒、穆斯林和基督教徒(我对佛教知之甚少)则相信,真正的答案是由神向他选定的先知和圣徒昭示的,而且他们接受有资格的导师对这些被昭示的真理所做的解释,并认同他们所归属的传统。

在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看来,答案是可以找到的,只是要借助一种形而上的洞见一这是所有人都赋有的理性之光的

一种特殊的应用。而18世纪的经验主义者,则对以数学方法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开启的广阔的新知识领域印象深刻,它清除了众多的错误、迷信和教条的妄语;而且,他们像苏格拉底

一样问自己,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不可以在人类事务领域中成功地建立相似的不可辩驳的法则呢?运用自然科学发现的新方法,同样可以在社会领域中引进秩序:发现一致性,提出假设并且通过实验来检验;以此为基础建立法则,进而可以发现特殊经验领域的法则是和更广范围的法则相联系的;而后者又和更广一层的法则相关,如此外推,直到建立一个巨大的和谐的系统,它由不可辩驳的逻辑关系联结,并且可以用精确的也就是数学的一术语系统地阐述。

将社会加以理性的重组,就可以消弭精神的、心智的迷误,摆脱偏见和虚妄的控制,不再盲从未加验证的教条,并将终结压迫人之体制的愚蠢、残暴,从而,也就终结了这些心智阴影之所以孕育和滋生的温床。实现此目的,所需要的是:明确界定人类的根本需求,并且找出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如

006扭曲的人性之材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