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 第3辑》张汝文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红塔区委员会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 第3辑》

【作 者】张汝文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红塔区委员会编
【页 数】 241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2003.12
【ISBN号】7-5367-2816-6
【分 类】区(城市)-文史资料-玉溪市
【参考文献】 张汝文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红塔区委员会编. 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 第3辑.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12.

图书目录:

《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 第3辑》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云南玉溪市红塔区建设与发展中做出贡献、并在全国或省内有一定影响的43位先进人物,介绍其生平并表彰其业绩。

《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 第3辑》内容试读

铁面御史陈表

铁面御史陈表

李文彦

16世纪20年代,新兴州(今红塔区)出了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新兴人陈表考中进士!他是新兴州第一个考取进士的人!陈表(公元1490-1573年),字献忠,号草池,玉溪北城人。幼年好学,胸怀壮志,深得父亲陈孔易的钟爱。陈表15岁时到晋宁盘龙寺读书,勤奋刻苦,因他的成绩优异,获“一等食廪饩”待遇。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举人,时年27岁。第二年又参加“会试”落榜。当时,他父母已年老,加上家境贫寒,没有条件再考了,为解决生计,便到四川南溪县教书谋生,并任“教谕”。陈表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对学生教诚爱深。在南溪从教六年,深受学生和当地名流的崇敬,给他的道德文章以很高的评价。说他“讲文学必根道学,学方有本;做经师不愧人师,师乃可宗。”

明嘉靖二年(1523年),陈表由南溪赴京参加会试,进士及第,时年34岁。消息传到玉溪,官民一片欢腾,奔走相告。新兴州的人民群众都引以为骄傲,因为他是新兴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对新兴的历史发展具有“肇启人文”的促进作用,同年被授任四川汉安县知县。嘉靖四年(1525年)陈表父亲去世,按封建制度的规定,他回到玉溪奔丧“守制”。不久母亲也病故。他在家守制期满赴川,改任四川云阳县知县。那时朝政腐败,贪官污吏与土豪劣绅互相勾结,巧取豪夺,搜刮民财,鱼肉百姓,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那个污浊的社会里,陈表一身正气,做清官,做好官。他在四川任知县期间,严惩土豪地霸,

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

奖励农业生产,政绩十分突出。在明代贿赂公行的腐败官场,像他这样的好官实在难得。由于他的政绩突出,深得民心,嘉靖十

一年(1532年)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个权力、责任都很大的职务。他的任务是考察监察官吏德能言行,调查州县狱讼,凡地方军、政、商、民大事他都有权过问。第二年,又受命为钦差大臣,“持节”巡按直隶(今河北)、淮阳(今河南郑州,这里泛指河南)等地政务。他作为皇帝的代表,凡所到之处,坚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激浊拨清,不畏权势,敢于惩治残民肥己的贪官污吏,热情解救患难无告的平民百姓。陈表以“洗冤泽物”为己任,即为弱者、善者昭雪冤狱,把朝廷恩惠像雨露滋润万物一样施于百姓,言出行随,说到做到。

陈表巡按到淮阳(今河南沁阳县),当时的淮安太守是朝中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执政(宰相)夏言的侄子,他以权倾中外的叔叔作靠山,有恃无恐地搜刮民脂民膏、贪赃枉法。历届巡按明知他贪婪暴虐,但慑于夏言的权势,都不敢过问。陈表来到淮安,就有好心人劝他少管闲事,以免和夏言结怨引火烧身。陈表没有接受劝告,反而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他说:“吾今代天巡狩,讵可容私。…非种不除,如其生灵涂炭何!吾职宁休,民害必除。”他这种嫉恶如仇的态度、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敢说敢做的气魄,一时广为传颂,人们称他为“铁面御史”。在代天巡狩期间,他还把在各地发现的德才兼优的人才推荐给朝廷,为国家“拔擢英才”。这种为国家选贤、荐贤,提拔后人的胸怀,在封建社会官吏中实属难能可贵。

陈表铁面无私、惩治腐败的行动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但其本意则是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着想。按理,他应该得到朝廷的支持。但是嘉靖皇帝是一位不理朝政、不见大臣,既淫乐无度又崇佛信道的昏君,朝中大权长期被夏言、严嵩父子操纵着。他们排除异己,培植亲信,明争暗斗,党争激烈,致使倭寇犯境,兵变

铁面御史陈表

频繁,贪官酷吏肥私扰民,所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嘉靖在位的几十年,成为明代历史上“世无宁日”的时期。当然,受害最深的还是平民百姓。陈表“代天巡狩”,雷厉风行地惩治淮安太守,这就直接冒犯了夏言,为夏所不容,必欲除之,所以仅在任一年就以“忠直见忤”而削职罢官,时年47岁。“代天巡狞”是陈表仕途的顶峰,也是他仕宦生涯的终点。

陈表被罢官以后,到江南过漫游生活。嘉靖十七年(1538年),他49岁,因思念家乡,毅然“自楚归滇”。归途中写了十余首诗,借以抒发他脱离污浊、险恶的官场,得与故乡亲人团聚的喜悦和壮志难酬、忠而见疑、横遭排挤的愤懑心情。在《兴福寺少憩次陈尹子》诗中他写道:“尘苦当于何处谢,归来莲社领青山。”陈表用莲社典故,一指明朝官场是肮脏之地,二指只有故乡新兴才是佛所说的极乐世界(净土),从而表明他对明朝腐败政治的厌恶和对故乡的由衷热爱。最能集中表达他悲愤不平心情的是《喜晴二首》之二:

楚郊晴且静,兰水长新霖。松雾含龙势,竹风弄风音。壮怀今日负,幽赏古人心。宦辙多年寂,归怀对酒深。

陈表回到新兴后,就像笼中鸟归到旧林-一样惬意,并决心为家乡多做好事。他为家乡办的实事中,最突出的有两件:一是兴办学校。嘉靖二十年(1541年),即他回家乡后的第三年创办了“草池书院”,邀其学生吕淮和他一起在书院讲学。当时新兴虽建有文庙,但未设官办州学。学生应试,州城北面的要到晋宁,南面的要到嶍峨(峨山)。无论向南向北,都有高山阻塞,交通不便。陈表回玉溪之前,知州杨杰已多次上疏朝廷,申请建学,但

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

主管部门借口事关重大,一直拖延不予批准,还多次驳回杨杰的上疏。为了振兴新兴教育,培养人才,0多岁的陈表挺身而出,联合父老乡亲,再次呈请设立州学。鉴于他的身份名望,礼部只得呈文奏明皇帝说:“据州人陈表,成进士,官御吏。风气已开,文教日兴,人才渐出。黉序应设。”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批准了陈表的呈请,从此结束了新兴没有学校的历史,本地学生可以就近参加考试了。新兴州能够建立学校,陈表应居首功。二是兴修水利。当时新兴坝子东部干旱严重,常年缺水,经常颗粒无收,致使不少农家陷人“嗷嗷待哺”的困境。陈表亲自察看地形,捐出资金,组织当地农民在灵照山下凿涵洞,引来撒喇沟水,使千余亩农田得到灌溉。

陈表是玉溪历史上第一位进士,且以“铁面御史”闻名遐迩。但他回到家乡后,从不炫耀和自我标榜,不以大人物而傲视乡邻。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67岁的陈表在干海子寓所著《家训》一书,严格要求他的子孙要“勤俭治家为先,清心励学为要”,并且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他49岁回乡,84岁去世,35年间,尽力为父老百姓做好事。他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包括黔国沐上公在内的显贵和平民的敬重。沐上公“雅慕”陈表的人品,多次要把自己的“勋庄”相赠,但陈表坚决拒绝了。80岁生日,州牧要为他庆寿,他也婉言谢绝。

陈表回乡后与当时被贬谪到云南的著名文学家杨慎(字升庵)结为挚友,来往甚密。杨慎比陈表大两岁,明正德六年考中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37岁谪戍云南永昌卫(今龙陵县),72岁(1559年)死于任所。两人相似的性格和遭遇使他们成为患难之交。陈表58岁那年与杨升庵同游海宝寺,写了《同太史杨升庵海宝寺次韵》一诗:

焚鱼学士滞南州,海宝留题记胜游。

铁面御史陈表

鹫岭烟寒分碧嶂,龙宫波静照舟楼。拾贵夔府诗常在,太史戍江潏自流。兴向山阴临水得,人于西蜀草堂求。

陈表回到玉溪后,为父亲修墓立碑,杨升庵亲笔写了碑文。陈表于万历元年(1573年)去世,终年84岁,葬新兴豸绣山。因陈表生前兴学、治水有功于百姓,知州张子京等人上疏朝廷,为他在新兴州建乡贤祠,以供后人缅怀。这是新兴州建乡贤祠的开始。

陈表诗今存51首,文11篇,收入李鸿祥委托王灿编辑的《玉溪文征》中。他的诗风格清新明快,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写景,缘情而发,有的诗似不经意写出,却构成其鲜明的画面。如《王家楼坐望》:

孤村远望小楼横,楚树清明反照明。鱼入竹篮曾复跃,牧过梅岭笛还清。山如有意留云宿,沙自无杨受鹭盟。坐久长林瞑色上,他乡断绿为拈横。

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七律诗,有孤村、小楼、楚树、鱼、竹篮、會、牧童、梅岭、笛、山、云、沙、鹭、觵等十四种景物,其中由远至近,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山有水。顺手拈来,毫不费力,构成了一幅各自独立而又浑然一体的暮春图。最后一个“坐”字既交待了“望”的人,也点明了“望”的姿势,充分反映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之深。

陈表的文章都写于晚年,如《汉忠武侯祠碑记》就是在他73岁时写成的,由此又可看出他孜孜以求,顽强进取的精神。他的文章朴实无华,议论抒情务求真挚,做到了人格与文格的统一。

玉溪市红塔区文史资料

南明宰相雷跃龙

闻燕

明代万历年间,新兴州(今红塔区)又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明朝最后一位宰相雷跃龙。

雷跃龙(公元1602-1661年),字伯麟,号石庵,新兴高仓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他17岁就“领乡荐”(中举人),18岁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土,成为翰林院中年纪最轻的一位官员。他和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吴伟业、书画家黄道周等名土被誉为“当代名流”;又因为他为人刚正不阿,不投靠魏忠贤,而且晚年坚持抗清斗争,与史可法等人被推为义节之士“仰为泰斗,名重天下”。雷跃龙人仕后,经历了神宗、熹宗、思宗三个朝代,这正是明王朝由衰落到灭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统治阶级昏庸腐朽,政治极端腐败,社会极端黑暗,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熹宗在位七年,重用魏党,屡兴大狱,朝野备受其害者难以数计,朝廷的腐朽凶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农民起义频繁,满人步步进逼,明王朝已临近灭亡的前夕。

雷跃龙人仕的第二年就面对着魏党专政,朝廷大权完全操纵在宦官魏忠贤的手上。他呼风唤雨,滥杀无辜。雷跃龙目睹大批正直的朝中显员因反魏忠贤而死于非命;也亲眼看到凡靠拢魏党便可飞黄腾达,而且魏忠贤也确实想把雷跃龙拉进魏党。但他不接受拉拢,凛然保持高尚节操,正直做人,对魏党实行三不原则:不巴结,不奉承,不与之交往。而他的坚决态度竟能不被魏忠贤忌恨而遭毒手,实在是很不容易。这足以证明他不仅有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人格,而且有足智多谋、善于抗恶的本领。天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