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旁观者 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包祖晓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做自己的旁观者 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

【作 者】包祖晓著
【页 数】 225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2017.10
【ISBN号】978-7-5080-9253-9
【分 类】禅宗-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参考文献】 包祖晓著. 做自己的旁观者 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7.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做自己的旁观者 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雅俗共赏,不仅是写给正在遭受各种痛苦折磨并准备去“疗愈”的人看的(尤其适合患有各种心理障碍以及慢性躯体疾病的人);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于找不到“存在感”和“意义感”的普通人群、高“压力”人群,阅读本书具有醍醐灌顶的作用,能帮助他们早日认清生命的实相,带着敬畏感过上真诚的生活。此外,本书与《与自己和解:用禅的智慧治疗神经症》以及《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互为“禅疗三部曲”,内容互补而不重叠,有兴趣的读者可相互参考。

《做自己的旁观者 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内容试读

第一章生命旅程中的“存在性”困境

我在哪里?我是谁?我怎么会在这儿?

这个叫“世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为什么没有人先问过我的意思?如果我是被迫参加演出的,导演在哪儿?我要见他。

克尔凯郭尔

生命旅程的实相

我们的本质就像梦的本质一样,我们短促的一生不过是一场睡眠。

一莎士比亚

克尔凯郭尔提出:“我们从来不曾拥有自由。”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存在”带着一种被抛置感: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选择出生的人种、国籍和家庭,不能选择长相和智商。当这些都不能选择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我们也不能选择未来的生活与最终的命运。换句话说,我们是“被迫”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科克J·施奈德经常向人们提出如下比喻:

如果我告诉你,你将要进行一次“伟大的冒险”,你将要为这次冒险而

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

得到所有的装备一食物、帐篷、衣服,那你会怎么想呢?

如果我进一步告诉你,你将在这次旅行中体验到宇宙令人恐怖和惊异之处,一路上你将要遇到一大批各种各样的存在物(beings)一人类和非人类,每天你都会有机会对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感到惊异、受其触动和产生遐想,那你又会怎么想呢?

而最后,也是真正关键的:如果我告诉你,你要花费大约8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次旅行,在大约80年之后,你要进行一次更令人着迷的和更不可思议的旅行,那你又会怎么想呢?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代入我们自己的人生,难免使人产生毛骨悚然之感,但这是生命旅程中无法逃避的“存在性”困境。《西西弗斯神话》曾对这种人生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描写:

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一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克尔凯郭尔对人类的“存在性”困境也提出了相似的论述:

无论一代人可能从另一代人身上学到什么,从根本上说,没有哪一代人可以真正地从其先辈那里学到什么…因此,没有哪一代人从另一代人那里学会如何去爱,没有哪一代人是从其他点上开始而不是从头开始,没有哪一代人比他前一代的人所被分派的任务更少一些…在这一点上,每

一代人都是从最初开始的,他们与所有先前的每一代人所拥有的任务都相同,他们的任务也不会更深入,除非先前的这一代人逃避了属于他们的任务并哄骗他们自己。

2

第一章生命旅程中的“存在性”困境

可以看出,从“存在”的角度看,人生不仅是一场终点明确一死亡的冒险旅行,而且是孤独的旅行,旅途中还要忍受各种责任的限制、人际关系的困扰、疾病的折磨、意义感缺失等痛苦,难以自由地、幸福地享受旅途风景。下面借电影《七宗罪》中“翠茜和沙摩赛关于怀孕的对白”来说明人们对生命旅程中这一实相的深深无奈:

沙摩赛:我不知道…你是否找对人谈。翠茜:我恨这城市。

沙摩赛:我曾爱过一个人,我们形同夫妻,然后她怀孕了,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我记得那天早上去上班,那天跟平常完全没两样,是我首次获知怀孕的事,我突然感到恐惧,头一次那么怕,我记得当时心里想:怎能让小孩在此出世?在这种烂地方长大?我告诉她我不想要,我用了好几周时间逐渐劝服她。

翠茜:我想生小孩。

沙摩赛:我此刻能告诉你的是:我知道…我肯定当初没下错决定,但我毕生都在后悔,如果你不想留下孩子,如果你决定拿掉,千万别告诉他你有孕,但若你选择生下来,你就要尽力去爱护那小孩,我只能给你这忠告。

生命旅程中主要的“存在性”困境

人仅仅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虚弱无力的芦苇,但是他却又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布莱兹·帕斯卡尔

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生命旅程中主要的“存在性”困境涉及认识自己、死亡、自由与限制、孤独和无意义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整个人类历史,不管文化、地域和人种方面有多大差异,均围绕上述“存在性”困境展开。

3

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

一、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又称“自我意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古代,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佛禅学中也把“我是谁”的问题当作核心的生命问题进行研究、参悟。庄子说,从前自己做梦,梦到自己是一只翩翩飞舞的大蝴蝶,但究竟是自己做梦化为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自己了呢?这是不清楚的。冯之浚先生认为,认识自我的困难在于“我”之复杂,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个“我”:一是公开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二是隐私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三是背后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四是潜在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

在国外,古希腊有一句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西方神话中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也提示了“认识自己”之困难:

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有一种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两条腿,在晚上的时候三条腿,这个动物是什么呢?”过往的人答不上来,就被狮身人面兽吃掉了。年轻的俄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说出了最终答案:“这个动物就是人。”斯芬克斯大叫了一声,跑到悬崖边跳了下去。

俄狄浦斯尽管回答出了问题,但由于没认清“我是谁?”,导致误杀了生身父亲,娶了亲生母亲为妻,最后只有把自己的眼睛弄瞎来惩罚自己。难怪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提出:“人是一个糊涂的生物;他不知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他对这个世界,而首先是对自己,所知甚少。”苏格拉底也写道:

智慧是唯一的善,无知是唯一的恶,

其他东西都无关紧要,难道这就是最终结果吗?认识你自己。

电影《美梦成真(飞越来生缘)》更是尖锐地提出了“认识自己”的重要

第一章生命旅程中的“存在性”困境

性:“当一个人既不自知,也不接受自己所做的事,于是要永远承担后果。所以,地狱中人并不只是我们平日所想的十恶不赦,罪不可恕的大恶人,还有很多浑浑噩噩、不愿接受因果的糊涂人。”

二、死亡

死亡是最显而易见、最容易理解的“存在性”困境。尽管我们现在存在,也不管我们身体多么健康,总有一天,这种存在会终止。死亡将如期而至,绝无逃脱的可能。这是一个恐怖的实相,引起了人们巨大的恐惧。斯宾诺莎提出:“每一事物都在尽力维持自身的存在。”这种对死亡必然性的意识与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存在的一个核心冲突。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死亡的探讨。例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就深入地论述了生死问题:

生存或毁灭,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默默地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此二抉择,究竟是哪个较崇高?

死即睡眠,它不过如此!

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那么,此结局是可盼的!

死去,睡去…

但在睡眠中可能有梦,啊,这就是个阻碍:当我们摆脱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长眠中会有何梦来临?它令我们踌躇,

使我们心甘情愿地承受长年之灾,否则谁肯容忍人间之百般折磨,

5

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

如暴君之政、骄者之傲、失恋之痛、法章之慢、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假如他能简单地一刃了之?

还有谁会肯去做牛做马,终生疲于操劳,

默默地忍受其苦其难,而不远走高飞,飘于渺茫之境倘若他不是因恐惧身后之事而使他犹豫不前?此境乃无人知晓之邦,自古无返者。

莎士比亚继续写道: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电影《美梦成真(飞越来生缘)》中的男主人公Chis,在面对自己心爱的小狗死亡的时候,心中萌生了恐惧、不舍的情绪。在自己的完全意识中面对自己的死亡时,Cis更是坦白地承认了自己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恐惧自己的消失disappear).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欧文D·亚隆在他的《直视骄阳》中记载了一位死亡

恐惧病人的诗,表达了我们人类对死亡的深深恐惧和无奈:

死亡,四处弥散

它攫取着、推搡着、啃噬着我,年气图表无处可逃

我只能

痛苦地尖叫

疯狂地哀嚎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