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实务 建筑施工安全 2021版》全国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分析小组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安全生产实务 建筑施工安全 2021版》

【作 者】全国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分析小组编
【页 数】 203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1.03
【ISBN号】978-7-111-67507-5
【参考文献】 全国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分析小组编. 安全生产实务 建筑施工安全 2021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安全生产实务 建筑施工安全 2021版》内容提要:

双色印刷试题高命中率精炼考点手机做题押题试卷视频讲解……

《安全生产实务 建筑施工安全 2021版》内容试读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

学习要求

1)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拟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起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2)根据安全生产工作有关要求,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检查,参与实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选用和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及各类消防器材,提出各生产环节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3)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主要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等动态变化情况,辨识作业场所及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编制对策措施。

4)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实际情况,辨识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完成申报工作,编制对策措施。

5)依据有关法规标准,掌握动火、高处作业、受限空间(有限空间)、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及作业许可(审批)要求。

6)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潜在的事故风险,参与编制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策划应急演练,评估演练效果。

7)根据职业危害防治要求,辨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制订典型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8)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际状况,参与策划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9)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界定事故的等级。

10)根据生产安全事故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特点,界定伤亡事故类型,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

1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特点,应用事故调查技术和方法,制订轻伤事故调查程序,编写轻伤事故调查报告。

1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实际情况,分析事故责任类型,编制事故防范措施,分析、排查、整改事故隐患。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与战略

一、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管理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管理工作目标: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必■11

安全生产实务(建筑施工安全)】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阐述企业工人中存在着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的一种理论

对于发生事故次数较多、可能是事故频发倾向者的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测试来判别也可以通过对日常工人行为的观察来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一般来说,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在进行生产操作时往往精神分散,注意力不能经常集中在操作上,因而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条件。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是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的,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1)过程。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2)模型

海因里希模型的五个因素依次是:①遗传及社会环境(M);②人的缺点(P);③人的不安

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④事故(D);⑤伤害(A)。

2.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Frank 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及与工作有关的因素。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导致间接原因存在的原因,间接原因的存在又导致直接原因存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五个因素:

(1)管理缺陷。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要生产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原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以及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体、噪声、照明、工作场地状况(如打滑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支撑物)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只有找出并控制这些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后续原因的发生,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3)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种原因是安全管理中必须重点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表征。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停留在这种表面现象上,而要追究其背后隐藏的管理上的缺陷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12必

安全生产管理

(4)事故。这里的事故被看作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因此,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可以通过对装置、材料、工艺等的改进来防止能量的释放,或者操作者提高识别和回避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等来防止接触。

(5)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人员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精神创伤等。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小。例如,对受伤人员进行迅速正确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

。典型例题

例1:某公司锅炉送风机管路系统堵塞,仪表班班长带领两名青年员工用16.5MPa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对堵塞的管路系统进行吹扫,造成非承压风量平衡桶突然爆裂,导致一青年员工腿骨骨折。按照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风量平衡桶材质强度不够

B.用16.5MPa气体直接吹扫

C.员工个体防护缺陷

D.青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答案】B。

例2: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D.管理缺陷理论

【答案】C

四、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管理失误

1.事故的连锁过程

个人原因、环境原因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从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出发,阐述了事故的连锁过程:由于管理失误引发的人的

不安全行为

不安个状态

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其相互作用,使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危险物质和能量释放,并转移于人

作业安全分析

教育培训

作业安全分析

设计检查

体、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或)

思想工作作

技术维修

人员选择

财产损失,事故可以通过减少能量

市在

调在研究

和加强屏蔽来预防。能量意外释放

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

理论描述的事故连锁示意图如图1-1所示。

2.事故致因

(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

减少数量

防护装置

人员伤广或财物损

及构造

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

急救、修理

溺等)。

更换、调查

危险分析

3.能量转移造成事故的表现

安全意识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

图1-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描述的事故连锁示意图

X31

安全生产实务(建筑施工安全)

等形式的能量,都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4.事故防范对策

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释放能量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典型例题

某禽业公司厂房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液氨储存设备和液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事故调查表明,导致该起事故的原因有:电气线路短路、工人安全意识差、随意堆放可燃物、车间作业环境不良、安全出口不畅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为了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公司采取了以下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中符合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观点的措施是()。

A.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持作业环境良好

B.改善车间作业环境,疏通安全出口

C.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D.增强短路保护装置,提高液氨系统的可靠性

【答案】D

五、轨迹交义理论

1.轨迹交叉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2.轨迹交叉理论的作用原理

轨迹交叉理论将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基本

不安全状态

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从事故发展

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

故的运动轨迹,具体包括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

不安企动作

行为

运动轨迹,如图1-2所示。

图1-2轨迹交叉理论事故模型

14

安全生产管理

典型例题

某公司组织对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人员甲固执己见未听劝阻,在未佩戴防护用品条件下进入阀门井,下井后即晕倒在该井中,最终因室息死亡。事故调查发现,该公司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制度,阀门井在进行检查前已被污水污染,含有毒气体。下列有关该事故的说法中,符合轨迹交叉理论观点的是()。

A.违反安全规定和阀门井存在有毒气体共同作用导致事故发生

B.阀门井受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C.甲性格偏执、不遵守规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D.该公司的有限空间作业制度缺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答案】A。

六、系统安全理论

1,系统安全理论的含义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方法体系,是系统工程与安全工程完美结合的体现。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的问题,制定并执行安全工作规划(系统安全活动),属于事前分析和预先的防护,与传统的事后分析并积累事故经验的思路截然不同。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2.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

按照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人类活动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作危险源,它们是一些物的故障、人的失误、不良的环境因素等。某种危险源造成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称作危险性,它可以用危险度来度量。

典型例题

系统安全活动属于()的防护,与传统的事后分析并积累事故经验的思路截然不同。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A.事前分析

B.事中分析

C.事后分析

D.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结合

【答案】A。

七、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一)系统原理运用的原则

系统原理主张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运用系统原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是指任何企业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X51

安全生产实务(建筑施工安全)

(2)整分合原则。整分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功能,即首先要从整体功能和整体目标出发,对管理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谋划:其次,要在整体规划下实行明确的、必要的分工或分解;最后,在分工或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横向联系或协作,使系统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运行。整分合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4)封闭原则。封闭原则是指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封闭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形成相互制约,管理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运用的原则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运用人本原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激励原则。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这是激励原则的理论根源。他告诉我们,满足人类各种需求产生的效果通常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仅仅满足物质需求还远远不够,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使员工从内心情感上真正得到满足

(2)行为原则。现代管理心理学强调,需要与动机是决定人的行为之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的,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掌握了这一规律,管理者就应该对自己的下属行为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发掘员工的潜能。

(3)能级原则。所谓能级原则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予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使组织的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以此来保持和发挥组织的整体效用。现代管理学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4)动力原则。现代管理学理论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动力来源: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物质动力是指管理系统中员工获得的经济利益以及组织内部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精神动力包括革命的理想、事业的追求、高尚的情操、理论或学术研究、科技或目标成果的实现等,特别是人生观、道德观的动力作用,将能够影响人的终生;为员工提供大量的信息,通过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得出科学成果,创造社会效益,使人产生成就感,这就是信息动力的体现。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

(三)预防原理运用的原则

预防是指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运用预防原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

16X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