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认证 理论与实践》刘慧,孙建龙编;刘慧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小学教育专业认证 理论与实践》

【作 者】刘慧,孙建龙编;刘慧总主编
【丛书名】新时代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丛书
【页 数】 327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22.03
【ISBN号】978-7-201-17726-7
【价 格】79.00
【分 类】小学教师-师资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刘慧,孙建龙编;刘慧总主编.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 理论与实践.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03.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 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

本书是基于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及2018年11月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含音乐学·小学教育、美术学·小学教育)作为全国“打样”单位接受师范类专业联合认证的领会、实践、反思、提升基础上撰写而成。本书作者均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亲历者,在写作过程充分结合了自身的所知、所行、所感、所思。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 理论与实践》内容试读

第一章

小学教师培养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面向未来的、合格的、卓越的小学教师是当今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使命。梳理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脉络,分析我国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现状,明确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认证对小学教师培养的深刻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有利于优质小学师资培养。

一、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历史脉络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学教师教育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至今已有

一百多年历史了。在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百年历程中,经历了从清末时期初创的初(中)级师范教育为主培养小学教师,到新中国成立后以中等师范教育为主的小学教师培养,进入21世纪后,以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小学教师的历史进程。

002小学教育专业认证:理论与实践

(一)以初(中)级师范教育为主的小学教师培养回顾

1.南洋公学师范院(1897一1903)》

“我国的师范教育是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变革的产物。”①清

朝末年,政府内外交困,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力主在文化教育上变革科举制度,讲求实学,师夷制夷。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1844一1916)充分认识到,仅仅建立新式学堂还远远不能“救亡图存”和“富国强兵”,而“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②1897年4月8日,由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在租借的上海徐家汇民房中正式开学上课,这拉开了中国教师教育的序幕。③

表1-1南洋公学师范院小学教师培养情况④

培养标准

具体内容

特点

明体达用,勤学善诲。让儒学文化发扬光大,对于学生培养的质量规格十

培养目标从而稳定时局、国富民安;学生勤于学习、善

分明确,于细微之处见博大

于教诲

有中学、西文、西学。笔算数学、代数备旨、勾股六术等:格致以物理化学为主(理论课、实

课程设置

合理且丰富的课程设置

验课);科学教育、生物学、地理学以及外语(英文、日文、法文任选一门,边学边做翻译)采取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习制

教学方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

度。师范院设有附属小学堂,招收十岁左右

以致用

至十七八岁学生120名,由师范生分班教之

①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百年省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7页。

②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附章程)》,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151~154页。

③张謇:《通州师范学校议》,参见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第984页。

④参见刘平、胡亚南:《南洋公学师范院之考略》,《云南档案》,2013年第12期;蔡安琪:《南洋公学师范院培养模式及现代启示》,《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2期;欧七斤:《南洋公学师范生考论》,《教师教育论坛》,2019年第11期;严春红:《盛宣怀南洋公学师范院办学模式探析》,《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一章小学教师培养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003

续表

培养标准

具体内容

特点

“重量级”考核人员的安排

《南洋公学章程》对师范生考核评价制度进行和大小考核的交错进行保证

考核和评了说明。师范院把师范生分成“五层格”培了师范生对考核有足够的重价方法

养,只有达到了第五层次的要求才可以担任

视;激励性质的师范生评价

教习:师范生的表现跟其待遇直接挂钩

方法,保证了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培养质量

出台《南洋师范学堂招考规条》。要求十分严

制订了严格、规范的招生制

招生录取格,分条目详细介绍首次招生的时间、地点、

度,择优录取:体现了招生的

制度

报考条件、学额、录取办法、要求入校学生的公平性录取手续、递升办法等

盛宣怀担任督办:学术湛深的知府何嗣焜担

如此规模的师资队伍,可见

任校长;美国传教士福开森博士担任监院兼

盛宣怀对师范院的重视程度

师资力量西文总教习;颇负盛名的翻译家伍光建、李维

以及培养中西贯通新式人才

格等教师作为中文教习

的急切之心

它对加快废除封建科举制度

食宿杂费均由学校供给,每月还按层格发津

师范生

的步伐,促进中国近代新学

贴;对学习成绩优良者还有奖学金;师范生借

待遇

的颁布和推行起了一定的积

阅图书比一般学生多

极作用

从表1-1可知,南洋公学师范院,无论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招生录取

制度、师资力量、师范生待遇,还是具体的人才培养所采纳的课程、教学方式、考核和评价方法,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中国的师范教育树立了典范。

1903年,南洋公学师范院停办。虽然它存在的历史很短,前后只有7年,先后培养学生仅72人,但无论是在南洋公学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它创下了多项中国之最:首立师范院,初步

奠定了我国近代师范的雏形:一改清朝的旧教育体制,开创了师范、小学、中学和大学的逐级衔接的教育模式;开启了我国教育领域实行分级分班教学之先河;师范生自编自写的《蒙学课本》是我国最早一部近代小学教科书。①

①参见刘平、胡亚南:《南洋公学师范院之考略》,《云南档案》,2013年第12期。

004小学教育专业认证:理论与实践

2.《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1903一1912)

1902年的“壬寅学制”规定,师范附设在高等学堂及中学堂内,为附属性

质。1903年实行的“癸卯学制”,使师范学校独立设置。我国初级师范的学

制,是依据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重订的《奏定学堂章程》而来的。其中《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是《奏定学堂章程》的一部分。

表1-2《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时期小学教师培养情况①

培养标准

具体内容

特点

培养目标培养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教员为目的

完全科学习科目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学、历史、地理

课程设置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习字、图画、体操等12门课程;简易科免

读经、讲经、习字,其他科目均相同

学时要求每年授课45周,每周36小时

实习安排规定初级师范学堂需附设小学堂,以便师范生实习

学制和

入学资格

课程组

高等小学毕业生

织、实

招收18~25岁、品行端瑾、文理优通、身体健全之贡、

完全科

习的安

禀、增、附、监生,学力与中学堂入学学生相等,修业5年排和附

简易科

招收25~30岁,修业1年

属学校

预备科

的设置

欲入师范学堂而普通学力未足者补习功课

等无不

人才培养小学师范已是小学教员者补足学力;为蒙馆塾师补普通科和教打上日

类型

讲习所

授法

本教育

旁听生

以便乡间老生寒儒,欲从事教育者来堂听讲

模式的

烙印

为解决女子小学堂和蒙养院所需的师资,招收15岁以

女子师范

教育

上的女子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学生,学制为4年

师范生在校一切费用,均由校方供给:师范毕业生有从事小学堂教

师范生

员之义务,年限为完全科6年(私费生3年),简易科3年(私费生

待遇

2年);义务年满,奖给官职

①参见高发照:《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霍东娇:《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8年;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一章小学教师培养与小学教育专业认证005

从表1-2中可知,清末的中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独立设置后,小学教师

培养的类型是多元化的,这为满足当时多样化的小学师资需求立下了汗马

功劳。同时,由于当时清朝政府“近采日本,以定学制”的文教政策的影响,无论从学制还是课程教学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日本教育模式的烙印。

这一时期,诞生了第一批旨在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堂(校)。如,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清末甲午科状元、我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853一1926)在江苏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今南通高等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私办和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与南洋公学师范院、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一起被世人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端的三大源

头。此后,直隶、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纷纷成立师范学堂(校),如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筹办,1904年正式开学,1906年易名两江师范学堂);直隶第二师范学堂(1904年,保定师范学校的前身);直隶第十师范学校(1905年,即北京通州师范学校,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源头之

一),等等。

3.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时期(1912一1949)

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国体的变更,教育宗旨、教育制度、教育机构等随之改变,师范教育也有所改革。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时期,历经了1912年壬

子癸丑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对小学教师培养的影响,又历经了抗日战争特

殊时期小学教师的培养阶段。

006小学教育专业认证:理论与实践

表1一3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小学教师培养情况①

时间

初级师范教育发展概况

特点

1912年

办学目的

培养小学教师

谨于摄生,勤于体育;富于美感,勇于德行;明建国之本原,践国民之职分;尊品格而重自

治,爱人道而尚大公;明现今之大势察社会之对师范生的人

教养要旨情,实事求是;究心哲理,而具高尚之志趣;于格、情趣、道

受业之际,悟施教之方;要切于学生将来之实德、意志、能用;锐意研究

力、世界观与

修身、读经、国文、习字、外国语、数学、

人生观等德、

《师范教育

预科

智、体诸方面

令》《师范

图画、手工、乐歌、体操等

的一系列要

学校规程》课程设置

教育、博物、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法求,反映了资

《师范学校

本科制经济,其他同预科

产阶级革命派

课程标准》

女师家事园艺和缝纫

对未来师资的

期望和对未来

实习安排师范学校设附属小学

国民教育的民

以预科毕业生升入为原则,亦可招收年本科

主要求

满岁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4年

招生类型

高等小学毕业生,修业一年毕业后可升预科人本科

师范学校多改

《学校系统改革案》规定高级中学可设师范科,解决了当为高级中学附

1922年

时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削减了必修

课,增加了选修课。此外,取消了读经课,增加了普通教设的师范科,

削弱了师范学

学法、各科教学法、小学各科教材研究等

校的独立性

①参见高发照:《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霍东娇:《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8年:崔运武:《中国师范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