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南怀瑾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楞伽大义今释》

【作 者】南怀瑾著
【页 数】 410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1.10
【ISBN号】7-309-02982-8
【价 格】25.00
【分 类】楞伽经-注释
【参考文献】 南怀瑾著. 楞伽大义今释.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楞伽大义今释》内容提要:

《楞伽经》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本书为作者撰著的《楞伽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今译和串讲。

《楞伽大义今释》内容试读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一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一

南怀瑾述著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南朝宋文帝时,泛海至广州,帝遣使迎至京师,深加崇重。乃讲演华严,并译此经。

楞伽大义今释

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粲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咨尊中上世间解之士

闻彼所说偈

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问题的开始

当释迦牟尼佛住世的那一段时期,佛在印度南海

楞伽大义今释卷第一

5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这是说:佛是大智慧的解脱者,他已经了证“人无我”和“法无我”,自觉内证一切的烦恼障和智障,都因为妄想分别而生。这些分别的妄想心,犹如火光中的烟焰和光影相似;它的自性却是本来无相,了然清静的。所以烦恼和智慧,同样的都无自性,本自了然清净的。因此悲悯世间的愚迷,生起大慈大悲的心愿,而来教化济度世间。)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禁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这是说:一切诸法,本来就空无自性,既无生死可了,也并无另有一涅槃寂灭的境界可得。既没有一个住在涅槃寂灭境界中的佛,也没有一个佛往来于涅槃寂灭的境界中。在本来清净自性的真如中,既没有一个所觉的境界,也没有一个能觉的本体。如果执著佛境界的是有是无,也就同执著有一涅架的可入可出一样,仍然还是法执。因此必须要远离能觉所觉二边,了无所住才是佛法正觉的真实内义。)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牟尼是佛的名称,也便是寂默的意义。这是说:佛从本性清净寂默中静观万法,得证远离生灭的作用,不

6

楞伽大义今释

取一法,也不舍一法。只得性自如如,这便是远离尘垢,远离缠缚的解脱法门。若能解脱生灭,还归寂灭清净,便无古往今来等法执。由此而解脱十方空间。三世时际的束缚,以证得毕竟寂静了。)

(上述大慧大士的赞佛偈语,最主要的道理,是指出佛已经在无生灭的境界中证得解脱,在自性清净寂灭中得到大智慧。但为了济度世间一切众生,出离苦海,仍然兴起同体的大悲,无缘的大慈之心。但他所悲的是什么呢?是悲众生的愚迷。其实既非实有人和法的可悲,也非绝对的无人和法的不可悲。只是悲其所悲,应无所住而已。故知大乘了义的佛法,以兴起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来济度世间,才是它主要内义的精神了。)

这时,大慧大士说完了赞佛的偈语,便自我介绍说:他名为大慧。现在为了彻底了解大乘佛法的要义,所以提出一百零八个问题,请求佛的解答。佛就答应他随意发问,并且说,理当为他说出如来自觉的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项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见疑惑云何惑增长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