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版史研究 中唐五代两宋时期》顾志兴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浙江出版史研究 中唐五代两宋时期》

【作 者】顾志兴撰著
【页 数】 361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1.05
【ISBN号】7-213-00703-3
【价 格】$8.00
【分 类】出版工作-文化史(地点: 浙江 年代: 古代) 文化史-出版工作(地点: 浙江 年代: 古代)
【参考文献】 顾志兴撰著. 浙江出版史研究 中唐五代两宋时期.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05.

图书目录:

《浙江出版史研究 中唐五代两宋时期》内容提要:

《浙江出版史研究 中唐五代两宋时期》内容试读

第一章中唐、五代—浙江

刻书业的开端

第一节刻书业兴起的基础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自雕板印刷术出现后,北宋时布衣毕昇又发明了话字印刷术,这一重大发明,在当时虽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但从总体上说,对促进世界书籍的印刷是起了重大的作用的。在严格意义上说,文字只有印刷在纸张上后才谈得上出版(尤其是书籍)。我国在唐代就出现了雕板印刷品,浙江又是最早刊印书籍的省份之一,有时还曾为天下之先。现择要论述于次,作一些初步的探讨,是不无意义的。

中唐时浙江出现书籍刊本,五代时吴越国刻印了大批佛经,这和当时经济的、政治的与文化的诸方面原因是分不开的。唐代浙江属江南道,据史载,浙江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手工业十分兴盛,越窑、丝织业、造纸业、制茶业、制盐业以及造船、矿治业等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唐时期李泌、白居易先后来杭州主政,一方面为人民办了好事,同时也传布了文化教育。唐代浙江的杭州、明州(今宁波)已成为全国主要的商业城市,有人称杭州为“东南名郡”,据史料记戴仅杭州一地的商税就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四分之一。五代时杭州为吴越国首府,在全国范围内虽是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

混乱局面,但钱镠所采取的国策是“保境安民”,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也有所发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五记载:“杭州在唐,繁雄不及姑苏、会稽二郡,因钱氏建国始盛。”这是不无道理的。

浙江历来文化发达,人文荟萃。唐和五代时诗人有骆宾王、贺知章、孟郊、顾况、钱起、张志和、罗隐等;在书画方面,陈闳、孙位、虞世南、褚遂良、徐浩、贯休都名重一时。此外,浙江的名山佳水也曾使得许多文人雅士到此驻足,留连忘返,颇多吟咏。中唐时著名文学家白居易和元蕉都分别在杭州、越州(今绍兴)任过地方长官,因此唐五代时浙江文风堪称极盛。

唐代浙江教育也很发达。其时官学设置比较健全,规定地方府州要办府学与州学,县要办县学,县以下要办镇学,并规定府、州、县要根据学生数额设专职博士与助教。当时建立的州学就有湖州州学、明州(今宁波)州学、越州(今绍兴)州学、衢州州学、处州(今丽水)州学。与此同时私人创办的教学机构“书院”也开始诞生,据不完全统计,唐代全国有书院

十七所,浙江就有两所,即是绍兴的丽正书院和寿昌的青山书院。所以,浙江的文化素质也普遍较高。

唐五代时还有点值得注意的是佛教的传布和佛寺的修建。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由于统治阶级的倡导,晋时浙江佛教盛极一时,著名的大刹如宁波天童寺建于西晋,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宁波的阿育王寺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及至隋代,天台山智颤大师创天台宗,天台国清寺亦创建于此时。唐时浙江佛教亦盛,五代吴越时可说发展到鼎盛。吴越国钱缪及其后代在境内广建寺庙,开凿石窟造像,建造佛塔,刊刻佛经,宋苏轼曾说杭州西湖有三百六

十寺之多,并非夸张之谈。这些寺庙多建于五代,其著名者如

杭州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灵峰寺、云栖寺、法喜寺、宝成寺、开化寺、海会寺、昭庆寺、玛瑙寺、清涟寺等等。五代时所建佛塔著名者有六和塔、宝石塔(即保做塔)、黄妃塔(即雷峰塔)、白塔等。1924年9月雷峰塔倒塌后还在其中发现了大批五代吴越王所刊刻的经卷。以上所建佛寺、佛塔多在杭州,据《咸淳临安志》载:仅塔“九厢四壁诸县境中,一王所建,已盈八十八所,合一十四州悉数之,且不能举其目矣。”佛寺当亦如此。佛寺的建立,禅学的盛行和佛经的刊刻,促进了雕板印刷技术的发展,五代时杭州最著名的雕板印刷物即是延寿和尚为吴越王所刊刻的经卷,这为后来杭州之成为全国印书的中心是密不可分的。

刊印书籍和经卷都要用纸,浙江于此又得天独厚.除了通常的麻纸而外,从晋朝开始,浙江嵊县一带就出现了用野生藤皮造纸,人称“剡藤纸”,张华《博物志》载:“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藤纸到隋、唐时十分有名,顾况有《剡纸歌》云:

刺溪刻纸生刺藤,喷水捣为蕉叶棱。欲写金人金口偈,寄与山阴山里僧。

唐时除嵊县藤纸出名外,杭州、婺州(金华)、衢州、越州(绍兴)造纸作坊也很多,所产细黄状纸和衢州所产案纸,次纸都是进贡朝廷的名纸,又据李肇《国史补》越州所出除著名的刻藤纸外还有一种苔戕,亦颇有名。

由于浙江具备了上述这些有利的客观条件,继当时的首都长安(今西安)刊印《女则》以后,在越州刻印元稹、白居易的诗自是顺理成章的了。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唐代全国范围内的雕板印刷的实物和文献材料: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敦煌发现一种《金刚经》,

·3◆

经的扉画雕刻得极为精美,画面是释迦牟尼佛在祇树下给孤独园的说法图,其余为《金刚经》全文,上有文字曰:“咸通九年(868)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板印刷物。此经全长约1丈6尺,高1尺,由7个印张粘接而成的卷子本(闻原件在国外).

1944年,在成都市出土的唐墓内有一份《陀罗尼经咒》,此经咒系唐成都府卞家刻本,现藏成都四川博物馆内。此经咒框高31厘米,广34厘米。经咒印本中央镌刻一小佛像坐莲座上,外刻梵文经咒,咒文外四角四周又围刻小佛像,四周为双边,框外镌刻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下有五字模糊不清)近卞(下有数字模糊)印卖咒本”字样。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成都改称府,于此可知,此经咒板刻当在至德二年之后,现国的所存古刻本,以此经咒为首当是没有问题的。

现有唐时刻印的书,还有乾符四年(877)的历书等。唐玄宗开元年间(713一741)刊印的《开元杂报》,内容多为记皇帝的言行,有人以为《开元杂报》与清代宫门钞相似。据孙毓修《中国雕板源流考》中说:“湖北江陵有个杨姓,家中藏有7张《开元杂报》,叶(页)13行,行15字,字大如钱,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犹唐人写本款式,作蝴蝶装,墨印漫漶,不甚可辨。”此杂报已为《大英百科全书》承认为世界最早的报纸。

张秀民先生《中国印刷史》引明杭州人史学家邵经邦(1491一1565)《弘简录》卷四十六:“太宗后长孙氏,洛阳人。…遂崩,年三十六。上为之恸。及官司上其所撰《女则》

十篇,采古妇人善事。…帝览而嘉叹:以后此节足垂后代,令梓行之”,断为此是我国刊印书籍的最早记载。张先生又据唐冯贽《云仙散录》引《僧园逸录》云:“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方,每岁五驮无佘。”据此张先生提出雕板印刷

4

术始于“贞观十年(636)”的新说。张先生的说法我是赞成的。

综合以上实物和文献记载考辨,可以证实自初唐起至唐昭宗的晚唐,我国雕板印刷术已相当普遍,除《女则》外,所印多为佛像、历书等日用或迷信品(如成都出土的《陀罗经咒》相当于后世死者的“路引”)。如果我们大家都同意张秀民先生所说我国最早刊书为《女则》的话,那末中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前,浙江越州(今绍兴)一带刊刻白居易、元稹诗集,更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二节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前越州

刻印白居男、元稹诗

白居易(772一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杭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年间(821一824)编有诗文集,故称《白氏长庆集》,原集75卷,分别为《前集》50卷,《后集》20卷,《续集》5卷。现存71卷。元稹(779一831),字微之,曾任浙东观察使。唐代著名诗人。唐穆宗长庆年间(821一824)编有诗文集,称《元氏长庆集》。原集100卷,今存68卷本(中华书局《元稹集》,正集60卷,外集8卷)。

白居易、元稹是中唐时齐名的大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元稹所作诗歌在中唐时即流传甚广,白居易《与元九书》自述: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技,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

又说:

日者,又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准的。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愿然自槐,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技,妓大夸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枝者?”又,唐宜宗李忱《吊白居易》诗云:

银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鄉卿一怆然。又,胡震享《唐音癸签》引《丰年录》:

开成中,物价至贱。村路卖鱼肉者,俗人买以胡绡半尺,士大夫买以乐天诗。又,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中称:

予尝于(越州)平水市中(无稹自注:镜湖旁草市名),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

关于白居易与元稹诗作在中唐时传播流行的材料,还远不止这些记载,例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有人刺白居易的诗意图于身以为美事。当时鸡林国(今朝鲜)商人来华,带回去的是白居易诗作,卖给其国宰相“率一篇易一金”。至于元稹诗作流传虽不如白居易之盛,但亦相当广泛,据载元稹诗也天下传讽,号为“元和体”。元稹诗常常播于乐章,宫中妃嫔皆习诵歌唱,呼为“元才子”。

我在上面比较详细地引用了一些材料,证明一个事实,元、白之诗,尤其是白居易的诗获得了上至帝妃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孀妇处女的喜爱,而且远传域外,商人甚至以此为商品,这就刺激了有眼光的商人要刊印白居易的诗集以获利,是群众的需要触动了商人的灵感。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