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教育概论》李辉,傅革,余蕊娅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警政教育概论》

【作 者】李辉,傅革,余蕊娅主编
【页 数】 278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2022.05
【ISBN号】978-7-5162-2837-1
【价 格】49.80
【分 类】警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参考文献】 李辉,傅革,余蕊娅主编. 警政教育概论.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2.05.

图书目录:

《警政教育概论》内容提要: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警院学生发展规划的新特点,共分为大学篇、警察篇、学习篇、思想篇、警务篇、成长篇和发展篇七个篇章。在编写过程中紧贴“教、学、练、战一体化”框架结构,从注重传授知识向重视培养能力的方向转化,致力于构建实战化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将实战导向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实现较高的理论性、科学性与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的统一。本书可作为高等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学生用书,也可作为在职警察培训班学员用书。

《警政教育概论》内容试读

第一篇

大学篇

第一章

认知大学

亲爱的新生朋友,当你在父母、老师期待的目光中收到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你梦圆大学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当你背负行囊,告别父母师长,告别滋养你的那方水土,怀着忐忑、兴奋、激动的心情走进大学这个神圣殿堂的时候,我们想通过这本书与你交流,聊一聊大学生活交响乐的第一部乐章

第一节

大学概述

“大学”究竞是什么,这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去加以阐释。曾多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的标志不仅仅是他的学问,更是他的精神、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那种风骨气韵。这种精神和这种生活方式凝聚成了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得到、呼吸得到的气场,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中。它不是那些可见的摆设,不是簇新的大楼,不是宽阔的柏油马路,也不是高级轿车,更不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但它比这些所谓的“硬件”更能体现大学的品位。从学生层面来看,青年大学生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最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之一,不仅在于他们对真理、知识、技能的渴望和追求,更在于他们的朝气与活力。他们的思想因未染世俗和偏见而显得清纯朴实,他们的精神因远离颓废与消沉而更坚毅和睿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最佳结合,才是“大学的真谛”。

一、大学内涵面面观

关于大学的内涵,名人们有很多观点与评价,例如:

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一科南特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以追求其真理为主旨,是以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以人类进步和人的完善发展,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办学主旨。一费希特

仿世界各学府之通例,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蔡元培研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即人文科学亦应提倡,凡所有有利于学生,无一不在大学范围之内也。一竺可桢

大学和科学院应该体现一个民族或时代的胆识、志向和勇气;创前古未有,而后可以传世。—赵鑫珊

2

第一篇

大学篇《

生活归根结底是指向实用的,你们到此应该是为了自己谋求一个有用的职业。同时应该明白,这必须包含着创新、进取的愿望,良好的规划和最终使之实现的努力。—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

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最后是学怎样做人。一金耀基

二、大学的意义

大学作为有一定历史的社会文化机构,其意义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使人类文明成果世代相传,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在人类文明的大厦上不断添砖加瓦,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一)大学具有大识

大识首先就是大思。何谓大思?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思维的发展过程给出了一个解析。他认为,思维的发展分五个阶段,即:动作思维一形象思维一形象逻辑思维一抽象逻辑思维一辩证逻辑思维。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人终生不能形成辩证逻辑思维,终生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大学生是经过层层挑选的,应该是能形成辩证逻辑思维的,关键在于他们愿不愿意以辩证逻辑思维指导自己的行动,愿不愿意训练自己的辩证逻辑思维。心理学家罗杰斯据此给出了关于成长的三个著名的基本条件:一是自我的和谐与真实,即一个想、说、做不一致的人不可能有大的成长;二是移情理解他人,即不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人不可能有大的成长;三是积极关注,即总是关注消极面的人不可能成长。

大学的初衷是传承文化、创造知识、传播技能。但人们对大学有更深一层的精神向往一以人为本,培育人格完整、健康以及心灵自由的人,就是既要培养救国济世的经世之才,缔造卓尔不群的领袖、政治家,更造就大批的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大学应当有大认识、大见识、大格局、大理想,以天下为家;大学还应当具备国际观、现代观、未来观,担当承前启后的使命,肩负教化大众的责任。

大学唯有具备大识的气度,才能培养具有大识的人才。

(二)大学具有大德

大学从她诞生之日起就确定要以引领社会道德为己任,即大学应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进了大学,就要自我要求,自我肯定,培养自己的品格,树立大形象,立下大志愿,从内心产生大能量,发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专业能解决做事的问题,品质能解决做人的问题。

品质是从个性心理特征中磨炼出来的更为坚强的心理特征,所谓磨砺品质就是向虚伪、向懦弱、向懒散、向拖拉、向狭隘、向自私开战,就是像夯实地基那样,把我

3

警政教育概论

们身体内那些松散轻浮、虚无缥缈、气泡之类的东西全部驱除,把我们炼成坚不可摧的钢铁,如此才能承担一切不幸和压力,才会有真正大的心胸、大的格局。

(三)大学具有大量

大学有海纳百川之美,各种思想在这里汇集,“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大量”就其实质来说,体现了一种宽容精神,是全球化时代中现代的与传统的、本土的与异域的各种价值精神的融汇之所。因而,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和有容乃大的气魄构建大学。现代大学在弘扬民族精神、吸纳时代精华的同时,还要有海纳世界的精神,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民族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资源,构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容、开放、先进的,同时也是健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

学习文化知识,铸就学生大量的胸怀。大量就是主张在认识事物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允许不同事物和不同方面的存在,强调不同的物质相配合,才能使矛盾均衡统一,起到和谐的效果,以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将来才能做大人做大事,这才是大学的意义所在。

(四)大学具有大道

哲人说“大道无痕”,大学就是一种博大和深沉,大学有自己坚定的志向和静心修身的道行,在创造知识、培育人格的道路上默默潜行。在大学里,学生不仅要开辟自己的大道并走上大道,而且也要成就别人,让别人行走在大道上。大学是追求知识的殿堂,是传播真理的至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应该具备人文思想的内涵、兼容并蓄的精神、福慧双修的理念,乃至行解并重的教育。

大学是一种很特殊的学校。学生在这里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大学的生命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考来唤起自我意识,获得自由,寻找和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大学开设了很多课程,大学生通过学习,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获得某一专业的毕业证;但大学绝不仅仅是一个颁发文凭的机构,它给予每位学生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时间和空间上的,而是思想上的。在大学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感知学习环境,自由想象未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了解自我、充实自我、发现自我。这样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大学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了。

三、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人们投射到大学这个社会组织的一种精神祈望与价值建构,是大学发展的理想、信念、追求与动力,是大学在扮演一种特殊社会角色过程中所操持的一种追求,概括和浓缩了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和理想。

“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文明成果,是大学文

第一篇

大学篇《

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结,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现代大学精神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先进文化,既是全体大学人认同和共同信守的理想目标,又是现代大学办学的动力和源泉,是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是人们对大学这种社会组织的一种精神祈望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发展的理想、信念和动力源泉,是现代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现在大学精神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中国大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现着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现代大学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不断发扬和丰富着中华文化。中国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是在继承儒家文化中对君子、士人的理想人格追求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大学的人文精神而形成的。在中国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各高校结合各自的办学特点,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而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的核心。

(二)自由精神

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具体来说,一是指思想自由,大学是各种观念自由发展的场所:二是指学术自由,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学术自由包括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出版自由和学习自由,其宗旨是指大学的探索与研究活动要服从真理的标准;三是指言论自由,大学是自由表达思想、观念的场所,大学应鼓励和支持公开的、自由的、平等的交流。

(三)民主精神

现代大学必须大力倡导民主,让民主精神深入人心,让学术权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术的自由得到应有的尊重。民主氛围的营造和民主制度的构建,会极大地激发学者治学的热情,极大地鼓舞学者创新的激情,能够给学者创造和传播知识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还要出学术成果;大学不仅要传承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而且还要创新,包括思想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这些都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一种批判思维,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开拓创新。只有师生关系民主,只有营造一个崇尚理性、尊重事实、开放进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惧失败、不盲从、不唯上的精神氛围,才能做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四)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首先体现在政府应使大学在学术水平上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地开创广阔

5

警政教育概论

的事业基础,并且使人力、物力发挥更强的功能,让大学和社会保持相对的超脱与独立。这是大学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术交流、知识创新、科学研究、教育技术开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寻求援助,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发展上的鸿沟。通过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在课程与学科的设置、师资与设施及学术研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校园各种信息设施的网络化,完善校园网信息服务,从而为学术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围绕提高大学质量这一核心,我们必须更广泛地扩大高校的学术自由和机构的自治权,扩大国际合作,并以学术团队的精神来指导合作与交流,努力促进大学向创新型大学转变。

(五)人文精神

大学不仅教给学生技术,而且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操,使学生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与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大学是人类的精神殿堂,是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和终极关怀的地方。“人文关怀”的核心是“超越个体、超越族群、超越国家、超越具体人伦事物,从人类整体甚至宇宙大局的角度考虑世界”,是建立在自觉道德意识、关怀意识和悲悯情怀之上的,诸如友好相处、和谐发展、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报效国家等。

(六)科学精神

大学应该是一个最讲科学的地方,科学是大学最神圣的法则,是大学唯一的真理。应大力倡导科学的风气,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前人,不断取得新成果。

一切大学的活动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科学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是大学最重要的品格。科学精神有丰富的内涵,首先是顺应自然,是在科学探索中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是在科学研究中保持幻想和建立逆向思维,如果大学里只能照本宣科,只能有标准答案,那就不能培养科学精神。

大学的使命就是通过科学知识教育来培养人才。大学向来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大学以其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的潮流与发展的方向。大学精神中的教育性既体现在对内部大学师生的教育影响上,又体现在对外部社会公众的教育影响上。大学精神应不断地引领社会进步,不断地引领广大民众提高综合素质和追求精神价值,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七)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精神的本质属性,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持自身品位的根本生命力。不断创新文化,产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现代大学的使命和应有的社会责任;不断地营造创新、创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