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 40》黄永林,阎志,张永健|(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文学评论 40》

【作 者】黄永林,阎志,张永健
【页 数】 175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01
【ISBN号】978-7-5622-9558-7
【价 格】29.00
【分 类】中国文学-文学评论-文集
【参考文献】 黄永林,阎志,张永健. 新文学评论 40.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1.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新文学评论 40》内容提要:

本辑设有“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双雪涛”、“诗人档案泉子”、“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录魏建”、“1990年代诗歌研究”、“抗疫文学与文学抗疫”等板块,邀请各方学者和作家对现当代文学评论、文学史发展、现当代旧体诗词等领域,或撰文抒发己见,或参与访谈剖析心声,内容丰富,具有独到见解,让读者对当代文坛的新锐作家、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大家及其写作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

《新文学评论 40》内容试读

顾问:(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帆邓长青艾斐古远清朱栋霖乔以钢刘醒龙李敬泽肖伟池吴义勤何锡章张炯张福贵陈平原陈思和陈晓明周健明於可训胡亚敏施战军洪子减姚海天顾彬黄修己阁纲阎晶明梁鸿鹰董之林温儒敏熊德彪

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王庆生

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本朝王庆生王泽龙王春林王彬彬朱水涌刘复生李怡李云雷李少君李建军李遇春杨扬杨彬杨晓帆何向阳何言宏汪政宋剑华张冀张永健张志忠张清华张新颖欧阳友权罗振亚周新民赵小琪南帆洪治纲贺仲明贺桂梅郭宝亮黄永林黄发有阎志程光炜谢有顺窦金龙樊星

中国新文学学会、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湖北长江文化发展基金会、卓尔公益基金会协办。

衫文学评论园

目录

Contents

作家语录

另一途

双雪涛/4

文学新势力·双雪涛主持人语

谢有顺/5

04

02

“记忆修辞术”与“少年成长史

论双雪涛小说创作

徐威/7

寻找缺席的母亲

双雪涛小说论

刘秀丽/15

2021/4

地域题材、历史意识与当代文学新的可能性

以双雪涛的创作为例…单昕/21

在聋哑时代坚守梦想与自由

双雪涛小说论

陈劲松/28

编委会主任:王庆生

主编:黄永林阁志张永健

诗人档案·泉子

执行主编:李遇春

主持人语…张清华王士强/35

副主编:樊星贺仲明

诗的常识.泉子/36

周新民杨晓帆

“山水只有成为道的容器才成其为山水

编辑部主任:张冀

一纪梅、泉子对淡…纪梅泉子/39

办公室主任:窦金龙

汉语的辨认…

张曙光/43

媒体部主任:余迅

以文字凿泉筑栈道通往诗意起伏的饱满…

张悦/48

主编助理:王刘凌波

新文学史家访谈录·魏建探寻文学史书写的多种可能性

编辑:《新文学评论》编辑部

魏建先生访谈录…

魏建马文/51

电子信箱:xwxpl@sina.com

1990年代诗歌研究

地址: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邮

主持人语…

罗振亚刘波/61

编:430079

传统在90年代诗歌中的应用

-以代表诗人萧开愚的写作为例…余肠/63

“在非诗的时代展开”

主办单位:中国新文学学会

一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的新质…董秀丽/72

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

1990年代诗歌边地书写中的生态意识

协办单位:湖北长江文化发展基金会

一以于坚、沈苇为中心…马春光/81

卓尔公益基金会

词语作为开端

出版发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范云晶/88

郭文学评论。

另一途

口双雪涛

对于写作这件事情,我经常谈不出什么东西,尤其

么辉煌呢?两人见面不问“你吃了吗”而问“你读了

是对于写小说,找到想说的东西是一件难事,因为从开

吗”,也是挺吓人的情景。我总有一种自私的想法,这

始写作时起,我便把这个活计当作一种消磨时间的方

个时代有那么多热闹的东西,有那么多需要提倡、鼓

式或者说是赢得虚幻的自由的方式。其实每当别人问

励、支持、审核、批判、导流、禁止、打倒的东西。小说就

起我写作的目的时,我都想如是回答,但是相信我的人

像是大树底下乘凉的顾童,把这些东西都看在眼里,为

不多,并且时常引起不必要的争论。也有人问我,你到

之哭泣,为之大笑,然后随时准备讲给别人听,有心人

底阅读过多少本小说?我说:不算太少,但是也真的不

听去,就算缔结了一种关系。这关系看似虚渺,其实牢

多。我看到喜欢的东西我会非常兴奋,每天放在包里,

不可破。当然写小说的人会从讲述中得到乐趣,这是

有时间就翻翻;如果不喜欢的话,看几页就会放在一

我所相信的事情,有时候过程十分艰辛,乐趣因此可能

旁,无论它对于指导我的写作有多大的意义,我也说服

加强。也许这跟做数学题或者进行体育活动有相似的

不了自己将其再次翻开。经常会听人说小说快要死

地方,虽然其结果亦关乎名利,但是其过程乃是真正所

了,其实我并没有觉得太悲伤。第一,我是不太相信

得,这种老生常谈当然每个人都知道,也不必多说。我

的,如果是自然演进,我觉得小说想要死透不是很容易

们这个国家的艺术家大多善于寻找意义,为了这个意

的,原因是它成本很低,比较环保,对形成它的元素要

义可以忍受诸多苦痛和屈辱,其间也诞生了不少伟大

求不高:如果不是自然演进,而是靠外力致死,我也觉

的作品,这确实也是艺术之一途。另一途是走到哪算

得困难,因为犯不上,对于不喜欢小说的人来说,小说

哪,一个空翻落地,站稳了欢呼,摔了一跤,拍拍屁股继

顶多算是个小障碍,像过草地时被毒蚊子咬了两口。

续往前走一这种人通常虚度了不少光阴,不过也算

第二,说小说不行了的人呢,大多是觉得小说不如过去

是一种活法吧,毕竞有着无限的远方,所以无论怎么计

辉煌,或者说自己不如过去辉煌,但是小说为什么要那

划,是否能真的抵达实乃未知。

4

文学新势力·双雪涛‖5

主持人语

口谢有顺

在八○后作家群体中,双雪涛的写作历程颇为独

理解《聋哑时代》,理解童年对于双雪涛的重要意义”。

特。他并非中文专业出身,却在某一刻毅然辞去工作

从童年经验人手,徐威继而认为到目前为止双雪涛的

专职写小说。他不像许多八O后作家那样,从青春写

小说写作实则是一部“少年成长史”,亦是双雪涛“个

作开始,也没有老老实实地遵循着纯文学写作的传统

人成长史”的艺术显现一这一观点,在目前双雪涛的

路径,他的出现,让很多人惊讶,那种叙事爆发力好像

研究中颇为可观。在梳理、对比了双雪涛的六本小说

很久没在新作家身上看到了。我读他的小说,第一篇

(集)之后,徐威认为多重文本、交错叙事与另类现实构

是《平原上的摩西》,那种一下能让人记住的腔调,仅仅

成了双雪涛的“记忆修辞术”,这是双雪涛叙事艺术的

只是一个中篇,却清晰地表达出了作家的叙事风貌。

重要特征。叙事特征的提炼意味着小说家个人风格的

他最初的写作也许源于冲动,一种不可阻挡的言

生成,但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危险的来临。在这点上,双

说冲动。他脑海中有那么多的“胡思乱想”,有那么多

雪涛也许很快将遇到自己的困境,因为一个有抱负的

的奇幻场面,于是就有了《翅鬼》。他记忆中还有那么

作家首先必须克服的,就是在叙事艺术日益成熟的时

多形形色色的独异人物,他们是家人、同学、邻居,是习

刻,如何避开自我重复的漩涡。一种有难度的写作是

惯性被遗忘、忽略的大多数。他们之中,有天才也有恶

不断重新出发,但艺术的惯性总是限制着自己,这是一

棍,有理想主义者也有生活的幻灭者。他们有的如堂

切写作者都要面对的根本悖论。

吉诃德般以天真和无畏在和这个世界对抗,有的在生

丛治辰在《父亲:作为一种文学装置—理解双雪

活面前畏畏缩缩,更多的则是默默承受,被生活弄疼痛

涛、班宇、郑执的一种角度》一文中提出,不能忽略双雪

之后既不愤怒呐喊,也不绝望哭泣。于是有了《聋哑时

涛等人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读双雪涛小说,可以发现,

代》《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猎人》等作品。

小说中父亲的戏份要远远多于母亲。从这一点出发,

很快,关于双雪涛的讨论开始多起来,且渐成热

刘秀丽在《寻找缺席的母亲一双雪涛小说论》中认

点。有人研究他讲故事的声调、情绪和口吻,梳理他的

为,不能忽略父亲形象,也不能忽略双雪涛小说中的母

叙事艺术:也有人沉浸于他所讲的故事,时代、地域、人

亲形象—哪怕母亲是缺席的、模糊的、隐晦的,她依

物、情节以及由此而来的明确或模糊的艺术指向、社会

然有着隐性的精神力量。

意义。他小说中的“东北书写”尤受关注。伴随着今年

单昕和陈劲松的文章着重探讨双雪涛小说的经验

《刺杀小说家》《平原上的摩西》两部电影的上映,可以

类型。前者仍然是从“东北书写”出发,着重分析地域

预见的是,关于双雪涛小说影视改编的话题也正在

性、历史性与当代小说写作的复杂关系。单昕认为,艳

赶来

粉街是双雪涛小说世界中重要的异托邦,身处其中的

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它们角度各不相同,但都有

多为生活中的边缘人。通过从个体角度出发的对历史

自己独特的看法

场景与现实生活的书写,“双雪涛从艳粉街出发,不仅

徐威在《“记忆修辞术”与“少年成长史”一论双

呈现出以个体为单位与历史和现实对话的意图,更彰

雪涛小说创作》中提出,“理解双雪涛的小说,首先需要

显了一种对精神建构力量的追寻”。后者也将艳粉街

或文学评论▣

作为解读双雪涛小说的关键词,不同之处在于,在陈劲

所说,在深人探知另一个人的生活,理解他的观点,分

松的文章中,地域并不是中心一处于核心位置的是

享他的感受,体验他的命运的同时,还要像她在《玩偶

生活在其中的人。由此,他认为双雪涛的小说是为那

与珍珠》里所启示我们的那样,每一个人都要去寻找自

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故乡人塑像,是在历史洪流中呈现

己生命的“珍珠”。珍珠是用来比喻灵魂的,也是文学

复杂人性,并书写爱、尊严、自由、梦想等

最为内在的一面。为此,托卡尔丘克提出了“异己性”

而我更想说的是,在今天的写作语境里,像双雪涛

的概念:“把要认识的这个世界当成一个流放的地方,

这样起点高、作品多,并迅速获得文学界认可的,其实

感到这个地方非常异己。这是一条直接走向醒悟的道

是少数。多数人都要有一个更漫长的酝酿和累积的过

路。”不断在熟练的写作中体验“异己性”,并不断“醒

程。写作是需要天赋的,还需要勤奋、思考、热爱、坚

悟”写作中遇见的问题,相信双雪涛也可以找到自己更

持,这些双雪涛似乎都不缺。只是,文学如托卡尔丘克

大的文学“珍珠”。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