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李林,李清,梁楠,张转,李政国编;李文渊,王永和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

【作 者】李林,李清,梁楠,张转,李政国编;李文渊,王永和总主编
【丛书名】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列丛书
【页 数】 120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2020.12
【ISBN号】978-7-5625-4917-8
【价 格】168.00
【分 类】矿产资源-资源潜力-资源评价-西北地区
【参考文献】 李林,李清,梁楠,张转,李政国编;李文渊,王永和总主编.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20.1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内容提要: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是“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是对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全过程应用GIS信息技术的全面经验总结,详细阐述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资料收集、数据录入、编图、研究、分析、验收、汇总、建库等全流程信息化保障过程,重点阐述了基础地质数据维护更新、矿产潜力评价专题编图、成果数据综合集成等关键环节所遵循的信息化原则、过程。同时,从区域地学数据中心建设角度,将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各专业内容(包括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研究、重力资料应用、磁测资料应用、化探资料应用、遥感资料应用、自然重砂资料应用)整合集成,建立起完善的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预测相关数据仓库,特别是靶区的地学空间数据库、典型矿床数据库,为今后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常态化、矿产勘查规划、部署研究奠定扎实的信息基础。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内容试读

第一章西北地质数据基础

第一章西北地质数据基础

第一节地质数据基础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工作程度,对国民经济建设、矿产资源勘查、土地质量评估等均有重要作用。自数字国土工程开展以来,我国对几十年来积累的大量地质工作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基本建立了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全国

性数据资源有十二大类50余种数据库,数据量达10TB以上。主要包括:1:500万、1:250万、1:50万、

1:20万、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600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1:5万和小比例尺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基础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全国重大地质灾害数据库,全国岩溶塌陷灾害数据库,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全国自然重砂数据库,全国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库,全国1:20万~1:50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39个元素和氧化物),全国1:20万~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数据库,全国1:20万~1:100万航空磁测数据库,全国航空电磁数据库,全国航空放射性数据库,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全国矿产储量数据库,全国地层数据库,全国钻孔及测井数据库(框架),全国岩石数据库,地学专题图数据库以及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库等。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在实施地质调查项目时也建立了相关数据库,主要有1:100万西北地区天山-北山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祁连-秦岭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北)断裂系统数据库和侵人岩地质图数据库、青藏高原北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50万祁连山成矿带矿产地数据库、北山成矿带矿产地数据库、西南天山成矿带矿产地数据库、1:500万全国超基性一基性岩铬镍(铜)钴矿产地数据库等,为西北片区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截至2006年,完成了以下可供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应用的重要基础地质数据库」

一、基础地质图数据库

(一)1:2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由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参加,同时聘请了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以及部分省、自治区地勘局等单位的技术专家,于2000一2003年历时3年,建立了1:2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它以板块构造及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为基础,以2001年至2002年10月新完成的1:5万、1:25万地质图(63幅)及1:5万,1:20万、1:25万区调资料和有关科研成果、专题论

文等为补充资料,经进一步综合编制而成,数据量约400MB。

·1…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

1:2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专业上采用了最新的地质年代划分方案,对全国年代地层、岩石地层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重建了各个地层区的区域地层系统。编有分省、分片区的新地层系列表编图采用了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并由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年代地层表》新方案,作为编制1:250万地质图的年代地层划分的依据。表示年代地层单位4521个,显生宙地层以年代地层单位表示,尽量划分到统:早前寒武系划分了表壳岩和深成侵人岩:第四系以年代加成因类型表示,表示成因单位473个,对大面积第四纪覆盖区,表示了代表性钻孔367个。侵人岩表示单位2286个,按五大主要岩类以年代加岩性表示:代表性岩体表示了同位素年龄数据1452个,表示晶洞花岗岩180个。火山岩以地层单位表示,东部中生代和西部古生代火山岩以叠加花纹表示,火山口单独表示。特殊岩类表示:蓝闪片岩33处,榴辉岩124处,蛇绿混杂岩带74处,科马提岩1处。断裂构造按性质和规模表示,规模大的1类、2类断层756条,赋有属性。表示古人类遗址3处。

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环境为32位操作系统,Windows98以上平台,在中地公司开发的MapGIS基

础上,利用GIS技术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2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软件采用MapGIS点线面图层与属性方式管理数据,以MapGIS操作功能进行工程管理,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检索与查询、投影变换与裁剪制图功能。

1:2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系统主要功能:可以完成全国及省行政区空间检索,全国版图内1:100万、1:50万、1:25万3种国际分幅比例尺的任意图幅检索和任意多边形空间检索,库内所含有的任意地质内容的地质图数据检索,任意地理内容的地理底图数据检索,并可将上述检索结果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投影方式进行自动编图、自动标注注记、自动生成相应的编图图例,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并加速了编图速度。

1:2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以GIS为应用平台,填补了我国1:250万比例尺数字地质图空

间数据库方面的空白,对显示和提高我国大陆地质研究程度,总结和体现我国地质的总体特征,体现基础地质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国土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国民经济建设各有关部门规划部署工作和开展国际地质科学技术交流合作以及为生产,教学、科研各方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项目,是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地质矿产部共同立项,由原地矿部组织实施的国家项目,同时还列入了原地矿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9506013)。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等负责,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北京计算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各省(区、市)地质勘查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土木工程署参加,全国累计有27个省(区)先后900人次参加此次建库工作,起始于1997年,历时3年,于2000年完成,2005年对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更新。

该库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版的各省(区、市)1:50万地质志附图为基础资料,包括了1996年以前1:5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2466幅,使用了全国岩石地层单位清理成果,补充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7年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2464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552幅、科研专题成果资料174项。图上标示了岩石地层单位534个,花岗岩谱系单位1802个,侵入体时代加岩性单位1780个,全国性断层174条,省(区、市)内重要断层558条,一般断层数万条,同位素年龄资料1545个,钻孔资料382个。

采用现代地质学、地层学、岩石学等新理论和方法,按岩石地层单位、花岗岩谱系单位、侵人岩时代加岩性建立了全国统一分层的数据库。在地质编图方面采用了新的理论、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地层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本编图单位,保留了年代地层单位编图的优点,可以按年代设色,编制或缩放不同比例尺地质图,同时还可以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按大地构造单元和地层区划进行编图,具有更多的2…

第一章西北地质数据基础

信息量、更强的可读性及科学性,这在当前国内外同类图件编制中是一种创新。大多数省(区)将侵入岩按年代加岩性的单位和花岗岩类谱系单位进行编图,它既有与国际接轨的一面(年代加岩性),又有所创新(花岗岩类谱系单位),而且可以将这两者进行转换。参照变质岩系的新概念、新理论和填图的新资料,对中深变质岩按岩群、岩组,以及各种构造混杂岩、特殊地质体(蛇绿岩、榴辉岩、榴闪岩等)加以表示,能够更清楚地反映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环境。地理底图统一使用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万数字地理底图,内容翔实、边界统一、精度高、可塑性强。

数据库数据量约1.OGB。数据库管理运行在Windows2000/XP平台上,软件采用MapGIS国产软件,建立了具有海量数据、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内容丰富、检索方便、用途广泛、可操作性强的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数据库系统,便于数据库的管理和信息共享。

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用GIS工具完成的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系

统。基于PC机和国产GIS软件完成。以MapGIS作为输入数据、矢量化、数据检查、编辑、建库及运行

基础平台,实现了按空间范围、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和不同地质、地理内容等的任意检索;在GIS

与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的结合上进行创新,通过对MapGI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从属性库自动生成图例及按图例进行分类检索的功能,在自动编图、制图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这在我国大型地质图数据库的建设与地质编图概念与技术上取得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突破。

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已向全社会提供,被广泛使用。该成果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可作为编制各种同比例尺专题图件的基础地质信息库,也可作为编制更小比例尺地质图的基础地质信息库,为本次矿产预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1:2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

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部分综合近年地质工作成果,由原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各省(区)原地勘(矿)局(厅)、各省(区)地质调查院或地质调查信息工作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历经8年(1995一2002)共同完成的空间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使用最广泛的地质工作用图,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程勘察等方面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数据建立在ArcGIS和MapGIS平台上,包含光栅地质图、矢量化地质图(制图数据)、基于

GIS的数字地质图和基于GIS的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4种数据产品形式。空间数据坐标系统包括毫

米单位高斯投影和以度、秒为单位的无投影地理坐标系,以及元文件、图示图例库等数据。

数据集以标准图幅为单位,数据按“原汁原味”原则处理,未套改,因工作单位不同,编图地质观点不

一致,建库单位不同、年份不同,导致MapGIS系统库不一致,未统一MapGIS版本,拓扑错误较多,属性填写不全,属性内容不规范,未进行接边拼图处理,未包含地形信息,部分图幅无图外整饰内容。

该数据库采用规定的文件夹形式存储数据集,采用了公开的数据格式,产品化程度高:可向使用者提供AreGIS和MapGIS空间数据格式;无管理软件,查询检索不方便。此数据集可用于等于或小于1:20万比例尺的基础地质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应用,是编绘比例尺小于1:20万地质图的基本资料,也是本次矿产预测的基础数据之一。

西北地区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共涉及333幅地质图数据,其中新疆152幅、青海93幅、甘肃48幅、宁夏7幅、陕西33幅,属于全国1:2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一部分。

·3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

二、矿产地数据库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建设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该项目于1999年启动,由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各省(区、市)地质调查院参加,2002年甘肃省地调院提交成果,2003年和2004年对矿产地数据库进行了维护,再次提交了成果,2004年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分省建立的矿产地数据库进行了综合整理。全国原工业部门等有关地勘单位的矿产地数据库建设工作自2001年开始,由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中国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武警黄金指挥部参加,2003年完成了相关矿种的矿产地数据库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工作。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项目,对上述建立的两个矿产地数据库进行综合,建立了完整、权威的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全国行业系统各单位完成的包括固体矿产、能源刊矿产(不含油气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等大中小型矿产地和矿点及矿化点的资料,提供我国开展矿产资源调查及相关地质调查工作以来所发现的33794个大中小型矿床、矿点及重要矿化点等

矿产地信息,以及800个典型矿床的矿区地质图、矿区重要剖面图数据。总数据量20GB,其中属性数据

量约100MB。数据库格式为MS ACCESS2000。资料截止时间为2000年,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把数

据质量视作数据库的生命,从数据采集和录入、数据质量检查、数据逻辑机检、全国汇总等各个环节,都制定和采取了严格的监控措施,保证了数据库的可靠性、准确性、权威性。

属性数据中包括矿产地基本信息,如矿区地质情况、矿体特征、煤层特征、主要采煤层、勘查区(井田)资源量、矿产储量、选矿试验、开采技术条件、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矿产勘查工作概况以及图形数据数据库采用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应用系统利用MapObjects

2.2和Microsoft Visual Basic6.0开发,脱离GIS平台,适用于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技术先进适用、功能齐全、性能稳定,主要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维护、数据检查、数据输出、空间分析、多媒体演示和系统帮助等模块,是集数据源与应用为一体,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库共存,实现对矿产地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检索、编辑维护、空间分析、数据统计、数据输出及图形自动形成等多功能的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库的信息服务和应用功能,能够满足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对矿产地数据管理与查询的基本需要。

矿产地数据建库对我国的固体矿产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建库,实现了方便快捷的查询检索。该数据库的完成有助于摸清我国资源“家底”,为进一步做好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资源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三、工作程度数据库

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于2001年正式启动,到2004年6月完成,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的有色、冶金、煤炭、核工业、建材、化工、武警黄金指挥部、中国老科协地矿分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遥感中心等40多个省部市级单位参加,共765人次参加数据库建设工作,历时三年半。该数据库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全国20世纪的地质成果资料,是目前国内包含地质专业种类最全、覆盖范围最广、数据量最多的全国地质工作程度空间数据库。2006一2010年中国

·4·

第一章西北地质数据础

地质调查局立项由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各省地质调查院对该数据库进行了全面维护,补充了2000一2009年的工作程度数据。

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包括地质工作程度面元矢量数据,包含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矿产勘查、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8类地质专业。矿产地点元矢量数据,涵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能源、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13个矿种系列。矿区实物工作量关系型数据,涉及钻探、槽探,坑探等主要实物工作量。开发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数据查询,数据输出,数据库维护,系统帮助,自动形成图例、图式等各种功能。

数据库结构合理、内容适用齐全。为充分表达地质工作程度的空间分布和工作内容,按地质工作的性质和比例尺,建立了132个空间数据图层:按工作简况、项目成果、资料保存等设置了31项属性数据项:按矿产种类建立了13个矿产地空间数据图层和设置了反映矿产地的矿种、规模等内容的11项属性数据项。

为满足用户对数据库使用需求,根据当前我国地质工作普遍采用MapGIS、ArcInfo或ArcView等

GIS软件系统的特点,项目分别在这3个平台上开发和研制了数据库管理应用及其他辅助系统,对“全

国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数据库”进行系统管理,实现数据的空间剪裁、属性检索、投影变换、图框图例生成、图件编辑输出等功能,以使社会各界方便、高效地使用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了解和掌握已有地质工作程度信息,使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更具科学依据,避免工作投入的重复和浪费,同时也减轻了地质工作者在申请项目时编制工作程度图的负担。

四、区域重力数据库

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及陕西第二物探大队完成,历时3年,于2003年提交使用。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全面汇集了截至1998年地质矿产部系统完成的所有1:100万、1:50万、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数据,以及地矿部各单位收集与积累的重力数据;收集、整理了1999年以来“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部署完成的青藏高原6个1:100万图幅和遍布全国的78个1:20万图幅的区域重力调查成果数据;及时将相关成果数据进行检查和整理入库;收集了部分省和单位截至2000年的数据。2004一2005年对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进行了维护和完善。2004年整理入库了已完成验收的23幅1:20万图幅和3幅1:100万图幅的区域重力调查成果数据2万多个点。

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最终完成共计255个1:20万图幅的1:20万数据、84个1:20万图幅的1:50万数据、27个1:100万图幅的1:100万数据。共超过96.68万个区域重力测量点数据,总数据量236.5MB。同时整理和补充全国1km×1km节点高程数据库。重新整理和全面录入了441个1:10万图幅的高程数据;根据重力地形改正工作需求,收集与整理了我国西南地区及边境以外30k范围的1km×1km节点高程数据,通过空间无缝拼接形成了覆盖全国陆域和境外30km范围的1km×1km节点高程数据库。该高程数据库可以满足我国境内任一重力测点进行远区地形改正的需要,为我国境内重力测量的地形改正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高程数据支持,且具有更广泛的重要实用价值。

区域重力调查数据库,全面按照《区域重力调查规范》的“五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重力基本网(1985)、统一坐标系(北京54)和国家高程基准(1985)、统一正常重力场公式、统一地改半径、统一中间层密度)要求进行了数据整理、录入及100%质量检查;制定和实施了严格的《区域重力数据库入库质量控制办法》,使入库数据的错误率小于万分之一。

同时基于微机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和GIS平台,研发了集数据可视化管理、数据整理、预

·5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集成与应用研究

处理和处理功能于一体的“区域重力信息系统RGIS2006”,具有数据入库、数据查询、专题图制作、数据

输出及数据库维护等功能,入库数据资料包括重力基点网数据表、高程数据表、重力工区参数信息表、工区范围表、重力数据表、元数据等内容。为我国区域重力数据管理与应用纳入正规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区域重力资料管理水平和应用上一个新台阶,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建设荣获2011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新建立的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基于微机Windows?2o00/XP操作系统和GIS平台,并建立了与区域

重力数据库关联的基于统一GIS系统平台的高程数据库。

区域重力数据库具备可视化数据库管理、常用数据处理与异常图制作功能。提供的区域重力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入库、数据查询、专题图制作、数据输出及数据库维护等功能,并能提供元数据。全国区域重力数据库包括重力基点网数据表、高程数据表、重力工区参数信息表、工区范围表、重力数据表等内容。

五、全国航磁数据库

全国航磁数据库于2002年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现更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始建设,主要是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和省航测队的航磁模拟资料数字化与建库(省级航磁数据库)。全国已完成航磁数据整理,数据库目前可以提供全国2km×2km的网格数据,对局部地区可以提供1kmX1km的网格数据。

全国航磁数据库汇集了航空磁测数据和相关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坐标数据参数、磁力值、航磁工区

参数信息等。其中,坐标数据记录与磁力值对应的坐标值,磁力值记录航空磁测△T数据,航磁工区参

数记录磁测中工作区有关工作单位、时间、设备、飞行高度、测量精度等信息。

六、全国遥感影像图数据库

全国遥感影像图数据库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建设,从2002年开始历时3年,于2005年完成并提供使用。

遥感影像地图由陆地卫星ETM图像制成,卫星图像数据时间跨度5年。地理信息采自1:5万~

1:10万地形图,三色合成、色彩鲜艳、地学信息丰富,图件按国家标准1:25万分幅编制。数据库1:25万标准分幅影像地图除覆盖全国陆域、海南岛、港、澳、台外,全部跨越国界充满图幅。

七、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

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建设开始于2001年,历时5年,于2005年完成。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汇集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2年以前开展的1:20万和1:50万水系沉积物样品数据,包括1:20万比例尺的4km2一个组合样,以及1:50万比例尺的16~32km单点样的39种元素和氧化物数据。目前已汇集的1:20万和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540万个数据(39种元素和氧化物),涉及1:20万图幅1299幅,1:50万图幅18幅。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数据库管理、可视化图形显示与数据检索、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分析、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