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董福辰等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作 者】董福辰等编著
【丛书名】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列丛书
【页 数】 291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2018.08
【ISBN号】978-7-5625-4409-8
【价 格】298.00
【分 类】矿产资源-资源潜力-资源评价-西北地区
【参考文献】 董福辰等编著. 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8.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内容提要:

本书反映了国家地质矿产调查专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计划项目所属“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2006-2013)工作项目矿产预测课题对23种重要矿种(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锑、金、银、锂、稀土、磷、硫、钾盐、硼、重晶石、菱镁矿、萤石)资源潜力综合分析。本书可供矿产资源调查人员、地质科研人员及地球科学师生参考。本书反映了国家地质矿产调查专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计划项目所属“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2006-2013)工作项目矿产预测课题对23种重要矿种(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锑、金、银、锂、稀土、磷、硫、钾盐、硼、重晶石、菱镁矿、萤石)资源潜力综合分析。本书可供矿产资源调查人员、地质科研人员及地球科学师生参考。

《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章绪论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要求和精神,国土资源部2006年初部署实施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把该项工作定位为我国矿产资源方面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主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完成非油气重点矿产预测工作,预测非油气重要矿产未查明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建立和完善能够满足国家动态资源评价工作需要的固体矿产区域评价系统,完成新一轮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研究。“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即为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西北地区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是:①充分应用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

术,开展西北地区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锑、金、银、锂、稀土、磷、硫、钾盐、硼、重晶石、菱镁矿、萤石等23种矿产的资源潜力评价(2000m以浅范围内)。以成矿区(带)为单元,在分省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总量预测基础上,汇总开展西北地区单矿种总量预测。②以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西北地区各成矿区(带)的区域成矿地质构造环境及成矿规律研究,研究总结各成矿区(带)典型矿床,建立矿床成矿模型(式)、区域成矿模式;充分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勘查等综合成矿信息,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评价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并进行分类排序,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③建立并不断完善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相关数据库,为今后开展矿产勘查的规划部署研究奠定扎实的信息基础。

本书为“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6一2013)工作项目矿产预测课题组对西北地区23种重要矿产预测与资源潜力综合分析的成果,是对省级预测成果的深化与提升。

第一节前期基础

2007年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在北京统一组织技术路线和技术要求培训后,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各省参研人员在省级项目办的协调下,对几十年来积累的地质调查资料进行了查阅、收集、研究。

西北大区矿产预测课题负责人董福辰和成矿规律课题负责人杨合群多次到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矿产课题组与广大地质科技人员交流,多次组织省级矿产课题骨干研讨,逐步推进西北五省(自治区)成矿规律研究及矿产预测工作。

2010年1~3月验收了各省(自治区)铁,铝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2011年4月验收了各省(自治区)铜、铅锌、钨、锑、金、钾、磷、稀土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2012年6月验收了各省(自治区)锰、镍、锡、铬、钼、银、硼、锂、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2013年6月验收了各省(自治区)重要矿产预测研究报告(表1-1)。这些成果为西北地区矿产预测汇总及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书中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省(自治区)预测成果资料主要来源于对应省(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详见本书后参考文献)。

·2·

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表1-1西北各省(自治区)重要矿产预测汇总研究人员

省(自治区)

最终报告人员名单(2013年6月验收)

冯京、杨在峰,徐仕琪,田江涛、李凤鸣、周刚、王磊、彭湘萍,高水峰,高鹏、涂其军,张维州、邓洪涛、王君良、屈迅、庄道泽,杨万

新疆

志、兰险、李风林韩晓明、郑玉洁、舍建忠、赵同阳、朱志新、刘振涛、邓洪涛、徐永波、段新力、孙卫东、周军、李延清、邱曼

杨生德、吴正寿、赵星祥、赵俊伟、郝伟杰、易平乾、马生龙,马彦青、陈文林、穆一清、郭费恩、李青林、张水胜、甘艳辉、赵

青海

志飞,贺领兄、刘宝山,路超

余超、牛卯胜、童晓华、王方成、刘土改,张发荣、李绪善、将文,刘元平,冯备战,王洋,牛海平,刘强、王强同、李克存、宋秉

甘肃

田,卫治国、田继幸,何智祖、李少雄、张丹青、刘晓婷,杨俊章,王聪燕、谢小青、刘莉、何媛

陕西

郭立宏、陈艳、李静、张满社、张省举,张开盾、王满仓、张云蜂,张银龙、白小鸟

宁夏

艾宁、孟方、毛自力、王成、王振藩

第二节矿产预测工作方法流程

一、技术思路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总体技术思路为: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加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加强与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深入分析地质构造的成矿信息,以Ⅲ级成矿区(带)为单元,深入全面总结主要矿产的成矿类型,研究以成矿系列为核心内容的区域成矿规律,选择矿床式作为矿产预测类型;全面利用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遥感所显示的地质找矿信息:运用体现地质成

矿规律内涵的预测技术,全面全过程应用GS技术,在Ⅳ、V级成矿区内圈定预测区基础上,实现分省、

全国资源潜力预测评价(资料截止时间为2005年底)。

西北地区矿产预测的技术路线为:坚持“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原则,充分利用地质构造、综合信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成果,全面解析区域地质构造,主要控矿因素,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矿化特征,以Ⅲ级成矿区带为单元,研究矿产预测类型和评价模型,确定预测要素,建立预测模型,圈定预测区,汇总预测资源量,提出重要矿产勘查部署建议。

二、工作流程

应用已有地质工作积累的资料(地、矿、物化遥和有关科研成果),在分析工作区的地质背景、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划分成矿区(带)、建立区域(或矿田、矿床)成矿模式或矿床成矿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进行矿产预测要素信息提取与综合,建立区域评价预测模型和找矿模型。根据相似类比原则和“求异”理论,圈定不同类别的预测区,估算资源量,划定资源量级别,并提出地质找矿工作部署建议及未来矿产开发基地预测;编制预测成果图及成果报告(图1-1)。

第一章绪论

·3·

基础数据、专题数据资料收集

单矿种预测工作区、预测类型、预测资源量

单矿种预测区、预测类型、评价模型

综合预测区、预测类型、评价模型

信息分析与提取、建立区域预测模型

预测区评述、分类

预测成果图库

勘查工作部署与未来开发基地预测

编制成果报告

图1-1西北地区矿产预测工作流程图

三、工作方法

本次矿产预测评价技术方法是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以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为主要方法,辅以地球化学方法和磁法等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的核心是以陈毓川等原创的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将成矿作用与一定的地质环境/构造演化阶段结合起来:利用地质调查长期积累的多专业勘查信息编制区域综合信息建造构造预测图;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成矿信息提取与挖掘,建立区域评价模型,圈定最小预测区,使用地质参数法定量估算未发现的潜在资源量。

1,矿产预测类型及预测方法类型划分

1)矿产预测类型划分

矿产预测类型是为了进行区域矿产预测,根据相同的矿产预测要素以及成矿地质条件,对矿产划分的类型。矿产预测类型是开展矿产预测工作的基本单元,凡是在同一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基本一致,可以在同一张预测底图上完成预测工作的矿床、矿点和矿化线索可以归为同一矿产预测类型。同一矿种存在多种矿产预测类型,不同矿种组合可能为同一类型,同一成因类型可能有多种类型,不同成因类型组合可能为同一类型。

2)预测方法类型划分

矿产预测方法类型是为了进行区域矿产预测,按照矿产预测方法的不同要求而划分的矿产类型。根据成矿地质特征而划分为沉积型、火山型、侵入岩体型、变质型、综合内生型、层控内生型6种矿产预

·4·

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测方法类型:采用相应的沉积建造构造图、火山岩性岩相图、侵入岩浆构造图、变质建造构造图、(综合)建造构造图、含矿岩层(综合)建造构造图等进行预测要素表达。不同预测方法类型,其地质构造底图内容不同、预测方法不同

沉积型:凡是空间上严格受沉积建造和沉积构造控制的矿产类型,包括全部沉积矿产、部分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矿产、喷流沉积型矿产、部分空间上找不到侵人体具体空间位置的层控改造型矿产

侵入岩体型:凡是空间上严格与侵入岩体相关的矿产类型,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型矿产,还包括严格受侵入体热流体空间影响范围控制的高温热液矿床。

变质型:凡是空间上严格受变质建造和构造控制的矿产类型」火山岩型:凡是空间上严格受火山岩性岩相构造控制的矿产类型。

层控内生型:空间上受沉积建造与构造控制,同时又受侵人岩浆作用控制的矿产类型。

综合内生型:沉积/变质/火山建造与侵入岩浆作用、构造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控制以及不能判别确切成矿地质体的矿产类型

2.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及预测摸型概念

典型矿床预测要素是指用于预测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要素。依据典型矿床所在位置区域地质资料,区域物、化、遥、自然重砂异常特征分析资料,以及典型矿床外围或矿田范围内矿产资料,建立模型区预测模型。

按照矿产预测类型,选择典型矿床,编制预测要素图和预测要素表,资料来源是矿床矿区地质矿产图及矿区物化遥资料,按照“数据模型”统一岩石地层单位、建造类型及岩性,规范侵入岩岩性、归并自然岩石组合和岩石系列,利用矿区物化探原始数据和成果资料,分析地物化遥与矿体(带)内在关系,总结预测要素。

在预测要素图基础上,从构造环境、含矿地层、控矿构造、矿体标志、蚀变标志、磁法标志、重力标志、矿区地球化学标志、地表找矿标志总结建模,建立预测模型表。并以典型矿床预测要素中地质矿产剖面图为底图,叠加矿区物化探数据剖面,反映预测要素及其特征与矿体的关系,编制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图。

3.区域预测要素及区域预测模型概念

区域预测要素是指用于预测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要素。通过叠加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将典型矿床预测模型转换形成区域预测模型。

在预测工作区各专题编图图库基础上,开展矿床(点)与地质、物化探的关系分析,进行变量提取、组合变量,进一步总结预测要素和预测要素级别,编制区域预测要素图和预测要素表。参照“数据模型”建立区域成矿预测模型,从构造环境、含矿地层、控矿构造、矿体标志、蚀变标志、磁法标志、重力标志、矿区地球化学标志、找矿标志总结建模,建立预测模型表。

在建立区域预测模型时,注意典型矿床预测要素和区域预测要素之间、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之间、区域信息与局部信息之间、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实现直接信息向间接信息、局部信息向区域信息、微观信息向宏观信息的信息形式的转化。单矿种区域预测模型图,一般利用地质矿产图剖面图,叠加物化探数据剖面,反映矿产及其与地质、物化探的关系。

4.预测区圈定与优选

1)预测单元划分(预测区圈定)

利用成矿必要条件的综合信息地质单元叠加,即必要要素叠加圈定预测侧区,预测要素叠加要考虑必要条件和部分重要条件。

预测要素要在区域上信息对称,考虑覆盖区与非覆盖区的要素选择,应用相交、合并、相减和它们的组合关系,确定预测要素叠加方案。对于要素叠加产生的碎斑,用网格化归并碎斑,根据归并碎斑圈定

第一章绪论

·5·

最小单元。圈定出最小单元后,根据地质特征将其合并,圈定最小预测区。

2)模型单元选择

总体选择研究程度相对高,找矿信息明显,具有较可靠资源储量的单元为模型单元。模型单元本身

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因果关系。MRAS中提供了数量化理论Ⅲ和数量化理论N进行数

学模型计算和人工交互式选择模型,本次预测多采用了人工选择模型单元。

具体选择原则是:选择大、中、小型等规模的代表性矿床为模型;根据矿床的勘探或详查资料详细程度,选择研究程度高的单元,使模型单元的选择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对于工作程度低的模型单元过少,选择有代表性矿点作为模型区研究。

3)预测变量组合赋值

在预测模型的指导下,从预测底图及相关专业图件上逐一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要素图层。选择区内代表性矿床(含典型矿床)为模型单元,确定各图层与矿产的关系及其变量赋值意义,对各预测要素图层形成的数字化变量进行变量取值,将模型单元与预测区关联。

定性变量:当变量存在对成矿有利时,赋值为1:不存在时赋值为0。如深大断裂最佳半径距离为小于2km,赋值为1,大于2km,赋值为0。

定量变量:赋实际值,例如:查明储量、平均品位、矿化强度等。某构造长度为25km,就赋值为25。对每一预测区求出成矿有利度,根据有利度对其进行赋值。4)最小预测区优选

应用特征分析方法,将预测单元与模型单元的各种特征进行类比,并据此圈定出有利成矿的预测

区,计算因素权重和成矿有利度,采用特征分析(在MRAS中实现)或相似系数统计方法进行最小预测

区优选圈定。优选结果表示:红色为成矿有利区A级、绿色为B级、蓝色为C级。

5)预测区的分级

按照成矿条件的有利程度,预测依据是否充分,矿化强度、成矿信息浓缩程度、资源潜力大小、自然

地理条件等因素,通过优选划分出A、B、C3个级别

5.资源量估算

本次潜力评价资源量预测主要采用了体积法,即将控制区有代表性的单位体积内矿产资源的平均含量估计值外推到评价区的体积范围,估计评价区的矿产资源量的方法。本次成矿地质体地质参数体积法是基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中的定量预测方法之一,该方法针对传统的体积法的计算精度问题、估算对象问题等进行了改进,使其更适合于中、大比例尺度的预测评价,适用范围也扩展到内生金属矿产。

典型矿床深部及外围预测,根据建立的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在典型矿床预测底图和勘探线剖面上,圈定查明区、外围预测范围和深部预测深度。统计有关参数:矿体长度、最大厚度、平均厚度、最大延深、矿石体重值、平均品位、平均倾角、查明储量,计算查明区体积和体积含矿率,预测矿带外围和深部资源量。

工作区预测资源量,选择典型矿床所在的最小预测区为模型区,计算其含矿系数。统计最小预测区有关参数:含矿地质体厚度、单斜、向斜或背斜构造、面积、深度和含矿地质体面积参数,计算模型区与预测区的相似系数,对各最小预测区进行资源量估算,最小预测区预测资源量之和为工作区预测资源量。并对预测工作区进行评述

矿产预测过程中,针对磁性矿产采用了磁测资料定量预测,对化探异常特征明显的部分有色金属矿产用化探资料进行了预测。

6.成果汇总

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成果汇总包括资料性汇总和研究性汇总两方面。资料性汇总主要是在

·6

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省级预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矿产预测成果资料和资源量估算的数据复核和汇总,建立西北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研究性汇总是对省级预测成果的深化与提高,主要是对在开展西北地区矿产资源预测和汇总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综合研究,按成矿带、归并后的矿产预测评价模型进行汇总,形成大区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基础资料整理与完善、矿产预测重大疑难问题研究、矿产预测类型研究、矿产预测模型汇总、综合预测区圈定与预测资源量汇总和矿产勘查工作部署与未来勘查基地预测。

基础资料整理与完善:对省级矿产预测模型与预测要素图编制、预测区圈定、预测要素变量的构置与选择、预测区优选、资源量估算等进行校核、纠错、补充、完善,为大区汇总奠定基础。

矿产预测重大疑难问题研究:西北地区地质工作程度差异较大,特别是有色金属矿种(组),在预测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知识和数据驱动不协调问题。因此,以Ⅲ级成矿带为单位,在综合研究地质构造、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预测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模型(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区域预测模型)和预测要素的汇总总结、模型区与预测区关联等研究,完善矿产预测工作流程和方法。综合研究预测工作区、矿产预测类型、预测要素及预测成果,特别是跨省的Ⅲ级成矿带区域成矿联系、资源潜力,重点解决Ⅲ级成矿带内跨省预测工作区的衔接对比问题,完成统一方法和标准下的预测区优选、分类和排序。

矿产预测类型研究汇总:根据西北地区各省级矿产预测类型划分结果,总结不同矿种(组)矿产预测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根据全国统一标准,对西北地区的矿产预测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和归并。按照空间和时间排序,编制矿产预测类型谱系表,重点反映成矿时代和所属成矿区(带)以及主要预测要素。

矿产预测模型汇总:在各省预测模型(典型矿床、区域)的基础上,参照全国矿产预测汇总组确定的81个预测评价模型进行对应研究与归并。形成西北地区的预测要素描述性模型及图件,建立预测模型汇总数据库。

综合预测区圈定与预测资源量汇总:根据预测区优选与定量预测结果,结合单矿种预测类型预测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圈定综合预测区,圈定时满足最小面积最大含矿率原侧。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综

合信息标志等,综合分析资源潜力,将综合预测区划分为A、B、C3类。统计汇总西北地区23个矿种

(组)查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分析查明资源量比例。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分类方法,对预测矿种进行归类,按预测深度、级别、可利用性、矿产预测类型等对各矿种预测资源量进行统计,分析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矿产勘查工作部署与未来勘查基地预测:在Ⅲ级成矿带预测成果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西北地区省级单矿种(组)预测工作区预测结果,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从整个西北地区的角度对找矿远景区进行优选、分类和排序,划定找矿远景区,确定级别,并明确其找矿方向及主攻矿种、矿床类型。开展勘查工作部署研究,提出区调、物探、化探、矿产勘查等工作区范围、工作内容等部署方案。编制西北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建议图(1:150万)。对勘查工作有望形成矿产开发基地的规模、产能等进行预测。

第三节西北地区成矿区(带)划分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是以一定地质构造遗迹为标志划分的用以阐明矿产分布的空

间范围,通常划分4级:I级一成矿域,Ⅱ级一成矿省,Ⅲ级一成矿区(带),N级一成矿亚区

(带)。

将全国计划项目徐志刚等(2008)划分的Ⅲ级单元[即成矿区(带)]移植于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徐学义等编制的“西北地区地质图(1:100万)”上,修正划分界线,最终又利用本项目成矿地质背景课题王永和等新编制的“西北大地构造相图(1:150万)”进行了再次修订,个别名称也随着界线的调整作了修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