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美)拉尔夫·格林森(RalphR.Greenson)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作 者】(美)拉尔夫·格林森(RalphR.Greenson)著
【页 数】 369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0.08
【ISBN号】978-7-111-66166-5
【价 格】120.00
【分 类】精神分析
【参考文献】 (美)拉尔夫·格林森(RalphR.Greenson)著. 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内容提要:

本书是享誉国际的精神分析大师拉尔夫格林森的代表作。在这本系统而全面的经典著作中,作者不仅以生动、清晰的风格论述了移情和阻抗这两大基本技术,而且论述了构成精神分析情境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个要素在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精神分析结果的,为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作者在书中也明确区分了来访者与分析师的“真正关系”“工作联盟”和移情关系。作者在每章章首都会用一个临床实例来说明本章的概况,之后简要概述相关文献和理论,然后是具体操作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对系统学习过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计划从事或正在从事心理咨询的人以及心理咨询专业的师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内容试读

E加

下0J物

吉的男阳出国园所心队州西院原的两容成山数用原增房面骨品的是有头时背动克商

第1章

概述

精神分析治疗的历史发展

通过回溯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历史,并且留意其中有关治疗技术与进程的主要变化,我们可以基本弄清精神分析治疗体系的一些基础的、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本节主要从弗洛伊德的相关著作中选出一些要点,来展现精神分析体系的发展历史与变化。其他作者对这一主题的贡献也会在本书中适时提及。

首先,我要澄清两个术语:治疗技术与治疗进程。本书中的“治疗技术”(technical procedure)是指一种手段、方法、工具,一个行为,是由治疗师或病人实施的,其目的是推动治疗进程,比如催眠、暗示、自由联想、解释等。而“治疗进程”(therapeutic process)是指病人内心发生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心理事件,指向治疗目标的连续精神力量和心理活动。这种心理进程通常由治疗技术所推动和促成,比如情绪宣泄、记忆重现、内省等。(参见E.Bibring(1954)提出的与此相似但更为全面的观点。)

精神分析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病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探索、逐步发展形成的。尽管后来弗洛伊德否认这归功于他的倾心执着,但正是他对治疗的热望与决心导致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体系的发现与创立。

002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弗洛伊德是位思维敏锐的临床医生,他能辨识出众多治疗技术和复杂的临

床事件中不同治疗方法的孰优孰劣。弗洛伊德的另外两个天赋是他善于进行理

论假设和拥有非凡的想象力。他将两者结合使用,在临床治疗技术和治疗进程

之间形成理论假设。弗洛伊德所拥有的这些天赋与禀性成就了他作为精神领域

的挑战者、探索者与谨慎的研究者(Jones,1953;1955)。他的勇敢与创造才能,使得他在探索人类心理奥秘时锲而不舍并且富有成效,面对失败,他也能

保持应有的谦逊,及时修正自己的假设与理论。

仔细阅读弗洛伊德有关治疗与临床实践的论文,你会发现治疗技术体系一直处于不断的改进与变化之中。一些已有的治疗技术与治疗进程在该体系中的

地位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首先对治疗技术与治疗进程的不同发展阶

段做一个简要描述(1914c)。

属货皮雨的京游台鲜耐

1.1.1已治疗技术的变化阳日生现法的1

1882年,弗洛伊德从布洛伊尔(Breuer)那里学习了安娜·欧(Anna O.)的案例,1885年10月~1886年2月,他师从沙可(Charcot)学习催眠,作为精神科医生开业初始,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在当时惯用的、传统的治疗方法。他曾用大约20个月的时间尝试了电刺激、水疗、按摩推拿等疗法(Jones,1953),但对这些疗法的效果都不满意。1887年12月,他开始尝试使用催眠

疗法来缓解病人的症状。

1889年治疗的埃米·冯(Emmy von N.)的案例意义重大,因为这是弗洛伊德第一次使用催眠来达到情绪宣泄的目的。他对病人进行催眠,并且命令她谈论她的每一个症状的起因。他会问“是什么曾经惊吓了你,使你呕吐,使你心烦意乱,以及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之类的问题。病人则通过回忆,出现了一系列伴随的强烈情感。在治疗结束时,弗洛伊德会暗示病人忘掉这些浮现出的令人不安与心烦的记忆。瓦以。欢部吸实置素女深创

到1892年,弗洛伊德意识到用催眠状态诱导情绪宣泄受到很多限制,他面临这样的选择:要么放弃宣泄疗法,要么试图使病人不用在催眠状态下也

第1章概述003

可以进行情绪宣泄(Breuer and Freud,1893~1895)。他回想起伯恩海姆

(Bernheim)曾经示范过: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暗示,也可以让病人回想起曾被

遗忘的事件。弗洛伊德因此更进一步假设:病人记得引起他们病症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如何让病人记起并谈论这些事

情?弗洛伊德的做法是:要求他的病人躺下,闭上眼睛,集中精神。他还会

在适当的时候在病人的前额施加压力,迫使(与病症有关的重要事件的)记忆浮现。

伊丽莎白·冯(Elisabeth von R.)的案例(1892)是弗洛伊德第一次在

病人完全清醒的状态下使用暗示技术。到了1896年,弗洛伊德完全放弃了

催眠治疗方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弗氏仍保留使用暗示疗法。不管怎样,在1896年,弗洛伊德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of Dreams),直到l900年此书才得以出版。似乎我们有理由假设,对梦的结构和意义的理解提高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释技巧。他从此越来越依赖于病人在无意识中产生的素材,他开始应用解释(interpretations)和重构

(constructions)的技巧触达病人被压抑的记忆。

至于自由联想技术的发现,没有确切的日期,估计在1892~1896年,最

初在1889年埃米·冯的案例中初露端倪(Breuer and Freud,1893~1895),而后从催眠、暗示、面质、询问等众多技术中逐步提炼发展而来(Jons,1953)。琼斯曾描述过这一精神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转折:当弗洛伊德按压

伊丽莎白·冯的前额并询问时,她责备他打断了她的思维。弗洛伊德谦逊地接受了这一指责,而自由联想的技术也因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弗洛伊德解释道,如果放弃催眠与暗示,我们就会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引导

和获得病理性记忆与幻想。而自由联想是可以充任的、令人满意的替代手段,

因为它允许病人不由自主的、无意识的思想进入治疗情境中来。弗洛伊德对这

一方法是这样描述的:“不用再施加其他影响,邀请病人用舒服的姿势躺在长沙发上,而治疗师则坐在病人身后,处于病人的视线之外。他甚至不用要求病人闭上眼睛,他也避免与病人的任何身体接触,以及任何会让人联想到催眠的

004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技术动作。”这样的治疗方式就像在两个清醒的人之间进行普通的交谈一样,

但是其中一人(病人)应尽可能少受外界刺激,因为这些外部影响通常可能分

散其关注自身精神活动的注意力。为了保护病人的自由联想状态不被打扰,治

疗师会任由病人思考,畅所欲言,无所顾忌(1904)。长期以来,自由联想技

术一直被认为是精神分析最基本的原则(Freud,1912a)。

迄今为止,自由联想技术仍然是精神分析治疗中与病人进行沟通的独特方法。而解释(interpretation)是精神分析师们常用的另一个重要工具。这两个技术赋予精神分析治疗与众不同的独特印记。相比而言,其他的技巧与方法都属

于预备性的、次要的、从属的。在1.3.4节中我们会再讨论这一观点。

1.1.2治疗理论的变化

《癔症的研究》(Studies on Hysteria,1895)一书可被视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建的标志。在这本书里,弗洛伊德论述道:在癔症治疗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

么?治疗过程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当年描述的一些现象

与方法如今已经成了精神分析治疗理论的基础和原则。这也是弗洛伊德理论发

展过程的特点:他当年曾面临和克服的困难,使他以后逐渐意识到,正是这些

困难促使了他理解病人神经症症状和治疗过程的本质!弗洛伊德的坚持不懈与

灵活应变,使他成功克服了治疗中的种种困难,从而发现与创立了精神分析体系。

在《初始的交流》(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1893)一书中,弗洛伊德

和布洛伊尔均坚持:“当我们能够将病人的记忆及伴随着的强烈情感成功地激

起和诱导出来,并且帮助病人识别情绪,诉诸语言时,每一个癔症症状都将迅速而永久地消失。”他们相信,宣泄能使情绪疏通、净化,从而摆脱癔症症状。而这种宣泄在一般情况下无法获得,只能通过催眠的方法来达成。

否认和屏蔽机制,使得病理性记忆如此顽固和鲜活地存留在潜意识中。这

种病理性的记忆使得病人的情感处于压抑状态。而被压抑情感的释放将缓解病

理性记忆的张力,从而导致症状的消失。可

第1章概述005

在精神分析发展历史上,曾一度认为治疗过程的本质就是帮助病人宣泄和回忆,所以尤其注重宣泄。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催眠促使病人回忆创伤性事件,帮助病人获得有治疗效果的情绪宣泄。在1882年治疗的安娜·欧的案例中,布洛伊尔使病人自发地进人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再次经历与体验过去的创伤性事件,当她从催眠状态中清醒过来后,感到症状缓解了。安娜·欧案例的经验开创了情绪宣泄疗法的先河。她本人则称这种疗法为“谈话治疗”(talking cure)或“打扫烟囱”(chimney-sweeping)。

在一些对抗治疗的行为中,弗洛伊德逐步意识到了病人阻抗的力量。以后通过伊丽莎白·冯的案例,这些认识逐渐积累,最终形成了阻抗理论。在对伊丽莎白·冯的治疗中,他无法催眠病人,尽管他一再要求与催促,可病人拒绝

与他讨论自己的心理活动。他得出结论:这种抵抗治疗的力量与那种阻碍病理性记忆被意识化的力量如出一辙,都源自防御!“癔症病人说的‘不知道'更有可能是他们‘不想知道'。”弗洛伊德认为,治疗师一定要克服这种阻抗,在这方面,他本人常使用的技巧包括:追问、施压甚至重压病人额头诱导催眠等。

弗洛伊德意识到,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个人的作用对治疗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他建议治疗师的行为要像个阐释者、教师、神父。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在某些情形下,病人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会变得“令人心烦意乱”,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阻碍。当病人感觉到被忽视或是变得依赖,或是投射性地认为治疗师具有不良观念时,这种阻碍就会出现。此时,治疗师应尽量使这种

阻抗意识化,并且追溯产生此种潜意识内容的治疗场景,并就这一主题展开

讨论。

由此,虽然弗洛伊德发现了阻抗与移情现象,但是一开始它们被视为治疗

过程的阻碍因素。治疗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情感宣泄与创伤性记忆的恢复。移情与阻抗只是治疗师要规避和克服的问题。

在《癔症的研究》一书中,弗洛伊德试图把他的治疗努力聚焦在病人单独

的症状上。后来他意识到这种治疗方式治标不治本,不是病因学治疗。1905年

006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发表的有关朵拉(Dora)的案例中,弗洛伊德声称:精神分析技术获得了重大

突破与彻底的改革(1905a)。他不再尝试逐个理清每一个症状,他发现这样的方式完全不适用于神经症的复杂心理结构。他开始让病人自己选择治疗时交谈的主题,而密切注意交谈中浮现出的任何潜意识内容。

显然,弗洛伊德意识到治疗过程中,单个问题的治疗效果不彰,是因为神

经症的起因错综复杂。虽然他在《癔症的研究》一书中对于神经症的多重因素

致病源早有认识,但真正弄清这一概念是在1904年发表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技术》(Freud's Psycho-Analytic Procedure)一文中。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治疗技术从催眠性暗示到自由联想的转变导致了一些新进展,并且使我们

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与治疗理论并不矛盾的、有关治疗技术的新假设。催眠和

暗示掩盖了阻抗现象的存在,由此阻碍了精神分析治疗师对病人心理动力状况

的准确判断。祛除阻抗现象,治疗师只能获得片面的、短暂的治疗效果。治疗

的目标应该是分析阻抗、释放压抑,使记忆的缺失得以填满。

我相信此时读者们会发现一个精神分析治疗技术的转变,即从强调情绪的

宣泄转向记忆的再现。这与重视情绪宣泄功效并不矛盾。通过紧张情绪的释放,病人通常会体验到短暂的症状缓解。另外,情绪宣泄也减少了不良情感的累积,因而也就降低了处理不良情感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学习用语言表达情

感和冲动,使得我们能更清晰地研究这类现象,更容易追溯到早年的记忆。尽管具有这些功效,但是情绪宣泄已不再是治疗的根本目标了。这正是弗洛伊德“完全不同的、与治疗理论并不矛盾的”一语所指的含义。

新理论更强调: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克服遗忘以及恢复被压抑的记忆。

因此,阻抗理论成了精神分析的基石,引导人们去探寻导致压抑的心理动力能量,从而通过解释,破译阻抗的密码。年

在朵拉的案例(1905a)中,弗洛伊德第一次强调了“移情”的关键性作

用。“移情,似乎注定是治疗关系最大的障碍,但是,如果我们能觉察到它的存在,并且通过适当的解释让病人知晓,将变成精神分析最有力的助力与同盟者。”在这个案例的后记中,弗洛伊德描述了由于他没能成功地分析那些干扰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