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张萍|(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张萍
【页 数】 224
【出版社】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22.08
【ISBN号】978-7-5689-3474-9
【价 格】59.00
【分 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参考文献】 张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2.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要:

本教材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对课程性质、目标、内容的定义和具体要求编写,系统地讲述 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并针对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剖 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适方法,还全面介绍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方法和 途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自我指导意义。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试读

第一章

心路引航,筑梦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切的财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与健康的心理。

荣格

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终点

一卡尔·罗杰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想一想

1.我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吗?

2.身体健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吗?

3.如何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生活?

同学们,当你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迎来了新的人生篇章。你准备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又想要在大学获得哪些成长?在大学里,我们努力学习知识,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我们与人相处,懂得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我们遇到失败,学会勇于尝试,克服困难:我们在大学不断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迷茫、孤独和挫折。大学生拥有了很多的空余时间,却不知道要做什么:面对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却迷失了自我:认识了很多人,却不懂得如何交往。我们要意识到,心理健康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情感都有着密切联系。作为一名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茁壮成长的关键,更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时代寄语

健康,是每个国民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而全方位健康服务,不仅是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健康概念。

案例

新生的烦恼

小崔,女,17岁,某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某中等城市,家境良好,家庭生活温馨,备受父母宠爱,基础教育阶段的个人卫生、家务劳动等生活事宜均由父母料理。

小崔就读于家乡最好的中学,她的高中老师告诉她,只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

一切都会好的。可进入大学以后,她才发现大学和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她心目中,大学应该有宽阔的道路、明亮的图书馆、学识渊博的教授、青春飞扬的同学…来到大学已经一个月了,小崔看到的是尘土漫天的道路、阴暗狭窄的图书馆,同学似乎都不爱读书,高年级的学生窝在宿舍里,不是上网玩游戏就是聊天,她真的不知道这四年应该如何度过。她非常想念以前的同学,可她不好意思与他们联系。就算他们打电话给她,她也只能说这里很好。

002

第一章心路引航,筑梦人生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她后悔来这里上大学,吃不惯这里的饮食,宿舍里动静太大,睡不着。气候更难适应,她已经感冒好几次了,成天想家。早上醒来不想起床,不想吃饭,但又怕身体垮了父母着急,便强迫自己起床锻炼、吃饭。在操场上跑步时,小崔一旦听见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之类的歌词就禁不住要哭,一边跑一边哭。每天晚上熄灯后就在被窝里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入睡。她也强迫自己快乐起来,忘掉不开心的一切,叮嘱自己好好学习。但是,她既学不进去,又怕自己被别人笑话,只得以无可奈何的心情整天把自己强塞进课本里面。小崔看不进书,却不敢不看,

一天就是望着书发呆,晚自习也要在图书馆坐两三个小时才能坦然一点。她现在成天提心吊胆,担心期末考试不及格,担心家里人失望,害怕同学别样的眼光。

思考

小崔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小崔的问题属于典型的新生不适应。小崔不适应大学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她对大学的期望过高,对大学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实际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其产生失望、沮丧等心情。另外,小崔对其他同学的看法有些片面,以偏概全,比如她认为所有同学不是玩游戏就是聊天,这些情况在部分学生中确实存在,但一定不是全部,不能将其视为所有学生的行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较自由,自己完全有能力和条件选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一定非要参照别人的模式。最后,小崔没有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她没有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自己的大学,把对大学的不满归因于考试的失误,并且,以前的同学关心她时,她掩饰了自己的失落,勉强地说自己过得很好。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小崔的内心很矛盾。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了健康的定义:“健康包括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

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在提出了健康的概念后,还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准。

0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①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⑤能够抵抗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脸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⑩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和标准,生理健康是身体没有生理疾病,身体功能完好;心理健康是个体的心理状态良好;社会适应是个体能融入社会,能遵守社会规则:道德健康则是不损害他人,道德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状况良好。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不只是表现在“无病即健康”,而是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很多人认为心理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对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多误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目前学界对心理健康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机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我国学者张人骏等认为:心理健康应包括健全的认识能力、适度的情绪反应、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个性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从两种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一方面,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包括能客观认识自己、他人、世界及其相互关系;情绪稳定,能调控情绪: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完整,心理机能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一章心路引航,筑梦人生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情感以及意志行为过程等,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其中认知机能是指个体能够客观进行感觉、知觉、思考等活动,能够客观认识世界。情绪机能是指个体的情绪体验正常并能有效调节。行为机能是指个体行为恰当,能适应社会环境。

因此,心理状态和心理机能这两方面是相互包含的,只是心理状态从结果和表现定义心理健康,而心理机能注重从活动的角度看心理健康。

上学或上班迟到都是我们会遇到的事情。有一次小丁迟到了,站在门口号啕大哭,就是不肯进门。你可能会说这个人不正常。如果小丁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你还会说他不正常吗?如果小丁是工作多年的成年人,你又会如何评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受年龄、性别、情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也不一样。马斯洛认为具有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学家杰何达认为应从六个方面建立心理健康的标准:①对自己的态度:②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③主要心理机能的整合程度:④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程度:⑤对现实知觉的适当性:⑥对环境的控制能力。

心理健康的水平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自己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严重病态心理者,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心理健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朝着心理健康的标准的方向去努力,而不是现在一定要达到的状态。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需要全方位去看,比如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有焦虑的情绪,并不能说明心理不健康,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但是如果发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都无法进行,那就应该及时寻求帮助予以调节。(三)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出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等原因,大多数人都是处于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中间地带。还有一部分人,身体很健康,

00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却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我们看来吃饭、穿衣等很简单的日常生活,可能对于他们而言都很难做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出现了心理异常。心理异常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的程度比心理不健康还要深,那么如何区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在心理学中,根据3条原则来判断一个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人的心理实质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所以人的心理活动应该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如果人的主观体验不能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那么就会有心理异常的表现,比如一些人总是觉得有人在另外一个城市说他坏话。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者是相互作用且协调统一的。如果这三者不能够协调一致,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想法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一个人遇到了很痛苦伤心的事情,但是他却表现得很快乐。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主要包括性格与气质两部分。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一切活动中显示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在没有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又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那就要考虑他是否出现异常。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在这一阶段,个体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仍处于心理未成熟、不稳定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表现出两面性:在认知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认识事物时,较为主观,自我意识强烈:在行为方面,独立性强,精力充沛,但是容易冲动,导致出现过激行为:在情绪方面,大学生情感体验丰富,但容易被事物影响,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面临来自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等各方面的压力。因为个体承受压

00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