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与认知》马海林,王妍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海拔与认知》

【作 者】马海林,王妍著
【丛书名】高海拔低氧环境对人体机能影响与适应机
【页 数】 224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0.07
【ISBN号】978-7-5643-7494-5
【价 格】98.00
【分 类】高原
【参考文献】 马海林,王妍著. 高海拔与认知.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0.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高海拔与认知》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已有的高海拔低氧环境对人类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藏族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特点,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高原低氧环境对人类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实证篇,详细介绍了西藏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开展的针对人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的工作记忆、注意功能、执行功能等脑功能损伤与适应机制进行的系统性实验研究。本书是西藏大学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开展的为期五年研究的成果体现。

《高海拔与认知》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理论篇

第一章高海拔低氧环境的

分布人群及其基因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自然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例如,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植被情况、污染状况等因素影响生理心理功能,尤其是高原环境直接而持久地影响着人类健康。

在地理学中海拔在2500m以上即属于高海拔地区。近年来,随着西部经济开发、国防建设以及高原旅游、登山等活动的开展,加快了高原地区的发展进程,高原移民日益增多,高原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挑战性也日益突显。

人类受到高原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低氧、低气压、低温、低湿以及强太阳辐射等,但最关键的因素是低氧。氧是人类及绝大多数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元素,低氧使机体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甚至可引起损伤和疾病。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500m,随海拔升高,氧分压下降,空气中含氧量只相当于海平面的60%,尽管如此,人类仍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生活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并逐渐适应了高海拔低氧环境而成为世居人群。全世界约有一亿四千万人长期居住在海拔2500m以上的地区,其中56%的人分布在亚洲,26%的人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17%的人分布在非洲,不到1%的人分布在北美洲①。目前世界上有三大高原世居人群,分别是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人(Tibetans)和夏尔巴人(Sherpas)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克丘亚人(Quechuans)和艾马拉人(Aymaras)以及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阿姆哈拉族人(Amharas)。

D Moore L G,Niermeyer S,Zamudio S.Human 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regionaland life-cycle perspective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nthropologists,1998,

107(S27):25-64.

004高海拔与认知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500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常住人口1000多万,以藏族和汉族为主,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高原群体。藏族是世界上较早在高原定居的民族之一,科学家通过对现代藏族人群的基因分析,从遗传学角度证实人类在3万年前就已迁人青藏高原。在经历了长期的自然选择后,与平原人群甚至其他高原世居民族(如安第斯山印第安人)相比,藏族人表现出典型的生理变化,体现为更大的胸围和肺体积,更大的肺活量、肺容量以及残气量,更佳的睡眠质量,更好的高海拔体力劳动表现,相对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等特征。由于各高原人群低氧适应的相关表型具有较大差异,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造成这些差异产生的遗传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藏族是世界上最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民族2。

一、高海拔居民人口学差异

(一)考古学/古生物学证据

考古发现,原始人类在亚洲生活距今已超过一百万年。在巴基斯坦北部发掘出土了距今约有两百万年的新世纪晚期的手工艺品①。在海拔4500~5200m的藏北地区发掘出在形状和技术上与25000~50000年前亚洲北部旧石器晚期的工具相似的细小石器⑤。

人类早在9000~12000年前就已登陆南美大陆,这些来自亚洲东北部的移民,越过白令陆桥,最终抵达南美洲⑦。但是,南美洲早期移民与藏族

D Wu T,Kayser B.High altitude adaptation in Tibetans[J].High Altitude Medicine

Biology,2006,7(3):193-208.

2 Simonson T S,Yang Y,Huff C D,et al.Genetic evidence for high-altitude adaptationin Tibet[J.Science,2010,329(5987):72-75.

3 Wanpo H,Ciochon R,Yumin G,et al.Early Homo and associated artefacts from

Asia[J.Nature,.1995,378(6554):275.

4 Dennell R W,Rendell H M,Hailwood E.Late Pliocene artefacts from northern

Pakistan[J].Current Anthropology,1988,29(3):495-498.

5 Sensui Z.Uncovering prehistoric Tibet[J].China Reconstructs,1981,1:64-65.

6Zhimin A.Palaeoliths and microliths from Shenja and Shuanghu,northern Tibet[J].

Current Anthropology,1982,23(5):493-499.

7 Neel J V,Biggar R J,Sukernik R I.Virologic and genetic studies relate Amerindorigins to the indigenous people of the Mongolia/Manchuria/southeastern Siberiareg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4,91(22):10737-10741.

第一部分理论篇005

祖先的关系不大①。考古学家在南美高原石场发掘出用黑曜石制成的石器工具,这一发现说明早期南美居民生活在沿海地区,以捕鱼为生,有时在牧场或高海拔地区进行贸易②。16世纪早期,欧裔随西班牙殖民者抵达中美洲和南美洲,并在高海拔地区居住了450年,导致原住民的基因出现大量混合,同时代的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的基因库里有5%~30%的欧洲基因(人口基因总计)®。

北美高海拔地区包括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犹他州以及新墨西哥州,这一划分始于150年前。从遗传学角度来说,现居北美高海拔地区的居民由来自低海拔地区的印第安人、欧洲人、西班牙人融合而成。

(二)语言学和遗传学证据

来自语言学和遗传学的证据表明,与安第斯山人相比,藏族人在高海拔地区居住时间更长,与低海拔地区融合更少。牙齿形态学、线粒体和细胞核遗传证据显示,藏族人与韩国人、西伯利亚人、蒙古人、日本人以及北方的汉族人相近,而与南方汉族人、柬埔寨人以及亚洲南部的近期移民存在巨大差异5o⑦®。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因为语族的不同,藏族人有别于亚洲北部人(包括蒙古人),可见,藏族人长时间生活在原居住地,使得藏语有别于其他语言。

D Lell J T,Brown M D,Schurr T G,et al.Y chromosome polymorphisms in nativeAmerican and Siberian populations:identification of native American Ychromosome haplotypes[J].Human genetics,1997,100(5-6):536-543

2 Sandweiss D H,McInnis H,Burger R L,et al.Quebrada jaguay:early SouthAmerican maritime adaptations[J].Science,1998,281(5384):1830-1832.

3 Moore L G,Niermeyer S,Zamudio S.Human adaptation to high altitude:regionaland life-cycle perspective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nthropologists,1998,

107(S27):25-64.

4 Matsumoto H.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goloid and neighboring populations on thebasis of the genetic markers of immunoglobulins[J].Journal of the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Nippon,1987,95(3):291-304.

5 Torroni A,Miller J A,Moore L G,et al.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in Tibet: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the Tibetan population and its adaptation to highaltitude[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1994,93(2):189-199.6 Turner C G.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population history of East Asia based ondental vari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1987,73(3):305-

321.

7 Zhao T.Lee T D.Gm and Km allotypes in 74 Chinese populations:a hypothesis of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nation[J].Human genetics,1989,83(2):101-110.

8 Chu J Y,Huang W,Kuang S Q,et al.Genetic relationship of populations in China[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8,95(20):11763-11768.

006高海拔与认知

(三)地理证据

西藏高原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千米,是安第斯山高原的两倍。西藏高原的南部是世界之巅,西部和东部高峰连绵,北部则有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而安第斯高原临近太平洋海岸。由于西藏高原和安第斯高原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各自的贸易路线也有诸多不同,安第斯高原的贸易路线自阿尔蒂普拉诺高原起始,到亚马逊平原和太平洋海岸平原都没有间断。而且,对于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者来说,太平洋海岸是一个现成的切入点。13~14世纪时期,我国主要的贸易路线如丝绸之路并没有经过西藏高原。因此,与安第斯地区相比,在汉族等民族通过贸易大规模进藏前,低海拔地区族群很少进入西藏高原。

总的来说,人类在西藏高原上生活的时间最长,其次是安第斯高原,最后是洛基山地区。欧裔新移民已在安第斯高原生活了450年,汉裔则在西藏高原生活了50年。除开血统差异,藏族生活区域更为广阔,与外界接触更少并且远离海岸。另外,西藏高原没有发生过已知的总体遗传变异(遗传漂变)及减少的情况,这意味着与安第斯人相比,藏族经历过更多自然选择,他们对环境的适应更多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二、低氧生理反应的人口差异

(一)通气和低氧性通气反应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氧分压下降,在低氧刺激下通气量增加,个体逐渐克服低碳酸血症的抑制作用(通气适应)。对口腔进行通气测量不仅可以反映出胸腔中的空气运动,也可以反映出单肺气体交换区的运动以

及代谢率的变化,因此通常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作为肺泡通气

量中生成每单位二氧化碳(有效肺泡通气量)的指标。已适应高海拔环境

的欧裔或汉裔人群,在其呼气末氧分压(P。,)值确定的情况下,通气适应

导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下降,体现了更高效的肺泡通气量。此

外,遗传因素是影响通气适应的主要因素。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