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的医疗聊天机器人正在医院进行测试

    文章:谷歌的医疗聊天机器人正在医院进行测试科技巨头谷歌正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并将其聊天机器人投入医院进行测试。这家搜索引擎巨头推出了一款名为“谷歌健康助手”(GoogleHealthAitat)的聊天机器人,旨在帮助医生和护士更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建议。谷歌健康助手是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聊天机器人,它可以理解患者提出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该聊天机器人还能够根据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EHR)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建议。例如,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该聊天机器人可以提供有关如何控制血糖的建议,以及如何避免并发症。目前,谷歌健康助手正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大学医院进行测试。该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使用这款聊天机器人来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提供医疗建议。测试结果表明,谷歌健康助手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并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谷歌健康助手的推出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又一重大进展。这款聊天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建议。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并降低医疗成本。聊天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潜在好处聊天机器人有潜力在医疗保健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以下是聊天机器人可以为患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的一些潜在好处:改进患者沟通:聊天机器人可以用于改进患者与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的沟通。它们可以回答患者的问题、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帮助患者与医疗保健提供者预约。个性化医疗:聊天机器人可以用于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保健。它们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和偏好提供建议和信息。这可以帮助患者做出更明智的医疗保健决策,并获得更好的护理。改善医疗保健的可及性:聊天机器人可以用于改善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它们可以提供24/7服务,并可以为那些难以获得医疗保健的人提供帮助。降低医疗保健成本:聊天机器人可以用于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它们可以帮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就诊和测试,并可以帮助医疗保健提供者提高效率。聊天机器人面临的挑战尽管聊天机器人有潜力在医疗保健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但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以下是聊天机器人需要克服的一些挑战:数据隐私和安全:聊天机器人需要访问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才能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保健。这可能会引发有关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问题。知识限制:聊天机器人只能回答它们被训练过的内容。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无法回答所有患者的问题。技术限制:聊天机器人通常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来理解患者提出的问题。然而,NLP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可能会出现错误。结论聊天机器人有潜力在医疗保健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它们可以帮助改善患者沟通、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改善医疗保健的可及性和降低医疗保健成本。然而,聊天机器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数据隐私和安全、知识限制和技术限制。随着这些挑战得到解决,聊天机器人可能会成为医疗保健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4-01-08

  • 歇斯底里是什么意思_歇斯底里一词来自于医疗典籍

  • InterMed宣布新的InterAid分诊和远程医疗计划

    IterMed宣布新的IterAid分诊和远程医疗计划IterMed,一家领先的医疗保健提供商,今天宣布推出新的IterAid分诊和远程医疗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来改善患者体验,并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IterAid分诊计划IterAid分诊计划是一项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和医师组成的24/7服务。患者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方式联系分诊护士,护士将评估患者的症状并提供建议。如果需要,护士会将患者转介给合适的医疗专业人士。IterAid远程医疗计划IterAid远程医疗计划允许患者通过视频或电话与医疗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患者可以使用任何带有摄像头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与医疗专业人士进行咨询。IterAid计划的好处IterAid计划为患者提供了许多好处,包括:便捷的护理:患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医疗服务。快速访问:患者可以在几分钟内与医疗专业人士联系。高质量的护理:患者可以获得由经验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的优质护理。负担得起的护理:IterAid计划的价格低于传统医疗保健服务。IterMed首席执行官JohSmith说:“我们很高兴推出IterAid分诊和远程医疗计划。该计划将使患者更容易获得医疗服务,并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我们相信,IterAid计划将对患者、医疗专业人士和医疗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关于IterMedIterMed是一家领先的医疗保健提供商,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万名患者。IterMed提供广泛的医疗服务,包括初级保健、专科护理、医院护理和长期护理。IterMed致力于提供高质量、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

    2023-12-21 远程医疗对分级诊疗的促进作用 远程分级诊疗

  • 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最新版(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1.第十条申请注册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名称规范,执业场所符合司法鉴定要求,资金不低于20万元;è2é具有明确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è3é拥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需的仪器设备;è4é在经营范围内拥有经过法律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司法鉴定所必需的检测实验室;è5é每个申请的司法鉴定业务都有三名或三名以上的司法专家。2.申请从事具有特殊资质要求的司法鉴定相关行业的,除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相应的行业资质。(三)司法鉴定机构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应当符合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查登记后,方可依法开展司法鉴定活动。4.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外的司法鉴定机构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的,还应当报司法鉴定机构所在行政区域的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批准。五、第十一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登记设立司法鉴定机构:(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开除公职的;è2é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登记的其他情形。...

    2023-05-28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员招聘培训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专用章的效力

  • 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 2》董永青总策划;傅馨延编著;张文娟,齐一鸣,左厚才,杨磊,赵焱,周海艳,崔卫东,马春萍,鲁凤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2》【作者】董永青总策划;傅馨延编著;张文娟,齐一鸣,左厚才,杨磊,赵焱,周海艳,崔卫东,马春萍,鲁凤编【页数】208【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5【ISBN号】978-7-5713-1068-4【价格】69.80【分类】医院-建筑设计-图集【参考文献】董永青总策划;傅馨延编著;张文娟,齐一鸣,左厚才,杨磊,赵焱,周海艳,崔卫东,马春萍,鲁凤编.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2.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2》内容提要:医疗房间设计是整个医疗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很多室内设计师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医疗系统管理者又缺少室内设计知识,要想把这两者无缝对接,需要一个既懂医疗又懂室内设计的桥梁机构,而北京睿勤永尚建设顾问有限公司即是同时拥有这两方面专家的专业咨询公司。他们把多年来成功的实践经验经过严谨、严密的整理,结集成书,推出了医疗功能房间系列。本书是医疗功能房间系列之一,全书按门急诊系列、住院系列、医技系列、科研教学系列、其他系列等5大系列、66个常用医疗房间的设计进行图文结合的讲解,通过医疗行为示意图、三维布局图、实景图、数据表直观呈现,不仅介绍了各区应怎样规划设计,更分析了此种设计的原因、优势,把各区的医疗行为解释得更加清晰透彻。《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2》内容试读医方功能房间详图详解Ⅱ总策划/董永青编著/傅馨延编委/张文娟齐一鸣左厚才杨磊赵焱周海艳崔卫东马春萍鲁风飞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Ⅱ/傅馨延编著,一一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5ISBN978-7-5713-1068-41.①医…Ⅱ,①傅…Ⅲ.①医院-建筑设计一图集V.①TU246.1-6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50765号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Ⅱ编著傅馨延项目策划凤凰空间/翟永梅责任编辑赵研刘屹立特约编辑翟永梅出版发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出版社网址htt:www.re.c总经销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销网址htt://www.ifegace.c印刷雅迪云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开本710mm×1000mm1/16印张13典数167000版次2020年5月第1版印次2020年5月第1次印刷标准书号1SBN978-7-5713-1068-4定价69.80元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随时向销售部调换(电话:022-87893668)。序“医疗功能房间详图系列”丛书之《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Ⅱ》(以下简称《详图详解Ⅱ》)的出版,距2010年编写《医疗功能房间详图集1》已有10年时间。这10年有多少刚刚进入医院建设领域的年轻设计师通过读书获得力量,有多少医院建设工作者通过读书掌握了科学方法论,有多少医院投资管理者通过读书了解到医院建筑的特殊性。随着《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丨》《医疗功能房间详图集川》的陆续出版,“医疗功能房间详图系列”丛书初具雏形,睿勤顾问公司的年轻咨询师也通过不断的知识总结和理念提升,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本书的作者原来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进入医疗工艺咨询领域后,将自己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与建筑条件有效地结合,通过医疗功能空间行为理论,清晰地阐述了医院各种功能房间的临床需求,将复杂枯燥的平面图纸,演绎成大众可读的科普文章,使更多人了解并掌握了医疗建筑的特点。2018年,《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的出版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起初,我们只是在微信平台宣传推广公司研究的房间详图,并没有出书之意。随着我们开始从行为研究入手,对房间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一篇篇文章像一个个小故事,让读者不仅对房间功能有了了解,也对涉及的医学背景、相关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慢慢地我们发现,每周一篇的房型推广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期待。于是我们认为应该将这些素材集结成书,作为公司所有同仁智慧的结晶,也作为一本简单好用的工具书,为从事医院设计、管理和建设的读者们提供帮助。《详图详解!》是北京睿勤永尚建设顾问有限公司“医疗功能房间详图系列”丛书的第四本。从2011年《医疗功能房间详图集!》问世以及后续两册书的出版来看,这种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以最终使用空间细节描述为目标的专业图书广受好评。社会的认可增强了我们继续研究医疗功能房间详图的信心,也加快了我们对《详图详解Ⅱ》这本书从研究、编写到完善的步伐。当然,我们在对获得肯定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众多的期待和关注督促我们要更加谨慎努力,不能掉以轻心。《详图详解Ⅱ》依旧延续了《医疗功能房间详图详解1》的编写风格和方式,从已出版的《医疗功能房间详图集‖》中精选了60余个常用的功能房间,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这些房间的功能、行为、分区以及需要配置的家具和设备加以详细说明,让读者对这些房间有更清晰和全面的了解。希望本丛书能在具备工具书功能的基础上,多一些轻松和趣味。此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期待您的中肯意见。2020年是睿勤顾问公司成立的第13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研究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基本点,秉承精心做事的原则,厚积薄发,砥砺前行,为医疗工艺树新高。若达成此目的,将是我们的荣幸,我们也将为之努力。董永青2020年3月目录第一章门急诊系列8一、预约式诊室8二、儿科诊室(小儿/儿保)11三、盆底治疗室15四、眼科治疗室18五、视野检查室(单元)21六、眼底照相室(单元)24七、角膜地形图室(单元)27八、儿童视力筛查室29九、采血室33十、分层挂号收费室35第二章住院系列39一、产科病房(单人)】39二、核素病房(双人)42三、产科分娩室45四、水中分娩室48五、消毒配奶间51六、视频探视室54七、出入院手续室57第三章医技系列61一、过敏原检测治疗室61二、康复OT室64三、取精室67四、骨髓穿刺室69五、自采血室72六、日间化疗室74七、标准手术室77八、骨科手术室81九、眼科激光手术室84十、碎石室87十一、胃肠动力检测室89十二、动脉硬化检查室92十三、肠镜检查室94十四、红外乳透室97十五、尿动力检查室100十六、中药煎药室103十七、支气管镜检查室106十八、喉镜检查室109十九、经颅多普勒检查室112二十、空气加压氧舱115二十一、PET-CT室119二十二、倾斜试验室122二十三、亚低温治疗病房126二十四、荧光免疫室129二十五、酶标仪室131二十六、真菌实验室133二十七寄生虫实验室136二十八、流式细胞室139二十九、生殖取卵室141···试读结束···...

    2023-05-15

  • 智拾 《453 卢意光:医疗美容纠纷律师办案重难点精讲》|百度网盘下载

    智拾《453卢意光:医疗美容纠纷律师办案重难点精讲》...

    2023-02-07

  • 金融壹课-前沿医药与智慧医疗行业投资研究|百度网盘下载

    课程介绍第02章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行业(1).m4第02章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行业(2).m4第03章mRNA疫苗与药物:相关产品与特点介绍.m4第03章mRNA疫苗与药物:行业发展前景、相关案例解读.m4第03章mRNA疫苗与药物:药物原理与技术体系.m4第04章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AAV介导基因治疗.m4第04章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CRISPR技术原理.m4第04章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

    2023-01-28 基因治疗基因编辑 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公司

  • 医疗损害鉴定与赔偿实务全书(上+下册) 》|百度网盘下载

    【法律】【PDF】《医疗损害鉴定与赔偿实务全书(上+下册)》...

    2023-01-28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家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基地(上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作者】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家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基地(上海)主编【丛书名】环境国际公约履约系列丛书【页数】142【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0.11【ISBN号】978-7-5111-4494-2【价格】30.00【分类】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医用废弃物-废物管理-技术培训【参考文献】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家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基地(上海)主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中国环境出版集团,2020.1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内容提要:本书分三部分,医疗废物基本概念、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内容包括:定义及概况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送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内容试读Parta第一部分医疗废物基本概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1定义及概况1.1医疗废物的定义是什么?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另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学科研、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的管理,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1.2医疗废物可能造成哪些危害?(1)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和医用锐器可能引起感染性疾病,甚至引起传染病流行,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2)遗传毒性废物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疾病。(3)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可能引起药物中毒和化学性损害。(4)压力容器和锐器可能导致物理性损害。1.3医疗废物危害的对象有哪些?所有接触(暴露、直接和间接接触)医疗废物的人将可能受到潜在威胁,包括产生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探视者,家庭医疗保健时医疗废物的接触者,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运、2第一部分医疗废物基本概念处置工作人员,医疗废物环境监管和卫生防疫监管人员,由于医疗废物管理不善而导致暴露的人群,以及医疗废物处置产生二次污染的受众。1.4如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5大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各类医疗废物特征及常见组分或医疗废物名称见表1-1。表1-1各类医疗废物特征及常见组分或医疗废物名称常见组分或类别特征医疗废物名称示意图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携带病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原微生感物,具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染有引发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性感染性生的废疾病传生活垃圾物播危险的医疗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废物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常见组分或类别特征示意图医疗废物名称诊疗过程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病理中产生的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性人体废弃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废物和医学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物实验动物尸体等理蜡块等医用针头、缝合针损能够刺伤伤或者割伤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性人体的废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废弃的医用物载玻片、玻璃试管锐器玻璃安瓿等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过期、淘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物汰、变质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性或者被污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废染的废弃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物的药品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具有毒试剂学性、腐蚀性性、易燃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废易爆性的消毒剂物废弃的化学物品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4第一部分医疗废物基本概念1.5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我国医疗废物管理主要依据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该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两部上位法制定的,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该条例规定卫生部门、环保部门为两个主要监管部门一卫生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全过程的疾病防治、环保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全过程的环境污染防治。在该条例出台之前,环保部门就已将“医院临床废物”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版),从而将医疗废物包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组成的危险废物管理规则体系内,涉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要求,以及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规范、污染控制和排放限值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该条例出台之后,卫生部门、环保部门也专门制定了医疗废物法规及管理政策(但仍包含在危险废物管理框架内),涵盖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处置技术规范、行政处罚等。主要的专门法规还包括:《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管理,除执行日常管理要求外,还应满足特殊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第六章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SARS”病毒污染的废弃物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疗废物管理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详见表1-2。表1-2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序号主题名称年份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42003专门法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5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6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10总体要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2003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8包装2008(HJ421-2008)9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1310运输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200319217-2003)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T112005177-2005)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22006(试行)(HU/T228一2006)医疗废物微波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32006(试行)(HU/T229-2006)处置技术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42006(试行)(HUT276-2006)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152010术规范(试行)(HJ516一2009)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162012南(试行)(HJ-BAT-8)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172003(GB19218-2003)1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19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420行政管理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212014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6···试读结束···...

    2022-11-0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

  • 《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李春萍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作者】李春萍编著【页数】43【出版社】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160-2832-2【价格】28.00【分类】日冕形病毒-病毒病-肺炎-医用废弃物-废物处理-问题解答【参考文献】李春萍编著.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有哪些危害、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医疗废物的收集有哪些要求、医疗废物包装容器有哪些、医疗废物包装袋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医疗废物利器盒应该符合哪些条件、医疗废物周转箱应该符合哪些条件等。《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40问》内容试读1.什么是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版)中对医疗废物的定义为: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情医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废物天键要点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另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学科研、教学尸体检查问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的管理,依照本条例执行。2.医疗废物有那些危害?医疗废物的危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医疗废物填埋,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此外,大量的有毒废渣或废液随着降水淋溶进入土壤,不仅造成土壤污染,而且会被土壤所吸附,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破坏土壤中的微生态,反过来又会降低土壤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医疗废物中的酸、碱和盐类等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导致土质酸化、碱化、硬化,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破坏生态系统。(2)水域污染医疗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水体,如可随地表径流进人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特别是当医疗废物露天放置或者混入生活废物露天堆放时,有害物质在雨水作用下,很容易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与破坏。最为严重的是有些医疗卫生机构甚至将医疗废物直接倒入河流、湖泊或沿海海域中,造成更大的污染。有毒有害物质进人水体后,首先会导致水质恶化,对人类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危害人体健康;其次会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长,甚至会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医疗废物中往往含有重金属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大都稳定性极高,难以降解,水体一旦遭受污染就很难恢复。许多有机类医疗废物长期堆放后也会和城市废物一样产生渗滤液。渗滤液的危害众所周知,它可进入土壤,使地下水受污染,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的医疗废物,一旦进入水体,将会迅速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快速蔓延,后果不堪设想。002(3)大气污染医疗废物在堆放过程中,在合适的条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以微粒状态存在的医疗废物,在大风吹动下,将随风飞扬,扩散至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炎使情医远处,既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又会玷污建筑物、花果树木,影响市容与卫生,扩大危害面积与范围。此外,医疗废物在运输与处理的过程中,如不采用严格的封闭措废物天键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也是十分严重的。扩散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不但会造成大气质量的恶化,而且一问旦进入人体和其他生物群落,还会危害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4)人体健康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因此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的医疗废物,是成为地方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另外,医疗废物中的许多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会在植物体内积蓄,人体吸收后,对肝脏和神经系统会造成严重损害,诱发癌症,或使胎儿畸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爆发性产生了大量的疫情医疗废物,相比于普通的医疗废物,疫情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病毒,感染性强,有二次传播风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3.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根据《国家危险物名录》(2016年版),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HW01)。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五大类。(1)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医疗废物塑料制品。①特征: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②类别:A.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a.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004性医疗器械;c.废弃的被服;d.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B.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C.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D.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水泥窑协同处置新冠肺类夜情医疗废物关键要点问E.废弃的血液、血清。F.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2)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①特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②类别:A.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B.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C.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试读结束···...

    2022-11-01 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 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技术规范

  • 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黄仁彬,吴志坚,李仕周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作者】黄仁彬,吴志坚,李仕周主编【页数】417【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189-4885-7【价格】112.00【分类】医院-突发事件-卫生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黄仁彬,吴志坚,李仕周主编.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内容提要:本书重点介绍了医院如何建立医院内外紧密联系的“急救链”,如何做好应急演练,形成完善的应急救援与演练体系,提高医院应急处置能力。本书还介绍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十年来重大应急救援的成功经验,“特医特护特控”模式、日报表管理方法及各类应急演练方案。《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内容试读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与医疗救援第一节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特点与分级一、灾害的定义客观条件的突变给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的现象称为灾害。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灾害的定义: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损失,人员伤亡,人员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当其破坏力超过了所发生地区所能承受力而须向本地区以外的地区求援时,就被认为灾害发生了。国际减灾委员会的定义:灾害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对灾害的定义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统一说法,但灾害的发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涉及人员的伤亡,财产的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是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程度,超过了人承受的能力。例如地震,发生在人类生活的区域,对人的生命财产、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就是灾害;如果发生在遥远的无人区,对人类的活动没有丝毫影响,则不称为灾害。二、灾害的分类在我国灾害的分类很多,按一般的分类方法,将灾害分为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按照发生的原因,发生的部位和发生的机制,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环境灾害、生化灾害和海洋灾害。这种分类方法简单,但不严谨。我国的学者对自然灾害分类还有多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三层分类法:有学者认为,为了便于对灾害的研究,提出了三层分类法,即按灾型、灾类、灾种进行分类。根据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将灾害分为人为灾害型和自然灾害型。各型中又再分为四类,分别为气候类灾害、水圈类灾害、地质类灾害和生物类灾害。各类灾害根据其成因又分为若干种灾害。人为型灾害往往与自然型灾害相关联,人为因素加速了自然因素的作用。灾害分类,见表1-1。·1·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表1-1灾害分类灾型灾类灾种气候类灾害干早、暴雨、洪涝、台风、干热风、热带气旋、霜冻、冻雨、寒潮、雹灾、雪害、尘暴、雷电等水圈类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洪水等自然灾害型地质类灾害地震、火山、泥滑流、滑坡、地裂缝、冻融等生物类灾害农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虫害、草害、鼠害、非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草原火灾等气候类灾害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水圈类灾害水体污染、赤潮等人为灾害型地质类灾害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盐碱化、沙漠化、地面沉降等生物类灾害森林破坏、人为引起的森林草原火灾等(一)灾型根据各种导致灾害的原因所起作用的地位、程度的不同将灾因归结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大类型,因此,可以把灾害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型和人为灾害型两大类型。所谓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过程,以自然变异为主因,对人类生存发展及其所依存的条件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非常事件和现象。所谓人为灾害是人类作用和影响自然界而产生的,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对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二)灾类根据各种灾害的发生环境来进行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都可依次分为气候类灾害、水圈类灾害、地质类灾害和生物类灾害四大类。气候类灾害是指发生于大气圈的各种灾害;水圈类灾害是指发生于水圈的各种灾害;地质类灾害指发生于岩石圈的各种灾害;生物类灾害是指发生于生物圈的各种灾害。(三)灾种灾害发生后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为害后果,根据各自的后果特征便可确定灾种。自然灾害的种类繁多,如雷暴大风、暴风雪、海冰、旱灾、地震、风暴潮、台风等。平时人们较多关注的也都是此类的灾害。人为灾害的种类虽不如自然灾害的种类那么复杂,但也是值得重视的,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和交通振动引起的地面沉降、任意排放污水和废物对水源和土壤造成的破坏等。三、灾害的特点我国地域宽广,以自然灾害严为重,其主要特点:(一)种类多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主要以气候类灾害和地质类灾害为主。·2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与医疗救援气候类灾害主要有:洪涝、台风、冰雹、霜冻、雪灾等灾害。地质类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除此外还有环境灾害、生物灾害等。(二)频率高我国的灾害频率高于世界的平均频率。台风是频率最高的灾害,平均每年登陆台风达6~7次,位于同纬度大陆东部的首位。洪涝、旱灾也是我国频发的灾害种类。据有关方面的资料统计,我国平均约81%的年份都经受不同程度的水、旱灾害。干旱威胁着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在我国已有236个城市缺水,今后全国缺水可能超过300亿方,部分农村饮用水也将面临危机。地震也是我国频发的灾害之一。21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1200余次,其中十分之一发生在中国。21世纪我国大陆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的29.5%,在三次8.5级特大地震中,就有二次发生在我国。我国一些城市及许多重大工程设施分布在地震带。(三)分布范围广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相差甚远,不同的地域出现的灾害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域所发生的灾害特点如下: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一春秋季的干旱;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一夏季的暴雨、洪涝;③东北和西南林区一冬春季的森林火灾;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一地震;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⑥东南沿海地区一台风、风暴潮。(四)地域差异大虽然各类灾害在一定地区上交织发生,但相对而言以某一主导灾害为核心,伴生其他自然灾害。旱灾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水灾多出现在七大流域中下游沿河两岸;台风多见于东南沿海:雪灾、寒潮大风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沙暴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三大地震带上。滑坡、泥石流集中在地貌二级阶地上,且以西南地区最盛;生态脆弱带(沿海、长江中上游、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灾害较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尤其风沙、黄土、岩溶等地貌分布地区,都成为各种地质、地貌灾害的多发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受季风控制下的气候不稳定地带,冬、夏季风时空变异复杂,平均每年遭热带风暴侵袭次数达6~7次之多,寒潮每年入侵3~4次。四、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这类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事件·3·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主要包括水灾、旱灾与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2.事故灾害事件主要包括各种工矿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陆海空交通事故,其他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或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五、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V级(一般)。为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救治水平,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确保患者员工的生命与医院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维护医院和社会稳定,医院建立了应急领导小组一应急工作小组(应急办公室)一应急科室一应急队伍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预警标准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预警标准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传染病疫情报告、预警标准见表1-2。表1-2传染病疫情报告预警标准病例数(大于或等于)病种时间范围报告标准预警标准鼠疫1例相邻地区出现病例霍乱1例相邻地区出现病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例相邻地区出现病例·4…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与医疗救援续表病例数(大于或等于)病种时间范围报告标准预警标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例相邻地区出现病例1例肺炭疽或1例职业炭疽相邻地区出现病例炭瘟*同一集体单位相邻地区出现病例,存在7天内3例皮肤炭疽或肠炭疽发生动物间疫情风险甲肝戊肝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3例伤寒(副伤寒)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或2例死亡3例,或1例死亡痢疾3天内同一集体单位10例,或2例死亡8例,或1例死亡麻疹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10例5例风疹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10例5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集体单位3例,或2例死亡2例,或1例死亡登革热*7天内同一县(市、区)5例,或首次发现病例相邻地区出现病例流行性出血热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或死亡1例3例钩端螺旋体病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或死亡1例3例流行性乙肝脑炎7天内同一乡镇、街道等5例,或死亡1例3例30天内同一行政村5例当地感染的病例3例当地感染的病例同一乡镇(流行地疟疾30天内2例上恶性疟疾死亡病例1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区)同一乡镇(非流行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出现输入性恶性地区)染病例疟病例血吸虫病*发现当地感染的患者、病牛或感染性钉螺相邻地区出现病例,存在发动物间疫情风险30例流感样病例,或5例因流感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120例流感样病例,或4例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例流感样病例死亡流行性腮腺炎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10例8例感染性腹泻病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20例,或死亡1例15例猩红热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10例8例水痘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10例8例输血性乙肝/丙肝/医疗、采供血机构连续发生3例连续发生2例HIV从未发生过的、或发生本县从未发生过的、发生本县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同一县(市、区)市区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近3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宣已消灭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1例…5医疗应急演练与救援续表病例数(大于或等于)病种时间范围报告标准预警标准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10例8例手足口病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或死亡2例4例、或死亡1例备注:1.集体单位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居委会、社区、建筑工地等单位2.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3.*为当地罕见传染病二、中毒事件报告与预警标准当外界某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反应,引起人体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称为中毒。生活中的中毒有意外中毒、他杀中毒(投毒)、自杀中毒、滥用药物导致的中毒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中毒。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中毒(毒物进入体内后24小时内发病)、慢性中毒(毒物进入体内后2个月后发病)、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亚急性中毒之间)。其中急性中毒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可以很快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尽快甄别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中毒事件报告与预警标准见表1-3。表1-3中毒事件报告与预警标准病例数(大于或等于)】种类时间范围报告标准预警标准食物中毒同一事件30人或死亡1人20人同一集体单位5人或死亡1人4人重要活动期间同一事件5人或死亡1人4人职业中毒同一事件急性中毒3人、或死亡1人急性中毒1人其他中毒事件同一事件暴露人前50人暴露人前40人同一事件中毒10人、或死亡1人中毒8人2起可能存在联系的中毒2起可能存在联系的中毒事件24小时同一县(市、区)事件中累计中毒10人,或中累计中毒8人死亡1人三、其他公卫事件的报告与预警标准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中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环境因素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传染病菌、毒种丢失事件等。具体内容见表1-4。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ub出版物 epub编辑

  •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陆泉,陈静,刘婷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作者】陆泉,陈静,刘婷著【页数】602【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307-21513-9【分类】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陆泉,陈静,刘婷著.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内容提要: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数据资源的挖掘与服务研究-面向医疗健康研究”的主要成果,梳理了重大项目完成的系列研究,从情报学、计算机科学与数据科学交叉视角,突出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健康领域特色,首先系统揭示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的需求与环境,进而重点创新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公共服务的理论与方法,最后探索了典型的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应用模式,建立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研究与应手的理论方法体系。《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内容试读第1章医疗健康政策与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愈加关注,医疗健康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本章主要从政策分析、企业调查分析、信息需求挖掘及信息服务等方面,介绍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的政策背景与市场环境。首先对中国智慧医疗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为医疗健康政策制订提供指导:其次通过分析健康行业市场环境、细分领域以及上市公司的运行状况了解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分析自闭症信息服务网站了解自闭症信息服务的市场现状与自闭症家长的信息需求,为我国自闭症信息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最后针对网络健康社区的用户需求进行挖掘,了解网络健康社区用户的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服务提供方向指引。1.1中国智慧医疗政策分析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医疗资源严重匮乏,长期以来面对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配置不合理等日益突出的供求问题,“就医难”成为整个医疗体系都不容易解决的难题。但是随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医疗也开始慢慢发展起来,走进人们视野,它具有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优点,不仅可以高效的提高医疗的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抑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是解决我国医心第1章医疗健康政策与市场疗卫生领域的难题的有益举措。本章节从政策文本外部特征和政策工具这两个视角来具体细化分析中国智慧医疗政策的外部政策属性特征及政策工具运用的组合协调情况,通过政策工具编码的形式对智慧医疗政策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中国智慧医疗政策工具运用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智慧医疗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本节主体内容选自项目研究成果“基于政策文献分析的中国智慧医疗研究”①1.1.1智慧医疗(1)智慧医疗定义目前对智慧医疗的定义和概念说法不一,关于它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是整体上还在一个摸索的过程,每个概念都有它说的比较合理的一面。而目前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普遍被学者们所接受:第一种说法是将智慧医疗整个庞大的系统看作是生态系统,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高速传输的信息网络给医疗机构提供优质共享的信息化的医疗服务;还有一种说法把智慧医疗看作是能建立长效协作关系的工作合作伙伴,并且能在预测与预防相关问题时候帮助相关使用人员科学合理的作出决策:最后一种比较可靠的说法是通过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智慧医疗可以帮助每位用户建立一份专属于自己的电子健康信息档案,保存于医疗信息资源平台上,并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推进智慧医疗的建设进程。笔者认为,智慧医疗和智慧城市的发展亦步亦趋,共同进步,而新兴技术y的发展更是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插上技术的翅膀,把民众的健康管理与医疗信息化的融合推入高阶的发展阶段。从广义上来讲,智慧医疗实际上是在概念这一维度上,将健康这一理念进行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将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活力状况作为将要达到的目标,将①魏莹莹.基于政策文献分析的中国智慧医疗研究[D].武汉大学,2019.1.1中国智慧医疗政策分析创新的产品、新型的商业模式及灵活的制度有机融合在一起,把社会上的医疗服务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调动,把全社会对于智慧社区医疗服务的热情给激发出来,实现方便快捷、持续有效的精准医疗健康服务。换一个狭义的角度来讲,智慧医疗是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各个政府部门、卫生部门及智慧医院和社区卫生等相关医疗机构,创新出健康管理的新的医疗服务内容和形式,最后可以达到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个全息全程的动态监测和及时反馈的服务体系。(2)智慧医疗特点智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系统,而智慧医疗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它主要是通过医疗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可移动穿戴设备、数据的整理融合及挖掘,将原来医疗的基础设施及设备与T的高新技术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的选择决策。它的优点在于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呈现出智慧医疗服务的最好水平。智慧医疗是以居民的健康水平作为重心,通过建设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将原来杂乱无章的医疗信息整合成为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信息整体,并能从中挖掘出来有价值的信息,将信息转化成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有价值数据。整体来看,智慧医疗主要有协作性、互联性、及时性、普及性、可靠性、预防性以及创新性等特点①。(3)智慧医疗总框架智慧医疗其实是我国医疗信息化不断深入和医学人性化发展,3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新的医疗健康服务形态,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是信息便利民众的重要举措和手段。智慧城市的整体技术体系对智慧医疗建设的总体框架有着很深厚的影响,同时还①裘加林,田华,郑杰等,智慧医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3-34.心第1章医疗健康政策与市场要注重与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进行对接。用户层在整个系统中处于顶层的地位,用户主要有服务者、服务对象、管理决策者和别的相关用户。服务者主要是医生、护士等直接向病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人员。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还有不同健康程度的健康人。管理决策者主要是指医院、卫生部门、药品监督部门的管理负责人。其他相关用户主要是社区养老机构或者房地产企业提供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而智慧医疗的总体框架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从城市医疗健康信息化的整体建设角度出发,由四个层次要素和三个支撑体系组成。四个层次要素从下往上依次是物联网感知层、网络通信层、数据及服务的支撑层、智慧医疗的应用层面。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处于横向的要素而下方对其他要素又互相依赖的关系,处于上方的四个横向支撑要素被纵向支撑体系所制约,具有相互约束的关系。①物联网感知层。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智慧医疗的健康卫生环境提供较为智能的感知能力,围绕着物联网技术,以各种生物纳米高新技术为辅助,利用各种输出设备,如智能芯片、智能生物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高清摄像头等技术装置,可以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识别搜集和处理,实现对城市范围内人医院、救护车、健康流动站、家庭、居民社区、家庭及社区的养老院等地方进行数据监测,为以后的智慧医疗建设提供智能数据信息支持与服务。②网络通信层。它主要是存在于智慧城市网络通信中。而智慧城市的网络通信层是以建立具有普及性、适应性、高效型、共享型、便捷性的网络通信基础为主要的目的,并且要为以后各个地方的信息建设、共享和互通互联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设备基础,重点是4做到三种网络的融合,即是移动互联网、电视广播网和电信网,最后将建成高速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的全覆盖,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其通信层的重点在于医疗卫生专网的建设之中。③数据及服务支撑层。现在是信息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在这个时代,除了物质财富和脑力财富外,排名第三重要的非数据信息莫属,是比较重要的战略性资1.1中国智慧医疗政策分析源,而如何做到数据的互享互通互融才是让我们的医疗产业变得智能与聪慧的重点,因此,医疗信息化的数据和服务支撑层在一定程度上是医疗建设的重中之重。该层主要采用SOA、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城市各级医疗健康数据信息资源进行聚合、共享及共用,同时与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的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为各类智慧医疗应用提供支撑。④智慧医疗应用层。这一层主要依靠上文所提到的三个技术层面作为第四层的基础,然后开发和设计出各种各样智能的智慧医疗应用系统。智慧医疗应用层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各个具体行业和领域的业务需求,采用智慧分析、辅助统计、预测、仿真等手段,对及时掌握的各类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建立各类医疗健康应用。整个系统的基础是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系统建成有助平衡城乡之间在医疗资源方面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助于破除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消息壁垒,促进我国医疗信息及资源的互通,还可以把各级医院的资源进行调动,进一步推动智慧卫生应急平台等一系列智慧应用的进步与发展。这些智慧应用为医疗健康服务对象、服务者和管理决策者等提供了便捷、联动、高效的整体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同时也带动城市医疗健康产业体系的发展。⑤支撑体系。它其实具有指导性和导向性,对智慧医疗的核心部分的设计和框架性的部分进行设计,并且对智慧医疗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进行及时的指导,保障智慧医疗健康系统有序、高效运行,及时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将会从技术和服务等多角度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进程和运营模式进行规范性5的指示,充分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柔性与刚性、开放性及拓展性,确保与智慧城市其他领域能否互联互通。安全保障体系广义上来讲就是为我们城市有效运行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信息安全环境,该体系可以把城市的基础信息网络水平进行提升和改进、把整个系统的安全水平控制在一个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以技术的角度分析,核心依然在于统一建成一个信息保障平台,实现统一人口、统一认第1章医疗健康政策与市场证、统一管理。建设管理体系贯彻建设、运行和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包括规划、制度、资金、评价等内容,确保智慧医疗建设能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国民身体健康。(4)智慧医疗主要建设内容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说是一个动态变化、复杂庞大的系统,并且各个子系统与别的系统之间的联系也不太密切,所以我国智慧医疗的建设对于顶层的设计特别关注,加强该系统的灵活性,能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尽量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的现象。虽然不同城市有自己的特性和各异的用户需求,各地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但从整体上看,按照作用和支撑关系,智慧医疗的核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慧医疗的基石(医疗物联网、电子病历、医疗云等)、智慧的区域医疗(政府医疗大数据云平台、政府应用子系统、医护人员应用的子系统)、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健康、智慧养老、就医支付)和智慧医院这四大主要方面。1.1.2智慧医疗政策文本分析(1)数据来源本书的研究对象为2009年至2018年的智慧医疗政策,相关的6政策文本主要从国务院官网、中央部委官方网站和“北大法宝”数据库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等比较权威的法律政策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政策文本,“北大法宝”是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和英华科技公司共同打造推出的智能法律信息数据库。因为标题检索关键词“智慧医疗”得出的相关数据较少,遂以“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为关键词在“北大法宝”数据库中展开精确检索,并同时选中全文检索和同篇检索,共检索到33条中央法规司法解释,···试读结束···...

    2022-10-28

  • 《大学生电子健康档案与智慧医疗》刘雪,杨晓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生电子健康档案与智慧医疗》【作者】刘雪,杨晓玲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页数】100【出版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8.07【ISBN号】978-7-5024-7838-4【价格】25.00【分类】大学生-电子档案-病案-高等学校-教材;信息技术-应用-医疗卫生服务-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刘雪,杨晓玲主编.大学生电子健康档案与智慧医疗.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8.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大学生电子健康档案与智慧医疗》内容提要:本书从案例分析角度阐述了高校大学生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数据采集技术、分析手段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智慧医疗的发展趋势和举措,由大学生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大学生健康数据分析、高校智慧医疗检测技术及案例分析、电子档案大数据分析技术、高校中的智慧医疗变革与展望五?《大学生电子健康档案与智慧医疗》内容试读绪论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100年前曾提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这里的“强”主要是指“自强不息”,是精神层面的,而精神层面的需求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作为支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我国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后盾和中坚力量。因此,保障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位大学生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2015年,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正是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实践。电子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比较一段时间以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可发现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下一步医疗保健的决策。因此,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不仅为医务界所认同而且在社会上也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基于上述社会背景,高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大学生健康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大学生健康档案,可以让高校医生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做出科学指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次,可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再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权利意识,让大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为学生提供个人健康管理计划、个人运动处方以及饮食处方,向学生灌输健康的新概念,提出“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最后,学生电子健康档案的采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各校医院的工作开展,让学生得到及时治疗。1.1当代大学生健康现状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身体基本素质反而出现下降。2016年,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普遍不佳,这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本书重点关注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目前,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不良健康状况有近视、颈椎病、肠胃炎症、肥胖、体重较轻、肝炎以及肾胆结石等,且有发病率逐年升高和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其背后的原因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并寻求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监控管理方法。首先是近视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人口居世界第一,近视所占人口比例居世界第二。2016年在爱眼日的前夕,北京大学中国健康研究发展中心发表了《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的近视率高达85.3%,结合2015年在校大学生总人数3100万人,也就是说约有2700万大学生患1绪论有不同程度的近视。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和2015年出炉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在校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出现低龄化倾向。除了学习负担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等传统诱发原因,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屏幕较小且亮度较高的智能设备时间过长,特别是熄灯后长时间在黑暗中玩手机是目前大学生近视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颈椎病也成为现在大学生一种较为普遍的疾病,其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慢性劳损。大学生的颈椎病与慢性劳损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超过正常活动范围的活动或超过正常承受能力的长时间活动都是颈椎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如低头长时间伏案学习、绘画、写作、待在实验室做实验等,由于颈部长时间的前倾、后仰、侧弯会引起颈部肌韧带肌肉劳损、颈肌痉挛紧张,同时也会使椎间盘压力增高导致髓核后凸或者颈椎关节错缝而发生颈椎病。二是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不良的睡姿等都会引起颈椎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长此以往,就会很容易导致颈椎病,尤其是侧着身体玩手机、看电视使颈椎的倾斜程度增大,颈椎间盘失稳压力增加,很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变。三是外伤病因以及先天性病因。可见颈椎病成因与近视的成因相似,都与长时间学习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睡眠不足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之一。不同调查均显示,我国高校有15%~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作业过多、课外活动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玩游戏、睡前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特别是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智能手机的相关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健康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另外,以上原因也可能使学生牺牲部分吃饭和运动的时间,导致肠胃炎症和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在校大学生由于不能按时吃饭而引发肠胃疾病的现象也在逐年增多。上述导致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种种原因,总体上源自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方面,有一部分原因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产物,比如,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报告式作业、科技创新实验、素质拓展活动等必然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并且增加使用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时间,这种积极的改变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只能从对学生健康的监控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另一方面,有许多原因是可以通过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予以控制或消除的,比如,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而导致。对于这种情况,以大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监控并加以提醒,可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1.2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必要性目前,高校学生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总则第二条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环境;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校医院是保障教学科研,稳定教学程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具有学校公共卫生服务、防御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四重职能。我国校医院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行的医疗改革对高校学生这一群体并没有很合适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在高校医疗领域,我国仍1,2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必要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渐发展起来,电子健康档案、智慧医疗等信息化系统逐渐建立。而这其中所涉及的智能设备、智慧云平台等产品正是能够让大学生迅速接受并使用的健康监控管理方式。(1)健康管理的概念及其与健康档案的关系。健康管理(maagedcare)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的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此来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健康管理可以通过日常的系统检测,整理汇总所收集的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后,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并以此来评估出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帮助人们在疾病形成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并通过这些系统性的预测干预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在西方,健康管理计划已经成为健康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理论上可行,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实行健康管理能有效地降低个人的患病风险,并且降低医疗开支。美国的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概率提高了50%,其医生能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概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了50%。(2)健康档案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系统记录的数据来更好地维护健康,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离开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将无从谈起:同时,通过健康档案还能够方便快速地将获得的有效个人健康信息提供给医生,作为预防、治疗疾病的参考。甚至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这些可以快速提供的有用信息可以节约宝贵的时间挽救生命。完善个人健康档案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同时个人健康档案是陪伴个人健康一生的重要资料,因此健康管理应从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始。(3)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ichealthrecord,.EHR),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是人们在健康相关活动(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电子化历史记录。电子健康档案,即由计算机创建、处理并保存的个人健康信息相关的档案。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将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它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之中,以现代医疗信息系统(HS)为主体做支撑,以居民个人为中心,面向个人提供替代纸质病历的电子、具有安全保密性能的终身个人健康档案。EHR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文件记录)。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可以有效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健康信息共享,破除“信息孤岛”。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业务规范和信息标准、满足国家基本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电子健康档案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具体表现在其具有的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以及动态高效等的特点上。电子健康档案的记录可以贯穿人的生命全程,内容不仅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而且关注真正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在日常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1绪论生活环境,以及机体、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信息主要来源于人们生命过程中与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发生接触产生的所有卫生服务活动的客观记录。同时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更新与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提升业务服务系统实现在卫生服务过程中健康相关信息的数字化采集、整合和动态更新。另外,其记录内容和数据结构、代码等都严格遵循统一的国际规范与标准,可实现不同来源的信息整合、无障碍流动和共享利用,消除“信息孤岛”。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人们比较熟悉且被普遍使用的信息化工具是电子病历。电子病历(electroicmedicalrecord,EMR)也叫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comuter--aedatietrecord,CPR)。它是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健康卡等)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的病人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纸张病历的形式。电子病历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被记录者的信息,主动进行判断,这样就可以在个体健康状态需要调整时,做出及时、准确的提示,并给出最优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个体的长期健康。电子病历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完整集中地记录了各种医疗服务者下达的医疗指令及执行结果,并被诊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用,具有高度的共享性,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电子病历具有复杂性、灵活性、可分析性、二重性等特点。病人的信息包括了从管理到临床等丰富的内容,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数据类型。而这些不同病种记录的不同的病例信息,因其内容、知识、数据的表达均不一样,处理起来也就千差万别,关系型数据库数据结构僵化,无法满足处理要求,而电子病历系统就可以很好地灵活地处理医疗信息。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二者联系密切,互相补充,且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带宽增加,网速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空前的高度,使电子病历信息的储存和共享的范围不断扩大,医院诊疗信息、社区服务信息、家庭健康档案、生物病理研究、疾病的药物研究等各种医疗信息将紧密结合形成全民健康保障系统,即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可以说电子健康档案是电子病历的高级形式,在电子病历的使用基础上,利用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可以将针对病患的电子病历加以扩展,实现服务于居民大健康的电子健康档案的推广与应用。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缩影、学生群体集中的社区,必然要加强对学生健康情况的管理,保证国家生力军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时刻关注和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就成为学校乃至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话题。首先,研究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的高校体质健康档案平台,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能够推动高校学生健康管理工作向正规化、科学化发展。其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的电子健康档案在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中起着动态监管的作用。相对于纸质档案,它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了解有健康隐患的学生的情况,并针对不同体质特征的学生开具不同的“处方”,有利于准确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这对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体质教育改革是可行的和必要的。除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全面的健康管理与分析也是现代高校所必需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推广使用可以有效满足高校学生自我保健的需求,满足高校健康管理的需要,以及国家健康决策的需要。首先,学生群体可以通过身份安全认证,授权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系统、完整地了解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状况和利用卫生服务的情况,接受校医院等的健康咨询与指导,以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的能力。其次,持续积累、动态更新的1.3高校电子健康档案现状健康档案有助于校医院等卫生服务提供者系统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和健康问题从而达到预防为主和促进健康的目的。从大方面看来,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基于个案的各类卫生统计信息,帮助国家客观地评价高校学生的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从1979年开始实施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2005一2016年的11年间教育部和有关部门联合先后6次开展全国范围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并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监测工作,建立了完善的体质健康调研制度。在这期间,教育部等多个部门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其他工作。高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即是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以前人们所依赖的传统的健康档案大多用纸质材料记录,随着年份的增加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另外,传统健康档案不能够更好地做到及时更新,而且更新也是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难免造成大的疏漏或者错误的记录。鉴于此,EHR的诞生也是有根可循的,首先,它能使高校学生在就医时快捷方便地利用电子档案,这也是高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初衷和其基本功能。其次,EHR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就医时使用,很多其他方面也可以应用。如学生对健康状况的自我监测与调整,毕业生在应聘求职单位时需要提供健康证明,可以从网上通过身份识别直接获取。最后,高校EHR的建立对国家电子健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系统运行初期,主要是运用在高校内部,若运行情况良好,则可以向市、省乃至全国推广。考虑到高校学生流动性大,毕业去向复杂等现状,此系统若能得到大范围推广,对于全国电子健康系统的研究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虽然高校建立EHR的初衷是为了在校学生就医方便,但EHR系统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各种传染性流行病肆虐,如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的H7N9禽流感、2015的埃博拉病毒等。而高校作为人口密度极大的一个特殊机构,学生在学校上课、就餐、住宿,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这种长时间的群居性学习和生活使学校成为传染病的高发场所。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流动性大,为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提供了可能。一旦学生感染传染病而没有被及时发现,将会导致传染病大面积蔓延扩散,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秩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建立完善的EHR系统,对于加强高校传染病防控、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维持学校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高校电子健康档案现状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健康问题日益重要,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建立高校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学生各项指标数据,让医生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同时也让学生自身及时掌握身体情况,提供健康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凡事都有双面性,高校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也不例外。其劣势或者说所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分析,高校学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缺乏认识,在调查中,45.2%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电子健康档案,在调查的30多所高校中,只有两所高校在使用电子健康档案,但并不具备电子健康档案的实用价值和方便快捷的管理体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对电子健康档案仍不够重视。第二,目前,高校的EHR系统归档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对于电子健康档案的统一标准,国际上目前有HL7、CEN、ISO\IEC、ASTM、DLEOM、HT等。而我国1绪论现在正在使用的是《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健康档案基本构架与数据标准(试行)》等,这些相关法规使电子健康档案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依据,但却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需要。此外,由于高校本身的特殊性,现行的两部法规很难满足高校学生群体的需要,对于当前电子健康档案,几乎没有专门的标准和规定。第三,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高校电子健康档案的相关法律,其中涉及的诸多隐私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这有待完善。第四,高校电子健康档案涉及了学生的许多隐私,如学生完整的身份信息、过往病史、遗传病史、健康危险因素等一系列基本健康信息,甚至可能涉及传染病、精神病、性病和艾滋病(ADS)等敏感内容。可见,EHR信息一旦泄露,大学生的隐私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面对海量私密而敏感的EHR信息,这其中所涉及的利益足以让那些以贩卖他人基本健康信息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通过诸多非法手段来获取。就目前而言,EHR的使用权限不甚明晰,在采集、存储、传输、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无法有效控制擅自使用、越权使用。采用不正规手段的个人或者相应机构促使学生的基本健康信息泄露。因此,EHR的使用权限的立法空白亟须填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部、从医院向其他各个卫生业务领域不断渗透的过程,呈现出发散性、渗透性的特点,卫生信息化逐渐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纵观整个发展过程,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整体水平上处于第二阶段,部分地区开始进人第三阶段,即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医疗、医保、医药和健康各相关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统筹区域布局,依托现有资源基本建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中心及区域中心、100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加快推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和重点慢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传染病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95%;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行业治理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于感知技术和产品的新型健康信息服务逐渐普及,覆盖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显著作用。近年来我国根据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成果,实施了社区卫生的计算机化,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加强,不仅可以进行科学的个人数据管理,还可以维护好疾病信息。如上海市闵行区、福建省厦门市等,开展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部分实现了区域居民健康档案在医院、社区之间的共享以及基于健康档案的“电子双向转诊服务”。但是,电子健康档案在具体的使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1)缺乏清晰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缺乏清晰的概念,另一方面没有明确的界限,直接导致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开发混乱。(2)缺乏标准的规范。我国并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来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的分类和具体格式等,直接导致了其推广的缓慢。(3)缺乏深入研究。在各个社区及高校中,由于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平衡,导致了部分高校集中地区资源重复配置,而其他地区设备、资源不足的现象。···试读结束···...

    2022-10-28

  • 《新编医疗护理学与管理》徐兰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编医疗护理学与管理》【作者】徐兰兰主编【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49-3904-5【价格】35.00【分类】护理学【参考文献】徐兰兰主编.新编医疗护理学与管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目录:《新编医疗护理学与管理》内容提要:本书首先介绍患者住院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常规、常见症状护理常规等,然后用较大的篇幅详细介绍急危重症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心胸外科疾病护理等。此书知识系统全面、内容实用、详略得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仅可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指导用书,亦可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指南。《新编医疗护理学与管理》内容试读护理管理第一节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法制法规的不断健全,人们的健康、法制、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护理纠纷也逐渐增多,护理实践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以后,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科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控制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一、与护理安全文化相关的儿个概念“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总结事故发生原因时明确提出的,NSAG(国际核安全检查组)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安全文化是为了人们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医院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医院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以及医院内所有员工对待医疗安全的共同态度、信仰、价值取向。护理安全文化是医院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安全文化是护理管理中引入的新概念,美国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AORN)把护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个组织具有风险知识、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把差错作为组织改进的机遇,建立差错报告系统及有效的改进机制,即认为如果一个组织缺失护理安全文化,大部分患者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护理安全文化包含8个观点3种意识。8个观点为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安全超前、安全是效益、安全是质量、安全也是生产力、风险最小化和安全管理科学化,3种意识为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被认为是护理安全文化的精髓。Mutard认为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是评价护理质量和识别、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安全文化的建立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和保证,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和完善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二、护理实践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1.制度不健全或不详尽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详尽,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循,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应对,往往会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及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2.人力资源不足充足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超负荷的工作常使护理人员无1斯编医疗护理学与管理法适应多角色的转变,极易出现角色冲突。3.护理人员能力与岗位不匹配护理过失的发生与护士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护士队伍日趋年轻化,工作中缺乏经验,专科知识不扎实,急救操作不熟练,病情观察不仔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不及时,这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隐患。4.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保养或维修不及时,抢救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到位或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极易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5.沟通渠道不通畅医务人员彼此之间有效的沟通是患者安全工作的重要前提,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如病情变化时未及时通知医生、医嘱开立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医生临时口头医嘱过后漏补、病情记录内容出现差异等,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第二节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职责一、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落实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加强护理安全前馈管理,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二、目标(1)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2)加强护理安全制度的建设。(3)及时发现及排除护理安全隐患。(4)杜绝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三、护理安全小组架构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护理安全小组科护理安全小组(3~4名)病区护理安全员(至少1名)。四、护理安全小组主要职能(1)制定临床护理安全考核标准。(2)制定质控计划及考核内容。(3)督促指导所在科室护理安全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适时提出修改建议。(4)及时发现本科室护理安全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安全隐患,并针对护理安全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落实整改措施。(5)协调处理护理制度建设方面的有关工作。(6)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提出改进建议。(7)定期修订各项护理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情况。五、工作程序(1)凡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由科护士长及病区护士长逐层宣传及落实,护理安全小组协助做好落实工作及落实情况的反馈。(2)凡需要责任追究的事项(护理质量及服务缺陷、意外事故等)由所在科室病区、科护士长、护理部及相关安全小组成员负责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及整改意见,再由护理部病房管理组及护理部主任讨论决定。(3)安全小组成员根据工作职能开展工作,针对临床护理安全工作实际所收集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病区-科-护理部逐级提出和汇总讨论,最后交由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和护理部主任会议讨论决定。2第一章护理管理六、工作要求(1)安全小组成员随时发现及收集有关护理安全制度及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2)安全小组成员每月按《护理安全隐患检查标准》对所管辖病区进行检查,以发现病区安全隐患,并与相关护理管理人员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追踪落实。(3)每半年逐级组织安全小组成员进行有关安全工作研讨并提出护理安全工作的改进措施。(4)每月对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定性并提出整改意见。第三节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构建与管理确保住院患者安全是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目前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美国等国家的实践证明,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建立能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达到医疗信息的共享,最终达到减少医疗错误、确保患者安全的目的。在2005年国际医院交流和合作论坛上国内外专家指出,报告系统的建立是最难的,因为有诸多因素阻碍着不良事件的呈报。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体现了“人皆会犯错,犯错应找原因”的管理理念,所以营造鼓励个人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并能让护士感到舒适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卫计委2008年在《医院管理年活动指南》中也明确要求各卫生机构要鼓励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但是目前还没有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医疗不良事件外部和内部报告系统。一、与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的几个概念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室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通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但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患者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由于意外而导致的不必要伤害,主要强调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安全的设计、操作及其行为的发生率。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1.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损伤结局分级标准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内容如下:0级事件指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指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事件指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事件指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V级事件指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V级事件指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事件指死亡。2.英国患者安全局(NatioalPatietSafetyAgecy,NPSA)为患者安全性事件的分级根据NPSA为患者安全性事件的分级定义如下:无表示没有伤害:轻度表示任何需要额外的观察或监护治疗患者安全性事件,以及导致轻度损害;中度表示任何导致适度增加治疗的患者安全性事件,以及结果显著但没有永久性伤害;严重表示任何出现持久性伤害的患者安全事件;死亡表示任何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安全性事件。三、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因素分析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学者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中,排序前5位的是担心因个人造成的不良事件影响科室分值、害怕其他人受到影响、担心上报其他同事引起的不良事件影响彼此间关系、担心被患者或家属起诉、担心上报后会受处罚。长期以来,护理差错或事故多以强制性的,至少是非自愿性的形式报告。在医院内部,护理人员的职称晋升、年终评比等3新编医疗护埋学与管理通常都与不良事件或过失行为挂钩,一旦发生就一票否决,而且会对自身的名誉造成伤害。在实际操作中,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缺乏安全、无责的环境。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更多的护士首先选择告知护士长或者自己认为可相信的同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且保密的上报环境。同时,目前国内恶劣的医疗环境,患者对于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不理解,往往带来严重的过激行为,医疗纠纷的社会处理机制尚不健全,医院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一筹莫展,护理人员更加担心不良事件的报告会使医疗纠纷的处理“雪上加霜”,这导致了护理人员更加不愿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2.人口学资料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影响学者调查结果显示,大专学历者平均得分高,本科学历者最低。不同学历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评分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学历高者,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相对更全面,对护理安全也有较高的认识。有研究表明,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决定着对一项护理操作是否定义为不良事件的判断能力。护理人员会因为错误的操作没有造成患者的伤害而不上报,他们不认为此类事件是不良事件。而医护人员对于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有足够的认知及正向态度是成功报告的关键。中专学历者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平均得分低,可能是因为本院中专护士人数少,一般参加基础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从而对是否上报的矛盾也少。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平均得分护师最低,护士最高。10~19年工龄者平均得分最低,1~9年工龄者次之,20年及以上者平均得分最高。不同职称和工龄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评分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1)。其原因可能是工龄长的护士大多未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第一学历普遍较低,对于不良事件的认知多从临床经验中总结得出。同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工龄长的护士因为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多需负责临床带教任务,若实习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带教老师仍需要担当一定的责任,这同样关系个人利益,同时存在对实习护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良事件的上报。10~19年工龄的平均得分最低,可能是该年龄段护士学历相对提高,经过一定时期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时科室资深护士对其仍有监督作用,而且该阶段的护士有较多的机会参加各种护理继续教育,对于新理论新知识的掌握较好,对护理安全认识较深,因而对不良事件多能主动告知给护士长或年长护士。1~9年工龄的护士多为临床新护士,一方面,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较大,但是又害怕上报对自己对科室有影响,害怕受罚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另一方面,对不良事件的认识相对不足,从而影响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四、提高护理不良事件自愿上报率的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安全认知和医疗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学者认为,给予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适当的训练和教育可促进报告行为。医护人员若相信报告不良事件可用来预防错误的再发生,就会相信可以透过资讯从中获益,分享学习,进而促进其报告行为。Ko等指出,要促进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就必须了解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流程、报告的种类、目的及责任,不良事件的定义和报告后的利益。因此应给予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训练和教育,加强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培养其正确的态度2.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对提升护理质量非常重要。护理管理者既要做好护士“三基”培训,又要重视对护士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的培训,并加强考核,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对于临床带教老师,要加强带教过程中的护理安全意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3.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内部和外部报告系统转变管理模式,实行非惩罚报告体制,创造不良事件上报的无惩罚性环境,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其核心是避免以问责为主要手段来管理差错事故。应建立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护理不良事件内部和外部报告系统,明确强制报告和自愿报告的范畴,委托专项研究机构负责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一方面让护理人员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强制报告,对未报告事件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鼓励自愿上报,加强整个系统的保密性,并对报告数据及时进行分析、评价,查找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的改进建议应该针对系统、流程或制度,而不仅针对个人,营造一种“安全文化”的氛围,把不良事件上报的管理制度提升到文化管理第一章护理管理的层次,放弃目前拒绝承认错误、惩罚失败的文化,使医院每位护理人员在正确的安全观念支配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五、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构建目前,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中推行已久的是医疗事故报告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尚处于初步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两种形式,即强制性报告系统和自愿报告系统。强制性报告系统(MadatoryReortigSytem,MRS)主要定位于严重的、可以预防的医疗差错和可以确定的不良事件,规定必须报告造成死亡或加重病情最严重的医疗差错。通过分析事件的原因,公开信息以最少的代价解决最大的问题。自愿报告系统(VolutaryReortigSytem,VRS)是强制性报告系统的补充,鼓励机构或个人自愿报告异常事件,其报告的事件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未造成伤害的事件和近似失误,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人行动,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医疗事故报告系统的应用,体现了医疗管理者希望在医务人员医疗实践过程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使患者安全降低至最低值。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分为外部报告系统和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主要以个人为报告单位,由医院护理主管部门自行管理的报告系统;外部报告系统主要以医院护理主管部门为报告单位,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行业组织管理的报告系统。1.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成立质量控制科负责对不良事件的登记、追踪,并联合护理部对不良事件进行通告和处理。此外医院还在内部网站上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不良事件网络直报,使质控科和护理部能在第一时间得知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通知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2.制作统一的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登记表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医院异常事件、用药差错和事故报告制度的做法,建立电子版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登记表,采用统一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项目包括:发生日期、时间、地点、患者基本情况、护士基本情况、发生问题的经过、给患者造成的影响、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改正措施等。3.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订改进措施。当事人在医院的内网中填写电子版《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后直接网络提交,打印一式2份,签名后1份提交护理部,1份科室留存。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调查进展情况,一般要求24~48h内将报告表填写完整后提交护理部(患者发生压疮时,按照压疮处理报告制度执行)。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护理部和质控科。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分析原因,每季度公布分析处理结果,并跟踪处理及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人科室护理质量考核和护士长任职考评内容。4.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行为相关,如违反操作规程、相关制度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造成患者的轻微痛苦但未遗留不良后果,如漏服口服药、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复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未造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如过敏者管理不到位、标识不全;存在潜在的医疗安全或医疗纠纷事件,如对特殊重点患者未悬挂安全警示标识等。5.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原则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主要采取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自愿报告者应遵循真实、不得故意编造虚假情况、不得诽谤他人,对报告者采取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主动报告包括:护士主动向护士长报告,总护士长主动向护理部报告。6.建立“患者安全质量管理”网络建立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科护士长三级管理体系。有计划地跟踪检查,以保证每一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制订出“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表”,每月对全院的各护理5新偏医疗护理学与管理单元进行检查,督促措施的落实,纠正偏差,以此保证各项护理安全工作的实施。7.全体护理人员参与质量安全控制将科室各项护理质量安全指标分配到个人,内容包括护士仪表、医德医风规范要求、病房管理、特级及一级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急救物品、药品、器械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书书写管理、用药安全等,结合各岗位工作质量标准,每日进行自查互查。8.组织学习培训组织护士学习各项护理质量安全标准,要求护理人员明确掌握本病区质量安全的内容及标准,发现他人或自己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隐患、护理缺陷主动报告,不徇私情,不隐瞒。9.自愿报告管理方法成立三级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管理系统,由病区一护理部-主管院长逐级上报。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并积极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护士长将每月自愿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及时上报至护理部,并在每月的质量安全会议上对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是否存在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护理部根据全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一线临床护理人员,对典型病例在全院点评。点评时不公布科室及当事人姓名,点评的目的主要是为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主管院长负责对相关工作制度、流程进行审查。10.制定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处理制度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不良事件发生后需逐级上报并进行讨论,还要“确定事故性质,提出讨论意见”,最终按照责任的大小给予个人和科室相应的处罚。这种以惩罚为主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成为护理人员不敢报告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对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开创性研究的美国医学专家LuciaLeae教授提出,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患者安全促进的最大障碍。同时国外的实践也表明在非惩罚性的环境下,员工更乐于指出系统的缺陷,报告各类意外事件和安全方面的隐患。为此护理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一个非惩罚性的、安全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确保各种不良事件能够迅速、高效地呈报给护理管理部门,便于护理管理人员对事件集中分析,从对系统的纠正方面来揭示需要关注的伤害和伤害发生发展的趋势,为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最佳指导意见。对自愿报告责任护士免于处罚,自愿报告人员为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对保障护理安全有贡献的给予奖励。11.制订实施管理办法(1)自查与他查:根据全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要求,每日进行自查与他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潜在的安全风险做到及时记录,及时纠正。(2)班后小结:要求每位护士在下班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审查,针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潜在的风险及时记录,确认并改进后签名,第2天上班前阅读,以提醒自己及警示他人。(3)组织讨论:护士长每月对表中记录的护理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每月在护士业务学习会上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并共同提出改进措施。(4)考核: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实施量化考核制,即与季度之星评选挂钩,根据护士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分,对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阅读并改进的,不扣个人质量分,并适当加分。若护理不良事件由患者或家属指出,或护士长日查中查出,在当事人个人绩效考核成绩中适当扣分。总之,患者的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了解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应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和处理方式,建立更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患者创建安全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就医安全。第四节护理安全分级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等情况,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全球医疗服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已引起WH0和各国的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试读结束···...

    2022-10-28 护理学是学什么的 护理学校招生

  • 《互联网医疗 前沿、实践与案例 2016》王学成,侯劭勋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互联网医疗前沿、实践与案例2016》【作者】王学成,侯劭勋等著【丛书名】网络创新治理与社会发展论丛·2016【页数】276【出版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01【ISBN号】978-7-5473-1206-3【价格】CNY58.00【分类】互联网络-应用-医疗保健-研究【参考文献】王学成,侯劭勋等著.互联网医疗前沿、实践与案例2016.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互联网医疗前沿、实践与案例2016》内容提要:本书是对互联网医疗这一新兴领域的探索之作,在写作本书时,我们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描画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前沿与现状;二是揭示互联网医疗发展中制度、市场与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提供突破互联网医疗发展障碍的思路与建议。《互联网医疗前沿、实践与案例2016》内容试读第一章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传统行业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领域、新的业态,不仅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日渐智能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网络经济空间的扩展,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这说明互联网产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也向社会释放出大力发展互联网相关产业的积极信号。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趋势加快,新竞合时代开启。其中,借助互联网这一广阔平台,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目前,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就医需求也明显增加,对就医质量和就医便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医疗行业好比一道高墙,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其越过围墙往医院内部发展,医院也在做出改变以降低围墙的高度,促进其更好地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然而传统医疗模式的弊端依然存在,阻碍了互联网往医疗行业更深入更核心的方向发展。这些弊端具体表现为:(一)传统医疗模式下医疗资源分配极为不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医疗资源在地域上向东部和城市倾斜,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贫乏。优质医疗资源在地1互联网医行:前沿、实践与条例域上的覆盖范围相对集中,地区之间的卫生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即使是在同一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的分配也极为不均。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和城市的社区缺乏医护人员,一些小城市的医疗机构也缺乏高级医生资源。这些地区的患者习惯性地涌向大城市知名三甲医院,因为那里的医疗资源更为丰富。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大城市知名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紧张、医疗压力加大。随着大医院医疗压力的加大,医院难免会想通过提高诊疗费用来缓解压力,这会成为一个隐患。(二)传统医院以药养医的潜规则发展模式损害了患者的利益近几年来,公立医院医生利用虚高药价吃回扣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而且,患者治病心切,难免病急乱投医,医生抓住这一点非理性用药也有了实施的空间。据2014年中国社科院蓝皮书《医改蓝皮书》统计显示:虽然我国的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较2008年下降了34.4%,但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数值却上涨了64.13%,老百姓支付的医疗费用大大上升。而且,财政补贴的合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许多医院还是使用增加床位规模、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等粗放式发展模式,因此,占据的财政补贴不合理增长,压缩了基层医院的发展空间。(三)传统医疗药品、器械的采购链为腐败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据媒体报道,2015年2月,安徽16家医院出现“塌方式腐败”,上至局长、院长,下至采购员、医务人员统统牵扯在内,在药品、器械的采购环节形成了一条腐败链。可见,一些省市实行的药品、器械的招投标采购为腐败提供了隐秘的生长空间。(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对于医院体制内的医生群体而言,不合理的晋升机制阻碍了医师职业技能的发挥。长期以来,我国医生的职称晋升均需发表论文,且将论文数量和期刊等级作为晋升的主要指标,缺乏合理的医生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由此,晋升的论文关卡严重阻碍了医生诊疗和医术提升的积极性,而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等也给医生带来了巨大压力。2第一章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分析从目前的情势来看,整个医疗行业,不论对患者、医生还是医院自身而言,都存在较多的痛点。对医院而言,知名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张,就诊压力大,管理难度大,而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缺乏,或者没有人来就诊,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对医生而言,医患矛盾冲突、晋升考核机制的不合理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医生团体面临高风险、低回报的困境;对于患者而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病情的持续跟踪服务没有彻底落实。以上困扰与影响着医疗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的存在和日益突出,使得对现有医疗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一个是改变世界的关键技术,一个是与人民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两者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第一节互联网医疗的定义与分类一、概念界定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热门领域,互联网医疗的概念界定还处在很模糊的状态,目前并没有统一明确的阐述,本书拟从医疗行为的概念出发,进而界定互联网医疗的概念。长期以来,对于医疗行为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医疗行为必须是由执业医师进行,没有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士进行诊疗活动就不能算作医疗行为;也有观点认为,医疗行为不仅包括执业医师的诊疗活动,也包括非执业人士的诊疗活动,甚至包括患者自身自诊自查的吃药活动。日本的相关研究者则将医疗活动又细分为了“医疗行为”和“医行为”,前者概指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行为,后者专指执业医师的高精密和准确的治病看诊行为。台湾地区较为公认的说法是:“凡以治疗、矫正或预防人体疾病、伤害、残缺或保健目的所为之诊察及治疗或基于诊察、诊断结果,以治疗为目的所为之处方,或用药等行为之一部或全部之总称,谓为医疗行为。”①综上所述,医疗行为有狭义和广①转引自杨沁园:《医疗机构使用缺陷药品致害的赔偿责任研究一以“齐二药”案为例》,湘潭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3互联网医疗:前沿、实践与案例义两种界定方式,狭义的医疗行为专指具有执业资格的人进行的诊疗活动,而广义的医疗行为泛指一切以疾病防治为目的的行为。就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实际发展来看,实践先于理论出现了多种基于互联网平台服务于医疗活动的商业模式,一种是B2B模式,它是面向医院与医院,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医疗活动,主要用于医院之间知识库、病历库的分享以及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医术交流;另一种是B2C模式,它是面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医疗活动,主要包括挂号问诊、疾病咨询、远程医疗、病情跟踪等活动。这些医疗服务模式和使用行为被统称为互联网医疗。所以,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互联网医疗概念的情况下,本书结合已有观点和现实情况,拟将互联网医疗归属为广义的医疗行为之列,即指借助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一切医疗行为,行为主体包括医院机构、医生群体、互联网公司以及患者等。二、互联网医疗的分类目前,互联网医疗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比较成熟,最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较快。本书按照行业图谱对其进行了以下几种分类:1.自诊问诊平台包括患者在互联网上进行自诊,如查询信息、查看相关内容进行自我诊疗、自我用药,以及预诊,通过医患沟通平台、患者互助平台诊疗,签约私人医生等,在日常生活中为普通人和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和诊疗。2.与就诊流程相关可以分成三个平台,主要为在线挂号平台,由第三方供应商或HIS厂商开发,或者由政府或医疗机构委托开发,通常包含挂号、预约、查看医院内的信息、查看化验单等功能。①此类平台已经开始与微信、支付宝相结合,形成在线支付平台,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此外,还有院外康复的慢性病管理①云波:《预约挂号类APP:微医Q2月均活跃用户数居首》,采集日期:2017年1月20日,htt://tech.hexu.com/2015-08-23/178538668.html4第一章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分析平台,是指慢性病专业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目前常见的领域包括牙科、心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孕期等。3.医药电商平台这类平台主要提供疾病查询、药品零售等服务,有的还能够为用户推荐最近的线下药品零售点。未来如果处方药解禁的话,该行业的规模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4.医生工具这类应用主要服务于医生群体。医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应用来获取医学知识,交流临床经验,探讨疑难病例等,如“杏树林”、“好医生”等一些著名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定位于为医生群体提供专业服务。5.健康保健类这类服务主要面向患者,为患者提供健康资讯,健康管理,按摩针灸及健康体检。同时,可穿戴式医疗设备与移动APP相结合可以帮助用户记录生活行为、统计健康信息。这方面比较出名的应用有小米手环、咕咚智能手环等。这些都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6.医疗新媒体还有一些传递医疗咨询的平台,它们可能不是专门做互联网医疗的,但许多的医疗信息从这些平台传递出来,连接着医院、医生、药企和患者,比如说微博、微信、论坛等,从广义上来说,它们也属于互联网医疗的范畴。第二节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程在我国,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结合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一、奠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5互联网医疗:前沿、实践与案例一些大型医院开始走向电子化,工作流程与计算机相结合,通过建立HS、HMS、CIS等信息系统,医院可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综合性的管理方案也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效率。2003年,非典事件爆发,国家极力控制病情,从而加大了对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临床信息系统迅速发展,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始探索。互联网医疗最初是以远程医疗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二者却有根本的不同,互联网医疗相较于远程医疗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远程医疗是指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如互联网通讯技术等,为就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等较发达城市的高级医院陆陆续续建立起远程医疗网,为其他偏远或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如中国金卫医疗专网、解放军远程医疗系统等。金卫医疗专网远程医疗系统建立于1997年,除常规性地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外,还组织过几千起国内外医学交流活动,促进了我国医学活动的发展。而301医院的解放军远程医疗系统也是于1997年建立,目前在全军已有1300多家站点医疗机构。二、起步阶段(2000至2012年)自公元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医疗逐渐互联网化,在线医疗也纷纷崛起,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最初组成部分。前身为医学资讯及文献检索网络平台的“丁香园”始建于2000年7月,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知识检索的便利,有助于资源共享和提高工作效率,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专业交流的平台。2006年,“好大夫在线”创立,由最初为患者提供医疗信息发展到现在的在线诊疗、电子处方等十多项业务。2007年,“好大夫”推出医生点评投票业务,被业界称为医疗界的大众点评,而且还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按病情分配的网上预约转诊服务,目前“好大夫在线”已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这一阶段,基于PC端的患者自诊、在线预约挂号、电话咨询等服务使得患者传统的看病流程简化,传统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也得到了减轻,同时也6···试读结束···...

    2022-10-28 epic医疗系统 互联网医疗bd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