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稣之死的原因(耶酥是怎么死的)

    ...

    2023-12-28

  • 克罗米之死任务奖励(克罗米之死攻略净化斯坦索姆)

    1.魔兽世界中净化Staom的任务流程如下:1。进入地牢后,在入口处的楼梯上可以看到一个名叫“克罗米”的侏儒NPC。2。为了获得第一个消除幻觉的任务,克罗米需要在过去斯坦索姆的可疑箱子上使用奥术干扰器,然后在斯坦索姆入口附近与她会面。3。完成后,您可以在Staom入口处接受第二次任务[皇家卫队]。克罗米希望球员们在净化阿尔萨斯的斯塔索姆时陪伴他。4.击败马尔加尼斯,然后去看她。5.4条。乌瑟尔与王子交谈后,跟随王子进入斯坦索姆,开始清除怪物,直到BOSSMal'Gai被杀。6.5。在击败最终o后,等待克罗米出现并提交任务以获得任务奖励。...

    2023-05-30 克罗米斯坦索姆怎么过 克罗米斯坦索姆的钥匙

  • 马拉之死(说一说马拉之死的简介)

    夏弥将为大家回答以下问题:玛拉之死。让我们来谈谈关于玛拉之死的介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玛拉之死》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创始人雅克·路易·戴维于1793年创作的一幅油画。它目前被收藏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2.马拉之死故意创造了一个属于穷人的空间。3、在狭小的房间里,马一只手拿着钢笔,一只手抓着一封沾满鲜血的信,掉进了浴缸里。油画的上半部分笔触松散凌乱,可能是一堵墙,也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空间,代表着永恒的虚无。然而,作为桌子的粗糙而朴素的木箱似乎在诉说着马的美德。4.这幅画通过去除所有动作、寓言人物,弱化所有谋杀痕迹,创造了一个革命的图标,使其成为法国大革命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最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05-28

  • [日]伊坂幸太郎《逆转苏格拉底

    伊坂小太郎20周年作品!入选柴田连三郎奖、日本书店奖、达芬奇杂志年度小说。5个逆转刻板印象的故事5次温暖奇迹!对人性的真正考验是在法律规定之外。关于RevereSocrate的作者:[日文]KotaroIaka1971年出生于日本千叶,热爱电影和音乐。2000年,凭借《奥杜邦的祈祷》出道,正式进入文坛。曾获得推理作家协会奖、山本优郎奖、新潮推理俱乐部奖等诸多文学奖项,并入围五次获得直木奖。与东野圭吾、村上春树一起,先后获得权威书评杂志《达芬奇》最受欢迎男作家前3名。代表作《黄金梦境》、《重力小丑》、《死神精准》、《黄金梦境》频频上银幕,令他们广受欢迎,欢迎畅销书作家。反向苏格拉底简介:5个扭转刻板印象的故事×5个努力成长的孩子=5倍的温暖奇迹〇我们如何克服教师的刻板印象?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〇我们如何摆脱对同学的偏见?教父说:“不要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〇我们如何克服懦弱?父母是人,所以会生气和沮丧;老师也是人,所以会抑郁、懦弱;但擎天柱不是人类,但人们可以像他一样,有一个180度的从抑郁到乐观的转变。〇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篮球教练告诉我,“如果你相信自己,这不是赌博,而是挑战。挑战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权利。”〇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妈妈说:“笑到最后的人,永远是认真诚实的人。”偏见就像一堵巨大的墙,站在每个人的人生路上。推荐理由:◎伊坂小太郎20周年纪念作品日本五次入围直木奖,强大作家给予成年人的逆转魔法,让所有最平凡的人感受到最真诚、最温暖的幸福.◎日本一年超过20万份×平均每月2万份,日本很重再版×国内读者敬请期待!在日本上市后立即登上网站排名第一,日本主流媒体大力宣传!达芬奇杂志年度小说!◎国外读者争着发书齐赞:泪流满面!杰作!畅快!不仅容易阅读,而且仔细看会发现很多伏笔。看完最后的伏笔,我哭了!不仅大人会读,也非常希望孩子会读,这本书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达芬奇得过什么奖 达芬奇国际艺术奖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pdf下载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df免费下载,这是一本很有趣的电子书小说,作者是教授,全书分为3部分,读者可以在以读者的方式享受小说的乐趣!PDF电子书简介一本改变人生的书!作者DaMillma是一位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在这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中,他生动地塑造了三个令人难忘的人物,一个代表着作者本人,也代表着无数迷失在世间的年轻心灵,渴望领悟存在的终极意义;第二个是深夜加油站的老工人,荒诞有趣,但总是说真话,灵感迸发,也就是作者绰号苏格拉底。对于大师;第三个角色是古怪精灵的女友乔伊,代表着作者失散的灵魂伴侣。阅读“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会产生非常愉快​​的体验。有一种感觉有人在用灵气在加持你,内心的能量会变得很高,头脑也会变得很清醒,尤其是当书中加油站工作人员苏格拉底提出独特的反问时,读者会跟着叙述,一起思考,一起开启心灵与心灵的神秘探索。PDF电子书作者丹·米尔曼DaMillma曾是世界级蹦床冠军、斯坦福大学体操教练、欧柏林学院教授和武术教练。他的演讲和研讨会深深影响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包括身心健康、心理学、教育、政治、体育、娱乐和艺术。他的书《深夜在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的发行量已超过数百万,并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PDF电子书内容风的变化第一部分1、魔法出现2、幻境之网3、挣脱束缚武者修炼第二部分4、剑已经磨好了5、山路6、超越心灵的喜悦第三部分是莫名的幸福7、最后的追求8、门是开着的风中的笑声后记:和平战士之路...

    2022-05-13 幻境武者 梦幻西游幻境武者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DeathiWildereSurvivalAlakadf是作者JoKrakauer的小说,讲述了一名美国大学毕业生独自驾车前往米德湖进行探险,两年后,尸体被发现,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阿拉斯加荒野求生之死简介df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纽约时报》等一线媒体争相报道,在美国主流社会掀起了一股阅读和讨论的旋风。1990年5月12日,美国东海岸一个富裕家庭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对父母说:“我要消失一段时间了。”一个黄色的大特桑,但主人无处可寻。1992年4月28日,一位司机遇到了一个搭便车的年轻人,他说他要去阿拉斯加。1992年9月6日,几名猎人在阿拉斯加荒野的一辆废弃巴士内发现了一具尸体。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他来自哪里,或者他为什么在那里。是什么让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放弃美好的未来,离开爱他的家人,独自走向荒野?如果金钱、名誉和安稳的生活都不能给我们幸福,那么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阿拉斯加的野生生存死亡df作者信息乔恩·克劳尔(JoKrauer)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户外杂志专栏作家和登山家。他因在户外杂志上对1996年珠穆朗玛峰灾难(后来扩展到本书中)的分析而获得了国家杂志奖。除了这本书,乔恩·克拉考尔还是《野外生存》、《艾格峰之梦》和《天堂之旗下》的作者。其中,《荒野求生》开播后两年多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为他赢得了杰出冒险作家的赞誉。阿拉斯加的野外生存死亡df作品评估故事的主人公克里斯是一个优雅的富家子弟。1990年,在即将进入哈佛法学院的时候,他双手一摊,拼命的走进荒野,以一种近乎原始的方式从亚特兰大走到阿拉斯加。这个顽固的故事有一个令人心碎但异常温暖的结局——当身份不明的克里斯的尸体被警方发现时,数百个电话向派出所打了电话,声称死者是他们的朋友、兄弟。这或许是克里斯最欣慰和自豪的结果,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财富和事业,独自走到了最后。...

    2022-05-13 野外生存人 僵尸野外生存

  • 专家之死下载pdf|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专家之死是ThomaNichol的一本书,副标题为:“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在信息时代,普通人也可以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这让普通人陷入了盲目自信的恶性循环。专家之死下载内容介绍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现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量,这使得人们从自恋和误导的知识平等主义立场自由地谈论任何事件。今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WeMD和维基百科了解一切,每个普通人都认为自己拥有与医生或外交官一样的知识。所有的声音,即使是最荒谬的声音,都要求被平等对待,而反对的态度则被认为是精英主义的。本书的作者指出,反专业运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互联网的开放性、高等教育的“客户至上”心态以及新闻业的娱乐化。矛盾的是,信息的民主传播,而不是受过教育的群众的培养,已经开始产生一群不知情、愤怒的公民,他们公开谴责知识的完美。这与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反智主义趋势不谋而合。专家下载目录之死第一章专家和平民第2章:我怎么会在沟通方面变得如此疲倦第3章高等教育:客户永远是对的第4章让我为你“谷歌”——无限的信息如何让我们变得愚蠢第5章“新”新新闻的品种第6章当专家错时结论专家与民主专家之死下载推荐原因国外专家和媒体郑重推荐乔治城大学教授罗伯特·伯利(RoertBurley)将其描述为“一本明智、及时且原创的书,它为运用理性和理性树立了榜样。”《纽约时报》评论说“这是一本及时且有用的书,提供了一个总体思路。”《柯克斯书评》评论“对日益紧迫的问题进行了尖锐的剖析”。...

    2022-05-10 纽约时报专家评论中国 纽约时报专栏

  • 《切·格瓦拉之死》(古巴)弗罗伊兰·冈萨雷斯,阿蒂斯·库普尔著;徐文渊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切·格瓦拉之死》【作者】(古巴)弗罗伊兰·冈萨雷斯,阿蒂斯·库普尔著;徐文渊译【页数】172【出版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06【ISBN号】978-7-80228-679-5【分类】格瓦拉(1928-1967)-传记【参考文献】(古巴)弗罗伊兰·冈萨雷斯,阿蒂斯·库普尔著;徐文渊译.切·格瓦拉之死.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06.图书封面:之死》内容提要:这是一本史诗般壮丽的小说。作者运用史实、传说和他自己的惊人想象描述了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一生。格瓦拉,一个来自自由的阿根廷家庭的孩子抛弃了他的医学事业,最终成为一个革命者。他和卡斯特罗在推翻原古巴政府的行动中成为挚友,随后又在领导一次玻利维亚的游击行动中绝交。本书不仅展现了格瓦拉大胆的革命行动,也提供了对拉丁美洲革命斗争的一个敏锐视角,一次真实与谎言的探险,以及对激进主义者的一次心理学上的鲜明注释。本书可称为关于切·格瓦拉的史上最详细最到位的传记小说。《切·格瓦拉之死》内容试读一、尤罗山谷之战的背景1967年10月的最初几天,埃内斯托·切·格瓦拉麾下的游击队员停留在伊格拉村附近。6日,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在一块巨型石板下,他们煮了一整天的饭。凌晨,他们再次上路。格瓦拉写道:“…我们17人在月亮已经升空的时候出发,开始一次十分累人的行军。两点时,我们停下来休息,因为继续行进已经毫无意义…”行军极其困难,因为“中国人”(秘鲁人胡安·巴勃罗·张一纳瓦罗·莱瓦诺)丢失了眼镜,几乎成了瞎子,已经寸步难行。好几个游击队员正生着病。那里荆棘丛生,仅有的小径既陡峭狭窄又遍布乱石,根本无法夜行。即使是白天,情况也十分复杂。那里树木稀少,仅有的植物也只有光秃秃的枝干,附近又有军人和特工。我们的游击英雄在他10月7日的行军日记的最后一段写道:“军队发布的一条奇怪的消息说,在塞拉诺驻扎着一支由250人组成的部队,目的在于阻断躲藏在阿塞罗河和奥罗河之间的37名被围困者的通道。消息看来很可笑。”这个消息是由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阿尔弗雷多·奥万多·坎迪亚将军指示发布的。这么做的原因,是要强化他此前下达的一个命令。9月底他曾经下令,要第七营营长在10月5日以前把驻扎在伊格拉村附近的部队转移到阿塞罗河和奥罗河之间的地带。他们深信,游击队员会到那个地区去的。阿尔弗雷多·奥万多将军认为,应该从外围远距离打击游击队,而不要正面作战;要利用美国人提供支持的时机,训练好军队,给军队配一、尤罗山谷之战的背景‖1备适当的装备。他认为,如果那时就消灭游击队,美国就会停止援助。阿尔弗雷多·奥万多反对消灭游击队,因为这对雷内·巴里恩托斯将军有利。他认为,除掉巴里恩托斯是一件用不了多少时间的事情,而这之后,他就能掌握武装部队的绝对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内不同派别的领导人就会围着他转,他所掌握的军事和政治控制权就能帮他坐上总统宝座。为达到这两个目的,就需要游击队的存在。奥万多的策略得到了另一些高级军官的赞同。他认为,此后可以和游击队员签订一个条约或达成一项协议。人们知道,在这些事件之前,他曾多次秘密会见格瓦拉游击队的成员之一奥尔兰多·潘多哈·塔马约。奥万多试图避免在伊格拉村地区发生冲突。但是,他要求士兵们在10月5日前撤出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在其位于圣克鲁斯-德拉谢拉城内的住处,我们曾经访问过米格尔·阿约罗亚·蒙塔尼奥上校。他当时是在游击区作战的兰赫尔营的营长。1985年5月16日,在马里奥·查韦斯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再次前往访问。上校说,他坚决反对奥万多的那个命令,认为它既不符合逻辑,又毫无道理。由于奥万多下达的命令语气强硬,他要求陈述自己的不同观点。最后的战场一尤罗山谷(书中所用图片均由作者专供本书中文版)2‖切·格瓦拉之死他说,9月26日在伊格拉村附近的巴坦山谷打了一仗,打死了三名游击队员,俘虏了两名。任何情报—不管它有多大的权威性一都不能令人相信,游击队员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已经撤退到了阿塞洛河和奥罗河交界的地区。面对阿约罗亚的不妥协态度,奥万多派第四师师长路易斯·安东尼奥·雷克·特兰上校前往,强制执行命令。米格尔·阿约罗亚说,他被召到雷克·特兰所在的巴耶格兰德。他是在后备队队长阿尔贝托·利韦拉·克尔特斯上校和作战科长维克托·卡斯提略少校的陪同下来到那里的。会见中,他向雷克·特兰陈述道,由于撤退令,一个星期以来他的部队都没有运动。他认为,那个命令是一种不尊重他的军事权力的表现。do.camiacomu.Pa∠Eteieeecadeue."TuvelevatamieoviemrefuiomraoteriormePero.Gaietedamigodeloramieto1laCIAyeCl.EdwardParacoquearaEteoroeeciedelogroelmiyfalagitOquedoiaecoaalgdeaartarreiteciaiadaruRevoluciomameaGuevara.JuAlfredoOvtrafuerad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阿尔弗雷多·奥万多·坎迪亚将军与玻利维亚总统雷内·巴里恩托斯将军一、尤罗山谷之战的背景‖3他向他们解释说,奥万多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此,他不执行他的命令,决定任何人都不离开战区。雷克·特兰敦促他执行命令,他再次拒绝,指出,只有当消息得到证实时他才会离开那里。米格尔·阿约罗亚说,他回到普卡拉等待最后决定时,收到了加里·普拉多上尉的一个电话。普拉多告诉他说,一个士兵在一条山谷里看到了游击队员,并请求如何行动的指示。阿约罗亚命令普拉多接手A和B两个连的指挥权。10月8日的12点30分,阿约罗亚和塞尔索·托雷里奥上尉一起前往伊格拉村。当他们到达时,战斗已经打响。4‖切·格瓦拉之死···试读结束···...

    2022-05-03 萨特epub

  • 生尸之死电子书试读高清文字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人类永远摆脱不了死亡、悲剧和无知,因此为了让自己感觉幸福,他们尽可能不去想这些事。内容简介“墓碑村”周围最近发生了一些怪事,死去的人又站了起来,有的还若无其事地冲到了街上!同时,警方还在调查几起少女失踪案,有传言说是巴里科恩家的次子“死而复生”,犯下了这些残忍案件。巴里科恩家族世代在“墓碑村”经营墓园,家主史迈利为安排死后事宜,将散布全世界的家人全部叫到宅邸。没想到家人陆续离奇死亡,其中朋克青年格林在死后又睁开了双眼……警察们忙得焦头烂额,除了抓凶手,他们还想搞明白:如果人能死而复生,那蓄意谋杀还有什么意义呢?编辑推荐天马行空的创意的朋克推理小说推理迷心中的经典之作荣获"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过去三十年杰作选"KigofKig"称号作者简介山口雅也MaayaYamaguchi一九五四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毕业。在校期间便写过许多有关推理的散文和评论,一九八八年以《活尸之死》出道,一九九五年获第四十八届推理作家协会奖。山口雅也的作品里经常有超现实的设定,极具颠覆性,颇具想象力。但在曲折复杂的故事背后都能寻到一条本格推理的主线,同时不俗的音乐品味也为他的小说增色不少,这些特点使他成为日本推理文坛独特的存在。生尸之死df预览目录CONTENTS登场人物巴里科恩家族谱系图序章死者前往何方第一部死去的生者第一章粉红色的灵车第二章行过死荫幽谷之人归来第三章墓碑村的殡仪馆家族第四章微笑墓园的微笑第五章家族会议第六章墓园改建计划第七章失控狂奔的棺材列车第八章红茶和倔强第九章主人公都死了,故事该怎么继续?第十章“十字路口”咖啡馆与愚者之毒第十一章多事之秋、烦恼之秋第十二章被驯服的死亡第十三章“约翰・巴里科恩非死不可”第十四章有趣的入殓第十五章在“黄金寝宫”第十六章最后的晚餐第十七章运动、消遣与侦查第十八章“约翰・巴里科恩一定会复活”第二部复活的死者第十九章深夜的灵车赛第二十章录像带的陷阱第二十一章生或者死第二十二章消失的法林顿先生第二十三章警官挖坟掘墓第二十四章死亡的威胁第二十五章柴郡的冒险故事第二十六章阁楼房间里的往事第四章微笑墓园的微笑除此之外,低语墓园的一切都让人感到好奇。--伊夫林・沃(EvelyWaugh)《至爱》(TheLovedOe)1柴郡长长地打了个哈欠。并非墓碑村和巴里科恩家族的漫长历史让她感到无聊,而是坐了很长时间车,开始出现长途旅行的疲惫感。在这种状态下,也难怪花了三天时间才回到墓碑村的柴郡反应有一点冷淡。她只觉得这村庄又小又旧,让人昏昏欲睡,提不起劲儿。进入城区后,灵车稍微减缓了速度,能够看清楚街道的样貌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乃至于被时代抛弃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里随处可见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二帝政样式的屋顶,以及镇上木工用刻刀造出来的哥特式木造住宅,街道散发的气氛足以让狂热的建筑史学家愿意埋骨于此。然而在柴郡的眼里,这里只是个连迪斯科都没有的荒凉小镇。不过她也注意到,跟前面经过的其他新英格兰的无聊城镇相比,这里卖供花和石碑的店要多出许多。一想事情肚子就会饿,这是柴郡的坏习惯。车子即将驶出小镇的时候,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刚刚看到的圆锥形屋顶好像一支可口的薄荷味冰激凌。“喂,格林,去吃点东西吧。”柴郡拽了拽格林的袖子。离开城区后,一一三号公路旁边出现了一个霓虹招牌,上面写着“十字路口咖啡馆”。然而格林并没有放慢车速。因为再过四个路口,接着再开个两英里,就能看到微笑墓园了。“忍耐一下,坐灵车去殡仪馆的人可是不会肚子饿的。”“哼,我又不是死人!”柴郡嘟起了嘴。没过多久,两人乘坐的灵车就抵达了微笑墓园。迄今为止,已有无数灵车和载着悲伤家属的豪华厢型车来过微笑墓园正面的拱门,然而,朋克打扮的男女驾驶着粉红色的灵车到来,这还是头一遭。在通过正门之前,格林特意看了一眼挂在上头的招牌。上面画着菱形截掉两边而成六角形的传统棺木,棺木中央有百合花和微笑的嘴唇组成的微笑墓园的标志,旁边是用矫揉造作的字体写着的愚蠢标语:“用微笑迎接天堂之门”。不管标志还是标语,格林都不是很喜欢,不过不可否认,对于那些伤心的家属来说,这种招牌或标语也是一种救赎或慰藉。车子快速辗过碎石子铺就的道路,朝殡仪馆前进。这座殡仪馆也颇有来头。对建筑异常讲究的史迈利(开殡仪馆的基础是坟墓,也就是说,殡仪馆事业也包含为死者建造“家”的建筑师的志向),他所建造的殡仪馆完美展现出对美国宫殿建筑时代的缅怀。换句话说,从这里的建筑可以看出他对自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开始,历经狂乱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爵士时代,到华尔街的经济恐慌才宣告结束的美国富豪奢华生活的向往。实际上,殡仪馆是参照爵士时代有名的大富豪范德比尔特在纽波特市的夏日度假山庄盖的。这座大宅继承了范德比尔特景仰的、同样也是建筑狂热爱好者的路易十四所推崇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姑且不谈一般人是否有像范德比尔特那样的财力,单说史迈利在一桩公共建筑,而非私人宅邸上投入如此多,便可见他的远见。初次造访的人,都会先被矗立在坚固立方体建筑物前的六根圆柱所吸引吧。圆柱是古希腊哥林多式的,优美地排成一列,就像在守护着精雕细琢的大门。这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神之国度的建筑结构,也与史迈利的理念不谋而合--“必须有个缓冲地带,让人不会一走进殡仪馆就联想到死亡”。不过在格林这种性格乖张的人看来,光是建筑物正面刻着的粗大埃及文浮雕,就已经让他觉得好像走进了妄自尊大、令人厌恶的老式银行。他会将这里批判得一无是处也就不足为奇换个角度来观察殡仪馆,简而言之,就是“大理石和金光”这几个字。的确,大理石使用之阔绰大方,规模之豪华,叫人叹为观止。...

    2022-04-16 玉林殡仪馆 格尔木殡仪馆电话号码

  • 一个利他主义者之死pdf免费下载高清版

    编辑点评:被人遗忘的进化学家乔治・普莱斯用生命诠释到底是适者生存,还是善者生存,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解开了困扰已久的进化学难题。内容简介无私的蚂蚁、刺人的蜜蜂、为了陌生人而甘愿献出生命的人,这样的利他行为并不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到底是适者生存,还是善者生存?这是达尔文也给不出答案的问题。但乔治?普莱斯却解开了这个谜团,颠覆了过去150年来人们对利他行为做出的科学解释。普莱斯出生于纽约,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他一生颠沛流离,曾被哈佛大学录取,晚年却流落街头。他追求利他主义的根源,身体力行,广善布施,临终却被世人遗弃,最终长眠在伦敦圣潘克拉斯教堂墓地一处不具名的坟墓中。进化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普莱斯可以用很多标签来概括,他似乎在他关注的每个领域都有所贡献,但他从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对感情,他也称不上专一,两个女儿很少受到父亲的关爱。在人生之末,普莱斯把他所有的时间、精力、财产和爱都给了街头的流浪者,两手空空的他亲自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从参与曼哈顿计划到发现解释利他主义的公式,从无家可归到彻底的绝望,普莱斯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利他行为的谜题。作者简介奥伦?哈曼,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专业研究生项目负责人兼范里尔耶路撒冷学院高级研究员,本书获得2010年《洛杉矶时报》科技类图书奖、《纽约时报》值得关注作品奖。哈曼另著有《进化的故事》《发现染色体的人》,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一个利他主义者之死df预览目录序言/III第一部分第1章战争还是和平?/003第2章在纽约求学/041第3章自然选择的成功/067第4章在战争中失调/101第5章自私的游戏/129第6章忙乱而不羁的生活/165第7章寻找最后的答案/183第8章致命的伤害/215第二部分第9章移居伦敦/237第10章转机的到来/275第11章爱的皈依/309第12章流浪与迷失/339第13章利他行为的源头/371第14章最后的日子/395尾声/411附录1附录2附录3第6章忙乱而不羁的生活1885年,美国心灵研究协会在波士顿成立,它的母会是三年前成立于伦敦的英国心灵研究协会。美国心灵研究协会的赞助人之一是哈佛大学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詹姆斯是波士顿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他的弟弟亨利是一名小说家。美国心灵研究协会是詹姆斯的骄傲,该组织的目标是对所谓“通灵”或“超自然”的行为进行研究,以确认这类行为是否存在,并向公众宣传这类行为。悬浮、透视、心灵感应等惊人的表演很快攫住了美国人的想象力。记者们从明暗对比强烈的圣殿内部走出来,无不心醉神迷,他们写下各种报道,声称自己见证了“灵魂如何物化”,如何凭空出现丢失的胸针、遗嘱、隐藏的家族宝藏等。“真实的幽灵”“水晶般透明的幻影”“陷入迷幻的恍惚境界”,报道中所说的这些东西真的存在吗?人们急于知道答案。同时,人们还非常好奇科学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述现象。[1]很快,就有两个人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他们是约瑟夫・莱茵和塞缪尔・索尔。虽然美国心灵研究协会没有红火多久,但超自然现象一直困扰着整个美国的神经。1911年,斯坦福大学成为美国首家接受超自然现象挑战的学术机构。1930年,杜克大学也开始对超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在杜克大学的所在地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约瑟夫・B.莱茵开始着手解开“超自然能力”之谜。莱茵曾参加过预备牧师的学习,原本是要成为一名神职人员的;然而,后来他看到了科学之光,便将神学彻底抛到脑后。接着,莱茵又对唯物主义的信仰感到失望,便抛弃了科学,转而研究“超自然能力”之谜。不难看出,莱茵似乎是一个非常容易改变信仰的人他信仰过奇迹,又信仰过物理学,最后他决定信仰某种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然而,在经历过所有这些风浪以后,莱茵认为,有一条真理已经清清楚楚地摆在他面前了,那就是超心理学现象绝对是存在的。[2]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另一端的英格兰,一名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顶尖数学家迷上了和死者进行交流的体验。塞缪尔・索尔的兄弟死于战争期间,索尔和许多痛失亲人的人一样想通过灵媒与死去的亲人交流。某次“成功”的心灵感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为《玄学百科全书》中的“招魂术”词条撰写了一段很长的注释。然而,索尔有着非常严格的科学标准,因此他决定用科学方法对心灵感应现象进行测试。在对160名参与者进行了超过128000次卡片猜字实验之后,怀疑精神终于在索尔身上占了上风,他既不情愿又充满嘲讽地宣布,超感觉现象似乎只在美国才能“奇迹般”地出现。此时,约瑟夫・莱茵已经成为超心理学界的前辈,并著有畅销书《心灵新边界》(NewFrotieroftheMid)。很快,索尔将对超感觉现象展开尖刻无情的嘲讽,莱茵将成为他攻击的靶子。[3]...

    2022-04-10 莱蒂詹姆斯 詹姆斯

  • 柏拉图《苏格拉底之死》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苏格拉底之死作者:柏拉图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谢善元出版年:2011-10页数:260类别:宗教哲学格式:df、eu、moi丛书:译文经典(精装本)ISBN:9787532755417《苏格拉底之死》作者简介: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347年),西方思想传统奠基人之一,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齐名。柏拉图来自一个长期在雅典政界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但由于厌恶政治圈内的暴力和腐败,他拒绝沿循这一家族传统。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他的朋友兼老师)被判死刑,更让他感到失望和恶心。受苏格拉底对道德标准的性质的种种讨论的启发,柏拉图想到要用哲学,而不是政治,来治疗社会的各种弊病。这最后成为了他的一个基本而持久的信念,即除非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否则,社会的弊病永不息止。公元前4世纪初,他在雅典创立了柏拉图学院(Academy)。这是第一个专门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永久性机构,也是后来所有西方大学的典型。《苏格拉底之死》内容简介: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2022-04-08 《苏格拉底之死》 什么叫苏格拉底之死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美)乔恩·克拉考尔(JoKrakauer)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格式:AZW3,DOCX,EPUB,MOBI,PDF,TXT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试读:版权信息书名: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2013珍藏版)作者:[美]乔恩·克拉考尔(JoKrakauer)排版:吱吱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4-01ISBN:9787213048425本书由天津湛庐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序言一生的寻找1992年4月,一个来自东海岸殷实家庭的年轻人徒步走进麦金利山以北的阿拉斯加荒野。4个月后,几个猎人发现了他腐烂的尸体。尸体被发现后不久,《户外》杂志的编辑请我调查这个年轻人扑朔迷离的死亡经历。我了解到,他的名字叫克里斯托弗•约翰逊•麦坎德利斯,出生于华盛顿郊区一个富裕的家庭,学习成绩优异,还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1990年夏天,麦坎德利斯刚从埃默里大学毕业不久,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他改了名,把仅有的24000美元存款捐给慈善机构,烧掉了钱包里所有的现金。完成这一切以后,他启程上路,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做一个社会边缘人,游走于北美大陆,去寻找一种原始的、超然的生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家人从未得到半点消息,直到人们在阿拉斯加发现他的尸体。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份长篇报道,发表于《户外》杂志1993年1月刊。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这个故事被更新鲜的资讯取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我却发现自己对麦坎德利斯依然久久不能忘怀。我忘不了他饥饿致死的事实,忘不了我和他之间某种模糊的、隐约的联系。接下来,我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追溯那条指引他走向死亡的扑朔迷离的路,了解他旅行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细节,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理解麦坎德利斯的行为,我从更广阔的视角重温他的故事:动人心魄的荒野、高危运动对年轻人的致命诱惑以及父子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等。种种这些,都包含在你面前的这本书里。我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公正的传记作家,相反,我被麦坎德利斯传奇的一生深深吸引,无法对他的悲剧故事保持中立。在这本书里,我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叙述的影响,我想我也确实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我仍要提醒读者:在描述麦坎德利斯的故事时,我穿插了一些我个人年轻时的故事,这样做是希望通过我的故事从侧面解释麦坎德利斯那些让人费解的行为。麦坎德利斯是一个热情的年轻人,有着固执的理想主义,和这个社会有些脱节。他崇拜托尔斯泰,尤其欣赏这位伟大的作家放弃毕生的财富和地位,甘愿与贫困为伍的精神。麦坎德利斯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尝试着效仿托尔斯泰的禁欲主义和严格的道德观,他的亲朋好友觉察到了他行为的转变,先是感到惊诧,随后产生了深深的不安。当这个孩子最终走进阿拉斯加荒野的时候,他并没有天真地以为自己前往的是一个衣食无忧的桃花源,他真正想要寻找的,是冒险、苦难和托尔斯泰式的自我放逐。而这些,正是他在阿拉斯加日夜面对的东西。然而,麦坎德利斯没能挺过16个星期的严酷考验。若不是那么一两个表面上看起来并不严重的失误,他本可以在1992年8月默默地走出阿拉斯加荒野,就像他默默地走进时一样。他犯下的小失误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永远离开我们以后,他的故事成了小报头条,而他的家人则承受着外人无法想象的丧亲之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很多人对麦坎德利斯的故事表示了关注。《户外》杂志刊载我的文章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杂志社收到的读者来信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信件表达了两种尖锐碰撞的观点:有些读者非常欣赏这个男孩的勇气和高尚情操;而另一些读者则强烈谴责他是一个鲁莽的傻瓜、一个怪胎和一个死于傲慢和愚蠢的自恋狂,根本不值得媒体给予他广泛关注。我将在这本书里陆续表达我的观点,但我也希望,在读完这本书以后,读者能对麦坎德利斯的故事作出自己的评价。乔恩•克拉考尔于西雅图1995年4月第一部分出走01搭便车的男孩1992年4月28日,斯坦佩德小道亚历克斯从背包里拿出相机,请加利恩为他在小道前拍一张扛着来复枪的照片。然后,他微笑着转身上路。那一天是1992年4月28日,星期二。来自费尔班克斯的问候!韦恩,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写明信片。来到阿拉斯加已经有两天了,在育空地区搭便车真不容易,但我终于还是到了。请帮忙把所有寄给我的信件都返还给寄信人吧,我可能要过很久才能回到南方。假如我在这次旅行中遭遇不测,你从此将再也听不到任何关于我的消息,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是个好人。现在,我就要走进阿拉斯加荒野了。亚历克斯。1992年4月27日韦恩•韦斯特伯格收到的明信片开车离开费尔班克斯6公里后,吉姆•加利恩看见一个旅行者站在路边雪地里拦车,他高高地竖起大拇指,在阿拉斯加的黎明里冻得瑟瑟发抖。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只有18岁,最多19岁,半截来复枪从他的背包里伸出来,但他看起来十分友善。在阿拉斯加,带枪的旅行者并不会吓跑过路的司机。加利恩把车停在路边,招呼这个孩子上了车。年轻人把背包扔到车后座上,告诉加利恩他叫亚历克斯。“亚历克斯?”加利恩反问道,想知道他的姓氏。“就是亚历克斯。”年轻人干脆地回避了加利恩的打探。他身高约一米七五,身材纤瘦,自称已有24岁,来自南达科他州,想搭便车到迪纳利国家公园,从那里徒步走进荒野,“离开城市的喧嚣,清净几个月”。此时,加利恩正在通往安克雷奇的乔治帕克斯公路上,距离迪纳利国家公园有将近400公里,他告诉亚历克斯,他可以带他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亚历克斯的背包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公斤重,让身为资深猎手和伐木工的加利恩感到惊诧,在萧瑟荒凉的阿拉斯加荒野,尤其是早春时分,这么少的装备实在不足以维持几个月的生存。“对于这样一次旅行,他带的食物和装备远远不够。”加利恩回忆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他们一路沿着塔纳纳河边大树荫蔽的山坡行驶。亚历克斯一直凝视着窗外,视线越过大片向南无限延伸的沼泽地,定格在远方。加利恩猜测,这个男孩可能和其他从全国各地涌向阿拉斯加的空想者一样,想到北方来体验病态的杰克•伦敦式幻想。一直以来,阿拉斯加对空想者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幻想这片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能够弥补生命中的缺憾。可惜,这片荒野是一片无情之地,它才不在乎希望或梦想这种东西。加利恩用缓慢而洪亮的语调说:“不了解阿拉斯加的人总喜欢拿起一本《阿拉斯加》杂志,随便浏览一遍就草率决定——我要去阿拉斯加,去远离人类文明的地方过上几个月,去追求梦中的美好生活。然而,当他们真正走进荒野的时候就会发现,现实往往比杂志上描述的故事要残酷得多。这里的河流又宽又急,蚊虫凶悍,简直要咬死人,而且大部分地方没有猎物可打。在荒野里生存可不像周末郊游野餐那样轻松。”从费尔班克斯到迪纳利国家公园有两个小时的车程。随着聊天渐渐深入,加利恩越发觉得,亚历克斯并不是他先前猜测的那种只会做梦的疯子,相反,他性格随和,并且似乎受过良好的教育。亚历克斯请教了加利恩很多严肃的问题,比如在荒野中有哪些浆果可以吃。可是,加利恩仍然为亚历克斯感到十分担忧。亚历克斯向他坦白,他背包里唯一的食物就是一袋9斤重的大米。4月的阿拉斯加仍然被冰雪封锁着,亚历克斯的装备远远不足以应付这样恶劣的野外生存环境:他的徒步鞋既不防水,也不保温;来复枪的口径只有22毫米,不足以用来射杀驼鹿或驯鹿这样的大型野生动物,而如果他真打算长期在野外生存,就必须吃这些动物的肉来维生;他也没有斧头、驱虫剂、雪地靴和指南针这些必要装备,唯一能用来指引方向的就是一张从加油站讨来的破旧地图。从费尔班克斯开出160多公里,车开始沿着公路在阿拉斯加山脉边缘的丘陵上爬行。当车倾斜着通过尼纳纳河上的一座桥时,亚历克斯看着桥下奔腾而过的河流,说他很怕水。他告诉加利恩:“一年前在墨西哥,我划着皮划艇出海,遇上了暴风雨,差点淹死。”过了一会儿,亚历克斯拿出他那张破旧的地图,指向一条红色的虚线,虚线从煤城希利附近的一条公路分出去,代表着一条名叫斯坦佩德的小道。这是一条鲜有人到访的小路,甚至在大多数阿拉斯加的地图上都看不到它的踪迹,而在亚历克斯的地图上,这条虚线以乔治帕克斯公路上的某个点为起点,向西蜿蜒60多公里,才消失在麦金利山北部的荒野里。亚历克斯告诉加利恩,斯坦佩德小道才是他真正打算去的地方。加利恩觉得亚历克斯的计划实在是太草率了,他反复劝诫亚历克斯放弃这个念头。“我告诉他,他要去的地方很难打到猎物,可能连续好几天都没有收获,他不听。我又吓唬他,灰熊常在那里出没,22毫米口径的来复枪根本不能对付灰熊,反而会激怒它们,他还是不听,只是接下话茬说‘那我就爬到树上去’。我告诉他,那儿的树都不高,灰熊随随便便就能推倒一棵黑云杉,即使你爬到树上也很危险,结果他还是不听。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会反驳我。”加利恩提出先带亚历克斯去安克雷奇,给他添置一些适合野外生存的装备,然后再把他扔到任何他想要去的地方。亚历克斯说:“不用了,谢谢,我现有的装备已经足够了。”加利恩问他有没有狩猎执照。“哼,当然没有,”亚历克斯冷笑道,“我怎么填饱肚子又不关政府的事,去他妈的执照!”加利恩问他的家人或者朋友是否知道他的行程,如果他遇到危险没有按计划走出来有没有人会帮他报警。亚历克斯镇定地回答没有,没有任何亲朋好友知道他的荒野生存计划,而且,他已经有差不多两年没有和家人联络了。“我不会有事的,”他向加利恩保证,“我不会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无论我说什么,这家伙都不放弃,”加利恩回忆道,“他已经作出了决定,非常激动,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兴奋’,他急不可耐地要去实现他的荒野生存梦。”从费尔班克斯开出三个小时以后,加利恩驾车离开公路,把他那辆破旧的四驱车开上一条盖满积雪的小路。斯坦佩德小道前十来公里的路况还不错,不少小木屋散落在路边的云杉林和白杨林里。但是,在开过最后几间小木屋以后,路况急转直下,小路被水冲蚀得破损不堪,路上胡乱地长满桤木,崎岖不平。夏天,这条小路虽然崎岖,但还可以勉强通行,可现在,它盖满了将近半米尚未完全融化的泥泞春雪,根本无法通行。加利恩担心如果继续往前走,车会陷进雪泥里,于是把车停在一个缓坡的半腰上。北美洲最高山脉的冰峰在西南方向的地平线上闪烁着遥远的光。亚历克斯坚持要把他的手表、梳子和据说是他所有现金的85美分零钱送给加利恩。“我不要你的钱,而且我自己有手表。”加利恩拒绝收下。亚历克斯大声说:“如果你不拿着,我就把它们都扔掉!我不想知道现在是几点,不想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也不想知道我究竟在哪儿,这些都不重要。”亚历克斯离开之前,加利恩探身到后座,拖出一双旧橡胶靴,并说服这个孩子收下。“这鞋对他来说太大了,于是我对他说:‘记得脚上套两双袜子,这样你的脚就能保持暖和干燥了。’”“我该给你多少钱?”“别客气。”加利恩回答说。随后,他把他的电话号码抄在一张小纸条上,递给这个孩子,亚历克斯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一个尼龙钱包。“如果你活着走出来,给我打个电话,我再告诉你怎么把靴子还给我。”加利恩的妻子为他准备了两个烤芝士金枪鱼三明治和一包玉米片当午饭,他成功说服亚历克斯收下这些食物。亚历克斯从背包里拿出相机,请加利恩为他在小道前拍一张扛着来复枪的照片,然后,微笑着转身上路。那一天是1992年4月28日,星期二。加利恩掉头回到乔治帕克斯公路上,继续前往安克雷奇,开车走了几公里以后就到了希利。希利市中心有一个派出所,加利恩想过要不要停下来向警察报告亚历克斯的行踪,后来他决定还是算了。“我觉得他不会有事的,”他说,“我想,他很快就会因为饥饿而返回公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这么做。”02SOS1992年9月6日,142路巴士一对来自安克雷奇的情侣站在15米开外,神色惊恐,就像是见了鬼一样。站在巴士车外的所有人都能闻到一股恶臭,车门虚掩着,门上有一张纸条,让人隐隐感觉不安,上面写着:“SOS!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杰克•伦敦是君王。亚历山大超级流浪汉1992年5月克里斯•麦坎德利斯遇难处的一块木头上发现的涂鸦黑色的云杉凝重地伫立在冰封的河流两旁,一阵风拂去枝叶上的白霜,树木纠缠倾斜,树影黑暗,气氛诡异,光影渐渐融化在暗夜里。大地被寂寞统治着,荒凉,没有生命,也没有动的迹象,孤独,寒冷,这景象,甚至都无法用凄凉来形容。寂静的间隙传来丝丝笑声,却比任何悲伤都令人毛骨悚然,就像斯芬克斯的笑那样悲伤,像冰霜那样寒冷,昭示着残酷的真理。这是傲慢而孤僻的永恒智慧在嘲笑生命的徒劳和挣扎。这是荒野,原始的、冷酷的北部荒野。杰克•伦敦《白牙》在阿拉斯加山脉的北缘,麦金利山耸立的山墙伏下身姿,降为低矮的坎蒂什纳平原,在那之前有一串小型山岭,又称为“外岭”,散卧在这个地势变幻的过渡带上,像一团皱巴巴的毯子随意铺在凌乱的床上。外岭外缘两个山峰的峭壁之间,有一条长约8公里、东西走向的山谷,铺满沼泽地、赤杨林和纵横交错的细瘦云杉。斯坦佩德小道就从这条山谷里蜿蜒穿过,带领克里斯•麦坎德利斯走进阿拉斯加的漫漫荒野。这条小径是厄尔•皮尔格林在20世纪30年代开拓的,他曾是阿拉斯加的一位传奇人物,在斯坦佩德溪拥有一处矿产,位于托克拉特河的支流克利尔沃特河的上游,而斯坦佩德小道正通往那里。1961年,费尔班克斯的育坦建筑公司得到新成立的阿拉斯加州政府的许可扩建这条小路,把它改成可供运矿卡车终年行驶的大道。育坦公司购买了三辆报废巴士,装上床铺和简易炉灶,用装载机把它们拖进小道,供修路工人们居住。可是,扩建计划在1963年被叫停了。育坦公司一共修建了80公里左右的新路,但没有建跨河路桥,而且,路面很快因冻土层融化和季节性洪水变得无法通行。育坦公司把两辆巴士随施工队一起撤回公路,剩一辆留在斯坦佩德小道上,供猎人们临时休息。30年来,许多当年建好的路基都因雨水冲刷、灌木生长和海狸挖塘而损毁,唯有巴士始终留在原地。这辆被遗弃的老古董是国际收割机公司20世纪40年代的产品,它蹲守在希利以西32公里、迪纳利国家公园边的斯坦佩德小道上,在群鸦乱飞、杂草丛生的荒野里慢慢锈蚀,成为大自然里一处极不协调的风景。它的引擎早已不见,车窗要么破碎要么不见,破威士忌酒瓶滚得满地都是,绿白相间的漆皮也被氧化得模糊不清。车身上斑驳的字迹表明,这辆车曾经是费尔班克斯城市巴士系统的一员:142路巴士。平时,一连六七个月都不会有人经过它,而在1992年9月上旬的某个下午,有6个人分3批先后造访了它。1980年,迪纳利国家公园扩建,将坎蒂什纳山和外岭北部的山岭划入园区,唯独漏掉一片名叫沃尔夫镇区的狭长地带,正好包含斯坦佩德小道的前半段。这片长约30公里、宽约10公里的地区三面都被国家公园环绕,是狼、熊、驯鹿和驼鹿等野生动物的家园。这是当地猎人们公开的秘密。每到秋天猎鹿季节来临,总有几个猎人会前往这片被遗忘的土地,来到距离国家公园边界不足3公里的地方,造访这辆老巴士。1992年9月6日,安克雷奇一家汽车店的老板肯•汤普森和他的雇员戈登•萨梅尔以及他们的朋友建筑工费尔迪•斯旺森来到斯坦佩德小道,准备追寻驼鹿的踪迹。要到达那里并不容易,小道前16公里好走路段的尽头,特科拉尼卡河咆哮着横在面前,河水湍急、冰冷,被冰碛搅得浑浊不清。沿小道下到河岸边以后,需要通过一道狭窄的峡谷逆流而上,特科拉尼卡河穿过峡谷,激起疯狂汹涌的白色浪花。一想到要穿过这条浑浊的激流,大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然而,汤普森、萨梅尔和斯旺森都是不轻易认输的阿拉斯加人,喜欢驾车挑战最难走的路段。沿斯坦佩德小道抵达特科拉尼卡河后,他们继续驾车在河边探路,直到找到一片宽而浅的河网,才准备渡河。“当时是我打头阵,”汤普森回忆道,“河面看起来大概20米宽,水流很急。我的车是一辆改装过加高了的1982年产道奇四驱车,装了1米高的轮胎,但水还是快要漫过引擎盖,我觉得肯定过不去了。戈登的车前装了一个3.6吨的绞盘,我让他紧跟在我后面,这样,万一我出事,他还能把我拽出来。”最终,汤普森顺利穿过特科拉尼卡河,萨梅尔和斯旺森分别驾着卡车紧随其后。卡车上载有两辆轻型全地形车,一辆三轮的,一辆四轮的。他们把大车停在碎石滩上,卸下全地形车,然后换上这种更小更好开的车继续向巴士的方向驶去。向前行驶了几百米后,小径消失在一个个齐胸深的海狸水塘里。这些水塘并没有阻止三个阿拉斯加人前进的步伐,他们用炸药炸掉海狸用小木棍筑成的水塘,放干塘水,驾车一路向前,爬上乱石遍布的河床,穿过茂密的赤杨林,终于在黄昏时分到达巴士所在的地方。当他们到达那里时,看到“一对来自安克雷奇的情侣站在15米开外,神色惊恐,就像是见了鬼一样”。站在车外的所有人都能闻到“一股从车里传出的恶臭”。有人把跳舞用的红色绑腿袜当成紧急信号旗挂在车后门的赤杨枝上,车门虚掩着,门上有一张纸条,让人隐隐感觉不安。纸条是从果戈理的小说上撕下来的,上面工整地写着:SOS!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受了伤,就快要死了,身体太虚弱,没法徒步离开这里。我孤身一人。这真的不是开玩笑。看在老天爷的分上,请停下来,救救我。我在附近采浆果,晚上就会回来。谢谢!克里斯•麦坎德利斯8月?来自安克雷奇的情侣被这张纸条的内容和车里的腐臭味吓得不轻,不敢钻进车里证实他们的猜测,于是,萨梅尔鼓起勇气走了过去。他从窗外向里望去,看到一支雷明顿来复枪、一塑料盒子弹、八九本书、几条破牛仔裤、几件炊具和一个很贵的背包。车尾,一张胡乱搭起的床上放着一个蓝色睡袋,看上去好像有什么东西或什么人在里面。萨梅尔说:“当时真的很难确定里面到底是什么。”“我站在一个树桩上,”萨梅尔接着说道,“把手伸进后窗,使劲拽了拽睡袋,发现里面确实有东西,但重量很轻。我转到巴士另一头向里看,看到一个人头伸出来,这才确定睡袋里究竟是什么。”当时,麦坎德利斯已经死亡两个半星期了。萨梅尔坚决主张立即把尸体运走,可他和汤普森的小车都装不下尸体,安克雷奇情侣的全地形车上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过了一会儿,第6个人出现了,他是来自希利的猎人,名叫布奇•基利恩,驾驶一辆八轮大型全地形车。萨梅尔提议由基利恩来运送尸体,但是被基利恩拒绝了,他觉得这事儿由阿拉斯加州警察来处理更合适。基利恩是煤矿工人,工作之余在希利镇志愿消防队做随队医生。他的车上有一部对讲机,但是在巴士周围无法联系到任何人,于是,他驾车朝公路方向开去,沿着斯坦佩德小道开了8公里以后,终于在天黑以前联系上希利镇发电厂的一位无线电通讯员。“快点派人过来,”他喊道,“我是基利恩,麻烦您尽快报警,有一个人死在苏珊娜河边的巴士里,已经死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第二天早晨8:30,一架警察局派出的直升机轰隆隆地降落在巴士旁,卷起漫天尘土和白杨叶的旋风。警官检查了巴士及周边的情况,排除谋杀嫌疑后,带着麦坎德利斯的遗体、相机、5卷拍过的胶卷、求救纸条和日记本离开了。日记本的最后两页上写有可食用植物的清单,还有113条简短得令人费解的日记,记录了这个年轻人在生命最后几周的生活。麦坎德利斯的遗体被送往安克雷奇进行尸检。他的身体已经极度腐烂,就连死亡时间都无法确认,法医没有发现明显的内伤或骨折迹象。尸体已经没有皮下脂肪,肌肉在死亡数日甚至数周前就已经开始萎缩,整个人只有约60斤重。这些证据都表明,麦坎德利斯最有可能的死因,是饥饿。求救纸条上有麦坎德利斯的签名,冲洗后的照片里也发现不少他的自拍照。但是,没有任何线索能够告诉警察他是谁,他是哪里人,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在阿拉斯加荒野。第二部分新生03再见,亚特兰大1990年夏,亚特兰大离开亚特兰大,他打算为自己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为了完全脱离过去,他甚至为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他再也不叫克里斯•麦坎德利斯了,现在,他是“亚历山大超级流浪汉”。我想要跃动而非宁静的生活历程,我想要刺激和危险,为我的挚爱献出生命,我感到体内有许多能量在涌动,却无法在平静的生活中为它们找到出口。麦坎德利斯在托尔斯泰《家庭幸福》里画出的一段不可否认……旅行让我们快乐,它让我们的心灵从过往、压抑、规则和讨厌的责任中解脱出来,获得终极的自由,而这条路,总是通往西方。华莱士•斯特格纳《生活在美国西部》迦太基是南达科他州一个沉静的小镇,人口仅274人。小镇里,带外墙的民居、干净整洁的庭院、墙面被风雨剥蚀的小店铺相互依偎,谦卑地立在空旷无际的北部平原上,时间似乎静止不动。成排的高大三叶杨荫蔽着一条条少有车行的小街,镇上只有一个杂货铺、一家银行、一个加油站和一个孤零零的酒吧——卡巴莱特。韦恩•韦斯特伯格一边抿着鸡尾酒,一边嚼着甜雪茄,回忆起他认识的一个名叫亚历克斯的怪异青年。酒吧的墙上悬挂着鹿角、老旧的密尔沃基啤酒广告和拙劣的野鸟飞翔图。酒吧里烟雾缭绕,一群穿着工作服、戴着脏兮兮工帽的农夫正聚在一起抽烟聊天,他们满脸疲惫,脏得和矿工一样,用简短粗鄙的语言大声谈论多变的天气和地里因太湿而无法收割的向日葵。他们头顶上的电视机里,罗斯•佩罗轻蔑的脸庞忽明忽灭。8天以后,比尔•克林顿将成为这个国家的新总统,此时距麦坎德利斯的尸体在阿拉斯加被发现已有两个月了。“这是亚历克斯以前常喝的酒,”韦斯特伯格皱了皱眉头,搅着手里那杯“白俄罗斯”里的冰块说,“他总是坐在酒吧的那一头,给大家讲他旅途中遇见的奇人异事,常常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镇上很多人都喜欢亚历克斯,很难想象这样的悲剧会发生在他的身上。”韦斯特伯格是个身强体壮的男人,他肩膀宽厚,留着一小撮山羊胡,在迦太基镇里和镇外分别拥有一个谷仓。每年夏天,他都会和农场主一起组成联合收割队,辗转于得克萨斯州北部和加拿大边境收割粮食。1990年秋天,他前往蒙大拿州中北部为康胜啤酒公司和安海斯-布希啤酒公司收割大麦。9月10日下午,他开车前往卡特班克为一架发生故障的收割机购买零配件,回程时,他在路边遇到一个搭便车的年轻人,这个面目友善的家伙自称亚历山大•麦坎德利斯。麦坎德利斯个子不高,但体格强健。他的眼神有某种直穿人心的力量,深邃而饱含情感。他可能有异国血统,也许是希腊,或者是印第安。他毫无防备的样子让韦斯特伯格立刻产生保护这个孩子的冲动。他样貌英俊,是女孩子很喜欢的类型。他脸上的表情变化极快,前一分钟还是慵懒、面无表情的样子,下一分钟就忽然开怀大笑,眉飞色舞,露出满口漂亮的牙齿。他是近视眼,戴着一副金属框架眼镜,看起来很饿。10分钟以后,韦斯特伯格把车停在埃斯里奇镇上,给他的朋友送包裹。韦斯特伯格说:“他给我俩一人一瓶啤酒,问亚历克斯多久没有吃饭了。亚历克斯承认已经有好几天粒米未进,而且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听到这些,朋友的妻子坚持要为亚历克斯做一顿大餐,他狼吞虎咽地吃完,随即倒在餐桌上沉沉地睡去。麦坎德利斯告诉韦斯特伯格,他的目的地是萨科温泉,位于2号公路东面400公里处,这地方是他从几个“橡胶流浪汉”那里听说的(“橡胶流浪汉”即那些有车的流浪汉,“皮革流浪汉”则没有交通工具,只能搭车或者走路)。韦斯特伯格说,他只能带麦坎德利斯走16公里,然后就得向北前往桑伯斯特了,他割麦子的拖车就停在那里。然而,到了约定分手的地方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而且车外大雨倾盆。“老天呐,”韦斯特伯格对他说,“我真不想把你一个人留在这该死的雨里。你有睡袋,还是跟我去桑伯斯特,在我的拖车里将就一晚吧。”就这样,麦坎德利斯跟韦斯特伯格一起度过了三天时光。每天早晨,他都和收割队的工人一起驾驶收割机穿梭于无边的金黄色麦海。分别时,韦斯特伯格告诉麦坎德利斯,如果他需要一份工作,可以去迦太基找他。“过了几个星期,亚历克斯真的来镇里找我了。”韦斯特伯格说。他在谷仓里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并把自己一处房产里的一个房间便宜租给了他。韦斯特伯格说:“这些年有很多背包客在我这儿干过,可大多数人都做得不好,根本就不在工作状态。亚历克斯和他们不一样。他是我见过最勤快的人,不管给他派什么活,无论是重体力活,还是把烂谷子和死老鼠从仓底清理出去这种脏活,他都做。这些活又累又脏,一天忙下来,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尽管这样,他也从来没有中途撂挑子,只要他接手一项工作,就一定会完成。工作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件关乎道德的事情,他是个道德狂,为自己设定了极高的标准。”“不难看出亚历克斯是个很聪明的孩子,”韦斯特伯格喝光了第三杯酒,继续回忆道,“他读了很多书,平时说话时会用很多华丽的词。他有时候会自己给自己找些麻烦,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想得太多了。有时候,他努力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义,想要弄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彼此伤害。我告诉他好几次,别在这些问题上钻牛角尖,可他实在太固执了。他总是要完全搞清楚一件事情的答案,才肯继续走下一步。”有一次,韦斯特伯格从报税单里发现麦坎德利斯真正的名字是克里斯,而不是亚历山大。韦斯特伯格说:“他从来都没有提过为什么改名字,从他平时说的那些话来推测,他和家人的关系不太好,但我不想管别人的闲事,所以我也从来没有问过他。”如果说麦坎德利斯同父母和兄妹之间的关系疏远,他在韦斯特伯格和其他工友那里则找到了家的感觉。韦斯特伯格的大部分员工都住在他位于迦太基的房子里,离镇中心只有几个街区,是一幢简单的维多利亚时代安妮女王风格的两层建筑,前院种着一棵高大的三叶杨。这里的生活轻松欢乐,四五名房客轮流做饭,大家常常一起去喝酒,一起追女人,虽然从来没有成功过。麦坎德利斯很快就爱上了迦太基,他爱这个小镇的沉静,爱它的平民化和谦逊的风气。这里是时代洪流下的一股逆流,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正适合他。那个秋天,他同小镇和韦斯特伯格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韦斯特伯格三十几岁,小时候被养父母带到迦太基。他是个全才,当过农夫、电焊工、商人、机械师、倒爷、执业飞行员、电脑程序员、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设备维修技师。就在他遇见麦坎德利斯之前,他的一项才能惊动了警方。韦斯特伯格曾经制造并销售“黑盒子”,这是一种非法解码卫星电视信号的设备,装上它以后,就能免费收看加密的有线电视节目。联邦调查局获知他的违法行为,设下圈套将他抓获。他向警方坦白了自己的罪行。1990年10月10日,就在麦坎德利斯到达迦太基两个星期以后,他被送往苏福尔斯服刑4个月。韦斯特伯格出事以后,麦坎德利斯也就无活可干了,若非如此,他也许会在迦太基多停留一段时间。10月23日,他离开迦太基,重新开始了流浪生活。麦坎德利斯深爱着迦太基。临走前,他送给韦斯特伯格一本珍藏的1942年版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在书的扉页上,他写着:“亚历山大赠送给韦斯特伯格。1990年10月。聆听皮埃尔的声音。”即使流浪到了西部,麦坎德利斯也一直和韦斯特伯格保持着联系,每隔一两个月都会给他打电话或者写信。他还把韦斯特伯格的地址设为自己的通信地址,此后无论遇到什么人,他都告诉他们,南达科他州是他的故乡。麦坎德利斯其实出生在弗吉尼亚州安嫩代尔的一个中上层家庭。他的父亲沃尔特是一位著名的航天工程师,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就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和休斯飞机公司,为航天飞机和其他一些备受瞩目的高科技项目设计先进的雷达系统。1978年,沃尔特辞职下海,创建了用户系统咨询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他的合伙人就是克里斯的母亲比莉。沃尔特一共有8个子女:克里斯、和克里斯关系特别好的亲妹妹卡琳,还有6个和克里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他们是沃尔特和前妻的孩子。1990年5月,克里斯从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毕业。在校期间,他是学生刊物《埃默里之轮》的编辑和专栏作者,以平均分3.73分的优秀成绩(最高分为4分)拿到历史学和人类学学位。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曾授予他荣誉会员的称号,但被他拒绝了,他认为,头衔和荣誉同一个人的优秀程度没有任何关系。克里斯最后两年的大学学费是用他家一位朋友的遗产支付的,这位过世的长辈留给他4万美元教育基金,毕业时还剩2.4万美元。父母原本以为克里斯会用这笔钱继续去法学院读研究生。“我们还是不了解他。”他的父亲后来承认。当沃尔特、比莉和卡琳前往亚特兰大参加克里斯的毕业典礼时,他们不曾想到,当然也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不久以后,他会把这笔剩余的教育基金捐赠给美国乐施会,一个旨在消除饥饿的慈善机构。毕业典礼在5月12日举行。那一天是星期六,全家人坐在一起,听完美国劳工部长伊丽莎白•多尔的冗长演讲,比莉为微笑着走向主席台领取学位证的克里斯拍了一张照片。第二天是母亲节。克里斯送给比莉一盒糖果、一束鲜花和一张充满真挚感情的卡片,让她十分惊喜和感动——这是两年来她收到的唯一一份儿子送给她的礼物。就在两年前,克里斯曾经宣称,原则上他再也不会收受和赠送任何礼物了。而且前不久,当沃尔特和比莉提出送给克里斯一辆新车,并愿意在教育基金用完以后继续支付他读法学院的费用时,克里斯还严厉地责备了他们。他坚持说,自己已经有了一辆完美的车,就是他钟爱的1982年产的达特桑B210,车身有轻微的凹痕,但是尽管跑了20多万公里,机械性能还是完美无缺。后来,他在写给卡琳的一封信上抱怨道: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提出给我买一辆新车,甚至还打算为我支付读法学院的学费。我已经告诉他们100万次,我的车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车,一辆能从迈阿密穿越北美大陆跑到阿拉斯加的车,一辆跑了成千上万公里却从来没出过问题的车,一辆我绝不会卖掉的车,一辆我十分珍爱的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对待我说的话,以为我会欣然接受他们赠送的新车。从现在开始,我不得不慎重考虑,以后再也不接受他们任何礼物了,否则他们会以为能买到我的尊重。克里斯读高三的时候买了这辆二手的黄色达特桑,从那时候起,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学校放假,他就会独自开着这辆车进行公路旅行。大学毕业典礼的那个周末,他曾不经意间向父母提到,他准备在接下来的暑假继续上路。他的原话是:我想,我准备消失一段时间。但父母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沃尔特还温和地提醒儿子:“嘿,走之前记得先回来看看我们。”克里斯笑着微微点了点头,这个举动让沃尔特和比莉以为,他会在夏天结束以前去安嫩代尔看望他们,于是和他挥手告别。直到6月底,克里斯都还待在亚特兰大,给父母寄了最后一个学期的成绩单:种族隔离和南非社会A;人类学思想史A;当代非洲政治A-;非洲粮食危机A-。寄送成绩单的信封里,他附了一封短信:这是我最后一个学期的成绩单。成绩还不错,总平均分也很高。谢谢你们从巴黎寄来的照片、剃须刀和明信片。看起来,你们在那里享受了一个完美的假期,一定很有意思。我把劳埃德(克里斯在埃默里大学的好朋友)的照片给他了,他非常开心,他正好缺一张领取毕业证的照片。其他就没什么了。亚特兰大开始变得特别闷热潮湿。代我向大家问好。这是克里斯的家人最后一次收到他的消息。在亚特兰大读书的最后一年,克里斯搬到校外独自居住。他的房间就像一个修行室,只有一张直接放在地上的薄床垫、一个牛奶箱和一张桌子。房间的摆设井井有条,干净简洁,如同军营一般。他没有电话,这样,沃尔特和比莉就没法给他打电话了。自收到成绩单一直到1990年8月初,克里斯的父母再没有收到他的任何消息,于是,他们决定开车去亚特兰大看望他。到达他租住的公寓时,却发现房子已经空空如也,一张“出租”告示贴在窗子上。公寓管理员说,克里斯6月底就已经搬走了。沃尔特和比莉回到家,发现夏天他们寄给克里斯的信被捆成一捆退了回来。“克里斯要求邮局把信件保留到8月1日再退回,显然,他不想给我们透露任何风声,”比莉说,“这让我们非常担心。”其实,克里斯已经走了好久了。沃尔特和比莉去看望他的5个星期前,他把所有家当搬进他那辆小达特桑,漫无目的地向西开去。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长途冒险之旅,一次会改变很多事情的史诗之旅。他觉得,他已经用4年时间完成了一项荒唐而艰巨的任务——上大学。终于,他不再受任何束缚了,可以从父母以及同辈那个令人窒息的世界里逃离,逃离那个抽象的、安逸的、物质过度的世界,那个割裂他原始生命悸动的世界。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点击下载...

    2022-04-02 亚历克斯荒野生存 克里斯 荒野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