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指的是哪三江_三江平原指的是哪三江

  • 世界上十大面积最大的平原

  • 二手奢侈品集聚地!永嘉三江闲鱼基地即将对外开放

    三江闲鱼基地项目位于三江街道立体城希尔顿南侧,从去年8月份进场施工建设,今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栋现代风格的建筑拔地而起,成为瓯江边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项目主体已全部完成建设,进行最后阶段的扫尾工作,预计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自施工以来,我们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确保项目早日完成。目前,主体项目二层结构和地下室主体结构全部完成,且幕墙、JRC板材和曲面吊顶安装,水池建设也都已完成。”该项目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进行护栏、栏杆的安装,水池的花岗岩的铺设等作业,同时,项目也将等待电网通电,进行设备调试,确保项目正常运行,9月底具备对外开放。据了解,该项目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面积4.68亩,建筑面积约3824平方米,高度12米,分为二层,采用钢结构建设,是一个二手奢侈品综合的产业基地,为实体闲鱼集市+闲鱼直播集合+二手奢侈品培训+二手奢侈品电商从业者产业园的集合。闲鱼基地将是全国第一个真正以二手奢侈品行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融合展销、资源、培训于一体,同时引入一批资深行业从业者,培养一批新的二手奢侈品从业者,给温州带来一个新经济行业。...

    2023-02-07

  • 《触摸历史》陈平原,夏晓虹|(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触摸历史》【作者】陈平原,夏晓虹【页数】550【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ISBN号】978-7-100-17292-9【价格】118.00【分类】五四运动-历史人物-人物研究【参考文献】陈平原,夏晓虹.触摸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触摸历史》内容提要:本书以五四人物为经,以现代中国为纬,内容涉及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与诸多方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现场来透视当时的历史与社会,构成了一幅立体的五四运动的全景图。书中精选了与五四运动关系密切的60余位人物,分为四组:“为人师表”“横空出世”“横空出世(续)”“内外交困”“众声喧哗”,采用历史照片与史料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那不同凡响的“关键时刻”,显示出编著者对历史匠心独运的架构。《触摸历史》内容试读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总说4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道,一看吓一跳。纷纭复杂的“五四”,固然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打发:可《百科全书》出现如此多的错漏,毕竟出人意料。看来,“耳熟能详”“了如指掌”云云,需要打点折扣以下抄录《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五四运动”这一词条,然后略做补充、辨析。文中*号为笔者所加,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照阅读的线索五四运动(MayFourthMovemet)1919年5月4日中国发生的一次群众运动,其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一般认为,这次运动是现代中国的一场文化和思想上的启蒙运动”。1919年1月,各协约国谈判对德和约,消息传到中国,中国人得悉和会决定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同时日本政府对以军阀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独自支配全中国"。当北洋政府即将签订和约并答应二十一条要求的消息传开时,北京13所大专院校的3000余名学生举行罢课,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举行游行示威。政府军警对运动实行镇压,逮捕学生32人,这立即引起北京各校学生举行总罢课,随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召开宣传大会,并实行抵制日货。6月3一4日,北洋政府进行了大规模逮捕,仅北京一地,即有千名学生被捕。运动声势波及各大城市,上海、南京、天津及其他各地的工人举行罢工,上海各家商店举行罢市,以声援学生和工人,全国文化界也表达了对这次群众性斗争的同情,斗争随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北洋政府最后被迫释放全部被捕学生,将三名亲日的内阁总长撤职”,并答应将不签订和约及二十一条要求”五四运动前夕,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开始创办刊物、发表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新文化”。温和派知识分子以胡适为代表,关于五四运动胶州湾德国总督署反对马克思主义,却强烈支持文学改革,主张用白话文代替古文;提倡婚烟自由,反对父母包办:主张取缔娼妓:并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五四运动既加速了国民党的改组,也为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基础一录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五四运动”,不同政治立场及思想大倾向的论者,会有相去甚远的解释。注重思想启蒙的,会突出《新青年》的创办、北京大德纹命科大学的改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对“五四事件”的决定性影响,因此,论述的时间跨展界州喜事堂大度,大约是1917一1921年;表彰爱国主义的,则强调学生及市民之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抵制列强霸权,尽量淡化甚至割裂5月4日的政治抗议与此前的新文化运动的联系。但不论哪一种,都不会只讲“文化和思想”,而不涉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后及“政治和社会”。承认5月4日天安门前的集发布的告示6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驻扎在胶州湾的德国占领军会游行具有标志性意义,那么,所论当不只是“思想启蒙”,更应该包括“政治革命”。“二十一条”乃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由日驻华公使于1915年1月当面向袁世凯提出。同年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要袁世凯在48小时内答复。两天后,袁除对五号条款声明“容日后商议外,基本接受日本要求。1919年1月,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要争取的是废除“二十一条”,归还山东,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而不是是否答应“二十一条”。另外,袁世凯死于1916年6月6日,“同时”一说,令人误会1919年的中国,仍由袁执政。其时,中华民国的总统乃徐世昌,总理为钱能训,外交部部长则是率团出席巴黎和会的陆徵祥。“北京13所大专院校的3000余名学生”举行的不是“罢课”,而是示威游行一事件发生在1919年的5月4日。由于政府采取高压政策,逮捕了32名学生,第二天才有各专门以上学校的学生代表集会,决议自即日起一律罢课,同时通电全国并上书大总统。而“上大总统书”上签字的北京专以上学校有23所,代表9860名学生。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全部被捕学生,是在6月7目。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则是在6月10日。不过,三位亲日派,并非如文中所说都是“内阁总长”一曹时任交通总长,章乃驻日公使,陆则是币制局总裁···试读结束···...

    2022-12-04

  • 平原善辞:中英对照诗集》王猛仁著;颜海峰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平原善辞:中英对照诗集》【作者】王猛仁著;颜海峰著【页数】165【出版社】环球文化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0-207-66354-3【价格】20.00(美元)【参考文献】王猛仁著;颜海峰著.平原善辞:中英对照诗集.环球文化出版社,2020.06.《平原善辞:中英对照诗集》内容提要:《平原善辞:中英对照诗集》内容试读作者简介王猛仁,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书法家。1959年生,河南省扶沟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口市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周口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等专业期刊。新诗曾获《诗歌月刊》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新神采杯”爱情诗大奖赛特别金奖,2007年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2013、2015年度《莽原》文学奖,2013、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散文诗),2017年度(第十一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2018年第四届《山东诗人》年度奖(散文诗)。著有《养拙堂文存》(九卷)、《平原书》、《平原歌者》等。平原善辞目录CONTENTS译序…0…8Tralator'Preface...................秋天的善意……12TheGoodwillofAutum.....…13心画……14Heart--Paitig……15固守……16HoldigFat……17融……18Fui0……19望见……20Watchig..................…21心笺……22Heart--Letter.……23终于……24Fially........…25隐秘……26HiddeSecret.................…27往事(之一)……28ThePat(I)……29水仙……30NarciuFlower……310f2OdetothePlai蹒跚……32Creeig...........…33夏……34Summer….…35堆积……36PiligU……37叙语……38Narratio……39发现……40Dicover……41裸石…42NakedStoe…0…43复制……44Dulicatio.............…45心荷……46HeartLotu.................…47隐忍……48Forearace...........………49背景……50Backgroud……51掩饰(之一)……52Cover--u(I)……53往事(之二)…54ThePat(II)…55午夜……56Midight……57微语…0…58SutleWord……59醒着的瓦……60WakigTile……61掩饰(之二)……62Cover-u(I⑩……6303平原善辞伞下…64UdertheUmrella……65书笺……66ExquiitePaer……67月光浴……68BathitheMoo……69只想沉入自己的泪水……70JutWattoSikitoMyOwTear.…71融释……72Meltig...............................…73陷落在流溢光彩里的黄昏……74SikigitotheGlowigDuk.........…75只有她的梦晒在月光下……76OlyHerDreamiBatheditheMoolight.…77往事,也轻盈着……78ThePattooiSleder..................…79童谣…80NureryRhyme..................…81灿然的海……82GleamigSea…83穿过黑色的围缠……84AcrotheDarkEtaglemet......…85过客…86Paer--y……87一瞬之错……88AMometofMitake……89界限……90Boudary……91风的班驳……92TheDaleofWid..............…93复活…Revival……9504OdetothePlai红枫林……96RedMale..............…97只有诗的眼晴……98EyeofPoetry..............…99于是……100Therefore.............…101或去或留……102StayorLeave..........…103蹒跚……104Staggerig……105这莫名的秋色……106TheNameleBeautyofAutum..…107重拾……108PickuAgai……109无意……110Uitetioally……111比喻0…112Metahor................…113回声……114Ech0……115毛毛草……116FoxtailGra……117又见繁花…118FloweriFullBloomAgai................…119这晶莹的一轮暗影…120TheSarkligDarkShadow..........…121距离…122Ditace……123悠然…124Leiure……125冬之旅…126JoureyofWiter……12705平原善辞隆起夕霞的笑脸……128TheSmileofSuetGlowSwell...............…129迟暮……130LateDuk……131传说……132Leged……133年华……134TheYear……135心帆……136TheSailofHeart……137童话里的月亮……138TheMooiaFairyTale................…139抵达星夜万物的絮语……140TheMurmurigthatArriveatEverythigiaStarryNight.........................141只是一团盛火…142JutaBallofFire……143三月离情…144DeartureiMarch……145昔日…146ThePat……147唤声……148TheCallig.....................…149静静的流年…150TheQuietPaigYear................…151相逢……152Ecouter……153在爱的轨迹里游荡…154RoamigitheTrackofLove...............…155她总叫着我的小名……156She'AlwayCalligMyPetName.........…157时光之手……158TheHadofTime……159···试读结束···...

    2022-11-19 诗集封面 简单漂亮 诗集摘抄

  • 《触摸历史》陈平原,夏晓虹|(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触摸历史》【作者】陈平原,夏晓虹【页数】550【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ISBN号】978-7-100-17292-9【价格】118.00【分类】五四运动-历史人物-人物研究【参考文献】陈平原,夏晓虹.触摸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图书封面:

    2022-07-23

  • 平原上的摩西pdf网盘|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平原上的摩西df电子书是作家双雪涛的短篇小说集。带着对世界的内心理解,平淡的文字让人难以忘怀。平原上的摩西df简介本书是双雪涛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了10部不同风格的小说。题材包括校园成长、奇人故事、侦探悬疑,作者风格简单。文字表面上的严厉和不可控制的随意性,在叙事沉着冷静的背后蕴含着人物内心的躁动和简单事物的不凡。在近乎平静的风暴中,每个人都被命运赶走。尤其是《平原上的摩西》,广受读者好评。小说讲述了一个因出租车司机被杀而揭开的老故事——12年前,燕汾街少年成为负责侦办一桩旧案的刑警。嫌疑人逐渐指向了他儿时邻居家的父女俩。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本人很可能是案件的参与者……双雪涛的作品一圈一圈,然后回归平淡。这不仅是对世界的理解,更是内心的宽恕。平原上的摩西df作者简介双雪涛,沉阳人,在银行工作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2011年,她的处女作《有翼的鬼魂》获得首届华语世界电影长篇小说奖一等奖。2013年开始创作中短篇小说,并首次在台北获得提名。文学奖内地作家,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优秀小说奖获得者,第五届西湖新人奖获得者,作品发表于《丰收》、《小说月刊》、《文学圈》、《上海文学》等文学杂志,深受编辑和读者的喜爱。被誉为“已故大师”的《平原上的摩西》是作者的第一部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同名电影《平原上的摩西》正在筹备中。平原上的摩西df章节预览平原上的摩西庄德增蓝不凡李飞傅东心李飞庄德增庄叔孙天波傅东心李飞庄叔赵晓东李飞庄叔老师我的朋友安德烈一个第二三个邮递员睡觉盗贼冷枪太路滚出葛琴自由落体练习:我的老师...

    2022-05-13 平原上的摩西 双雪涛 在线阅读免费 平原上的摩西 双雪涛 小说在线阅读免费

  • 平原《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大学小言作者:陈平原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标题: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出版年:2014-6页数:271类别:文学随笔格式:df、eu、moiISBN:9787108049582《大学小言》内容简介:《大学小言》是2014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陈平原。文学史家陈平原自2008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自此北大、港中大各教一学期,对两校乃至两地的高等教育情况,可谓有了得天独厚的观察视角。本书就是这一教育视角的洞若观火之作。作者“不想发展成为专著,就这么‘随便谈谈’”。在书中,陈平原从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入手,谈论大学的功用、校史的力量、教授的职责、校长的眼光、课程的魅力、博士的培养、学科的建设、学生的志气、排名的困惑、改革的代价……兼及大视野与小感触,短论随笔畅所欲言,不拐弯、不加注、不粉饰,直来直去,三言两语道破天机、直指人心,而且远超“校史专家”的眼界和趣味。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大学小言”,文字短小精悍,都给人阅读快感下编“大学评论”涉及宏观问题,视野开阔,让人能准确把握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全书貌似是用比较方法,但更多以香港中文大学为镜像,立足与观照者,仍然在内地大学上,所以对内地读者更具现实启示。...

    2022-04-08 我的读书生活陈平原阅读答案 陈平原的书

  • 平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

    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读书的定义什么叫“读书”,动词还是名词,广义还是狭义,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还是“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读书?看来,谈论“读书”,还真得先下个定义。“读书”是人生中的某一阶段。朋友见面打招呼:“你还在读书?”那意思是说,你还在学校里经受那没完没了的听课、复习、考试等煎熬。可如果终身教育的思路流行,那就可以坦然回答:活到老学到老,这么大年纪,还“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一点也不奇怪。“读书”是社会上的某一职业。什么叫以读书为职业,就是说,不擅长使枪弄棒,也不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过去称读书郎、书生,现在则是教授、作家、研究员,还有许多以阅读、写作、思考、表达为生的。“读书”是生活中的某一时刻。“都什么时候了,还手不释卷?”春节放假,你还沉湎书海,不出外游览,也不到歌厅舞厅玩乐。“读书”是精神上的某一状态。在漫长的中外历史上,有许多文化人固执地认为,读不读书,不仅关涉举动,还影响精神。商务印书馆出版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所撰《阅读史》(2002),开篇引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1857年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这么说,不曾阅读或已经告别阅读的人,不就成了行尸走肉?这也太可怕了。还是中国人温和些,你不读书,最多也只是讥笑你俗气、懒惰、不上进。宋人黄庭坚《与子飞子均子予书》称:“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问题是,很多人自我感觉很好,照镜从不觉得面目可憎,这可就麻烦大了。这四个定义都有道理,得看语境,也看趣味。以前说“学而优则仕”,现在变了,是“仕而优则学”——这后一个“学”,当然是装模作样的了,“‘官大学问大”嘛。中国特有的学历高消费,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有一天,连学校里看大门的,也都有了博士学位,那绝不是中国人的骄傲。眼看着很多年轻人盲目“考博”,我心里凉了半截,我当然晓得,都是找工作给逼的。这你就很容易明白,很多皓首穷经的博士生,一踏出校门,就再也不亲近书本了,还美其名曰“实践出真知”。想到这些,我才格外欣赏那些不为文凭,凭自家兴趣读书的人。在北大教书,自然是看好自己的学生;可对那些来路不明的“旁听生”,我也不敢轻视,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室里有位子,你尽管坐下来听。这种不太符合校规的通融,其实更适合孔夫子“有教无类”的设想。拿学位必须读书,但读书不等于拿学位。这其中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开学演讲时,专门谈这问题,希望学生们以学问为重,不要将大学看做文凭贩卖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二年开学,蔡先生再次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北大一九一八年开学式演说词》)日后回想北大十年,蔡先生很得意,以为他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大学的想像(参见《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以及《自写年谱》)。现在看来,蔡先生还是过于乐观了,成为“贩卖知识之所”的大学,以及视大学为“养成资格之所”的学生,当今中国,比比皆是。大致感觉是,今日中国,“博士”吃香,但“读书人”落寞。所谓“手不释卷”,变得很不合时宜了。至于你说读书能“脱俗”,人家不稀罕;不只不忌讳“俗气”,还以俗为雅,甚至“我是流氓我怕谁”。二、读书的成本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经济学帝国主义”,说的是经济学家对自家学问过于自信,不只谈经济,还谈政治、文化、道德、审美等,似乎经济学理论能解决一切问题。于是,讲机会,讲效率,讲成本核算,成了最大的时尚。你说“读书”,好吧,先算算投入与产出之比,看是否值得。学生选择专业,除个人兴趣外,还有成本方面的考量,这我理解。我不谈这些,谈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状态的“读书”。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书籍”,与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读书”之间,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值得仔细钩稽。这里所谈论的“读书成本”,带有戏拟的成分,可博诸位一笑。那是一则现代文学史上的公案。这么多劝学诗文,最有趣的,莫过于《礼拜六》的说法:“买笑耗金钱,觅醉碍健康,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安乐也。”也就是说,读书好,好在既便宜,又卫生。“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王钝根《出版赘言》)《礼拜六》诸君越说越邪乎,甚至在报纸上登广告:“宁可不娶小老嬷,不可不看《礼拜六》。”这下子可激怒了新文学家,叶圣陶撰《侮辱人们的人》,称:“这实在一种侮辱,普遍的侮辱,他们侮辱自己,侮辱文学,更侮辱他人!”宁肯不娶小老婆云云,当然是噱头,不可取;可也说出实情:随着出版及印刷业的发展,书价下降,普通人可以买得起书刊,阅读成为并不昂贵的消费。起码比起大都市里其他更时髦的文化娱乐,是这样。我说的不是赌博、吸毒或游走青楼等不良行为,比起看电影,听歌剧,观赏芭蕾舞、交响乐来,读书还是最便宜的——尽管书价越来越贵。现在好了,大学生在校园里,可以免费上网;网上又有那么多文学、史学、哲学名著,可以自由阅读乃至下载。好歹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之余,你干什么?总不能老逛街吧?听大歌剧、看芭蕾舞,很高雅,可太贵了,只能偶尔为之。于是,逛书店,进图书馆,网上阅读等,成了日常功课。可问题又来了,阅读需要时间。十几年前,在香港访学,跟那里的教授聊天,说你们拿那么多钱,做出来的学问也不怎么样,实在让人不佩服。人家说,这你就外行了,正因为钱多,必须消费,没时间读书。想想也有道理。大家都说七七、七八级大学生读书很刻苦,他们之所以心无旁骛,一心向学,除了希望追回被耽误的时光,还有一点,那时的诱惑少。不像今天的孩子们,目迷五色,要抵抗,很难。我的经验是,穷人的孩子好读书,一半是天性,以及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一半则是无奈,因太时尚太高雅的娱乐玩不起。不过,没关系,这种选择的限制,有时因祸得福。作为生活方式的读书,对财力要求不太高,反而对心境和志趣要求更高些。三、读书的姿态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不是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那可是很高雅的。就说《金瓶梅》吧,经常被禁,可士大夫家置一编,不放在桌子上而已。读书没禁区,可阅读有路径。也就是说,有人会读书,有人不会,或不太会读书。只说“开卷有益”,还不够。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是淸末文人孙宝瑄的,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林语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不用说,谁都会这么认为。可为什么要读极下流的书呢?极下流的书里,泥沙混杂,你可以沙里淘金——因为社会偏见,很多先知先觉者的著述,最初都曾被查禁。还有一点,读这种书的人少,你偶尔引述,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很多写文章的人,都有这习惯,即避开大路,专寻小径,显得特有眼光。这策略,有好有坏。金克木有篇文章,题目叫《书读完了》,收在《燕啄春泥》(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中,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是教人家读原典,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要截断众流,从头说起。其实,所谓的“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经典的定义在移动。谈“经典”,不见得非从三皇五帝说起不可。善读书的,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补充一句,我主张“读经典”,但不主张“读经”——后者有特定含义,只指向儒家的四书五经,未免太狭隘了。谈到读书,不能不提及阅读时的姿态。你的书,是搁在厕所里,还是堆在书桌上,是放在膝盖还是拿在手中,是正襟危坐还是随便翻翻,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为什么?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看鲁迅是怎样读书的。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中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这玩意来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开阔,不太容易受骗。这“随便翻翻”的意思,接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必须记得,鲁迅说了,这不是读书的全部,是“当作消闲的读书”,“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这就是鲁迅杂文的特点,怕你胶柱鼓瑟,说完了,自我调侃,甚至自我消解,让你培养独立意志与怀疑精神。确实如此,鲁迅还有另一种读书姿态。就拿治小说史来说,鲁迅称:“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不是信》)。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三书,与《中国小说史略》相对照,不难发现鲁迅著述态度的严谨。比起同时代诸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才子来,鲁迅的学术著述实在太少;许多研究计划之所以没能完成,与其认真得有点拘谨的治学态度有关。可几十年过去了,尘埃落定,不少当初轰动一时的“名著”烟消云散,而《中国小说史略》却依然屹立,可见认真也有认真的好处。回到读书,该“随便翻翻”时,你尽可洒脱;可到了需要“扎死寨,打硬仗”的时候,你可千万马虎不得。所有谈论大学校园或读书生活的,都拣好玩的说,弄得不知底细的,以为读书很轻松,一点都不费力气。你要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二者合而观之,才是真正的读书生活。四、读书的乐趣在重视学历的现代社会,读书与职业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大学里,只讲修心养性固然不行,可都变成纯粹的职业训练,也未免太可惜了。理想的状态是,不只习得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养成高远的“学术志向”与醇厚的“读书趣味”。读书必须求解,但如何求解,有三种可能性: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是名士读书;好读书且求甚解——那是学者读书;不读书,好求甚解——这叫豪杰读书。后面这句,是对于晚清“豪杰译作”的戏拟。自由发挥,随意曲解,虽说别具一格,却不是“读书”的正路。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必须跟下面一句连起来,才有意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关注的是心境。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何解说?为自家功名读书,为父母期待读书,或者为祖国富强而读书,都有点令人担忧。为读书而读书——据叶圣陶称,郑振铎谈及书籍,有句口头禅“喜欢得弗得了”(《序》)——那才叫真爱书,真爱读书。读书这一行为自身,也就有了意义,不必“黄金屋”或“颜如玉”来当药引。将读书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或者像龚自珍自嘲的那样“著书都为稻粱谋”,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古之学者,读书有得,忍不住了,只好著述;今之学者,则是为著述而读书。今日中国,学术评价制度日渐刻板,学美国,“不出版,就死亡”。于是,大家见面,不问读了什么好书,只问出了什么新书,还有申请到什么课题。真不知道如果不报课题,还读不读书。我的感觉是,这种为著述而读书的习惯,很容易使阅读失去乐趣。作为学者,你整天手不释卷,如果只是为了找资料写论文,也会走向另一极端,忘记了读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教训。十几年前,为了撰写《千古文人侠客梦》,我猛读了很多好的、坏的武侠小说。读伤了,以致很长时间里,一见到武侠小说就头疼。真希望有一天,能完全卸下学者的盔甲,自由自在地读书。我写过两本闲书《阅读日本》和《大英博物馆日记》,那不是逞能,而是希望自己能恢复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阅读乐趣。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到达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很多读书人的共同体会;不仅“忘食”,还可能忘了生死。刚才提到的《阅读史》中,有一幅摄于1940年伦敦大轰炸期间的照片,很感人。坍塌的图书馆,靠墙的书架并没倒下,瓦砾堆中,三个男子还在怡然自得地阅读。这固然是对抗厄运,坚信未来,但也不妨解读为:“阅读”已经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成为生命存在的标志。这本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书籍以及阅读的历史图像,很好看;遗憾的是,关于中国的,只有一幅16世纪的版刻,描述秦始皇焚书情景。五、读书的策略读书,读什么书?读经典还是读时尚,读硬的还是读软的,读雅的还是读俗的,专家各有说法。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不同的学科。我的建议是,读文学书。为什么?因为没用。没听说谁靠读诗发了大财,或者因为读小说当了大官。今人读书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这不好。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很重要,这不用说,世人都晓得。我想说的是,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精神探索的意义,同样不能忽略。当然,对于志向远大者来说,文学太软弱了,无法拯世济民;可那也不对,你想想鲁迅存在的意义。两年前,香港学者饶宗颐先生在北大演讲,提到法国汉学家戴密微跟他说的两句话:中国文学世界第一;研究中国,从文学入手是最佳途径。公开发表时,这两句话都被删去了,大概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以为是挟洋人以自重。可后面这句,其实很在理。从文学入手研究中国,照样可以广大,可以深邃。而且,我特别看重一点:从文学研究入手,容易做到体贴入微,有较好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所有这些,都并非可有可无,不是装饰品,而是直接影响你的学问境界与生活趣味。你看外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著作中对于文学经典的引述与发挥,你就明白,中国学者对于文学的阅读,普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确实应该发扬光大,因此,建国学院,修清史,编《儒藏》,我都没意见。我想提醒的是,今天谈“传统”,有两个不同的含义。晚清以降,中国人与西学对话、抗争、融合,并因此而形成的新文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传统。比如,谈文学,你只讲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不讲鲁迅,行吗?说到现代文学,因为是我的老本行,不免多说两句。不是招生广告,而是有感而发。尽管我也批评五四新文化人的某些举措,但反对将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归咎于五四的反传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很多人开始头脑发热,大谈“民族自信心”,听不得任何批评的声音。回过头来,指责五四新文化人的反叛与抗争,嘲笑鲁迅的偏激与孤独。我理解这一思潮的变化,但也警惕可能的“沉渣泛起”。说到读书的策略,我的意见很简单:第一,读读没有实际功用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第二,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文学;第三,所有的阅读,都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才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古今中外,“劝学文”汗牛充栋,你我都听了,效果如何?那么多人真心诚意地“取经”,但真管用的很少。这里推荐章太炎的思路,作为演讲的结语。章先生再三强调,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谱》“1910年”条有言:“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而在1912年的《章太炎先生答问》中,又有这么两段:“学问只在自修,事事要先生讲,讲不了许多。”“曲园先生,吾师也,然非作八股,读书有不明白处,则问之。”合起来,就三句话:学问以自修为主;不明白处则问之;将人生忧患与书本知识相勾连。借花献佛,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读书的诀窍”。注:本文为陈平原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

    2022-04-03 鲁迅日记今日无事原文 鲁迅日记打牌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