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玄师道传承御神龙鼎|百度网盘下载

    洞玄师道传承御神龙鼎...

    2023-01-28

  • 洞玄师道传承《御神龙鼎》视频1节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洞玄师道传承】御神龙鼎文件目录《御神龙鼎》.m4...

    2023-01-06 医道传承陈轩百度

  • 《历史的人格》吴茂|(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历史的人格》【作者】吴茂【页数】244【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5180-9311-3【分类】历史人物-人物研究-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通俗读物【参考文献】吴茂.历史的人格.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历史的人格》内容提要:本书严格依凭正史史料和经典文献,以耳熟能详的十八位历史人物为主要例子,结合他们延伸交集的人物与事件,应用九型人格,透过内在动机、欲望、恐惧、直觉类型、注意力焦点、心理防御机制等诸多角度,对人物的性格、心理、行为加以探索和解读,从而获取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对一些悬疑提出更符合逻辑与情理的可能性探讨。同时把九型人格的知识体系有机糅合在跌宕生动的历史事件里,让爱好者获得更生动、更深度的感悟。《历史的人格》内容试读第一型人格:玫瑰花五百年前。一位年轻的母亲指着玫瑰,对她的孩子说:“看呀!这刺的上面,竟然还能开出花儿!真好!”孩子长大后,终其一生,都在呵护那些花儿。五百年后。一位年轻的母亲指着玫瑰,对她的孩子说:“你看!好好的花的下面,竞然藏着刺!真讨厌!”孩子长大后,终其一生,都在拔那些刺。按: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王莽生于公元前45年。故有五百年之说每一型人格的破题小节均为纯虚构文字,无关史实,余不遍注。士法曾参锄草,一不小心把瓜的根给锄断了。其父曾皙非常生气,抡起拐杖,兜头就是一下。历曾皙跟儿子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的曾参被打晕,醒转爬起来,第一件事是先致谢父亲的教训,然后转身回格屋弹琴唱曲,声音很大一要让父亲听到,好确信自己既没有受伤,也没有怨恨的情绪,免得父亲感到不安。曾参真不愧是大孝子。但是,这父子俩共同的老师一孔子,却不这么看。孔子听闻这件事,没有指责施暴者曾皙,反倒是对被施暴的曾参很不客气。孔子交代门人:“参来勿内也!”曾参觉得不理解,托人问孔子。孔子以舜为例子一舜的父亲瞽叟是盲人,舜侍奉父亲,但凡父亲有所支使,舜都必定在身边,一叫就应;而但凡父亲起心动念,想要杀掉舜时,舜就必定踪影全无。“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说苑·建本》)在正常的情况下,父母对儿女最大的支持,就是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而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爱护好自己的生命。孔子认为:不懂自保,既是不孝,也是不智。在意自保,会不会走向贪生怕死、胆小如鼠的另一个极端呢?孔子只是不认同那种糊里糊涂的死伤,拒绝毫无意义的损耗与牺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里的“直”,就是“不屈”与“不曲”。通常情况下,想要“直”,就免不了斗争、冲突、危险,乃至牺牲的可能性。学生问孔子,对于杀父或杀母之仇,该当如何?《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千,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孔子认为,对于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睡草苫,枕盾牌,以时刻不忘报仇:有官也不当,免得跟仇人一起服务国君,变成同事。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遇到仇人,立马冲上去,哪怕赤手空拳,也要血战到底,而不是说回家取了兵器再来。这些硬气的言辞,是不是仅仅是“论”与“语”呢?孔子一生,不是没遇过大风大浪。好几次都是危难当前,依然泰然自若。比如鲁定公十年时的齐鲁祝其(夹谷)会盟。孔子陪同鲁定公前往会盟。齐国的犁弥很有代表性地以为,孔子博学知礼必定就勇武不济,建议齐景公让当地武装把鲁定公拿下,岂不是想要什么就什么了。齐景公也贪心,现场真的就这么干了。想不到孔子处变不惊,直接护着鲁定公退回,同时组织力量抵抗,并且朗声喊话,指挥战斗。话是喊给齐景公听:“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左传·定公十年》)》孔子勇于战,同时不忘机智地对齐景公既恐吓又戴高帽。齐景公听了,果然赶紧喊停,让土著们退下。会盟正常举行,签订盟约,孔子为鲁国争得尽可能对等的权益,维护了鲁国应有的尊严。很玄的一件事,在孔子智勇操持之下,安全运转。这原本已经很好。但是《孔子家语》却来了个画蛇添足: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第据说是孔子后人原著的《孔子家语》,本意可能是想添加这个情节,加倍型凸显老祖宗威风八面、大杀四方的光辉形象。殊不知!却给孔子背上了一口黑锅:滥杀无辜。而且,杀的还是残疾人!玫但这真实性有问题。5首先是不符合孔子性格与主张。孔子非常反对攻伐杀戮。《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历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的必偃。”格何况这些是可怜无辜的残疾人,不是无道恶贼。孔子一直主张仁,而且历来对残疾人都非常同情照顾,所以,怎么可能犯这种原则性错误?其次是不符合礼,也就是不合规矩。俳优侏儒是齐景公的人,除了齐景公,谁都没有处置权。谁处置了就是僭越。孔子作为第一型人格,行为的最基本动机就是要符合规矩,潜在的核心恐惧是越过(破坏)规矩,怎么可能犯这种明显的错误?最后,也是最现实的,不符合利!当时齐强鲁弱,孔子就是机敏地占据道义的制高点,把齐国挤兑到不能依托武力而有所作为的境地。齐国很想干点什么,苦于没有抓手。孔子如果杀俳优侏儒,那道义的阵地立马逆转,鲁国将陷于极为被动的局面。智慧如孔子,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杀俳优侏儒的事,《左传》《论语》《国语》之类都没有记载,但《史记》里有,应该是取材于《孔子家语》。但如果《孔子家语》真是三国时王肃伪作,则反之。不管怎么说,相对而言,《左传》所记载的,最接近源头,自然更接近真实。《孔子家语》给孔子背的黑锅,还有更大、更沉,也更黑的一孔子杀少正卯则孔子杀了知名人士,子贡质疑,孔子洋洋洒洒,列举了五种可诛之大恶,身犯一种,君子即可诛之:少正卯五恶兼具,所以必诛。后世又加上一个“三盈三虚”,孔子杀少正卯变成了嫉贤妒能加公报私仇,黑锅更是无比厚重了。“三盈三虚”是这样的:少正卯的学术智慧远在孔子之上。两人同时讲6···试读结束···...

    2022-12-04 部分心理学 epub 心理类型epub

  • 《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操手册》唐威,乔,李广丽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操手册》【作者】唐威,乔,李广丽主编【页数】368【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92-5756-4【分类】糖尿病-护理-手册【参考文献】唐威,乔,李广丽主编.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操手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操手册》内容提要:本书是为糖尿病专科护士量身定制的培训教材,共分四篇,二十四章节,内容全面,较为详细的讲述了糖尿病的相关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并发症、健康教育、特殊人群的管理、常用仪器的操作、检查设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重点讲述了其他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并发症防治、健康指导、相关实验室检查等,全面介绍了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指导临床护士对相关疾病进行规范化管理。本书可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专用培训教材,以及内分泌专业护士临床工作指导。《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操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篇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操手册第一节糖尿病一般护理常规【概述】糖尿病(diaetemellitu,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临床表现】1.糖尿病常见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2.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3.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4.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入院常规】1.接诊患者,核对身份,及时安排床位。2.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自理能力,测量生命体征。无行为能力者(如婴幼儿、意识障碍、精神病患者),应明确监护负责人,通知主管医生。3.入院宣教,包括病室环境、医务人员、病房管理制度等。4.病区内禁止吸烟饮酒,向患者讲解烟酒的危害,帮助其戒烟戒酒。5.掌握患者既往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如有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和(或)注射胰岛素,及时与医生沟通,确认治疗方案。6.完成风险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进行安全教育。小儿、高龄、躁动等患者,严防跌倒、坠床、烫伤、管路脱出等意外事件发生。002第一篇疾病一般护理常规「7.完成糖尿病患者专科护理评估(见附表),根据医嘱,结合疾病特点,制订个体化的教育方案、护理计划和目标。8.介绍功能检查及检验项目的注意事项,发放告知书(见附表),并协助完成。【日常护理】1.病室温度保持在18~22℃之间,湿度50%~60%,每日各进行晨晚间护理一次,早晚开窗通风30mi,保持病室安静、床单位整洁、设施安全。2.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4.每日补充水分,尤其在夏季,避免因脱水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及休克等严重后果。但要注意勿饮用含糖饮料,如可乐、橙汁、糖水等,以免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加重病情。5.准确评估患者,根据标准体重、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以患者饮食习惯为基础,制订饮食计划,合理膳食,使体重趋于理想化6.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体化的运动计划。7.选择宽大舒适、透气的鞋袜,用温水洗脚,泡脚时间不宜超过10mi,不宜用热水袋,防止烫伤。(注:洗脚水温度低于37℃)8.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消极事件。9.根据医嘱准确及时地监测血糖。10.指导患者准确地注射胰岛素及正确地服用口服药。11.病情观察:出现心慌、出汗、恶心、呕吐、腹痛、烦躁不安、嗜睡、呼吸深快、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症状,应考虑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急症,应及时救治。【治疗期护理】1.胰岛素注射的护理。(详见“胰岛素的管理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法”)】2.口服药物的护理。(详见“糖尿病常用药物管理”)3.血糖监测的护理。(详见“便携式血糖仪监测”)4.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的护理。(详见“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护理常规”)003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操手册5.慢性并发症的护理。(详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护理常规”)6.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详见“相关专业该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指导】1.指导每位糖尿病患者接受全面糖尿病健康教育,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详见“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2.指导患者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并维持理想体重。(详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3.指导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开展有规律的合理运动,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详见“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4.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定期复诊。(详见“糖尿病患者的药物管理”)5.指导患者定期做好血糖、尿糖、糖化、血压、体重等监测,做好记录:每年至少一次全面了解血脂以及心、肾、神经、眼底等情况。(详见“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6.指导患者定期行足部检查,并进行足部自我护理的教育;防止外伤、感染,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详见“糖尿病足的护理”)》7.指导患者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复诊。第二节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概述】内分泌系统除其固有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和胰岛)外,尚有分布在心血管、胃肠、肾、脂肪组织、脑(尤其下丘脑)部位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功能亢进、功能减退或功能正常。根据其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内分泌腺或靶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或应答反应降低也可导致疾病。非内分泌组织恶性肿瘤可异常地产生过多激素。此外,接受药物或激素治疗也可导致医源性内分泌疾病。004第一篇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临床表现】1.身体外形的改变(1)身材过高或矮小;肥胖与体重过低;多毛与毛发脱落。(2)面容变化:如突眼、颈部增粗、满月脸、多血质貌、面色苍白、鼻短上翘、鼻梁塌陷。(3)皮肤变化:如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皮肤紫纹和痤疮。2.生殖发育及性功能异常如生殖器发育迟缓或过早。3.进食或营养异常如食欲亢进或减退、营养不良、消瘦或肥胖。4.高血压5.疲乏6.排泄功能异常如多尿、多汗、大便次数增多、排便稀软、便秘。7.骨痛与自发性骨折【入院常规】1.接诊患者,核对身份,及时安排床位。2.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自理能力,测量生命体征。无行为能力者(如婴幼儿、意识障碍、精神病患者),应明确监护责任人、通知主管医生。3.入院宣教,包括病室环境、医务人员、病房管理制度等。4.病区内禁止吸烟饮酒,向患者讲解烟酒的危害,帮助其戒烟戒酒。5.掌握患者日常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史,及时与医生沟通,如有口服药物(如:激素类、保健类、成分不明类药物等),确认是否继续使用:如有相关注射药物(如胰岛素注射液),及时回收。6.完成风险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进行安全教育,小儿、高龄、躁动的患者,严防跌倒、坠床、烫伤、管路脱出等意外事件发生。7.根据医嘱,结合疾病特点,制定护理计划和目标。8.介绍功能检查及检验项目的注意事项,并协助完成,以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详见“内分泌疾病常见实验室检查”)】005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操手册9.根据医嘱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包括体位,饮食等。【日常护理】1.病室温度保持在18~20℃之间,湿度50%~60%,每日进行晨晚间护理一次,早晚开窗通风30mi,保持病室安静、床单整洁、设施安全。2.准确评估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3.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4.根据病情指导患者每日合理补充水分,尤其在夏季,避免因脱水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及休克等严重后果。4.指导消瘦或肥胖患者适当增加或减少食物摄入量,合理膳食结构,使体重趋于标准化。5.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6.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消极事件。根据病种及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及心理辅导,鼓励患者表达感受,指导患者修饰自身形象以增加心理舒适和美感,如甲亢突眼患者外出可戴深色眼镜等。7.指导患者正确的服用口服药。不能随意减药、停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治疗期护理】1.详见“各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详见第四篇,第一~六章)2.详见“各内分泌疾病危象护理”。(详见第四篇,第七章)【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接受自身疾病全面的健康教育,充分认识疾病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2.指导患者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并维持理想体重。3.指导患者在医师指导下适量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4.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并掌握正确处理方法。5.教会患者相关疾病的自我监测内容及方法。6.指导患者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复诊。006···试读结束···...

    2022-10-27

  • 《中医儿科学 第2版》姜之,赵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儿科学第2版》【作者】姜之,赵霞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页数】28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478-4670-4【价格】42.00【分类】中医儿科学-中医学院-教材【参考文献】姜之,赵霞主编.中医儿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儿科学第2版》内容提要:本教材分总论、各论两部分,共10章。总论有2章,内容包括儿科学基础、儿科保健。各论有8章,介绍了儿科病症的诊治,病种涉及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心肝疾病、肾系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感染病、寄生虫病、新生儿疾病和其他疾病,共50个。本教材在历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注重中医学传统理论,并在现代进展方面有所创新。编写中继承上一版教材的特色,发扬传统医学在诊治儿童疾病中的优势,力求突出继承、实用与优选、创新并重,致力于编写出有特色的精品教材。根据时代及学科发展适当增减病种,选择临床有代表性的典型病种。如肺系疾病中增加“鼻鼽”,脾系疾病中增加“便秘”,心肝系疾病中“小儿乙型脑炎”更换为“病毒性脑炎”;新生儿疾病中剔除了现在临床不常见的“硬肿病”和“脐部疾病”。同时,根据课程目标,编制了以扫描二维码作为本课程学习的辅助模式,包含知识链接、教学视频、学习课件、课后习题和沟通交流平台等板块,这是出版融等……《中医儿科学第2版》内容试读第一章儿科学基础本章介绍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儿科学术发展概况、小儿年龄分期、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儿科诊法概要和儿科治法概要。本章的学习重点:历代著名儿科医家及其学术贡献、小儿年龄分期标准、生长发育指标、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儿科诊法特点和儿科治法要点。导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钱乙、陈文中、万全、陈复正、吴瑭的儿科论著及主要学术建学树:小儿年龄分期的标准;体格生长指标及计算方法;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儿科望诊诊法:儿科用药剂量,常用外治法。熟悉儿科最早的医家、专著,巢元方、曾世荣、薛铠、薛己、张景岳、夏禹铸的学术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儿科学术发展概况:智能发育指标:小儿病因特点:儿科闻诊、问诊、切诊诊法;儿科口服给药法,捏脊疗法,刺四缝疗法。了解历代著名儿科医家及其医著;变蒸学说:儿科内治法及其他疗法。第一节中医儿科学术发展概况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医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内涵,可以概括为中医儿科学基础和中医儿科学临床两个方面。中医儿科学的外延,可扩充至所有与中医儿科学这一基本概念相关的学术内容,包括学术发展学科交叉所形成的新兴学科及其研究内容,如中医儿科文献学、中医儿科信息学、中医儿科科研方法学、中医儿科系统工程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医儿科教育学等。一、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在长期与儿童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经历代医家总结整理,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从先秦至秦汉三国时期为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2中医儿科学我国儿科医学源远流长,早在出土的4000年前商代股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20余种病名,其中涉及儿科的有“龋”(龋齿)、“蛊”(寄生虫病),直接记载小儿疾病的有“贞子疾首”,是指商王武丁妹妃之子头部生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名医扁鹊为“小儿医”:“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五十二病方》这部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里,有“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黄帝内经》建立的中医学体系不仅有效地指导了中医儿科学,而且书中有不少关于小儿生理和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法、预后和针刺疗法等的论述。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病,以脏腑辨证论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1.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培养儿科专科医生,学制5年。儿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了儿科事业的发展。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255候。巢氏将小儿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提出了小儿夜啼、痫证、解颅、滞顾、遗尿、蛔虫、蛲虫、脱肛、胎疸、鹅口、口疮等诸多儿科病证的病名病因证候。该书倡导的“小儿…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对于儿童保健有重要指导意义。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首列妇人、少小婴孺方,将小儿病证分为九门,列方325首,《千金翼方》又载方75首,共380首。该书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儿科诊疗经验,为儿科病治疗提供了大量有效方药。相传至今的我国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流行于唐末宋初,现存版本是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书中提出3岁以下小儿体属“纯阳”的观点,首论脉候至数之法小儿与成人不同,对小儿惊痫癫、疳痢、火丹证治等均有简明扼要的论述。2.宋代宋代是中医药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医儿科学在此期的成就尤为显著。北宋钱乙,字仲阳,是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医家。他的弟子阎季忠整理其理论和实践经验,编撰《小儿药证直诀》,该书概括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在儿科四诊中尤重望诊,特别是“面上证”“目内证”。对痘疹、水痘、麻疹等发疹性传染病和惊风、痫证加以鉴别,阐明了急、慢惊风为阴阳异证,认为急惊属阳、热、实,治合凉泻:慢惊属阴、寒、虚,治合温补,成为后世治疗惊风的准则。特别突出的是,钱乙首创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各脏证有虚、实、寒、热之分,方有温、清、补、泻之别。论治法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又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他善于化裁古方(如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如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等),创134方,其中成药占绝大多数,许多方剂至今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经方,千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北宋时期,天花、麻疹等传染病流行,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撰写了《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记录了用白虎汤及青黛、大黄等药物的治疗经验,是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南宋刘防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627门,许多散失的宋以前儿科著作被收录其中而得以流传,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同时期还有不著纂人姓氏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问世,从初生到年长儿童,各类疾病广泛收录论述,如认为脐风的病因是断脐不慎所致,提出了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风小儿病源方论》,注重固护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扶正见长。他第一章儿科学基础3对于痘疹病源、治法均有阐述,尤其是温补法在儿科临床的运用独树一帜:对于儿童保健、小儿变蒸,以及辨形、论证等均论述详明。陈文中主温补与钱乙、董汲主寒凉两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为儿科疾病辨证论治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治疗方法,形成了中医儿科学系统、完整的学术体系。(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1.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对儿科各有特长,其中刘完素用辛苦寒凉治疗小儿热性病,张从正治热性病善用攻下,李杲重视调理脾胃,朱丹溪倡导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养阴。元代名医曾世荣编著《活幼心书(活幼口议》,详论初生诸疾,是中医新生儿学较早的集中论述。曾氏以调元散、补肾地黄丸治疗胎怯;归纳急惊风为“四证八候”,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治法,立琥珀抱龙丸、镇惊丸等疗惊方:提出了“惊风三发便成痫”“瘀血成痫”等创见,都很有学术价值。2.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儿科学术水平快速发展提高,逐渐走向成熟发展时期。明代儿科医家鲁伯嗣著《婴童百问》,将儿科病证设为百问,每问一证,究其受病之源,详其治疗之法。薛铠、薛己父子著《保婴撮要》,论儿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则。其中论及小儿外、皮肤、骨伤、眼、耳鼻咽喉、口齿、肛肠科病证70多种,脏腑、经络辨证用药,内治、外治、手术兼备,对中医小儿外科学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儿科世医万全,字密斋,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风片玉心书》等。他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他在朱丹溪学术思想基础上,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即“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处方用药精练而切合病情,并将推拿疗法用于儿科。这些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丰富了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内容。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广泛辑录明代以前医家名著有关儿科的理论和经验,分门别类,汇集成册,并阐明己见的学术著作。张介宾《景岳全书·小儿则》重视母乳与婴儿之间的关系,“大抵保婴之法…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辨证重在表里寒热虚实;倡导小儿“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上认为“脏气清灵,随拨随应”。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搜集了防治儿科411种病证的方药,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清代儿科医家夏禹铸著《幼科铁镜》,认为“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外者内之著也”,首重望诊,主张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是清廷组织编写的儿科专书,立论精当,条理分明,既适用于临床,又适用于教学。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并发症的辨证和治疗,根据麻疹“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的症状提出了“肺炎喘嗽“的病名。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了小儿尸体解剖学资料,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阐发了活血化瘀法在儿科紫癜风、疳证、小儿痞块等病证中的应用。陈复正,字飞霞,著《幼幼集成》。他对于儿科诊法及内治诸法叙述皆详,搜集了不少单方验方和外治法。将指纹辨证方法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至今为临床所采用。吴瑭撰《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了“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六气为病、三焦分证、治病求本等观点。论述精当,方药切用,对儿科外感、内伤疾病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明清时期,我国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已广泛传播。《博集稀痘方论》载有稀痘方,《三冈识略》4中医儿科学载有痘衣法。《痘疹金镜赋集解》记载,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的人痘接种法己盛行各地。后来,我国的人痘接种法流传到俄罗斯、朝鲜、日本、土耳其及欧非各国,较英国琴纳氏发明牛痘接种早200多年,是世界免疫学发展的先驱。清代后期,随着西医学传入国内,我国儿科界也开始有人提出宜中西医合参。何炳元《新纂儿科诊断学》中除阐述传统中医内容外,引入检诊一项,用于检查口腔、温度、阴器等的变化。3.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虽无长足发展,但由于民国时期儿科疾病流行,以及受西学的影响,许多医家勤求古训,融会新知,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儿科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探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徐小圃擅用温药“温阳抑阴”,奚泳裳善取寒凉药清解热毒,都救治了许多时行病危重病证患儿,至今在临床上被广泛学习应用。(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十分重视儿童健康,在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政策支持下,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学术氛围中,中医儿科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现代中医中等及高等教育,7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硕士生教育,8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博士生教育。21世纪初有了中医儿科学博士后,2017年起,部分中医药大学开设中医儿科专业,大批培养儿科专科人才,使中医儿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学科发展的有力保证。这一时期,编写了不同层次的中医儿科学教材,整理出版了历代儿科名著,挖掘了一大批对临床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的可贵资料,出版了大批中医儿科学术著作。这些现代中医儿科学术著作,不仅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中医儿科学的进展,而且适合现代医疗、科研、教学的实际需要,推动了学科学术进步。二、中医儿科学发展现状现代中医儿科的学术发展,通过以中医儿科专业人员为主体、相关多学科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中医儿科学基础及理论研究现代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争鸣活跃,在许多问题上认识渐趋一致。就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等方面若干理论问题,如“纯阳”“稚阴稚阳”“变蒸”及五脏“不足”“有余”等的学术探讨,促进了认识的趋同。例如,对于始自西晋王叔和的“变蒸”学说,经过对传统记载的发掘和中西医学比较研究,明确了它是一种正确地总结了婴幼儿生长发有规律的学说。近60多年来,一批现代中医儿科专家尝试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面向现代中医儿科临床,提出有创新意义的学术思想。江育仁提出“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观点,认为现代小儿脾胃病以脾运失健者居多,应以运脾法为主治疗,还提出了“流行性脑炎从热、痰、风论治”“疳证从疳气、疳积、干疳论治“等新观点,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王烈提出哮喘分苗期、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证治,根、苗之治并重。刘弼臣尊崇钱乙“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提出了抽动障碍、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张奇文提出“肺胃肠相关论”“宣肺勿忘解表、清肺勿忘清肠、止咳勿忘化痰、化痰勿忘运脾、润肺勿忘养胃、标去勿忘培本”的治则。汪受传提出了“胎怯从补肾健脾证治”,小儿肺炎从“热、郁、痰、瘀论治”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时毓民提出“性早熟从滋阴降火论治”。俞景茂提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分感染期、迁延期、恢复期三期辨证论治,和法是防治该病的基本方法。丁樱提出过敏性紫癜肾炎病因病机为热、瘀、虚,治疗采用清热凉血、活血止第一章儿科学基础5血: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摄血止血三步疗法。马融提出癫痫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痰、瘀、虚”,治疗遵循“豁痰息风以抗痫,益肾填精以增智,健脾顺气调体质,病证结合治童痫”的癫痫治则。儿科诊法应用,在传统突出望诊的基础上,丰富了山根诊、舌诊、肛门诊等内容,在四诊客观化方面,如色诊定量、舌诊微观化、闻诊声音分析等,都做了不少工作。尝试扩大传统四诊手段,利用血液化学检测、分子生物学试验、超声影像技术等搜集到的儿科疾病体内变化信息,将其纳入中医儿科辨证体系,即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使中医儿科辨证学的认识层次得到深化。治则治法的研究更加活跃,特别是多种疗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药物外治疗法、儿科中成药研究和开发应用等,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二)中医儿科学临床研究在中医儿科学预防医学方面,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应用中医儿科学防治方法,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胎养胎教学说的科学内涵在现代被逐一证实,宣传推广我国传统的养胎护胎经验,对促进优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药自母传”为依据,通过孕妇妊娠期服药,作用于胎儿,预防新生儿黄疸、胎怯,证明了其可靠的效果。发挥中医药扶正固本、调整机体的优势,通过对体弱儿童辨证给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儿、脾虚儿的发病率,延长了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缓解期。在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流行时,用中药内服、药液雾化吸入等方法,保护易感儿,预防发病,取得良好效果。中药保健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开发,更加拓宽了中医儿科预防医学的应用领域。在中医儿科学临证医学方面,借助于现代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科研成果大量产生。将传统的临床经验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总结验证、比较甄别、提高创新,使临床诊疗水平大为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中医学“小儿暑温”理论指导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论治取得成功树立了一个范例,即对西医学明确诊断的疾病,应用中医儿科学理论分析其病因病机,采用中医药学方法辨证治疗。这样,不仅提高了中医儿科诊疗水平,而且使其能克服部分医学难题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同。中医药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肺炎、百日咳、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等感染性疾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通过药效学研究表明,不少中药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能调整机体免疫、改善器官功能及组织代谢、减轻病理反应等,说明中医治法的特色在于方药整体效应,即多靶点效应。在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厌食症、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疳证等,中医药治疗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即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许多中药新药的发明和剂型改革,如痰热清注射液、喜平注射液用于感染性疾病,青蒿素治疗疟疾,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治疗肾病综合征,三尖杉酯碱、靛玉红、砷制剂用于治疗白血病等,都提高了疗效,方便了用药。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近年采用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对许多疾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盲法对照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使诊疗水平大为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科的疾病谱不断变化。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免疫类疾病、儿童神经精神疾病逐渐被人们认识。对于古代没有明确记载的许多疾病,如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性早熟、手足口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艾滋病等,中医儿科工作者从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出发,用中医学理论分析其病因病机,提出辨证论治方法,己形成具有中医药特点的系统论述,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对于儿童神经精神类疾6中医儿科学病如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中医药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并配合耳穴、行为疗法、心理疗法,其综合疗效也逐步得到西医同行的认可。发扬中医特色与优势,产生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诊疗操作技术: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推拿按揉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啄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益气通督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泻、引导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输合配穴针推法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肝强脾弱证)、头手足脊针推四联疗法、脊背六法、中药熏洗配合治疗小儿脑瘫等等。这些简便有效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的总结,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基层的推广应用。临床研究越来越规范,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临床研究基地,王雪峰领军开展儿童肺炎的防-治-调研究。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成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丁樱率领儿科团队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儿童紫癜肾炎的中医示范研究,马融率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开展“儿童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重点专科、中医儿科诊疗中心成立,中医儿科在中医急症、新生儿、血液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新的领域不断切入并取得较好疗效,得到西医同行的认可。(三)中医儿科学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研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中医儿科科研中,最常进行的动物实验是建立符合中医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与中药的药理、毒理实验。用实验动物建立病、证的病理模型,既可提供作为该病证的病理生理研究对象,又有助于筛选和研究有效方药。迄今为止,已经研究建立了一批中医病证的病理模型和儿科病证的专用模型,为研究证的本质、研制儿科新药创造了条件。脾虚证模型研制较早,已建立大黄型脾虚造型法、利血平型脾虚造型法、饮食失节型脾虚造型法等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发热病理模型,有给动物注射不同致热原,如细菌毒素、过期菌苗、酵母悬或牛奶等的不同制作方法。中医儿科专用模型,则有采用病因模拟造模法的“饮食失节”制作小儿厌食、积滞、疳证模型,“禀赋未充”制作胎怯模型等病证结合动物病理模型的产生。中药药理实验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体内过程,以阐明其防治疾病原理的实验。一些儿科常见病、证已经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方法。例如:脾虚证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可以在建立小鼠脾虚模型后,做健脾益气(应激能力试验、免疫功能测定)、运化水谷(胃功能试验、肠功能试验)等方面的试验。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可以做药物对发热动物模型的祛邪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细菌作用)、解热作用、发汗作用、抗作用和固表作用等试验。中药毒理学研究依据给药时间的长短和观察目的不同,分为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3种,有些中药和制剂尚须进行安全限度试验等,都已开展了不少工作。中药药理实验研究发展很快,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酶学、内分泌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核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方法,使中药药效学研究不断深入,儿科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理学、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也已经起步。这些研究不仅科学验证了前人的有效经验,更在现代中医儿科基础、临床研究,以及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四)中医儿科学发展趋势在中医儿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创立了多项世界领先的记录。在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应当清醒地看到,现代中医儿科的发展速度虽然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必须面向未来,···试读结束···...

    2022-10-21

  • 《急危重症救治精要》侯希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急危重症救治精要》【作者】侯希主编【页数】164【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335-5905-2【价格】68.00【分类】急性病-诊疗;险症-诊疗【参考文献】侯希主编.急危重症救治精要.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急危重症救治精要》内容提要:本书首先阐述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心肺脑复苏、常用监测技术、危重症常用治疗方法等内容,然后分章节详细介绍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治,对普外科急症、骨科急症也做了相关阐述。全文内容丰富,资料新颖,紧扣临床,简明实用,可供各级医院急诊科、ICU及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阅读参考。本书作者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宁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急危重症救治精要》内容试读第一章ICU第一节ICU概论一、ICU简介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表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的表述,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teivecareu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把危重患者都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及技术上提供最佳保障,以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香港和澳门的医院,ICU被称为深切治疗部。二、发展历程ICU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30多年了,现在已经变成了医院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抢救中心。ICU的监护水平是否良好,设备是否先进,现在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的CU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目前在国内设有ICU的医院还不算普遍,但已受到国家与医院的重视,必然将很快发展。ICU又分为综合ICU和专科ICU(如烧伤ICU、新生儿ICU、心血管外科ICU)。三、收治对象ICU主要针对的对象有:(1)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的患者。(2)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以及加强治疗的患者。病情好转后,便要转回普通病房。(3)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4)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等)功能衰竭或者多脏器衰竭的患者。(5)严重受创、大型手术后还有必须针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的监测和支持的患者。四、病房设备重症监护室设有中心监护站,可以监护所有的病床并直接观察。每个病床占面积比较宽,不同床位间用玻璃或者布帘相隔。ICU的设备必须包括中心监护仪、起搏器、输液泵、麻醉机、除颤仪、微量注射器、床边监护仪、心电图机、多功能呼吸治疗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等。在条件优越的医院,还配置拥有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脑电图机、血尿常规分析仪、微型电子计算机、血液透析器、床旁X线机、血气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B超机等各种仪器。(侯希)】一1以急危重症数治精要第二节ICU护理管理及记录一、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一)入室护理要求(1)接患者前须准备好监护仪、呼吸机、床单位及所需常规用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各参数,调试确认无误。(2)严格交接班,全面评估患者,检查各管道并记录,向患者亲属介绍陪客探视制度和患者管理制度等。(二)入室患者护理要求(1)在重症监护室必须要严密监测各项示波图形压力还有生命体征的变化,按要求正确评估和记录患者各系统(运动、皮肤、神经、肝、肾、呼吸、循环)情况,正确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心包填塞、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2)必须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并且按照呼吸机模式监测各项指标,根据病情做好胸部物理疗法,及时送检血气。(3)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需要做好患者各种管道的护理,要随时保持管道的通畅,及时观察引流的量、性状,对出血量大或异常的引流应及时与医生联系。(4)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及晨晚间护理,使患者卧位舒适,保持皮肤、口腔、会阴的清洁。(5)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关心患者,做好心理护理。(6)按医嘱鼓励患者进食,不能进食者做好胃肠内外的营养支持。(三)协助患者翻身活动鼓励患者主动运动,避免褥疮、下肢静脉栓塞、失用性萎缩等并发症。(四)患者转送护理要求(1)向重症监护室运送昏迷患者需先开通气道,头颈部外伤患者需有颈托,有颅内压增高患者需镇静,异常血气需在转运前处理,同时还需处理紧急情况,如引流管、胃管、胸管不夹闭,有尿袋需清空。保持两路以上静脉通路,有创监测通路需置于显眼处。保证转运途中有足够备药,血管活性药物需有明显标记,转运患者须约束,转运仪器须固定在转运床上。(2)机械通气:患者转运途中需有供氧装置及简易呼吸皮囊,维持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测,必要时有创血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急救药物的准备(由主管医生决定)。患者做检查时,护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3)转运前,选择转运途中需要使用的监测仪器及药物,选择合适的运送人员,随行人员至少两名,转运途中最好有能提供抢救设备的部门。(五)出室护理要求(1)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必须先与病房的护士详细交接班。介绍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的治疗、护理过程,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2)出科前责任护士简要记录有关患者的监测、病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送检未报告的化验项目等,清点随带物品。(3)根据出室医嘱,由护士与所转科室及患者家属联系妥当后方可转科。向患者解释转科的目的及需注意的事项。(六)监护室交接班要求(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者记录下班前最后一次生命体征及各项监测参数,做好班内出人-2ICU第一章量的统计。(2)接班者记录接班当时监测参数及留下的液体及药品,发现不符及时核对。(3)床边监测仪器的交接。检查心电监护仪并确认各项参数的报警范围;检查人工呼吸机的运转情况,气源、电源是否充足,湿化器内蒸馏水水位,并记录设置的各项参数;其他特殊治疗,如床边超滤、心功能监测、体外起搏等均应检查记录管路及仪器的运作情况。(七)监护室安全管理制度(1)轮椅、平车转运患者检查或转送病房时必须有床栏保护,转运前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估,准备好一切所需物品并有工作人员陪同。(2)在任何时候,患者的床须放在最低水平,操作时可抬高床位,但结束后仍须放低。(3)特殊操作期间的临时制动,如深静脉穿刺。使用四肢约束带者需每小时检查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并记录。如果不需使用时应及时解除。应记录使用约束带的类型、部位、时间及终止时间。(4)视觉障碍、意识改变、麻醉未醒阶段(根据护士评估决定)、小儿等患者需常规使用床栏。护士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使用床栏的目的及制度。如果患者或家属拒绝使用床栏,须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必要时须患者或家属签字。(5)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应急预案。(八)仪器保管制度(1)重症监护室必须严格的执行仪器保管制度,要将仪器说明书挂在仪器旁或贴于仪器上,以便使用前详细阅读说明书,仔细检查、核对。使用后正确调整和检查,使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如果机器出现故障,及时维修。(2)各种仪器每月定期检查、保养一次,并登记。二、ICU危重患者监护记录(一)特护记录单书写要求(1)详细记录出入量:①每餐食物、食物含水量、饮水量、鼻饲量准确记录。②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各种引流,除记录具体量外,还需将其颜色、性质记录于病情栏内。(2)上级护理人员修改下级护理人员护理记录,用红笔画双横线,在修改处上方注明日期签全名。(3)记录患者24h病情变化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如何。(4)一般转入护理记录:转入时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效果评价。(5)手术后转入护理记录:手术名称、麻醉方式、返回病房时的状况、麻醉清醒时间、伤口、引流情况及注意事项。(6)护理记录写了错别字,不能涂改,应用蓝笔画双横线并签名。(7)护士长不上班时,主管班要检查所有患者护理记录并签名。(8)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体现专科特点,简明扼要。(9)吸痰不频繁者,每次记录吸痰量及性质;频繁吸痰者至少2h记录一次,如“2h吸痰次数,量××mL,为××样痰”,并写明如何进行气道湿化的。(10)首次护理记录:患者入院后第一次护理记录。内容要求:主诉、诊断、症状体征、重要既往史、过敏史、简述主要治疗,采取护理措施应详细记录,心理状态的异常反应,人院宣教内容,效果评价。(二)ICU患者监护记录内容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住院号、诊断、床号、转入科室等眉栏项目。1.检测内容①肾功能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尿量、尿比重、血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②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项目包括出入量及相关的血液检验结果。③中枢神经系统监测项目包括数值、瞳孔、四肢反射以及肢体活动等。④循环系统监测内容包括心电监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如心率、心律、无创一3以急危里症数治精要或有创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等,还包括体温和末梢循环,如皮肤黏膜的颜色、肢端的温度和湿度等。⑤呼吸系统监测内容包括呼吸形式、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困难类型、程度和发绀程度;吸氧方式、氧流量;呼吸机参数,如呼吸模式、呼吸频率、压力支持。2.治疗护理措施①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药物。②专科护理落实情况:包括气管插管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③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包括晨晚间护理、皮肤护理、体位、饮食及静脉留置管的护理。(三)ICU危重患者监护记录单的特点(1)规范签名、落实责任:落实“谁执行、谁记录、谁签字、谁负责”的记录原则。(2)能全面反映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状态。(3)能及时地反映病情变化。(4)表格式的监测记录。(四)危重患者监护记录单书写要求(1)危重患者监护记录单眉栏项目准确填写。(2)监测记录的主要内容:①出入量记录分为入量和出量,在相应监护时间内记录各种摄入饮食含水量、输液、输血、治疗用药及各种引流物和排泄物的量。在静脉和口服入量栏内详细记录各种治疗用药的名称,用药方式、量,进食食物的种类、量,并有执行者与核对者签名,以明确责任;出量包括该时间段内患者的尿量、引流量、呕吐量、痰量等,并记录出量的性质;大便记录次数,若为稀便应记录量和性质;每班小结,24h总结,24h出入量以上午7时至次日7时计算,小结后数字以红笔画双线标识;按护理常规进行每班和24h总量的合计。②循环系统。③神经系统。④生命体征。⑤呼吸系统:主要的记录内容有呼吸频率、呼吸音、血氧饱和度、呼吸机支持的具体参数。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记录准确的数据;呼吸音正常者记录左、右两侧呼吸音清,若异常应记录实际听诊情况,如粗、低等;应用机械通气者应记录设定的具体参数,如辅助方式、潮气量、设定/自主频率、氧浓度、呼气末正压、压力支持等;吸氧者注明吸氧的方式是鼻塞或面罩、氧流量。⑥详细记录日期和时间。⑦实验室资料。(3)病情观察与处理:内科新人患者本次人院监护室的原因、患者的主诉、一般情况、阳性症状和体征、入院后给予的治疗护理措施及其效果;外科手术患者写明手术的名称、麻醉方式、术后病情变化、伤口引流等情况。(4)记录内容客观、真实、简明扼要,选择能反映病情的内容记录。不记录主观评判内容。(5)护士长每天检查一次并按规定签全名,患者离开监护室前护士长应完成所有的审查和签字。(侯希)第三节危重患者的转运与ICU病房的感染控制一、危重患者转运规程(1)转运结束后对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要向科主任、主管护士或护士长汇报完成转运的全过程。(2)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动作应迅速、敏捷、准确,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患者安全送到目的地。护理人员接到转运医嘱后,应立即准备好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使用的仪器设备,并电话通知与接收患者的部门确认,对方是否做好接应准备。护士长应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负责患者转运。院内危重患者的转运使用病床进行转运,到达转运目的地后,除有诊断或治疗上的必要外,原则上患者不再换床。转运患者时按需要准备以下设备:①急救型号的简易人工呼吸器。②携带手提式多功能监护仪,持续心电图、血氧、血压监测。③给氧,备氧气袋或小氧气筒。④开静脉通路最好选择使用留置针,开辟两条静脉一4ICU第一章通道。(3)转运前应派人确认转运道路畅通无阻,电梯做好接应准备。(4)下达患者转运医嘱前,负责医生应事先与接收患者的部门取得联系,提前了解接收医院或科室的基本情况,比如医院的设备、床位、医疗条件等是否有能力接收患者或者是否愿意接收转出的患者,告知患者的情况以及需做的准备,并记录告知内容。下达书面医嘱后,医生应向负责转运患者的护士交代转运注意事项,并协助护士转运患者。(5)在转运前和到达后,责任护士应检查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6)如患者是病区间的转移,如转运至手术室或其他病区时,负责转运责任护士应与接收部门的责任护士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包括转运过程中任何的病情变化、与转运有关的其他特殊情况、交接时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静脉通路、液体性质和量、各种管道、患者随身物品、治疗情况、病历等,并记录在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中。只有当双方交接完成后方可离开。责任医生同样应进行床旁交接。书写转科记录和转入记录。(7)向院外转运危重患者时,应派具有相应资历的合格医生、护士负责转运。转运途中发生的病情变化及救治应记录在转诊记录单中。(8)转运时患者的病情记录应随同患者转移。医护人员在交接患者的同时交接病历。(9)病情危重的患者原则上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运,以就地检查和抢救为原则。如确有必要进行转运时,应征得科主任和专业负责人的同意。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阐明患者进行转运的必要性、危险性,并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病情虽然危重,但不是紧急转运的必须签署危重患者转运知情同意书。在抢救情况下危重患者的转运也须征得患者家属或关系人的口头同意,并记录在病历中。在特殊情况下可请示医务部主任或总值班。二、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流程(一)概述(1)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院前、院内、院外的转运,而这种转运需要持续药物和生命体征的维持,所以危重患者的转运是一件大事。(2)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急救器械、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二)危重患者的转运1.转运指征(1)众多的转运患者中哪些属于危重患者:①有单个或多个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此类患者在病房或转运途中都有可能随时发生病情恶化。②有循环、呼吸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此类患者在搬运过程中有可能随时发生意外,甚至立即死亡。(2)为何需要转运:①院际转运:a。向专科医院转运进行特殊的治疗。.向上级医院转运,寻求更多更好的资源。c.院前转运,如交通事故、院外紧急发病等。②院内转运:a.特殊检查,如CT、MRI、血管造影等。.介入治疗或手术。c.专科治疗。(3)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血流动力学极其不稳定者。2.转运风险评估(1)危重患者的转运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是医生的需要还是面对家属,我们都要在转运前和转运中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来自于医务人员的经验和患者的生理学参数。(2)转运风险:①转运风险较大的患者主要涉及呼吸、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②转运风险较小的科室是ICU,ICU的患者得到高级监护,病情为医生基本掌握,容易把握和选择转运时机。③转运风险较大的科室是急诊科,急诊的患者伤情未知成分多,需要迫切地检查和治疗。-5化急危重症数治精要3.转运的危险因素(1)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①窒息(2%);②血氧饱和度改变(31%);③人工气道移位或滑脱(2%)④输液通路堵塞或滑脱(5%);⑤导管脱落(19%);⑥心率改变(41%)。(2)危险因素:①转运设备及基本药品准备不足,尤其是紧急转运或院际转运(路途远、时间长)。②交接不完善,如交接病情(包括路途中特殊的病情变化和处理)、治疗方案、心理状况等。③转运陪送人员组成不合理,如低年资护士、护理员、实习生甚至无医务人员。④转运计划不周,如路线选择、辅助部门或科室的准备。三、转运过程中的危险事件(一)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1)中枢神经系统: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2)呼吸系统: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物阻塞、剧烈咳嗽。(3)循环系统: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其他心律失常。(4)其他:出血、高热等。(二)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1,负压系统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2.输注设备断开、电池不足、长度不足、输液架出现问题。3.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到屏幕。4.通气设备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电池不足。四、院内安全转运(一)负责转运的人员(1)一定的抢救经验和应急能力。(2)熟练的气道管理技术。(3)熟悉转运中使用的各项设备。(4)现场心肺复苏技术。(5)危重患者的转运至少由两人陪同:通常是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二)转运的设备(1)设备与急救药品要根据患者选配,达到流动式专科ICU的标准。(2)确保足够的后备电能(电池),配带在目的地可用的电源线。(3)氧气要比预计转运时间多30mi的供应量。(4)具备声音或可视的报警功能。(5)设备通常有不同的型号,请选择合适型号的设备。(6)选择熟悉的设备并检查以确保它能正常运转。(7)易于固定在床边,不要将设备放在患者身上。(8)轻巧可移动,适用于电梯等环境。(三)注意事项(1)做好应急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救护;做好转运中记录。(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脉率及末梢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及各种引流管的固定及引流情况;机械通气患者注意观察气道、呼吸机运转及氧气供应情况。—6···试读结束···...

    2022-09-29

  • 哥:短视频之带货训练营价值1599元,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下载

    课程介绍燕哥文化传媒出品短视频集训营官网售价1599元燕哥的目标是教10万年轻白人学习短视频,通过短视频赚钱。本课程从初学者所需的基本编辑开始。书单号载货。简单的一点是出售书籍的帐户。它帮助其他人通过短视频销售书籍。有人买后,商家负责发货,不用囤货。这个商家的提成非常高,单品可以达到50%甚至70%。非常适合有时间和空闲时间的人。有人问,书号已经出版多年,现在再做是不是太晚了?你可以放心,抖音日活跃用户超过7亿,不缺书友。书单号的领域包括:育儿、国学、情感、金融、灵感、情商、职场、历史话题等。老师会教你如何制作动态绘本订单号,模板制作,找产品,挂链接,防搬运,我会教你前期如何积累粉丝,以及视频号带货,好东西分享给大家的工作台和灯光,制作的完整实战操作零小时视频制作完整版的流程,以及中间截取的书单号类型,以及如何套用流行风格视频模板制作自己的原创视频等等。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问题叶她想做个副业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我想做一个赚钱的抖音账号,但我可以'ttart喜欢短视频但是缺少方法学完本课程,你就能解决以上问题!闫哥:带货训练营短视频截图课程目录带货短视频集训营1--1初学者必看基础短片2--2课前必看书单3--4动态绘本编号4--5视频带货-模板制作5--6视频带货-找产品6--7视频带货挂链接7--8视频带货-防搬运gt8--9前期如何积累粉丝9--10视频外送完整课程10--11好物工作台及灯光搭建11--12零食外送完整版视频制作过程中12--3,截取类型书单号13--13如何混剪原版14--14如何应用流行的视频模板制作你的自己的原创视频lt!--相关下载--gt相关下载点击下载...

    2022-09-10 短视频书单制作 短视频书单素材

  • 《临床外科与骨科诊疗》樊政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临床外科与骨科诊疗》【作者】樊政编著【页数】189【出版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78-4207-9【价格】40.00【分类】外科-疾病-诊疗【参考文献】樊政编著.临床外科与骨科诊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临床外科与骨科诊疗》内容提要:本书分为外科总论、骨折、骨与关节疾患3篇,包括外科手术基础、外科常见知识、骨折概论、上肢骨骨折、下肢骨骨折、胸腰椎及骨盆骨折、骨与关节结核等内容。《临床外科与骨科诊疗》内容试读第一篇外科总论第一篇外科总论第一章外科手术基础第一节无菌术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在手术、穿刺、注射、插管、换药等过程中,如不采取一定防范措施,微生物即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和空气进人伤口,引起感染无菌术即是针对这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而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等)。灭菌法一般是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掉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有的化学品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故也可在灭菌法中应用。抗菌法又称消毒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来消灭微生物,例如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和臂的消毒以及病人的皮肤消毒。有关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则是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以免引起伤口感染的办法灭菌法所用的物理方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而以高温灭菌的应用最为普遍。手术器械和应用物品如手术衣、手术巾、纱布和盆、罐等都可用高温来灭菌。电离辐射主要用于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类固醇、维生素,以及塑料注射器和缝线等的灭菌。紫外线可以杀灭悬浮在空气中、水中和附于物体表面的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但它不能射人食物和衣料、被服等纺织物,故一般常用于室内空气的灭菌。抗菌法所用化学制剂的种类很多。理想的消毒药物应能杀灭细菌、芽孢、真菌等一切能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而不损害正常组织。但目前尚无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药物。一般可根据要消毒的器械、物品等的性质,来选用不同的药物,以发挥药物的作用和减少其不良反应。第二节手术器械和手术物品的灭菌与消毒手术器械和手术物品的灭菌与消毒是决定手术后是否感染的无菌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预防性消毒。一、灭菌法(一)热力灭菌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包括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1临床外科与骨科诊疗湿热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常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法、低温蒸汽灭菌法。干热法包括对外科器械的烧灼灭菌,烤箱内干烤灭菌,红外线辐射灭菌,在焚烧炉内焚烧特殊感染敷料及病人尸体等1.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是导致微生物蛋白质的变性和凝固。蒸汽是无害、无味的,高压蒸汽灭菌后的物品使用绝对安全,高压蒸汽灭菌速度快、温度高、穿透力强,故而效果可靠,应用最普遍。目前使用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可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种。(1)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实验室、基层医院和科室常用的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为单层圆筒,内有一个铝制的盛物桶。使用时在高压锅内放人约4m深的清水,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入盛物桶内,放人的物品不宜过多,待灭菌物品间要有孔隙;盖上锅盖,将排气软管插入盛物桶壁上的方管内,拧紧螺丝;将高压锅放火源上加热,待水沸腾10~15mi后打开排气阀,放出冷空气,至有蒸汽排出时关闭排气阀,使锅内压力逐渐上升;到所需压力时,调节火源,维持到预定时间。离开火源,打开放气阀,排出蒸汽,使压力恢复到“0位时,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若灭菌液体,应慢慢冷却,以防止减压过快造成猛烈沸腾而使液体外溢和瓶子破裂或爆炸。(2)立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是一种老式的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方法同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3)卧式高压蒸汽灭菌器优点是使用外源蒸汽,不会因加水过多而浸湿灭菌物品;灭菌物品的放取比较方便;不会因灭菌物品堆放过高而影响蒸汽流通,(4)预真空式高压蒸汽灭菌器是目前各大型、中型医院普遍采用的一种高压蒸汽灭菌方法。在灭菌前预先将灭菌器内抽成真空,然后打开外源蒸汽阀门,使蒸汽快速进入灭菌包内。优点是:能明显缩短灭菌时间;灭菌效果确实,特别是对于较大和较密实的灭菌包,能使高压蒸汽快速进入灭菌包的深部:灭菌敷料干燥,极少产生冷凝水。2.流通蒸汽灭菌法是指在101.325kPa(1atm)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灭菌。方法简便。家庭用的蒸笼也是简易的流通蒸汽灭菌器。常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物品的灭菌。在农村或野外条件下可因地制宜用于医疗灭菌。敷料包要小,外面再包两层纸张;蒸笼须密盖;水煮沸后继续加热60mi,可达灭菌目的;蒸毕将物品取出烤干或晾干备用3.煮沸法煮沸法是使用最早的方法之一,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且效果较可靠。手术室、基层医院和村卫生室仍在使用。有专用的电或酒精煮沸器。一般铝锅去油脂后也可用。适用于玻璃、橡胶、金属器械,但可使锐利的手术器械锋利性受损,紧急情况也可煮沸消毒。水煮沸至100℃后,持续15~20mi,一般细菌可杀死;对被肝炎病人污染的物品和器械,应煮沸30mi带芽孢的细菌,需至少煮沸1h以上才能杀灭。如在水中加增效剂碳酸氢钠,使成2%碱性溶液,沸点可提高到105℃,时间可缩短到10mi,同时还可以防止金属器械生锈。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故海拔高度每增高300m,灭菌时间应延长2mi,或用高压锅煮沸灭菌10mi即可。对不耐100℃高温的物品,在水中加少量增效剂如0.2%甲醛或0.01%氯化汞(升汞),经80℃处理60mi,也可达到灭菌效果。注意事项如下①灭菌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如果中途加入新的物品,应重新计算时间。2第一篇外科总论②一次煮沸放的物品不宜过多,应不超过容器容量的3/4,被灭菌物品必须完全浸泡于水中,才能达到灭菌目的,灭菌器要加盖关闭,以保持煮沸温度。③橡胶和丝线类应于水煮沸后放人,煮沸15mi后取出,以免时间过长影响质量。④玻璃制品需用纱布包好,放人冷水中开始煮沸,以免骤热或互相碰撞而破裂,锅底垫纱布,以防震动,注射器应将针筒、针芯拆开包好分放。⑤灭菌物品应保持清洁,灭菌前应做冲洗。⑥不透水物品,如盘、碗应垂直放置,棉织品煮沸要略加搅拌以利水的对流」⑦灭菌后,物品取出慎防再污染,器械灭菌后,可将水放出去,利用消毒器加热烘干」4.低温蒸汽消毒法目前国外医院常用由高压锅改造的低温蒸汽装置,即在低于大气压下,73~80℃,加或不加甲醛,来处理怕高热物品,如各种内窥镜、塑料制品、橡胶制品、麻醉面罩等。灭菌快、比较经济、易控制。5.烧灼法在紧急情况下,或没有其他办法应付的情况下,对手术器械可用此法。将器械放在搪瓷或金属盒中,倒入90%酒精少许,点火直接在火焰上烧灼,该法温度高、效果可靠。但烧灼可使器械变钝,又失去光泽,一般不宜做常规应用。6.电烤箱和红外线烤箱此法也是干热灭菌中的一种方法。利用高热烘烤进行灭菌,只应用于不怕高温的金属器械、玻璃、陶瓷、油剂等,不适用棉纤制品、塑料制品等的灭菌。灭菌后物品是干的,便于使用,缺点是所需温度高、时间长。(二)电离辐射灭菌利用丁射线、伦琴射线或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灭其中微生物的低温灭菌方法,称为电离辐射灭菌。医疗用品辐射灭菌是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灭菌方法。手术缝线、纱布、脱脂棉、卫生纸、外科手术器、手术敷料等均可用此法灭菌。优点是:①灭菌均匀彻底,无环境污染,能杀死各种微生物;②使用价格便宜,节约能源,比加热法省钱又省能源;③穿透力强,可对密封包装物品进行灭菌,消毒后长期保存,随时可用:④速度快,操作简单,可连续作业,可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大量生产;⑤为冷灭菌,即在常温下灭菌,适合于热敏材料,如生物制品(羊肠线、人工瓣膜等)、塑料制品、尼龙制品等。所以电离辐射灭菌法使用越来越广泛。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需要专门管理人员。(三)微波灭菌法微波是一种波长短而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在有一定含水量的条件下的热效应是微波杀菌的主要原因。微波加热的明显优点是对物体内部直接加热,因此灭菌时物品内外可同时增温,所需加热时间短,对物品的损害较其他热灭菌法为轻。可用于手术器械包、敷料包、安瓿针剂及中药丸灭菌。微波可透过玻璃、陶瓷、聚丙烯等,故物品可甩上述材料包装后灭菌。缺点是费用较高,且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故国内医院尚未推广使用。二、消毒法(一)药物浸泡消毒法不耐热的物品和器械,如锐利手术器械、内窥镜、特殊材料制成的导管(心导管、各种引流管、输尿管导管等),多用化学药液浸泡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下列几种。1.1: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时间为30mi,常用于手术刀片、剪刀、3〡临床外科与骨科诊疗缝针的消毒。苯扎溴铵可腐蚀铝制品,并使其他金属器械生锈。配成含0.5%亚硝酸钠的1:1000苯扎溴铵溶液,有防止金属器械生锈的作用。药液宜每周更换一次。若配制药液的水质过硬时,则药液浓度应提高1~2倍;当配制的溶液出现显著黄色或产生较多沉淀时,应立即更换新;在物品表面有拮抗药物(如碘、硼酸)或沾有有机物(如血)时,应洗净后再浸泡;配制的水溶液应避免形成泡沫,因泡沫中药物浓度比溶液中高,而影响药物的均匀分布另外,与苯扎溴铵同属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还有度米芬(消毒宁)和溴十四烷基甲吡啶(消毒净)。与苯扎溴铵相比,度米芬的消毒作用较强,对物品的损害较轻微,皮肤刺激小,值得推广。溴十四烷基甲吡啶的杀菌作用比苯扎溴铵强,但不及度米芬,且价格较贵,不如苯扎溴铵易推广。2.70%酒精浸泡时间为30mi,物品消毒前应将沾附的有机物清除干净。勿使物体带过多水分以免稀释药液而降低消毒效果。浸泡器械的盘子应加盖,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消毒效果。因酒精易挥发,且金属器械浸泡过久易生锈等缺点,所以一般不常规用于浸泡手术器械,而主要用于皮肤消毒。3.甲醛溶液市售的福尔马林为甲醛的水溶液,含甲醛37%~40%,消毒时可用稀释的甲醛水溶液,浓度为10%、20%。这种古老的消毒剂,杀菌效果好、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浸泡时间为30mi,适用于膀胱镜、输尿管导管、塑料管、有机玻璃的消毒。由于甲醛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故浸泡过的器械和物品需用无菌水冲洗后才能使用。另外,甲醛消毒后常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特别是对眼睛和鼻黏膜的刺激使人难以忍受,导致使用的局限性。近几年国外报道用多聚甲醛配制的10%甲醛乙二醇溶液、10%甲醛甘油和10%甲醛丙二醇。这些甲醛的有机溶液用水1:10稀释后,既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又无刺激性气味,给甲醛的使用增加了活力。4.2%碱性戊二醛戊二醛是一种比甲醛消毒作用高2~10倍的醛类化合物,毒性低,对消毒物品无毒、无损害,水溶液稳定,使用方便:在化学消毒剂的发展史上,继甲醛、环氧乙烷之后,被称为第三代产品。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医疗器械(手术器械、内窥镜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15mi,即可达到灭菌作用,每2周更换一次。但价格较高,使用尚不普遍。5.器械消毒浸泡15~30mi,常用浸泡锐利器械、精密仪器等。其配方是:石炭酸20g、甘油266ml、95%酒精26ml、碳酸氢钠10g,加蒸馏水至1000ml。器械消毒后需冲洗方可使用,因石炭酸对组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其蒸气对人有毒性,故目前已很少用做消毒剂。6.1:1000氯己定(洗必泰)溶液氯己定是广谱消毒剂,杀菌效力强,可代替碘酊使用,抗菌作用较苯扎溴铵强,成本较低、毒性小、刺激性小、过敏性小,因此是用途最广的消毒剂之一。浸泡时间为30mi,可浸泡手术器械、膀胱镜、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等。已消毒的器械可保存在1:1000氯己定溶液中待用,为防生锈,在溶液中加0.1%亚硝酸钠,药液每2周更换一次。7.2%碘酊或碘溶液浸泡金属手术器械,10~30mi,再用70%酒精(乙醇)洗净。但碘溶液对金属有腐蚀性,故目前仅限于急用手术器械的情况使用。第一篇外科总论注意事项如下。①浸泡前,要清洗去掉油脂、脓、血等有机物,以免影响灭菌效力。②消毒液的面需盖过要消毒的物品和器械。③有轴节的器械,要将轴节分开,空腔器材要将空气排出,使内外都浸泡在体内。④为防止器械受腐蚀和组织受药液的损害,使用前要用无菌水将药液冲洗掉。8.巴斯德消毒法是利用热水和热蒸汽消毒,它的温度低于100℃,能杀死各种微生物但不能杀死芽孢,不可能达到灭菌。用于怕高温的物品,如膀胱镜,放人热水浴,75℃、10mi或80℃、5mi,与煮沸消毒一样安全,对物品损害较小。较多用在牛奶、病人的餐具和便器等的消毒,国外以欧洲医院使用较多。(二)蒸气熏蒸消毒法1.甲醛蒸气熏蒸法甲醛气体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使用简单、方便,对消毒物品无损害。方法是将消毒物品(内窥镜、器械、丝线等)放人特制的密闭消毒间、消毒柜(包括铝锅)或塑料袋内进行消毒。蒸气来源有单纯煮沸法,将甲醛或多聚甲醛倒入容器中加热,使气体挥发:更快而不必加热的方法是加入氧化剂,即加入高锰酸钾或漂白粉,使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热能挥发。熏蒸1h即可,不影响丝线的拉力。甲醛气体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消毒后需要自然通风或用25%氨水加热蒸发或喷雾中和。2.环氧乙烷是一种与甲醛同类的烷基化气体消毒剂,杀菌范围广、效力高、穿透力强、不残留毒性,对消毒物品损害轻微。因其易汽化,一般包装在安瓿、铝罐或钢瓶内;因易燃易爆,必须在密闭的容器内使用。有消毒袋消毒法(塑料袋、丁基橡胶尼龙袋);有类似卧式蒸汽消毒锅的环氧乙烷灭菌器等。消毒袋安瓿给药法:将消毒的物品放入消毒袋内,用布将安瓿包好,放入消毒袋内,扎好袋口,从袋外将安瓿打破,使环氧乙烷自然汽化。用量一般为1.5ml/L,于15℃下作用16~24h。适用于消毒手术器械包、敷料包等中小型消毒物品。近来有用通人外源环氧乙烷气体方法,使用前先挤压消毒袋,将袋内的气体通过通气管排空,然后将通气管接上环氧乙烷瓶,使环氧乙烷气体直接进入,用量根据消毒容积大小计算。由于环氧乙烷有易爆易燃性,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且要求一定的设备条件,消毒时间较长等缺点,所以目前国内推广使用不多第三节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任何手术都是由切开、止血、结扎、分离、缝合等基本操作技术来完成的。因此,手术基本技术操作是否正确,熟练程度如何,可以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一、外科手术常用器械的识别、用途和用法外科手术器械有许多种,而且仍在不断地改进和设计新的器械。一些为特定目的而设计供专科医生使用的手术器械,可以将来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和使用。在初学阶段,需要熟悉、掌握通用手术器械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5「临床外科与骨科诊疗(一)手术刀包括刀柄和刀片两部分,刀柄与刀片根据不同需要设计有许多种型号。1.更换刀片法手术刀片可以更换。更换刀片时,左手握持刀柄,右手用持针器(或血管钳)夹住刀片近侧端,轻轻拾起并向前推,使刀片与刀柄脱离。安装新刀片时,与上述动作相反,先使刀柄尖端两侧没槽与刀片中孔上端狭窄部分衔接,向后拉刀片,使其根部就位。2.执刀法使用手术刀时要求既能牢稳地控制又能灵活运行,使其能在切口全长范围内比较均匀一致地达到预期的切开深度。行刀主要靠腕部及手指各关节的活动。持刀方法有4种。(1)执弓式用右手拇指与第三、四指捏住刀柄,示指放在刀片背缘上。用刀片最圆突部分,亦即刀片之最锐利部切开。此法运行灵活,动作范围大,切开平稳有力,适用于作较长的皮肤切口。(2)执笔式执刀方法与执铅笔姿势相同,用刀片之尖部切割。此法动作轻巧、精细,用于做短小切口或分离血管、神经。(3)握持式全手握持刀柄,拇指与示指紧捏刀柄之刻痕处。此法用于切割较坚韧或体积较大的组织。例如截肢、切断肌肉时常用此法。(4)反挑式常配用11号刀片。刀刃向上,刀尖刺入皮肤后向上挑以扩大切口。此法多用于小脓肿切开,可以避免损伤深层组织。(二)手术剪手术剪是仅次于手术刀的常用手术器械。按照不同需要设计,常用者有组织剪和线剪。持剪刀时,拇指与环指分别插入两侧环内。中指置于环指前,示指压在剪刀轴上。如此可以很牢稳地控制使用剪刀,保证准确、精细操作,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颤动」一般情况下使用剪刀刃部之远端部分进行剪切。若遇坚韧组织需行剪开时,需用剪刀刃之根部剪开,以防损伤剪刀刃之前部,影响剪刀的锋利性,缩短使用寿命。为了避免误伤重要组织结构,手术部位的解剖必须清晰,一定要在清楚地看见两个尖端时再闭合剪刀。在伤口或胸、腹腔等深部位置剪线有可能发生误伤重要组织结构时,不得使用前端尖锐的剪刀。(三)手术镊主要用于夹持或提起组织,以便于剥离、剪开或缝合。常用的手术镊有以下两种。1.有齿镊又称外科摄或组织镊。镊子两侧尖端相对面上有一至数个牙齿可以互相咬合。齿又分粗齿和细齿。粗齿夹持力强,但对组织损伤较重。用以夹持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坚韧的组织,使其不易滑脱。细齿镊用于肌腱缝合及整形等精细手术。不能用有齿镊夹持空腔脏器或血管、神经等纤弱器官、结构,以免造成损伤。2.无齿镊又称解剖镊或平镊。无齿镊用于夹持纤弱组织及器官。两侧前端相对面上有横纹防止夹持物滑脱。精细的无齿镊对组织损伤极轻,用于血管、神经手术或夹取嵌入组织内的异物碎片。执镊时用拇指与示指、中指捏住镊子的中部。左、右手均可使用。在手术过程中常用左手持镊夹住组织,右手持手术刀或剪刀进行解剖,或持针器进行缝合。(四)血管钳6···试读结束···...

    2022-09-09

  • 《哲学》刘,乐燕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哲学》【作者】刘,乐燕平主编【丛书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丛书【页数】333【出版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05【ISBN号】2009·57【价格】1.60【分类】哲学(学科:教育学科:自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刘,乐燕平主编.哲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05.图书目录:

    2022-08-21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燊|(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作者】俞燊【页数】234【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1【ISBN号】978-7-5136-5896-6【分类】社会工作-英语【参考文献】俞燊.社会工作专业英语.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1.图书封面:

    2022-08-19 epub 图书app epub书籍

  • 《疫病学中医名著选编》邱模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疫病学中医名著选编》【作者】邱模主编【页数】751【出版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2【ISBN号】978-7-5214-1595-7【价格】39.00【分类】瘟疫-中医治疗法-研究【参考文献】邱模主编.疫病学中医名著选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02.图书封面:症状相似性、起病急、发展快、治疗棘手等特点。难能可贵的是,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就把疫病应以预防隔离作为重要控制手段明确学提了出来。《素问·刺法论》云:“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中气,天牝从来。”从这段文字看出,“避其毒气”是强调未病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而医名著选强调“正气存内”正是与西医学提出的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观点不谋而合。关于疫病的病因病机,《素问·刺法论》则以干支推疠疫,谓天运化疫,地运化疠。疫与疠,不过上下刚柔之异,故又以金木水火土统之,即所谓五疫。而按实际,疠、疫均有寒温之别,流行者以温疠、温疫多,而寒疠、寒疫少。《六元正纪大论》曰:“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又日:“其病温厉,皆言温疠。”即以温疠概寒疠。该篇中指出“地气迁,气乃大温”“阳乃大化,蜇虫出见”“温病乃作”“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等,第一次把因气候大热感受温邪而发的热性病明确称为“温病”,并记述了温病在发病、流行等方面的特点。但必须提到的是,温疫、温疠以疫疠命名,言疫之温,疠之温,与寒疫、寒疠有所区别。可以看出,当时对疫病的认识,非只有热性疫病,只不过是热性病较多,流传较广而已,这是十分科学的。因为古无“瘟字,所以可以推测,温疫、温疠之温不是病名。《内经》中所提到的温多是温热之意“温病”指的是热性病。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医疫病在《内经》中称作“疫”“疠”或“厉”,和“温病”是有区别的。但从这一时期开始,有些医家就开始“温”“瘟”相混了,其不知古虽无“瘟”,而代之以“疫”“疠”,绝非“温”也。二、中医疫病在诊疗上的发展阶段(公元前207~959年,汉、唐时期)医学发展到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初),中国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方药俱备的临床学经典著作一《伤寒杂病论》问世。东汉中后期,我国中原地区疫病频发,《后汉书·五行志》录有疫情10次,全发生在安帝元初6年之后。尤其是建安年间,疫情持续时间之长,死亡人数之多,是历史上少见的。《伤寒杂病论·序》云:“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与疫病有关的论述有“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皆为时行寒疫也…阴脉实大者更遇温热,变为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者,更遇温气,变为温疫。以此冬伤于寒,发为温病,脉之变证,方治如说”等。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推测仲景作《伤寒杂病论》初衷可能和疫病有关,这也与史书所记载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气候特点相符合。但是疫病属热性的较多,寒性的较少,而仲景之方对后世的疫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才有后世温病学派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据广州中医药大学赖文教授考证,《伤寒杂病论》所述确为寒性疫病。(参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年第8期)】由此可见,《伤寒杂病论》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疫病学的内容,使寒疫有了辨治的基2础。而从文献记载也可以看出,在其后几次大规模寒疫中,有“宜用辛温”和“仲景方多效”的记载。其中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剂对温病学也大有启发,对温疫也同样有效。此外,魏晋之际的医家王叔和在搜集整理《伤寒杂病论》的《序例》时,对《内经》“论温”做了进一步阐发。他提出伏寒变温、异气、时行、风寒重感及病中更感疫气而变温的论例,从而提出了“伏邪孕育新感”和“新感引动伏邪”的学说。同时,他还按发病季节、重感性质和脉象分辨出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温疫等病,为后世疫病学的发展作了铺垫。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方》提出“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种(即同为外感病),而源本小异(病因不同)”,认为伤寒是冬为“伤寒毒气”所攻,温病是“厉气夹毒相注(传染)”而成。并指出发斑是“温毒”,属大疫,治宜“黑膏”,使“毒从皮中绪出”;挟热下利是“天行毒病”,治主黄连、黄柏。发明令溺白纸上,纸即如柏染之验论黄疸法。还记述了流金散、辟天行毒厉方等口服、吹鼻、燃熏消毒预防传染的方药。此外,葛洪第一次记载了由于“击虏”而传入“虏疮”(痘疮)的永徽四年疫病流行的历史。到了隋唐时期,巢元方虽然在温病病因上的认识与王叔和、葛洪等人一脉相承,但《诸病源候论》一书对病因、证候的论述则更为具体细致。巢氏把温病(34候)、热病(28候)、时气(43候)、疫疠、疟病、黄疸、痢疾、丹毒等(共98候)一一与伤寒分列,各为一门隋唐时期的著名医家孙思邈(581一682)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虽把温病和伤寒并列一门与阴阳毒同论,但他搜集的辟温的二十多方足可以证明他是注重实际和倡导预防的。在治温方法上,孙思邈也同样有所补充。如葳蕤汤、暴气斑点方、犀角地黄汤等许多方药,就对后世温病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稍后于孙氏的王焘,著有《外台秘要》40卷1104门。该书和孙氏的《备急千金要方》一样,都是继《伤寒杂病论》以后的重要临床典籍。就温病、疫病而论,其中列有5门120论684方,即天行1门21论137方,温病、黄疸合为1门21论117方(包括辟温方22个),霍乱、三焦病合为1门21论132方,疟病1门15论113方,痢疾1门32论185方,都是先论后方。在治法上王氏又有不少增补,他搜集、保存了许多治温古方和民间验方,如大青消毒汤、知母解肌汤、知母汤、香豉汤、大黄汤、地黄汤等,这些方剂多为清热解毒方剂。他在治温毒发斑方下引华佗语云:“赤斑者五死一生,黑斑者十死一生。”是一种对斑疹预后推断的经验的记载。从上述情况看,如果把《内经》《难经》成书时代作为中医对疫病认识的起源阶段,那么自《伤寒杂病论》成书起到《外台秘要》成书时止,应该说是疫病辨治有所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医家,不但最先撰著了对外感病尤其是狭义伤寒的辨证论治、方药俱备的专著;而且他们以《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对伤寒、温病分别论治,提出天行、温病等诸证源候,记述了不少清热解毒的治温方剂。与此同时,也提出%“毒厉之气”“异气”“伏温”“病中重感异气”等论点、论据,并提出较为先进的预防的思想、方法等。汉末到唐代的600余年(包括王焘以后的一段时期)历史过程中,学对疫病的认识及辨治都有所发展。中医三、中医疫病学发展的低潮期(960~182年,宋代)名宋以前,《伤寒杂病论》由王叔和搜集编次成《伤寒论》10卷后,复遇五胡之乱选编而大部散失,虽有存者,但由于“江南诸师所秘”,遂不复见。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时,因不能见其貌而叹息不已。此后,孙氏虽见到了《伤寒论》,并把它载入《干金翼方》中,但《伤寒论》仍未引起广泛注意因而影响不大。因此,温病虽属“广义”伤寒,但宋以前的外感病,多各承师传而寒温别论,并不局限于治伤寒法来统治温病。到了宋仁宗嘉佑年间,林亿、高保衡等校正《伤寒论》10卷,才使得这一历经劫难、残脱不全的医学典籍得以广泛流传。但正是由于《伤寒论》辨证论治理法精详,而温病在彼时还无系统理论作指导,因此更多的医家在临床上对伤寒理论更为重视,甚至以伤寒理论指导温病的治疗。加之当时正值“理学”风起,“法先王”思想盛行,这些“道统”观念,也反映到医学领域。如宋王朝官刊《伤寒论·序》说:“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而许叔微在《伤寒百证歌·自序》中也云:“论伤寒不读仲景书,犹如为儒者不知有孔子《六经》也。”学术界已错误地陷入“泥古宗景”的泥潭,思想僵化认为《伤寒论》是为广义伤寒而立,遂开以《伤寒论》统治温病之风,这也是后世寒、温学派争论的根由。依前所述,疫病以温性居多,寒性较少,而且东汉末年的气候特点又和其后有较大差异,所以用辛温药居多的伤寒方剂治疗疫病,临床效果不理想。在当时医学界大环境的影响下,疫病学理法方药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甚至一些已有经验、理论的继承也不尽人意。所以,这一时期中医疫病学的发展处于低潮,甚至略有衰退。但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医家庞安时,他把伤寒和温病区分开来,并指出天行温病乃乖候之气所致。还特别指出,五大温热证(春有青筋牵,夏有赤脉攒,秋有白气狸,冬有黑骨温,四季有黄肉随)乃乖候之气所致,不属伤寒,“与伤寒大异”也。伤寒皆为冬伤于寒,但可发于四时,无流行性。而五大温热证有流行性,所感乖候之气绝不同于六淫之邪。这可能是后来温病学家吴又可倡言“戾气”之所鉴。人体感受这种乖候之气,既可“即时发病”,也可“未即发病”,这与后来温病学家所倡导的伏邪学说又有相似之处。在治疗上,庞氏善用大剂石膏,这为后世余师愚所效法。总之在疫病的阐发上,庞安时可谓后学的先行者,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可贵。四、中医疫病学理法的变革阶段(1182~1368年,南宋、金、元初时期)宋末元初,是中医学第二次兴盛时期,学术上争鸣十分活跃,以河间、易水两大学派和金元四大家为代表。其中河间一派的学术思想对温病、疫病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民族矛盾激化,封建王朝交替,战事频繁,劳4役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卫生条件差,疫病的发生、流行越来越复杂和广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深感用伤寒理法并不能很好满足温病、疫病的治疗。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其主要学术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以运气学说立论,阐发“主火热”理论,提出“六气致病”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燥化”和“六经传受,由浅至深,皆是热证”的观点,补仲景学术不备之处。初起治以辛凉解表,入里则用泻火养阴之法。他指出“余制双解、通圣辛凉之剂,不遵仲景法桂枝、麻黄发表之药,非余自制,理在其中矣…天以常火,人以常动”,言世态、民情、气候、病因有所变,若固执古法,用辛温药治热证,非只病不能好,且易变生他证。其寒凉治温之法,实开创了金元时期的百家争鸣,冲破了墨守成规的医风。刘河间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有大量论及疫病的辨证论治。他在《伤寒标本心法》中提出“凡伤寒疫疠之病何以别之,盖脉不浮者传染也,设若以热药解表,不惟不解,绪其病反甚而危殆矣,其治之法,自汗宜以苍术白虎汤,无汗宜滑石凉膈散,散热而愈,论其不解者,通其表里,微而随证治之与伤寒之法皆无异也,双解散、益元散皆为神方”。这段文字论及疫病的鉴别诊断、用药禁忌、理法方药。五、中医疫病学理法的成熟和独立分科阶段(1368~1642年,元、明时期)元、明时期的医家对温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在《伤寒论》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划分寒温及伏邪发病的机理做了进一步分析,对“疫病”尤其是其病因的研究更为突出。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学术成就有:王安道,名履,曾从朱震亨学。他在《医经溯洄集》中主张寒温划分,各立其名。认为不能把温病混称为伤寒以戕人之生。并引申郭雍之说,即温病是“佛热由内达外,热郁腠理,不得外泄”。故在治法上主张辛凉解表的同时,注重清泄里热。可见他继承河间之学,在温病理论的发挥上又进了一步。只是他所谓的伤寒大法是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暑设”,认为伤寒无伏邪,其治法对温暑全不适用等观点,过于绝对化,难免有狭隘之嫌。明代袁班在《证治心传·治病必审四时用药说》中认为:“春病温燥,邪犯上焦,病有顺传、逆传之证。热极旁流,顺传胃腑;误投辛温,久延人营,耗伤阴,神昏痉厥,或咳甚失血,或胃实失下。”因此,他主张初起以黄芩汤清里热,兼取轻清之味清肃肺卫:热极胃实,法宜急下存阴。明确指出“近世市医不知者多,徒守仲景六经成法,辄投辛温表散”,以致变生逆证,“莫救者多矣”。袁氏的这些论点对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温病说有很大启发。明清间的张路玉,在《伤寒缵论》中谓:“伤寒自气分传入血分,温病自血分发出气分。”这是从王安道之说,进而阐发“伏邪”发病机理和证候。上述各家提出的新理论,使温病学理论体系渐趋成熟,也促进了寒温的分科立论,为温疫学派的创立解除了束缚。吴又可,名有性,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他的代表作《温疫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划5时代的著作。《温疫论》的出现标志着寒温分立,使温病学摆脱伤寒学派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温疫论》又是一部疫病专书,所以其成书也标志着中医疫病学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中吴氏约生活于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60年代,江苏吴县人。他生活的时期,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疫病猖獗连年流行。据《明史》记名著选载,永乐六年(1048)至崇祯十六年(1643),发生大温疫达19次之多,其中1641年流行的一次温疫,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吴有性目睹当时疫病流行、尸横遍野的惨状,同时又看到不少医生“误以伤寒法治之,未尝见其不殆也。或病家误听七日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又不及期而死者:或有妄用峻剂,攻补失序而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心疑胆怯,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深感“守古法不合今病”,以致投剂无效。因此,他“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气,及其传变之体,平日所用历验之法”,在总结前人有关论述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及认真探讨、实践后,于1642年著成《温疫论》一书,创立“戾气”学说,是温病病因学上的伟大创见。“戾气”学说的要点,可归纳为:(1)温疫病由“戾气”引起。《温疫论》原序中的第一句话就明确写道:“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吴有性把异气也称为杂气、戾气、疠气或疫气。他还指出:“刘河间作原病式,盖祖五运六气,百病皆原于风寒暑湿燥火,无出此六气为病者,实不知杂气为病更多于六气。六气有限,现在可测,杂气无穷,茫然不可测,专务六气,不言杂气,岂能包括天下之病欤!”这就突破了明以前的医家对疫病病因所持的时气说、伏气说、瘴气说以及百病皆生于六气的论点。(2)“戾气”是物质性的,可采用药物制服。《温疫论》中论及“杂气…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何能得睹得闻”,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吴氏肯定地指出:“夫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气即是物,物即是气…夫物可以制气者药物也。”(3)戾气是通过口鼻侵犯人体的,而是否致病和流行则取决于戾气的量、毒性以及人体的抵抗力。《温疫论》云:“邪从口鼻而入…其年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其为疫。至于微疫,似觉无有,该毒气所钟由厚薄也,其年疫气衰少,里闾所患者不过几人,且不能传染…正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充满,邪不易人;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或遇饥饱劳碌,忧思气怒,正气被伤,邪气始得张溢。”这些都正确地阐明了戾气、人体和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4)戾气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脏器部位也不同。例如,吴氏云:“…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其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5)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气所引起的。如吴氏云:“至于无形之气,偏中于动物者,如牛瘟、羊瘟、鸡瘟、鸭瘟,岂当人疫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6···试读结束···...

    2022-07-26

  • 《中医儿科学 第2版》姜之,赵霞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儿科学第2版》【作者】姜之,赵霞主编【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页数】281【出版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ISBN号】978-7-5478-4670-4【价格】42.00【分类】中医儿科学-中医学院-教材【参考文献】姜之,赵霞主编.中医儿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1.图书封面:症状提出了“肺炎喘嗽“的病名。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了小儿尸体解剖学资料,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阐发了活血化瘀法在儿科紫癜风、疳证、小儿痞块等病证中的应用。陈复正,字飞霞,著《幼幼集成》。他对于儿科诊法及内治诸法叙述皆详,搜集了不少单方验方和外治法。将指纹辨证方法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至今为临床所采用。吴瑭撰《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了“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六气为病、三焦分证、治病求本等观点。论述精当,方药切用,对儿科外感、内伤疾病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明清时期,我国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已广泛传播。《博集稀痘方论》载有稀痘方,《三冈识略》4中医儿科学载有痘衣法。《痘疹金镜赋集解》记载,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的人痘接种法己盛行各地。后来,我国的人痘接种法流传到俄罗斯、朝鲜、日本、土耳其及欧非各国,较英国琴纳氏发明牛痘接种早200多年,是世界免疫学发展的先驱。清代后期,随着西医学传入国内,我国儿科界也开始有人提出宜中西医合参。何炳元《新纂儿科诊断学》中除阐述传统中医内容外,引入检诊一项,用于检查口腔、温度、阴器等的变化。3.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虽无长足发展,但由于民国时期儿科疾病流行,以及受西学的影响,许多医家勤求古训,融会新知,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儿科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探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徐小圃擅用温药“温阳抑阴”,奚泳裳善取寒凉药清解热毒,都救治了许多时行病危重病证患儿,至今在临床上被广泛学习应用。(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十分重视儿童健康,在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政策支持下,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学术氛围中,中医儿科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现代中医中等及高等教育,7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硕士生教育,8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博士生教育。21世纪初有了中医儿科学博士后,2017年起,部分中医药大学开设中医儿科专业,大批培养儿科专科人才,使中医儿科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学科发展的有力保证。这一时期,编写了不同层次的中医儿科学教材,整理出版了历代儿科名著,挖掘了一大批对临床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的可贵资料,出版了大批中医儿科学术著作。这些现代中医儿科学术著作,不仅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中医儿科学的进展,而且适合现代医疗、科研、教学的实际需要,推动了学科学术进步。二、中医儿科学发展现状现代中医儿科的学术发展,通过以中医儿科专业人员为主体、相关多学科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中医儿科学基础及理论研究现代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争鸣活跃,在许多问题上认识渐趋一致。就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等方面若干理论问题,如“纯阳”“稚阴稚阳”“变蒸”及五脏“不足”“有余”等的学术探讨,促进了认识的趋同。例如,对于始自西晋王叔和的“变蒸”学说,经过对传统记载的发掘和中西医学比较研究,明确了它是一种正确地总结了婴幼儿生长发有规律的学说。近60多年来,一批现代中医儿科专家尝试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面向现代中医儿科临床,提出有创新意义的学术思想。江育仁提出“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观点,认为现代小儿脾胃病以脾运失健者居多,应以运脾法为主治疗,还提出了“流行性脑炎从热、痰、风论治”“疳证从疳气、疳积、干疳论治“等新观点,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王烈提出哮喘分苗期、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证治,根、苗之治并重。刘弼臣尊崇钱乙“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提出了抽动障碍、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张奇文提出“肺胃肠相关论”“宣肺勿忘解表、清肺勿忘清肠、止咳勿忘化痰、化痰勿忘运脾、润肺勿忘养胃、标去勿忘培本”的治则。汪受传提出了“胎怯从补肾健脾证治”,小儿肺炎从“热、郁、痰、瘀论治”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时毓民提出“性早熟从滋阴降火论治”。俞景茂提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分感染期、迁延期、恢复期三期辨证论治,和法是防治该病的基本方法。丁樱提出过敏性紫癜肾炎病因病机为热、瘀、虚,治疗采用清热凉血、活血止第一章儿科学基础5血: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摄血止血三步疗法。马融提出癫痫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痰、瘀、虚”,治疗遵循“豁痰息风以抗痫,益肾填精以增智,健脾顺气调体质,病证结合治童痫”的癫痫治则。儿科诊法应用,在传统突出望诊的基础上,丰富了山根诊、舌诊、肛门诊等内容,在四诊客观化方面,如色诊定量、舌诊微观化、闻诊声音分析等,都做了不少工作。尝试扩大传统四诊手段,利用血液化学检测、分子生物学试验、超声影像技术等搜集到的儿科疾病体内变化信息,将其纳入中医儿科辨证体系,即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使中医儿科辨证学的认识层次得到深化。治则治法的研究更加活跃,特别是多种疗法,包括小儿推拿疗法、药物外治疗法、儿科中成药研究和开发应用等,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二)中医儿科学临床研究在中医儿科学预防医学方面,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应用中医儿科学防治方法,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胎养胎教学说的科学内涵在现代被逐一证实,宣传推广我国传统的养胎护胎经验,对促进优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药自母传”为依据,通过孕妇妊娠期服药,作用于胎儿,预防新生儿黄疸、胎怯,证明了其可靠的效果。发挥中医药扶正固本、调整机体的优势,通过对体弱儿童辨证给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儿、脾虚儿的发病率,延长了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缓解期。在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流行时,用中药内服、药液雾化吸入等方法,保护易感儿,预防发病,取得良好效果。中药保健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开发,更加拓宽了中医儿科预防医学的应用领域。在中医儿科学临证医学方面,借助于现代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科研成果大量产生。将传统的临床经验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总结验证、比较甄别、提高创新,使临床诊疗水平大为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中医学“小儿暑温”理论指导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论治取得成功树立了一个范例,即对西医学明确诊断的疾病,应用中医儿科学理论分析其病因病机,采用中医药学方法辨证治疗。这样,不仅提高了中医儿科诊疗水平,而且使其能克服部分医学难题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同。中医药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肺炎、百日咳、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等感染性疾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通过药效学研究表明,不少中药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能调整机体免疫、改善器官功能及组织代谢、减轻病理反应等,说明中医治法的特色在于方药整体效应,即多靶点效应。在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厌食症、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疳证等,中医药治疗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即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许多中药新药的发明和剂型改革,如痰热清注射液、喜平注射液用于感染性疾病,青蒿素治疗疟疾,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治疗肾病综合征,三尖杉酯碱、靛玉红、砷制剂用于治疗白血病等,都提高了疗效,方便了用药。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近年采用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对许多疾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盲法对照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使诊疗水平大为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科的疾病谱不断变化。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免疫类疾病、儿童神经精神疾病逐渐被人们认识。对于古代没有明确记载的许多疾病,如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性早熟、手足口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艾滋病等,中医儿科工作者从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出发,用中医学理论分析其病因病机,提出辨证论治方法,己形成具有中医药特点的系统论述,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对于儿童神经精神类疾6中医儿科学病如抽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中医药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并配合耳穴、行为疗法、心理疗法,其综合疗效也逐步得到西医同行的认可。发扬中医特色与优势,产生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诊疗操作技术: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推拿按揉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啄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益气通督手法治疗小儿脾虚泻、引导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输合配穴针推法治疗小儿痉挛性脑瘫(肝强脾弱证)、头手足脊针推四联疗法、脊背六法、中药熏洗配合治疗小儿脑瘫等等。这些简便有效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的总结,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基层的推广应用。临床研究越来越规范,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临床研究基地,王雪峰领军开展儿童肺炎的防-治-调研究。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成立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丁樱率领儿科团队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儿童紫癜肾炎的中医示范研究,马融率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开展“儿童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重点专科、中医儿科诊疗中心成立,中医儿科在中医急症、新生儿、血液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新的领域不断切入并取得较好疗效,得到西医同行的认可。(三)中医儿科学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研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中医儿科科研中,最常进行的动物实验是建立符合中医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与中药的药理、毒理实验。用实验动物建立病、证的病理模型,既可提供作为该病证的病理生理研究对象,又有助于筛选和研究有效方药。迄今为止,已经研究建立了一批中医病证的病理模型和儿科病证的专用模型,为研究证的本质、研制儿科新药创造了条件。脾虚证模型研制较早,已建立大黄型脾虚造型法、利血平型脾虚造型法、饮食失节型脾虚造型法等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发热病理模型,有给动物注射不同致热原,如细菌毒素、过期菌苗、酵母悬或牛奶等的不同制作方法。中医儿科专用模型,则有采用病因模拟造模法的“饮食失节”制作小儿厌食、积滞、疳证模型,“禀赋未充”制作胎怯模型等病证结合动物病理模型的产生。中药药理实验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体内过程,以阐明其防治疾病原理的实验。一些儿科常见病、证已经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方法。例如:脾虚证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可以在建立小鼠脾虚模型后,做健脾益气(应激能力试验、免疫功能测定)、运化水谷(胃功能试验、肠功能试验)等方面的试验。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可以做药物对发热动物模型的祛邪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细菌作用)、解热作用、发汗作用、抗作用和固表作用等试验。中药毒理学研究依据给药时间的长短和观察目的不同,分为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3种,有些中药和制剂尚须进行安全限度试验等,都已开展了不少工作。中药药理实验研究发展很快,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酶学、内分泌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核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方法,使中药药效学研究不断深入,儿科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理学、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也已经起步。这些研究不仅科学验证了前人的有效经验,更在现代中医儿科基础、临床研究,以及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四)中医儿科学发展趋势在中医儿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创立了多项世界领先的记录。在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应当清醒地看到,现代中医儿科的发展速度虽然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必须面向未来,···试读结束···...

    2022-07-26

  • 《历史的人格》吴茂|(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历史的人格》【作者】吴茂【页数】244【出版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5180-9311-3【分类】历史人物-人物研究-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通俗读物【参考文献】吴茂.历史的人格.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

    2022-07-23 部分心理学 epub 心理类型epub

  • 《等待优雅》王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等待优雅》【作者】王著【页数】196【出版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646-4347-8【价格】28.00【分类】散文集-中国-当代【参考文献】王著.等待优雅.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

    2022-07-17 epub电子书资源网 epub电子书

  • 《每一件都不寻常 我的收藏之旅》曾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每一件都不寻常我的收藏之旅》【作者】曾秉著【页数】169【出版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9.01【ISBN号】978-7-5426-6573-7【价格】49.00【分类】文物-收藏-中国【参考文献】曾秉著.每一件都不寻常我的收藏之旅.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9.01.图书封面:

    2022-07-12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