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droidAuto中的Google地图现在开始以3D形式显示建筑物

    标题:AdroidAuto中的Google地图现在开始以3D形式显示建筑物正文:Google宣布,AdroidAuto中的Google地图现在开始以3D形式显示建筑物。这项新功能将使驾驶员更容易识别他们要去的地方,并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导航。要使用这项新功能,您需要确保您的AdroidAuto应用程序是最新的。您还可以通过在手机上打开Google地图应用程序并转到“设置”gt“导航设置”gt“3D建筑”来启用3D建筑功能。启用3D建筑功能后,您将在Google地图中看到建筑物的3D模型。这些模型由Google的计算机视觉团队使用从空中拍摄的照片创建。3D建筑功能目前仅在美国的部分城市可用,但Google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将其扩展到其他城市。3D建筑功能的好处:更轻松地识别您要去的地方:3D模型使建筑物更容易识别,即使您以前从未去过那里。更轻松地导航:3D模型可以帮助您更轻松地了解您在城市中的位置,并找到您要去的地方。更身临其境:3D模型使导航体验更具沉浸感。3D建筑功能的缺点:可能需要更多的数据:3D模型需要更多的数据才能显示,这可能会导致导航应用程序使用更多的移动数据。可能更耗电:3D模型需要更多的处理能力才能显示,这可能会导致导航应用程序消耗更多的电量。总体而言,3D建筑功能是一项有用的功能,可以帮助驾驶员更轻松地导航。如果您在有3D建筑功能的城市开车,您可以通过启用它来改善您的导航体验。...

    2024-01-08 手工制作建筑物模型 制作建筑物模型

  • 电焊机品牌排行榜-钢筋电弧焊的接头有几种形式

  • 螺栓的破坏形式有哪些

    ...

    2024-01-06

  •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韩蕾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作者】韩蕾著【丛书名】中国当代研学丛书文化【页数】242【出版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03【ISBN号】978-7-5117-3789-2【价格】95.00【分类】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参考文献】韩蕾著.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03.图书封面:《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指人名词研究》内容提要:本书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多种理论,对现代汉语指人名词进行研究。并探讨了由计算机处理汉语引发的语言工程的系统性、两可现象与语法规则、语法、非语法形式与静态、动态等问题。...

    2023-12-21 韩蕾蕾是谁 韩蕾蕾扮演者

  • 《知库 形式句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孙文统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知库形式句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应用》【作者】孙文统作【丛书名】教育与语言知库【页数】235【出版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5692-9847-5【价格】95.00【参考文献】孙文统作.知库形式句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应用.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知库形式句法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内容提要:本书所选的理论模型均由形式语言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或学术新秀所构建,极具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展现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导向。近些年来,形式句法学理论在注重提升句法运算的经济性与高效性的同时,在接口层面上大做文章,尝试从不同的视角为语言现象提供全新的理论解释。而本书所选的理论模型既涉及句法部门本身的调整与变革,比如合并的二元限制理论、关系句法理论、范域理论等,亦涉及接口理论的开发与运用,比如接触理论,外化理论和韵律句法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韵律句法这一完全基于汉语事实而构建的形式语言学理论予以介绍,有利于汉语语法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2023-12-21

  • 7除以2打一数学名词(7除以2打一成语)

    答案:半径解释:7除以2等于3.5,而“半径”的拼音是“ajig”,读音与“3.5”相同。因此,“7除以2打一成语”的答案是“半径”。文章:在数学中,“半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圆的长度,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球的长度。在物理学中,“半径”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原子的长度。ในคณิตศาสตร์"รัศมี"เป็นแนวคิดที่สำคัญสามารถนำมาใช้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ยาวของวงกลมหรือสามารถนำมาใช้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ยาวของลูกกลมได้ในฟิสิกส์"รัศมี"ยังสามารถนำมาใช้เพื่อแสดงความยาวของอะตอมได้“半径”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我们可以用“半径”来表示一个房间的长度,也可以用“半径”来表示一个游泳池的长度。“半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数学、物理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023-12-20

  •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辩证形式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1.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和总体趋势,也可以说是过程和状态。2。否定之否定律各部分的基本内容是:一、否定之否定律的全过程:中心是从整体上描述否定之否定律的发展过程。3。2.第一阶段:肯定期的发展过程:揭示其从本质与形式的统一到分离的特征。4.三、第二阶段:否定时期的发展过程:揭示其从形式肯定到完全否定的特征。5.4.第三阶段:二次肯定的特点:展示科学辩证法的特点,通过实例把握规律的本质,从而使这个规律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上。6.5.运动层面的比较分析:主要是对否定法则的认知过程进行综合分析。7.经验的过程是根据否定规律本身的发展变化的特点。在分析这个规律的三个不同阶段时,也会遵循“肯定、否定、否定”的顺序。具体三个阶段是:第一个是肯定阶段,包括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三个代表人物对否定规律的认识。8.第二阶段为否定阶段,也包括三个代表人物:列宁、毛泽东、斯大林对否定否定规律的认识。9.第三阶段是否定的否定,是人们自己对否定的否定规律的认识。其特点是通过一个抽象的例子和一个具体的例子,重新确立了否定否定律在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

    2023-05-03 事物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的例子

  • important的用法(important的名词

    1.名词重要性副词很重要。...

    2023-05-03

  • 阮红初中物理全套教学视频,整理自互联网,课程以专题形式展示,涵盖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百度云网盘

  • 小升初英语课程总复习一17讲赵紫涵名词提升归纳大全|百度云网盘

    小升初英语课程总复习一17讲赵紫涵名词提升归纳大全,英语的技巧可是比较难的,你该学的该背的,可是太多了!如何背单词?1、谐音法。在最初学外语时,尚未掌握外语的构词特点和记词规律的初学者来说,采用谐音法记单词确实能有效地记住一部分难记的单词。但是在用谐音法记单词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按照单词的标准发音去读记,避免发音错误。2、拼读法。可以根据单词的读音,准确地拼写出单词,但是英语发音规则很多,有一些并不能根据规律来书写,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但是为了帮助记单词,花些时间,记住一些常用发音规则还是很有用的。3、字母变化法。英语单词中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就成了另一个新单词。4、理解记忆法。通过正确理解单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等。如:ecod是“秒”,它来源于古代的六分法,分,秒,因此ecod也是“第二”,进一步引申,还可理解为“辅助”用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一词多义的词。5、结合语境。在背单词的时候,将单词放在句子或者文章结合记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单词。在不同语境和不同句子辐射出不同意思,同时人和人交往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而不是单词。...

    2022-12-14 名词性物主代词 名词性从句

  • 豆神大语文学霸名师团-二年级下经典名句名词古诗赏析|百度云网盘

    刚开始学诗词鉴赏可能有点难,但是别担心,豆神大语文学霸名师团教你二年级下经典名句名词古诗赏析的学习方法~“诗歌鉴赏”历来是让学生头痛的一个考点,缺乏知识积累,“读不懂”已将很多学生拦在诗歌鉴赏的门槛之外。但当诗歌鉴赏题以客观题形式出现的时候,毕竟还有选项可依托来解读。1、审清题目:题目在某种意义上是“天机”的泄露者,因为它对诗中广泛丰富的内容往往有较明显的提示作用,抓准题目,也就大体把握住诗歌的思想内容。例如陆游《书愤》一诗,单从题目上就可以推知作者所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了。2、分析尾句: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以情结句的方式却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类型的诗歌往往在做了充分铺垫、蓄势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将浓烈情感喷薄而出。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结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3、抓重点字词:阅读诗歌时如能抓住一些能较直接表示作者感情的字词,则犹如找到一把能开启诗歌意蕴的钥匙,能迅速解读诗歌。如阅读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如能抓住“客行”“悲”这两个重点词语,则基本能判断这首诗大约写的是“思乡羁愁”之类的情感。一定要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所寄托的情感,进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为更深一层地鉴赏古诗奠定坚实基础噢~...

    2022-12-14 古诗大语文视频 古诗大语文视频初中

  • 《世界史的结构和形式》沈汉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世界史的结构和形式》【作者】沈汉著【丛书名】南京大学史学丛书【页数】431【出版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01【ISBN号】978-7-108-04161-6【价格】78.00【分类】世界史-研究【参考文献】沈汉著.世界史的结构和形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01.图书封面:《世界史的结构和形式》内容提要:《世界史的结构和形式》内容试读群众运动史篇在研究英国宪章运动的一系列论文中,笔者通过对宪章运动成文纲领《人民宪章》在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分析了这一纲领反映的宪章运动中收入较高的工匠的要求与参加运动的下层工人的要求之间的差别,解释了宪章运动中心向英格兰北部工业区转移的原因。论文指出,在宪章运动这一过去被认为是“自发的”工人运动中,工人运动骨干分子已经明确提出了阶级、阶级斗争和夺取政权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一个思想来源。指出在重新评价了“暴力派”政策时,左翼宪章派哈尼1846年3月给恩格斯的信有很大的意义。哈尼在信中指出了英国不具备进行一场夺取政权斗争的革命形势,19世纪40年代以后西欧的历史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哈尼在和恩格斯的争论中关于英国是否具有革命形势的讨论,初显了19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革命运动无法突破的困境问题。这正是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的后果。在对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研究中,作者在高度肯定这一运动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探讨了运动的形式、语言和内在弱点。从纲领、运动参加者的实际要求及参加者的言辞多角度地观察了这一群众运动。伦敦工人协会和宪章运动以伦敦工人协会为发端的宪章运动是英国工人阶级展开的一次伟大的政治运动。本文试图对伦敦工人协会在宪章运动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探讨,借此揭示宪章运动发展的某些特点。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极其低下,阶级觉悟空前提高。这方面的情况众所周知,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从略。需要说明的是,伦敦工人协会的创立和宪章运动的发动是英国工人运动曲折发展即欧文主义工会运动失败的直接结果。30年代初,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运动中尚居支配地位,他希望用合作社和劳动交换市场的方法帮助工人摆脱受剥削的地位。他反对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1834年2月,在欧文的帮助下,全国各业统一工会成立,它拥有会员80万人以上,把“说服统治阶级”、“教育工人”、“使工人成为自己产品的消费者”作为自己的任务①。然而,在政府对工会运动的打击下,它在思想上找不到方向,组织上发生分裂,在当年8月底就解体了。这时,为1832年改革所中断的争取政治民主的工运路线重新被工人阶级活动家采用了。他们就是组织伦敦工人协会的洛维特、赫瑟林顿、沃森、克利夫等伦敦的熟练手工工匠。他们曾受过欧文思想的熏陶,但更多地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科贝特、享特、潘恩等人的影响。他们赞成欧文的社会主张,但他们扬弃了欧文反对政治斗争的错误做法,从而实行了一条政治斗争的路线。他们都是1829年成立的不列颠促进合作知识协会和1831年成立的全国工人阶级联合会的骨干。洛维特起草的后一个组织的宣言中,提出了普选权要求②。他们创办了《穷人卫报》展开反对政府限制工人出版DR.W.Potgate,ed.Revolutiofrom1789to1906.NewYork,1962..99-100②张芝联选译:《1815至1870年的英国》,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2页。···试读结束···...

    2022-10-05 epub电子书屋 epub 图书

  • 《欧洲民间童话 形式与本质》(瑞士)麦克斯·吕蒂著;户晓辉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欧洲民间童话形式与本质》【作者】(瑞士)麦克斯·吕蒂著;户晓辉译【页数】278【出版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5545-4734-2【分类】童话-文学研究-欧洲【参考文献】(瑞士)麦克斯·吕蒂著;户晓辉译.欧洲民间童话形式与本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8.11.图书封面:形式与本质》内容提要:《欧洲民间童话:形式与本质》是瑞士著名学者麦克斯·吕蒂(MaxLüthi,1909-1991)的代表作和“奠基性著作”,它不仅是世界民间文学研究界公认的名著,而且被誉为最伟大的成功之作和20世纪文学科学的基本著作。该书采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了欧洲童话的形态学特征和形式本质,在世界童话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它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提出的“含世界性”、“形式意志”、“一维性”等概念被广泛称引,其划时代意义在于:不仅使欧洲童话研究大为改观,也从根本上转变了人们关于童话的常识和印象。《欧洲民间童话形式与本质》内容试读引论欧洲民间童话具有一种奇特的影响力。不仅一代一代的儿童感受到它的威力,而且成年人也一再感受到它的魔力。自从夏尔·佩罗①在1696一1697年使民间童话能够进入文学殿堂以来,这种新形式的魅力就紧紧吸引住了诗人、读者和研究者。他们立刻受到彬彬有礼的和道德化的法国文学作品的感染,并且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创作童话。德国洛可可时期②的著作家们锲而不舍地抓住了他们得到的启发:穆索斯③出版了他的“民间童话”,维兰德④写了童话史诗。在后来的古典时期,歌德用可以让人感觉到的欢欣①夏尔·佩罗(CharlePerrault,1628一1703),法国诗人、童话作家,法兰西学院重要成员之一,在“古今之争”中持厚今派观点,对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发表了包括《灰姑娘》《小红帽》《小拇指》《蓝胡子》在内的11个童话,有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等。—译注②洛可可时期(Rokoko),指继巴洛克之后,欧洲18世纪以矫揉造作、纤巧、华丽或烦琐为特征的建筑和艺术风格。一译注③穆索斯(JohaKarlAugutMuau,.1735一1787),德国讽刺作家、神话故事作家,著有5卷本《德国人的民间故事》(1782一1786)。一译注④维兰德(ChritohMartiWielad,1733一1813),德国作家,著有取材于《一千零一夜》及其他传说故事的童话故事集《奥伯龙》(1780)。—译注001创作了梦幻般的童话诗。对浪漫派而言,童话完全成为“诗的典范”。诺瓦利斯①说,“一切诗性的东西必定是童话般的。我相信我用童话才能最好地表达我的心情。一切都是童话。”②我们把浪漫派对童话的深爱归功于格林兄弟的收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出版于1812年和1815年。从此以后,一种波及面越来越广的收集活动将欧洲和世界的无数民间童话披露出来。许多科学家从事的紧迫的研究工作,都在考察民间童话的结构、历史和传播方式。关于民间童话的起源问题,总是被重新提出。但一些核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各种假说相互抵梧。格林童话如今是人手一册,但同样由格林兄弟编的传说集,在公共场合却鲜为人知。童话与民歌相似,流传于民间而且是匿名的。尽管民歌研究也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但对于自己要考察的构成物的变化过程和本质,它看得远比童话研究清楚。关于如今的活态童话的基础形式已经有了几千年还是只有几百年,童话研究者们从来没有达成过一致的看法。这就让人觉得童话的内容甚至比民歌的内容更加神秘莫测。人们想在童①诺瓦利斯(Novali,1772一1801),原名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德国诗人。一译注②米诺尔(J.Mior)编《诺瓦利斯著作集》(Novali'Schrifte),Jea1923,第3卷,第4页(第6条),第327页(第919条)。002话的“彼岸①母题”中直截了当地看出它的“真正内容”②。冯·西多③把印欧语系的童话称为“幻想童话”④。马肯森、波伊克特、梅纳尔的勒维斯⑤以及其他一些人,把“魔法童话”说成“民间童话最完整的和最纯粹的形式”⑥。它是“最根本意义上的童话”⑦。“童话内容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与神奇之物的交织”⑧。然而,童话散发出来的奇特魔力并不①原文为:Jeeit,指与Dieeit相对的世界,既包括“天国(堂)”,也包括“来世”和中国人所谓的“阴间”之义,张田英在[瑞士]麦克斯·吕蒂《童话的魅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中把这个词译为“天国”:为了突出这个词的基督教背景以及它的全面含义,本书将它译为“彼岸(世界)”,而将Dieeit译为“此岸(世界)”。一译注②瓦尔特·贝伦德松(WalterBeredoh)::《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中的民间讲述者艺术的基本形式》(GrudformevolktumlicherErzihlerkutideKider-udHaumuirchederBrliderGrimm),Hamurg192l,1968年,第35页。参见本译本第1l5页注释①和第119页注释(②。③冯·西多(CarlWilhelmVoSydow,1878一1952),瑞典民俗学家和文学学者,以研究民间叙事和民间信仰并试图建立民俗学的国际术语而著称。一译注④冯·西多:《散文体民间文学作品的范畴:约翰·迈埃尔纪念文集(〈民俗学的礼物〉)》[KategoriederProa-Volkdichtug,FetchriftfurJohMeier(《VolkkudlicheGae》)],BerliudLeizig1934,第257一258页。参见本译本第103页注释①。⑤梅纳尔的勒维斯(LowiofMear,.1881一1930),德国童话和传说研究者,祖籍是苏格兰,1912年在柏林大学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德国和俄国童话中的主人公》。一译注⑥卢茨·马肯森(LutzMackee):《德语民间童话》(DaDeutcheVolkmarche),见佩斯勒(PeBler)编《德语民俗学手册》(HaduchderdeutcheVolkkude),Potdam,无出版年代,第2卷,第317页;参见波伊克特(W.E.Peuckert)《童话、传说、笑谈和谜语中的德国民间习俗》(DeutcheVolktumiMarcheudSage,SchwakudRutel),Berli1938,第11页。⑦马肯森,引文出自佩斯勒编的《德语民俗学手册》,第306页。⑧梅纳尔的勒维斯:《俄罗斯民间童话》(RuicheVolkmarche),见《世界文学的童话》(MarchederWeltliteratur),Jea1927,第X页。003源于彼岸母题。传说与圣徒传说①也讲述奇迹、魔术和彼岸的神灵。它们甚至远比童话更加专门地追求这些东西。奇迹是圣徒传说的核心;它的整个意志的目标就是说明奇迹;miraculum②这个专业术语与它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在传说中,受到偏爱的对象是“完全的他者”③。“传说指向人与某种超现实之物的关系。”④“它想对生命的魔幻基础加以提示,对陌生的敌对势力发出告诫,并且千方百计地使听①Legede,这个词来自拉丁语legere,意思是“阅读”,它的中性复数动名词形式legeda意思是“可阅读的东西”。这个词与英语leged的意思有很大差别。在德语传统中,Legede这个词从一开始就表达了典型的基督教观念,它指“为了教海共同体而讲述的有关圣人的故事”(torieaoutholyerofortheedificatioofthecommuity);而Sage主要指涉及特定的人、时间和地点并且在大众传统中流传的故事,所以,有学者把Legde看作Sage的一部分,认为Legede与Marche虽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与Sge的区别在于它只限于有关圣人的故事,而且从一开始就有宗教的甚至礼拜的取向。参见JohJ.Scullio,Marche,Sage,Legede:TowardaClarificatioofSomeLiteraryTermUedyOldTetametScholar,"VetuTetametum,Vol34,Fac.3(Jul,1984),.321-336本书中,吕蒂正是要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为此,汉译将L©gede译为“圣徒传说”,将Sage译为一般意义上的“传说”。该书的英译者尼尔斯(JohD.Nle)在“译者前言"中也专门强调指出,他将Legede译为ait'leged(圣徒传说),将Sage译为leged(传说)或migratoryleged(迁徙传说);张田英在[瑞士]麦克斯·吕蒂《童话的魅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中将Legede译为“宗教传说”,将Sagc译为“传说”。一译注②拉丁语:奇迹剧。一译注③daGazAdere,按照字面修饰关系应该译为“另一个整体”,但作者想强调的是“完全的他者”之义;英译者也把这个短语译作heWhol山yOther。一译注④京特·奥托(GuterOtto):《西里西亚民间传说中的农民伦理学)(BauerlicheEthikiderchleicheVolkage),BrelauI937,第5页。004众适应‘他者的’世界。”①尽管如此,圣徒传说和传说本身显示出来的神秘性,还不如童话的一半。在它们那里,展示神奇之物和完全他者的意图是如此清晰可见,以至于在我们看来,它们作为构成物是被解除了魔法的。而童话对我们而言一直神奇莫测,因为它仿佛在无意之间把神奇的与自然的东西、近的与远的东西、可理解的与不可理解的东西混在了一起,就好像这完全是理所当然似的。圣徒传说想使人皈依或者强化信仰。传说使重大的事件或奇特的事件引人注目;它想动摇或劝导。但童话想要什么呢?像人们早已认为的那样仅仅在于消遣吗?那我们倒要问一问,为什么偏偏是这种叙事方式能够给人以消遣呢?童话的秘密不在于它使用的母题,而在于它使用母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在于它的形态。传说和圣徒传说的形态与所讲述的内容密切相关。一个事件、一个体验、一个①罗伯特·佩奇(RoertPetch):《童话的艺术形式》(DieKutformdeMarche),《民俗学杂志》,新系列,第7卷,1935年,第4页。也可参见我在《童话与传说中的礼物》(GaeimMurcheudiderSage,Ber1943)中阐述的观点。所有这三本著作都把那种传说看作挥发形式,它们谈到的不是神秘的事件,而只是可怕的、非同寻常的或罕见的事件。也可参见鲁道夫·奥托(RudolfOtto),他把令人生畏的因素和崇高的因素理解为“Tremedum”的一种类似的表达手段[奥托:《神圣的东西》(DaHellige),第2版,Brelau1918,第10章]。可以比较弗里德里希·兰克(FriedrichRake)的《民间传说研究》(Volkageforchug),见《德国文学科学与精神史季刊》(DeutcheVierteljahrchriftfirLiteraturwiechaftudGeitegechichte),第l9卷和波伊克特引文出自第105页;参见辛格(S.Sig©r),他把“奇迹传说”与“自然传说”划归意义相同的一类[《瑞士人的童话》(Schweizermarche),Bem1903,慕尼黑新版,1971年,第10页]。005真实的或被信以为真的事实变成了语言。题材决定了叙述活动的气氛,而题材和气氛两者又决定了叙述的形式。因此,安德烈·约勒斯①有理由把传说和圣徒传说称为“简单的形式”②。在童话那里,事情就是另一番模样了。它的形式不是由素材逐渐形成的,而是靠自身存活的。约勒斯同样把童话列入“简单的形式”,但这种做法马上就碰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③。与传说和圣徒传说的简单形式相比,童话表现为艺术形式。它的形态直接向精确的研究或透彻的考察发出了挑战。我们可以期待这种研究或考察来澄清这些根本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试着描述欧洲民间童话的本质特征。在本书中,我们不是要寻求单个民族突出的某个比较特征,而是要寻求所有这些突出特征中共同具有的基本形式。这里让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在叙事者之间和民众之间能够观察到的个体差异;我们寻求使童话成为童话的东西。这种体①安德烈·约勒斯(AdreJolle,1874一1946),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学者。译注②安德烈·约勒斯:《简单的形式》(EifacheForme),Halle1929,1956年,第2版。③韦塞尔斯基(A.Weelki):《童话理论试探》(VerucheierTheoriedeMarche),见《布拉格德语研究》(PragerdeutcheStudie),第45期,Reicheerg193l,新版,Hildeheim1974,第100页;罗伯特·佩奇,《“简单的形式”的理论》,见《德国文学与精神史季刊》第10卷,第366页;弗里德里希·兰克,《童话研究》,出处同上,第14卷,第262页;弗里德里希·兰克,《民俗学的童话研究的任务》,见《民俗学杂志》(新系列,第4卷,1933),第208页;卢茨·马肯森,引文出自佩斯勒(PeBler)编《德语民俗学手册》,第315页,第319页。006···试读结束···...

    2022-08-22 epub 图书app epub书籍

  • 《文明远扬:文化走出去内容、形式和途径创新》王春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明远扬:文化走出去内容、形式和途径创新》【作者】王春林著【页数】205【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1【ISBN号】978-7-5136-5634-4【价格】58.00【分类】文化交流-研究-中国【参考文献】王春林著.文明远扬:文化走出去内容、形式和途径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11.图书封面:形式和途径创新》内容提要:...

    2022-07-28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刘海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作者】刘海峰主编【丛书名】高考改革研究丛书【页数】298【出版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5622-7612-8【分类】高考-教育改革-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刘海峰主编.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2.图书封面: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内容提要:本书从历史的、比较的视野探讨古今中外高校招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并以高考形式、内容改革中涉及的利益冲突为切入点,分析围绕高考,形成的利益格局。同时,以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为视角,探讨其对当前高考形式、内容产生影响。本研究认为,高考改革必须从利益集团的冲突中寻求前进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本书也探讨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以促进高考形式和内容改革。《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内容试读绪论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在中国,高校招生入学考试制度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的重要性在于其衔接中等与高等教育的角色,向下影响中等教育的实施,向上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高考几乎与每一个曾经或正在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都发生过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对时代、社会、家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现代产业社会中,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他拥有多少“社会资源”。除财富、权力、威望外,知识和技能也是重要的社会资源。由于社会资源的绝对量有限,因而在人们之间总是不平等地被分配着。人们获取社会地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利用一定标准选拔适当群体,分配社会资源的过程。由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资源中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关联,因此现代社会的学校常被称为“筛选装置”,或被叫作“社会选拔和分配机构”。而在学校的各种教育制度中,考试制度是选拔和分配机构最富有战略性的部分①。因为考试是一种客观、合理而公正的能力评价手段,其彰显出的“公平竞争”、“能力优先”等价值取向确定了社会各方可以接受的分配社会资源的规则。高校人学考试制度,是学校各项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平分配高等教育机会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的学历的类型、层次与其后职业选拔、社会地位的竞争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人学考试通常具有很强的选拔性、竞争性,自然时刻处于社①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52、160页。1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会公众的密切关注之中。当前,我国高考不仅是一项教育制度,还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它不仅负责为高等学校选拔生源,也承载着诸如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①等多种社会功能。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家庭对子女就业、从业及其职业发展前途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得原先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对某一个或几个子女的升学期望全部集中于目前的一个子女身上一考上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没考上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因此对子女的期望和压力更大②。社会公众对高考关注的持续升温,进一步强化了高考的社会功能,而使其受到更高的期望与更严密的监察。这样,看似单纯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逐步突破学校的范围而深人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为高考制度的改革增添了难度。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是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科学、适当的内容和形式,考试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③。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简称高考)自1952年建立以来,考试内容与形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调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考内容与形式更是进入改革的密集期,但社会各方对高考内容与形式的责备与批评却仍然不绝于耳。统一高考建制60多年来,不少人认为“繁、难、偏、旧”一直是我国中学考试内容的主要特征④。尽管改革不断,但高考仍然无法脱离“以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的状况⑤。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数量的考核,而轻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成为素质教育难以顺利推行的①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第35~36页。②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统独之争》,《教育发展研究》2006第11A期,第49页。③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89页。④周先进、赵风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构建》,《学科教育》2004年第8期,第23页。⑤金一鸣、唐玉光:《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1页。2绪论瓶颈。统考制度中实行统一考试试题、标准答案,甚至被指责为:使得中国教育死水一潭,是直接扼杀人才、泯灭民族创造力的罪魁祸首①。而在部分中学生眼中,高考已俨然成为新八股:是对我们创造力的无情压杀,我们必须服从教材才能得到高分,面对试卷上刁钻古怪、离实际生活十万八千里的题,我们要硬着头皮做,不准问为什么,因为成绩是唯一标准②。对高考内容改革中关于命题和试题的一系列问题的责难,也连带地引发了对高考形式的批判与讨论。其中,要求废除全国统一高考形式一直是一股激进的力量。1998年,孙绍振教授以语文高考中不断出现的偏题、怪题为由,批判语文高考命题混乱,并日益以学生为敌,进而要求改革束缚着试题的高考体制,提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及早废除全国性统一的高考体制③。此举拉开了近十年来关于高考存废之争的序幕。2001年,顾海兵在《中国高考制度批判:计划经济式的考试可以休矣!》一文中再次提出废除统一高考,指出统一高考已背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背离了正当竞争的原则,背离了科学原则,亟待进行批判④。2006年《中关村》杂志上更有文陈列了高考的七宗罪名:考试至上,素质滑坡;目标缺失,理想倒置;违背规律,漠视人性;扼杀创造,散落文明;片面功利,教育错位;资源浪费,脑力衰微:信息封锁,公信力差⑤。这使得对统一高考的批判更加白热化。社会公众对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批判是否客观、合理?高考内容为何会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客观题,轻主观题”“重统一标准,轻弹性标准”?改革要如何实现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质立意转变,克服命题的混乱,既考查出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高考形式为何出现“重统一、轻多样”?统一高考形式在现阶段是否已没有存在的必要?高考形式改革要如何配合高考内容的革新才能既促进中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又有利于高考选拔人才?这些问题都是当前高考制度改革中亟待回答的,急①冯增俊:《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与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4期。②李明明:《一个高三学生眼中的高考》,《北京文学》2006年第1期,第121页。③孙绍振:《废除全国统一高考体制一孙绍振对高考说“不!”》,《艺术·生活》1998年第6期,第13页。④顾海兵:《中国高考制度批判:计划经济式的考试可以休矣!》,《中国改革》2001年第10期,第12页。⑤明子:《高考“七宗罪”》,《中关村》2006年第8期,第88~90页。3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需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为改革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相关概念的界定一、高考高考泛指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既包括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统一考试制度,也包含以在职在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本研究以前者,以普通高考为主要对象。自1952年统一高考建制以来,普通高校招生逐渐采用全国规模的统招生,实行统一的计划、统一的组织领导、统一的报考、统一的录取调配①。其中,统一招生和统一考试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一般而言,考试是招生录取的手段之一,招生录取可采用包含考试成绩在内的多种标准,招生的含义大于考试。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招生主要以入学考试成绩为录取的唯一标准,理论和实践中容易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将招生等同于考试,或将因招生引发的问题或弊端迁怒于考试。因此,笔者认为,在探讨和研究高考制度时,应该区分招生与考试这两个紧密联系而又性质不同的概念。中外考试发展的经验都表明,考试以其甄别、测试、评价的功能在人才选拔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急剧增加,各国大学利用考试成绩作为招生录取标准也越来越成为通用的做法。尽管考试成绩在录取中的比重不同,考试的类型、形式各异,但完全不借助任何考试而进行招生录取的现象仍然是难以想象的。鉴于此,本书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考试上,文中的高考制度,主要是指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统一考试制度。二、高考内容考试内容是教育部门为测试受教育者的学习结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的考核内容。它是实现考试测量、甄别、评价人才功能的核心环节。高考内容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指的是“考什么”的问题。由于把握与了解的角度不同,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杨学为认①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2页。4绪论为,对于高考来说,考试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考试科目的设置问题;二是考知识与考能力的问题。也有学者提出,高考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内容是指高考要考什么,既包括考什么科目,也包括每一科目要考的内容:狭义的内容就是各个科目所要考查的内容①。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是命题改革,本书对内容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命题立意上,即是考知识、能力还是考素质。由于具体的考试内容需要借助一定科目为载体才能实现考测的目标,因此本书涉及的高考内容不可能绕开高考科目,但对高考科目的探讨与论述主要为高考内容服务。三、高考形式考试形式是为完成考测目标,以一定的考核内容为载体,组织实施考试的方式方法。相对于考试内容关注“考什么”,考试形式则侧重“怎么考”的问题,它与特定的考测目标、具体的考试内容紧密相连。考察以往的高考研究,学者们对高考形式的提法与界定五花八门,大致可归纳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的高考形式。宏观的高考形式即高考的组织形式,是就整个高考制度而言的,体现整体考试制度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方式,涉及的内容有高考由谁来组织:是国家、地方还是高校;以什么形式组织:是采用全国统一考试、地方分别组织还是高校单独考试,是使用一次高考、二次高考还是多次高考。中观的高考形式是就高考内容在学科、科目上的选择而言的,是高考内容的组合形式以及实施形式。它包括高考的分类形式(文史类、理工类、医农类等)、高考的科目组合形式(“3十2”、“3十X”、“3十大综合”、“3十文/理科综合”、“3十大综合十1”等)以及高考考试方法(口试、笔试、实验、操作考试,开卷、闭卷考试)等方面。微观的高考形式是相对具体的、各门考试科目的内容而言的,主要指考试的题型(主观题、客观题,开放题、半开放题或封闭式题等)。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标准化考试就是作为一种考试形式而出现的。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本书中的高考形式主要指宏观的考试形式,即高考的组织形式。笔者将高考形式定义为:为高校招生录取服务,以考试为手段,在既定考查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考试的方式和方法。①李立峰:《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4页。5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第三节相关研究回顾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是一个既老又新,既涉及理论又涉及实际操作的复杂问题。直接以高考内容与形式为题的研究,学术界还不是很丰富,大多数的研究成果主要散落在专著和单篇论文中。有关本研究之重要文献,按类别分项评析如下:一、高考制度的宏观研究(一)主要研究著作刘海峰等的《中国考试发展史》(2002年),谢青等的《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1992年),杨学为的《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2003年)等,以大量的史实、文献资料对我国古代、近代、现代考试制度,包括科举考试、学校教育考试、国家公务员或职业资格考试的产生、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部分章节对近代大学人学考试制度以及20世纪50年代后建立的高考制度的介绍与评论,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史料。特别是杨学为的《高考文献》(上、下)(2004年),收集了1949年至1999年50年间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高教部、国家教委)、有关部委、总政治部的有关高考的文件、领导人讲话、简报、资料及报刊社论、文章,为研究中国高考50多年的历史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唐佐明、黄国勋的《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研究》①(2000年)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我国现行高校的招生体制,除了理论探讨外,也以广西、上海、广东等地高校招生工作的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招生体制改革出现的问题与改革构想。该文认为,当前我国招生体制正处于不断的改革之中,但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从理论上对高校招生体制改革进行研究。要立足我国国情,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高度予以审视,以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审视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走向。由此,作者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招生体制改革应该着重对计划管理体制、招生考试体制、新生选拔体制、招生管理体制以及与此密①唐佐明、黄国勋:《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试读结束···...

    2022-07-28 主编 副主编和责任编辑的区别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