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律不齐窦性心律是心脏病吗(窦性心律是心脏病吗)

    心律不齐窦性心律是心脏病吗?窦性心律不是心脏病。窦性心律是一种正常的心律,是指心脏由窦房结发放冲动,然后扩散到整个心脏,引起心脏收缩和舒张。窦性心律的特征是: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心律规则,没有停顿或过早搏动P波在前,QRS波群在后,T波在最后QRS波群的宽度在0.12秒以内QT间期在0.35-0.44秒之间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性心律的心率不规则。窦性心律不齐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见于儿童、青少年和健康成年人,通常与呼吸、运动和情绪相关,对心脏健康没有影响。病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见于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和晕厥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生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冠心病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冠心病,如服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进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等。心肌炎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心肌炎,如服用抗病毒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心肌病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心肌病,如服用强心剂、利尿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服用甲状腺抑制剂或进行手术切除甲状腺等。窦性心律不齐的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和控制体重等。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病。积极治疗其他可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2024-01-09 窦性心律心肌炎什么症状 窦性心律心肌损害是什么原因

  • 《中医心脏病证调养膏方》程伟编;巴元明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心脏病证调养膏方》【作者】程伟编;巴元明总主编【丛书名】中医调养膏方丛书【页数】163【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706-0957-4【价格】48.00【分类】心脏病-膏剂-方书【参考文献】程伟编;巴元明总主编.中医心脏病证调养膏方.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中医心脏病证调养膏方》内容提要:中药膏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再到《千金方》,膏方的应用逐渐成熟。现代社会,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中药膏方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调理治病、扶正祛邪的功效,且口感良好、携带方便,在未病的防治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是《中医调养膏方丛书》的分册,内服膏方是汤药浓缩演变发展而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延年益寿。本书从传统中医的角度,对心血管相关病症及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论述了传统中医运用“膏方”对心血管相关病症的治疗和...

    2024-01-04

  •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杜廷海,牛琳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作者】杜廷海,牛琳琳主编【页数】416【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349-9241-4【价格】98.00【分类】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杜廷海,牛琳琳主编.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内容提要:本书根据心脏康复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冠心病中西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综合、系统、优化的心脏康复理念,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优势和实施方法,从康复功能评估、中医特色疗法、康复运动、康复教育、辨证膳食、心理康复及优化药物康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心脏康复程序、方法、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内容试读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中医康复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患者,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其他有用的措施,以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使之重返社会。古代医籍中“康复”的含义不仅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还包括精神情志的康复和正气的复原中医康复医疗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在殷墟甲骨文中有采用针灸、热熨、导引、按摩等方法进行康复活动的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养生康复的思想开始出现,在《吕氏春秋·古乐》有“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庄子·刻意》载“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均提到了通过气功、导引等方法保持或恢复健康。《黄帝内经》提出了康复的治疗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其广泛应用了调摄情志、针刺、灸焫、气功、导引按摩、热熨、饮食、体育等养生康复方法,强调形体和精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性。《金匮要略》将导引、吐纳、针刺、灸焫、膏摩、按摩等康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较之《黄帝内经》时代又有所发展。《伤寒论》专门论述大病之后的药物、食物康复法,三国时代的华佗在继承古代导引、行气、吐纳等功法的基础上,创编了医疗体操“五禽戏”,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堪称运动疗法的鼻祖。晋代皇甫谧所撰《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针刺、灸焫、热熨、导引、按跷等康复治疗手段,尤其对针灸疗法的原则已基本概括。晋代葛洪《肘后方》和《抱朴子》中记载了药物康复法、饮食康复法的实例及导引术在养生防病中的作用。隋唐时代《诸病源候论》为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与物理疗法对多种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书。《千金要方》首创药枕疗法、香气疗法。《外台秘要》中详论了病后将息宜忌,记载有大量康复方法,如磁疗、光疗、热疗及美容方法等。宋代《圣济总录》中除记载了食物康复的方法,对气功、导引、按摩和体育疗法的作用也有详尽的记述。《太平圣惠方》则注重采用药物和食物相结合的养生康复方法。《本草衍义》中选药粥方共129首。体育康复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也在宋代形成。金代张子和应用许多康复方法解决了不少疑难病症,刘河间也带动了养生康复的发展。清代官方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比较全面地记载了多种疾病的养生康复方法。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对气功、按摩及动功等养生康复方法十分重视,列“运动规法”专篇进行讨论俞根初所著《通俗伤寒论》对病后康复调理列“调理诸法”专篇讨论,内容包括药物2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调理、食物调理、气候调理、起居调理等,全面系统地阐述养生康复。清代叶天士处处注重情绪治疗,提出久病入络,指出一切沉疴痼疾的最后病理转归为络虚或络痹药物康复方面的应用尤为其特色,极力主张戒绝烟酒。吴师机以内病外治为特色,广泛应用熏、洗、擦、敷、贴、坐、吹、熨等方法而以“一通字赅之”。其所著的《理瀹骈文》在外科康复理疗方面卓有成就,将熏、洗、熨、擦、敷、贴、坐、吹等疗法综合运用,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因此“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的论点,称得上古代第一部物理治疗的专书。中医康复内容丰富,蕴藏在中医宝库中,并且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充实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的方法。中医康复学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康复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如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熏洗疗法、气功疗法、运动疗法等。各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机结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根据文献记载和临床实践,康复方法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种类1.自然康复法包括泉水、岩洞、高山、森林、香花、泥土、空气、日光疗法等。2.物理康复法包括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热疗、磁疗、声疗等。3.药物外治康复法包括蒸、烫、洗、浴、熨、敷等疗法4.情志康复法包括怒疗、喜疗、思疗、悲疗、意疗及睡眠疗法等。5.音乐康复法包括安神、开郁、悲哀、激励、喜乐疗法等6.其他文娱康复疗法包括舞蹈、钓鱼、风筝、弹琴、书画、弈棋、玩具、戏剧疗法等7.体育康复法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康复操等8.气功康复法包括松静功、内养、站桩、动桩、长寿、固精、保健、强壮、延年、益智等功法9.针灸康复法包括体针、皮内针、皮肤针、耳针、头针、灸法、拔罐等。10.按摩康复法包括推法、拿法、揉法、搓法、捏法等。11.饮食康复法包括各种各样的药膳方等。12.药物内治康复法包括各类药物内服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以上各种方法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很少单独用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数种方法联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西医结合养生康复医学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当今养生康复医学的潮流,是在功能、康复手段、残疾三大概念模式的基础上,追求康复医学有优良的质量、满意的结局和合理的费用,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到养生康复医学中来。许多先进的康复诊断和评估的仪器设备都依靠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运算和信息的储存,甚至实现了电脑控制操作和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涌现了新的诊断和评估的仪器,一些康复治疗的仪器和设备正日益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样,通过电脑的辅助,便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兴趣和积极性,改善患者的功能水平。如微电脑上肢训练器、电脑伸展训练器、生物反馈治疗3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仪、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电脑辅助步行训练器、上肢精细动作和职业技巧的训练电脑辅助认知功能康复、模拟驾驶训练系统、言语治疗软件、言语训练反馈系统、电脑辅助义肢矫形器等。生物芯片等的开发也带来诊治的简便易行,使得对非传染性慢性病的预防康复更为科学化,从青少年期就开始养生康复预防,从而大大推迟或减少这些病的发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未来康复医学,不仅深入文化、艺术领域,还会与美术、书法、音乐、歌舞、武术、美食、药膳、健康旅游、模拟环境等融为一体。康复手段不仅更人性化,还更加高科技化,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康复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还会更加有效率和高质量。第二节中医心脏康复的特色优势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疗原则等是中医学的理论精华,同样适用于中医心脏康复。心脏康复的对象大多病程长、病势缓、疗效慢,各种病症往往由多因素引起,多层次受累、多属性相兼为病,所以更强调运用多种方法,杂合以治,措施不一,这样才能收到较好效果。一、心脏康复整体观中医康复学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原则体现了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形神康复一体观三个方面。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方法丰富多彩,可分为精神、饮食、运动、药物、物理和环境六大类康复措施。从整体观点来看,中医心脏康复更加重视精神与情志、功能与营养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采取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医疗与自疗相结合,且更侧重非药物疗法、外治法和自我疗法的推广以及功能的恢复。二、心脏康复辨证观辨证与心脏康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证是决定心脏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心脏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和方法。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消除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病因。在中医康复临床中,不仅内服中药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等也应当注意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脏腑的虚、实、寒、热采用相应的补泻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饮食康复法主要是针对性地选择具有食养、食疗作用的食物,以促进机体的康复。食疗是中医康复学的重要上篇理论基础篇/第一章心脏康复的历史与发展内容和特色疗法之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依赖大地所产之五味而生存,五味摄入得当是康复医学中的又一内容。心脏病患者康复过程中,必须注意调理自己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心脏病的发生与营养不平衡有关,因此过食肥甘厚腻、辛酸苦辣等都不利于心血管病的恢复,其中所需要注意的饮食原则有控制总热量、维持热能平衡、防止肥胖。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蛋白质的质和量应适宜。采用复合糖类,控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控制食盐摄入量。其次,中医学认为,中药与饮食有“四同”,一同源,二者皆生于大自然,属天然产品:二同用,都能起到调和阴阳、补虚泻实的作用:三同性味,均分寒热温凉及平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四同归经,中医康复医疗在整体观和辨证观指导下,强调对患者的治疗应当因人、因时令、因环境和因病证的不同,分别采取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不完全相同的方法,通过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如内服中药配合中药外用、推拿、针灸、手法康复等多种方法。三、康复运动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中医历来运用“动静思想”指导运动康复,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畅达经络,调和脏腑,调节气息,静心宁神。《内经》亦云:“静则生阴,动则生阳。阳虚动之,阴虚静之。”然诸事有度,不可妄为,动过则损,静过则废。过度运动会使机体疲劳、受伤,而一味静养则会使机体更加衰老、退化。中医心脏康复中的形体运动如八段锦刚柔相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劳逸适度,正好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四、内外兼修,杂合而治中医心脏康复的对象虽同为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身心障碍者,但每人情形各异,或身患多种疾病,或老龄多种脏腑功能退化,或起居环境、脾气秉性有异等,导致单一的康复手段可能收效不佳。故而内服外治,药膳结合,以期共奏良效。《素问·异法方宜论》亦云“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在中医心脏康复过程中,既根据病情从生理、情志、饮食等方面进行身心和谐统一的整体康复,同时又注重个体性差异,因人而异,体现了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的统一。五、简便易行,利于推广中医心脏康复除形体运动、针灸等特色疗法对于场地设施有一定要求外,其他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膳食调养、药物调治、情志调养等。形体运动多从中医养生康复手段衍生而来,如八段锦、太极、功法操等,讲究动作和缓、形神和谐,有着广泛的历史文化积累。此外,中医心脏康复将养生康复学引入其中,更易引起患者兴趣避免了康复形式单一枯燥的弊病,使之更能坚持,以期最大获益。目前已有学者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推拿、按摩、刮痧、药膳、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种进行中医康复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中医心脏康复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将会在心脏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5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研究表明,太极拳、气功和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能够让心血管病患者受益,可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心力衰竭症状、体力和情绪亦有改善作用虽然历代中医古籍蕴含着丰富的心脏康复理念,但目前相关的挖掘工作尚不充分临床实践更显不足。目前临床多重视治疗,轻视预防及康复。出现上述情况,根本还是缺乏对预防及康复重要性的充分理解:缺乏对经典理论科学内涵的深入挖掘:缺乏对临床实践良好疗效的系统总结对传统养生康复医学进一步整理、挖掘和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发掘、整理、研究,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行之有效的传统康复疗法,如传统的作业疗法、文娱疗法、心理疗法、膳食疗法等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科学地证实疗效,阐明作用机制,予以发展提高。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心脏康复的指导原则。在进一步整理、挖掘传统的养生康复医学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传统养生康复医学的特点和优势。其特点和优势可概括为:第一,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在心脏康复过程中,强调以平衡阴阳、调补气血增强体质作为功能恢复的基础,并强调天人合一,从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养生康复。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对心脏病康复治疗以活血化瘀等为主内治,结合情志、针灸、按摩、导引、熏洗、敷贴、体疗、食疗等第二,形体康复与情志康复相结合。功能康复是康复的主要目的,传统养生康复“形神合一”是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神俱的康复方法。传统养生康复学特别重视在康复过程中“形体”(身体)与“情志”(心理、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情志因素对伤病残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养生康复中注重“形神兼养”,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特别强调培养和保持松静的心境以对抗和克服“七情”的损害,从而促进康复。第三,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方法。每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除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以内服和外治的方式,促进功能的恢复外,更强调使用自然疗法,利用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以及食用天然保健食品的饮食疗法和针灸、推拿等,促进康复。第三节国际心脏康复发展状况公元前5世纪,Herodicu(古希腊时代的医师希洛地卡斯)提出运动可推迟衰老促进健康,至1910年“康复”一词应用于残疾人的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康复领域的制度逐渐完善,确定了康复医学概念。关于心脏康复,起初的观点是消极的。1939年,Mloy等的形态学研究报道提出,心肌梗死的坏死组织转化为纤维化瘢痕至少需要6周时间,因担心患者早期活动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故建议长时间严格卧···试读结束···...

    2022-10-25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

  • 《中西医结合外治心脏病学》杜廷海,牛琳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外治心脏病学》【作者】杜廷海,牛琳琳主编【页数】305【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1【ISBN号】978-7-5349-9724-2【分类】心脏病-外治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杜廷海,牛琳琳主编.中西医结合外治心脏病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1.图书封面:心脏病学》内容提要:本书根据心脏外治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中西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系统、优化的心脏外治理念,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外治的基本理论、临床技术和创新方法。本书分总论、各论两大篇26章。上篇以中西医外治基础理论为重点,以中、西医外治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开始,阐述了心脏外治的中医基础理论、生理学基础、推拿、针灸、体外反搏等的心血管机制,详细论述了各种心脏物理治疗、中医心脏外治技术的机理、标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等。下篇阐述了各种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附录汇集了中西医外治技术专家共识和外治有关资料。本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以治疗为重点,系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全面和实用,供中、西医心血管、康复专业医护人员和康复医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者使用。《中西医结合外治心脏病学》内容试读上篇总论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中医外治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极为艰苦险恶,随时可能遭受猛兽、蛇蝎的伤害,氏族部落经常械斗,劳动中跌仆损伤,因此外伤更为常见。古人有意或无意在伤处或病痛部位,用手压迫、揉按、热熨,逐步发现压迫可以止血,按摩可以减轻疼痛,这是最早的止血法、熨法和按摩术。从发掘的甲骨文中发现,夏商时代已经采用了按摩、针刺、砭法、熨法等简单外治疗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医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包括敷贴、浸渍、热熨、砭刺、刀圭(手术)、洗溻、蒸气熏或烟熏、角法、割疮法等许多外治方法,论述了诸伤、伤痉、狂犬病、体臭、毒箭伤、蝎伤、蛭伤、毒蛇伤、疣、腹股沟疝、内外痔与瘘管、下肢烧伤等多种疾病。最早的中医典籍《内经》中就有关于外治法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明确指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为外治法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邪者,渍形为汗”,是利用热汤浸发汗法。《内经》中也有药物外治法记载,如“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等。《内经》还有熨法、推拿按摩法、砭石、截肢、放腹水、寒冷、饥饿、束指、吹耳等疗法。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西汉时期《五十二病方》中外治法也占有很大比例,有外敷、药浴、烟熏、熏熨、砭、灸、按等治疗不同疾患的记载。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火熏法发汗猪胆汁蜜煎导便、赤小豆纳鼻法、出汗过多还有用温粉外扑法;《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篇》“病有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金匮要略·妇人病》:“用蛇床子散作坐药治妇人阴寒。”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强调在临床中对“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的运用。据《后汉书》载华佗:“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为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不但善于手术疗法,还创五禽戏,为后世体育疗法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共载16证19方,其中就有运用外敷、药浴、喷鼻、洗眼、糁耳等法治疗小儿内、外五官科诸病的记载。历代应用外治疗法治病的医家不乏其人。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收集医方4500多首,其中有1200余首外治方,运用了50多种外治法,涉及内、外、妇、儿各种病症。该书载有许胤宗治柳太后中风不语,用大剂黄芪防风汤熏蒸而苏醒是治疗内科重病的例证。《千金要方》首先记载了磁石外用治疗耳聋的方法,上篇总论/第一章概论借助天然磁石的微弱磁场来治病。《千金方》中还载有以葱管导尿,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200多年。《外台秘要》中治丹毒,“用赤小豆为细末,以鸡子白和如泥,涂之”;治疗痔疮,“以葱和须浓煮汤,置中坐浸之”;治疗瘰病,“热炒盐熨之”:治疗小儿湿疹,“浓煎地榆洗浴,每日二度”。《外台秘要》中记载了两种新的拔罐法,即“水蒸气拔罐法”和“针刺拔罐法”。宋代《太平圣惠方》关于化脓性疾病提倡切开引流的思维方法较前代更为积极,强调“脓成,即当弃药从针烙也”,“痈薄宜针,疽皮厚宜烙”,书中详细论述了汞砷剂枯痔方法。公元1127年,《魏氏家藏方》记载了枯痔散法,较《太平圣惠方》的方法提高了一步,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对健康肠黏膜的伤害,效果更好。金元时期《世医得效方》载:“肚皮开裂者,用麻缕为线,或捶桑白皮为线,亦用花蕊石散傅线上,须从里重缝肚皮,不可缝外重皮,留外皮开,用药渗待生肉。”金元四大家较多地运用放血疗法,如治疮疡以“砭射之”,“石而泄之”;治太阳中风刺至阴出血;刺热无度不可止,于陷谷放血;治腰痛不可忍,刺委中、昆仑放血:治百节疼痛,刺绝骨出血;治金丝疮,“于疮头截经而刺之,以出血”等。明代王肯堂著《疡科证治准绳》,转录矫治先天性缺唇及耳部畸形的治疗经验:“若唇若耳,先用麻药涂之,却以剪刀去其外皮,即以丝线缝合。缺耳作两截缝合,缺唇作三截缝合…至八日剪去线。”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是明代外科学发展学术水平的代表作,倡导脓成切开,位置宜下,切口够大,腐肉不脱则割,肉芽过长则剪,善于应用刀针手术及腐蚀药。对脱疽的手术,主张先在患趾上方“拈线缠扎”,继用“利刀顺节取患指(趾)”;又如手术截除鼻息肉(鼻痔)法,挂线、结扎痔瘘等:现代常用的枯痔钉法、结扎疗法、切除法、挂线法以及针灸、熏洗、按摩等,在陈氏著作中均有了比较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论述。清代对外治法做出卓越贡献的当首推吴尚先的《理瀹骈文》,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该书总结了近百种外治方法,为后世流传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传统医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医外治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中医外治专著如《中国民间外治独特疗法》所载外治法70余种,治内外妇儿科130余种病症。又如《中医历代名方集成》所列外治方药100余首,共治内外妇儿科病症240余种:《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载有60余种外治方法,共治420余病症。如心脑血管病,用阳和解凝膏或附子麝香、细辛、冰片组成,研散或制成药饼,敷贴神阙、膻中、心俞穴,治疗心绞痛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痉挛等病症:用天麻、钩藤、菊花、白芷、藁本、川芎、薄荷等制成膏剂,贴敷人迎、百会、风池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头痛、高血压等病症。现代中医外治法是指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原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及现代医学方法】以多种形式与中草药结合,共同作用于人体而取得治病效果的一类外治法。如直流电中药离子透入法、超声药物透入法、中药电熨法、中药注射法和肛肠灌滴法等,由于借助声、光、电、磁、热的能量,可促进药物由外而内地渗透吸收,从而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近20年来发展较为迅速。而在未来几年,以透皮控释系统中西医结合外治心脏病学(TTS)、纳米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也将对中医外治法的给药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并推动中医外治法的发展。第二节心脏物理治疗的现状物理治疗学(PhyicalTheray)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它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公元前7000年的石器时代,当时原始人利用阳光、砭石、石针、水和按摩等治疗疾病。我国以及古希腊、埃及、罗马的早期文献记载阳光、热水浴、冷水浴、体操、按摩等防治疾病的作用。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前460一377年)积极提倡利用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疗法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这在全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矿泉水、磁场治疗疾病的国家。现代物理学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古老的物理疗法得以不断完善,并充实了丰富的内容。17世纪产生了静电疗法,18世纪产生了直流电疗法,18世纪下半叶日光疗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19世纪产生了感应电疗法、直流-感应电诊断(古典式电诊断)、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长波疗法,同时产生并迅速发展了现代光疗中的红外线疗法和紫外线疗法。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理疗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和作用原理研究取得显著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了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超声等物理疗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低、中频电疗法有了新的发展,水疗磁疗等进而受到重视,并在应用技术方面有了发展提高。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的激光技术对全部科学(包括医学在内)的发展正在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激光疗法已成为现代光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显著发展的射频治癌和光敏诊治癌症技术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现代科学从本质上进一步揭示了物理因子与复杂的生命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并对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生命的产生和发展中,在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反应中,在一些病理变化的产生和发展中,以及化学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有极重要的作用,如电子传递,电势的变化、磁场的变化、红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产生紫外线辐射、荧光素等:一些功能活动直至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都伴随一定的振荡频率:生物医学理论研究和长期实践促使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人工的物理因子、自然的物理因子和机体内存在的物理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物理治疗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向广而深的方向发展。一些国家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农村建立了理疗机构:不少国家不仅在综合性的医院中设有理疗科,而且在专科医院(研究所)中也建立了理疗科,如瑞典的心血管外科研究所设有理疗科。物理疗法不仅治疗慢性病,而且用于治疗急性病:不仅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而且治疗疑难病。当前不少国家正在研究应用短波、超声、微波、激光、磁场、直流电等治疗癌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又如在心肌梗死的抢救和治疗中物理疗法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应用物理疗法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理疗专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却很落后,新中上篇总论/第一章概论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才得以建立和发展,当前已形成了一支理疗专业队伍,不仅在城市的大医院中,而且在不少工厂、县医院以及部队的野战医院中也都建立了理疗科室;在全国各疗养院和康复医院中理疗已成为主要的组成部分。近年在心血管系统、慢性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肝胆、周围血管以及眼科、皮肤科的某些领域理疗进展较大。在心血管领域,物理治疗技术亦日益受到关注。紫外线光量子充氧自血回输疗法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流变和微循环,改善血液物质代谢,清除自由基,改善血管壁状态等,有预防心脑血管硬化和血管栓塞的作用。紫外线全身照射可使心肌及血浆中钾离子浓度升高,胆碱酯酶活性增强,血中胆固醇含量下降,可改善心肌营养,预防动脉硬化。体外心脏震波治疗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前沿科技,它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的特点,为针对终末期冠心病和难治性心绞痛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利用超声定位,依靠心电图门控技术触发,对所确定的心肌缺血靶区释放脉冲式声能量震波在心肌组织细胞内产生机械剪切力和空穴效应,通过一系列的作用机制,诱导局部心肌一氧化氮的合成及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促进缺血区域的毛细血管生成和局部微循环重建,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脏事件,且未发现心脏震波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该技术由欧美和以色列研发,2003年瑞士研发出全球第一台无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仪,并于2004年通过认证。目前,该项技术在欧洲多国如瑞士、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和亚洲的中国、日本已获得应用。体外反搏是一种简便、无创的用于缺血性疾病辅助治疗的方法,其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流切应力、促进血管内皮抗炎因子生成及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等机制改善机体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循环,从而提高患者运动耐量、降低心血管意外风险,有益于促进患者疾病缓解,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推动下,现今理疗学的主要特征是正深入开展关于物理因子对机体作用的细胞一分子水平的研究,以探讨其作用的本质,同时也在积极开展关于物理因子对机体作用的整体水平的研究。理疗学的理论研究正在与信息论、生物力能学、生物物理学、系统论、自控论、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电磁生物学、光生物学、激光生物学、超声生物学,以及近年迅速发展的许多基础医学学科相联系。目前,人口老龄化,老年病、慢性病等身心疾病患者猛增,旧的医学模式亦随之改变,即从生物学模式(生物因素→病理→症状→临床治愈)转变为新的模式(即生物学因素、心理、精神、情绪因素及社会因素→疾病→临床治愈→身心功能最大限度康复→职业康复→回归社会生活或工作)。生物医学理论研究和长期实践促使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人工的物理因子、自然的物理因子和机体内存在的物理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科学地应用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具有广泛的意义,因此当代理疗学的发展趋势是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军事医学、基础医学、老年学、宇航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的联系日趋密切。从历史发展看来,康复医学或物理医学与康复的前身是物理治疗,然而康复医学不完全等于过去的物理治疗。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发展,已经增加了许多新内容,除物理治疗内容外,还有作业治疗、语言听力治疗、文娱治疗、康复工程、心理治疗、肌电诊断等,从而形成新而广的物理医学或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外治心脏病学第三节中西医结合心脏外治技术的发展前景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运用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发展起来的两种理论和体系。中医学作为传统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其医学模式为自然哲学模式,思维方式为形象思维,研究方法为观察法(直接领悟,取类比象),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治疗观为特点。西医产生于实验医学时代,其医学模式为生物医学模式,思维方式为逻辑思维,研究方法为实验分析方法,以实验分析方法为主说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诊断、预防和治疗。由于中西医产生的时代不同,各有其特点和不足。中西医结合发源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外治不是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的简单整合,而是从理论上进行有机的结合、从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外治疗法,中医外治是以突出“中医外治”为特色的中医药学术,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针灸、按摩、熏洗、针刀、敷贴、膏药、脐疗、足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百余种方法。数千年来,外治法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其发展速度和研究的深度、广度均不及内治法多,除针灸、推拿等外,其余外治诸法发展缓慢,不少外治法仍停留在粗糙简单阶段。现今中医外治法越来越多地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激光、远红外线、电磁波、超声雾化和透入、离子导人治疗机等:不断吸取现代医药学成果,改革外治剂型,如借鉴硬膏剂、膜剂、化学热熨剂、妥布剂、新型皮肤渗透促进剂等,促进药物充分吸收。中西医结合必须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对传统外治方法做深入发掘、系统研究,吸取当代一切先进科学技术,在高层次上建立起中西医结合心脏外治疗法,使古老的养生康复医学焕发青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等,疗效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在现代运动疗法中加入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在现代物理疗法中加入针灸,在现代心理疗法中加入气功治疗等,都是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源于西方的经皮给药系统和经皮治疗系统与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药外用制剂有机结合,对疗效明确的外用单味中药进行研究,以及对传统中药外用制剂进行剂型改革,将会给中药经皮给药研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中药中开发基质、辅料经皮吸收促进剂也将给中药经皮给药带来新的思路。中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采用新的仪器和器具,利用电、光、声、磁等的作用,也是剂型改革的一个方面。如中药离子导入、超声雾化、红外线、磁疗等,以促进药物由外而内,提高外治的疗效。总之,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借鉴现代医药界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使古老的中医外治焕发出青春活力。中医外治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整体调节,多途径、多环节发挥作用」主要进行心脏病药物外敷、沐足疗法、离子导入、平衡火罐、耳穴、穴位贴敷、中频治疗、超声治疗、体外反搏穴位刺激疗法等,适用于心脏康复I~Ⅳ期。适宜外治技6···试读结束···...

    2022-08-24

  • 《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杜廷海,牛琳琳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作者】杜廷海,牛琳琳主编【页数】416【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349-9241-4【价格】98.00【分类】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参考文献】杜廷海,牛琳琳主编.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心脏病学》内容提要:本书根据心脏康复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冠心病中西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综合、系统、优化的心脏康复理念,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优势和实施方法,从康复功能评估、中医特色疗法、康复运动、康复教育、辨证膳食、心理康复及优化药物康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心脏康复程序、方法、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2022-07-27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中西医结合康复学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