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风骨》《作家文摘》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家风骨》【作者】《作家文摘》编【丛书名】作家文摘.名家忆文系列【页数】257【出版社】北京:现代出版社,2021.05【ISBN号】978-7-5143-8786-5【价格】48.00【参考文献】《作家文摘》编.大家风骨.北京:现代出版社,2021.05.图书封面:

    2022-04-28 《作家文摘》十大非虚构 《作家文摘》总编辑

  •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傅守祥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作者】傅守祥著【丛书名】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社科文库【页数】370【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1【ISBN号】978-7-208-10282-8【价格】32.00【分类】比较文学-研究【参考文献格式】傅守祥著.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1.图书目录: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内容提要:本书发挥比较文学的学科特点,立足比较文化的学术视野,着重于哲学、文学、艺术学、传播学、社会理论的跨学科复合研究,强调学术研究的价值立场和现实关怀;明确提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的“文化诗学”研究路径,认为“文化诗学之价值指向,就是力图追究文学的文化价值属性和文学的诗学价值属性。”《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内容试读绪论世界文学经典的诗学阐释与文化沟通当雪莱宣称“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0时,那种睥睨一切的自信,同卡莱尔说着“诗人就是英雄”2时的那种超拔一切的优越感,对于批评家来说不啻是一种挑战和嘲弄在以创作为中心的19世纪,作家、诗人就是上帝,而批评家则变成了附庸风雅的“食客”。20世纪中后期,随着整个西方人文背景的转换,从对19世纪实证主义的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逐步扬弃,文气由以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批评为中心,开始了文学“批评的时代”途经形形色色的将文学文本孤立起来的形式主义批评阶段,当代文学批评走向了综合创新的“文化诗学”阶段。这时的文学①[英]雪莱:《为诗辩护》,裁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1页。②[英]卡莱尔:《作为诗人的英雄》,载琼斯编:《19世纪英国批评文集》,阎素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4页。1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阐释与文化沟通批评不再是文学创作的“陪娘”,它以敢于“拿来”的精神,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诸多学科吸取观念和方法,使自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传播学.都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界和方法文学批评逐渐从传统的、学科界限明显的“诗学研究”转向更广泛更少学科限制的“文化研究”文学批评显出它本来就应具有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因此,文学更为丰富的内蕴和多重价值也得以被发现和承认。一、跨学科研究与文化诗学的转向“诗学”(oetic)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理论家亚里士多德就写有专门的理论著作《诗学》,由此“诗学研究”奠定了其在文学研究中的统治地位。亚里士多德《诗学》所论范围包括了摹仿、“诗”的起源、悲剧、喜剧、情节、结构、人物、性格、语言与措辞、史诗、格律、隐喻、批评等等。所以传统的“诗学研究”就以前贤为先例,对诗性作品(或文学)的研究基本限定在以叙事及语言技巧研究为重心上不少形式主义批评家更是死抠文本(text),在语言学的领地上打转转,使文学研究成为一种语言游戏与术语规范的同谋。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学批评起码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一是崛起于世纪初的、以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思潮,其结果是造成了文学批评越来越走向科学化和形式化,此期虽然具有人文性质的阐释学理论仍有相当大的活动空间,但直到后来解构主义的反拨,这种形式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才有所改观二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迅速进人学术前沿的“文化研究”,它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使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也日渐模糊。从此,传统的文学批评越来越走出2数据加载失败,请稍后重试!···试读结束···...

    2022-04-27 epub pdf 比较 epub文章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套装共七册)PDF+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巴黎评论(共7卷)本书中的采访包括了从20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学界几乎所有最重要作家的名单:卡波特、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简介“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经久不衰、最著名的专题。自1953年创刊号对E.M.Foter的采访以来,《巴黎评论》就没有在一期发表对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采访,最初的标题是“小说的艺术”,后来逐渐扩大到“诗歌的艺术”。《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400余篇,囊括了20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学界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成为《巴黎评论》的标志和“访谈”特定类型的典范。采访从准备到实际进行,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除夕夜的时间,而且不会与作者出版新书相吻合,因此不存在商业宣传。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自己的写作习惯、写作方法、迷茫时刻、文坛秘密……内容有趣,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外,围绕采访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让这个专栏本身成为一个传奇,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活动之一”。设置目录巴黎评论·作家采访1版权信息杜鲁门卡波特欧内斯特·海明威亨利·米勒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杰克·凯鲁亚克约翰·厄普代克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阿兰·罗伯格利耶君特玻璃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史蒂芬·金翁贝托·艾柯评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版权信息前言/奥尔罕·帕慕克E.M.福斯特弗朗索瓦丝·萨根赫胥黎哈罗德·品特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E.B.白色巴勃罗·聂鲁达约翰·斯坦贝克库尔特·冯内古特胡里奥·科塔扎唐·德利洛苏珊·桑塔格伊恩·麦克尤恩诺曼梅勒大江健三郎评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版权信息威廉斯泰伦T.S.艾略特以斯拉镑艾伦·金斯伯格索尔·贝娄约瑟夫·海勒卡洛斯·富恩特斯菲利普·罗斯约翰·欧文多丽丝·莱辛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托尼·莫里森阿莫斯奥兹V.S.奈保尔石黑一雄评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4版权信息格雷厄姆·格林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W.H.奥登乔伊斯·卡罗尔·奥茨E.L.多克罗威廉·特雷弗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爱丽丝梦露何塞·萨拉马戈萨尔曼·拉什迪哈维尔·马里亚斯大卫·格罗斯曼大卫·米切尔米歇尔·维勒贝克评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5版权信息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953)威廉·福克纳(1956)伊芙琳·沃(1963)让·科克托(1964)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1964)伯纳德·马拉穆德(1975)詹姆斯·M·凯恩(1978)田纳西威廉姆斯(1981)纳丁·戈迪默(1983)詹姆斯·鲍德温(1984)V.S.普里切特(1990)普里莫·列维(1995)理查德·福特(1996)伊斯梅尔·卡代尔(1998)莉迪亚·戴维斯(2015)丹尼尔·拉费里尔(2017)评论巴黎评论・短篇故事课版权信息《巴黎评论》编辑前言关于本书的作者和审稿人灯光渐暗只是一个醉酒的赌徒城市男孩艾米·摩尔的日记曼谷车祸鹈鹕之歌这本书的乐趣老鸟除了生病,我现在很健康,我不会骗你的莱克利湖几个笑话你想跳舞吗?小偷飞毯英格兰银行的晚餐一堆谎言的存在福楼拜的十个故事克维特布里奇的辉煌生活夜间航班飞往斯德哥尔摩评论巴黎评论·诗人专访版权信息玛丽安·摩尔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闪电战桑德拉乔治·塞费里斯安妮·塞克斯顿菲利普·拉金约翰·阿什伯里德里克·沃尔科特W.S.默温奥克塔维奥·帕兹耶胡达·阿米海伊夫·博纳福克斯切斯拉夫·米洛斯泰德·休斯加里·斯奈德西莫斯·希尼罗伯特·布莱杰克·吉尔伯特评论精彩的书摘杜鲁门·卡波特住在“布鲁克林高地”的一座黄色大房子里,他最近以他作品的典型品味和优雅对其进行了翻修。我进去的时候,他的头和肩膀在一个新到的箱子里,里面装着一只木刻狮子。“看!”他把狮子拖出来,放在锯末和刨花之间的一块漂亮的空地上,“你见过这么好的东西吗?哦,就是这样,我看到了,我买了。现在都是我的了。”“它很大,”我说。“你打算把它放在哪里?”“哦,当然是在壁炉上,”卡波特说。“我们一起进客厅吧,我会让人过来把这些垃圾收走。”客厅是维多利亚风格的装修,里面有Caoti最喜欢的收藏,既有艺术品,也有他的私人珍品,虽然整齐地排列在抛光桌面和竹书柜齐,但还是让你想起了偷偷摸摸的口袋小男孩。例如,在大厅里,有一个从俄罗斯带回来的金色复活节彩蛋,一只已经有些风化的铁狗,一个来自俄罗斯法贝热工作室的药盒,一些大理石,蓝色陶瓷水果,镇纸,巴特西珐琅盒子,明信片和老照片。简而言之,OeDayGloalIurace中似乎有用和方便的一切都在这里。80岁等待《巴黎评论》采访的诗人决定永不退休在欧美诗坛,杰克吉尔伯特被认为是一位“非常规、严肃、原创的诗人”,具有“智慧、技巧、清晰和情感的罕见融合”。吉尔伯特只是在这几年才进入中国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视野。中文翻译家刘向阳认为,这位与垮掉一代诗人几乎同龄,却从未像后者那样出名的隐居诗人,不能以平常的眼光看待。“他从小受苦,成年后对世事无动于衷;以处女诗集成名,却避瘟疫般的名声,留诗十几二十年;他身边有许多知心的女人。他的生活,但大部分时间是他一个人生活;他在匹兹堡出生长大,但长期在希腊等地游荡,在旧金山等地隐居,更何况,刚过八十岁生日那天,他宣布:“我还不想过平静的生活。”80岁高龄的吉尔伯特接受《巴黎评论》杂志采访时坦言,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让人们意识到生活的许多可能性。读者可以从以下节选中窥见他独特的坚强个性和鲜明的诗学天赋。诗人杰克吉尔伯特采访笔记杰克·吉尔伯特1925年出生于匹兹堡,高中辍学后开始工作,帮助家中的害虫,并担任上门推销员。后来,由于笔误,考入匹兹堡大学,在那里结识了同龄人诗人杰拉德·斯特恩。吉尔伯特开始写诗,他说:因为斯特恩写诗。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巴黎,为先驱论坛报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在意大利呆了几年。在那里,他遇到了吉安娜·盖尔梅蒂,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一个伟大的爱。但对方的家人发现吉尔伯特不太可能为她提供太多金钱或家庭保障,说服他结束这段关系,吉尔伯特回到美国——先是旧金山,然后是纽约——他的职业生涯在那里作为一个诗人开始。.1962年,吉尔伯特的第一本诗集《危险的风景》作为耶鲁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出版,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和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一起获得普利策奖。奖项提名。《纽约时报》称吉尔伯特为“不可忽视的天才”,西奥多·罗斯克和斯坦利·库尼茨称赞他的坦率和控制力,斯蒂芬·斯彭德称赞他的作品“机智、认真、娴熟”。他的照片甚至登上了美国魅力杂志和时尚杂志,在文坛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但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吉尔伯特一直未发表,尽管他仍在写作。...

    2022-04-24

  • 时间机器作家榜经典文库pdf免费阅读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对时间旅行充满好奇和幻想。时间旅行可能吗?《银河帝国》和《沙丘》的作者都是威尔斯的忠实读者!刘慈欣:“科幻文学中的必读经典,作家榜经典:时光机(刘慈欣推荐的《三体》!相当于读了《简史》时间”和“简而言之的宇宙”)“!时光机df图片预览图书精选◆科幻史上公认的杰作,讲述80万年后的人类世界!◆时间旅行可以吗?打开这本书,相当于同时阅读了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银河帝国》、《2001太空漫游》、《沙丘》、《地海传奇》……世界科幻经典的伟大作者,都是威尔斯的忠实粉丝!◆作家榜经典图书馆版《时光机》十大特色,由《三体》作者、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亲自推荐!◆原版翻译,原汁原味:翻译自英文原版《时光机》,准确还原威尔斯笔下的科幻世界!◆原创彩色插画、图文并茂:国际插画师J插画师手绘9幅全彩插画,还原小说经典场景。◆免费英文原版:中英文轻松阅读,享受阅读乐趣,提高英语能力!◆书本加倍惊喜:同款精美插画书签+名画版《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书票!◆添加注释,方便阅读:地名、人名、典故等背景注释,方便各年龄段的读者阅读。◆新增攻略讲解精髓:特附译者陈真深度攻略,让你全面了解故事创作背景。◆特别合集,作者年表:带你快速了解威尔斯的传奇人生,了解《时光机》背后的故事。◆精美双封面,精美外观:两位国际设计师联手经典作家团队,定制内外精美封面。◆烫金压花、镭射工艺:书名采用压花工艺,触手可及;内盖采用激光技术,酷炫独特。◆版面舒适,阅读舒适:特选10点字体,选用78g华夏孙米色纸。◆没有人有能力像威尔斯那样用如此严肃的笔触来解释不可能的事情并让读者保持愉悦。——美国作家《银河帝国》系列作者阿西莫夫◆《时间机器》是科幻小说的基础作品,开创了时间旅行主题的先河。它的故事曲折曲折,充满张力,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然令人震惊。它是科幻文学中的必读经典。工作。——刘慈欣,雨果奖获得者,《三体》作者◆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至今无人能及。——英国评论家沃尔特·艾伦名人推荐◆我敢肯定,如果没有威尔斯和凡尔纳,月球上就不会有人类。——亚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作者)◆《时间机器》是科幻小说的基础作品,开创了时间旅行主题的先河。它的故事曲折曲折,充满张力,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然令人震惊。它是科幻文学中的必读经典。工作。——刘慈欣(《三体》作者,雨果奖获得者)◆没有人不看科幻就不能写科幻,或者把科幻当作文学来讨论;威尔斯的小说中确立了某种神秘的倾向,从这种倾向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探索。--UrulaLeGui(星云奖、雨果奖获得者、《地海传奇》系列作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作家。他的言情小说和奇幻作品都很棒。——纳博科夫(《洛丽塔》作者)◆威尔斯的作品以其想象力让我着迷,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他的作品,向他的天才想象力致敬。——儒勒·凡尔纳(科幻作家,《海底两万里》作者)◆《时间机器》、《莫罗博士的岛》、《普拉特纳的故事》——是我很早就读过的一些书。即使语言不复存在,它们也会像忒修斯或阿加索罗斯的寓言一样被纳入人类记忆。——博尔赫斯(著名作家)◆整个19世纪改变欧洲的只有威尔斯和我两个人。——萧伯纳(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人有能力像威尔斯那样用如此严肃的笔触来解释不可能的事情并让读者保持愉悦。——阿西莫夫(美国作家《银河帝国》系列作者)◆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至今无人能及。——沃尔特·艾伦(英国评论家)◆威尔斯理性科学的探索是很有远见的。这不仅是对未来几年、几十年的探索,更是对千年世界的预测。他是世界文学的伟大推断者。——《纽约客》◆威尔斯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够凭空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完全原创的故事。从1895年到1901年的六年间,他写了一系列他称之为“科学浪漫史”的作品,包括《时间机器》、《莫罗博士的岛》、《隐形人》和《世界大战》。”这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想法,被后人无休止地复制。--英国卫报简介我是一名住在英国伦敦的科学家,我发明了一台时间机器。时间旅行可以吗?在探索之前,没有真相!我决定自己试试。骑着它,我在未来的公元802701,眼前的景象令人难以置信……“时间机器是科幻小说中的开创性作品,开创了时间旅行主题的先河。它的故事曲折曲折,充满张力,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然令人震惊。它是科幻文学中的必读经典。杰作。”——刘慈欣(《三体》作者,雨果奖获得者)关于作者[英文]HerertGeorgeWell(1866-1946)英国科幻小说的创始人,被誉为“科幻小说的莎士比亚”,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出生在英国肯特郡的一个贫困家庭,辍学做过布店学徒、小学教师和药剂师助理。18岁时,他获得奖学金进入理科师范学院,师从进化科学家赫胥黎学习,赫胥黎的生物学观点成为威尔斯写作科幻小说的基础。25岁时,他在伦敦大学函授学院教授生物学。27岁开始写短篇小说和科普作品,29岁发表《时间机器》,一战成为“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写作生涯跨越60多年,有51部小说、88篇短篇小说、72部非媒介作品、5部剧本和7篇学术论文。80岁在伦敦去世。威尔斯四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因为他的作品成功地预言了飞机、坦克、太空旅行、核武器和万维网等事物的出现,并且仍然影响着人类的科学、文学和社会问题到今天。思维方式。英国著名评论家沃尔特·艾伦盛赞:“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至今无人能及。”译者简介:著名翻译家陈真。1976年秋生于江苏靖江。鲁迅文学院翻译一级学生。近十年,出版译着十余部,广受读者好评。目录001第一章014第二章022第三章030第四章044第五章067第六章075第七章084第八章093第九章102第十章107第十一章114第十二章122结语125后记:时间旅行者的旅程130附录: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大事记年表...

    2022-04-19 银河帝国时间轴 银河帝国机器人

  • 作家海明威的生活剪贴簿PDF电子版下载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Errorrequet,reoetatu:405...

    2022-04-19

  • 鬼才作家乙一小说集套装4册电子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乙一热门治愈代表作鬼才作家乙一小说集共4册电子书是由日本鬼才作家乙一打造的温情治愈类小说集,此套书中包含了:《只有你听到》《失踪假日》《寂寞的频率》《杀死玛丽苏》共四本,想要免费阅读的直接下载。鬼才作家乙一小说集共4册电子版预览作者介绍乙一(OtuIchi)1978年生于日本福冈,毕业于丰桥技术科学大学。1996年,17岁的他以《夏天?烟火?我的尸体》荣获第六届集英社“JUMP小说?纪实小说大奖”,一举成名。2002年更以《GOTH断掌事件》荣获第三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如今已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大众小说家之一,作品领域横跨恐怖、推理、纯爱等。乙一尤擅短篇作品,因其对角色的细腻刻画、奇幻惊悚的情节、紧凑的推理节奏、意想不到的结局,再加上多变的#xfffd⑹率址ǎ#xfffd被誉为“天才乙一”。其作品风格可分为以残酷而凄惨为基调的“黑乙一”,如《GOTH断掌事件》等;及以悲痛而纤细为基调的“白乙一”,如《失踪HOLIDAY》《只有你听到CALLINGYOU》《寂寞的频率》《被遗忘的故事》等。内容简介该套装包括:《只有你听到》《失踪假日》《寂寞的频率》《杀死玛丽苏》《只有你听到》讲的是:这是一本关于“孤独与爱”的暖心小说,哀伤、温情、恐怖、青春与邪恶的交织的推理杰作。揭露“白乙一”温柔、明亮、孤独的另一面。“白乙一”系列纯爱之作,看乙一如何玩转治愈系推理。《失踪假日》讲的是:这是一本关于“孤独与爱”的暖心小说,哀伤、温情、恐怖、青春与邪恶的交织的推理杰作。揭露“白乙一”温柔、明亮、孤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白乙一”系列纯爱之作,看乙一如何玩转治愈系推理。《寂寞的频率》讲的是:这是一本关于孤独和深情的白色故事集。揭露“白乙一”温柔、明亮、孤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等待是寂寞,孤独是寂寞,遗憾是寂寞,成全是寂寞。我们相遇,也是因为寂寞。《杀死玛丽苏》讲的是:乙一作家生涯20周年纪念作品。乙一以本名安达宽高解说,分别用笔名乙一×中田永一×山白朝子×越前魔太郎写作。首次在一本书里呈现“五重写作人格”大对决。目录大全封面页总目录只有你听到书名页版权页目录只有你听到伤骑士内裤君花之歌谎言女友后记失踪假日书名页版权页目录幸福宝贝玛莉亚的手指失踪假日后记寂寞的频率书名页版权页目录未来预报小偷抓住的手胶卷中的少女失去的世界后记杀死玛丽苏书名页版权页目录artoe可爱的猿猴日记|乙一arttwo山羊座的友人|乙一artthree宗像君与钢笔事件|中田永一artfour杀死玛丽苏|中田永一artfive无线对讲机|山白朝子artix某件印刷品的下落|山白朝子arteve夏娃・玛丽・克罗斯|越前魔太郎套书亮点日本百万级销量推理鬼才作家――乙一热门治愈代表作!热销近20年,全新修订,既孤独又深情的白色故事集。出版20年间,亚洲数十个版本持续更迭。3篇极具诡谲、温情风格的热门短篇,特别收录热门绝版佳作《玛利亚的手指》。《幸福宝贝》他如何同亡灵共处一室,寻找重生的契机?《玛利亚的手指》我藏起她“消失”的一截手指,而杀人者究竟是谁?《失踪假日》富裕之家的少女,为何与绑架犯共枕同眠?4篇极具诡谲、温情风格的热门短篇,揭露“白乙一”温柔、明亮、孤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未来预报》具有预言能力的男孩对我说出那句话之后,我们的人生从此转变......乙一大型精分现场,四种风格交织,五重创作人格大对决。7篇奇妙小说,集推理、人性、恐怖、温情等为一体。在这本书里,你将看到乙一的全部才华。精彩试读我一直想离开家,过一个人的日子。不为别的,只是想一个人安静地生活。我一直渴望能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然后孤独地死去。因此,选大学的时候,我特意选了离家遥远的地方。离开出生与成长的故乡,虽然觉得对不起父母,不过家中兄弟多,就算少了我这个没出息的儿子,爸妈也应该不会太痛心。要一个人生活,首先要找房子,我知道伯父家有一栋旧宅,于是决定借住。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伯父带着我一起去看房子。在此之前,我从未和伯父说过话。前往看房子的路上,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仍旧没跟伯父说什么话。理由不单是我们没有共同的话题,还有我根本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有些人不管跟谁相处,都能毫无隔阂地聊起天来,但那个人绝对不会是我。“一个月前,有个大学生在那里淹死了哦!就是那个池塘,据说是喝醉了掉进去的。”伯父一边开车,一边对我说,还用下巴对着窗外示意了一下。汽车把路旁的树木飞快地抛在身后。透过繁茂的枝叶,我看到路边有一个大大的池塘,池塘周围是绿地公园,水面倒映着阴沉的天空,一片灰暗,让人觉得这里似乎没什么人烟,颇为寂寥。“哦,是吗?”话刚出口我就后悔了,我应该表现得再惊讶一些,伯父大概也希望我吃惊吧。“死了人呢!你对这样的消息都不惊讶?”“嗯,大概吧……”司空见惯了。对和自己毫不相干的死人,我才不会有什么感觉。听到我的回答,伯父的神情放松了许多,就像松了口气似的,但我当时尚未领会到那个表情的真正含义。之后伯父跟我说话,我的回答都很公式化,所以对话并没有继续下去。我想,伯父一定觉得我很无趣吧。他一脸都是跟我聊不起来的样子,我也就没再跟他讲话,车内的气氛变得更加沉闷了。这种情况我遇过许多次,虽然仍不习惯,但至少我不再觉得难受。我从前就不爱说话,尤其不善于附和他人。我早就厌倦了和人接触。够了!我受够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跟其他人来往了,就守在房子里,一个人悄悄地过日子!就连走路,我也不愿意走在路中间!一个人过日子,多惬意呀!好,从现在起,我就拉上窗帘,过我自己的生活。伯父的房子是一栋普普通通的两层木造建筑,和周围的其他房子相比,就像发黄的照片一样古老,仿佛轻轻一推就要倒下去似的。我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绕了回来,真的很小,完全不用担心会迷路。家里还有个小巧的院子,好像不久前还有人在院子里种过菜,院子旁边有个水龙头,还有一条卷起来放在地上的绿色塑料水管。我看了看屋里,家具、生活用品竟然一应俱全,我很吃惊,原以为这里大概会是栋空房子,但现在感觉倒像走进了别人的家里。“最近有人在这里住过吗?”“有个朋友的朋友在这里住过,不过死了。那个人没有家人,也没有人来要回这些家具……”伯父似乎不太愿意谈及那个之前在这里住过的人。我感觉,这里的生活似乎原本是井然有序的,可是某天主人突然消失了。主人的所有东西都原原本本地摆在这里:老电影的挂历、用图钉钉在墙上的明信片,木架上的碗筷、书、录音带,还有小猫形状的摆设。“这些家具你随便用吧,反正主人已经不在了。”二楼有个房间,似乎是前任主人的卧室。那个房间朝南,房里很明亮,窗帘开着,和煦的阳光照了进来。从房内摆放的家具和小摆设来看,前住户应该是位女性,而且很年轻。窗边有一盆盆栽,盆里的植物没有枯萎,叶子上也没有灰尘,花盆十分干净,就像每天都有人在清扫一样,这一点让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不喜欢阳光,于是我拉上了窗帘,走出房间。二楼的另一个房间是暗房,里面摆着显影液及定影液,门口挂着厚厚的黑布帘,是用来遮挡光线的。房内弥漫着一股醋酸的味道,弄得我几乎要打喷嚏。桌子上面放着一部沉甸甸的相机。前住户似乎很喜欢照相,单从亲自动手冲洗照片这一点来看,就知道她很用心。...

    2022-04-16 乙一 电子书 乙一作者简介

  •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PDF电子版在线阅读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巴黎评论·采访女性作家的好处在于,她们保留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些谈话的轻松和坦率,因为它们让我们能够接触到那些关于自己的未来故事真相gt编辑推荐《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系列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之一”从策划到完成,面试通常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新年设置采访类型“作者采访”的高度和标准玛格丽特·尤瑟纳、艾萨克·迪内森、希拉里·曼特尔、埃琳娜·费兰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珍妮特·温特森、伊丽莎白·毕晓普、玛丽莲·罗宾逊、简·莫里斯、多萝西·帕克、琼·迪迪翁、格蕾丝·佩雷特、娜塔莉·萨洛特、尤多拉·韦尔蒂、洛瑞·摩尔、安比蒂简介《女作家访谈录》是《巴黎评论》编辑部自2017年起推出的特刊,至今已出版两期。“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已调整为包括对16位女性作家的访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艾萨克·迪内森、希拉里·曼·泰尔、埃琳娜·费兰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珍妮特·温特森、伊丽莎白·毕晓普、玛丽莲·罗宾逊、简·莫里斯、多萝西·帕克、琼·迪迪翁、格蕾丝·佩雷特、娜塔莉·萨洛特、尤多拉·韦尔蒂、安·比蒂、洛瑞·摩尔。作为《巴黎评论》出版史上的第一个女作家访谈专刊,本书的十六篇访谈也堪称“对话散文”,不仅探讨了高水准的写作技巧,但也包括女性作家生活中微妙但决定性格的细节: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她的文学灵感是什么?她在写作的不同阶段遇到了哪些具体的障碍?她如何应对外界的否认和自我怀疑?谁是她的战友或格格不入的对手?她与女权主义有什么关系?...精彩的原文试读IaacDiee: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从没想过去非洲,我无法想象非洲农场会让我很舒服。这也证明了上帝比我们有更大的想象力。当我的表弟BlowBricko和我订婚时,我们的一个叔叔在非洲参加了一场大型比赛,回来后对这片土地大发雷霆。西奥多·罗斯福也在那儿打猎。东非也出现在新闻中,所以布洛和我决定在那里碰碰运气,双方的亲戚帮助我们在肯尼亚的高地买了一个农场,离内罗毕不远。来的第一天,我就爱上了这片土地,我感到自在和快乐,即使在我不熟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以及昂山上千变万化的云彩中,我也曾见过它们.已经不一样了。那时的东非真的是一个天堂,借用印第安人的话来说,是一个“快乐的狩猎之地”。我年轻时对狩猎特别着迷,但在非洲的那些年,我对非洲各地的部落更感兴趣,尤其是索马里人和马赛人。他们是美丽、高贵、无畏和聪明的人。经营咖啡种植园并不容易。10,000英亩的农田、蝗虫和干旱……当我意识到我们所在的台地对咖啡来说太高时,为时已晚。我相信那里的生活很像18世纪的苏格兰:挣钱很辛苦,但生活在很多方面都很丰富,风景优美,有几十匹马和狗,还有无数的仆人。《巴黎评论》:海明威曾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作家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他的作品要继续存在,你阅读时需要跳过它。谈论政治部分。”你当然不会同意。你还相信艺术可以“献身”于一项事业吗?西蒙娜·德·波伏娃:海明威正是那种从不想发表任何公开政治声明的作家。我知道他参与了西班牙内战,但他是一名记者。海明威从来没有为任何事业深深地献身过,所以他认为文学中可以永恒的部分是没有日期的部分,没有政治联系的部分。我不同意。我喜欢或不喜欢许多作家的政治立场。过去的时代,真正有政治思想的作家作品并不多。当人们阅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他的《忏悔录》一样热情时,没有人再读《新爱洛伊兹》了。巴黎评论:评论家经常说你晚期的诗歌不那么正式,更“开放”。都说《地理III》里有更多的“你”,也有更广泛的情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伊丽莎白毕晓普:批评者说他们必须说的话。不管我多么想写,我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我一生都会钦佩的东西。也许没有人会写。评论家喜欢制造惊喜!PariReview:我正在阅读AeSteveo关于您的评论的专着。她说,在你的诗中,自然是中性的。ElizaethBiho:是的,我记得中立这个词。我只是不太明白她的意思。巴黎评论:你对女权主义不感兴趣是因为超过了一定程度,性别二分法对你不起作用?你与过去几十年的女权运动有什么关系?MargaretYourcear:我不感兴趣。我害怕这样的动作,因为我认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值得一个聪明的男人——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而一个愚蠢的女人和一个愚蠢的男人一样无聊。人性的罪恶在两种性别之间几乎均等地分布。巴黎评论:女性友谊作为文学新主题的出现是否让您的叙述与众不同?现在每个人都承认,在“那不勒斯四重奏”之前没有女性友谊的文学传统。在您之前的小说中,您也讲过没有女性朋友可以依靠和倾诉的孤独女性的故事。虽然当Leda在海边时——你提到过——她很想和Nia建立友好的关系。但她一个人去度假,绝对孤独,仿佛没有女性朋友。埃琳娜·费兰特:你是对的。Delia、Olga和Leda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问题,她们没有任何其他女性可以求助或支持。只有丽达后来打破了隔离,想和另一个女人建立一种同情的关系。可此时,她却做了一件不讲道理的事,让这段友谊无法发展。埃琳娜从不孤单,她所有的故事都与她儿时的伙伴纠缠在一起。巴黎评论:虽然你很反感篡改历史,虽然小说159个角色中只有一个是你编出来的,但克伦威尔的私生活故事一定是你编出来的。希拉里·曼特尔:这就是我需要做的。否则你就是一个伪历史学家。巴黎评论:由此扩展了一个新起点的可能性,一条通向未来的清晰道路。你曾写道:“继续创作新作品意味着继续发展一种让作家本人感到惊讶的风格。”你最近给了自己什么惊喜?你知道未来几年你会做什么吗?珍妮特·温特森:有一个关于王子和黑石的童话故事。在水晶山的山顶上有一个公主(或其他无价之宝,最想要的东西)。王子——他冒险的英雄——想要去找公主(得到那件无价之宝),他开始爬山。因为山是水晶做的,很滑,很难爬。一段开始,王子爬得很好,然后,沿途的黑色石头开始和他说话。他们说:“你是个傻瓜。你为什么要爬这座山?你永远也爬不到山顶。即使你爬到了山顶,也不值得,那里什么都没有。”他们说,“你会渴死,你会饿死。”一路上,一路上的黑石一直在说这些话,王子越来越沮丧,他想,我永远也爬不上顶了。当然,最终王子还是爬到了山顶,救出了公主。他回头一看,发现那些黑色的石头,全是以前爬山失败的人的灵魂,他们不想看到任何人成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为自己的失败辩护。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有用的故事,因为我们一路上遇到的所有黑色石头。你只知道最有价值和绝对有价值的东西就在那里,而且你知道你必须不断努力去得到它。每次你爬上一块湿滑的岩石,不确定你是否能到达顶峰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塞住耳朵继续往上爬。PariReview:您能总结一下您作为记者的方法吗?琼·迪迪翁:我不能问任何问题。时不时地,我会被迫进行面试,但这只是一种形式,只是为了让我有一段时间的资格。对我来说,人们在采访中对我说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我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有时在采访中你会问很多事情,但你并没有从公众人物那里得到这些。当我为Lakewood的那篇文章进行采访时,采访是必须的,因为这是文章的关键所在。但这些人都不是公众人物。一方面,我们正在谈论我表面上正在调查的故事的主题,那就是“马刺队”,一群当地的高中男生,他们因多项罪行被捕;另一方面,我们一直在谈论加州国防工业的衰落。,因为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也是这个城市面临的问题。在报道那个案子时,我做了很多采访,并试图倾听别人的意见巴黎评论:您以詹姆斯·莫里斯的身份开始了三部曲。第二个是在性别不确定的十年中写的,当时你正在服用雌激素并且没有改变性别。第三个写成简莫里斯。性别转变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三部曲的写作?简·莫里斯:我认为这并不重要,真的。我重读了这些书,想检查一下影响。我不认为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以纯粹的反思或审美的艺术方式呈现一个相对遥远的主题。我不认为我自己的个人事务会对它产生太大影响……不比我写的任何其他东西都大。PariReview:问题的核心是:您是否觉得自己的看法完全改变了?简·莫里斯:这是一个不同的问题。从写三部曲到结束,我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我也承认,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长时间的闲置,一边看世界,一边让世界看着我。我认为可以肯定地说,世界对我的看法以及我对世界的看法都发生了变化。当然,一切都变了。...

    2022-04-16

  •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pdf电子书下载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巴黎评论》出版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访谈特辑!十六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女性作家的访谈,十六幅睿智生动的思想肖像!书名: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作者: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原作名:WomeatWork:IterviewfromThePariReview译者:肖海生出版年:2021-2页数:392类别:外国随笔格式:df/eu/moi丛书:巴黎评论ISBN:9787020160303《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作者简介:“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PariReview)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内容简介:《女性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编辑部自二〇一七年起推出的特辑,迄今为止已出版两辑。此次推出的《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篇目上有所调整,收录了十六位女性作家的访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伊萨克•迪内森、希拉里•曼特尔、埃莱娜•费兰特、西蒙娜•德•波伏瓦、珍妮特•温特森、伊丽莎白•毕肖普、玛丽莲•罗宾逊、简•莫里斯、多萝西•帕克、琼•狄迪恩、格蕾丝•佩雷、娜塔莉•萨洛特、尤多拉•韦尔蒂、安•比蒂、洛丽•摩尔。作为《巴黎评论》出版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访谈特辑,本书的十六篇访谈也可以看作“对话中的散文”,既是极具水准的对写作技术的探讨,又涵盖了女性作家生活中那些细微却折射性格的细节:她何时确立写作的志向?她的文学启蒙是什么?在写作不同的写作阶段,她遇到的具体阻碍是什么?她如何面对外部否定和自我怀疑?她的同道人或格格不入的对手又是谁?她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关系如何?……...

    2022-04-08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简介梁工(1952mdah),河南开封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师承朱维之先生研习圣经文学,其后始终致力于圣经文学研究。现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多次赴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地访学交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2001mdah2011)、河南大学十佳教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课题4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著译《当代文学理论与圣经批评》《、圣经叙事艺术研究》、《耶稣传》、《圣经文学概论》等20余部,主编辑刊《圣经文学研究》。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前言ldquo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dquo学科,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在上世纪最后二十年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为止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已经有了丰厚的知识产出和思想建树。它的异军突起,是当代中国一道引人瞩目的学术文化景观,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鲜明印证,也是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三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史已经表明,要在人文研究及文学研究中建立世界观念和视野,要把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背景下加以考察和研究,要把外国文学放在中国文化立场上加以审视和阐发,要连接中外文学,要打通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壁垒,要把细致微观的实证研究与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相结合,那必然会走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这里,ldquo比较文学rdquo与ldquo世界文学rdquo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ldquo比较文学rdquo是学术观念、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ldquo世界文学rdquo则是学科资源与研究视野。它在贯中外、跨文化、通古今、越科界的学术视阈与研究方法上的优势,使其无可替代地成为当代中国学术文化中最有时代性、最有包容性、最有创新性的高端学科之一。事实上,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比较文学不仅在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等方面生产了大量的新知识,而且逐步建立了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理论普适性的学科理论系统,逐步完善了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等分支学科,在学术成果的质与量上已居世界12各国之首,还全面进入了大学中文系、外文系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使中国比较文学成为当代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和中心,代表着世界比较文学兼收并蓄、超越学派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收在这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的作者,在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史上,是继季羡林、乐黛云等老一辈学者之后的第二代学人。这些作者固然只是第二代学者中的一部分,却有相当的代表性。他们现年多在四十五至六十五岁之间,从学术年龄上说大体属于中壮年,都是各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学术带头人,大都在1980年代后走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道,1990年代后崭露头角或脱颖而出,进入21世纪后的十几年里,更成为我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界的中坚力量。他们有幸拥有了可以安心治学的环境,赶上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既抬头看世界,又埋头务笔耕,既坚持学术的严谨,也保持思想的活跃,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的文化立场,充分发挥了中国学者的学术优势和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取得了与时代要求相称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个人学术履历的证明,也是对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份奉献,更成为新时代ldquo国人之学rdquo即ldquo国学rdquo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二十卷,选题上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理论为主,以讲述和示范学术方法为要,涉及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基本理论、比较诗学、东方文学及东方比较文学、西方文学及中西文学关系、世界文学总体研究等方面。各卷均按一定的范围和主题,将作者有原创性、有特色的成果收编起来,将大学讲堂搬到书本上来,以读者为听众,以写代ldquo讲rdquo,以言代ldquo堂rdquo,深入浅出,以雅化俗,汇集中国比较文学第二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以使五指成拳、十指合掌,形成大型丛书的规模效应,得以占书架之一角,入读者之法眼,从一个侧面展示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而且,不同作者及著作之间也可以相互显彰、相互映照、相互补充,读者也可以在异中见同、同中见异,在参读和比照中领略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和世界23文学,得窥比较文学殿堂之门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资助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支持,编者和作者深表谢意!愿ldquo讲堂rdquo满座,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事业更加繁荣!1921年周作人在《小说月报》第12卷第1期上发表名文《圣书与中国文学》,以ldquo圣书rdquo指代圣经,谓其ldquo和中国的四书五经相似,在教义上是经典rdquo,同时也是ldquo国民的文学rdquo且言及ldquo中国现在虽然还没有将圣书作文学研究的专书hellihelli在欧洲却很普通,英国lquo万人丛书rquo里的一部《旧约》便题作lquo古代希伯来文学rquordquo云云。周作人之后,ldquo圣书乃文学rdquo的观念日渐流行,为中国读者所愈益熟悉。时至1986年,朱维之在其论文《希伯来文学研究的新途径》中就已明示:ldquo我们大学中的文学系有lquo世界文学rquo或lquo外国文学rquo这门课,lquo希伯来文学rquo就是其中的一章。我们的目的是要弄清世界文学中这一部分的发生、发展、特质和影响,赏析它们的艺术特点。过去hellihelli也有人走这一条路,但是被排斥了,说是纯美学的观点,是他们务要避免的路。我们现在所要踏上的新途径正接近这条不可避免的路。rdquo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文集取名为《圣书之美》,原因即在于其内容大致上是对圣经的审美探讨。作为古犹太-基督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圣经含有复杂多样的文化品质,其中最显著的是兼为神学、史学和文学经典。由于神学理念和史学内涵须倚赖于文学文本才能存身或建构,对圣经文本的文学研究就有了不言而喻的异常重要性。我有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师从朱维之教授攻读圣经文学,后来始终在这块学术园地里拓垦耕耘,其间相继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课题ldquo圣经文学探奥rdquo(1991mdah1994)、ldquo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学研究rdquo(1997mdah2000)、ldquo20世纪多元文论与圣经批评的12关系研究rdquo(2007mdah2012)、ldquo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rdquo(2013mdah),以及若干种教育部和河南省研究项目,陆续发表一批探讨圣经文学特征及其流变线索,以及运用多种当代文学理论解析圣经的论文和著作,辑录于这本文集中的24篇文章便选自其中。收入《圣书之美》中的文章分为三大类,首先是ldquo作为文学的圣经rdquo。这一部分专论圣经本身的文学性质及其文学经典品质,兼及西方历代学者对圣经文学品质的认识和研讨,尤其当代文学批评家哈罗德middot布鲁姆何竟声称圣经为ldquo仅次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文学经典rdquo。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圣经文学研究的辉煌成就通过叙事批评突出表现出来,本文集对此现象予以综合性反思和展望,联系圣经叙事中的重复艺术,具体分析了圣经文本中的单词重复、语句重复、情节重复、意念重复二度重复、三度重复、多度重复、多维重复柏拉图式重复、尼采式重复、呼应重复、互文性重复以及重复与变化的关系、重复的原因和功能等。本文集还专论了圣经文学中的虚构现象,述及虚构的内涵和种类,自然虚构、超自然虚构、历史虚构的特色和性质,虚构与真实及ldquo似真性rdquo的关系,虚构的叙述策略和审美特征,及其在新历史主义理论中的位置等。《圣书之美》所收录文章的第二大类聚焦于ldquo圣经与世界文学流变rdquo,分门别类地考察了圣经对古今中外文学的深远影响。具体分为四个单元:其一,《希伯来圣经》对犹太古典文学的全面渗透。认为近现代世界性的流散写作乃以古犹太民族的流散写作为源头,后者则肇始于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古犹太民族国破家亡的历史灾难。除了ldquo典籍文学rdquo,犹太民族亦有其文人创作,代表人物之一是留下了剧本《领出去》的以西结。然而一如其典籍文学,犹太文人创作也显示为圣经观念及其审美表达方式的延伸和发展。其二,对圣经深度影响西方文学大家的个案考察,考察对象分别23是但丁、莎士比亚和布莱希特。但丁惯以圣经作者ldquo传讲圣言rdquo的方式写作,擅长以多种手段把圣经资源纳入自己的艺术世界,他娴熟运用了圣经作者常用的隐喻性言说方式,通过《炼狱篇》第29歌中的神秘仪仗队表达出对圣经的极度崇敬之心和客观开明态度。莎士比亚超越人世悲欢的寻常层面而进入人类心灵的最深层次,在那里捕捉到人的终极关注,其核心意象乃是圣经神学的聚焦点mdahmdahmdah上帝。莎剧人物忠实诠释了上帝的绝对属性如全知、全能、遍在、永恒等,及其道德属性如仁慈、至善、正义、信实等。至于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上帝与历史的关系,莎士比亚的理解与基督教教义也如出一辙。布莱希特毕生的创作实践都充斥着深厚的圣经学养,圣经中的引语、人物和主题不时隐现于其《高加索灰阑记》,剧中人物格鲁雪和西蒙对应于福音书中的马利亚和约瑟,布莱希特借其质疑血亲伦理而伸张超血亲伦理,表达了对耶稣观念的深刻认同。其三,为两篇主题传播学论述,分别考察了两个圣经人物mdahmdahmdah该隐和参孙mdahmdahmdah在文学史上的演化和嬗变历程。其四,两篇平行比较论文,依次探讨了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说在家庭观念方面的歧异性,以及《庄子》与《传道书》异同交织的人生哲学理念。链接:htt://a.aidu.com//1dWzygKuPXCwRv6vRfEd7PA...

    2023-02-04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mobi 中国比较文学云讲堂

  • 作家榜经典:自卑与超越(樊登博士力荐!超越自卑就能内心强大!心理学封神之作,2020全新未删节珍藏版) (大星作家榜经典文库) |百度网盘下载

    作家榜经典:自卑与超越(樊登博士力荐!超越自卑就能内心强大!心理学封神之作,2020全新未删节珍藏版)(大星作家榜经典文库)作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middot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试读:版权信息书名:自卑与超越作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middot阿德勒排版:ki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ISBN:9787567554030本书由上海高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mdahmiddot版权所有侵权必究middotmdah阿尔弗雷德middot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患有软骨病,直到4岁才会走路。5岁时患上致命的肺炎,几近死亡。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弟弟的死亡,使他决心长大后当一名医生。1895年取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特别注意由身体器官缺陷引发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动力。1899至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结识后者并与之成为好友。1902年,受弗洛伊德的邀请加入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并当选为该协会主席。但是不久,两人的分歧日渐显露。1907年发表了《器官自卑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的论文,扩大了从性到整个有机体的生物学基础;1908年发表论文《攻击的内驱力》,主张用一种追求的内驱力,来取代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作为主要内驱力的性;1910年发表论文《自卑感》和《男性的抗议》,进一步提出用作为过度补偿的男性的抗议来取代包括价值在内的整个内驱力概念。1911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两人关系最终破裂。一年后,创立ldquo个体心理学rdquo研究学会。该学说把个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比弗洛伊德更重视自我的功能。1912年在《神经症的性格》一书中提出新心理学。1918年引进了ldquo社会兴趣rdquo这一概念。社会兴趣同克服自卑感一起,成为阿德勒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一战后开始进行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成长期儿童经历的重要性,早期记忆是影响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状态。1927年出版《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与《理解人性》。1930年出版《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儿童的人格教育》等。1931年出版《自卑与超越》。1937年,在赴苏格兰亚伯丁做讲演途中病逝,享年67岁。汪小玲1971年出生,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研究》《纳博科夫小说艺术研究》等。第一章生命的意义个体只有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才能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直以来,我们所感受的环境并非只是环境本身,而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即便在原初阶段,人类也是出于自我需求,才与身边的环境发生关系。ldquo树rdquo意即ldquo人类生活中的树rdquo,ldquo石头rdquo意即ldquo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石头rdquo。设法逃脱意义的范畴,投身于单纯环境之人往往不幸:其身离群索居,其行于人于己无益。一切均属徒劳。事实上,人类无法逃脱意义的范畴。我们赋予现实以意义,并基于此感受现实;我们感受的并非现实本身,而是被我们赋予了意义的现实。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说,这种意义总是或多或少残缺未竟,甚至是不完全正确的。意义的国度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谬误。如果我们问一个人:ldquo生命的意义何在?rdquo他可能无法回答。大多数人并不愿自寻烦恼考虑这一看似并无意义的问题,更不会穷其一生追寻答案。这个问题的确亘古有之,而时至今日,白发垂髫,还会时不时地突然喟问:ldquo生命究竟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rdquo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说,他们也仅仅在人生失意之际作此质询。当生活一帆风顺,径行直遂之时,这个问题无人问津。每个人也只有在其行动中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察其言,观其行,我们会发现他对ldquo生命的意义rdquo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立场、态度、举止、言谈、习性、抱负、习惯和性格特点都与该意义密切相关。他的举止似乎在遵循某种特定的人生理念。所有行动都蕴含一种对世界和自我的见解,一种ldquo我是这样,宇宙是那样rdquo的判定,一种赋予自我与生命以相关内容的ldquo意义rdquo。人有几多,生命的意义就有几何。如前所言,每种意义或多或少存有偏差。没有人能够把握生命的绝对意义。我们可以宣称,任何意义既然有所适用,就不能称之为绝对谬误。所有的意义均是居于两极之间的存在。尽管如此,我们可以区分答案的优劣和偏差的大小。我们可以洞悉较优者的相通之处,明察欠佳者的不足之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科学的ldquo生命意义rdquo,帮助我们衡量各种正确的意义,应对一切的人类现实。再次谨记,所谓ldquo正确rdquo是针对人类及其目的和意图而言,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真理。即便存在另一真理,也终与我们无关,我们可能永远不知,而它也将毫无意义。人生的三大约束我们每个人都难免受到三种约束,因此必须加以考量。这三种约束构成了他的现实生活,他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来自它们。他一直被这些问题纠缠,不得不做出应答处理;而这些应答将显示他对生活意义的个人见解。第一种约束就是我们居住在地球这样一个贫瘠的星球之上,别无去处。我们必须受其种种限制,只能利用其提供的可能性发展前进。为了个人生活的继续和人类未来的延续,我们必须谋求身心的发展。这个问题迫使每个人做出答复,无法逃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为人类生活的现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什么才是我们眼中必要的、合适的和可能的。而每种解释都建立在ldquo我们属于人类,人类居住在这个地球上rdquo这一前提下。如果我们考虑到人类身体的不足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安全,我们可以发现:为了自身生活,也为了整个人类的利益,我们必须得不遗余力地巩固我们的答案,使之有先见之明且前后连贯。这如同我们在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时,必须努力找到解决的方法。随意处之或胡乱猜想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千方百计地解答。我们找不到绝对完美的答案从而一劳永逸;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尽我们所能寻求出一个近似答案。我们必须不懈努力找到更好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永远适用于一个事实:我们被困在地球这个贫瘠的星球上,我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我们所有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我们谈谈第二种约束。我们仅是众生中的一员。我们的身边尽是他人,我们生活在与他们的联系中。个人的缺点和限制决定了他不可能独自实现他的目标。如果他离群索居,努力独自应付他的问题,他会走向灭亡。他将不能继续自己的生活,他也将不能继续人类的生活。他总是和别人联系一处的,这种联系来自于他本身的缺陷、不足和限制。为了他个人的也是全人类的福利,最伟大的一步就是交流。因此,每个人生问题的答案都必须考虑这种约束:这种答案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mdahmdah我们处于交流联系之中,独处会引向毁灭。如果我们要生存下去,甚至我们的情感也要同这个最核心的问题、目的和目标一致mdahmdah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同我们的同类一道继续我们的个人生活和人类生活。我们还受到第三种约束。人类分男女两性。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的维持必须接纳这个现实。爱情婚姻问题属于第三种约束。男男女女都必须面对。当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便是他的回答。人们尝试着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他们的举止总会表现出他们是如何思考唯一对他们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这三种约束也因此提出了三类问题:怎样找到一份合适的职业允许我们在地球环境给我们设置的种种限制之下求得生存;怎样在人际间找到合适的位置互相合作并且分享合作成果;怎样让我们自己接受ldquo我们生活在男女有别的国度里且人类的繁衍发展取决于我们的爱情生活rdquo这一事实。个体心理学已发现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三类mdahmdah职业问题、人际问题和两性问题。每个个体在应对这三类问题的时候会持续不断地显露他对生活意义的独到见解。例如,我们设想存在这样一个人:爱情不圆满,工作不用心,朋友寥寥无几,和同伴交流困难。从他人生的约束限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他觉得活着是件艰难危险的事,时运不济,尽是失意。他行动领域的狭隘被理解成一种判断:ldquo生活意味着mdahmdah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逃离人群,不被触犯。rdquo另一方面,我们假设存在另外一个人:爱情生活亲密无间,处处相互关照,事业有成,结交甚广且对自己很有帮助。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可以总结得出:生活于他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任务,机遇滚滚,没有不可挽回的败局。他面对人生所有问题的勇气也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判断:ldquo生活意味着mdahmdah关心我的同胞,融入集体,为人类的美好贡献一己之力。rdquo社会责任感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所有错误的和正确的ldquo生命的意义rdquo的常规标准。所有失败者mdahmdah神经症患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酒鬼、问题儿童、自杀者、堕落者和妓女mdahmdah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同情和社会兴趣。他们在面临职业、交友和两性问题的时候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他们赋予生命的意义仅是一种私人的意义mdahmdah别人无法从他取得的成就中获得利益,他们的兴趣也就止步于他们自身。他们成功的目标仅是空泛的个人至上主义,因此他们的成功也只对自己才有意义。当杀人犯手握一瓶毒药,他会有一种权力感,他关注的是自己的重要性,而对我们大家来说,有一瓶毒药并不能带来高人一等的权力价值。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并无多大价值,意义只可能存在于交流之中,仅对一个人有意义着实没有价值可言。我们的目标和行动也是类似的,它们的意义只会体现在对他人的意义上。每个人都努力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但如果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价值必须为他人的生活有所贡献的话,人们就会不断地走向歧途。下面要讲述的是一个小教派领导人的轶事。一天她把信徒召集在一处,通知他们下周三是世界末日。她的信徒们受其鼓动,变卖财产,抛却所有尘世顾虑,激动地等待应许的劫难。可到了周三,一切相安无事。周四,他们派出了一名代表索要解释。ldquo你看看我们都到了什么地步,rdquo他们抱怨道,ldquo我们丢弃了所有安身的家当。我们还告诉遇到的每个人周三将是世界末日,即使受到嘲笑讥讽,我们仍坚信不疑,反复强调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周三过去了,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切正常。rdquoldquo但是我的周三,rdquo这位女先知回答道:ldquo不等同于你们的周3、rdquo她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自己免受诘责。意义对于个人而言永远经不住考验。一切正确的ldquo生命的意义rdquo都是普遍的mdahmdah它们能与他人共享,而且其正当性也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一种不错的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同样可以为他人清扫障碍,因为我们将发现一种成功应对共同问题的方法。即使是天才也只不过被定义为极其有用的人mdahmdah一个人的人生只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并被认为能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才会称他为天才。这样的生活所蕴藏的意义必将是ldquo人生的意义在于致力于全人类的幸福。rdquo我们此处所指并非仅仅是口头的目标,我们看重的是实际的职业和成就。一个成功解决人类生活问题的人,表现起来就好像他已经完全自愿地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的关心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为了同胞的利益;而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只按照与人类福祉一致的方式加以克服。对于许多人而言,这兴许是一个崭新的观点,他们可能会质疑我们赋予生命的意义是不是真的在于贡献、他人的利益以及合作。他们也许会问:ldquo那个人怎么办?如果他总是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谋幸福,他自己的生活不就痛苦了吗?难道对至少一部分的人来说,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他们难道不应该为自己多做考虑吗?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不是应该首先学习捍卫我们自己的利益,或者强化我们自己的个性吗?rdquo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个极大的错误,它提出的问题也会引起误解。如果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贡献,而且他的一切情感皆围绕服务于此,他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提升到最佳状态从而贡献自1、他会锻炼自己符合目标要求,他会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他会从实际经验中学习技能。认定了目标,接着就是训练。到那时,也只有到那时,他才会开始准备好自己去解决生活的三大问题和发展他的能力。我们以恋爱和婚姻为例吧。如果我们对同伴感兴趣,如果我们一直在努力减轻对方担忧、丰富对方生活的话,我们当然会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假使我们认为只能在真空中发展个性,没有一个贡献的目标,我们将只会变得盛气凌人,不招人爱。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线索得知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看看今天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我们会发现什么?所有留存下来的遗产都是他们贡献给人类生活的。我们看见他们留下来的耕地、铁路和建筑,我们看到他们在传统、哲学、科学和艺术,以及应对人生境遇的技能上的经验成果。其他人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呢?那些从来不与他人合作的人,他们赋予了生活截然不同的意义,他们只会问:ldquo我在生活中得到了什么?rdquo他们死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他们不仅仅死了,一生也是白活了。我们的世界似乎也在告诉他们:ldquo我们不需要你。你的人生不合格。你的目标和努力,你珍视的价值,你的身心都是没有前途的。带上这些离开这个世界吧!没有人需要你。消逝死去吧!rdquo人们对那些认为生命的意义并非合作的人所作的最后的评判永远是ldquo你个没用的家伙,没有人需要你。走开!rdquo我们今天的文明诚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我们必须改善所有不完善的地方,而这种改善必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个事实一直广为人知。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全人类命运的关切,并努力维护社会利益,培养关爱他人的能力。我们发现所有的宗教都将这视为人类的救赎之道。世界上所有伟大的运动都为了增添社会福祉不懈努力,宗教是这项伟大努力行动中的一种。然而,宗教的本旨经常被曲解;很难看出它们比现在还能多做些什么,除非它们更直接地致力于完成这个共同的使命。个体心理学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倡导应该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去完成。我认为它更进一步。通过增加整个人类同胞的福祉,也许科学能比其他的行动mdahmdah政治的或宗教的mdahmdah更贴近这个目标。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但是目标是一致的mdahmdah增添他人的利益。鉴于我们赋予的人生意义既可以守卫我们生命的善念,又可以促使邪念的产生,所以了解这些意义的形成原因,和其他意义的不同,以及在酿成大错的时候该如何更正,显然对我们很重要。这些问题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与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差别在于它理解了意义,以及意义影响人类行为和人类命运的方式,旨在增进人类的幸福。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就一直在黑暗中摸索这种ldquo生命的意义rdquo。即使是婴儿,也在努力估量他自己的力量及其在周围生活中的分量。到五岁末的时候,儿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方式,在处理问题和完成任务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对世界和自己的期许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认知。在此以后,他会用一套既定的模式来审视世间一切:接受经验之前对其进行诠释,这种诠释总会响应他最初赋予生命的意义。即使这种意义错误重重,即使我们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方式会招致不幸或不快,我们还是难以将其摒弃。只有重新考虑造成错误诠释的处境、发现错误、改变感知模式,才能更正被赋予的意义中的过失。在极少的情况下,也许一个个体被错误的方法导致的后果所迫而去更正他已赋予生命的意义,他可能仅仅通过自己就成功完成了这种更正。但是,若非迫于某些社会压力,或者他的老方法已经失效,他绝不可能迈出这一步:大多数情况下,更正个体生活方式最好的途径是寻求某些训练有素的人的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意义,会协同找出错误的根源,并且给出一个更适当的建议。我们来对根据童年状况采取的不同诠释方式稍作说明。童年时代的痛苦记忆可能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甲君不会对童年的不愉快经历耿耿于怀,并想尽办法要在未来的某些方面得以补偿。他会觉得:ldquo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来避免这样的不幸,确保我们的孩子处在更好的环境里。rdquo乙君则会认为:ldquo人世不公。其他人总是享受最好的待遇。世界对我不仁,我又何必对世界以义?rdquo也正是出于这种理念,一些父母会这样谈及他们的孩子:ldquo我小时候也吃了一样多的苦,我不也过来了吗?他们凭什么不能和我一样?rdquo丙君的观点是:ldquo由于我不幸的童年,我理应得到谅解。rdquo甲乙丙三君对生命的意义的诠释明显地映射在他们的言行之中。只有在他们改变诠释的前提下,他们的言行才会有所调整。这里恰恰证明了个体心理学对决定论的突破:成功或失败绝非来自于经历本身。我们并非因为经历本身带来的冲击而受伤害mdahmdah亦即ldquo创伤情结rdquo,而只是从我们的目的出发理解它们。我们赋予生命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的人生;而当我们将某些特殊的经历作为未来生活的根据时,我们很有可能犯了某种错误。形势处境并不能决定意义,我们自己的命运取决于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然而,童年里的某些状况却会导致意义的严重偏差。经历这些状况的儿童大多数是失败者。我们首先予以考虑的是先天器官不健全的儿童,他们从出生起就饱受残疾之苦。这类儿童承受了过多的压力,他们难以认同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他们倾向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除非有一位与他们亲近的人能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继而,与周围的人相比之下,这类儿童会自惭形秽,而且在现有的文明体制下,人们给予的怜悯、嘲笑或躲避都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诸如此类种种情况都会让他们投靠自身,不奢望在公共生活中有所贡献,他们自认为蒙受了世人的欺侮。我认为自己是第一位描述生理器官不健全或腺体分泌异常儿童所面临的困境的人。这门科学虽然发展迅猛,但并未沿着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我从一开始就在寻找一种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而不是将之归咎于遗传问题或身体状况。器官不健全并没有强迫一个人扭曲地生活。同样的腺体分泌异常在两个儿童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状况。我们经常会看见儿童克服这些苦难,而且在克服的过程中,他们会发展出特别的有效技能。个体心理学因此并不宣扬优生学。许多对我们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卓越人士都生有残缺,他们经常身体不佳,有些英年早逝。他们在努力克服身体和外在环境的重重困难中求得进步,并为社会做出了新的贡献。他们在奋斗抗争中自强不息,奋勇向上。身体状况的好坏不能作为评价一个人意志强弱的标准。但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器官不健全或者腺体分泌异常的儿童并未受到正确的引导训练,他们的困境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他们也就只能关心自己的世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早期有生理缺陷的儿童会遭逢诸多失意挫败。第二类经常导致生活意义诠释错误的情形发生在被娇惯的儿童身上。这类儿童习惯了别人对他惟命是从。他有权不劳而获,而且在他看来,这种权力是与生俱来的。结果,一旦他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或者别人没有认真顾及他的感受,他就会惊慌失措mdahmdah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有负于他。一直以来,他被灌输的思想是只索取不付出。他也没有学习应对问题之道。别人对他恭敬顺从,他凡事依赖别人,逐渐忘记自立。他只关注自身,从不知与人合作的益处和必要。遇到难题时,他只有一种解决方案mdahmdah求助他人。对他而言,似乎只要他重获特权,只要让别人认识到他是个特别的人,他理应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如此一来,且只有如此,他的情形才有所改善。这些骄纵的儿童长大之后可能会成为我们社会上最危险的群体。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极力标榜善意;为了保证个人专制的地位,他们甚至会变得ldquo惹人怜爱rdquo;但他们却无法像我们正常人那样与人合作,完成我们平常人的任务,他们会抗拒不从。他们中还有一些人会公然挑衅:当他们没有受到久违的令人舒坦的逢迎时,他们就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感觉整个社会都在与他们为敌,于是,他们伺机报复所有与他作对的人。如果社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显现出不友好(大有可能),他们就会抓住不放,以此作为个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新的力证。这也是惩罚总是无用的缘由,除了加强他们的偏见mdahmdahldquo每个人都针对我rdquo外,一无所用。但是,被宠坏的儿童无论是抗拒不从还是公开挑衅,无论是扮相可怜俘获人心还是采取暴力伺机报复,他们实际上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发现人们确实会在不同的时期同时采取两种方法去实现既定不变的目标。他们认为:ldquo活着就是唯我独尊,就是成为天下第一,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rdquo只要他们坚持这样理解生活的意义,他们采用的每个举措都将必错无疑。第三类容易导致生活意义诠释错误的情形发生在受冷落的儿童身上。这类的儿童从不懂爱与合作为何物:他赋予人生的意义不包含这些友善的力量。可以这么理解:当他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会高估困难本身,贬低自己在他人的善意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发现了社会对他的冷漠,于是认为这种情形会一直如此。尤其可悲的是,他无法得知他是可以做于他人有用的事情来获得他人的赞赏和认同的。于是他会怀疑别人,也无法信任自己。没有任何一种体验可以取代公正无私的爱。为人母的首要任务就是给予孩子一种信任他人的体验,之后,她必须把这种信任感拓宽至孩子其他的成长环境中。如果她没做好这个首要任务,没有赢得孩子的兴趣、喜爱和合作,就将造成孩子难以发展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同伴的关爱。每个人都有关注他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需要反复操练,否则其发展就会受阻。一个完全被忽视、被厌恶和被抛弃的儿童,很有可能只会无视合作的意义;他为人孤僻,无法与人交流,全然不顾一切有助于他与外界建立联系的活动。然而,如前所述,这种儿童难免会走向堕落。儿童一旦度过了婴儿期,就足以证明他已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关爱。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完全被忽视的儿童,我们考虑的儿童仅是比平常儿童得到较少的关爱,或是仅在某些方面被忽视。总之,我们只需这样解释:被冷落的儿童没有可信赖之人。让人深感痛心的是,我们文明中许多的人生败将,要么是孤儿要么是私生子女。总体上而言,我们不得不将这些儿童纳入被冷落的儿童之列。这三种情形mdahmdah生理缺陷、被娇宠、被冷落mdahmdah都严重地挑战了当事人对人生意义的正确诠释,处于这些情形之下的儿童应对问题的方式几乎一直需要加以纠正。他们必须得到帮助,重获更好的生命的意义。假如我们确实关注这些事情mdahmdah也就是说,我们对他们真有兴趣,并对此有所思考mdahmdah我们就会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的人生意义。早期记忆的重要性梦和联想可能已被证明有效:人的个性在醒着和睡着的时候趋向一致,但是由于梦中社会要求的压力没那么大,个性也会放松警惕并显露真实的一面。然而,综观所有的帮助,能迅速获得个体赋予自己和生命的意义却是来自于人的记忆。每一份记忆,无论在个体看来有多微不足道,都会反射出一些值得记忆的东西。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影响着个体描绘的生活,它宣告着ldquo这是你必须在意之物rdquo,或ldquo这是你要敬而远之的rdquo,或ldquo这就是你的生活rdquo。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经历本身的重要性远远不及其在记忆中的分量,因为后者凝聚形成个体赋予生命的意义。每项记忆都是一次记录。儿童早期的记忆尤为重要,它既表明个体独特的生活方式早已存在,又提供了个体最初采取这种生活态度的环境。最初的记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包含了对个体及其成长情景的基本估量,这是他的相貌、他对自己或多或少较为完整的认知,以及别人对其要求等种种因素的第一次综合反映;第二,这是个体的主观出发点,他为自己的自传撰写了一个开头。我们经常会发现,他认为自己所处的脆弱不堪的位置和他设定的安全、强大的目标之间形成巨大反差。心理学的目的不在于考量个体最初的记忆是否来自于他记事以来经历的第一件事,或者是否确有其事。记忆的重要性仅在于它们被认为是什么,被诠释成什么,以及它们对个体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关于最初记忆及其对ldquo生命的意义rdquo的强化,我们在此用几个例子加以说明。ldquo咖啡壶从桌子上掉下来把我烫伤了。rdquo这就是生活!对于一个以这样的开场白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女孩,我们不会讶异于她的生活充满着无助,因为她放大了生活中的危险艰难。我们也不会惊讶她内心深处会责备别人没有照顾好她。让一个儿童经历这样的风险,有人确实大意过了头!在另一份最初的记忆里出现了同样一幅对世界的描绘:ldquo我记得三岁那年从婴儿车上摔下来。rdquo伴随着这份最初的记忆,他还重复着噩梦:ldquo世界末日就要来临。我半夜醒来发现天空烧得通红。星星坠落,我们撞上了其他的星球,但是在碰撞之前我醒了。rdquo在询问这个学生害怕何物的时候,他回答道:ldquo我害怕自己一生碌碌无为。rdquo很显然,他最初的记忆和重复的噩梦使他产生消极的心理,加剧了他对失败和不幸的畏惧。一个12岁的小男孩患有夜尿症,并且一直和妈妈关系不好。他被带到诊所述说了他最初的记忆:ldquo妈妈以为我不见了,她满大街地叫我的名字,十分惊慌。我一直藏在家里的衣柜里。rdquo我们可以从这份记忆里做如下的猜测:ldquo生命的意义在于mdahmdah制造麻烦,引起注意。我虽然被人忽视,但是我可以愚弄他人。rdquo同样地,他的夜尿症也是为了很好地维护自己被关爱的中心地位,他妈妈的紧张不安确定了他对生活意义的诠释。同前面的例子一样,这个小男孩在早期就获得了一种印象:外面的世界充满危险。他总结得出只有别人担心他的时候,他才是安全的。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他们会在他需要的时候来保护他。一位35岁的女士这样描述自己的最初记忆:ldquo三岁时,我沿着楼梯向地下室走去。我走在黑漆漆的楼梯上,突然,一个比我大的堂兄把门打开,跟在我后面下楼。我特别怕他。rdquo根据这份记忆,这位女士幼时很有可能不习惯与同伴玩耍,而且她尤其不喜欢和异性相处。后经证实,她确实是独生女,而且35岁依旧未婚。接下来的这个例子则表明社会情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ldquo我记得妈妈让我推着载有妹妹的童车。rdquo但是在这里,我们同样找到了个体只喜欢和弱者相处的迹象,以及个体依赖母亲的可能性。新生婴儿降临,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年长的孩子帮忙照看;让他们关心新生婴儿,允许他们承担爱护的责任。他们若是愿意合作,也就不会认为新生婴儿的出现降低了他们自己的重要性。与人结伴的欲望并不能总是证明对别人真的感兴趣。例如一个女孩在被问及最初的记忆时回答说:ldquo我那时就是在跟姐姐和两个女孩一起玩。rdquo我们肯定能从这段记忆里看到一个学习交际的儿童;但是在得知她最大的恐惧是ldquo我害怕独自一个人rdquo的时候,我们又重新审视,寻找缺乏独立性的某些迹象。学习合作之道生命的意义一经发现并被理解,我们就手握开启所有人性的金钥匙。我们有时会听人说人们的性格是稳定不变的,但是持此观点的人并未找对钥匙。然而,我们明白任何论断或治疗若是不能找出源头上的错误都是不成功的,我们取得进步的唯一可行之道就是在生活中学习一种更加勇敢的合作方式。也只有合作交流才能预防我们罹患精神病。因此,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应该允许儿童在同龄伙伴中通过完成任务和游戏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任何阻碍合作的行为都会招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例如被娇宠的儿童只会关心自己,上学之后,他会继续保持对他人的冷漠态度,他热衷学习也只是因为他觉得可以得到老师的赞赏,他只听取在他看来于他有益的意见。长大成人之后,这类儿童在社会情感方面的不足会越来越凸显。当他的错误初露端倪时,他不会承担责任,独立应对。至此他已经痛苦不堪,难以承受任何生活考验。我们不能责备他的不足,我们只能在他感到后果严重之际帮助他走出困境。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学过地理的学生顺利通过地理测试,我们同样不能指望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合作之道的儿童在面对需要合作的任务面前表现良好。但是生活中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种合作的能力,所有任务的完成都处于我们人类社会架构之内,采取的都是致力增添人类福祉的方式。个体只有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才能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老师们、父母们以及心理学家们知晓赋予人生的意义可能发生偏差,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缺乏社会兴趣的儿童会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以及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机遇。当他们遇到棘手问题时,再也不会放弃努力、寻找捷径、设法逃脱、推卸他人,不会要求优待同情,不会觉得深受欺辱并伺机报复,不会诘问:ldquo活着有何意义?我得到了什么?rdquo他们会说:ldquo我们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完全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自己决定的。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rdquo如果采取这样的人生态度,形成独立个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会看到人类社会的进步永无止境。第二章灵魂和肉体只要心灵找到了克服困境的正确方法,不健全的器官就可以发展出巨大的优势。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人们一直在争论: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支配心灵。哲学家们也卷入了这场纷争,各执一词。他们或称是唯心论者,或称是唯物论者,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断,但是这个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兴许个体心理学可以提供某种解决之道,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面临的是心灵与肉体之间的动态作用。来这里接受治疗的是包括心灵与身体的个性,治疗的基础若是错了,我们也无法提供帮助。我们的理论必须扎根于经验,并接受实际应用的考验。我们生活在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里,为找到正确的观点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个体心理学的许多发现缓解了这个问题的紧张态势,这不再是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我们知道肉体和心灵均能表现生活:他们是生活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我们也开始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是靠四肢活动的生物,但是对他而言,仅仅发展肉体是不够的。植物有根,扎于一处,无法移动。因此,若是发现植物有想法mdahmdah哪怕是我们所能了解的任何意义上的心智,定会让人大吃一惊。即使植物能够预见或展现结局,它们的这个功能也毫无用处。植物能思考又有何用?ldquo有人来了,他很快就会踩到我,我将死于他的足下。rdquo植物依旧无法逃生。然而,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预知估算自己行动方向的能力。这一事实让人必然觉得他们是有思想或者灵魂的。你当然有感觉,否则你不会作此行为。思想的核心原理就是预见行为发展的方向。我们只要认清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心灵支配肉体mdahmdah它为行动设定了目标。仅是时不时地做出一些随意之举是不够的,所有的努力都需要一个既定的目标。正是基于心灵这种决定行动方向的功能,它在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身体也影响心灵,因为行动的主体是身体。心灵支配身体的前提是身体本身拥有的以及可被训练发展出来的可能性。比方说,心灵若想让肉体奔向月亮,除非借助于一项能突破身体限制的技术,否则注定失败。所有的生物中,人类活动最为频繁。他们不仅行为多样mdahmdah如我们看到的手的复杂动作mdahmdah而且他们能通过自身的行动改变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认为人类预见行为方向的能力发展最快,并且能清楚地见证他们为提高自身在整体情境中的地位而不懈努力。我们还能发现每个人为了实现部分目标所采取的相应行动之后,有一个统筹一切的行动。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旨在达到一个让我们称心的位置,我们会感觉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已克服,而且我们已经在周围所有的情境中获得了最后的安全和胜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言一行须协调一致,心灵似乎不得不发展自身以契合这最后的理想目标。身体亦然,同样需要努力达成一致,它还要向着一种预先存在但尚处萌芽阶段的理想目标的方向发展。例如皮肤擦破时,整个身体都在忙碌使之复原。但是,肉体并不是孤身发展潜能,心灵也会助其一臂之力。运动锻炼以及广义医学的价值都已被证实,它们都是心灵提供给身体的援助,为的是争取实现最终目标。生命从开始到结束,成长和发展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维系不断。肉体和心灵作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相互协作。心灵犹如一辆汽车,拖载着它在肉体上发现的种种潜能,帮助肉体应对困难,驶向安全优越的目的地。肉体的每一行动的表征中都印有心灵的目标。人类各自行动。他的行动是有意义的。他张眼动舌,抽动脸部肌肉。他的面部藏有一种表情,一种意义。心灵将意义至于其上。我们现在可以得知心理学(或称心灵的科学)研究的所为何物了。心理学的领域是探寻人类个体所有表情蕴含的意义,发掘他的核心目标并与他人的目标加以比较。在努力实现最终的安全目标的过程中,心灵一直需要将目标具体化,需要揣度ldquo安全位于某个特定的位置,要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才能到达rdquo。当然这里有可能发生错误,但设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方向,行动就无从谈起。我若是把手举起来,定是因为我想达到某个目的。大脑选择的方向实际上可能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但之所以会选择这种方向是因为大脑错误地视其为最佳选择。因此,所有心理上的错误都错在行动方向的选择上。人人渴求实现安全的目标,但是一些人看错了安全所处的方向,他们具体的行为又将他们引入歧途。如果我们无法解读某种表征隐藏的意义,了解它最好的办法,首先就是将其简化为一项纯粹的行为。我们在这里以偷窃的表现为例。偷窃意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个行为的目的:它的目的在于让行窃的人富裕,通过拥有更多的财富享受更多的安全感。因此这个行为源自于一种贫穷匮乏的感觉。我们接下来就要找出这个人处于何种环境、何种情形之下会出现匮乏感。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改变处境,从而克服这种匮乏感;他的行为是遵循着正确的方向,还是采取了非法之道获得想要之物。我们无须指责他的终极目标,但我们可以指责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途径。如前所述,个体在生命最初的四至五年建立起心灵的整体性,形成心灵与肉体的稳定关系。他对先天的因素以及从环境中获取的印象进行调整改造,以适应他对优越感的寻求。他的人格在第五年结束时业已形成。他赋予生活的意义、追求的目标、生活的方式以及情感意向都已确定。这些方面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发生的唯一前提是他已经不受自小形成的错误模式的影响。正如他之前的表现印证了他对生活的看法,那么现在,他若能纠正错误,他的新表现也将契合他的新看法。个体通过器官接触环境并获得印象。因此,我们可以从个体训练身体的方式领会:他准备从环境中获得哪种印象以及他将如何利用他的个人经历。如果我们注意他视听的方式和关注的焦点,我们就会充分了解他。这正是姿态至关重要的原因:展示器官所受的训练以及选择印象需要用到哪一部分。姿态总是受制于意义。现在我们可以对心理学添加新的定义了。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对他的肉体印象所持的态度。我们现在也开始发现人类心灵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不能适应环境和难以满足环境要求的身体都会被心灵视为负担。基于这个原因,器官先天不足的儿童在心灵方面的发展上比正常儿童遇到更大的阻碍。他们的大脑较难影响、驱动和支配他们的身体抵达优越之境。他们若想达到同样的目标,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集中更多的心意。所以他们精神压力大,变得自私自利。儿童若常受器官不全和行动困难的困扰,自然无法顾及身外万物。他没有闲情逸致去在意他人,结果长大后他的社会情感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均不如常人。器官不健全招致众多阻碍,但这些阻碍并非厄运难逃。如果心灵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学会克服困境,个体也很有可能和那些生来负担较小的人一样成功。实际上,器官不健全的儿童历经磨难之后,常常比那些器官正常的儿童成就更大。残疾刺激着他们更进一步。比方说,视力不佳的儿童可能承受着不同寻常的压力。他要更加努力才能看清周围。他对视觉的世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他也更加有兴趣区分色彩和形状。最后,他比那些无需努力就能分辨细小差别的儿童拥有更多的视觉世界的经历。由此可见,只要心灵找到了克服困境的正确方法,不健全的器官就可以发展出巨大的优势。许多画家和诗人都受视力模糊困扰,但是这些不足一经训练有素的心灵的驾驭,它们的主人比那些视力正常的人更知道怎样运用他们的眼睛。我们还可以很容易从天生左撇子却未被当作是左撇子的儿童身上看到类似的补偿。在家或在学习之初,他们被训练着使用他们并不灵巧的右手,因此他们并不擅长右手写字、绘画和制作手工艺品。如果心灵妥善作用并克服这些困难,我们相信他们不灵巧的右手可能会发展出高超的技巧。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天生左撇子的儿童比正常儿童书法更加美观,绘画的禀赋更高,或者在手工艺品的制作上更加娴熟。采用正确的方法,勤加训练并反复练习,他们会将劣势转变成为优势。渴望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的儿童,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只有他们才能学会补偿缺憾,获取成功。那些只想着使自己摆脱困难的儿童,他们将继续落后于人。他们只有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努力,而且在他们看来目标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困难阻碍,他们才能勇往直前。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指向何物。如果他们追求的是一个自身以外的目标,他们很自然会训练装备自己,达成目的。困难阻碍也只不过是他们成功路上跨越征服的关卡。相反,如果他们关注的仅是自身的不足,或仅为了摆脱这些不足而做出努力,他们将不会取得真正的进步。笨拙的右手想变得灵活,仅通过凭空妄想或者逃避笨拙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有在实际的练习中才会变得灵活,而且实现这个目标的动机要大于由迄今存在的笨拙引发的受挫感。儿童若想集中力量克服困难,他必须在自身之外设立一个行动的目标,这个目标须建立在关注现实,关注他人,关注合作的基础上。我对家族肾衰竭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证明遗传缺陷可以转变成优势。出生在这类家庭的儿童通常患有夜尿症。器官的不健全确实存在,表现为肾病、膀胱疾病或者先天性脊柱裂,还可以从他们腰椎部分的痣或者胎记猜出可能有此缺陷。然而,器官的不健全不足以造成夜尿症。儿童并非受迫于器官的不足,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利用了这一不足。例如一些儿童只在夜间尿床,白天却从不尿湿自己。有时候,这种习惯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或者父母态度的转变突然消失。假如儿童不再利用器官上的不足达成某个错误的目的,那么除了意志薄弱的儿童,都可以克服夜尿症。但是,大部分患有夜尿症的儿童受到的待遇不会让他想去克服,反倒想继续下去。有经验的母亲会正确地教导他们,但没有经验的母亲则无法中断儿童这种不必要的弱点。通常有肾病或者膀胱疾病的家庭会过分强调与排尿有关的一切事宜。母亲们就会错误地用尽办法让儿童戒掉尿床的毛病。儿童若是注意到母亲如此在意这些,就很有可能做出对抗,这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宣称自己对这种教育的反抗立场。如果儿童执意抗拒父母给他的待遇,他定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攻击他们最薄弱的地方。德国的一位非常有名的社会学家发现:有相当多的罪犯来自那些压制犯罪的家庭,如法官、警察和狱卒,等等。通常教师的子女会冥顽不化。我个人的经验证明情况属实,我还发现不少的精神病儿童出身医生家庭,而很多不良少年来自牧师之家。同样地,父母过度强调排尿问题时,儿童就可能偏偏通过遗尿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独立意志。夜尿症的例子同样很好地证明了梦境是如何激发合适情感以配合我们想要完成的动作。一般而言,尿床的儿童会梦到已经下床去上厕所了。如此一来,他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尿床。夜尿症的目的大概是为了吸引注意力、支配他人、让人不分昼夜地在意他。有时候,夜尿症是一种敌意的表现,为的是激怒他人。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看出:夜尿症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儿童不用嘴巴只靠膀胱发话。器官的不健全只是为他提供了一种表明自己观点的方法而已。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儿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一般来说,他们属于被娇宠的儿童,但不再是父母关注的中心。可能家里添了一个新婴儿,他发现很难占有母亲全部的关心。尿床的行为却可以让他更贴近母亲,尽管这种行为令人不悦。它却有效地表明:ldquo我并没有你想的那样已经长大懂事,我还需要你的关心。rdquo在不同的情形或者不同的器官缺陷下,他们会采取其他的方法。比方说,他们会发出叫喊,在夜间哭闹不安,从而引起关爱。有些儿童会梦游、做噩梦、跌下床或者口渴要喝水,这些行为表现都源自相同的心理。选择某种病征,一方面有赖于身体器官的状况,另一方面来自于对所处环境的态度。这些例子都清楚显示了心灵对身体产生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大胆猜测:心灵不仅可以选择某一特定的身体表征,它还控制影响整个身体的构造。对此,我们并没有证据,也很难找证据加以论证,但是它不证自明。如果一个孩子是胆小的,他整个身心的发展都有胆小的印记。他不在意体格的强健,或者,他甚至认为自己不能体格健朗。结果,他便不会有效锻炼身体,而且抛却了一切常被外界用来刺激身体锻炼的想法。其他对身体锻炼感兴趣的儿童在体格上愈加强健,而他却由于不感兴趣,继续落后于人。综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肉体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受心灵的影响,并且折射出后者存在的错误或不足。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心灵遇到困境,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时,最终只能通过肉体的表现坦诚它的失败。例如,我们可以确知人的内分泌在最初的四五年间也会受到心灵的影响,腺体的不足并不一定产生失禁的行为;但另一方面,腺体不断地受到整个环境、儿童选取印象的指向以及心灵在这种有趣情形下引发的创造性活动的影响。情感的作用人类改变环境,形成文化,而我们的文化是人类心灵激发肉体产生的所有行动的结果。心灵激发我们去工作,我们肉体的发展受到心灵的指引、帮助。我们最终会发现人类的所有表现无不受到心灵的支配,但片面强调心灵的作用也不可取。克服困难还需要身体健康。因此,心灵负责管理环境的工作,从而保护肉体免于虚弱、疾病和死亡,避开伤害、事故以及功能的损伤。我们感受悲喜的能力、想象创造的能力以及辨别形势处境优劣的能力都服务于这一目标。这些感受使肉体准备充分,可对具体的情境做出某种明确的反应。想象创造和辨别环境均能预知未来,不仅如此,它们还能激发情感以供身体做出行动。个体的情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承载着他赋予生活的意义和他为之努力奋进的目标。显然,虽然它们掌控着他的肉体,但并不依赖肉体本身。一直以来,它们主要依赖的还是他的目标和他随之采取的生活方式。显而易见,支配个人行动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如果没有更多的帮助,他的态度还不足以形成病征,须加上情感才能产生行动。个体心理学的新观点在于我们观察到这些情感并不与生活方式相左。情感会不断调节自身,以期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我们不再隶属于生理学或生物学领域了。情感的出现不能用化学理论进行解释,也不能通过化学测验进行预测。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预设生理过程的存在,我们更感兴趣的却是心理活动的目标。至于焦虑对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影响,我们并不十分关心。我们探究的是焦虑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结果。通过这种研究推断,焦虑的产生并非由于性的压抑,或者出于不幸的出生经历。这两种解释都不得要领。我们知道习惯母亲的陪伴、帮助和支持的婴儿可能发现焦虑mdahmdah不管其来源如何mdahmdah都是控制母亲的最有力武器。我们并不满足于对愤怒时的生理状况的描述,经验表明愤怒是用来控制他人或者某种情形的一种工具。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一种身体的和精神的表现都必须基于遗传的因素,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却集中在这些因素在努力达成某个特定目标时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似乎才是真正的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每个人身上看到情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及程度都对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他的焦虑或勇敢、愉快或伤悲,总是契合他的生活方式:它们强度适宜,支配有度,恰好符合人们的期望。用悲哀感达成他的优越感目标的人如愿以偿之际也不可能心满意足。他只有在不幸之中才会快乐。我们还会注意到情感的出现和消失呼之即来,挥之则去。一个公共场合恐惧症患者回到家中或是指使他人的时候,就会丢掉他的焦虑不安。所有的神经症患者都会避开生活中所有他不能掌控局面的部分。个体的情感基调与其生活方式一样稳固恒定。例如,懦夫永远是懦夫,即使在比他弱小的人面前会狂妄自大,或是在别人的庇护下显得勇猛异常。他可能在门上安三个锁,用警犬和防盗器来保护自己,并且宣称自己勇气可嘉。他的焦虑感无从论证,但是他性格中懦弱的部分则通过他不厌其烦地保护自己的行为表露无疑。性爱领域可以提供同样的例证。当个体想实现其性爱目标的时候,属于性的情感总会随之产生。通过集中精力,他抛却与之冲突的任务和不相匹配的兴趣;如此一来,他才能激发适当的情感和功能。这些情感和功能的缺乏mdahmdah如阳痿、早泄、性变态和性冷淡mdahmdah都是因拒绝放下不合时宜的工作和兴趣而出现的。这些异常总是出自不正确的优越感目标和生活方式。在这些病例中,我们总是发现个体倾向于让别人体贴他,他不会主动给予关怀;他缺少一种社会情感;他没有勇气,在乐观进取的活动中一败涂地。我的一个病人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一直无法摆脱严重的犯罪感的折磨。他的父亲还有哥哥十分看重诚实为人的品质。七岁时,这个男孩告诉学校的老师他独立完成了一份作业,但事实上是他哥哥帮他做的。他隐瞒了这件事长达三年之久。最后,他还是跑到老师面前坦白了自己糟糕的谎言。老师仅仅一笑而过。然后,他噙着泪水找到父亲又坦白了一次。这一次他成功多了。父亲为他的诚实可爱感到自豪,赞赏并且安慰了他。尽管男孩已经得到父亲的宽恕,但他仍然沮丧不已。我们不可避免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男孩之所以会为了这件小事如此严厉地谴责自己,是因为他急于证明自己公正严谨的美德。他家庭中高尚的道德熏陶使他想在正直为人方面超越他人。在学业表现和人际魅力上,他稍逊于他的哥哥,因此,他设法在自己的另一些不太重要的活动上获得优越感。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其他形式的自我谴责。他经常手淫,在学习中也没有完全戒掉作弊的习惯。他每参加一次考试,他的犯罪感就增加一倍。久而久之,他累积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困境。由于他过度敏感的良心,他比他的哥哥背负的压力重得多。因此,当他无法超越哥哥的时候,这便成了他的托辞。大学毕业后,他原本打算从事技术行业,但是他那强制性的犯罪感愈加严重了,他整天都在祈求上帝的宽恕。他也就没有时间用来工作了。后来他的状况糟糕到只能进精神病院,他被确诊为无药可医。但是,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情况有所改善,可以出院了。他临行前询问院方:万一旧病复发,是否愿意再次接纳他。他改学了艺术历史。又到了考试的日子,他在公众假日去了教堂。在大庭广众前,他趴倒在地,嚎啕大哭:ldquo我罪大恶极。rdquo他又一次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注意到了他那过度的良心不安。他在精神病院又治疗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到家中。一天,他裸着身子下楼吃午饭。他身材健美,丝毫不输给他的哥哥和其他人。犯罪感让他显得比别人诚实,他正努力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优越感。不过,他的努力让他误入了生活的歧途。他逃避考试、避免工作,这显现了他的懦弱和日渐加深的自卑感;他所有的神经衰弱都是一种刻意的逃避,他逃离一切可能失败的活动。显然,他俯伏教堂认罪的行为和他用餐时轰动的出场,采取的是同样低劣的手段,用以攫取优越感。他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的这些行为,他引发的情感也十分契合。另外一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因为它更为人们所熟悉,而且引发的是一种短暂的表现,而非身体的某种固定特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种情感都在身体上有所表达。个体会采取一些外在的方式传达他的情绪:也许是他的姿势和态度,也许是他的面部表情,也许是他抖个不停的腿或膝盖。器官本身也会发现类似的变化。例如脸色变红或者变白,说明个体的血液循环受到了影响。肉体在生气、焦急、痛苦或任意一种情绪下都有所传达,每个人的身体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一个人害怕时会发抖,另一个人会毛发直竖,第三个人则会心跳加速,还有些人会直冒冷汗、不能呼吸、声音嘶哑或是身体蜷缩。有时候身体紧张,毫无食欲,导致呕吐。而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些情绪引发的身体反应主要是膀胱膨胀,另一些人则是性器官兴奋。许多儿童在考试时会觉得性器官受到刺激,而且众所周知,罪犯在犯了罪之后,经常会去找妓女或者伴侣。在科学领域内,我们发现一些心理学家宣称性和焦虑密不可分,另一些则认为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他们的观点根据个人经历不同而定:对一些人来说有关联,对另外一些人则没有。所有这些反应分属于不同种类的人。他们很有可能被发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受遗传影响,而且他们的身体表现会向我们显露一点他们家族的弱点和特质。家庭的其他成员可能会做出类似的身体反应。但是,这里最有意思的是观察心灵如何通过情绪激发身体行为。他们的情绪以及肢体表达会向我们显示心灵在判断情形有利还是不利的时候,是怎样做出动作和反应的。举个例子,一个大发脾气的人希望尽早摆脱这种情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击、谩骂或者攻击另一个人。反过来,愤怒也会作用于器官,或是使之僵化不动,或是施之以额外的压力。有些人在生气的同时胃疼,或者面部涨得通红。他们的血液循环迅速改变,紧接着头疼不已。在偏头痛或习惯性头痛的后面经常隐藏着莫大的愤怒或羞辱,更有甚者会因愤怒导致三叉神经痛或发生癫痫性的痉挛。心灵影响肉体的方式尚未完全被发现,故此我们不做全面描述。精神的紧张会同时影响自主性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紧张的情绪一出现,自主性系统就会做出行动。个体会拍桌子、咬嘴唇或者撕纸片。他紧张时必会有所表现,咬笔头或抽雪茄都是为了释放紧张的情绪。这些行为表明他已经无法应对所处的情形了。他在生人面前脸红、发抖或者痉挛,同样是紧张的表现。这些紧张的情绪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传给整个身体,因此,这种情绪一出现,整个身体本身也处在紧张的状态。但是,这种紧张的表现并不随处可见,我们只讨论可以被察看的结果。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表达着情绪,身体的表现正是心灵与肉体一起行动的结果。我们需要寻求的正是灵魂和心灵的相互作用关系,因为二者是我们研究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我们可以从这些论证中得出一个结论: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情感意向都会对身体的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如果儿童很早就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的经验足够丰富,我们就能发觉他后续生活中身体的表现。勇敢的人会重视体格的锻炼,他的体魄异于常人mdahmdah肌肉更加强壮,身姿也更为挺拔。姿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身体的发展,也可能部分影响着肌肉的健美。勇敢的人面部神情,乃至整体形象都会有别于常人,甚至他的骨骼构造也会受到改观。如今我们很难否认心灵对大脑的影响。许多病理学案例显示:因大脑左半球受损无法阅读或书写的个体,可以通过训练大脑其他的部分重获读写的能力。许多中风患者,其大脑受损的部分已不可能复原,但是大脑的其他部分补偿并修复了器官的功能,大脑从而完全恢复。这样的事实十分有助于我们相信个体心理学的教育应用的可能性。如果心灵可以对大脑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如果大脑只不过是心灵的工具mdahmdah唯一重要的工具,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开发和提升这种工具的方法。个体的大脑生来并无统一标准,也不必死守一种方式:他可以想方设法,让大脑更适合生活。心灵若是设定了错误的目标mdahmdah如不与人合作,就不会对大脑的生长产生有利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在许多缺乏合作能力的儿童后续的生活中看到:他们的智力没有被完全开发,他们的理解力也显不足。因为他成年后的举止都会影射他在四五岁时就已形成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感知模式以及赋予生活的意义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合作能力方面遇到了什么样的障碍,从而帮助他改正这些错误。在通往科学研究的路上,我们个体心理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2023-02-13 个体心理学心理学镜像化 什么是个体心理学

  • 从《巴黎评论》看作家们都在读些什么书

    在阅读作家的自传、日记、信件或采访时,作家喜欢读什么书,喜欢读什么作家的话,是我最想窥探的内容。从略萨的《给年轻小说家的信》中,我了解了福楼拜、佩德罗·巴拉莫。从芦苇中,我知道哈金的《等待》是一部很好的当代文学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的作家那里,我知道拉丁美洲的作家,如马尔克斯、科塔萨尔和博尔赫斯。从更多优秀的作家那里,我知道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是持久的。我的阅读之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从零开始探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有些人经常被不同的作家提及,比如福楼拜,然后投身于阅读所有关于福楼拜的书籍——他的作品、信件和其他人对他作品的解释。读《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我的阅读触觉第一指向便是:这些人都在读些什么人的书?他们爱读谁?不爱读谁?一、杜鲁门卡波蒂(访谈时间1957年)福克纳、韦尔蒂、麦卡勒斯和凯瑟琳·安·波特受益于早期作品。至今仍热爱的作家:福楼拜、屠格涅夫、契诃夫、简·奥斯丁、詹姆斯·乔伊斯(着迷已久),E?M?福斯特、莫泊桑、里尔克、普鲁斯特、萧伯纳、薇拉凯瑟和詹姆斯艾吉。托马斯沃尔夫、爱伦坡、狄更斯、斯蒂文森喜欢13-16岁后熄灭的青春火焰。喜欢看惊悚小说,更喜欢一流小说,但近年来阅读集中在书信、日记和自传上。二、海明威(访谈时间1958年)文学家承担马克·吐温、福楼拜、司汤达、巴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安德鲁·马维尔、约翰·多恩、莫泊桑、好吉卜林、梭罗、马利埃特船长、莎士比亚、莫扎特、克维多、但丁、维吉尔、丁托列托、希罗尼穆斯·波希、布鲁盖尔、帕蒂尼尔、戈雅、乔托、经常重读的作家:吐温一定要隔两三年读,每年读一点莎士比亚,通常是李尔王。三、亨利米勒(访谈时间1962年)最喜欢的作家:刘易斯·卡罗尔舍伍德·安德森(他喜欢他的作品,他的风格,他的语言,他对美国的感受)我疯狂地喜欢乔治·奥威尔的巴黎伦敦落魄记四、纳博科夫(访谈时间1967年)小时候读过,一直深爱勃洛克的抒情诗,对曼德尔施塔姆的作品很熟悉。我非常欣赏博尔赫斯和乔伊斯,但我声明我没有从乔伊斯那里学到任何东西。我讨厌芬尼根守灵,也不喜欢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我认为布莱希特、福克纳、加缪和庞德的作品毫无意义。从《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堂吉诃德讲稿》》和《堂吉诃德讲稿》中得到更充分的了解。五、杰克凯鲁亚克(1968年)桂冠属于让热内、威廉苏厄德巴勒斯、艾伦金斯堡、格雷戈里科尔索。爱俳句。六、约翰·厄普代克(1968年)受塞林格、纳博科夫的影响。熟悉马克吐温。七、加西亚马尔克斯(1981年)丹尼尔·笛福的瘟疫年龄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和伍尔夫深受卡夫卡《变形记》的影响。喜欢收集摄影书。布拉姆斯托克的《德拉库拉》是一本很棒的书。八、雷蒙德卡佛(访谈时间1983年)文学影响:海明威,尤其是早期的小说《大双心河》《雨中的猫》《三天大风》《士兵之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是最好的,包括《安娜·卡列尼娜》和任何短篇和中篇,如《伊凡·伊里奇之死》、《东家与雇员》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还有艾萨克·巴别尔、弗兰纳里·奥康纳、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约翰·契弗、拜厄斯·沃尔夫短篇小说集《北美殉道者的花园》、康拉德、厄普代克、麦克斯·肖特、博比·安·梅森、哈罗德·品特V?S?普里切特、高尔基、理查德福特。期间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书信。九、米兰昆德拉(访谈时间1983年)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十、阿兰·罗伯-格里耶(1986年)歌唱《科林斯新娘》、司汤达《帕尔马修道院》、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威廉·福克纳、纳博科夫《暗火》、罗伯特·库佛、托马斯·品钦。对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感兴趣,其他人不喜欢。深受福楼拜、卡夫卡、加缪、萨特、吉卜林、印度故事《幽灵人力车》、《阴影下42度》、《消失军团》的影响。崇拜和爱亨利·詹姆斯的《拧紧螺丝》。十一、君特格拉斯(访谈时间1991年)俄罗斯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翻译。从艾弗烈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学习。梅尔维尔是威廉·福克纳、托马斯·沃尔夫、约翰·多斯·帕索斯的最爱。《西西弗斯的神话》是一本重要的书。十二、保罗·奥斯特(2003年)早期受美国作家的影响,如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福克纳、多斯帕索斯和塞林格。然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加缪、纪德和托马斯曼。受乔伊斯影响最大。迷恋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梅尔维尔、惠特曼、爱默生、梭罗,尤其是霍桑。还读当代作家:彼得·凯里、罗素·班克斯、菲利普·罗斯、多克托罗、查尔斯·巴克斯特、库切、大卫·格罗斯曼、奥尔罕·帕慕克、萨尔曼·拉什迪、迈克尔·翁达杰、希莉·拉斯特维特。村上春树(访谈时间2004年)受西方文化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雷蒙德钱德勒。喜欢村上龙、吉本芭娜娜等少数日本文学作品。我喜欢库尔特·冯内古特和理查德·布劳提根。十四、奥尔罕帕慕克(2005年)心目中的英雄:伍尔夫、福克纳(特别是《喧哗与躁动》)、普鲁斯特、纳博科夫。十五、斯蒂芬金(访谈时间2006年)成长:杰克伦敦,哈代爱麦卡勒斯,爱国王的人马十六、翁贝托埃科(2008年)受乔伊斯、博尔赫斯、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约翰·洛克的影响。比法国更喜欢当代美国作家。—————-作者:LilyLegacy—————-原作名:ThePariReviewIterviewVol.1副标题:第一卷作者:《巴黎评论》编辑部译者:黄玉宁等评分:9.0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点。自1953年创刊号以来E.M.自福斯特采访以来,《巴黎评论》一期没有发表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采访,最初以小说艺术的名义,逐渐扩展到诗歌艺术、批评艺术等,已达到300多篇,包括20世纪下半叶世界文学界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采访已成为巴黎评论的标志,并建立了采访的特殊风格。下载电子书:PDF格式...

    2022-04-04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