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作者简介
梁工(1952— ),河南开封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师承朱维之先
生研习圣经文学,其后始终致力于圣经文学研究。现为河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
多次赴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香港、台湾等地访学交流。享受国务
院特殊津贴,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河南省优秀
专家、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2001—2011)、河南大学十佳教工。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课题4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著译
《当代文学理论与圣经批评》《、圣经叙事艺术研究》、《耶稣传》、《圣经文学
概论》等20余部,主编辑刊《圣经文学研究》。
1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前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在上世
纪最后二十年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为止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已经有
了丰厚的知识产出和思想建树。它的异军突起,是当代中国一道引人
瞩目的学术文化景观,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鲜明印证,也
是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
三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史已经表明,要在人文研究及文
学研究中建立世界观念和视野,要把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背景下加
以考察和研究,要把外国文学放在中国文化立场上加以审视和阐发,
要连接中外文学,要打通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壁垒,要把细致微观
的实证研究与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相结合,那必然会走向比较文学与
世界文学。
在这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比较
文学”是学术观念、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世界文学”则是学科资源与
研究视野。它在贯中外、跨文化、通古今、越科界的学术视阈与研究方
法上的优势,使其无可替代地成为当代中国学术文化中最有时代性、
最有包容性、最有创新性的高端学科之一。
事实上,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比较文学不仅在中外文学关系史研
究等方面生产了大量的新知识,而且逐步建立了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
理论普适性的学科理论系统,逐步完善了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
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等分支学科,在学术成果的质与量上已居世界
1
2
各国之首,还全面进入了大学中文系、外文系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从
而使中国比较文学成为当代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和中心,代表着世界
比较文学兼收并蓄、超越学派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收在这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的作者,在当代中国比
较文学学术史上,是继季羡林、乐黛云等老一辈学者之后的第二代学
人。这些作者固然只是第二代学者中的一部分,却有相当的代表性。他
们现年多在四十五至六十五岁之间,从学术年龄上说大体属于中壮
年,都是各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学术带头人,大都在1980年代
后走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道,1990年代后崭露头角或脱颖而出,
进入21世纪后的十几年里,更成为我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界
的中坚力量。他们有幸拥有了可以安心治学的环境,赶上了数字化、信
息化的新时代。既抬头看世界,又埋头务笔耕,既坚持学术的严谨,也
保持思想的活跃,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的文化立场,充分发挥了中国
学者的学术优势和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取得了与时代要求相称的
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个人学术履历的证明,也是对中国学术文化史
上的一份奉献,更成为新时代“国人之学”即“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二十卷,选题上以比较文学与世
界文学的学科理论为主,以讲述和示范学术方法为要,涉及比较文学
与翻译文学基本理论、比较诗学、东方文学及东方比较文学、西方文学
及中西文学关系、世界文学总体研究等方面。各卷均按一定的范围和
主题,将作者有原创性、有特色的成果收编起来,将大学讲堂搬到书本
上来,以读者为听众,以写代“讲”,以言代“堂”,深入浅出,以雅化俗,
汇集中国比较文学第二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以使五指成拳、十指合
掌,形成大型丛书的规模效应,得以占书架之一角,入读者之法眼,从
一个侧面展示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而且,不同作
者及著作之间也可以相互显彰、相互映照、相互补充,读者也可以在异
中见同、同中见异,在参读和比照中领略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和世界
2
3
文学,得窥比较文学殿堂之门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北京师范大
学的资助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支持,编者和作者深表谢意!
愿“讲堂”满座,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事业更加繁荣! 

1921年周作人在《小说月报》第12卷第1期上发表名文《圣书与
中国文学》,以“圣书”指代圣经,谓其“和中国的四书五经相似,在教义
上是经典”,同时也是“国民的文学”;且言及“中国现在虽然还没有将
圣书作文学研究的专书……在欧洲却很普通,英国‘万人丛书’里的一
部《旧约》便题作‘古代希伯来文学’”云云。周作人之后,“圣书乃文学”
的观念日渐流行,为中国读者所愈益熟悉。时至1986年,朱维之在其
论文《希伯来文学研究的新途径》中就已明示:“我们大学中的文学系有
‘世界文学’或‘外国文学’这门课,‘希伯来文学’就是其中的一章。我们
的目的是要弄清世界文学中这一部分的发生、发展、特质和影响,赏析
它们的艺术特点。过去……也有人走这一条路,但是被排斥了,说是纯
美学的观点,是他们务要避免的路。我们现在所要踏上的新途径正接
近这条不可避免的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文集取名为《圣书之
美》,原因即在于其内容大致上是对圣经的审美探讨。
作为古犹太-基督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圣经含有复杂多样的文化
品质,其中最显著的是兼为神学、史学和文学经典。由于神学理念和史
学内涵须倚赖于文学文本才能存身或建构,对圣经文本的文学研究就
有了不言而喻的异常重要性。我有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师从朱维
之教授攻读圣经文学,后来始终在这块学术园地里拓垦耕耘,其间相
继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圣经文学探奥”(1991—1994)、“希腊化
时期的犹太文学研究”(1997—2000)、“20世纪多元文论与圣经批评的
1
2
关系研究”(2007—2012)、“国 外 马 克 思 主 义 圣 经 批 评 研 究”(2013—
),以及若干种教育部和河南省研究项目,陆续发表一批探讨圣经文
学特征及其流变线索,以及运用多种当代文学理论解析圣经的论文和
著作,辑录于这本文集中的24篇文章便选自其中。
收入《圣书之美》中的文章分为三大类,首先是“作为文学的圣经”
。这一部分专论圣经本身的文学性质及其文学经典品质,兼及西方历
代学者对圣经文学品质的认识和研讨,尤其当代文学批评家哈罗德·
布鲁姆何竟声称圣经为“仅次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文学经典”。20世纪下
半叶以来,圣经文学研究的辉煌成就通过叙事批评突出表现出来,本
文集对此现象予以综合性反思和展望,联系圣经叙事中的重复艺术,
具体分析了圣经文本中的单词重复、语句重复、情节重复、意念重复;
二度重复、三度重复、多度重复、多维重复;柏拉图式重复、尼采式重
复、呼应重复、互文性重复;以及重复与变化的关系、重复的原因和功
能等。本文集还专论了圣经文学中的虚构现象,述及虚构的内涵和种
类,自然虚构、超自然虚构、历史虚构的特色和性质,虚构与真实及“似
真性”的关系,虚构的叙述策略和审美特征,及其在新历史主义理论中
的位置等。
《圣书之美》所收录文章的第二大类聚焦于“圣经与世界文学流
变”,分门别类地考察了圣经对古今中外文学的深远影响。具体分为四
个单元:
其一,《希伯来圣经》对犹太古典文学的全面渗透。认为近现代世
界性的流散写作乃以古犹太民族的流散写作为源头,后者则肇始于公
元前6 世纪下半叶古犹太民族国破家亡的历史灾 难。除了“典籍文
学”,犹太民族亦有其文人创作,代表人物之一是留下了剧本《领出去》
的以西结。然而一如其典籍文学,犹太文人创作也显示为圣经观念及
其审美表达方式的延伸和发展。
其二,对圣经深度影响西方文学大家的个案考察,考察对象分别
2
3
是但丁、莎士比亚和布莱希特。但丁惯以圣经作者“传讲圣言”的方式
写作,擅长以多种手段把圣经资源纳入自己的艺术世界,他娴熟运用
了圣经作者常用的隐喻性言说方式,通过《炼狱篇》第29歌中的神秘
仪仗队表达出对圣经的极度崇敬之心和客观开明态度。莎士比亚超越
人世悲欢的寻常层面而进入人类心灵的最深层次,在那里捕捉到人的
终极关注,其核心意象乃是圣经神学的聚焦点———上帝。莎剧人物忠
实诠释了上帝的绝对属性如全知、全能、遍在、永恒等,及其道德属性
如仁慈、至善、正义、信实等。至于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上帝与历史
的关系,莎士比亚的理解与基督教教义也如出一辙。布莱希特毕生的
创作实践都充斥着深厚的圣经学养,圣经中的引语、人物和主题不时
隐现于其《高加索灰阑记》,剧中人物格鲁雪和西蒙对应于福音书中的
马利亚和约瑟,布莱希特借其质疑血亲伦理而伸张超血亲伦理,表达
了对耶稣观念的深刻认同。
其三,为两篇主题传播学论述,分别考察了两个圣经人物———该
隐和参孙———在文学史上的演化和嬗变历程。
其四,两篇平行比较论文,依次探讨了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
说在家庭观念方面的歧异性,以及《庄子》与《传道书》异同交织的人生
哲学理念。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WzygKuPXCwRv6vRfEd7PA

你是否在搜索这些内容?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mobi   中国比较文学云讲堂   比较文学学术随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论丛   比较文学专家   比较文学著名学者   比较文学作家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PDF   世界文坛文学家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上内容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收集整理或网友投稿,所提供的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设备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邮箱地址:121671486@qq.com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