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研究》马晓红,杨英华,崔志林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研究》【作者】马晓红,杨英华,崔志林著【页数】176【出版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472-6058-6【分类】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研究-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参考文献】马晓红,杨英华,崔志林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研究.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内容涉及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形势政策与安全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等内容。该书可以为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老师提供借鉴和参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研究》内容试读上篇:思想政治工作第章思想政怡工作的概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之所以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一科学,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在我国目前的历史条件下,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节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对象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把它作为整个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成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把它作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精神保证。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不仅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人物,建立了一支宏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而且还创造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撰写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论著和文章,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善于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那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工作”,只有经验、没有理论的看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当然,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并不是一开始就处于自觉状态的,而是要经过一个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和认识的动态过程。我们党在经历了多年实践探索后的今天,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已经达到了相当自觉的程度。把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这种深刻认识进行科学的抽象概括,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就形成了一门崭新的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又是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紧密相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C上篇:思想政治工作成功或失败,又客观地体现了这门科学的理论、方针、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完全应该也有可能在占有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不断地揭示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促进这一学科的成熟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这个论断,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来的。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但他们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却为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当然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了“思维科学”和“思想科学”这个概念,并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做了初步的论述和概括,尤其是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需要的理论”。列宁在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时,又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的思想,并要求布尔什维克党研究政治教育学。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党员思想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的问题。抗战时期,他又明确提出:我们政治工作经验之丰富、新创造之多而且好,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缺点在于综合性、系统性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广大理论工作者根据革命导师的这些思想,总结了几十年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又把这一问题重新提到日程上来。在1980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概念,并在报刊和学术会议上进行讨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列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就是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当时在理论界和政工干部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大统一,有时还有争论。1982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召开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会上,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宋任穷同志做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他说:要逐步形成一种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工作,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在这个岗位上的几百万干部要努力钻研这个专业,造就大批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去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任务。198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一门科学,并提出要为高校的政工干部评定职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中央文件中多次肯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而且决定给企业政工干部评定专业职称。现在,这一论断已被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政工干部公认。二、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工作要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首先就应该弄清楚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中的“思想”的含义。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中的“思想”和我们平常所说的“思想”概念是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研究概念中的“思想”的含义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中,思想这个概念是作为人们思维的结果来规定的。思想亦称观念,是指理性认识,相对感性认识而言。人们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客观事物,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任务,因此理性认识对社会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非常重视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必须通过有说服力、有战斗力、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解决人们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的问题。但是应当看到,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人们的理性认识问题,因此影响人们积极性、影响人们行为的,不只是理性认识一个因素,几乎涉及精神方面的所有方面。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中的“思想”的含义应当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相对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来规定,它指的是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观点、哲学观,点、社会道德观以及激发行为的动机、愿望和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意志一类的精神因素的总和。从这个规定出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人们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掌握革命的理论观,点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激发起饱满的革命热情和积极性,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顽强的革命意志,保持其旺盛的革命精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总的说来,就是要使人们有一个适应革命事业需要的主观世界。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中的“政治”含义。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中的“政治”和政治学中的政治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中的“政治”,相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而言,是指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政治立场以及人们在言论和行动中所坚持的政治方向。所谓立场,就是指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政治立场则是人们立足于一定阶级,反映这一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而持的根本态度。对于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者、一个爱国者来说,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上,站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立场上,从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根本态度出发,自觉地维护我们党、广大人民群众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根本利益,同一切危害这些根本利益的言论、行为做斗争。所谓政治方向,就是指人们的言论、行为所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前进的道路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者和一个爱国者,就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指明的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自觉克服一切资产阶级思想、封建地主阶级残余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纠正一切离开正确的政治方向的言论和行为。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一致的。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篇:思想政治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助于人们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有一个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受到阶级关系的制约,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虽然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了,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存在,各种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还存在,外国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国内来,而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然伴随着复杂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因此,每个人都仍然面临着一个站稳立场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大原则问题。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不同,人们的言论、行为及其社会效果也就不同。如果丧失正确的革命立场,背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那就不可能成为自觉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革命者,而成为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成为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甚至走上犯政治错误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工作学认为,必须通过有战斗力、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个人实践中的思想改造,使人们站稳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在革命的政治斗争中,自觉地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奋斗献身。第三,政治工作概念的含义。要正确理解政治工作概念的含义,主要应该弄清楚什么是政治工作、什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工作、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等问题。什么是政治工作?所谓政治工作,就是指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任务,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所进行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政治工作的任务是根据一定的原则、方式和方法组织人们开展政治斗争。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工作,是党为了贯彻自己的政治路线,完成一定的政治任务,达到一定的政治目标,主要在广大的党员和人民群众中进行的宣传、教育、动员和组织工作。比如宣传部门的工作、组织部门的工作、纪律检查部门的工作、统一战线部门的工作等都是政治工作。党的政治工作具有广泛的领域和丰富的内容。首先,从政治工作的领域上看,主要有:(1)党内的政治工作。因为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党内的政治工作是全部政治工作的支柱。(2)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工作。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的,所以,群众中的政治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3)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所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是党的整个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党的政治工作中还包括对敌人的政治工作,也就是瓦解敌人营垒,争取敌人内部可以转化的势力的工作。其次,从政治工作的内容上看,主要有:进行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方面的工作,就是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研究党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去武装广大党员和群众:实行党对各种组织和各种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各个民主党派、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人民军队的团结统一,加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建立党政、党群、党军以及军民、军政和党内、军内、人民内部的团结统一的关系:做好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不断建设适应革命和建设需要的干部队伍:建立国家范围内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国际范围内的反帝、反殖、反霸的统一战线:监督和保证各项生产、工作、训练任务的完成,以及其他必要的政治工作。由党的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所决定,在长期的政治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的政治工作的一些专门部门。如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统战部等。弄清了党的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关系也就比较清楚了。由于思想性方面的工作是大量的、经常的、群众性的工作,因而在通常情况下,一般认为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但从思想政治工作学的角度看,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思想政治工作还不能完全等同于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政治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种联系主要就是工作的对象一致、根本目的一致,都是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的,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是在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呢?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思想武器,以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立场问题,并从根本上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任务,以正确认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所在和正确处理三者利益的关系为最终目的,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启发、诱导和说服教育,从而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为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工人阶级以及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而努力奋斗。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对象每一门科学都有它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也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群众的工作,也就是说,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观点、立场,是一门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有自身的研究体系、研究对象和范围从大的范围来讲,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是研究人的。但研究人的科学很多,比如医学、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等。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不是研究人的一切方面和一切领域,而是研究人的某一特殊领域。如果说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过程和同疾病斗争的规律,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变化6C···试读结束···...

    2022-10-16

  • 《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赵莉莉|(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作者】赵莉莉【页数】110【出版社】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230-01825-8【分类】高等学校-人才管理-研究-中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研究-中国【参考文献】赵莉莉.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内容提要:《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研究第一节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概述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这两大战略的落实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不论是培养人才,还是发展科学技术文化,都必须由高校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师资队伍承担。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区域科技进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汇聚人才的重要场所。新形势下,高校的社会地位和运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科研单位,它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任。高校人才队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针对当前高校人力资源内部结构中存在的配置效率不高以及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不够合理等情况,分析、探讨高校人才队伍的结构、问题及优化策略,对于合理配置高校人力资源,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二、国内外相关研究(一)国外研究简述虽然高校人才管理一直是西方教育学、管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从目前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学者对高校人力资源区域布局结构这一问题的研究甚少,主要是运用基尼系数等工具对整体人力资源分布差异进行实证分析。例如,马斯、格里尔和谢里特以入学率为基础,估算了16个东非国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教育基尼系数,印度著名经济学家维诺德·托马斯以15岁以上人口教育程度分布为基础,估算了140多个国家1960一2000年的教育基尼系数,并运用教育多样性系数和标准离差衡量了人力资源分布差异状况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詹妮特·劳伦斯与我国学者王正绪、乔秀梅合作,对美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在《美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对美国高校教师的管理及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美国高校教师岗位的划分、每个教师职位承担的工作任务、教师综合评价考核的标准等。我国学者高磊、姜远平从学缘结构、教师来源、…1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生师比、薪金结构等几个方面对美国高校教师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校办学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结构是否合理的观点。华南理工大学学者雷鑫则对中外研究型大学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比,不仅从教职工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生师比、学生结构6个方面对我国30所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了描述,还梳理并分析了现阶段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比了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配置上的异同,指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周丽华介绍了德国高校的教师结构,并对包括教授和教授之下的学术中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德国高校人事改革中工资制度的改革方向。(二)国内研究概述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高校人力资源区域布局结构进行了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赵光龙指出,我国高等院校中的教师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东部地区教师资源丰富,而中西部地区教师资源匮乏。兰州大学学者叶杰以2003一2011年各省区普通高校平均人力资源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等方法,统计了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省际差异及变化趋势,并测算出高校事业人员经费支出指标的区域差异对人力资源省际差异的贡献率。湖南商学院学者熊卫平则选取1996一2005年全国31个省区6岁及以上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为指标,运用教育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统计学工具,测算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得出差异主要源于省内差异的结论。同时熊卫平利用回归方程法探究出各省区GDP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教育经费投入对其差异影响关系并不显著。东京工业大学社会理工学研究科学者沈鸿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刘求实对我国高校地区分布格局形成和变迁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近50多年来高校地区间分布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目前非均衡程度仍然很高。同时二者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高校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是造成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潜在影响。在关于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和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研究中,我国教育家朱九思先生最早系统地研究了高校师资队伍结构问题,他于1983年在其著作《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高等学校建设中的“高等学校最佳结构”。巢湖学院学者柳洪琼将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是指教师与学生以及其他各类人员之间的构成比例,纵向结构主要通过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智能等因素来体现。武汉理工大学学者赵恒平、叶君选取了1995一2004年的相关数据,从生职比、生师比、师职比这三方面对湖北省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青岛大学学者曹乐将国内外普通高校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测算出生师比、生职比、师职比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再以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样本,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对我国普通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展开研究,发现我国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结构不合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佩泽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袁本涛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证明了高校人力资源结构与效益之间密切相关,并通过进一步的量化分析,探讨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人力资源结构如何影响其人力资源效益。三、相关概念界定(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既是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也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源”这个概念,他…2日第一章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研究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和。在其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怀特·巴克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并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生产、营销等其他管理职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源概念的界定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从宏观意义上看,人力资源是一定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事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一般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从微观意义上看,人力资源是被企业所雇佣的各类人员劳动能力的总和,一般以部门和企事业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其中,人力主要包括体力和智力,从具体应用形态来说包括体质、思维、阅历、知识和技能五方面,其客观载体是人。由于人是“活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有机体,因此相对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能动性、再生性、流动性、智力性、价值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佼佼者。高校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可以从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演绎而来。高校人力资源的界定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人力资源是指高等院校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是高等院校内部和外部人力资源的总和,包括在职的和离退休人员;狭义的高校人力资源是指从事或服务于高校内部教学科研等工作,推动高等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力的在岗员工的总和,主要由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三部分组成。教学科研人员是高校人力资源的主体,承担着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人力资源的关键,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教育管理专业素质,促使行政管理更加科学化、过程化和目标化。作为一般人力资源中的一个特殊部分,高校人才拥有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其自身知识文化水平高,又主要从事不断更新的脑力劳动,所以与一般人力资源相比,高校人才更倾向于追求较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备需求的高层次性、复杂的计量性、明显的时效性和极强的流动性等特征。(二)高校人才队伍在高校发展中,学科建设是龙头,教师队伍建设是中心。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有序的流动,强化教学研究中心地位,才能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师队伍,提升高校的竞争力。高校人才队伍,也称专任教师队伍、高校师资队伍,从广义上讲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包括从事教学、科研及担任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即师资队伍(或称专任教师队伍);从狭义上讲,高校人才队伍主要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专业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等),以及不是教师序列,但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并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研究主要针对广义概念上的高校人才队伍,即高校所有承担或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在编人员。高校人才队伍的内涵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成员的情况以及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情况两方面。师资队伍成员的情况又包括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高校师资队伍的数量常用高校专任教师数和生师比等指标来考察,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高校师资队伍的质量主要是指其个体素质,包括教师自身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等。…3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三)高校人力资源结构结构在《汉语大词典》中的定义为“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它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空间结构(或称布局结构)、内部结构等。而高校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要素,同样具有空间(布局)结构。高校人力资源空间(布局)结构是指高校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中相互作用而引起人力资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它具有不均匀性、稳定性和均衡变动性三个基本特征。狭义上的高校人力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专指高校人力资源的数量空间结构,广义上的概念则不仅包括数量,而且包括质量、行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属性的空间结构。本书主要研究狭义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空间(布局)结构。高校人力资源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高校人才队伍结构。高校人才队伍的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微观结构,它是指普通高校师资队伍中各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比例和相互作用形式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包括高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等。(四)人才管理相关理论基础1,古典人力资源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欧洲的产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古典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在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和长期的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由于雇主追求低成本,工人渴望高工资,为了使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原则,即工时利用科学化,劳动方法标准化:挑选工人,专业培训,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进行组织改革。1916年,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阐述了管理与经营的异同,提出了管理的14项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创新及集体精神,并把管理看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大职能组合。该理论至今仍作为许多企业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南。与此同时,韦伯提出了行政组织理论,其相关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想的组织行政体系理论和组织准则,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取决于物质资本的投入与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但通过比较现实数据,学者们发现在经济增长中,有一部分仅凭资本和劳动是无法解释的,索洛将之归结为科技进步的作用,即“索洛余值”。这种经济悖论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称为“经济增长之谜”。在此背景下,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首次把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并指出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在此基础上,舒尔茨对人力资本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人力资本包括质与量两方面:“劳动者所具有的生产能力也被看作是大致相等的。这种劳动概念,在古典经济学里就不正确,而现在,其错误就更加明显。”与此同时,舒尔茨主张人力资本是具有差异性的,通过对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行分析,他认为正规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医疗保…4第一章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研究健投资、劳动力迁移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在社会生产中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比其他生产要素更具效率性,因此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内在源泉。此外,舒尔茨还提出了新的教育价值观,他认为教育除了能促进经济增长之外,还能增加个人收入,从而促使社会人均收入趋于均等,缩小贫富差距。而人均收人的增加与贫富差距的缩小的根本原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们人均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的结果。3,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和平、民主和独立浪潮的席卷下,科学技术急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上述这些变化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理论主要分为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霍桑实验”,并据此产生了以美国行为科学奠基人乔治·埃尔顿·梅奥教授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重视影响生产率的非正式组织,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来,学术界又陆续产生了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及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的“X一Y”理论等代表理论,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形成。其中,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越高层次的需要越具有激励作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其中只有激励因素才能真正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麦克雷戈的“X一Y”理论是对人的本性研究,X理论主张人性恶,把物质当成最好的激励工具,把惩罚视为最有效的管理措施,Y理论则主张人性善,认为人是“自我实现人”,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则更能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4,高校人才管理理论高校人力资源主要由高等院校中所有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的员工共同组成。而高校人才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为指导,根据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对高校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录用、培训发展、绩效评估、薪酬奖励等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的全过程。其目标是合理开发高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潜能,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校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最终达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目的。高校人才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调动高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从而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用人机制,吸引、保留、发展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高校与人才的共同发展。现代人本管理理论强调“尊重人,发展人,依靠人,为了人”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也应以人为中心,尊重并重视个体差异,以激励原理、投资增值原理和互补原理作为理论指导,做好分析、录用、整合、激励、调整控制和培养开发等环节的工作。进而全面提高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综合素质,使各专业人才汇聚一堂,共同推动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高校高效办学、优质育才的目标。5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第二节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的现状分析高校人力资源是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要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均加强了对人才管理的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部分高校建立了一系列人才管理制度,如聘用制、工作量考核办法、奖惩条例及岗位津贴制度等,对新形势下由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新形势下高校人才管理取得的主要成绩新形势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先在聘任制和与之相配套的校内分配制度上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本着有利于形成高水平教师择优体系、有利于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有利于学校稳定的原则,启动了全员岗位聘任制,并出台了三类九级聘任方案和配套的岗位津贴方案。对有重大发明、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给予重奖,既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为全国高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随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全国许多高校也相继开展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归纳起来,人力分配制度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推行聘任制度,优化教师队伍为了建立新形势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各高校积极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教师职务“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例如,清华大学在教师任用中实行聘用合同制和末位淘汰制,出台了“非升即走”和“非升即转”的政策,近几年来,已有近300名教师离开了学校,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同时,清华大学对教师实行有固定期和无固定期限的聘用,中初级职称人员一般为有固定期聘用,高级人员为无固定期聘用。对新进职工一律实行聘用制,标志着新型用人制度初步建立。北京大学也启动了教师任用制度改革,针对现行的用人制度中存在的教师队伍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缺乏外部竞争压力、晋升中过多考虑资历因素、新教员招聘中“近亲繁殖”严重等弊端,出台了《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如下:一是教员实行聘任制度和分级流动制:二是学科实行末位淘汰制:三是在招聘和晋升中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四是对教员实行分类管理。北京大学对教师任用的改革力度,堪为各高校用人制度改革的表率。此举措表明了北京大学通过改革教师任用制度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通过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流大学的决心。除此之外,各高校公开招聘人才也成为经常性的工作。如南京大学对目前的副教授以上空缺的岗位,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通过公开招聘,延揽海内外英才,也是高校在短期内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二)改革分配制度,拉开收入差距新形势下各高校相继建立了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北京师范大学的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结合本校的特点,制定了校内津贴分配原则:一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淡化身份,实行岗位津贴的动态管理;二是突出重点,支持创新,鼓励冒尖,三是工作具有导向性和开放性,只要完成同样的任务,不论身份,可享受同样的报酬。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按岗位、业绩、任务定酬,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分配的激励机制。这一时期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不同的分配制度方案,进一步拉开了…6···试读结束···...

    2022-10-16

  • 高校瑜伽健身指导研究》陈斐斐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校瑜伽健身指导研究》【作者】陈斐斐著【页数】87【出版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206-17573-2【分类】瑜伽-教学研究-高等学校【参考文献】陈斐斐著.高校瑜伽健身指导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09.图书目录:《高校瑜伽健身指导研究》内容提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支柱,其是否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分别从高校瑜伽健身的理论研究、创新研究、指导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瑜伽的发展研究、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设计、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健身瑜伽的价值、作用及应用等。本书能够改善高校文化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高校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提升身心健康水平。《高校瑜伽健身指导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高校瑜伽健身的理论研究第一节高校瑜伽健身运动的开展瑜伽是梵文“Y0ga”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瑜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的瑜伽多为瑜伽健身,瑜伽健身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练习方法。瑜伽锻炼对塑造形体、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都有很好的作用,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随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已普遍展开,瑜伽健身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功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并在大学校园中逐步开展。本节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了解目前高校瑜伽健身运动的开展,对瑜伽健身如何才能在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练习瑜伽的好处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瑜伽运动在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年来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瑜伽健身运动和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的信息,了解瑜伽运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寻求所研究课题的思路和方法,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实地考察法。走访广州市的多所高校,就瑜伽健身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广州市高校瑜伽运动开展的具体情况。访谈法。在走访过程中,与体育系负责人、瑜伽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面谈。通过访谈,了解瑜伽教学课的开展,了解高校在发展瑜伽运动和开展瑜伽教学课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通过瑜伽练习所得到的好处和感触。·1高校瑜伽健身指导研究二、大学生练习瑜喻伽的好处瑜伽具有健身功效,可强身健体。瑜伽体位法练习是瑜伽练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体位法中的每个姿势针对人体的不同部位都有调节和强健作用。近年来,医学界已证实长期练习瑜伽可有效调节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进而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瑜伽运动不仅强身还能育心。在科学技术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建立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的学习生活,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需求。瑜伽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有缓解压力、调节心理状态的功效。在练习瑜伽加时,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关注自己的身体,使压力得到释放。练习过程中柔和的音乐伴奏、教师舒缓的导语引导可使练习者身心愉悦,从而养成一种积极乐观、健康良好的生活态度。美化形体,提升气质,满足社会交往需要。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强调个性,存在着追求时尚、新颖的意识,往往社会上流行的新兴项目就是学生向往的热点。瑜伽运动不仅具有传统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功效,它独特的练习特点还可以美化形体、提升气质,瑜伽特有的美感和魅力吸引着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瑜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仅如此,在瑜伽练习过程中还可满足学生在娱乐、调节心智、培养精神意志、社会交往、增进友谊等方面的需要和心理追求。瑜伽有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在校期间保持体育运动习惯和身体健康,更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瑜伽运动简单易学,练习时不受场地、时间和人数的限制,既适宜于集体练习也可以自己练习,既适宜于在课堂上练习也适宜于在宿舍、家中、办公室以及室外练习,这些特点就决定了瑜伽运动非常容易养成长期坚持练习的习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一定的瑜伽练习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自主练习能力,以后就可以自己组织练习了。瑜伽有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如何在高校开展瑜伽健身运动开展高校体育选修课程。为使课程更加适合学生需要,提高教学效果,高校在开展瑜伽教学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循序渐进。瑜伽运动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教师的内·2第一章高校瑜伽健身的理论研究容安排应从简到繁,这样不仅保证练习安全,同时也提高学生继续练下去的信心,使学生能尽早独立完成动作,从而提高学习兴趣。(2)练习内容丰富多彩。瑜伽练习内容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尽量避免长时间练习同一体位,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针对同一部位的练习也可采取多个姿势的变化练习,同时教学时还可采用双人瑜伽或集体相互辅助完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介绍瑜伽前沿信息,激发学习瑜伽的浓厚兴趣。在瑜伽课程教学中不仅是姿势练习,教师应将瑜伽饮食、瑜伽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内容都贯穿到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多向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瑜伽运动发展动态,更新知识。在学生社团中开展瑜伽活动。高校瑜伽社团活动的开展应在学校团委或学生处的指导下,以增强身心素质,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友谊,丰富大学生校内外的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学生社团的性质多为学生独立组织和管理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学校应安排在瑜伽运动方面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工作人员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帮助社团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团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社团的会员和指导教师,还可广泛邀请校外的瑜伽练习者和爱好者、行业人员、专业瑜伽教练等人士,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开阔眼界,促进社团的工作开展。瑜伽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是教学活动、瑜伽文化交流活动、瑜伽讲座、瑜伽体位展示等各种形式,也可与其他高校的瑜伽社团或企业团体开展各种瑜伽活动,互通有无。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更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同时也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延续和补充。在校园晚会中进行瑜伽表演和组织瑜伽展示比赛。瑜伽健身集体育、娱乐、艺术于一体,不仅是一项非常好的健身项目,稍加设计和编排还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通过练习瑜伽,学生既得到了身心调节又美化了形体,增强了气质,如果还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瑜伽技能展示出来,展示自己的魅力,更是充分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瑜伽运动技术,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在高校开展瑜伽运动时还可让学生利用课程中所学和社团活动中的积累,将瑜伽体位编排成一个瑜伽节目,在音乐的伴奏下演员展示各种瑜伽姿势。除了在各种晚会上进行瑜伽表演外,瑜伽运动开展好的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瑜伽展示大赛,让这种不以竞技为目的的体育比赛成为同学们展现自我和崇尚健康美的平台,成为学校体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们在健康、阳光、快乐的氛围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也让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办出特色。·3·高校瑜伽健身指导研究第二节高校瑜伽健身教学模式研究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印度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近年来,瑜伽这项运动风靡全世界。瑜伽是一项历经数千年,把人类身、心、灵和道德的健康作为一个整体的实用科学,瑜伽不是体操运动和舞蹈,是练习姿势。与现代健身运动项目相比,瑜伽不需要任何的器械辅助,练习者在心理活动上获得安静,身体和精神达到和谐。瑜伽运动的健身、健心价值,能从整体上完善人的“身、心、灵”教育,将瑜伽教育引入高校体育课堂,迎合了现代大学生健康教育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手段和方法,充分挖掘瑜伽的健身育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建立一套完善的瑜伽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体育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套科学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鼓励学生自觉自主锻炼。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体,它指导教学过程,可以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工具箱”。本节对高校瑜伽健身教学模式的研究,对大力推进瑜伽健身进入大学体育课程有着积极的意义。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铜陵学院2012级、2013级瑜伽健身选修班本科生共320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瑜伽教育的研究现状,借鉴可行的原理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归纳分析法。运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创建瑜伽健身教学模式。实验法。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实验方法,从铜陵学院2012级和2013级瑜伽健身选修班本科生中,随机抽取学生60名,并配对分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实验的评价指标:(1)学习能力(以学生课堂学习瑜伽健身作为参考),根据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方面结合进行。(2)创新能力(学生自·4·第一章高校瑜伽健身的理论研究编瑜伽体位套路组合),由任课教师提供学习素材,根据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方面结合进行。(3)交流能力(以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参考),由任课教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方面结合进行。实验效果的测评采用双盲检测法。专家访谈法。在实验中,采用网络和座谈的方式,听取相关体育专家、教授的意见和建议。统计分析法。在实验中,对通过调查获取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定量的结论。研究过程:实验前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可行的原理和方法,设计教学模式框架,听取相关专家教授的意见等。模式的实验阶段:2013年下半年进行“三段式”教学模式实验,按照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模式的修改整理阶段: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结合专家的建议,将修改完善后的模式于2014年下半年进行再实验,经过对模式的反复修改完成教学模式的制定。二、研究结果与分析瑜伽健身的特点。瑜伽的梵文是“YOG”,这一词来自词根“尤之”,意思是联合、加入、结合和束缚,即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加以引导、运用和实施,也有联合和共享的意思。瑜伽健身是为了达到人的身体与心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瑜伽健身是由呼吸、体位、冥想三个部分组成,这些功法的特点是:禅定式的呼吸,达到意念的专一。瑜伽的呼吸,《哈达之光》认为,感官受制于心,心受制于呼吸,呼吸受制于神经。正常的呼吸没有节奏,瑜伽呼吸分为四个部分:吸气,吸气后屏息,呼气,呼气后屏息。吸气时,平稳、缓慢而有节奏,新鲜的氧气充满整个肺泡,提供给身体更多的活力。吸气后屏息,新鲜的氧气提供给身体的能量进人整个身体系统。在吸气和呼气之间,感受生命的美好,更加懂得珍惜生命。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自省式的冥想,通往真实的自己。良好的睡眠是一种存储能量的状态,在睡眠中寻求醒觉的状态,推想心和感官置于禅定的境界,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回忆有益的过去,来激励当下实际的行动,纯净的记忆是一种很自然的当下感觉,磨炼自己的意志,·5高校瑜伽健身指导研究通过实际的行动,将心中之形化为实体。瑜伽健身学习的特点。瑜伽是一项呼吸柔和、动作缓慢、健康时尚的运动,深受现代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很多刚进大学校门的新同学,对大学期间需要依靠自己学习,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上,还不能适应,参加瑜伽健身的学习,可以打开大学生的心灵,学会关爱他人,以平和之心学习。瑜伽不提倡竞争,要求每一个人,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可以,懂得满足。瑜伽的这种哲学思想,很符合现代大学生调节健康心理,建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要求。本节对瑜伽健身“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基于大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心理、情感特点的不稳定性,根据大学生的技能学习特点,设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三、瑜伽健身“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瑜伽健身“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瑜伽健身“三段式”教学,是以瑜伽理论运动训练理论为指导,以瑜伽呼吸、体位、冥想、放松和评价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结构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而多样化的研究,设定了三个不同目标要求的连续阶段,即“情景化”“启发式”“引导态”。瑜伽健身“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情景化”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通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对新课的有意注意,教学内容一般以调息练习和热身练习、启示教育传授为主。第二阶段:“启发式”阶段,是在“第一阶段”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同练习,产生教学共鸣,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示范动作,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难点和易犯错误的地方,安排学生单人练习和双人合作练习。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多使用激励、表扬的语言,鼓励学生坚强、学会忍耐、帮助他人。第三阶段:“引导态”阶段,对“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完成效果反馈,以仰尸式为放松姿势,借助瑜伽冥想音乐或轻音乐,对学生进行身体各部位放松引导,或是帮助学生净化记忆,让新的体验浮现于心。瑜伽健身“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情景化阶段。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任务是为学生进入瑜伽学习做好铺垫。教学活动中调息练习,可采用瑜伽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或者完全式的呼吸方式,教师要介绍瑜伽呼吸中的运动训练学和运动解剖学知识,讲解要简明、扼要,示范动作要完·6···试读结束···...

    2022-10-14

  • 2022年江西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延期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10月24日-31日】

    符合参加本次考试条件的江西考生,请于2022年10月24日-31日期间(系统开放时间每天8∶30-17∶00)登录网上报名系统下载打印准考证;军队考生准考证由军队单位于10月24日-26日期间至考点考试管理机构统一领取。点击进入gtgtgt2022年江西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延期考试准考证打印网站点击进入gtgtgt2022年江西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延期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原文标题:关于另行组织2022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公告文章来源:htt://www.21weca.com/ylm/rcjxm/rcxw/202209/t20220919_10576.html...

    2022-10-14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准考证号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准考证忘记了

  • 2022年江西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10月28日、29日、30日【延期考试】

    一、考试时间(一)江西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安排1.护理学初级(师)专业纸笔考试时间安排2.其他专业人机对话考试时间安排备注:各专业具体时间安排以准考证为准。二、参加考试人员范围可申请参加本次考试的考生范围:已成功报名2022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7月份考试当天确因疫情封管控、支援一线等原因(因个人原因未正常参加考试的除外)未能如期参加考试,并经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核查后符合上述条件的考生。作出组织考试决定的地区,上述考生可向考点考试管理机构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核查后,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参加考试。作出不另行组织考试决定的地区,上述考生可申请保留2021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科目成绩,在报名参加2023年度考试时进行滚动管理。点击查看gtgtgt各考区、考点咨询电话原文标题:关于另行组织2022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公告文章来源:htt://www.21weca.com/ylm/rcjxm/rcxw/202209/t20220919_10576.html...

    2022-10-14

  • 《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张卫涛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作者】张卫涛著【页数】226【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09【ISBN号】978-7-206-18553-3【分类】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参考文献】张卫涛著.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09.图书目录:《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内容提要:《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高校课程建设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第一章高校课程建设的相关概念与理论2)第一节高校课程建设的相关概念一、课程与高校课程(一)课程课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要理解高校课程建设,必须先明确高校课程的内涵,这样可以准确把握高校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而要认识高校课程的含义,则必须从课程这一概念入手。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及“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其中的课程是指功课及其进程。在西方,英语“curriculum”一词来源于拉丁语,通常将课程定义为“学习的进程”(coureoftudy)。《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课程指的是“课业及其进程”,也即学习的范围和进程。对于课程的概念迄今仍未在教育界取得共识,关于课程仍缺乏比较权威的、统一的科学定义。施良方教授在《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多种课程定义分为六种类型:第一,课程即教学科目;第二,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第三,课程即有预期的学习结果;第四,课程即学习经验;第五,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第六,课程即社会改造①。在苏联教育学文献中,课程是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来研究的,通常把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及其体系”。我国理论界对课程的定义往往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课程即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即一门具体的科目。把课程理解为学习方案或具体的学习科目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及广大教师最为熟悉的课程定①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7./31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义,也是最普遍、最传统、最一般的课程含义①课程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决定着学校课程的界定。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条件下出现的。回顾众多而复杂的课程定义,对课程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概念是件困难的事情。课程本身是个复杂的、发展的概念。当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体验。根据“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定义,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实际情况,可以将课程定义为“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二)高校课程1.高校课程的含义本书所说的高校课程是从高等教育演绎而来的。这里的高等教育泛指高等学校教育,包括所有高中后的全日制教育机构,包含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本科类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等。由此可见,本书所说的高校课程也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高校课程是指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即学生在高校学得的一切知识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张楚廷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高校课程:狭义的理解即课程是教学科目、中间的理解即课程是教学内容、广义的理解即课程是学生在高校习得的一切文化的总和。2.高校课程的特点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的差异,相对于基础教育课程,高校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高校课程的设置要受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学校自身的定位与特色等因素的制约。第一,明显的专业性。高校按照学科发展和分类及社会职业分工需要来确定专业,在专业下构建知识体系,并以课程的形式加以确定。高校课程是以知识为导向,以学科为经纬,结合社会需要进行安排与组织的。高校课程具有典型的专业性质。①季诚钧.大学课程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41第一章高校课程建设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第二,内容的前沿性。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而且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源地。高校是教学与科研的场所,要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就必须要求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始终处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以保证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第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由于高等教育的接受者们在心智能力、思维水平和动作技能等方面已趋于成熟,具有将理论学习的认知和实践学习的行动统一起来的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去验证理论知识,因此可以增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建构。高校的学习者其本身就带有主动研究问题、自主发现知识的鲜明特征。高校课程必须体现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通过其自主的探究活动去研究问题、掌握知识、创造知识。二、高校课程建设的特点(一)精品化特点从2003年我国开始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各省市高校就陆续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办法。精品课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目前由于一些高校过于看重精品课程,学校的资源基本被那些能给学校带来荣誉的精品课程占据,并且一些高校还形成了以少数几门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的精品课程来证明学校课程建设成就的倾向。(二)国际化特点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法律、金融等一些本科专业要力争在几年内保证外语教学课程量占到课程总量的5%~10%。发展到2021年,很多高校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这项任务。(三)技术化特点目前,高校课堂都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黑板板书越来越少,电脑化以及PPT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课程建设技术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教师们也更加热衷采用多媒体授课。另外,除了多媒/5/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研究体授课外,课程建设技术化特点还表现在网络课程以及网络资源库建设等方面。把优秀的课件以及完善的课程资源放在网上,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四)职业化特点为解决一些学生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性差等问题,高校做了大量改进性的探索,在实践课程开设以及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第二节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一、泰勒的课程设计确立理论在现代课程理论中,最为权威和经典的当属泰勒(Tylr)的课程理论从管理学的角度而不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泰勒的课程理论无疑就是一种课程确立理论,而且是一种属于典型的理性主义确立理论(一)泰勒课程设计确立理论的内容泰勒在总结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1934年至1942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八年研究”的经验基础上,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该书中,泰勒把课程确立的内容和主要步骤列为四个问题①:第一,怎样确定课程教育目标;第二,怎样根据课程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第三,怎样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第四,怎样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实施效果。泰勒的这本著作对世界课程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是主导范式,称之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确立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瑞典学者托尔斯顿·胡森(TorteHue)也曾评价说:“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了影响。…不管人们①「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61···试读结束···...

    2022-10-11 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建设情况怎么写

  •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范国崴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作者】范国崴著【页数】258【出版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12【ISBN号】978-7-206-13532-3【分类】院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管理【参考文献】范国崴著.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12.图书目录:《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内容提要: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图书馆已然成为高校不可少的教学设施。1954年,随着计算机技术首次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它的一个很重要标志就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图书馆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方面入手,结合我国普通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厘清图书馆各个部门工作职能的同时,又从用户的角度阐述了目前图书馆能给用户带来的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图书馆管理概述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源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据考古发现,早在古巴比伦时期,图书馆就已经出现。近代图书馆发端于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发展时期。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使人们逐渐富裕,同时也催生了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的兴起。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人们进行社会交流、吸收社会先进文化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面向社会开放的近代图书馆也应运而生。它很好的满足了此时人们对知识文化、科学技术的渴望与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发生了巨大变化。1954年,计算机技术首次应用于图书馆,从此图书馆进入现代发展阶段。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高校是青年学子的求学之地,图书馆在高校是必不可少的设施,他已经成为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1©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与其他公共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受众群体以本校的老师与学生为主。但作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服务读者、传播知识与技能的功能与理念是永远不变的。图书馆管理是指遵循图书馆工作的客观规律、通过组织、协调、指挥等手段,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的一种活动。受服务对象的年龄特征,以及学校所担负的教育、教学任务,高校图书馆主要职能是采集文献信息资源、知识导航、社会教育和文化娱乐。图书馆管理是将各项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按照一定的法则和要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制订计划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工作得以梳理及时协调发展,继而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完成图书馆工作任务的活动。管理就是为一定的目标与任务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管理是一门科学,所有工作都离不开管理这门科学,图书馆工作当然也离不开管理,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管理,就是以科学为指导凭借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根据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整个图书馆工作的活动。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真正以读者知识需求为出发点,以为读者服务为宗旨来进行管理。使图书馆成为学校学术交流中心,知识加工中心,文化传承中心。2第一章导论一、图书馆管理对象1.馆员的管理图书馆馆员包括图书馆行政人员、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及图书馆临时工作人员,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与用户的桥梁,是图书馆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图书馆管理的主体要素。实施馆员管理,关键要做好图书馆人员招聘与员工入职工作、做好图书馆员工绩效评估、对图书馆员工进行薪酬管理制订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图书馆员工再教育工作等。2.用户的管理用户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图书馆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我们必须树立读者至上的思想。培养读者阅读乐趣,定期举办读书节图书漂流等活动,和读者做朋友,组建读者协会,与全校读者和谐友好的交流;进行读者借阅证书管理,对读者借阅证书的挂失与补办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规定。3.物力资源管理即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技术设备的管理、书架用品的管理及场馆建筑的管理。对文献信息资源,当文献信息资源丢失时,应找出丢失责任人,按照文献信息资源原有的价格进行补偿,并进行适当的教育。高校图书馆还应针对图书馆技术设备的使用指定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求图书馆技术设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与技术设备相同,高校图书馆内的其他公共设施的使用与管理也应有章可循,以确保公3©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共设施的合理使用。4.财力资源管理图书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对图书馆的专项拨款及本校对图书馆的资金投人,图书馆的经费开支主要用于购置图书、电子资源等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料、现代化设备采购和维护、行政管理及业务活动等开支。图书馆财力资源管理,就要求我们在每一年度开始之前,做好图书馆本年度的开支预算,并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进行实时的成本、开支控制。二、管理内容1.目标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首要方面,图书馆管理的主要目标的制订与实施是十分重要的。目标是一个组织各项管理活动的起点,又是一个组织各项管理活动的终点。每一个组织都应有自己的目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要以组织目标为依据,有序有效的展开。目标不仅是一个组织的基本特征,还表明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也应提出一项具体而可实现的目标。图书馆作为一个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传播知识与技能的场所,其总体日标理应是使其馆藏图书资源更有效率地传播给读者,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定的总体目标也应是大体相同的,即促进其馆藏资源更高效的被4第一章导论读者利用,满足高校内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必须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和通过高校图书馆各部门制订分目标来实现。以人为本是建立在高校图书馆这一宏观方面设立的管理与服务原则,它是当代图书馆管理目标实现过程的关键。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下,首先应明确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其次,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还应包括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人性化管理。高校图书馆目标的实现是在各部门的分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完成的。否则,高校图书馆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泉。各部门必须根据高校图书馆的总目标,在不违背总体目标、不违背同级别部门目标的前提下,制订自己部门的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该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和控制,实行下级自查报告和上级巡视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努力促使高校图书馆目标的实现。2.制度管理一套完善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促进图书馆各部门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这是对图书馆进行制度管理的原因所在。制度管理,其管理对象分为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两方面,图书馆各部门都应制订针对读者与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两套不同的规章制度。比如:图书馆办公室主要工作就是图书馆行政服务及读者证书的制作与补证处理。针对读者证书工作,我们要制订一套完善的图书借阅证制度管理方法,明确规定5©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读者办理借阅证的时间与费用,规定读者借阅证丢失时的挂失补办程序。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套完善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考勤制度的制订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在图书馆业务部门中的采编部,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采访部门工作流程及编目部门工作流程的规定,可以避免采编部门工作出现混乱,保证采编部门工作有秩序的进行。在编目部门,针对读者的读者荐购工作可以不断满足高校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从而确保图书馆工作顺利进行。3.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还应通过优化图书馆各部门具体工作来实现。对高校图书馆进行有效的组织设计,可以更好的发挥组织的工作与效率。组织设计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工,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必须与该组织的性质与人员构成为依托。高校图书馆各部门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领导机构、行政机构和业务机构。其中,领导机构是馆长室:行政机构主要是办公室:业务机构分为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技术部、参考咨询部门等。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呈扁平结构形态,它是指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结构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在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中,图书馆领导机构对行政机构与业务机构实施统一领导。这样,由于信息传递的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可以使图书馆领导尽快发现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现代图书馆部门设置中馆长6···试读结束···...

    2022-10-11 图书馆epub强势 图书馆epub

  •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蒋明军史佳华王宏|(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蒋明军史佳华王宏【页数】259【出版社】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0.07【ISBN号】978-7-5669-1752-2【价格】68.00【参考文献】蒋明军史佳华王宏.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0.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容提要:本书汇集全国30多所依法治校示范高校、上海市首批现代大学制度试点高校、教育立法咨询基地近40篇优秀论文和研究报告。该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是上篇示范成果、中篇理论思考、下篇实践探索。其中上篇为示范工作总结,内容来自全国30多所依法治校示范高校的经验总结。中篇为理论思考,内容来自10多位教育法治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立法咨询基地的理论成果。下篇为实践探索,记录了各高校在依法治校工作开展中的探索成果。主要内容以2019年底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法治与高校治理论坛为契机,收录了专家学者的理论前沿、学术思考19篇,以及11所高校的实践探索经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容试读上篇理论前沿论和见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撰就本文,拟对依法治校的精神进行初步解读,并希望引起学界和实务部门的重视一、依法治校的涵义所谓依法治校,就是指国家在各个层次的学校治理中以法律手段而为之,例如以法律手段指导和规制治理学校的行为,以法律手段认可学校作为独立法人的主体资格,以法律手段使学校的行为和学校的其他活动都能够贴上法律或者法治的标签。这是我们就依法治校的涵义所做的简单揭示。对依法治校含义的理解,应当注意下列切入点。一方面,要将依法治校的涵义与法治国家的涵义予以契合。在法治国家的涵义中,至少包括下列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制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的规范体系,它是由相对静态的法典和法律规范所构成的,这是法治国家的首要内涵。二是法律实施,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静态的法律规范与动态的法律事实予以结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的论点已经形成共识,可见法律典则与法律事实的结合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亚里士多德对此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人民可以服从良法也可以服从恶法。就服从良法而言,还得分别为两类:或乐于服从最好而又可能订立的法律,或宁愿服从绝对良好的法律。”①三是法律监督。从广义上讲,监督也是实施范畴的内容,但它与法律实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我国在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中对法律监督是这样界定的:“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实施法律保障,就是说法律的典则、法的实施以及法的监督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基础之上,这些物质或者精神的因素是法的实施的内外在条件。人们将它归之于保障体系的范畴。依法治校与法治国家的上列内涵是相辅相成的,进而言之,我们揭示依法治校的内涵不能游离于法治国家的上列内涵之外。另一方面,依法治校的聚焦点在学校的治理,依法治校是与其他非理性治校相对立而言的,例如通过人治的治校模式,通过强权治理的治校模式,通过经济手段治理的治校模式等,都不是依法治校的题中之意。由上面两个方面切入,我们可以将依法治校的内涵表述为下列方面第一,使学校具有法律地位。有关学校的定位可以有诸种路径,例如从政治上对学校进行定位,从行政上对学校进行定位,从社会发展的过程上对学校进行定位等。而法律定位同样是学校定位的一个路径,在依法治校的涵义之外,学校的定位主要是法律之外的定位,就是没有用法律手段确认学校在法律上的地位,当然,学校在政治上、行政上的定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例如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下就将学校定性为政府的事业,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9页4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定性为政治的组成部分,该定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将学校以行政化的手段予以调整,使其与行政系统的组织模式具有较明显的相似性。毫无疑问,政治的和行政的定位路径都不是依法治校的内涵。换言之,依法治校要求必须从法律上对学校进行定位,就是要赋予学校以法律上的地位,让学校能够成为若干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学者关于法律地位及其价值做过这样的解释:“法律在外表上虽感恐惧,但可保护善良百姓,因此有如父母,保护疼爱子女相同,这是说人民的过失如予宽大处理,虽属恩惠,但如常常如此,小人将嚣张,弊害众生,社稷则难予治理。因此,如依法治国,小人因恐惧法律,最初虽会批判法之严酷,看似很难统治,但时间过后法治上轨,国家顺利统治,百姓反而幸福”。由此可见,法律地位问题是将相关主体框定在法律和法治的语境之下,它排斥了这些主体的非法律行为和非理性的状态。依法治校就使得学校和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主体一样,能够以法律身份从事这样和那样的活动,这是依法治校涵义中最为核心的,也是依法治校的始点。第二,使学校具有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概念在我国官方文件中已经得到认可,它指的是相关主体在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履行某种职能时的思维定向,而这个思维定向所凸显的是法治的逻辑。因此,法治思维就是受法律指导和约束的思维,受法律逻辑所制约的思维,而且是能够带来相应法律后果的思维。这其中包括相关主体对法律的认知、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律的敬畏,而且还包含着它们对法律的情感,伯尔曼就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2总而言之,法治思维是排斥法律之外的其他非理性思维的思维方式。依法治校要求学校在治理过程中摒弃其他非理性的思维方式,选择法治思维,包括学校的管理主体对法律的遵守和信仰,包括学校治理过程中其他主体对法律的敬畏,例如,学校教师对法律的遵守和敬畏、学生对法律的遵守和敬畏等等。当然,依法治校从一定意义上讲,主要是治理学校的权力行使主体,就是学校的组织系统和领导系统,而学校的法治思维也主要在组织系统和领导系统身上,如果学校的行为方式没有受到法治思维的指导或者学校治理主体还没有形成法治思维,那就还没有形成依法治校的基本格局。第三,使学校具有法律人格。著名法理学家凯尔森对法律人格做过这样的概念界定:“法律上的人(legalero)的概念是在陈述实在法时所使用并且同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概念密切联系着的另一个一般概念。法律上的人(按定义来说,他是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的主体)的概念,符合一种想象,需要有一个权利与义务持有者”以此而论,“法律上的人格”是一个相对刚性的表述,它是指某种主体如果具有某种法律人格,它就会受到相关法律上的硬件的约束,如它有法律上的名分,有法律上的行为方式,有法律上的行为后果等。而反过来说,某一主体若没有法律人格,它可能就失去了某种主体所需要的刚性要件。谢瑞智主编:《法律百科全书(一般法学)》,台北,三民书局,2008年版,第179页。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页。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93页上篇理论前沿5年车中和车年中华中中或者说,它的人格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问题范畴的变化而变化。依法治校的涵义中就要求学校的人格不是柔性的而是刚性的,要求学校不要随着语境的变化而使其人格发生变化,要求学校不以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认知方式的变化等。学校具有法律人格,是学校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和独立行为的前提条件。说到底,学校的法律人格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涉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也涉及学校内部诸关系。我们注意到,我国诸多教育法典都以不同的方式认可了学校的法律人格。第四,使学校具有法律行为。学校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它实施着这样和那样的行为,例如学校可以对政府行政系统有所诉求,学校可以对司法系统有所诉求,学校还可以对立法系统有所诉求等。除此之外,学校也对其他社会主体产生这样和那样的影响,与他们进行着这样和那样的能量交换,例如,当学校办学时,它必须获得相应的许可证,它必须有办学的主体资格,它必须能够实施招生和分配的行为。学校和上述主体的关系形式都与学校自身的行为有关,而学校作为一个实体也必然有着行为模式上的选择。学校可以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相应的经济内涵,例如盈利性学校就尽可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经济要素。而当学校和学生发生关系时,它的行为则可能具有行政行为的属性。事实上,我国的高等院校在一定范围内实施着行政行为,因为它们是一种特殊的因授权而获得行政主体资格的授权组织。因此,如何使学校的这些行为与法治关联,就显得十分重要。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的行为具有法律行为的属性,至于它们的行为归入到哪一个部门法中则是可以探讨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学校的行为如果没有被贴上法律的标签,依法治校就必然存在短板或者空缺。上述四个方面是依法治校的基本涵义。二、依法治校的法治价值依法治校从本质上讲主要是要理清学校与政治或行政的关系,学校与经济或者利益的关系,学校与社会或者其他因素的关系。就学校与政治或行政的关系而论,长期以来我们将学校作为政治与行政的组成部分,例如要求高等学校的主要领导必须是懂得教育的政治家,又必须是懂得政治的教育家。这个理念从学校治理的相对较大的价值上看是正确的,即是说它并不存在错误或者不当,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这只是学校定位和功能的一种考量方式,而不是学校定位和功能的全部。依法治校首先就要厘清学校与政治与行政的关系。①例如,《教有法》第32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学校的法律地位问题在我国是比较特殊的,人们常常认为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这基本上符合我国学校的定位,学校作为事业单位,首先区别于行政机构,它不直接行使行政权,但是在有些情形下,学校通过法律的授权便能够行使一定的行政权。有人就认为学校对学生实施处分的行为就具有行政权的性质,而这个权利的取得是由《教育法》或者其他教育行政法规范所授予的6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试读结束···...

    2022-10-11 epub电子书下载 epub电子书资源网

  • 《伟大的日记 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英)DK出版社|(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作者】(英)DK出版社【页数】256【出版社】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12【ISBN号】978-7-5680-5176-7【分类】日记-作品集-英国-现代【参考文献】(英)DK出版社.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12.图书封面:《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内容提要:本书涵盖各类个人写作形式,从科学笔记到游记,再到典型的日记-按时间顺序记录日常生活,以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想。一些作者是知名作家,或是万众瞩目的名人。而其他作者,除了在日记中留下些微线索,引人回忆之外,则全不为人所知。《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内容试读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7a2ke917明七梦hemileafoudleagi会%a2yhomo么y以6h20Bm3oCozd人ey点eiafiaala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英]DK出版社编著张凡译dlcuadB3o钢汜華中科技大掌出版礼有书至美htt://www.hut.com到aCOgam■CAUTY中国·武汉Pegui前言9Radom目录引言oHoue图书在版编目(CIP)致据伟大的日记: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英园DK出饭社编著,张凡译,一武汉:华中得技大学出版社,2021.12[5BN978-7-5680-5176-71,①伟…Ⅱ,①英…②张…四,①日记-作晶集一英国现代W.①1561.65中国版本图书馆C1P数据核字(2021)第217882号OrigialTitk:GreatDiarieCoyrighDorligKiderleyLimited.2020APeguiRadomHoueComay体中文版由DorligKiderleyLimited授权华中科H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但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出板,发行,潮北省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图字:17-2021-170号第1章1500年之前伟大的日记:I奏DK出版社著藏在书信中的世界史张凡译Neid为deRi:CegzoiShurizhogd0S间e法老时代出版爱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中国·武汉)梅勒电话:(027)81321913来自罗马帝国的信16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艺术分公司小普林尼电1话:(010)67326910-6023中国之行18出版人:院海洪圆仁责任编辑:莽显宋培宫廷生活传责任监印:赵月郑红红封面设计:郢宏紫式部制作:北京博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虔诚的一生22印制:当纳利(广东)印务有限公司玛格芮·坎普开本:720mm×1020m1/8一位市民的所见25印张:32学数:186千字卢卡·兰度西次:2021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制一位天才的笔记本26定价:198.00元莱昂纳多·达·芬奇名录30拳字多格题权所有侵根悠究混合产品a的FSCFCC01179Forthecuriouwww.dk.com第2章第3章1500一1700年1700一1800年麦哲伦航海拉普兰之旅64殖民地的生活87安东尼奥·皮加费塔卡尔·林内乌斯拉尔夫·克拉克战争的证明38本地治里的生活68深入南美88李舜臣阿南达·兰加·皮莱亚历山大·冯·洪堡一名士兵的故事%记录革命70名录92彼得·哈根多夫伊丽莎白·桑德维斯·德林克一位清教徒的日记42伦敦历险记72威廉·布拉德福德詹姆斯·博斯韦尔进入未知之地44库克船长的航行74阿贝尔·扬松·塔斯曼詹姆斯·库克海上冒险46意大利笔记本78爱德华·巴洛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隐秘之眼49波尼王国80塞缪尔·佩皮斯苏丹艾哈迈德·萨利赫康熙皇帝的日记52音乐目录82多位宫员编著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慈母之信54诗人的意大利发现之旅84赛维尼夫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诗人之旅56松尾芭蕉在太阳王的宫廷里58圣西门公爵名录60第4章第5章1800一1860年1860一1900年《格拉斯米尔日记》96罗海德日记126美国南部日记148多萝西·华兹华斯夏洛蒂·勃朗特玛丽·博伊金·切斯纳特通往太平洋之路98大自然记录者128深入荒野150刘易斯和克拉克亨利·大卫梭罗约翰·缪尔绅士杰克102音乐婚烟132牧师的视角152安妮·利斯特罗伯特和克拉拉·舒曼弗朗西斯·凯尔佛特奴隶日记104一生所想134艺术家的信154迈克尔·夏纳列夫·托尔斯泰文森特·梵高环游世界106在亚马孙138《雷乌斯手稿》158罗斯·德·肖塞斯·德·弗雷西内亨利·沃尔特·贝茨安东尼·高迪艺术家的日记108巴黎文学八卦140社会改革者的工作160欧仁·德拉克洛瓦龚古尔兄弟比阿特丽斯·韦布深陷危机的作家112名录144捕鲸日记162沃尔特·斯科特爵士阿瑟·柯南·道尔“小猎犬”号之旅114学习写作164查尔斯·达尔文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皇家生活118正在度假的发明家169维多利亚女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存在主义日记120社会观察家170索伦·凯尔克高朱尔·勒纳尔维多利亚时代的智者122诺阿诺阿172约翰·拉斯金保罗·高更在魔鬼岛上174阿尔弗雷德·德雷富斯撒哈拉流浪者176伊莎贝尔·埃伯哈特具有放射性的笔记本178玛丽·居里名录180···试读结束···...

    2022-10-05 狂人日记出版社 日记出版社

  • 高校党建工作知识问答》许琰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校党建工作知识问答》【作者】许琰主编【页数】142【出版社】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9.03【ISBN号】978-7-5509-2289-1【价格】25.00【分类】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问题解答【参考文献】许琰主编.高校党建工作知识问答.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9.03.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校党建工作知识问答》内容提要:本书围绕十九大报告,结合水利水电类高等院校及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实际,归纳、整理出133个问答题,涵盖了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统战,纪律,教育教学,团学,离退,精准扶贫,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等内容。本书可为高等院校党建工作者,大学教师,在校大学生党员、共青团员等学习参考,也可供感兴趣的相关人员研究……《高校党建工作知识问答》内容试读1.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建工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知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识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答导一切的”。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进一步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最有力的保障。(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政治前提、实践基础和根本条件。(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90多年来,正是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1高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党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建知工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推进识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问记所指出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要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高校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答:(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使党的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2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壳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建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党作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知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识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问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3)高校党建的具体要求:高校党组织作为党的一级基层组织,其政治建设事关高校的发展方向,事关高校能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新时代高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做到“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坚定不移承担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高校要把深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明确提出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高校要以政治建设为·39高校统领,积极推进党的全面建设。高校党委要肩负起管党治党建党、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在贯彻党的教育方知工针中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确保在党的领导下识作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答确保高校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基本途径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校园政治生态,以“春风化雨”的形式教育影响每一名师生员工,这是当前高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着力点。高校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确保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教书育人。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能力,特别是自己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负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基础是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共产党员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转化为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际行动。高校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势,组织理论研究工作者从多角度研究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加大宣讲力度,扎实推进这一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4…高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建实人,并将这种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作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识问答3.全面从严治党为何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我们党立足新时代,深刻洞察自身性质、历史经验、现实问题和使命担当,深入总结长期执政建设规律提出的重大命题,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突出优势。讲政治关乎党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管党治党、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要求。讲政治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坚强保障。走好“新的长征路”,全党必须讲政治。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节点上,全党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的全过程,把讲政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关于“新的长征路”: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这一代人要走的新时代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所以称它为长征路,·5高是因为它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中走出,从激情燃烧的社会党主义建设中走出,从激荡人心的改革开放中走出。一路走建知工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初心不改。之所以称它为新时代识作的长征路,是因为它接续已经走过的长征路,踏上新时代问的新起点,承载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通向全面小康、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贯通未来“新的长征路”,通向更远大的梦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光。领导干部必须注重提高政治能力。党的干部是党的决策的执行者,是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者、推动者。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注重提高政治能力,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辨别力、激浊扬清、勇于担当,还要增强纪律定力,自觉践行“四个服从”。4.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6…···试读结束···...

    2022-10-02 epub出版物 epub 图书

  • 2022年江西医师资格医学综合二试报名入口:http://www.nmec.org.cn/

    2022年江西医师资格医学综合二试报名入口已公布,入口将于10月19日起至10月24日24时开通,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国家医学考试网(htt://www.mec.org.c/)自行报名。请按考区、考点通知要求进行缴纳费用,逾期不予补报和缴纳。报名参加临床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或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试点考区考生,在试点考区已报考当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成绩在有效期内,未通过第一次医学综合考试且无违纪违规行为的考生和第一次医学综合考试缺考及未缴纳考试费的考生,可报名参加第二次医学综合考试。点击进入gtgtgt2022年江西医师资格医学综合二试报名入口原文标题: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一年两试”试点网上报名开始文章来源:htt://www.mec.org.c/Page/ArticleIfo-4-11703.html...

    2022-10-01 医师医师资格考试由什么组织实施 医师资格证考试

  • 2022年江西执业医师考试合格分数线公布【附查分入口】

    2022年江西省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除中医类(中医(壮医)专业、蒙医、藏医、维吾尔医、哈医)外,成绩为360分,执业助理医师的分数为180分。温馨提示:蒙药、藏药合格分将在今年延期考试结束后公布。即日起,2022年江西省医师资格考试综合体检结果揭晓。考生可通过国家体检中心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网站、电话等渠道同时查询考试成绩。考生服务系统的打印成绩单、考试成绩分析报告订阅等服务系统将于次日开通。gt点击进入gtgtgt2022江西省大法医学综合考试入学1【开班】点击进入gtgtgt22022江西省执业医师综合体检结果第二个入口【开通】原标题:国家体检中心关于开通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成绩查询的通知文章来源:htt://www.mec.org.c/Page/ArticleIfo-4-11699.html原标题:国家卫健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文章来源:htt://www.mec.org.c/Page/ArticleIfo-4-11652.html...

    2022-09-23 2022年体检中心工作计划 2022年体检中心护理工作计划

  • 2022年江西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医学综合考试已开通】

    2022年江西省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查询门户已开通,考生可直接登录全国体检网(htt://www.mec.org.c/)在首页“成绩查询入口”快捷界面,输入“准考证号”、“证件号”和“图片识别码”自己检查分数。此外,考生还可以同时通过国家体检中心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电话等渠道查询考试成绩。考生服务系统的打印成绩单、考试成绩分析报告订阅等服务系统将于次日开通。1.小程序查询国家体检中心已开通百度小程序和微信小程序。考生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百度APP和微信APP,扫描二维码,输入“准考证号”“证件号”“图片识别码”查询。2.微信公众号查询关注国家体检中心公众号(NMEC1985),点击“考试服务”菜单,进入“成绩查询”,输入“准考证号”“证件号”“图片识别码”询问。3.电话查询拨打语音电话(010-59935040、59935041、59935042、59935043),按照语音提示输入“准考证号”和“证件号”。如果号码中包含字母或字符,跳过并输入后续号码,系统会自动广播查询结果。gt点击进入gtgtgt2022江西省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查询条目1【已开通】点击进入gtgtgt2022年江西省执业医师考试成绩第二次录取【开班】原标题:国家体检中心关于开通2022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成绩查询的通知文章来源:htt://www.mec.org.c/Page/ArticleIfo-4-11699.html...

    2022-09-22

  • 《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汪锋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作者】汪锋著【页数】264【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307-21035-6【价格】58.00【分类】高等学校-咨询服务-研究-中国【参考文献】汪锋著.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内容提要:本书针对《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安排”这一共性问题,通过历史与现状分析,将高校智库建设领域的这一问题归因为外在约束乏力、内生动力不足与对接机制弱化。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刻把握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特色”与“新型”内涵,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综合运用过程追踪、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法,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即通过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系统制度安排,推动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模式由“有限介入”向“交互嵌入”转型,由“非正式、松散型、低效率”向“契约式、紧密型、高效率”转型。《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我国大学智库发展的历史源流与逻辑主线大学起源于西方,从其产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当代中国是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才逐步在晚清时期真正产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①如果我们对大学的本质作广义的解读,将其视为一种培养知识精英的学术组织,那么我国古代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稷下学宫、太学,直至后来的国子监、翰林院、学士院,都能够称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同时,这一类高等学府在职能定位上与现代大学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只不过在人才培养上更侧重为统治阶级培养与输送治国①“大学”的起源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是指传承知识、研究学问的教学科研组织。在现当代教育学的话语体系中,大学又被称为普通高等学校(简称高校),是与义务教育、中等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因此,“大学”与“高校这两个概念在大多数情形下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当运用这一概念进行历史分析时,使用“大学”一词更加准确。因此,本书在涉及历史分析时,使用“大学”“大学智库”的概念,其他部分则使用“高校”“高校智库”的概念。2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理政的人才,在科学研究上更侧重对儒学的解读与运用,在社会服务上更侧重为君王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最高学府都属于官学性质,是知识精英参与国家治理的体制内途径或平台。而除此之外,我国几千年来,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以来,在政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还有一些带有非官方、民间性的制度形态也具有一定的智库或准智库功能,即书院和幕府。在体制内参与政治的途径较窄、机会较少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它们为大量优秀的知识分子从事学术研究、时政评议、决策咨询提供了平台,有些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国家与地方重大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节我国古代大学智库的萌芽与维形一、稷下学宫:大学智库的起源“士”排在我国传统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社会阶层的首位,也是当时高等学府人才的主要来源。“士”最早是指西周时期具有贵族身份的武士,武士在练习武术的同时也学习文化。但西周以降,随着贵族人口的繁衍,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失去贵族身份而又脱离劳动的读书人。随着当时私学的兴起,也有一部分庶民通过学习而成为“士”,进一步扩大了“士”这一阶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当时国与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的空前激烈,对人才的争夺也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很多胸怀大志的君王、诸侯都礼贤下士,大胆任用人才,养士之风渐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士”一这一特殊阶层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齐国开办的稷下学宫应运而生。它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创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与差不多同一时期出现在雅典的希腊学园一起,被誉为人类早期文明史的智慧之光。希腊学园的诞生及其影响力的扩展主要是源于当时许多著名的先哲,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在这个学园里,这些著名的思想家按照他们的政治哲学培养有智慧、有美德、有治国能力的第一章我国大学智库发展的历史源流与逻辑主线3哲学王(从政者)和优秀公民,使学园不仅成为事实上的“政治训练班”,而且成为人本主义、民主科学精神的源头。而在稷下学宫存续的150多年间,也吸引、孕育了许多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管子等名家大师。比较而言,希腊学园对西方哲学思想的传播、自然科学的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稷下学宫则对中国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东方文化思想的传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稷下学宫因位于当时齐国都城临淄城的一个城门(稷门)附近而得名,在其间讲学、游学、著述的学者通常被称为稷下先生。它产生于齐桓公田午时期,后经过了六代王朝,历时140多年。由于齐国当时采取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教育政策,大办稷下之学,当时各国的饱学之士纷纷来到稷下学宫,使其成为战国时期文化教育的中心和百家争鸣的场所。①齐威王在即位时,曾下诏全国,提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一》)。齐威王所具有的这种既豁达大度又虚心求治的精神,为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互动发展营造了宽松的人文环境与活跃的学术气氛,开创了稷下学宫良好的学风。据史料记载,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规模宏大,“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广招天下贤士荟萃于此,“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世家田敬仲完》)。在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更是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来此游学者规模空前。据称:“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盐铁论·论儒》)。在这些人中,“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①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光明日报》2015年9月17日。4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作为各种思想文化汇集与争锋的场所,稷下学宫具有今天研究院的特质与功能,如稷下学宫的主要活动方式有:期会、讲说、议论、研讨、诘难、争辩,这些方式都非常有利于学术的探究和深化。另外,稷下先生大多为诸子百家学派的学者,他们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学术著作。更为重要的是,稷下学宫具有鲜明的政治功能,其知识精英群体深度参与当时的政治决策,并因其一流的决策咨询质量而得到了统治阶层长期的信任。在这一问题上,国内著名稷下学研究专家王志民教授认为,当时的稷下先生主要扮演了“谋士”“谏臣”“外交家”的三重角色。在“谋士”一角上,稷下先生常常将自己或本学派政治主张的推行与议政建言相结合,因而其议政往往具有宏观性、指向性、理论性和政策性。孟子向齐宣王建议实行“仁政”,既是治国方略,又是统一天下之术,有明确主张,有系统论述,有清晰蓝图,有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稷下先生的议政特色。①在“谏臣”一角上,敢于针砭时弊、直言进谏是稷下先生的主要特点。如当时著名的学士淳于髡就曾当面批评齐宣王热衷声色犬马而不尊重士人。他尖锐地批评齐宣王:“古者好马,王亦好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色,王亦好色;古者好士,王独不好。”(《说苑·卷八·尊贤》)而针对齐宣王的辩解“国无士耳。有则寡人亦悦之矣”,淳于髡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古者骅骝骐骥,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者有豹象之胎,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者有毛嫱、西施,今无有,王选于众,王好色矣。王必将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而齐宣王则“嘿然无以应”。在“外交家”一角上,一些稷下先生更是活跃在当时战国风云际会的外交舞台上,不仅代表君王出使其他国家,而且广为宣传自己的学术见解与政治主张。如著名的阴阳家邹衍就曾多次代表齐王出使赵、燕等国,其主要学术思想“五德终始说”“五行相生说”以及相关的政治主张,更是广为传播,为当时的各国国君所推崇。①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光明日报》2015年9月17日。第一章我国大学智库发展的历史源流与逻辑主线总体来说,稷下学宫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中第一个既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又具有决策咨询功能的学术组织,可以说是现代大学和大学智库的滥觞。同时,稷下学宫这三重功能是紧密联系与良性互动的,其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有着鲜明的政治目的,而其政治主张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又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支撑,是当之无愧的思想库、智囊团和人才库,在当时的齐国,乃至整个战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格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二、“博士官”议政:大学智库的雏形秦统一中国后,政治上推行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官僚制度。秦代官僚制度由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组成,其中,中央官僚主要由“三公九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包括奉常、卫尉、郎中令等,多是皇帝或皇室服务,少数承担公共职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官职地位等同于“九卿”,如五官中郎将、太子太傅、博士官。其中,博士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从本质上说仍然是知识精英群体与统治阶层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上的一种对话与沟通机制秦代的博士官虽无职权,但博古通今,能够担任皇帝的“智囊团”,尤其是在众大臣对某一重大决策争执不下时,这些博士官往往能够通过“辩于然否”,为皇帝决策提供最优选择方案。在参与决策咨询的具体途径上,当时的秦代设有“朝议”制度,皇帝在对某些重大事项做出决定之前,先交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博士官等朝廷官员集议,如议君主名号、王位继承、封建礼仪,以及应对紧急事件,等等。对于群臣的议论,皇帝只用来参考,也有根据议论对议者实行赏罚其至治罪的。如秦代有一个著名的博士官叔孙通,开始仅仅是待诏博士,但有一次,当秦二世胡亥听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后,召集博士、儒生进行议论,而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怒,作色”,而只有叔孙通答道:“生言皆非。夫天下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视天下弗复用。且明主在上,法令6我国高校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设计研究县于下,吏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有反者!此特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郡守尉今捕诛,何足忧?”这次朝议的结果是,“诸生中凡是言盗者皆罢之,乃赐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汉书·叔孙通传》)在秦代,除朝议制度外,还设有言谏制度,与博士官制度配合使用,在具体的议事中承担着审议和监督的义务。言谏官的主要职责是对国家施政得失、皇帝诏令进行评议、规劝、封驳,言谏形式有议事制度和上书言事谏议制度。需要指出的是,秦代虽然形式上建立了类似稷下学宫的知识精英与统治阶层的对话机制,但随着秦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政治上的极权主义、专制主义兴起,其结果是导致了知识精英与统治阶层的对话机制阻断,统治阶层开始禁锢言路,因言获罪甚至丢掉性命者比比皆是,直至焚书坑儒,而这种极权主义也最终成为秦二世而亡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如当时曾做过齐国博士、秦朝仆射的淳于越就向秦始皇进谏“师古”、推行“分封制”,但遭到丞相李斯的驳斥,并最终因直言进谏而导致杀身之祸。汉代以降,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为了达到教化于民、巩固政权的需要,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官办的最高学府一太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大学的滥觞,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的产生既继承了“稷下学宫”尊师重教、广开言路的传统,也吸纳了秦代博士官制度的某些特点。这一重大变化始于公元前124年,当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开始在都城长安修筑校舍,创办太学。太学的教师称为太学博士,在当时拥有很高的政治与经济待遇,属于“高官厚禄”之爵。尤其是在政治待遇上,太学博士享有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六项职能①所谓议政,就是参议朝政和做顾问。两汉时期,太学博士议政的范围①肖东发:《教化于民:太学文化与私塾文化》,现代出版社2015年版,第37页。···试读结束···...

    2022-09-15 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决策咨询研究报告

  • 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季淑娟,王晓丽,刘恩涛|(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作者】季淑娟,王晓丽,刘恩涛【页数】196【出版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9.12【ISBN号】978-7-5635-5959-6【分类】院校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信息咨询-研究【参考文献】季淑娟,王晓丽,刘恩涛.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9.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本书重点介绍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的建设发展现状及运行管理,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联合信息咨询相关理论研究和历史沿革;高校图书馆协作组织类型和典型案例;联合信息咨询服务项目内容、服务模式与服务规范;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架构和系统平台的构建;联合信息咨询体系的运营管理;联合信息咨询建设绩效和发展前瞻。本书为促进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服务发展,加强图书馆之间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与应用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满足包括社会公众在内的广大用户多样化深层次的信息需求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试读第1章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教育结构调整加快,学科专业不断拓展,科学研究日益深入,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要求高校图书馆提供高品质、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开拓创新能力、前瞻发展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前景、服务品质以及竞争能力。为顺应和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学科专业拓展,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进的快速发展形势,高校图书馆不断吸收先进的服务理念,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以教学和科研需求为动力,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开拓服务创新领域,持续提高专业化的服务品质,深度挖掘服务内涵,使得高校图书馆综合信息分析服务的水平与知识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图书馆实现了从文献资源采集到多种媒体资源的整合,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以文献的搜集整理为主到提供信息分析服务、知识服务研究,信息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从过去的以文献资源的管理与服务为主到以人为中心,读者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从提供单一的文献资源与服务到提供学习与研究空间、技术支撑与利用平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参与度在不断提升;图书馆的专业性突显、技术性增强、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使得图书馆有能力开展高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优越的文献资源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口碑不仅赢得了学校师生的认可,也吸引了许多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以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服务为例,2016年102所高校科技查新站完成科技查新项目38858项,其中为校外提供的科技查新报告数量占比高达59%,可见高校图书馆不仅为本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而且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咨询服务,其服务用户群体已明显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另一个侧面也可看出社会群体对高校图书馆多样化信息服务的需求。但具体到单一高校图书馆,其信息咨询服务无论是人员数量、学科构成还是文献资源的综合满足程度均会受到经费、编制、学科特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需要拓宽视野,调整思路,重新定位,深化服务,突破单个图书馆服务的制约,开展多形式联合信息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20世纪末,国外出现了虚拟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其中比较著名的联合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有英国公共图书馆网络EARL(ElectroicAccetoReourceiLirarie)的AkALiraria系统,主要提供非实时的网络表单咨询。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系统还有美国国会图书馆、OCLC以及全球多家图书情报机构联合推出的全球合作参考咨询系统一Que-tioPoit系统。该系统在全世界已有lO00多个合作组和图书馆成员馆,QuetioPoit是一个全面的参考咨询管理系统,它集成了实时网上咨询系统(Chat)和非实时网上参考咨询系统(E一mail/Weform,),借助网络,通过本地和全球参与合作的图书馆联合提供每周7×24小时的在线咨询服务。2001年始,我国也有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开始研究应用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比较有影响的有上海图书馆联合上海地区十几家高校图书馆推出的“网上1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联合知识导航站”参考咨询系统;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及科研院所图书馆联合相关文献信息机构推出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网上咨询台;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及其他公共图书馆合作建立的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联盟网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aAc-ademicLiraryam.IformatioSytem,CALIS)建立的中国高等教育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DCVRS)。这些系统仅限于提供文献需求和电子邮件、表单、实时咨询及常见问题解答等咨询服务,其他信息服务多提供的是网站链接或联系方式,很难满足北京地区高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对联合信息咨询相关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相对局限。高校区域性联合信息服务的研究虽然在馆际互借、原文传递和虚拟参考咨询等联合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总体说来服务系统独立、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满足高校用户科技查新、情报分析、学科服务等多样化、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需求。许多高校图书馆鉴于自身的条件和人力、物力资源有合作开展服务的需求和意向,但没有合适的服务机制与模式,更没有合适的服务平台。因此,开展高校区域性联合信息服务的研究,不仅为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供便捷的获取途径,也为高校图书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展创新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其研究具有新颖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地区具有高校数量多,综合实力强,学科优势突出,人员整体素质高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研究北京高校区域性联合信息咨询服务模式,搭建系统平台,研究服务规范,开展服务实践,能够聚合北京地区高校的学科、资源、人员优势,实现更广泛的优质文献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发挥北京高校的学科整体优势。通过强强联合、强弱协助,推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上水平、上层次开展创新服务,能够提升北京地区高校整体信息服务品质和综合服务实力。北京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性的联合信息服务不仅可以为北京地区的高等教育服务,而且可以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服务。开展高校区域性联合信息服务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北京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共服务的发展,对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具有推广价值。联合信息咨询服务是多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基于分布式的各自馆藏和数字化资源,依托互联网,以各图书馆的专业馆员、专家为后盾,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协议,借助网络平台或其他方式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出信息服务需求的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基于多馆合作的服务模式。作者通过对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项目和服务情况的网络访问和实地问卷调研,在认真分析了实际需求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北京高校区域性联合信息咨询的系统目标是聚合北京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学科、人员、专项信息服务等优势,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间信息咨询服务的网络化、规范化、标准化共知共享共服务,借此联合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信息咨询人员,发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学科强、服务功能多的优势,为开展跨系统、跨地区等的合作服务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依托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本书探讨适合开展高校区域性联合信息咨询的服务模式,研究满足区域性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的系统建构和满足高校信息需求的服务规范及管理模式为推动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可借鉴的相关研究支持。第2章联合信息咨询概述2.1相关理论基础我国“信息咨询”一词作为图书情报界的一个专业术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情报咨询”基础上逐渐改用的一个术语词汇,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延伸与扩展,是“咨询”一词被赋予了时代特征,反映了图书馆咨询服务情报化和社会化的一种发展趋势。信息咨询服务是咨询馆员根据委托方提出的要求,依托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以其专门的知识、信息、技术和经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采用现代咨询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文献或数据的检索、研究、分析、预测,客观地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报告、建议、意见等,是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信息咨询服务是在信息资源服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播和服务方式,其前提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其基本特点是改变所采集或储藏的信息资源形态以产出新的信息产品,它的本质是信息资源开发活动向市场的延展。2.1.1联合信息咨询的组成要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联合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的复杂过程系统,其可能涉及或包含多个地区、多家机构、多系统平台、多种媒体资源、多个学科体系、多种服务模式等因素。如何按照联合信息咨询系统的特性和目标,寻求机构之间服务的有效协作及其过程、功能和关系的最佳匹配,达到系统最优组合,实现系统目标是研究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系统涉及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咨询委托方、咨询提供方、咨询参考资源、咨询流程、咨询技术、咨询产品、咨询标准规范、咨询服务环境。(1)咨询委托方:也可称为“用户”“客户”等,是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的需求对象,可以是机构、组织或个人。(2)咨询提供方:也可称咨询被委托方、服务方。一般为联合信息咨询服务联盟或组织中的机构或个人。通常咨询提供方具有提供某种信息咨询的资质与实力,在某些专业领域具有信息资源、专业技能人员等优势。(3)咨询参考资源:信息咨询过程中所依据的文献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是咨询的基础和重要依据,这里文献信息资源应是广义的,包含多种媒体的各类信息资源。(4)咨询流程:完成一项咨询服务所必需的完整执行过程,咨询过程的完整次序或顺序安排。(5)咨询技术:是咨询服务过程所依托的软硬件技术手段和设施、分析评价方法与应用3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工具,包括咨询设备、网络平台、咨询技巧方法和信息资源利用、应用软件等(6)咨询产品:是咨询服务的结果或成果。可以是信息目录、专题题录、文献综述报告、专题研究报告、项目评价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决策分析报告、收录引用报告、专利分析报告等。(7)咨询标准规范:咨询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相关技术标准、行业规范或协议等。(8)咨询服务环境:是咨询服务的外部条件,主要指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的社会环境,包括联盟合作协议环境、联合信息咨询的政策环境与信息环境等。2.1.2联合信息咨询的特征性质联合信息咨询服务是多个机构联合协作,基于分布式的各自馆藏和数字化资源,依托互联网,以各图书馆的专业馆员、专家为后盾,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协议,借助网络平台或其他方式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出信息服务需求的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基于多馆合作的服务模式。其服务特征如下。(1)多机构协作性:联合信息咨询服务可以是某一区域、某一行业或是跨区域、跨行业的不同类型或同类型机构联合,一定是多个机构之间的联合协作,因此,机构之间合作的复杂性和协作性是其一个显著的特征。(2)多资源共享性:由于是多机构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相互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实现的资源共建共享,那么共享的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献信息资源,可以扩展到机构之间参与咨询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学科专家资源以及相关学术成果等的共享,泛指在信息咨询服务过程中需要利用的各类资源。(3)多学科广泛性:由于联合信息咨询人员是由多个高校图书馆专业咨询人员组成,各学校的咨询人员具有本校优势学科专业背景,学科覆盖面大,咨询人员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多,具有网络提供服务的优势,尤其是可以依托各高校的专业研究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各学科专业咨询,具有专业咨询的广泛性。(4)多服务综合性:联合信息咨询服务是依托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通过网络实时或实地开展服务。目前各高校的服务类型和服务产品均具有多样性。诸如以专业文献咨询为主的文献检索、定题文献综述、原文传递等和以专业知识服务为特征的学科导航、收录引用报告、科技查新服务、学科分析报告、专利信息咨询等。咨询方式由单馆一对一咨询发展到多馆联合的多对多网络虚拟咨询,实现多馆服务参与的有效互补和服务项目的全面性与综合性。(5)多用户社会性:联合信息咨询通常有服务的网站或平台,实现对社会机构和人员的开放服务,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概念的图书馆读者,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是被服务的对象。服务面向所有社会大众,用户具有社会广泛性。(6)多技术集成性:联合信息咨询是一种信息与知识的交流,其服务过程涉及检索丰富的文献资源,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应用各种分析工具和专业的服务技能,执行不同咨询项目复杂流程,大数据的专业数据管理等,因此要实现联合信息咨询服务必须要实现各种技术和服务功能的集成,满足系统整体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服务的需求。4第2章联合信息咨询概述2.1.3联合信息咨询的服务层次根据委托方即客户提出的要求,联合信息咨询一般分为三个服务层次。(1)信息咨询层一主要针对教师学生等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所需要文献信息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遇到问题进行咨询。咨询需求主要与原始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相关,涉及文献的检索、收集、整理和分析。如围绕科研项目的文献检索、定题服务、学科数据库利用咨询、收录引用证明、科技查新报告、专利查新检索、投稿指南等,为教师的科研立项申请、科研过程、结题报奖、专利申请、发表文章等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2)管理咨询层一主要针对高校管理部门在不同的管理专业领域所需要的信息咨询服务,主要信息咨询服务是文献信息的检索、数据分析处理,按不同管理需求整理相关的数据或分析报告。如围绕学术成果产出与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奖励数据、人员工作绩效评价、人力资源培训等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能够为机构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奖励、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岗位晋级等提供绩效分析与监控指标。(3)决策咨询层一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提供的高层次信息咨询服务,主要为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在战略规划、竞争策略、业务领域分析与规划设计等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决策咨询服务。包括战略规划咨询、发展战略咨询、竞争战略咨询、业务领域分析、机构发展对比、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投入等数据分析报告。2.1.4联合信息咨询的服务方式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的服务方式分为面对面的咨询、表单邮件等文字咨询、网络通信工具实时咨询、专用的联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等几种方式。(1)面对面咨询服务模式:通常为用户到访图书馆,当面提出信息咨询需求,咨询人员现场解决用户的问题。(2)表单邮件等文字服务模式:主要采用电子邮件、W表单、BBS系统、留言板、常见问题解答(FAQ)、公告板或讨论组等方式或将几种方式相结合。此种方式的咨询特点是简单易行,远程用户和咨询人员均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隐私性好,咨询内容易保存,大大提高了信息咨询服务的质量和速度,但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差,实时性不理想,用户和咨询馆员不能面对面接触,缺乏实时交互交流,沟通烦琐,难以有效分析和澄清问题,有时会导致咨询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3)网络通信工具实时咨询服务模式:实时信息咨询服务模式是一种交互式的服务。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聊天软件、视频会议软件、网络咨询服务平台等方式,即时回答用户的咨询。这些服务方式中能即时显示图像和文字,实现咨询馆员当面交流的效果,咨询馆员可以非常方便地向用户发送解答其问题的网页,用户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和咨询馆员讨论或反复提问直至满意为止,这种服务方式极大提高了咨询服务质量,能有效支持远程的复杂咨询与用户培训。这种模式实时性较好,时效性更强,交互性好,内容具有可记录性,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而不用长时间的等待,实现了用户和咨询馆员之间文字形式的对话及咨询结果的传递,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漫游世界、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和咨询服务的需求。(4)专用的联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基于多个图书馆协同合作的服务模式。其依托互高校图书馆区域联合信息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联网,借助各自分布式馆藏和数字化资源,以各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学科专家为后盾,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协议,利用网络平台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出信息服务需求的用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信息服务。国内许多地区和机构搭建了联合信息咨询的服务平台,开展联合信息咨询服务,但其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有所差异。不同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其服务流程不同,影响其信息服务质量的要素也各不相同。2.1.5联合信息咨询的组织形式图书馆的联合信息咨询服务是一种不同图书馆或机构之间的合作咨询模式,可以是图书馆系统内部的合作,也可以是图书馆不同联盟之间的合作或其他机构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的合作范围可以是局地几家的、区域内的,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跨国至国际性的。无论合作的规模与范围如何,其目的都是期望通过广泛意义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其协同服务的合作模式无疑是信息咨询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1.区域内情报机构合作区域内情报机构合作联盟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标而组织起来,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区域内情报机构合作联盟的组织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和系统内的图书馆联盟。区域性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是指一个地区内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在信息咨询方面的合作,是一种条块结合的组织模式。由上海图书馆牵头并联合上海地区公共、科研、高校等图书馆及其相关机构,以上海图书情报界的一批中青年资深咨询馆员为网上知识导航员,率先在国内推出的一个旨在向各专业技术和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专业参考咨询、知识导航的服务网站,实现了上海各类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互补。区域内系统内部的图书馆合作指同一类型情报机构间或相似组织机构间开展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合作,如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等。这类联合咨询在国内外开展联合信息服务的形式很多,如美国俄亥俄州的KNOWITNOW系统为俄亥俄州图书馆和俄亥俄州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共同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旨在为俄亥俄州市民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当用户输入俄亥俄州的邮政编码,用户就开始与咨询馆员会话,咨询馆员可以将高质量、权威的在线资源“推送”到用户的显示器上。国内也有多种该形式的联合信息服务,如北京高校图书馆的BALIS联合信息咨询中心,联合北京地区40多所高校图书馆,发挥各学校的专业学科、文献资源与人员特色及各自信息服务专项优势,基于网络在线实时委托、受理、状态查询、提交与反馈全流程的网络服务与管理。一站式提供多所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论文收录引证、文献/专题服务、情报分析等专项信息服务,实现区域高校图书馆的联合信息咨询服务。2.跨区域情报机构合作按联盟的组织形式跨区域情报机构合作同样可以分为系统内的图书馆合作和跨系统的情报机构合作。跨区域系统内的图书馆合作比较著名是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6···试读结束···...

    2022-09-15 图书馆epub强势 图书馆epub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