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温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广播电视台主编姚海|(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上海温度》【作者】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广播电视台主编姚海【页数】199【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208-16550-2【价格】88.00【分类】纪实文学-中国-当代【参考文献】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广播电视台主编姚海.上海温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上海温度》内容提要: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之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上海温度-上海对口帮扶工作纪实》。本书通过“系列报道文章+随访记者札记+扶贫干部援建感悟”创新结构方式多角度、立体化记录了上海20个典型人物(团队)一线扶贫的生动事例和真实故事,讲述了上海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展现了上海党员干部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担当、实干精神和创新做法。书中内容聚焦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第一线的人物和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出了这场脱贫攻坚战中的上海温度。...

    2023-12-27 图书出版社有哪些 图书出版社排名

  • 郑州第二中医院肿瘤科正规吗(郑州第二中医院)

    郑州第二中医院肿瘤科是正规的。郑州第二中医院是经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公立三级甲等中医院,是河南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医院、河南省肿瘤防治科普教育基地。医院于1987年建院,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开放床位1000余张。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等30多个临床科室,以及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药学部等10余个医技科室。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DR、CT、MRI、DSA、PET-CT等大型设备,以及多种微创手术器械。医院肿瘤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拥有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高职称医师多名,以及一支经验丰富的护理团队。科室设有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等多个亚专科,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科室开展了多种肿瘤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胰腺癌根治术等,以及多种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先进治疗技术。科室还积极开展肿瘤防治科普教育,经常举办肿瘤防治知识讲座,组织肿瘤患者进行义诊,为肿瘤患者提供免费检查、免费治疗等服务。科室还与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肿瘤防治科研项目,为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郑州第二中医院肿瘤科是正规的,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是肿瘤患者就医的良好选择。...

    2023-12-21 腹腔镜胰腺癌手术 腹腔镜胰腺癌手术一般几天出院

  • 郑州是几线城市最新(郑州是几线城市)

    1.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2.郑州属于二线城市!。...

    2023-05-31

  • 太原到郑州高铁时刻表(太原到郑州高铁)

    1.以2016年10月20日为例,太原至郑州的高铁线路只能在太原南站上车。具体列车编号为G1958。2.路线站点和停留时间为。...

    2023-05-30 太原高铁站是哪个站 太原高铁西站最新消息

  • 新郑市房管局备案查询网址(新郑市房管局官网)

    1、新郑市房地产管理局,地址:郑州市新郑市新建路与新华路交叉口,电话:(0371)62578111。...

    2023-05-28 新郑市房管局官网 新郑市房管局24小时咨询电话

  • 新郑市人民政府新郑市房管局)

    1、新郑市房地产管理局,地址:郑州市新郑市新建路与新华路交叉口,电话:(0371)62578111。...

    2023-05-28 新郑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新郑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告

  •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附近酒店和宾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附近酒店)

  • 郑州属于什么气候

    郑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郑州冬季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点评:这段文字描述的是郑州市的气候特点,文字描述清晰,内容准确,图片也很形象地展示了郑州市的气候特点。总之,表达非常精准,值得肯定。...

    2023-03-01 郑州市温带季风气候吗 郑州市温带季风气候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 郑州雾霾为什么这么严重

    郑州雾霾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郑州地处河南省中部,地处河南省内外交通枢纽,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排放量大;2、郑州市内燃煤发电厂较多,燃煤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3、郑州市内工业污染源较多,污染物排放量大;4、郑州市内建筑施工活动较多,污染物排放量大;5、郑州市内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大;6、郑州市内气象条件不利,空气污染物悬浮时间长,污染物累积,形成雾霾。1、郑州出现严重的雾霾,大多都是工厂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的,郑州的汽车数不胜数,即使限号也只能管一时,在郑州感觉每天都生活在雾霾中,出门不戴口罩嗓子就会不舒服,都不敢出门。工厂排放的废气也空气变得更加混浊,空气中的雾霾大多都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组成部分。2、郑州作为最近5年人口流入仅次于北上广深津莞的城市,享受集中供暖的人口剧增,燃煤需求肯定比原来也要大的多,所以这可能是空气更污染的一个原因。点评:这是一篇关于郑州雾霾的文章,作者详细描述了郑州雾霾的成因,比如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等,并且指出近年来人口流入的剧增可能也是郑州空气污染的一个原因。文章内容详实,分析准确,值得肯定。...

    2023-03-01 雾霾空气污染物 雾霾 空气污染物有哪些

  • 郑州长兴路属于哪个区

    郑州长兴路属于郑州市金水区。郑州长兴路属于郑州市北部部属惠济区。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省会,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郑州在3600年前就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要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氧化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点评:这段文字描述了郑州长兴路的地理位置和郑州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郑州发展的优势产业,文字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表达准确,图片搭配也很棒,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023-03-01

  • 《湖北文征 第12卷 清》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湖北省博物馆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湖北文征第12卷清》【作者】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湖北省博物馆编著【丛书名】湖北地方古籍文献丛书【页数】676【出版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10【ISBN号】7-216-02952-6【分类】群经合辑-湖北-清代-群经合辑-湖北-元代-群经合辑-湖北-明代【参考文献】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湖北省博物馆编著.湖北文征第12卷清.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10.图书目录:《湖北文征第12卷清》内容提要: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本书收录湖北学人搜集元明清三代乡贤遗作八千余篇,本卷为清代卷,其中包括《地球韵言序》、《湖北水利说》等。《湖北文征第12卷清》内容试读第十二卷1吴兆泰兆泰。字心陔。號弦膏。麻城人。光緒丙子進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國史館纂修轉監察御史。回省後任荆門龍泉書院山長。著有孱守齋隨等。請停止頤和園工程疏為災祲垂見。時事方殷。請停止要工。恭摺仰祈聖鑒事。竊本年渾河决口。畿甸被災。我皇上不惜帑金。截漕發粟。至再至三。多方賑恤。復奉皇太后懿旨。特發宫中節省銀兩赡救災黎。仰見儉德宣昭。仁恩汪濊。莫名欽佩。臣開漢文惜露喜之费。而海内富饒。秦皇作阿房之宫。而天下怨叛。奢與儉之異也。我朝敦本尚實。列聖相承。大内規模。一仍明舊。無所改作。康熙八年。昭聖太皇太后。以乾清宫交泰殿棟梁朽壞。特諭改建。聖祖夙崇儉約。重違慈命。但取堅樸。無事華麗。以增繁费。圆明園為世宗恋皇帝潜邸。其後三時聽政。恆駐於斯。至乾隆間式廓經稽。規模略備。五年因東偏隙地增搆喜榭。都御史臣劉藻抗疏切諫。高宗純皇帝克己損欲。手詔褒答。主聖臣直。當時稱為美談。嘉慶以來。禁苑工程。有歲修而無增益。宣宗恭儉愛民。尤重興作。聖懷冲穆。恆樂圆居。取暢宸襟。非耽逸豫。是以三十年之久。未當增一堵一椽。其他游觀不及之處。或因頹敗報修。輒令折毀。用致海宇殷富。帑藏充盈。先後蠲免各省錢糧。撥濟工賑。欸項逾千萬。此列祖列宗敦崇節儉之明效也。我皇上聖孝2湖北文微純篤。欽念皇太后訓政憂勤。無時暇豫。惟頤和園高明爽塏。襟帶湖山。特踵前規。量加瞥葺。以備蹇奥臨幸。率土臣民。咸曉然於聖人養志之忱。經管未畢。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值貞度門不戒於火。皇太后寅畏天威。遇災修省。奉懿旨所有頤和園工程。除正路殿座外。其餘工作一律停止。以昭節儉而迓庥和。等因欽此。臣民款悅。謂我皇上以天下之養為養。皇太后先天下之憂而憂。儉德孝思。並行不悖。惟自奉懿旨以後。至今工徒匠作。日逾千人。版築登登。駢闐未已。自係正路工程尚未藏事。然道路流聞。但言工程之未止。其為正路與否。無從分異。臣愚尤恐管理之員。閻於大醴。或以有事為榮。或以增華希寵。或謂經費取之内府不損司農。或謂工作可代賑需不勞民力。甚且以豐亨豫大之說。熒惑聖聰。將來正路既畢。推及其餘。則萬壽山周廻延袤。以次管繕。日新月益。而將作遂無可竟之時。天下臣民。謂皇太后有停止工程之虚文。而無實政。上累聖德。甚可借也。方今畿輔奇災。嗷鸿遍野。鶉衣鵠面。流離相麗。背妻鬻子。苟以取活。菜色滿郊。僵仆載塗。目不忍睹。耳不忍聞。我皇上哀憫元元。想俱在聖明軫念之中。矧各處决河漫口。猶未填塞。工料所需。亡虑鉅萬。釐金捐例。皆成弩末。計臣仰屋。籌措彌艱。此殆朝廷澈樂减膳之時。非土木興作之日也。伏懇我皇上仰醴皇太后應天以實之誠。將應修正路工程量從撙節。剋期竣事。其餘概不推廣管造。以昭大信。以塞海内臣民之望。以光繼列祖列宗仁儉之德。臣不勝區區大願。用是不揣冒昧。披瀝直陳。誠惶誠恐。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弦齋遗稿此稿當日由公命苞繕离封奏。公預知奏必得禍。然不肯不奏。即此足以覘公矣。每憶焚香握管時。情景如昨。迄今榮辱興亡。舉成隔世。惟此數行楮墨。光氣不磨。亦萬壽山前一段故實也。侄苞附記。湖北文徵能守。不得已遣威望素著權兼將相之大臣。卑辭厚禮。靦顏低首。乞憐仇讎。割地償费。僅而獲免。向之講西學圆自強者。不惟不獲尺寸之效。且以釀成千古未有之大辱。有識之士。豈不為之寒心哉。愚意當此之時。正宜君臣動色相戒。卧薪嘗膽。改圆柄任。益修政理。集思廣益。以來天下之忠言。休養生息。以培閻閻之元氣。庶幾精神感格。有以上答天心。下慰民望。乃開廷議以償款無措。惟汲汲於加整税。裁制兵。竭中國有限之脂膏。填外夷無餍之溪壑。即至剃膚吸髓。財盡民窮。曾不足以補賠款之百一。嗚呼。此自斃之道也。設使一二年内。英俄諸強國敗盟召算。群起為難。不知當國者更何以待之。而謀國之臣。猶且謂往事為未工。忘前車之已覆。益務紛更成惠。主張西壁。用夷變夏。以圖自強。謂儒術為迂疏。鄙老成為無用。略曉洋文西語。目為出類奇才。稍知勾股测量。指為識時俊傑。夫欲盡羿之道以殺羿。而先自處以逢蒙。幸而有成。恐不免為外夷所竊笑。而今日之所謂西學者。不過梯榮干進。罔利管私。假以為仕宦之捷徑而已。且人之趨利。若水之就下。大為之防。猶榴弗止。况乃日取浮華澆薄之人。以講求機械之事。邪說日熾。正氣日消。决禮義廉恥之大防。而三綱淪。四維絕。即使求西學者。舉能登峰造極。勢必至裂冠毁冕。率默食人。本以禦侮。反以召亂。乾坤幾何而不毁壞。人類幾何而不减絕耶。泰身在謫籍之中。跧伏深山。何敢安言時事。惟是私憂過計。痢見西學之害。如洪水猛默。所開於世道人心甚鉅。用敢忘出位之戒。陬布區區。伏乞恕其狂易而賜教焉幸甚。弦庸遗稿荆門水東亭記荆門塞榭之勝。多在文明湖以西。有水有山。半村半郭。林麓紛其向背。水木湛其清華。石架虹申。萍開魚耀。風亭月檻。第十二卷5如開罨畫之圆。樹色泉聲。遠絕器塵之趣。亦足以豁靈襟。舒麗瞬也。而湖以東則缺如。游觀者不無遗恨焉。肖鞠刺史諸公。以江表通材。為鄂中循吏。始辭首邑。來踐方州。冰鏡照人。春風煦物。孟水之喻。早借以厲清。襦袴之謡。咸歌乎來暮。下車數月。政平訟理。年毅既熟。民氣大和。於是潤飾吏事。粉澤文雅。文翁起化。首闢講堂。靈運居官。每愛山澤。則有西門外靈祐祠者。前刺史彦頎陸公之所建也。其地仰眺蒙嶺。俯瞰明湖。旁有大木數十章。叢翠参天。濃陰匝地。凉籟入牖。忽聞松聲。流泉出寶。時濺雪色。奇趣延於林外。勝情溢於目前。而蕪穢不治。履綦罕至。殆如武昌之九曲。柳州之一邱。造物故留以有待者乎。公行部偶經。愛此幽邃。乃即祠左闢蓁翳。翦蒿萊。就樹支楹。剂苔奠毯。杗瘤弗崇其製。丹護弗耀其華。附碧雲以翠椽。招丹霞以赬棟。八隐洞若。雙亭翼然。外則周以曲楯。繚以短垣。隙地數弓。祺蔣梅竹。落成之日,復取白香山詩意。榜曰水東。蓋亭既成,而文明湖之勝始具焉。每當郡務稀簡。簿領餘間。往往招賓僚。屏騶從。携山楂。列行廚。蔭茂樹以張筵。折名花而媵爵。山祿苒苒。酌以窪尊。嚴翠重重。列若屏障。查幌開而鏡瀾活。芳酒滿而綠水春。琴歌既洽。澗壑助其清吟。詩意忽來。烟雲供其吐納。又或花晨月夕。春煦秋陰。苔徑方滋。游女亦袨装而至。松扉乍敞。名士多載酒而來。莫不觴咏極歡。林嬉無禁。于斯之時。樂可知已。今夫談芝討桂者。畸士之雅懷。霉壑經邱者。逸人之高致。若夫鳴琴奏治。露冕觀風。鞅掌於簿書。劬心於撫字。豈必標烟霞之峻貲。結蘿石之幽歡。不知軒裳可樂。非琴酒無以暢其機。鐘鼎雖榮。非山林無以增其韵。况公仕不廢舉。道足愛人。備屈子之九能。擅世南之五絕。用是主盟壇坫。藻繪湖山。作風月之雅談。仿泉亭而判事。游屐所至。角烏自來親人。醉墨所留。山水亦格知己。欧陽公所謂宣上恩德。與民同樂者。洵無愧刺史之職敷。泰日下緇塵。久辭簪紱。山中···试读结束···...

    2023-02-23 神秘海域盗贼传奇合辑 盗贼传奇合辑

  • 郑州二七塔

    郑州二七塔,又称“二七纪念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二七新区,是一座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纪念塔。塔高105米,塔身由红砖砌成,塔身上有95个窗户,每个窗户代表一年,塔顶有一个大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二七光厂点评:这是一家经营手机配件的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优良,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服务质量也很不错,深得消费者的信赖。...

    2023-02-22 二七塔建筑 二七塔每层多高

  • 《国学 第3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第3集》【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页数】568【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06【ISBN号】978-7-220-09848-2【分类】国学-文集【参考文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国学第3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第3集》内容提要:本书为国学研究之大型学术集刊,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探求真知的学术态度、远大广博的学术视野,收录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问题、中国文化与历史问题考证、文史公案评议、历史文献研究、国学运动史及国学家研究等研究论文。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传四川国学运动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国学第3集》内容试读關於中華始祖黄帝的討論本刊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曾在《發刊詞》中表明:我們既不堅持疑古,亦不盲從信古,更不赞成缺乏獨立研究而僅憑他人成果去釋古。我們提倡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科學的方法和尋求真知的客觀態度去對待中國傳统文化。探討中國上古史所涉及的史料,我們赞同胡適先生的意見,對史料要問:一、這種證據是什麽地方尋出的;二、什麽時候尋出的;三、什麽人尋出的;四、從地方和時間來看,這個人有作證的資格嗎?五、這個人雖有證人資格,他說這話時有作僞的可能嗎?這樣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文獻中關於黄帝記載的出現時間甚晚,而且具有神話傳說性質。若以“竿”與“影”比喻歷史與傳說的關係,如果“影”是虚幻的,則無由以尋“竿”;因此如果傳說是荒誕的,亦不可能從之復原歷史。古史研究的二重證據法之成爲科學的方法,在於出土之物可以確實與文献印證;若出土之物或發現之古遗址不能直接印證史實,而憑意向的可能性推測以附會歷史,這實違背了二重證據法之本義。我們對中國上古史的探討應將歷史與傳說相區分,尤宜採取謹慎的態度。本刊此集發表何靖和馮廣宏先生關於中華始祖黄帝的兩篇論文,希望引起進一步的學術討論。001何崝炎黄新考關於炎、黄二帝,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戴了黄帝的事蹟,而炎帝的事蹟懂散見於一些文献中。司馬遷在《五帝本紀》後“太史公日”中歎道:“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已慨数記載炎黄的文献不雅馴,而我輩又生當司馬遷之後兩千年,文獻之散佚舛訛,又不知凡幾,要考索炎黄事蹟更是戛戛乎其難。一些學者把有關炎黄的文獻記戴看作傳說、神話,很少有視作信史者。如果絶對地以這樣的觀點看問题,我國的歷史就會出現很長一段時間的空白。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有關炎黄的傳說都可以看作口述歷史,原本是世代口耳相傳,後來文字形成纔加以記绿。世界上許多民族在使用文字以前都曾經歷過口述歷史時期,炎黄的傳說也是如此。炎黄傳說因是口耳相傳,必然會有不雅馴的成分,甚至顯得怪誕、荒謬。但所幸的是我們現在有一些新興的學科,其學理和資料可资利用,如一些學者利用考古學、人類學的知識研究上古傳說,透過傳說的史影以揭示其隱藏的史實。本文也試圖使用這樣的方法,對考索炎、黄的史蹟作一些努力。一、炎帝族和黄帝族的年代考察炎、黄的傳說,有必要確立炎、黄的年代,即將文献中的炎、黄時代與考古年代建立聯繫。如學者將夏文化與二里頭文化相聯繁,已爲學術界大多數人認可;又有學者將堯、舜時代與陶寺文化相聯繫,也顯示出其合理性。而把文默資料與考古文化結合起來研究炎、黄時代,許順湛是較早的一位學者。關於神農氏的年代,他說:“神農氏時代的確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業部落階段。目002前在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有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和老官臺文化。”他又以炎帝族爲神農氏末期的一個階段。①關於黄帝族的年代,許順湛認爲,“以黄帝爲代表的部族是創造仰韶中、晚期文化的主人”。②關於神農氏與炎帝的關係,文獻記載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神農氏與炎帝爲二人,另一種說法是神農即炎帝。《史記》等一些典籍主前說,《五帝本紀》說:“軒轅之時,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爲暴,莫能伐。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史記·封禪書》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管子·封禪》:“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皆以神農非炎帝。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甫謐云:“《易》稱庖犧氏没,神農氏作,是爲炎帝。”《易·繫辭下》:“包犧没,神農氏作,神農氏没,黄帝堯舜氏作。”乃以神農氏爲炎帝。《太平御覽》卷七八引皇甫盖《帝王世紀》云:“炎帝神農氏,在位百二十年崩。”復引《尸子》云:“神農氏七十世有天下。”依《帝王世紀》所言,炎帝在位百二十年崩,若以一人而能居位如此長久,揆之情理,實難置信。這且不論,若與神農氏的七十世相較,則相去甚遠。由此觀之,把炎帝看作是神農時代崛起的一個部族較爲合理。《淮南子·修務訓》云:“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樹木之實,食赢垅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磽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還有一些文獻也有大致相同的記截。這裹描繪的神農氏的所作所爲,實際上就是農業開始出現並得到初步發展的情况,正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故許順湛以神農氏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業部落階段是合理的。古代文献依照後世帝王世系的觀念,把一個時代加以人格化,或說成是一個王朝的世系,這是需要我們加以辨明的。前引《尸子》云:“神農氏七十世有天下。”《吕氏春秋·慎勢》云:“神農氏十七世有天下。”戰國數字七,其形作王,與戰國末及漢代的十字形相近,傳抄者①許順湛:《中原速古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8頁。本文所引該書均爲此版本,以炎黄新考下不再另注。②《中原遠古文化》,第225真003應是將七十訛作十七了。以神農爲七十世,這一說法現在看來有其合理性。我們國不妨把“神農七十世”看作古人所認爲農業出現並得到初步發展的時代,若以一世爲三十年計算,則七十世約爲二千年,由此可知古人認爲農業出現並得到初步學發展的時間約爲二千年。這個時間長度大致相當於我國新石器早期的時間長度第(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或認爲距今8000~7000年①,或認爲在公元前6000年~集前5400年左右@)。從考古資料看,新石器時代早期,西北、華北地區、陕西、甘肅一帶有老官臺文化,河南中部有裴李崗文化、贾湖文化,河北及河南南部有磁山文化,這些考古文化的農業已有相當發展。這些新石器時代早期考古文化的年代,下距新石器時代中期仰韶文化開始的年代或爲數百年,或爲千年左右。學者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從各遺址出土石器和陶器製作之精緻看,已比較進步。這顯然不是新石器時代最早的遺存,其前可能有一發展階段。”③由此看來,我們現在所知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考古文化,大約祇相當於神農時代的中晚期階段。神農時代大致確定後,我們又可以大致確定炎帝族和黄帝族的年代。炎帝族和黄帝族興起的時間不會相差太遠,但二族興起與鼎盛期應有先後,炎帝族在“神農氏衰”時,敢於侵陵諸侯,故可以認爲,炎帝族在神農時代末期進入了鼎表一文献記截的時代與考古文化年代對照表盛期,其興起時期當然要比鼎盛文獻時代考古文化年代B.C期要早一些,大致可以定在神農時代中期。黄帝族在神農時代末神農時期還在“修德兵”,而該族在炎帝族“代神農氏”後,就進入了《史6000記·五帝本紀》所記載的五帝時黄帝族老官臺文化表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贾湖文化期(黄帝、顓頊、帝譽、堯、5000舜)。五帝時期大致相當於仰韶黄帝時代仰部文化文化時期到龍山文化時期。兹將文献記載的時代與考古文化年代列表對照如次(見表一)。①安金槐主编:《中國考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頁。本文所引该書均爲此版本,以下不再另注。②《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國大百科全普出版社1988年版,第714質。本文所引骸書均爲此版本,以下不再另注。③《中國考古》,第77質。004二、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來源及活動地域述略有關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來源和發祥地,較早的記載見於《國語·晉語四》:“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黄帝爲姬,炎帝爲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段記載,是學者研究炎帝族與黄帝族所依據的重要文獻。徐旭生把炎帝族與黄帝族都歸人華夏集團,他認爲:“少典生黄帝、炎帝,是說後面這兩個氏族由少典氏族分出,不是說這兩位帝是少典個人的兒子。有嬌氏大約是與少典氏互通婚姻的一個氏族,就像姬姓同姜姓的情形。”①關於少典,《史記·五帝本紀·索隱》云:“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不知其說所據。至於有蟜氏,《五帝本紀·正義》引皇甫謐《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日任姒,有蟜氏女,登爲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徐旭生則懷疑少典氏和有嬌氏是華夏集團東遷至甘肅和陕西交界地區時的兩個氏族。②劉起纡認爲少典氏出自氐,有嬌出自羌。③但都懂是一種推测而已。炎帝的發祥地與姜水有關。《水經注·渭水》:“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爲姜水。”岐水出於岐山之南,東經武功,折南流人渭水。徐旭生據此認爲炎帝氏族的發祥地在今陝西境内渭水上游一帶。④劉起纡也持大體相同的看法。⑤許順湛以炎帝的發祥地在渭水流域@,與徐、劉略有别。蒙文通則以共工、神農、炎帝、蚩尤等皆同爲一族,他説:“共工霸於前,神農王於後,而炎帝繼之。一姓而先後迭興,其族則同。”皆歸人江漢民族。復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括地志》:“厲山在隨州隨縣北百里山東,有石穴,日神農生於厲鄉,所謂烈山氏。”故謂:“則神農固起於江漢之間,北上而有天下,都於陳,又徙魯。”⑦吕思勉則認爲姜氏初在東方,後來漸遷移至西部。他①徐旭生:《中國古代史的傅說時代》,廣西師葡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頁。本文所引該書均爲此版本,以下不再另注。②《中國古代史的傳脱時代》,第49頁注。③劉起纡:《古史續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頁。本文所引骸書均爲此版本,以下不再另注。④《中國古代史的傅脱時代》,第48頁。炎黄⑤《古史續辨》,第126頁。⑥《中原遠古文化》,第173頁。⑦蒙文通:《古史甄微),巴蜀書社1999年版,第43~44頁。本文所引該書均爲此版本,以下不再另注005引《史記·周本紀·正義》云:“《帝王世紀》云:炎帝自陳營都於魯曲阜。”復國據《史記·封禪書》:“神農氏封泰山,禪云云。”故謂:“古之封禪者皆在泰山,故予謂炎帝遺説,實始東方,後乃隨姜姓之西遷,流傳及於荆豫,且入於冀方學也。”且以《水經注·渭水》所載炎帝長於姜水之說,及諸文獻所截“神農、炎第帝所起之厲山即烈山也”,“蓋皆後來附會之辭也。”①集關於黄帝,文默謂其發祥地與姬水有關。但姬水在何處則記載闕如。劉起纡認爲在“東起渭水西迄湟水之間今陝甘青地境的古齊家文化區域”。②何光岳認爲姬與岐同音,姬水“即今陕西岐山縣横水河”③。都屬推测,並無確據。《史記·五帝本紀·索隱》云:“案皇甫謐云:黄帝生於壽丘。”《正義》云:“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五帝本紀》:“黄帝者,少典之子。”《集解》:“譙周日:‘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謐日:‘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這是說黄帝立國號有熊。此外,還有一些文獻記載黄帝居住和經過的地方,如《水經·渭水注》:“黄帝都陳言在此。”《五帝本紀·索隱》黄帝“居軒轅之丘”。《五帝本紀》黄帝“邑於涿鹿之阿”。《御覽》卷九三六引《河圖》:“黄帝遊於洛。”《路史·後紀四》引《河圖》:“黄帝坐於玄扈之閣。”《莊子·徐無鬼》:“黄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史記·封禪書》:“黄帝封泰山,禪亭亭。”《史記·五帝本紀》戴黄帝又“東至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江、登熊湘”,最後“黄帝崩葬橋山”。蒙文通和徐旭生都曾提出過關於中國古代部族的“三系說”或“三集團說”,雖然他們都將古代部族分爲三大部分,但在具體劃分時還是有很大差異,主要的差異在於炎黄二帝的歸屬。蒙文通制分的三系爲:江漢民族、河洛民族、海岱民族。徐旭生制分的三集團爲:華夏集團、東夷集團、苗蠻集團。若粗略比較,江漢民族相當於苗蠻集團,河洛民族相當於華夏集團,海岱民族相當於東夷集團。蒙文通把炎帝歸入江漢民族。他首先否定炎帝居姜水而得姓,他說:“鄭玄《駁五經異義》云:‘炎帝姜姓,太皞所賜也。’《周語》說:‘禹治水土,共工之從孫四嶽佐之,克厭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祚四嶽國,賜姓曰姜,氏日有吕。’或又以爲周所賜吕尚姓,是姜之得姓,其説紛歧,①《吕思勉讀史剂記·神農與炎帝、大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5~40頁。本文所引骸書均爲此版本,以下不再另注。②《古史續辨》,第121真。③何光岳:《炎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006···试读结束···...

    2023-02-03

  • 《国学 第7集》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第7集》【作者】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页数】559【出版社】成都:巴蜀书社,2019.07【ISBN号】978-7-5531-1133-9【价格】76.00【分类】社会科学-中国-丛刊【参考文献】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国学第7集.成都:巴蜀书社,2019.07.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第7集》内容提要:《国学》集刊是由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搜罗国内外优秀学者关于国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系列图书。其撰稿人包括著名图书馆学家、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原馆长吴文津先生,著名语言学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向熹先生等海内外知名学者,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诸多方面,是四川省内颇有影响力的学术集刊。《国学第7集》内容试读场男属作高变古图中得随建实”因面小效防除以社达的西房信清山:洞出晶2關於中華古帝堯舜的討論謝桃坊本刊第三集曾發表兩篇關於中華始祖黄帝的討論,今此集再發表兩篇關於古帝堯舜的討論。20世紀之初古史新派關於三皇五帝的古史討論在學術界引起重視,疑古派的觀點影響深遠,開創了重證以求真知的良好風氣,然而所涉及的諸多複雜的學術問题並未完全解决,尚待進一步探討。我們基本上贊同已故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珂先生的意見:古代典籍中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都屬神話傳説性質。關於堯帝,袁先生認為:“堯和其他天帝一樣,最初傳説也是天帝,後來纔歷史化而為人間的帝王,當他做人間帝王的時候,從現在有的少許的神話零片看,他也還是一個具有神性的英雄。”在中國古代典籍中關於堯舜的記載,最早的應是孔子的《論語》,而《尚書》之《堯典》的記戴當在此後。孔子的記述應是有傳說的依據,但傳説卻非信史。當時孔子已承認三代的禮儀,因文献之不足而不可考了,遑論此前之政治制度。然而自西漢司馬遷之《五帝本紀》以來所形成之歷史觀念甚為牢固,以至於使神話傳説與歷史混雜,或竟以神話傳說作為信史。顧頡删先生於1935年談到史料的辨僞問題時說:“凡是没有史料基礎做基礎的歷史,當然衹得收容許多傳說。這種傳說有真的,也有假的,會自由流行,也會自由改變。改變的原因,有無意的,也有有意的。中國的歷史,就結集在這樣交互錯综的状態之中。你說它是假的罷,别人就會舉出真的來塞住你的嘴。你説它是某種主義家的宣傳罷,别人也會從這些話中找出不是宣傳的證據。你說它都是真的罷,衹要你有些理性,你就受不住良心的貴備。你要逐事逐物去分析它們的真或假罷,古代的史料傳下來的太少了,不够做比較的工作。所以這是研究歷史者所不能不過的,而又極不易過的難關。”由此可見,關於古帝的討論是很困摊的學術問題。我們希望在討論時對史料的真僞進行辨析,採取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如顧2國學第七集先生所說:“我們衹有盡自己的力量以求無愧於心而已。”我們甚盼對中國古史尚有興趣的師友們參加討論。酷结的预数静古苹中领调国西5千和管使的发有酒的产常男纯步出始当法4史店货拉小,酒四将史电采中正是当出自合出面由白音,储保进层业人调调由班理方意形中女望别悦烧量正交则业古弹出海,史别的自中的意在过出烈不出中改身山保得者的发赛生月零级的薄动度华的真出泰路省酒滑清出度升还弹语,者服为音动英话,的的道海有以位动县版月记,香了的线省要动京建火范来丁政度少储小店富语直理对海位比是酒装阳程是长的雷古,是西出的”,倒明的序特又面闭元面不积造少组面法料的程海中少理条河调码莫的体中提游时赛,三圆堯舜神話潮論:以《山海經》為中心賈雯鶴堯舜作為聖主明君的觀念在我國可謂家喻户曉,深入人心。20世紀20年代開始,“古史辨”派學者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這些所謂的人間帝王最初都是天神,關於他們的史實都源自神話。然而,近年來隨着“走出疑古時代”口號的提出,學者在實踐中又開始將這些被“古史辨”派學者判定為神話的資料當作歷史的資料,神話人物當作歷史人物,似乎又回到了信古的老路上去。而且,他們往往把神話資料和科學的考古資料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骨幹是科學的,外衣是神話的,更具有迷惑性。本文凝以我國最重要的神話著作《山海經》為中心,對堯舜神話作一詳細考察,或許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古史辨”派學者在古史研究中的貢獻。一、從歷史到神話:顧頡刚關於堯舜的研究动司馬遷作《史記》,開篇就是《五帝本紀》,即以黄帝、帝顓頊、帝馨、帝堯和帝舜五人作為夏商周三代之前的五帝。當然,《史記》的五帝系統並不是司馬遷的發明,他依據的是《大戴禮記·五帝德》的記載。《五帝德》在五帝之外又加上了禹,實為六帝。它藉宰我提問,孔子作答,描述了六帝的種種事迹。其中關於堯舜的描述寫道:·本文為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事項资金重點項目“《山海經》基本文獻集成與研究”(编號:2018SZD14)的階段性成果。4國學第七集宰我日:“請間帝堯。”孔子日:“高辛之子也,日放熟。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贵而不豫。黄黼黻衣,丹車白馬,伯夷主禮,龍、夔教舞,舉舜、彭祖而任之,四時先民治之。流共工於幽州,以變北狄;放雕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殺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其言不贰,其行不回,四海之内,舟奥所至,莫不說夷。”宰我日:“請間帝舜。”孔子日:“蟜牛之孫,瞽瞍之子也,日重華。好學孝友,聞於四海,陶家事親,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爱民,恤速而親親。承受大命,依于倪皇。叙明通知,為天下王:使禹敷土,主名山川,以利於民;使后稷播種,務勤嘉毅,以作飲食;羲和掌麻,敬授民時;使益行火,以闢山菜;伯夷主禮,以節天下;夔作樂,以歌籥舞,和以鐘鼓;阜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率經。其言不惑,其德不慝,舉贤而天下平。南撫交趾、大教、鲜支、渠瘦、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烏夷羽民。舜之少也,恶顇劳苦,二十以孝聞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於蒼梧之野。”這些話真的是孔子說的嗎?我們知道,古人著書,藉重名人以立説,是他們慣常的伎倆。根據《論語》的記載,孔子是知道堯舜禹的,但對黄帝、顓頊、帝馨卻未置一言。《論語·泰伯》云:“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又云:“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可見在孔子的心目中,堯舜禹是擁有天下的君王,是無可挑剔的聖主明君,故對其贊美可謂不吝其詞,推崇備至。然而除了空洞的贊美之詞外,没有任何具體的事迹。其實孔子還說過這樣的話:“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言之。”①孔子慨嘆夏殷的文獻尚不足徵,遑論其前的堯舜了,可見這些話非孔子所能道,是不辯自明的。有了儒家老祖宗孔子的贊美,有了史家典範司馬遷的歌頌,堯舜是上古時代聖主明君的觀念逐渐深入人心,關於其紀載則成為國人心目中的正史。然而這種正統的上古史觀在進入現代學術時期,遭遇了極大的挑戰。20世紀20年代,顧頡刚通過對上古文獻典籍的深入細緻的考察,創立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觀。他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的前記中説:我很想做一篇《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把傳說中的古史的經歷詳細一說。這有①《論語·八佾》。〡堯舜神話謝論:以《山海經》為中心「5三個意思。第一,可以說明“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如這封信裹說的,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時有黄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後有盤古等。第二,可以說明“時代愈後,傅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時祇是一個“無為而治”的聖君,到《堯典》就成了一個“家膏而後國治”的聖人,到孟子時就成了一個孝子的模範了。第三,我們在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確狀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傅說中的最早的狀况,我們即不能知道東周時的東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戰國時的東周史;我們即不能知道夏、商時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東周時的夏、商史①。在信的正文,他進一步説道:“禹是上帝派下來的神,不是人。”“商族認禹為下凡的天神,周族認禹為最古的人王,可見他們對於禹的觀念,正與現在人對於盤古的觀念一樣。”“東周的初年衹有禹,是從《詩經》上可以推知的:東周的末年更有堯、舜,是從《論語》上可以看到的。”“在《論語》之後,堯、舜的事迹编造得完備了,於是有《堯典》《皋陶謨》《禹貢》等篇出現。有了這許多篇,於是堯與舜有翁婿的關係,舜與禹有君臣的關係了。”“從戰國到西漢,僞史充分的創造,在堯、舜之前更加上了多少古皇帝。於是春秋初年號為最古的禹,到這時真是近之又近了。”②錢玄同在《答顧頡刚先生書》中回應道:先生所說“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一個意見,真是精當絶倫。舉堯、舜、禹、稷及三皇、五帝、三代相承的傅說為證,我看了之後,惟有歡喜赞嘆,希望先生用這方法,常常考查,多多發明,廓清雲霧,斬壶葛藤,使後來學子不致再被一切僞史所蒙。我從前以為堯、舜二人一定是“無是公”“烏有先生”。堯,高也;舜,借為“俊”,大也(《山海經》的《大荒東經》作“帝俊”):“堯”“舜”底意義,就和“聖人”“贤人”“英雄”“豪傑”一樣,衹是理想的人格之名稱而已③。現在看來,顧頡刚關於堯舜是神非人、堯舜的事迹都是後人創造的僞史等看法不僅在當時即得到了錢玄同高度的認同,而且在當今的學術界尤其是神話學界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①原戴《讀書籍志》(《努力周報)增刊)第9期,1923年5月6日;又載顧顓刚编著:《古史辨》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此據《顧頡刚全集·古史論文集》卷一,北京:中華雪局,2011年,第181頁。②《顧頡刚全集·古史論文集》卷一,第182一185頁。③原載《讀書雜志》第10期,1923年6月10日:又截《古史辨》第一册。此據《顧頡刚全集·古史論文集》卷一,第187页。6國學第七集1926年,顧頡刚在為《古史辨》第一册所作的《自序》中寫道:我很想俟孟姜女故事考明之後,再着手考舜的故事。這一件故事是戰國時的最大的故事(戰國以前以禹的故事為最大,可惜材料很少,無從詳考),許多古史上的故事都以它為中心而聯結起來了。後世儒者把其中的神話部分删去,把人事部分保存,就成了極盛的唐虞之治。這件故事又是古代最有趣味的故事。…這件故事如果能研究明白,一方面必可對於故事的性質更得許多瞭解,一方面也可以對於僞古史作一個大體的整理①。然而由於學術興趣廣泛,顧頡剛衹是在堯舜神話研究的道路上指示了門徑,在之後的時間裹並没有繼續深人下去,殊為可惜。倒是楊寬、童書業等“古史辨”派健將踵武顧先生的足迹,做出了十分精彩的研究。二、神人之際:神話與歷史的糾紛顧頡剛將堯舜禹從人帝的寶座上拉下來,從正史系統的典册中剔除出來,把他們打入一嚮被國人視為“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②的神話中去。不幸的是,國人對神話嚮來是不待見的。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説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③一言以蔽之,“子不語怪、力、亂、神”④。孔子的教導對國人影響巨大,因此堯舜禹從聖主明君一下變成了虚無縹缈的神話人物,打亂了人們固有的知識譜系,在當時就引起了争論。王國維在《古史新證》第二章《禹》裹舉春秋時期秦國的銅器《秦公敦》⑤銘文“鼏宅禹姚”和齊國銅器《齊侯鎛鐘》⑥銘文“缭隙成唐…處禹之堵”,認為:《秦敦》之“禹姚”,即《大雅》之“維禹之績”,《商頌》之“設都于禹之迹”。“禹姚”言“宅”,則“姚”當是“迹”之借字。《瘠缚》言:“口口成唐(即成湯),①《顧頡刚全集·古史論文集》卷一,第61一62頁。②《史記·五帝本纪》。③《論語·公冶長》。④《論語·述而》。⑤于省吾著绿為“秦公”,見于省吾:《雙劍膨吉金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203頁。⑥于省吾著绿為“叔弓缚”,見于省吾:《雙劍彭吉金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86頁。···试读结束···...

    2023-02-03

  • 《国学 第4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国学第4集》【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页数】587【出版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06【ISBN号】978-7-220-10243-1【价格】76.00【分类】国学-文集【参考文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国学第4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国学第4集》内容提要:本书为国学研究之大型学术集刊,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探求真知的学术态度、远大广博的学术视野,收录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问题、中国文化与历史问题考证、文史公案评议、历史文献研究、国学运动史及国学家研究等研究论文。《国学第4集》内容试读孫以昭宋學簡論宋學的起始宋學是中國經學史上的一支突起異軍,是變古派。因爲無論是注重微言大義的西漢今文學派,還是注重訓詁考證的東漢古文學派,都很講究學術源流和師承,有所謂“師法”“家法”之說,唐代雕也有少數經學家不因注迷經、因疏迷注,然而經學的主流爲義疏之學,它仍是古文學派的支流。及至宋代,經學則一反漢學的師承和訓詁傳統,大膽懷疑,抛開傳注,直接從經文中尋求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由於宋儒治經多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爲主,故又稱“理學”。又因它以繼承孔孟道統自居,亦稱“道學”。一般就經學而論,稱“宋學”,自哲學而言,稱“理學”。儒家首先談性命關係的是子思,孟子曾受業於子思之門人,對子思的學說加以闡發,因此儒學中有思孟一派。宋學從思想淵源來說,它繼承了儒學思孟學派的學說,但它又受有佛家與道家的影響,尤其是佛學的本體論與方法論給予了不小的刺激,因此宋學的建立,實是以儒學倫理思想爲核心,而又糅合了佛、道二家思想的結果。宋學的興起,有以下幾點原因。從政治上看,自唐代安史之亂到唐末五代,長期處於割據、分裂和混戰的局面,倫理關係尤其是君臣一倫完全被破壞,宋王朝要想鞏固自己的政權,需要建立嚴格的儒家的綱常倫理和一套社會哲學理論來維繁和强化封建統治,因而極其尊崇經學。趙匡胤不但下令增修國子監學舍,修飾先聖十哲像,畫七十二賢及先儒二十一人像於東西廊之板壁,親自爲孔子、顏淵撰寫贊詞,詔用一品禮,立十六戟於文宣王廟門,而且自己還喜款讀儒家經典,手不釋卷,他的宰相趙普還是個“論語通”。因此宋學雖然高談心、性、理、001氣,但重點還是在倫常方面。從宗教文化方面看,魏晉以來,佛教盛行,文人士國大夫頗受佛教思想的影響,雖然佛教思想有麻醉性,統治者也需要它;但是講出家,背君棄父,又同儒家的倫理綱常發生矛盾,因此統治階級和文人士大夫在借學助經學來重整綱常倫理時,也必然和必須要對佛教思想的有用成分加以吸收和改第造,宋學高談的心、性,其中就有很大的佛教禁欲主義成分。道學思想當然也給集宋學的興起助了一臂之力。雖然張載、程頤、朱熹都曾批評過莊子,但是莊子的有關思想和提法都曾被他們利用和改造,莊子在《大宗師》中描述真人的神通,要求人們摒除物欲回歸自然,從而達到“無己”的“絶對自由”境界時說的“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就被利用改造爲“明天理,减人性”的思想而大得程頤的稱贊。從經學本身看,漢學從西漢末年的今文、古文之爭到西晉時的鄭學、王學之辯,到南北朝時的南學北學之分,已逐渐由思想的闡發流入於語言文字的訓詁,及至隋唐,義疏派實乃古文派之支流,其研究領域已愈趨窄隘,無可發展,而進人末路,士大夫中的才識之士自不得不别求途徑,以與佛道結合的方式重新激起思想的火花。宋學的起始,其遠源除了啖助、趙匡、陸淳等的《春秋》學外還有韓愈的“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其弟子李翱的《復性書》以及韓、李的《論語筆解》,其近緒則是劉敞的《七經小傳》、王安石的《三經新義》、歌陽修的《毛詩本義》和《易童子問》,而“宋初三先生”之説則是其椎輪和離形了。啖助、趙匡、陸淳等的《春秋》學研究開啟了宋學捨傳求經、大膽懷疑、探求本源的風氣,韓愈、李翱等則主要是通過“道”與“性”的研究,提倡倫理綱常。韓愈的《原道》主要提出、論述與佛教、道教的“道”相對立的“道”以及與佛教祖統相抗衡的道統。認爲儒教的仁義即道德,指斥釋、老之“道”“去仁與義”,“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毁减倫理綱常。提倡“有爲”,强調《大學》中儒家的修齊治平思想,批駁釋、老的“虚無”,並且構造了堯、舜、禹、湯、武、周公、孔子至孟子的所謂“道統”。《原性》則提出“性情三品説”,認爲“性”與“情”各有上中下三品,對“性”,贊揚上品而引導中品;對“情”,主張“求合其中者”,以符合封建倫理的基本原理,爲封建倫理和等級制度提供理論依據。李翱的《復性書》,認爲“性”和“情”(情欲)是對立的,“性”善而“情”惡。主張用“齋戒其心”的辦法去减“情”。他所說“弗慮弗思,情則不生;情既不生,乃爲正思。正思者,無慮無思也”。“此齋戒其生者也,猶未離於002静焉”…“方静之時,知心無思者,是齋戒也。”“知本無有思,動静皆離,寂然不動者,是至誠也。”“其心寂然,光照天地,是誠之明也。”這裹很明顯是儒道佛相結合,雖然要求達到的是儒家“至誠”的最高境界,是以《中庸》爲根據的,但它受到莊子“心齋”“坐忘”體“道”途徑的影響與佛家“寂减”思想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韓愈、李翱都不是經學家,但有時也講點經學。但他們同注的《論語筆解》,牽强附會之處很多,學術價值不高,如釋“宰予晝寝”,將“晝寢”說成是“畫寢”之誤,釋“六十而耳順”,認爲“‘耳’當爲‘爾’,猶言如此,既知天命,又如此順天也”,這些都是很難講得通的。但它對宋學疑經、改經之風,卻有先導作用,而且個别的解釋也頗有見地,如釋《論語·先進》篇“浴乎沂”之“浴”字爲“沿”字之誤,就得到俞樾的肯定。劉敞,字原父,世稱公是先生。北宋慶曆進士,官至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其學識淵博,篇志經術,猶長於《春秋》學,著有《七經小傳》《春秋權衡》等。劉敞治經,與漢唐經學家依據古注對經典進行闡釋大不相同,好以己意釋經,開宋儒擺脱傳注束縛,評議漢儒的先聲。《七經小傳》(“七經”指《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傳》《論語》)是劉敞的代表作,也是宋學的發端作之一,其優點和特色是重義理輕注疏,發義新奇、不拘古訓。如對於《論語·里仁》“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二句釋爲:“君子在上位者也,言君子懷於爲德,導之以德,則小人乃懷土重遷;如君子懷於用刑,導之以政,則小人不復懷土,將懷惠己者以歸之矣,所謂免而無恥也。此言小人之性無常,在上導之而已。”這裹明顯在於義理之發揮,與向之注疏迥異,就文理看,也有增字解經之嫌。劉氏於闡發義理外,有時亦兼及考證,如《論語·泰伯》篇“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釋爲“孔子曰:‘有婦人焉,九人而已。’舊說婦人即父母,予謂子無臣母之理。或云古文無臣字,如此則不成文。按武王即位已八十餘,未知父母猶存乎?以義推之,此亂臣蓋邑姜必非文母也;武王使九人者治外而邑姜始也,故得以同之亂臣。”這是好的方面。但劉氏治經,好穿鑿臆斷,甚至不惜改經。這類例子頗多,如將《尚書·無逸》“此厥不聽”作“此厥不德”,改“聽”字爲“德”字,將《詩經·小雅·常棣》“烝也無戎”作“烝也無戍”,改‘戎’字爲‘戍’字,都是明顯錯誤的例子。後世學者每致譏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便批評爲:“好以己意改經,變先儒淳實之風者,實自敞始。”王安石曾著《三經新義》,對《書》《詩》《周禮》作了新的解說,擺脱繁瑣003的訓詁,用來作爲變法的理論根據。熙寧變法,考試用經義論策,規定無須用國《新義》之說。原書已失,清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周官新義》十六卷,附《考工記解》二卷,收入《經苑》。今人邱漢生又輯校《詩義鉤沉》一册,1982年學中華書局出版。從上述二書中看,王氏藉經義以重事功、正法度的思想是十分明顯的。他在《周官新義》中說:“天地四時之官,各以象類名之,其義甚衆,非集言之所能盡,觀乎天地四時,則知名官之意矣。蓋治所不能及,然後教;教所不能化,然後禮;禮所不能服,然後政;政所不能正,然後刑;刑所不能勝,則有事焉;刑之而能勝,則無事矣,事終則有始,不可窮也,故以邦事終焉。”於《詩》,則認爲:“或曰:‘《國風》之次,學士大夫辨之多矣,然世儒猶以爲惑。今子獨刺美序之,何也?’曰:‘昔者聖人之於《詩》,既取其合於禮義之言以爲經;又以序天子諸侯之善惡,而垂萬世之法。其禮天子諸侯,位雕有殊,語其善惡,則同而已矣。故余言之甚詳,而十有五國之序,不無微意也。’嗚呼!惟其序善惡,以示萬世,不以尊卑小大之爲後先,而取禮之言以爲經,此所以亂臣賊子知懼,而天下勒焉。”(《臨川先生文集·臨川集補遺》)另外,《周官新義》還附會《周禮》經義,提出理財、整軍等改革。其訓詁亦時有割裂經義、牽强附會之處。劉敞的《七經小傳》和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對宋學疑經之風的真正形成影響較大,王應麟在《困學紀聞·經説》中說:“《七經小傳》出,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經義》行,視漢儒之學如土梗。”事實上宋儒第一個突破舊唐注疏束縛,大膽辨僞糾謬,發抒己見,從而開創了宋學疑古惑經,闡發義理的時代風氣的是歐陽修,他的《毛詩本義》問世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其子在《先公事略》中說:“其於經術,務明其大本,而本於情性…先儒注疏有所不通,務在勇断不惑。平生辨明十數事,皆前世人未有說者…其於《詩》《易》多所發明。”歐陽修主張,《詩經》研究應以探求《詩》之本義爲宗旨,要從蕪雜的漢唐注疏中解脱出來,直接從《詩》之原文出發,還詩人作詩、“聖人”定詩的本來面目。他辨詰毛、鄭,對毛《傳》、鄭《箋》脱離《詩經》原文的“臆說”“衍說”“妄說”“曲說”,予以批評。他指出應該“必因其信,據其義以爲說”,否則便是“臆說”(《詩本義》卷八《何人斯論》),而毛、鄭之失就在於“以衍說害義”(《詩本義》卷一三《一義解》),“妄意詩人而委屈爲説,故失《詩》之義愈遠”(《詩本義》卷一二《有秘論》)如《詩·風·静女》,他認爲是“情詩”,“據004文求義是言静女有所待於城隅,不見而彷徨爾,其文顯而義明,灼然易見,而毛、鄭乃謂貞静之女,自防如城隅,則是捨其一章,但取‘城隅’二字以自申其臆說耳”。這是很有見地的。尤爲難得的是,他還反對改字釋經,這在宋學中可稱絶無僅有。另外,歐陽修的易學著作除了著名的《易童子問》外,還有《易或問》《明用》《張令注周易序》《傳易圖序》《送王陶序》(一作《刚說》)、《繫辭說》多種。概括而言,其中表現了主張義理的易學傾向,而反對卜筮,反對河圖洛書,也反對以心性說《易》,認爲《繁辭》《文言》以下都非孔子所作,强調《易》主於明人事,與天道無關。歐陽修在易學疑古之風方面也有開散之功,但他反對河圖洛書卻並不正確。①“宋初三先生”指胡瑗、孫復、石介三人。胡瑗,字翼之,因世居陕西路的安定堡,學者稱安定先生。他和孫復、石介“以仁義禮樂爲學”,曾於蘇、湖二州主教二十餘年,從學者甚衆,程頤亦出其門下。講“明體達用之學”,“體”是封建道德的準則,“用”爲準則的應用,注重封建道德的體用結合。對性與命亦有所闡述,認爲:“命者禀之於天,性者命之在我,在我者修之,在天者順之。”(《論語說》)開宋儒性命之學的先聲。孫復,字明復。曾舉進士不第,退隱泰山,聚徒講學,世稱泰山先生。以講《春秋》著稱,提出“尊王”爲本,著《春秋尊王發微》,認爲孔子著《春秋》之目的在於“尊王”,對擅專的諸侯“正以王法”。又著《睢陽子集》,推尊儒家道統人物,謂自漢至唐,唯董仲舒、揚雄、王通、韓愈乃“始終仁義,不叛不雜”,使“聖道晦而復明”。反對佛、老“虚無報應之事”和“去君臣之禮”。石介,字守道。因隱居徂徠,世稱“徂徠先生”。官至太子中允。長期從事教育,門人衆多。著有《石守道先生集》《徂徠集》。從儒家立場出發反對佛、老,標榜王權,爲宋初加强中央集權提供論據。所作《辨惑論》,指斥佛、老,謂“天地間必然無有者三:無神仙、無黄金術、無佛”,並對宋初的浮華文風進行了抨擊。三人之中,胡瑗、孫復之影響尤大,全祖望在《宋元學案叙録》中對他們的學術個性作了評價與說明:“宋世學術之盛,安定、泰山二先生爲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爲然。安定沉潜,泰山高明;安定篤實,泰山剛健,各得其性禀之所近,而其力肩斯道之傳則一也。”又說:“泰山與安定同學十年,而所造各有不同。安定,冬日之日也;泰山,夏日之日也。”宋學簡論①關於“河圖洛書”的重新評價,可参看《易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一千古〈河圖〉與八卦關係的解釋》,戴《光明日報》1996年11月20日。005國宋學的主幹學宋學的主幹是“濂”(周敦頤)、“洛”(程顥、程頤)、“關”(張載)、“閩”(朱熹)四派。而閩派朱熹是宋學(即“理學”)的集大成者。集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曾官郴州郴縣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國子博士、通判虔州、廣南東路轉運判官等。因其築室於廬山蓮花峰下十溪旁,以營道故居之濂溪名其堂,故學者又稱“濂溪先生”。後追謚元公。周敦頤的主要著作是《太極圖說》和《通書》。《太極圖説》中“說”的部分,雖只有二百五十餘字,但卻很重要,它言簡意賅援道入儒,依據陰陽之學的原理,提出與闡發了一個與佛教相抗衡的宇宙生成論,使之成爲宋學(即“理學”)的經典文献,周氏也就成爲了宋學的開山人物。其文甚短,全引如下: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静,静而生陰。静極復動,一勤一静,互爲其根,分陰分陽,雨儀立焉。陽度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顺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度化無第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恶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静(無欲故静),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刚;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又日: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此“锐”可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言“太極”,第二層論“人極”,最後一層引《周易·説卦》之文,以“大哉《易》也”作結,説明《太極圖說》的思想是完全以《周易》爲依據的。周“說”的理論意義和價值有以下幾點:一是它與佛教的勢力自南北朝迅速擴大,以其特有的精微的思辨哲學和心性論向道學、儒學挑006···试读结束···...

    2023-02-03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