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国家政府与对外事务》陈志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次国家政府与对外事务》【作者】陈志敏著【丛书名】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丛书【页数】352【出版社】北京:长征出版社,2001.01【ISBN号】7-80015-643-5【价格】25.60【分类】地方政府-外交事务-研究【参考文献】陈志敏著.次国家政府与对外事务.北京:长征出版社,2001.01.图书目录:《次国家政府与对外事务》内容提要:本书试图以次国家政府(广义上的地方政府)的国际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全球化时代次国家政府国际活动的动力、议程和形式,并探讨这些活动对国家外交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挑战。《次国家政府与对外事务》内容试读第一章次国家政府国际行为的理论次国家政府,包括单一制国家中的各级地方政府、联邦制国家中的成员政府及其各级地方政府,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日益成为一个活跃的角色,并对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提出了全新的理论和实践的挑战。在一开始,习惯于国家和国际层次分析的国际政治学者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必要的重视。80年代以后,随着次国家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更加普遍,一些从事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和国内政府间关系研究的学者纷纷介人次国家政府国际行为的研究,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理论假说和分析框架,如地方中心论、多层外交论、市场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本章将试图对这些理论进行评介,并从中国学者的角度就次国家政府国际行为的性质提出次自己的看法。母家政第一节一个亟待研究的领域府国际长期以来,‘主权国家中央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即等同于国汾际关系。次国家政府是与国际关系无缘的地方行为者,处理纯为的粹的地方内部事务。这既是各国宪法普遍的规定,是国际法的惯例,也是政治经济的现实。战后国际组织的兴起和跨国公司论次的发展,对这一观念提出了实证的和理论的挑战。近来一个更国新的发展是,各国内部大大小小的次国家政府也在争先恐后政地走上国际舞台,进而从次国家的层面对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府实际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并呼唤国际关系学者对此现象作与对出解释和回答。水务几个事例1)美加鲑鱼战。1997年7月19日,几百位愤怒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渔民用渔船堵住了美国阿拉斯加的一艘渡轮,抗议阿拉斯加渔民违反美加关于鲑鱼捕捞的分配协定滥捕鲑鱼,使处于鲑鱼回游路线下方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渔民无鱼可捕。渡轮在三天后得以放行。但是,经营轮渡的阿拉斯加州政府向加拿大的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抗议的渔民赔偿损失280万美元。同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理克拉克则将矛头对准了美国,他取消了有关允许美国海军在本省海湾进行鱼雷训练的一项租约,并向设在西雅图的美国联邦法院提出诉讼,控告美国政府不遵守美加1985年达成的关于分配鲑鱼捕捞额度的协定②。2)州的国际边疆。1989年,美国的全国州长联合会发表了一份题为《转变中的美国:国际边疆》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国际市场的深刻变革以及美国在其中地位的变化,州政府应该积极行动,通过扩大本地产品的出口和吸收外国资本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弗吉尼亚州州长白里莱斯在报告的前言中表达了州政府这种新的国际视野。他写道:“20年前,在国际事件改变整个经济面貌之际,州仅仅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这一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边界不再只是我们的州界,而延伸至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州长,这是我们必须应付次全球化的发展,凯恩斯主义日益衰败,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权力国家下放的趋势。次国家政府在对外事务中的卷入不断强化。本书女的研究对象正是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次国家政府的国际活动。与的最初,次国家政府在对外事务中的卷入不引人注目。卷人外的次国家政府数量不多,而且卷入的领域也相当有限。并且,变这种卷入在很大程度受到了来自中央政府的推动。比如,兴起于战后的西方国家姐妹城市运动,便得到各自中央政府的支持。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加剧的形势下,两个前战败国日本和德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为了加强西方阵营的团结,消除战争带来的敌意,在有关国家中央政府的鼓励下,日德两国的次国家政府纷纷与美国和法国的对应政府结成姐妹关系。它们发展国际人员和文化交流,以达到加深相互了解和信任。同时,那些处于边境地区的次国家政府,因为边境交流的发展,也介入了跨国边境事务的管理,发展与边境对面的外国各级政府的交流与合作。美加边境地区的政府、西欧国家中的边境地区政府,是这类跨界合作的先行者。进入70年代,西方普遍的经济危机显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失灵,“万能的全国政府”不再是解决地方问题的灵丹妙药。伴随着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发展,次国家政府在国际化和地方化的双重压力下被推上了国际经济舞台。次国家政府在发展国际文化交流和管理边境事务中的作用继续增加,但这些活动失去了以往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次国家政府急剧增加的国际经济活动,如出口促进和外资吸引等活动。80年代的东西方新冷战则激发了一部分发达国家中的次国家政府涉足“高级政治”领域,在军备控制、冻结核试验和在制裁南非种族隔离政权等问题上采取了积极行动。冷战结···试读结束···...

    2023-11-09 EPUB图书下载 EPUB 图书下载网站

  • 思埠微商政府认可吗(思埠微商害了多少人)

    ...

    2024-03-28

  • 智拾 《431 周勤华: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全实务详解》|百度网盘下载

    智拾《431周勤华: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全实务详解》...

    2023-02-07

  • 智拾 《463 建纬: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总承包法律实务》|百度网盘下载

    智拾《463建纬: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总承包法律实务》...

    2023-02-07

  • Z4656-马昌尧-新“政府补助”政策解析与实操案例应用69|百度网盘下载

    新“政府补助”政策解析与实操案例应用官方69《Z4656-马昌尧-新“政府补助”政策解析与实操案例应用69》]赏金猎人会员专属高佣,私聊萌萌加入赏金猎人会员开启快速合买任何课程,所有加密课都可以筹如何确认自己佣金比例?专属佣金以后台实际显示为准,默认佣金可在右上角查看...

    2023-02-03 佣金 政府补助多少 佣金 政府补助怎么算

  • 《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魏守道,孙铭|(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作者】魏守道,孙铭【丛书名】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论丛【页数】187【出版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03【ISBN号】7-5136-6429-5【价格】68.00【分类】二氧化碳-排污交易-研究【参考文献】魏守道,孙铭.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03.图书目录:《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内容提要: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根本上看,降低碳排放需要企业积极开展减排研发。本书从碳排放责任视角划分政府政策,研究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策略选择的效果。具体而言,本书首先以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碳排放责任,分别考虑政府不干预、从生产端制定政策和从消费端设计政策,以及制造商之间可以选择不合作、半合作和完全合作等情景,并构建出相应的博弈模型;然后从减排研发水平、净碳排放量和企业利润三个方面,比较各政策情景下供应链选择不同减排研发策略的效果;最后总结出各研究对象在不同情景下的策略选择。本书可以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企业应对环境规制政策提供借鉴,还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适合环境规制政策制定人员、行业以及学术界同仁阅读。《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内容试读第一章没有政府干预下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随着各国碳减排行动的实施,消费者具有的低碳偏好意识逐渐增强,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日益成为产品的一项重要属性(Duet.al,2013)。由埃森哲在全球范围内的调研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行为时会考虑产品的碳足迹(Acceture,2009),消费者也愿意承担更高的价格购买低碳产品(Chitra,2007CoheadVadeergh,20l2Michaudet.al,2013)。而且,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IaezadGrolleau,2008)。因此,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低碳产品偏好时,供应链企业也有自愿实施减排研发的动机。第一节文献综述一、供应商与制造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减排的研究在不同学者考虑的供应商与制造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主要包括单个供应商和单个制造商。王芹鹏等(2014)比较了供应商和制造商都不减排、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不减排、供应商不减排且制造商减排、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承担部分减排投资成本的效果。结果表明:供应商和制造商都不减排时两者的利润均最低;当减排成本较低且制造商分担减排成本的意愿较弱时,供应商不减排且制造商减排时供应商的利润最大,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不减排时制造商的利润最大;当减排成本较高且制造商分担减排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成本的意愿较强时,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承担部分减排投资成本时供应商的利润最大,供应商减排且制造商不减排时制造商的利润最大。赵道致等(2016)比较了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制造商与供应商纵向合作减排的效果。结果表明:制造商与供应商纵向合作减排时双方的减排水平均较高,供应链的总利润也较高。叶同等(2017)比较了制造商主导的分散决策、集中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决策下,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的提高,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减排水平也会提高;与制造商主导的分散决策相比,集中决策下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供应链的利润现值均较高。赵丹和戢守峰(2020)考虑供应商和制造商均不进行减排研发、仅供应商进行减排研发、仅制造商进行减排研发、供应商和制造商均进行减排研发四种策略,研究了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供应商和制造商公平关切对供应链研发策略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碳系数的角度,只有一方进行减排研发时,研发方迫切希望另一方也能进行减排研发;随着供应商公平关切程度的提高,其减排水平会下降,但制造商的减排水平不会随其公平关切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二、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减排的研究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多数学者考虑的供应链包括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Zhag等(2015)比较了集中决策、分散决策、有回购协议的分散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分散决策相比,有回购协议的分散决策可以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有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达到集中决策下的利润。徐春秋等(2016)比较了集中决策、无成本分担的分散式决策、成本分担契约下的分散式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成本分担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的利润;当制造商的边际收益足够大时,成本分担契约可以更加明显增加制造商的利润,制造商更有动力利用2第一章没有政府干预下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成本分担契约激励零售商进行低碳宣传。李友东和谢鑫鹏(2016)比较了零售商参与减排成本分摊契约、双方Na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的效果。结果表明:这两种契约都可以提高制造商的碳减排率和供应链的利润,而且,双方Na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下供应链的利润较高。此外,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意识的增强,零售商会更多地分摊制造商的减排成本。王一雷等(2017)比较了批发价格契约、成本分摊契约、约束批发价格的成本分摊契约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契约模式下碳减排水平的比较取决于碳减排成本零售商分摊的比例,约束批发价格成本分摊契约下供应链的利润最大,成本分摊契约与批发价格契约下供应链的利润比较关系不确定,也取决于碳减排成本零售商分摊的比例。曹二保和胡畔(2018)比较了集中式决策、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跟随的分散化决策(制造商和零售商先后确定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分散化决策相比,集中式决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减排水平均较高,期望销售量也较高。孙嘉楠和肖忠东(2018)比较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低碳决策会受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影响,但集中决策下制造商的低碳决策不会变化。Hog和Guo(2019)比较了没有成本分担的分散决策、制造商分担零售商低碳促销成本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与没有成本分担的分散决策相比,制造商分担零售商低碳促销成本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都会增加制造商的减排水平,且集中决策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最高;制造商分担零售商低碳促销成本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都会增加制造商的利润,制造商分担零售商低碳促销成本的分散决策会降低零售商的利润,集中决策不会改变制造商的利润。李友东等(2019)比较了分散决策与合作决策的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下供应链的减排策略问题。结果表明:制造商主导和垂直纳什结构下的合作决3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策会导致较高的减排水平,零售商主导的分散决策比合作决策更有助于减排,分散决策下制造商的利润高于合作决策下制造商的利润。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少数学者考虑的供应链包括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梁玲等(2019)以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产量均是最高的,制造商主导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产量最低,零售商主导下制造商的减排水平和产量均介于两者之间;制造商主导下制造商的利润最高,零售商主导下制造商的利润最低,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下制造商的利润介于两者之间;零售商主导下零售商的利润最高,制造商主导下零售商的利润最低,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决策下零售商的利润介于两者之间。熊榕等(2019)以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比较普通产品制造商是否进行减排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具有低碳偏好的消费者对普通产品的接受度较低时,普通产品制造商进行减排可以获得较低的定价和较高的利润;当具有低碳偏好的消费者对普通产品的接受度较高时,普通产品制造商不进行减排可以获得较低的定价,但进行减排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刘名武和王霖(2019)研究了单个零售商分担制造商的减排成本和两个零售商都分担制造商的减排成本的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单个零售商分担制造商的减排成本总是可以增加每个零售商的利润,没有分担制造商的减排成本的零售商的利润与溢出系数成正比。在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还有个别学者考虑了不同结构的供应链。Lu等(2012)考虑了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两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的提高,零售商和环境友好4第一章没有政府干预下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程度较高的制造商的利润会增加,环境友好程度较低的制造商的利润变化还要取决于产品市场的竞争情况。三、其他供应链减排的研究在其他供应链中,有学者以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杨宽和刘信钰(2016)比较了零售商主导的分散决策、供应商主导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效果。结果表明:零售商主导的分散决策下消费者低碳偏好和内外部融资税率的提高都会增加供应链的总利润,单位碳减排成本和外部投资利率的增加会降低供应链的总利润;供应商主导的分散决策下只有批发价格与内部融资利率相关;集中决策下的利润随着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单位碳减排成本的增加而降低。也有学者以单个供应商、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向小东和李肿(2019)求得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情形下的动态均衡策略和减排量的最优轨迹,运用数值算例及灵敏度分析比较两种情形。结果表明:与分散决策相比,集中决策下的减排量稳定值明显较高,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减排水平、零售商的低碳促销水平的稳定值也较高,供应链的总利润还是较高。张星伟(2020)比较了协同控制的集中式决策(以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确定决策水平)、无成本分担契约的分散式决策(以各自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确定决策水平)以及成本分担契约下的分散式决策(零售商向制造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三种策略的效果。结果表明:如果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边际收益率满足一定条件,成本分担契约下的分散式决策可以改善三者的利润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改善的程度等于成本分担的比例,而该比例受双方的边际收益率的影响。因此,学术界对没有政府干预下供应链减排研发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多数学者研究供应链中的单个成员之间的策略,如单个供应商与单个制造商、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单5基于碳排放责任的政府政策与两级供应链减排研发的效果个供应商与单个零售商的策略,只有少数学者考虑到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第二,学者们对供应链减排研发的策略主要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减排成本分担、低碳促销成本分担等,基本没有研究同一类型成员之间的策略。第三,这些研究对供应链减排形式的划分较为简单,研发形式不够丰富。本章以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消费者具有低碳产品偏好,制造商之间可以选择不合作(制造商单独确定批发价格水平和减排研发水平)、半合作(制造商之间仅进行减排研发合作)和完全合作(制造商合作确定批发价格水平和减排研发水平),研究供应链策略选择的效果。第二节模型构建与求解一、基本假设本章考虑由两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其中,制造商m(m=1,2)生产同质产品,产量为qm,以批发价格wm销售给零售商R,零售商R最后以零售价格P销售给具有低碳产品偏好的消费者。为简化计算,不考虑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并设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排放单位碳排放量。为减少碳排放量,制造商m可实施减排研发。在产品定价和减排研发形式方面,制造商之间可以选择不合作、半合作和完全合作。借鉴Poyago--Theotoky(2007)的研究,设制造商m的减排研发水平为xm时,研发成本为Cm=x/2,研发成果可在制造商之间免费溢出,设研发溢出率为B(0lt1)。从而,制造商m的净碳排放量为em=gm-xmBx.(m,=1,2,m≠)。借鉴Poyago-Theotoky(2007)的研究,设碳排放造成的环境损害函数为D=(e1+e2)2/2,设消费者从最终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函数为U=91+q2-(91+q2)2/2,从而可求得消费者剩余函数为CS=(9,+q2)2/2。6···试读结束···...

    2022-10-25 排放双减政策指什么 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 《产权、政府与公司财务》张敏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产权、政府与公司财务》【作者】张敏著【页数】161【出版社】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7.05【ISBN号】978-7-5429-5322-3【价格】30.00【分类】地方政府-影响-公司-财务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张敏著.产权、政府与公司财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7.05.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产权、政府与公司财务》内容提要:本书采用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方法,分别以政治关联和政府干预为切入点,研究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对公司财务的影响。首先,考察了政治关联对企业多元化、信贷资源配置、政策负担的影响。随后,考察政府干预对高管激励、高管变更、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企业投资等行为的影响。《产权、政府与公司财务》内容试读第1篇导本部分为第1章,主要介绍本书的研入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框架,是本书的导入篇。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分权改革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从1982年以来的GDP指标来看,除了少数几个年份,中国的GDP增长率基本上都保持在8%以上。目前,学术界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认为,中国的分权改革所形成的对地方政府(官员)特定的激励机制是导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财政激励(Jietal.,2000Youg,2000Motiolaetal.,1995)和官员晋升激励(LiadZhou,2005周黎安,2004、2007)。而在“中国特色的联邦主义”(QiaadRolad,1998)体制下,这种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官员)之间的激烈竞争。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因此,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从而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以及在政治晋升竞争中胜出,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去干预当地企业的投资活动。因此,要了解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就必须考虑政府干预的影响。同时,企业的投资必然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但是,我国企业的融资行为同样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因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权掌握在政府手里。从企业角度来说,为了获取充分的资金进行投资,一个重要的选择便是和政府建立联系,从政府手中获取资金和投资机会。因此,政企关系是研究中国企业的投融资以及公司治理问题的一把“钥匙”,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将从这一角度系统地实证研究政企关系对企业投融资以及公司治理的影响问题。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首先,本书系统研究了政企关系(具体包括政治关联和政府干预两个4产权、政府与公司财务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融资、公司治理行为的影响,揭示了政治关联和政府干预对微观企业行为的作用机理。政治关联和政府干预如果影响企业的价值,必然是通过一定的具体途径实现的,本书尝试打开投融资这一介于政治关联及政府干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黑箱”,考察它们影响企业价值的具体途径和机理,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治关联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对政治关联及政府干预与企业价值关系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拓展。其次,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本项目研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下政治关联与政府干预的作用及其经济后果的差异问题。我国特定的政治体制及经济发展路径决定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根本性差异,尤其是在与政府的关系方面,这可能会导致政治关联与政府干预的作用在这两类企业中存在较大差异,而现有文献很少涉及这一问题。本项目对比研究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政治关联的作用及相应的经济后果,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拓展。1.2.2现实意义首先,在宏观层面,本书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及市场化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的经济体系,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的职能一直是改革的重要目标。本书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考察政治关联和政府干预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应的经济后果,将有助于理解目前我国经济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我国的国企改革及市场化改革。其次,在微观层面,本书对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合法地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价值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考察不同环境下,政治关联和政府干预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将有助于理解政企关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途径及影响程度,从而对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1.3研究框架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向来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话题。政府既有可能是一只“帮助之手”,也有可能是一只“掠夺之手”(FryeadShleifer,l997)。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与政府建立紧密的联系,它就构筑了一条可以获得政府帮助的渠道;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将有利于政府对企业进行干预。因此,政治关联与政第1章引5府干预是连接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重要环节,从这两个角度研究它们对上司公司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政企关系主要会通过影响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具体来说,本书从如下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具体如图1-1所示1)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政治关联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2)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研究政治干预对企业投融资及公司治理的影响。政企关系企业政府11政治关联政府干预融资投资融资投资公司治理政治关联与信贷资源配置政治关联与多元化治关联与政策负担政府干预与资本机构动态调整政府干预与企业投资府干预与高管激励府干预与高管变更企业价值图1-11.4章节安排本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篇,包括1章,即“第1章引6产权、政府与公司财务言”,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框架。第二部分是政治关联篇,包括第2~4章,主要研究政治关联对企业投融资等行为的影响。第三部分是政府干预篇,包括第5~8章,主要研究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试读结束···...

    2022-10-19 epub出版物 立信会计学院出版社

  • 政府治理现代化 国家与地方视角》王勇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视角》【作者】王勇著【丛书名】改革开放40周年丛书【页数】290【出版社】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10【ISBN号】978-7-5178-2982-9【价格】49.00【分类】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现代化管理-中国【参考文献】王勇著.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视角.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视角》内容提要:本书对于政府治理现代化与善治的价值关联,善治为旨归的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指标体系和实践诉求,以及中国式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较之西方国家的异同等命题作出严谨、持续的研讨,从而可以对于诠释、指导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实践有所助益。作者做出了自己的初步探索,论题涉及了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维度的诸多方面,具有理论创新与指导意义。《政府治理现代化国家与地方视角》内容试读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境遇与径路*政府治理现代化:概念理解与新时代境遇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观点,这被国内外学界乃至官方形象指称为“第五个现代化”。相比1954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其是由一届人大提出,主要涉及经济与物力层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由执政党重大会议提出,在中国政治体制下无疑更具政治性和权威性的色彩;内容上则体现出“五位一体”的系统设计,亦即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缘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上涵括了“四个现代化”的追求,却又不限于此,境界已大大提升,体现出更高、更广的战略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被不少学者简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可以被界定为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过程中,多主体共同规范权力运行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而形成和建构的制度规则、治理工具及执行能力;其状态特征体现为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和科学化的水平:过程特征则体现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党等多领域、多层次的治理结构的整体变革与协同一致。一个具备充足治理能力,具有与现代治理结构相匹配的职能边界的有效政府应当成为这个治理体系运行的基本组织框架①。对此,学者多予以认可和强调。*原文发表于《观察与思考》2018年第7期。①薛澜、李宇环:《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系统思维与改革取向》,《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5期。政府治理现代化一国家与地方视角OModerizatioofGovermetAdmiitratio-Fromtheviewofcetraladlocal“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议题,无论是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法治建设,还是加强文化体制机制与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①“政府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子系统。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研究政府治理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改革与创新。”②甚至有学者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实际上就是政府治理能力”③。所谓政府治理现代化,即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多主体共同治理,形成‘一元主导、多方参与、协同治理、交互作用’的基本格局和体系结构,并且提升相关主体的治理能力”①。由政府治理现代化上述地位及定义出发,其核心诉求在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转移,并且一定不是外围的、碎片状的和边边角角的调整,而是要实现政府管理形态的根本性变化,此即走向世界银行首倡的“善治”(GoodGoverace)。善治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性、有效性,若就这些方面而言,善治与善政(GoodGovermet)没有明显差异,不过,如果简单地认为二者可以完全等同,也是不恰当的⑤。善治相较于善政的传统文化追求或政府模式,不局限于好政府,而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好治理,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政府利益或某个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基于这一追求,善治的基础与其说是在政府或国家,还不如说是在公民或民间社会。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更宽广范围内,基于国家一市场一社会三分视角,善治要求形成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互动”。①唐兴军、齐卫平:《治理现代化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②何增科:《政府治理现代化与政府治理改革》,《行政科学论坛》2014年第2期。③刘建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④王浦劬:《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策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0页。⑤郁建兴、王诗宗:《当代中国治理研究的新议程》,《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期。⑥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⑦同⑥,第92-95页。2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境遇与径路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通常被认为发轫于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但善治的各项要素或关系特征同样逐步显现于1970年代末以来启动的中国政府改革历程中。尽管西方国家已经走完现代化进程,政治行政体制相对处于“稳定态”,政府治理改革更多地在管理层面展开,技术主义特征比较明显,而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改革的任务、方式及效果均显著地具有“发展态”特征,改革的政治性与行政性之间存在深度的勾连关系,从而改革的方式选择与目标达成之间,常常有深刻的政治稳定等因素的考量。因此,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必须在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协调下展开,势必在改革的内容、方式与路径上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①,但究其本质而言,中西方政府改革在善治的诉求和目标上实质是一致的:均体现为致力于拆卸传统政府单中心统治机器、加强市场与社会的自主力量。以西方国家来说,战后凯恩斯主义赢得广泛认同,政府福利职能随之急剧扩张,最终生成“大政府”模式,导致“政府失灵”,1970年代出现十分严重的财政危机、效率危机和信任危机,推动里根、撒切尔等保守人士上台发起新公共管理改革,通过民营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举措让政府仅承担“掌舵”职能,“划桨”职能交由独立机构、私营部门或第三部门,进而打造“小政府、大社会”。而以中国来说,1978年之前,高度合一的党政组织将其分支机构延伸至社会每一个角落,进一步通过城市“单位制”和农村“人民公社”等体制安排,建立“全能政府”,造成“国家吞并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陷于停滞。1978年改革艰难启程,力图“重新发现社会”。以往那种全知全能式的政府形态,正在缓慢而艰难地退场。政府依次放开农民和企业,促其转变为自主的市场主体,认可与推广村民自治:2003年以来进一步实施审批制度改革,强调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和民主行政;公共服务引入外包做法:2011年起决定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013年以来以至新时代,政府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起更大规模的行政审批改革,通过“打虎拍蝇”的反腐推动依宪依法行政等,所有这些举措均可认为指向善治,进而指向政府治理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夯实最为关键的部分。①金太军:《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国特色》,《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0期。3政府治理现代化一国家与地方视角OModerizatioofGovermetAdmiitratio-Fromtheviewofcetraladlocal然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①,惟其如此,推动和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走向善治绝非易事。以十八大以来轰轰烈烈开展的新一轮政府改来说,任务重,项目多,影响大,举世瞩目,一方面浓墨重彩致力于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要求“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此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要求“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②。所有这两方面共同指向善治的政府改革部署,目前均已取得显赫、喜人的成果。各自标志性成果分别是截至2017年2月共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和下放的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其中取消491项、下放127项,直接效应已然呈现,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6全球最具行政效率国家排行榜,中国难以置信地位居全球第一④;各类社会组织增加迅猛,从2013年到2015年底仅仅3年时间,社会组织就以历史未有速度发展到66.2万家,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会有100万家左右社会组织⑤。但是无论如何,推动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改革确属不易,而这其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既得利益集团所设置的阻碍。李克强总理形容为“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之所以如此,源于“对于既得利益者①《习近平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人民日报》2013年6月18日。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5日。③国务院审改办:《2013年以来国务院已公布的取消和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人民日报》2017年2月10日。④黄学民:《“2016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全球发布》,htt:/www.zgwc.com/2017/0104/755581.htm1。⑤马庆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设计》,《学会》2017年第2期。善治指向的政府治理现代化:新时代境遇与径路来说,他们不会放弃利益,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利益才是根本。我们即使把道理说透了,他们也不会把利益拿出来。相反,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借口,甚至明知荒谬、站不住脚的借口,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触及灵魂’,只要思想想通了,就可以顺利执行;但是‘触动利益’,即便是想通了,既得利益者也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哪怕这个利益是不合理的。所以,触动利益当然比触及灵魂还难”。①上动下不动、改革落实难的问题在本轮政府改革过程中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有学者感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目前仍存在改革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等问题。改革落地难,难在何处?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②。对此,另有学者概括为,“从经济视角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难;推进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难。从社会发展视角看,通过培育和发展公益类社会组织,转移政府社会服务职能,激发社会活力难;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虽然迈出了第一步,但长期形成的行政化思维与体制机制范式制约,推动深化改革难”③。“简政放权”的核心举措是行政审批改革,尽管在这方面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结果并不容乐观。例如,国务院2013年以来共分三批清理规范298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但多级政策执行效果仍不理想,截至2017年7月,近一半的国务院部门未公布本部门清理规范清单。地方层面,虽然逾90%的省份公布了本级改革方案,但仅有约25%的地级行政区公布了本级方案,而且越往基层,改革执行越难。不单单这一方面,总体上,有调研显示,本轮行政审批改革还有不少地方该放的权力没有放,或是放虚不放实,放轻不放重,放责不放权,放小不放大,明放暗不放,放一不放二,上面放下面不放,或上面放,下面没有人接盘,责任更加不明了,部门、责任人之间的衔接、配套、统筹不够,依据不明,集中反映①王长江:《触动利益缘何难于触及灵魂》,《人民论坛》2013年第21期。②贾立政:《改革落地难,到底难在哪》,《人民论坛》2016年11月(中)。③程萍:《哪些改革新举措最难落实》,《人民论坛》2016年11月(中)。政府治理现代化一国家与地方视角OModerizatioofGovermetAdmiitratio-Fromtheviewofcetraladlocal在“事情还是办不成”①。就此,基于善治视界,概括来评价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诚如有学者指出:“我国政府作为全能政府,除了履行政府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职责,还担当着市场主要投资主体、社会主要建设主体的角色,以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通过既参与经营又审批经营,代庖了许多应该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自主决定的事项;并以行使行政审批权、僭越内部微观管理权为手段干预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本职,造成市场规律对企业发展、经济建设的引导作用减弱,社会环境对社会组织发展、公共服务提供、行业组织自律的引导作用减弱,市场和社会发展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与活力。”②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十八大以来,改革的呼声明显占有压倒性优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非常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深化全面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力求突破部门既得利益对于改革的“封锁”或“围猎”,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与部门间协调。在多个场合,习近平均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合规的、让民众有获得感的改革,形成许多妙言隽语,成为广为流传的“改革金句”,例如“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③;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讲话中,习近平面向各国首脑宾朋郑重强调:“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有言必有行,截止到2017年10月,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央深改组在45个月里召开了3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0多份改革文件,不断为深化改革完善顶层规划,从而使得政府治理现代化①蓝志勇等:《从“不破不立”到“以立促破”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考》,《理论与改革》2017年第1期。②石亚军、高红:《政府在转变职能中向市场和社会转移的究竞应该是什么》,《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4期。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日。6···试读结束···...

    2022-10-11 epub 图书app epub电子书

  • 《医疗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用手册》张永征|(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疗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用手册》【作者】张永征【页数】331【出版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ISBN号】978-7-5331-9803-9【分类】医院-单位预算会计-会计制度-中国-手册【参考文献】张永征.医疗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用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图书封面:政府会计制度实用手册》内容提要:本书由12章组成,为政府会计改革概,政府会计概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对处投资和在建工程,负债,收入,费用,净资产,财务报告和分析,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衔接,政府会计制度与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衔接等。适用于指导医疗机构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及继续教育,也可为审计和其他经管人员提供参考。《医疗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用手册》内容试读第一章政府会计改革概论第一节《制度》制定出台的背景意义、遵循的原则和制定过程一、《制度》制定出台的背景为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贵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3号,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的要求,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它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初步建成。我国旧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基本上形成于1998年前后,主要涵盖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2010年以来,财政部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先后对上述部分会计标准进行了修订,基本满足了现行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对各级政府提出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要求。由于旧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以提供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为目的,无法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家底”,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等情况,难以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另外,因旧的政府会计领域多项制度并存,体系繁杂、内容交叉、核算口径不一,造成不同部门、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通过汇总、调整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旧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进行改革。《改革方案》提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其前提和基础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包括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概念框架”,统驭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具体准则主要规定政府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应用指南主要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作出操作性规定;会计制度主要规定政府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报表格式及其编制说明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互补充,共同规范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按照《改革方案》确定的目标,我们应当在2020年之前。1医疗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尖用手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2015年以来,财政部按照《改革方案》要求,相继出台了《政府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以及固定资产准则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了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经反复研究和论证,财政部决定以统一旧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夯实部门和单位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和全面反映运行成本并同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核算基础为目标,制定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的会计制度。二、《制度》制定出台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对政府会计改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财政部高度重视,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2015年以来,财政部按照《改革方案》要求,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发布《制度》,是财政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服务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政府会计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一)制定发布《制度》,是规范政府单位会计核算、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对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仅仅实行预算会计,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旧的预算会计体系基本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内容相对滞后,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确立的核算方法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此外,旧的规范政府单位会计核算的制度达十几项之多,各项制度在会计科目、报表结构和政策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不同政府单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因此,迫切需要对旧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制度》在完善传统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强化了政府财务会计功能,有机统一了旧的政府单位各项会计制度,有利于系统、完整规范各部门、各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相关性、可比性和及时性,从而全面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二)制定发布《制度》,是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安排,对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预算公开、加强预算执行以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再次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2第一章政府会计改革概论(三)制定发布《制度》,是准确反映政府运行成本、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准确核算政府运行成本,是科学评价政府绩效和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谁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此,需要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成本、费用、绩效等理念和方法,合理归集、反映政府的运行费用和履职成本,以科学评价政府、部门和单位耗费公共资源的情况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效率。《制度》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贵发生制基础,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信息,并通过建立预算执行与财务结果的对应关系,客观反映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莫定了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决策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制度》制定出台的过程为提高《制度》起草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严格按照会计司《会计标准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操作规程》,遵循科学严密的起草流程。《制度》的制定历时两年多,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一)研究起草阶段2015年5月份,成立了由会计司相关人员、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组成的起草小组,正式启动《制度》起草工作。在系统分析和梳理现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础上,结合前期课题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研讨,于7月份形成《制度》草稿。随后,草稿在会计司内部各单位、部分地方财政厅(局)和部分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征求意见,并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等形式对草稿进行全面修改完善,于2015年年底形成《制度》讨论稿。2016年上半年,组织专家对讨论稿中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并结合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情况对讨论稿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完善,于2016年7月经会计司司务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制度》征求意见稿。(二)征求意见和模拟测试阶段2016年8月,印发了《关于征求〈政府会计制度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6)30号),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财政厅(局)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同时一并征求财政部部内相关司局、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和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的意见。《制度》征求意见稿印发后,社会各方反映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向会计司反馈意见。为了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会计司组织14家中央级单位和26家地方单位开展了《制度》征求意见稿模拟测试工作。在公开征求意见和模拟测试的同时,会计司赴多个中央部门、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当面听取有关各方对《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并会同部内相关司局就《制度》修改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座谈和讨论。在对各方反馈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制度》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于2017年7月份形成《制度》草案。3医疗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尖用手册(三)发布阶段2017年8月,《制度》草案提交会计司会计技术小组讨论,根据技术小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会计司司务会审议,司务会原则通过。9月份根据司务会意见对草案进行审核校对的同时,再次就草案征求了部分政府会计咨询专家的意见,并与部内相关司局就《制度》中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制度》送审稿。10月份,《制度》经部内相关司局会签后由财政部领导签发。四、制定《制度》遵循的原则《制度》的制定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一)归并统一原则从行政事业单位通用或共性业务会计处理,以及单位财务报告信息和决算报告信息的可比性出发,归并统一旧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各项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继承创新原则立足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现状,充分继承旧的制度中合理的、共性的内容。同时,为满足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核算需要,在会计科目设置和报表体系设计上力求创新。另外,在相关资产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说明中,充分吸收2016年以来财政部印发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的创新与变化。(三)充分协调原则《制度》依据会计法、预算法和《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在严格贯彻《改革方案》要求、着力实现改革目标的前提下,力求与旧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制度、部门预决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等要求保持协调。(四)提升质量原则从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目标以及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核算内容和范围上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在财务会计中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说明上力求内在一致,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在报表设计及填表说明、附注披露中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五)务实简化原则考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基础、会计人员接受程度和我国改革所处的阶段,以及核算系统中引入财务会计内容带来的复杂性,在会计科目设置、核算口径和方法、计量标准、账务处理设计、报表设计和填制等方面,力求做到贴近实务、方便操作、简便易行。(六)适当借鉴原则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吸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成功经验,适当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最新成果以及国外有关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先进经验和做法。·4·第一章政府会计改革概论第二节《制度》的体例结构主要内容、重大变化与创新一、《制度》的体例结构主要内容《制度》由正文和附录组成。正文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总说明,主要规范《制度》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会计核算模式和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设置要求、报表编制要求、会计信息化工作要求和施行日期等内容。第二部分为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主要列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科目表,共计103个一级会计科目,其中,财务会计下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要素共77个一级科目,预算会计下预算收人、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共26个一级科目。第三部分为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主要对103个一级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明细核算要求、主要账务处理等进行详细规定。本部分内容是《制度》的核心内容。第四部分为报表格式,主要规定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格式,其中,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预算会计报表包括预算收人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第五部分为报表编制说明,主要规定了第四部分列出的?张报表的编制说明,以及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附录为主要业务和事项账务处理举例。本部分采用列表方式,以《制度》第三部分规定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为依据,按照会计科目顺序对单位通用业务或共性业务和事项的账务处理进行举例说明。二、《制度》与旧的制度相比的重大变化与创新《制度》继承了多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有益经验,反映了当前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方向,相对于旧的制度有以下重大变化与创新:(一)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在系统总结分析传统单系统预算会计体系的利弊基础上,《制度》按照《改革方案》和《基本准则》的要求,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所谓“适度分离”,是指适度分离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功能,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功能,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功能”,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二是“双基础”,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三是“双报告”,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所谓“相互衔接”,是指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相关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协·5医疗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用手册调,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纳人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二是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即本期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差额)与本年预算结余数(本年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又能满足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对于规范政府会计行为,夯实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二)统一了旧的各项单位会计制度《制度》有机整合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地勘单位、测绘单位、林业(苗圃)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在科目设置、科目和报表项目说明中,一般情况下,不再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也不再区分行业事业单位;在核算内容方面,基本保留了旧的各项制度中的通用业务和事项,同时根据改革需要增加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性业务和事项;在会计政策方面,对同类业务尽可能作出同样的处理规定。会计制度的统一,大大提高了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合并单位、部门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三)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制度》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说明中着力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如增加了收人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并原则上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自行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成本,要求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引人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确认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对于科学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四)扩大了政府资产负债核算范围《制度》在旧的制度基础上,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除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增加有关往来账款的核算内容,在资产方面,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受托代理资产的核算内容,以全面核算单位控制的各类资产;增加了“研发支出”科目,以准确反映单位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在负债方面,增加了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等核算内容,以全面反映单位所承担的现时义务。此外,为了准确反映单位资产扣除负债之后的净资产状况,《制度》立足单位会计核算需要、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将净资产按照主要来源分类为累计盈余和专用基金,并根据净资产其他来源设置了权益法调整、无偿调拨净资产等会计科目。资产负债核算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全面规范政府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准确反映政府“家底”信息,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6····试读结束···...

    2022-08-18

  • 《新时代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路径》张登国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新时代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路径》【作者】张登国著【页数】228【出版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607-6214-2【分类】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研究-中国【参考文献】张登国著.新时代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路径.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政府执行力的路径》内容提要:本书为学术专著,以新时代政府执行力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政府执行力的内涵与特点、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政府执行机制、塑造政府执行文化、打造高绩效执行团队、创新政府执行流程与环境、提高领导干部执行能力等层面,提出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可操作性路径。《新时代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路径》内容试读导论本章主要阐述了政府执行力概念的国内外缘起及其发展历程。首先是从新时代、新战略、新思想与新矛盾这四个层面深刻剖析了政府执行力的新时代发展背景。接着又从政府执行力内涵、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以及提升路径这四个维度展开研究,对政府执行力的核心概念加以界定。最后,梳理了博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绩效管理理论、流程再造理论及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提高政府执行力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第一节政府执行力的缘起一、国外政府执行力的缘起人们最早开始关注执行力问题是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其最初的含义也是从商业领域中对“执行”的定义引申而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执行力的概念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开始关注执行力的研究。“执行”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著作《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中,“执行力”的概念源于书中对商业领域“执行”一词的衍生解释,即“从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执行是一种暴露现新时代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路径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方式”①。美国学者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中指出,“执行力是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②。“执行力”概念的运用在国外可以追溯到行政法学领域,国外学者认为,“执行力是对具体的行政行为进行强制执行的一种强制力或法律效力”③在公共管理学领域,关于“执行力”最早的研究是公共行政学创始人威尔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关于对“执行”概念的研究。威尔逊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员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部门的人员负责执行政策。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对威尔逊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并认为政府的主要功能及任务是执行国家意志,为现代政府组织的理论基础做出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执行力”一词逐渐开始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政府执行力”就是“执行力”一词应用于政治领域的表现,在国外公共行政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关于政府执行力的定义有两种解释,广义上说就是政府日常的全部行政活动,也可以说是政府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狭义上讲,政府执行力就是政府对于公共政策决策的执行力度(包括行动力、操作力、实现力等)。广义论的代表主要有威尔逊、古德诺等,狭义论的代表主要有琼斯等。二、国内政府执行力的缘起古汉语中,“执”作为动词有执行、施行之意。如《汉书·哀帝纪》所云“有司执法,未得其中”中的“执”原义是指贯彻施行、实际履行等,引申到法律层面上是指,在将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所确定的内容付诸实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变更执行等问题依法进行的活动。我国古代对于“执行力”一词在政治行政领域的应用早有体现。如《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①[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执行一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刘祥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②[美]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执行力》,白山译,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③莫永波:《政府执行力一理论思路与现实路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2导论萧何约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的大臣,萧何创立的规章制度,在他死后,曹参做宰相仍要按章实施。“萧规曹随”就是古代对于执行力的价值取向。《庄子·大宗师》中所说的“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其实就是体现的古代对于执行力的一种评价标准,即做事情要从开头到结尾都做得好。在国内,政府执行力还要从海南的“执行文化风暴”谈起。2004年春节前,海南省长卫留成给各厅局和各市县负责人送了一份新年礼物,一本当时在海南不太为人所知的小说《把信送给加西亚》。小说讲了一个简单而寓意深刻的故事:美西战争期间,美军必须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虽然没人知道加西亚的确切位置,但负责送信的军官罗恩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历经千辛万苦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背后蕴含着很简单的执行道理:执行力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忠于上级托付,迅速采取行动,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体现主动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忠诚的精神等。我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一说法,是在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所做的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开始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再次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真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改革目标。而后在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对“政府执行力”问题的反复强调,一方面表明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的执行力亟待提升,另一方面也指明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角度再次强调了政府执行力问题,这进一步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提升政府执行力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强调“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政府执行力提到了新的高度。执行力是政府行政的生命力,它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效果,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大局、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政府自身的公共形象。新时代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路径假如政府的执行力不够强,再好的政策、再完美的制度、再宏伟的目标都只是空中楼阁,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会大打折扣。第二节政府执行力的新时代背景一、新时代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提出新的要求,“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①。这说明党对新时期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前提。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需要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使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配置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形势,从进一步提升政府监管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还着重强调了政府主体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社会公共信用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当以身作则、依法行政,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前,政府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已初见成效,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程度有所改善,但是政府“简政放权”的行政改革从根源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折腾办事群众、懒政不作为等方面。总而言之,政府行政主体深入推进行政机构和体制改革,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是从根源上切断政府公信力缺失、政府执行力梗阻症结的根本所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政府工作人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面对新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以①张忠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学习时报》2017年第11期。导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深抓常抓细抓实各级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涵养过硬的政治素养,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为新时代开辟新气象、新境界,让中国这艘巨轮越过一切险滩、暗礁,劈开惊涛骇浪,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不断前进。新时代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以提高政府执行力。第一,适应新时代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这是新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强化政治思想建设,深人广泛开展系列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领导带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学习局面,促使政府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养、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在深化和持续学习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深刻科学地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形势,增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能力。第二,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让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要带头抓落实,将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最后一个环节,转化为人民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转化成政府工作人员政治素养的提升、执政能力的提高、为民服务意识的增强等方面。“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落实新时代新部署,需要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亲自抓,把决心转化成执行力。要着力抓好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督促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各项规定,让党纪党规发力生威,成为“带电高压线”,促使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持续转好,营造干事创业的清朗环境;要匡正选人用人之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把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选出来、选上去,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形成愿作为、有作为的正向激励效应;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建强能战斗、作风硬、清廉高效、聚民心的“一线战斗堡垒”。新时代提高政府执行力的路径二、新战略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新历史定位,又是对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蓝图展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围绕新时代的特点,全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着重强调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①这十四项坚持,全面构成新时代党和政府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基本内涵,指引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工作和人民事业的前进和发展。改革开放之来,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曾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来部署安排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步走”“两个十五年”的全新战略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这些都是党和政府顺应历史发展和变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十四项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另外,我国还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全面整体系统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①《党的十九大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解读》,《解放军报》2017年第11期。6···试读结束···...

    2022-08-18

  • 政府采购法修订草案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进一步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财政部介绍,《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政府采购法适用范围,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作用,加强政府采购管理采购需求,改进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完善政府采购合同制度,强化采购主体地位,简化供给。经营资质、法律责任等8个方面。《征求意见稿》在立法目的和宗旨中,增加了“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要求,还增加了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和定义。调整。其中,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和其他采购单位,为履行职责,使用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国有资产,通过合同方式取得货物、项目等采购单位的行为。或提供公共服务。服务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财政资金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征求意见稿》还对政府采购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在采购政策目标中增加了支持创新、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等内容,丰富了各项政策目标的具体内容,明确政策制定主体和政策实施措施,提出新政策。建立政府采购安全审查制度。在程序方面,《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创新采购方式。其中,明确创新采购是在市场上现有产品不能满足部门履行职责或提供公共服务需要时,邀请供应商开发生产创新产品并分担风险的采购方式。符合国家科技创新计划的相关要求。创新采购按照研发流程分阶段进行,分为订货和首购两个阶段。对于政府采购合同,《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固定价格、成本补偿、绩效奖励等多种合同定价方式,根据合同标的和绩效目标,完善合同履行、合同修改或解除、合同履行接受等条款,增加合同纠纷解决。机制。据了解,2020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此后,财政部根据公众反馈对该版本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来源:中国财经报记者乐家超)...

    2022-08-05 财政部征求意见稿到正式多久 财政部征求意见稿2019

  • 《内阁办公厅 现代政府的诞生》(英)安东尼·塞尔登,(英)乔纳森·米金著;李钢,万泰雷,杨柳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内阁办公厅现代政府的诞生》【作者】(英)安东尼·塞尔登,(英)乔纳森·米金著;李钢,万泰雷,杨柳译【页数】444【出版社】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07【ISBN号】978-7-5217-0386-3【价格】69.00【分类】政治制度史-研究-英国【参考文献】(英)安东尼·塞尔登,(英)乔纳森·米金著;李钢,万泰雷,杨柳译.内阁办公厅现代政府的诞生.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07.图书封面:政府的诞生》内容提要:该书为我们提供了英国内阁办公厅从一战期间创设至今的详尽历史,同时囊括了其11位内阁秘书长的多彩经历,他们是变幻莫测的英国政治图景中长久存在且隐藏于幕后的一派政治力量,深刻影响着英国乃至世界政治发展的走向。该书围绕着内阁秘书长的角色及其与首相、文官群体和各大臣间的关系重点展开论述,深度分析了内阁办公厅如何承担众多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如支持首相并为其宣传造势、达成必要的交易、危机管理等,从而凸显其在塑造可问责、有担当的政府中的重要角色。...

    2022-07-23 内阁首辅 内阁大学士

  •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安徽分所党支部组织收看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

    7月1日,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安徽分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学习习近平主席庆祝活动香港在回归祖国25周年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结合庆祝建党101周年,将进一步加强坚定信念,锐意进取,立足岗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2-07-06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职典礼 香港总督就职典礼

  • 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及测试题——第二十三章政府会计

    上一章总结下一章连星星都知道努力发光,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呢?参加中级会计考试的考生正在努力备考,还等什么呢?今天小编整理了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第23章思维导图,考生快来看看,好好学习吧!22023年中级会计指导课程,2个新加急课程,买23送22免费>>>热门推荐:2022年要过年,选择小班冲刺训练营。|近三年考题及分析|条目/公式/法则★2022中级会计实务》章节23思维导图(点击图片放大)lt/gt★2022中级会计实务》章节23个练习★1.【练习·多项选择]下列关于政府会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B.政府会计包括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C.财务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D.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2.[练习题多项选择题]其中,政府财务会计有()个要素。A.预算余额B.资产C.NetworthD.Profit3.【习题、真假题】政府单位取得没收物资时,其成本按公允价值金额确定。()【解答与分析】1、答:B分析:政府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选项B正确;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支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从其规定来看,选项A.C、D不正确。【知识点】政府会计准则体系2.答案:B、C分析:政府预算核算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余额;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选项B和C均正确。【知识点】政府会计要素及其识别与计量3.答:错误分析:政府单位在取得没收物资时,按金额确定费用相关文件上注明。【知识点】负债业务★2022《中级会计实务》备考车站★学习计划立即学习!2022中级会计实务基础阶段学习计划来了!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100天学习计划来了,赶紧收藏学习吧!频率测试站点2022年中级会计实战基础阶段知识点集结,快来学习!必填项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必备词条汇编,赶紧收藏学习吧!上一年的问题快速收藏!2019-2021年中级会计考题及分析!重大变化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教科书有多大变化?赶快找出来!辅导课购买2022“LightOe”并享受“LightOe”数字版教程书籍17位名师讲授的2022中级会计辅导班努力创造力量,态度决定高度。为准备2022年中级会计考试的考生加油!祝大家好运,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注:以上内容部分选自东奥相关备战资料(本文为东澳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gt...

    2022-07-04 中级会计实务政府会计可以放弃吗 中级会计实务政府会计会考大题吗

  • 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易错易混点——属于VS不属于政府补助的情形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越来越近了,希望考生能坚持学习!相信努力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容易出错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已经整理出来,快来看看吧!1、属于政府补贴的情况:①即征即退的税款,即征即退的增值税,属于退税和政府补贴;②部分减免税需按照政府补贴标准入账。2、不属于政府补贴的情况:①对于直接减税、增加税收抵免、部分税收抵免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资源,不适用政府补贴标准;②增值税出口退税不是政府补贴。注意:以上中级会计考试知识点来自《EayPa®IV》(本文为东澳会计在线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任何形式转载被禁止)gt...

    2022-07-04 即征即退退税会计分录 即征即退退税金额怎么算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