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郑文清,周宏菊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医学伦理学》

【作 者】郑文清,周宏菊主编
【页 数】 366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021.08
【ISBN号】978-7-307-22465-0
【价 格】49.50
【分 类】医学伦理学
【参考文献】 郑文清,周宏菊主编. 医学伦理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08.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医学伦理学》内容提要:

《医学伦理学》内容试读

第一章绪论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伦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道德、伦理、伦理学、医学伦理学基本概念的内涵,掌握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一门学问。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内涵,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医学伦理学的道理,为培养良好的医学职业素质和伦理精神奠定基础。

【本章学习要点】

◆伦理学的基本内涵◆伦理学的分类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内涵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医学伦理学◆现代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伦理学?什么是医学伦理学?我们要学习医学伦理学,首先就要理解这些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医学伦理学,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涉及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伦理,什么是伦理学,什么是医学伦理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伦理学的基本内涵

伦理学是什么?简单来说,伦理学就是研究道德的一门科学。既然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一门学问,为何不直接称为“道德学”呢?这里就涉及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道德和伦理。

医学伦理学

(一)道德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①

“道”和“德”在中国古籍中是两个概念而分开使用的。“道”在《道德经》中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其一,是指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其二,指自然规律:其三,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法则。

道,基本含义有“道路”“道理”等,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规则,也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最高原则。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德”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按照人类的客观需要去行为,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德”即得之于道,是道的性能。“德”字的出现先于“道”,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了“德”字。关于“德”的含义,东汉学者刘熙在《释文》中解释为“德者,得也,得事宜也”。许慎在《说文·心部》中更明确地解释为“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道”“德”二字合用,始见于《易大传·说卦》《管子》《庄子》及《荀子》等书。《荀子·劝学》中说:“故学止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赋予道德明确的含义。从此,道德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道德教育和修养、风俗习惯等。

在西方,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moralis,指社会风俗、风尚,也有“内在本质”“规律”“特点”“规定”“性格”“品质”等意思。

现代使用“道德”一词,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二是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是非善恶评价等。

(二)伦理

“伦”和“理”在古代语言里也是分别使用的概念。在古汉语中,“伦”与“辈”同义,《说文》解释:“伦,辈也。”引申为群、类、比、序等含义。孟子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称为五伦,表明了我国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辈分关系、人伦秩序和做人的规范。

①张忆译注.老子·白话今译[M].北京:中国书店,1992:99.

2

第一章绪

“理”本意是治玉,带有加工使其显示其本身的纹理之意,后引申为条理精微、道理、事理等含义。

将“伦”和“理”合为一个概念使用,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其中有:“乐者,通伦理者也。”把安排部署有秩序称为“伦理”。从词源定义上看,“伦理”和“道德”既相通,又有不同。道德侧重指人们实际的道德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理侧重指这种行为与关系的道理和理论:道德是一般用语,伦理更多的是用作书面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就把道德与伦理是分开使用的」道德专指个体的德性、行为和良心,伦理则是指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与准则。由于“道德”和“伦理”两词在近代汉语中的词义基本相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便把它们作为同义词来使用。里

“道德”和“伦理”在现代汉语中意思差不多,那为什么要两个不同的表达?我们认为,一般来说,“道德”更是大众化、口语化的表达,“伦理”更是书面化、正规化的表达。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批评某某不讲“道德”,但

一般不会说此人不讲“伦理”。

(三)伦理学

伦理学一词英文为“ethics'”,源于希腊文“ethos'”,有风俗、风尚、性格、性情、品质、德性之意。“ethos”来源于希腊文短语“ethike aretai'”(字面意思是“品质的技能”)。大约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一前322年)在雅典学院讲学,首先把他所讲授的一门关于道德品性的学问称为“伦理学”(ethike),“ethike”译成英文便是“ethics'”。近代日本学者借用汉语将其翻译成“伦理学”,清代末年,我国学者将其引入中国,沿用至今。

伦理学,可以称为“道德哲学”,是以道德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更深入地说,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本质、产生、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理和规则的学问。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一般认为由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创立。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的最重要的完整的伦理学著作是《尼可马克伦理学》(The Nicomachean Ethics)。据史书记载,亚里士多德还留下了《优台谟伦理学》《欧代米亚伦理学》《大伦理学》和《论美德和邪恶》等伦理学著作。

《尼可马克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一部完整的伦理学著作,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的最全面的阐述。它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既是古希腊哲学全部探索的高度总结,同时是作者哲学思想的

3

医学伦理学

最终归宿,对西方伦理学思想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到近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伦理学著作,但有关伦理思想在我国古代诸多学者的著作中比比皆是。

前面界定了“道德”“伦理”的含义,虽然两词的意义相近,但作为伦理学来说,还是应该加以区分的。道德关系的形成先于伦理学的创立,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关系是伦理思想的源泉。伦理是道德的概括,伦理思想是道德关系的理论表现。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伦理学是道德的理论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道德学说。

二、伦理学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角度、标准,伦理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这里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区分角度进行的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将伦理学分为理论伦理学与实践伦理学。

(一)理论伦理学

理论伦理学是专门研究道德基本理论的伦理学分支学科,也可称为哲学伦理学或道德形而上学。认为伦理学只是道德哲学,只应该从理论上研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强调对道德问题进行纯哲学的思辨,反对把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科学或应用科学来看待。主要包括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德性伦理学和比较伦理学。

元伦理学(meta-ethics),又称为分析伦理学(analysis ethics),是20世纪西方伦理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伦理学理论,它和规范伦理学相对。1903年摩尔(G.E.Moore)《伦理学原理》(Principle Ethics)一书的出版,是元伦理学兴起的标志。元伦理学主要是分析和探讨各种伦理学的理论、概念、论证方法等的理论,既不关心对社会道德状况的描述和研究,也不主张道德行为规范,而多关注于从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角度解释、分析、论证道德术语的意义与逻辑,试图寻找道德判断的理由和根据。该理论否认可以通过科学的途径对道德判断进行论证,主张排斥一切规范价值体系,只研究道德语言涉及道德的实际内容;标榜对任何道德信念和道德原则体系都抱“中立”的态度。

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l9世纪末规范伦理学与伦理学或理论伦理学是同一概念,规范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传统理论形式,其历史最为久远。规范伦理学也称准则伦理学,它通过研究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应该与不应该之

第一章绪论

间的界线与标准,研究道德的基础、本质及规律,试图从哲学上形成和论证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美德的基本要求,以约束和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许多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尼可马科伦理学》是第一部规范伦理学的著作。经过中世纪直到近代,规范伦理学一直是伦理学的主体。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规范伦理学不断受到描述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的挑战而一度式微。由于社会生活要求伦理学要为生活提供价值指导和行为准则,而能够给予实际生活以价值指导的也只能是规范伦理学。如果离开规范伦理学及其研究,其他的伦理学形态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20世纪中期以后规范伦理学又重新成为伦理学的主流。

德性伦理学(Virtue ethics),又称德性论或美德论,它主要研究作为人所应该具备的品德、品格等。具体地说,美德论探讨什么是道德上的完人,即道德完人所具备的品格以及告诉人们如何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即关于道德品质的伦理学基本理论、学说。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品格的。美德论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9一347年)最早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亚里士多德(Aristotetle,前384一322年)构建了较完整的美德论体系。此后,许多伦理学家都在亚里土多德美德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美德论体系。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都保留了许多传统美德,如仁慈、诚实、廉洁、公平、进取等,并且这些传统美德经过世代验证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共同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亚里士多德以问“什么是人的善”这样的问题开始,他的回答是“灵魂的活动合乎德性就是善”。因此,为了理解伦理学,我们必须理解,是什么使人成为有德性的人。亚里士多德以其对细节的敏锐目光,讨论了诸如勇气、自制、慷慨、真诚这样的德性。虽然这种对伦理学的思考方式与亚里士多德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他所独有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一大群古代思想家都以“什么样的品格特征使一个人成为好人”这一问题作为伦理学的核心问题,结果“德性”占据了他们讨论的中心舞台。什么是德性?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表现于习惯行为中的品格特征。“习惯”是重要的。例如诚实的德性,只是偶尔说真话,或者只有在对他有利时才说真话的人,并不拥有诚实的德性。诚实的人当然地把真诚当回事,他的行为“源自坚定而不可更改的品格”。德性理论应当包含以下几个内容:解释什么是德性:列出哪些品格特征是美德的清单;解释这些美德是什么;解释为什么这些品性对拥有它们的人来说是好的品性。另外,这个理论还应该告诉我们美德是不是对所有的人都一样,或者是否一个文化的美德与另一个文化的美德有区别,一个人的美德与另一个人的美德有区别。

5

医学伦理学

比较伦理学(comparative ethics),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的道德和实践。着重研究各种道德体系的异同及其物质文化背景。此种研究或注重基本道德原则的共同性,如禁止自杀、私通乱伦、偷窃盗抢等:或注重于各种道德实践的差异性,如一夫一妻制与多偶制、禁止堕胎与堕胎自由等。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比较伦理学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有密切联系,利用这些学科的材料,侧重于对逍德现象作出经验上可予证实的概括,发现并解释客观存在的人类行为模式,不规定道德律令,尽可能避免对道德事实作出优劣高下的价值评判。在此意义上,比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形成对照。

(二)实践伦理学

实践伦理学是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理论和规范的伦理学。其研究内容集中表现在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实践伦理学主要包括描述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

描述伦理学(descriptive ethics),研究社会族群所持有的伦理观,这包括人情、文化、风气、习俗,善与恶的见解、负责任与不负责任的行为、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举止等。它是对道德行为和信念、道德观念、道德意识等的实际调查与研究,根据经验描述,通过获得的大量道德事实材料与客观道德信息来研究、再现社会道德状况,如道德社会学、道德心理学、道德人类学、道德民俗学等,它们既不研究行为的善恶标准,也不制定行为的准则规范。

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是把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运用到具体的现实问题中的伦理学,是对社会生活各领域进行道德审视的科学,是研究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规律的科学,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是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对于伦理学理论的应用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体系的和部分的。前者如蒂洛(J.P.Thirous)把人本主义伦理学应用于各个应用领域①,罗尔斯(J.Rawls)把一种契约主义伦理学应用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人的目的一价值体系②。更多地被采用的方式是部分地运用伦理学的理论,而不是把一种体系用于所应用场合。例如,在不同人群的权利问题上应用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理论,在生命伦理学问题上应用人本主义或宗教伦理学的生命价值理论,等等。部分应用理论的模式总体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应用主体的性质援

①蒂洛.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②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