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概论》刘华锦,曹英梅,张乃松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小学教育概论》

【作 者】刘华锦,曹英梅,张乃松主编
【丛书名】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系列丛书 “互联网+”新形态一体化精品教材
【页 数】 261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9.04
【ISBN号】978-7-5647-6874-4
【价 格】45.00
【分 类】小学教育-概论
【参考文献】 刘华锦,曹英梅,张乃松主编. 小学教育概论.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04.

图书目录:

《小学教育概论》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介绍了小学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注重以小学教育的结构要素和小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为基本线索,构成本书的框架体系。强调基础知识与实践前沿相结合,在揭示小学教育基本理论的同时,将师范生引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科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小学教育概论》内容试读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学海导航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1.认识教育和教育学。

1.运用所学的教育的基本要素知识解读

2.了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的主要观点和

生活中的教育案例。

代表人物。

2.培养对教育学发展中的代表性思想进

3.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主要

行辩证解读的能力。

思想。

4.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结构导图

教育的基本含义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的内涵

教育学的内涵与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和方法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小学教育概论

问题

导入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是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给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老师就给他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资料来源:陶行知.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EB/OL]htp:www.sohu.com/a/242894411_768948,

2018-07-23,有删减)

问题:你觉得故事中的陶行知老师教育孩子有办法吗?如果有,陶老师的办法是什么呢?

教育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的繁衍发展,其自身的内涵日益扩充完善,并在实际运作中从不同角度彰显着它的重要作用。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教育是通向新世纪的钥匙”,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研究教育和教育学对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非常有必要。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学习和研究教育学,首先要从教育本身开始,即弄清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基本含义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现象与要素,其核心内涵一直以来是古今中外教育界人士想明确作答的话题,为此他们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和“教育本质”等不同角度对教育进行阐释。在我国,人们对于教育内涵的认识源远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教育家孟轲在《孟子·尽心上》中言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时期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而古代的其他著作也阐释了对“教”的认识,如《学记》中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荀子·修身》所言“以善先人者谓之教”,都展现了我国古代对教育的看法。在古希腊语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教仆是对专门带领贵族儿童的奴隶的称呼;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发展健全个人”;19世纪中叶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20世纪初的美国哲学家、民主教育家杜威却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苏联的加里宁认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

阅读卡片

教育定义的方式

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也就是说,不管其他人是如何定义某个词的,我就是这么定义的,并且我将始终在我定义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所谓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所谓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谢弗勒有关定义方式的区分,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救育定义提供了一个逻辑的视角。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教育”的定义往往同时具备“规定性”“描述性”和“纲领性”,凸显了“教育”定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歧义性。

(资料来源: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1)

通观对教育的各种解释我们可以做以下几点理解。

(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的需要,并为社会的发展服务,是社会继承和延续、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其社会职能就是实现世代之间经验的传递,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些动物在养护幼小动物上虽然与人类抚养子女有些类似的地方,但它们是一种本能活动,是遗传获得的简单的行为定型,是无意识的。教育之所以为人类所特有,是因为教育是凭借语言文字的物质外壳传递经验的形式,不致因个体的死亡而消失,是一种

小学教育概论

人类才具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

(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它的具体过程就是:一部分人以某种特定的影响作用于另一部分人的身心,使社会能够更好地延续和发展。从教育培养人的角度来看,教育总是直接对受教育者的个体产生全面的作用,包括个体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思想品德方面、能力和体力以及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同时引起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基于上述说法和观点,可将教育的概念界定在两个层面: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广义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称教育。狭义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们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它包括学校教育、校外机构教育和远程教育等。人们提及的狭义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从成分上分析,包括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从层次上分析,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但对教育活动的本质认识还必须具体分析它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如家庭中的父母、社会中的师傅、同事和朋友等。自从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即教师。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相对而言,学校中的教师常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二)受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相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被教育的地位。只有受教育者把外部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长需求时,或者善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他才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学生,他既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之所以把受教育者称为学习者,是为凸显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在人的成长中,对人能够发生作用的客观影响有千千万万,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这种影响却具有其特殊性,教育的影响是经过教育者的选择和安排的。教育影响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以其在促进人的发展中能够产生最优效果和最高效率为加工和选择的准则。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教育内容即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各种资源。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既包括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场所、设施及教育辅助手段等,又包括选择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教育环境是指教育活动开展的物理环境,包括活动空间的安排、活动条件的创设、教学设备设施的呈现等。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是开展任何教育活动都必不可少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两个“人”的要素,教育影响属于教育过程中“物”的要素,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而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则无法运行和发现,教育目的难以达成。因此,教育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系统。

情境案例

《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学员自学课文后)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

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贴上“井”)

师:故事里有几个角色?一个在哪儿?另一个在哪儿?

生:故事里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小鸟,在井边;一个是青蛙,在井底。师:请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生:将小鸟贴在井沿上,将青蛙贴在井底下。

师:(随机教学)这个“井边”就是“井沿”,“沿”是“边”的意思。例如,河边就可以用“河沿”,帽子边儿就叫…生:帽沿。

师:(提示并激起情绪)在这个故事里,青蛙和小鸟一个在井沿上,一个在井底,一上一下,它们两个正在争议着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怎么争议

5

小学教育概论

的?究竞谁对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资料来源: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有出版社,2003:46-47.)

头脑风暴:

1.从上述教学片段中可找出哪些教育要素(至少找出三种)?

2.尝试说出上述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起源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源于神的创造、源于生物本能、源于无意识模仿、源于劳动本身。其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近现代工业社会教育和现代信息社会教育四个不同的阶段。(一)教育的起源

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历来看法不一,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为多种宗教所坚持,这与宗教本身的本体论有关,即相信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神或上帝或天等最高主宰者创造出来的。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并按照神的意志而创设,教育活动从目的到内容及形式都要体现宗教信仰和教义,使人的发展皈依于神的要求或顺应天的规定。这种观点与人民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也受制于早期人类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在科技发达和科学知识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观点已经很少有人相信,而只是作为一种解释路径具有学术讨论的价值。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是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动物界。他认为动物都有保存自己种族的本能,出于这种本能,如“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泳、“老母鸡”教“小母鸡”觅食就是教育。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沛西·能在1923年的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大会上以《人民的教育》为题,指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生物起源说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行为的区别,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社会性。但是它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