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超值白金版》宋敬东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超值白金版》

【作 者】宋敬东编著
【页 数】 416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4.10
【ISBN号】978-7-5308-9165-0
【价 格】29.80
【分 类】中成药-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宋敬东编著.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超值白金版.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0.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超值白金版》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现代人最常罹患的疾病,如头痛、感冒、上火、便秘、腹泻、胃痛、肥胖、肾虚、失眠、痛经等,解析如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来进行日常的自我治疗与保健。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本极具权威性与操作性的家庭保健必备工具书。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超值白金版》内容试读

家庭必备中成药:善用经典名方,养身防病

中成药治病养生集大成治病又养生的中成药中成药剂型的分类

用中成药养生,方便又轻松

经典老药的三大不幸:用反了、用窄了、用歪了

不要把感冒清热冲剂、肾气丸用反了

不要把五苓散用窄了不要把牛黄解毒片用歪了

>>>

上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中成药治病养生集大成

治病又养生的中成药

中成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成药,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了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

这里我们主要来看一下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狭义上的中成药。狭义的中成药,均为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的中药。相对于中药药材而言,成药省了中药煎剂所必需的煎煮时间,更因其能随身携带,不需煎煮等一应器具,故而使用十分方便。由于中成药多为已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浓缩而成的制成品,故其每次需用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而且成药已几乎消除了中药煎剂特有的异味等,因而在服药反应上,也较易被大众所接受。

当然,狭义中成药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成药成分组成、药量配比的一成不变上。由于配方既定,药已制成,故而成药往往不能像煎剂方药那样可以随症加减,这使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患者凡曾经因服用某种中成药而发生中毒或过敏反应者,必须牢记,以后不可再服用同种中成药。

中成药剂型的分类

中成药的剂型即中成药的形态,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制备中成药时,根据所用中药材的性质、所含成分、用药目的、临床需要和给药途径等,选择适宜的剂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几千年来,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剂型种类繁多,传统的剂型有丸、散、膏、丹、酒、茶、锭等,特点各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了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也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现将中成药的常见、常用剂型简要介绍如下:

1.丸剂

丸剂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最传统的剂型之

一。根据黏合剂的不同,丸剂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2.片剂

片剂是药材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分为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等,是常用的现代剂型之一。片剂体积小,用量准确,易崩解,生效快,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服用及储运方便的

丸剂

2

第一章家庭必备中成药:善用经典名方,养身防病

优点。片剂适用于各种疾病。

3.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是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是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有颗粒状和块状两种,分为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及含糖型、无糖型等不同类型。颗粒剂体积小,重量轻,服用简单,口感好,作用迅速,多用于补益、止咳、清热等作用的药物。

4.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传统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有效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或不耐高温,或剧毒不易掌握用量,或贵重细料药物适宜制成散剂。

5.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是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的特点。有滋补调理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6.软胶囊剂

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等囊材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于囊材内制成的剂型。特点与硬胶囊相似。硬胶囊和软胶囊经过适宜的方法处理或用其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工,使囊壳不溶于胃液,但在肠液中崩解释放活性成分,为肠溶胶囊。

7.糖浆剂

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缩蔗糖水溶液。它是在传统的汤剂、煎膏剂的基础上,吸取西药糖浆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成药剂型。因含有糖,可以掩盖某些药物的不适气味,便于服用,适用于小儿及虚弱病人服用,尤多见于小儿用药,但不宜用于糖尿病患者。

8.合剂

合剂是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的合剂又称口服液。合剂既能保持汤剂的特点,又能避免汤剂临时煎煮的麻烦,便于携带、储存和服用。口服液的浓度更高,常加入矫味剂,因此用量小,口感好,作用快,质量稳定,携带方便,易保存。

9.膏药

膏药是根据药方,将药材经食用植物油提取,再加红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又名黑膏药。膏药有通纳药量多、药效释放持久等特点,多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疾病,

10.丹剂

丹剂是水银、硝石、雄黄等矿物药经过炼制、升华、融合等技术处理制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为传统剂型。大多含水银成分,常用以配制丸散供外用,具有消肿生肌、消炎解毒的作用。部分丸剂、散剂、锭剂品种多以朱砂为衣,因气色赤习称丹,不属于经典丹剂范畴。

11.锭剂

锭剂是药材细粉与适量黏合剂如蜂蜜、糯米粉,或利用药材本身的黏性制成规定形状的固体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作用与糊丸接近,外用多用水或醋磨汁后涂敷患处。锭剂型大多做噙化之用。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12.胶剂

胶剂是以动物的皮、骨、甲、角等用水煎取胶质,经浓缩凝固而成的固体内服制剂。胶剂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为补益药,适用于老年人、久病未愈者或身体虚弱者,可单服,也可制成丸散或加入汤剂中使用。至今胶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广泛使用。

13.膜剂

膜剂是药物与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薄膜状制剂,为中成药现代新剂型。膜剂可经口服,舌下含服,眼结膜囊、阴道内及体内植入,皮肤和黏膜创伤、烧伤或发炎表面覆盖等多种途径给药,给药剂量小,使用方便。

14.栓剂

栓剂是药材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是中成药的古老剂型。也称坐药或塞药。栓剂比口服给药吸收快,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生物利用度高。

用中成药养生,方便又轻松

很多人认为医生开处方治病,好比裁缝量体裁衣;用中成药治病,就像在服装店里买衣服穿。这个比喻很形象,因为量体裁衣固然好,可是直接从服装店里买来的衣服也很不错。既然衣服穿得是否漂亮得体,全在于挑选和搭配是否精心,那么,只要我们仔细挑选中成药,一样可以获得和汤药功效相媲美的作用。更何况,跟汤药比起来,中成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数不胜数。所以只要所选择的中成药的功效与自己身体的病状对症,那么治疗和养生的效果都是很好的。

用中成药养生,就是要利用中成药调整人的机体状态,从而增进健康、延缓衰老。中成药大都来源于千百年传承的古老方剂,都经过无数人的反复使用、反复证明,所以疗效准确、治愈率高,而且适用面非常广,副作用也很小。否则,是没有可能做成中成药来推广的。

人之所以长寿,全赖于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运用中成药养生益寿延年,实质上就是要调理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复动态的平衡状态。衰老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因此,任何一种益寿延年的方法,都需要日久天长、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药物养生也是如此,不可能

一朝一夕就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因此,养生用药抗衰老,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这也是中成药养生的原则,是千百年来历代养生家的经验之谈。

养生离不开补药,而服用补药就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应多用补益法进行调养,因为这些人的体质属“虚”,适合用补益之法养生。机体健康的无病之人,一般不需要用这种方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身体不虚,一般不可以贸然进补。有些人一见补药就服用很多,却不知这样,往往会使机体气血原有的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对人体有害,所以绝不可盲目进补。

服用补药还应根据四季的阴阳盛衰消长变化而随机进行调整。进补的目的是使人的阴阳协调,应恰到好处、不可过偏,以避免造成新的阴阳失衡,使机体又一次遭受损害。人虚当补,但虚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这就要求辨明虚实,要针对属虚的体质恰当进补。进补时一定要辨明脏腑、气血、阴阳、寒热与虚实,辨证下药平衡进补,才能取得益寿延年的功效。

在中医药养生中,中成药养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养生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对中医药知识了解得比较少,最好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应用中成药养生治病,切忌胡乱购用、乱补一气。

虚弱体质

如果自己到药店购买非处方类中成药,就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y

第一章家庭必备中成药:善用经典名方,养身防病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认真分析自己的病情,辨证施治、对症选药。而且在选好药物后,服用前应再次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根据说明书中的要求正确服用。因为中成药在用法、用量、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以及注意事项和禁忌等方面,都有讲究和要求。

然而,是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用中成药养生呢?用中医的观点来看,只有体质虚的人才适合用进补养生。体虚又可分为四大类,即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而且不同的体质,用中成药养生的方法也会各有不同

(1)气虚体质。气虚的机体,由于脏腑功能衰退,人的元气不足,常常会出现全身性质的虚弱症状。气虚证大多是因为先天的禀赋不足,或是后天有失调养,以及大病、久病或衰老所导致。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神疲力乏、心悸自汗、少气懒言、没有食欲等。这种体质适合应用补气的中成药进行滋补,比如四君子丸、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归脾丸黄芪精口服液等。

(2)血虚体质。血虚是指机体内的血液不足,致使全身的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从而出现全身性的虚弱症状。血虚证大多是由于人劳倦内伤、思虑过度,造成脾胃虚弱、失血过多。在临床中一般表现为:面色萎黄无华、唇色惨淡、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手足发麻、舌淡,等等。这种体质适合应用补血的中成药进行滋补,比如四物丸、驴胶补血颗粒、气血双补颗粒、当归补血膏、桑葚蜜膏、阿胶补血膏、健血冲剂、延年益寿精、养血生发胶囊、归芍地黄丸等。

(3)阴虚体质。机体如果精血津液亏损,就会出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的状况,进而导致机体出现功能虚性亢盛,身体中热量偏多等症状,这属于阴虚体质。阴虚证多因先天虚损,或者久病耗伤了阴液,也有的是热病伤阴所导致的。临床一般表现为: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养生中成药,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

(4)阳虚体质。如果机体的阳气不足,就会使身体功能衰退,机体从而出现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身体热量不足等症状。阳虚证大多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于调养,或者过于劳倦、久病虚损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大多为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自汗以及小便清长,等等。适宜养生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中医的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对于无病、不虚的人,一般不需使用药物。所以中药养生,重在补虚。但是要想进补,就应先看脾胃。如果脾胃被药塞满了,运化出了问题,就会虚不受补。所以很多体质虚弱的人,并没有因为“进补”而有所好转。中医认为,人体功能的兴衰,都与人的脾胃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无论食补还是药补,都必须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如果胃口不好,就会导致越补越虚的恶性循环,只能越补越糟。

阳虚体质

中成方剂中的君臣佐使

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古人总结出了“君臣佐使”方剂组成法则。《神农本草经》中概述说:“上药120种为君,主养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120种为臣,主养性命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以应人,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君药,是一方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药在一张药方中可以用一味或两味以上,但君药比臣药、佐药药味少或用量较大。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中的麻黄。

45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臣药,臣药是指药方中的辅助药物,可加强君药的作用,如麻黄汤中的桂枝。

佐药,佐药的作用有二,一是协助君药治疗一些次要症状;二是制约君药的某些不良作用,如麻黄汤中的杏仁。前者适用于兼症较多;后者适用于主药性味太偏。

使药,是指在药方中调和诸药,或纠正、减弱其他药物偏性、毒性的药物。有的使药还有引经作用,可引导全部药力直达病所,所以又称为“引经药”。如麻黄汤中的炙甘草。

由两味药以上组成的方剂,都离不开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这不仅是方剂组成的一种形式,主要在于方剂经过严密的配伍以后,能使所有的药物,在治疗上更加切合病情,消除和防止有害于人体的不良反应。如果组方不符合君臣佐使的法则,便失去了方剂在治疗中所要体现的作用。

我们拿中药成方“桔梗汤”为例,该药是主治咽喉病的成方。桔梗汤由桔梗、甘草两味药组成。中药桔梗在方中起君、使两种作用,君—清利咽喉,使一载药上行。甘草起臣、佐作用,臣一甘润生津,佐一清热解毒。桔梗能清咽利喉,故为君,它又能载药上行,故兼使;甘草甘润生津,生用又能清热,所以甘草兼臣、佐作用。虽然桔梗汤只有两味中药,却同样符合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组方原则。

中药独特的性味、归经与毒性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草根树皮治大病”。中药治疗疾病,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和功效,是古今传承的一种自然疗法。中药药材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在典籍中留下记载的,就有5000种以上。中医学理论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上古承传下来的历史文化和特点。而中药之所以叫作“中药”,就是因为这些天然的药材是按照中医学的理论进行应用,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中药”。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古人经过长期观察、使用和比较,发现广为分布的药材,由于生长的自然条件不同,各地所产的药材品质也不一样。于是便有“道地药材”之说,比如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广东的陈皮,云南的茯苓,以及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等,无论在古时还是当今,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在现代,很多在自然界中比较稀有的药材,通过异地引种和动物驯养,大大缓解了珍贵药品的供需矛盾。

自然界中的每一味中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能。这些性能主要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无毒性等几方面因素。

(1)药性可分为寒、热、温、凉性和寒热之性不太明显的平性药。药性反映药物的主治范围,就是说,寒性的药可以治疗热性疾病,热性药物可以治疗寒性疾病,平性之药寒温皆宜。

(2)药味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并能反映药物的实际功效。药味一般分为辛、甘、酸苦、咸、淡数种,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甘味可以起到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酸味可以收敛、固涩,咸能软坚散结、泻下,苦有泄和燥的作用,淡味药多能渗湿、利尿。

(3)升降与浮沉,反映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形成的趋势和走向。

(4)归经是指药物对某一经络,及其所属经络的脏腑,或对几条经络所起到的明显作用,这种药物对其他经络的作用较小,或者没有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药物对机体局部的选择性作用。哪味药物归于哪条经络,并非古人的凭空想象,而是古人实践与智慧的结晶。

(5)中药的“毒性”,在历代本草书籍中,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指的是药物的偏性,即所谓“是药三分毒”。狭义的“毒”,则是指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和毒副作用。正确认识药物毒性,在临床的具体用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中药,是避免或减缓。很多人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只不过是中药的毒副作用非常小。凡药皆有“毒”,所以在临床使用中药时,必须以中医的基础理论明确辨证,才能对证用药。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