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求真:邹逢兴纵论大学教育》邹逢兴|(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大学教育求真:邹逢兴纵论大学教育》

【作 者】邹逢兴
【丛书名】名师论教丛书
【出版社】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22
【ISBN号】978-7-5673-0592-2
【分 类】高等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邹逢兴. 大学教育求真:邹逢兴纵论大学教育.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2.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大学教育求真:邹逢兴纵论大学教育》内容提要:

首届教学名师、军队新时期教书育人先进楷模匠心力作……

《大学教育求真:邹逢兴纵论大学教育》内容试读

第一章大学的功能与管理

一、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

何谓大学?大学的性质是什么?现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在他出任校长伊始的就职演说中,就开宗明义向学生申明过:“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并在他的全部办学治校生涯中,以言论行动告诉人们,大学为了研究高深学问,必须始终坚持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如此看来,应该可以认为,大学就是聚集在特定地点,既传播、吸收、研究高深领域学术学问、知识技术,又切磋、探究、实践如何做人做事的一群特殊的人一主要是学者(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术团体,也就是历史上常叫的学府或学堂。现在,大学则是特指能提供高深学问和立德树人的教学、研究条件,并获得授权能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高等教育机构,被人们视为神圣的学术庙宇、科学殿堂。

一般认为,大学的基本功能有三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相互支撑、相互渗透。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在这三项之外还应增加一项:文化传承与创新。我认为这也很有道理。但从大学发展历史看,大学本质上是教育机构,人才培养一直是其立身之本,设立大学的初衷或说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其他功能都是逐步衍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大学的基本功能无论是上述三项也好,四项也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应是人才培养。衡量大学发展水平、办学质量的首要指标应是育人水平,后两项或三项功能都是通

2川大学教育求真一邹逢兴纵论大学教育

过人才培养来实现的,因而都应服从服务于育人,对育人起支撑作用。

大学育人的途径很多,包括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后勤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等。一句话,大学的一切工作应该说都是围绕育人而展开的。但学校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在众多的育人途径中,教学育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和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无疑是学校育人的主体工作、中心工作。而教学又有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渠道,虽然都很重要,但显然课堂教学更重要,应是教学育人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引导组织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精心教学、把书教好、把课上好、把学生培育好,应是大学的第一天职。

现代大学,尤其是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的各级各类院校,大多既有本科教育,又有研究生教育,有的还有继续教育(部队叫任职教育)。但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的立校之本。首先,本科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德智体

美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人才的整体素质乃至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素质都具有重要影响;其次,从业务上看,本科阶段主要是打好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本科教育质量不高,研究生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研究生的质量将难以提高,而大学师资队伍新生力量的补充绝大部分又都是源于研究生毕业的博士、硕士,因此,本科教育的质量不仅直接决定和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可见,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大学在抓教学中心工作的过程中理应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高度重视。

关于上述大学的功能定位、主要职责、中心工作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重要地位等,在教育部2001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等教育质量工程”)、2010年7月颁布的《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2011年7月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

第一章大学的功能与管理川3

“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做出了科学论述和突出强调。比如,“高教三十条”中特别强调:“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高校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试点。倡导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完善国家、地方和高校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制度,重点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上述文件表述的诸多思想观点,我非常赞成。因为它们抓住了当前制约我国大学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主要矛盾,牵住了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牛鼻子”。但是,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界的现状看,许多大学并没有把上述思想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政策导向和具体做法上依然存在着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殊不知,没有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哪谈一流的人才培养,哪有一流的大学!

我国目前有近3000所大学,这些大学的层次、类型各不相同。从层次上看,有“一本”“二本”“三本”之分;从类型上看,有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分。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定位、肩负职责有所不同,在办学履职过程中,对大学几大基本功能的主次轻重关系的处理应该有明显区别,为了克服同质化现象,防止低水平重复,国家理应探索对大学分类指

4Ⅲ大学教育求真一邹逢兴纵论大学教育

导和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引导大学合理定位,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乃至不同地区的大学科学地、有区别地办学治校,形成有各自优势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但是,既然都是大学,就有其共性,这个共性就是相同的基本功能和主要职责、根本任务。

综上所述,大学的核心功能是培养人才;根本任务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能满足国家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新型人才。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全面深化、整体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在办学理念上,则要努力做到“校以教(学)为本,教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生以本(科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夯实高等教育的基础,把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历史性跨越的战略构想落到实处,变成现实。

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之我见

大学的管理体制包括管理学校的机构体系、职能体系、人员体系、制度体系和对学校的人、事、物实施有效管理的机制等。显然,大学的管理体制是学校履行办学职责、实施质量管理与控制、完成各项功能的重要依托。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合理,对大学能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校肩负的人才培养各项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得早在1999年8月4日的《教育文摘周报》就登载消息称,教育部正在酝酿建立大学教育职员制度,实现大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改变我国教育管理职务与教师职务相互兼任的现状,表示今后教育职员将不得同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当时正值《南方周末》结

第一章大学的功能与管理川5

合中科院的科技队伍分流、科技人员下岗,开展科技界的阵痛大讨论,引发了知识界、科教领域关于科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和热议。我和周围许多同事看到这一消息后,都不禁拍手称快,齐声叫好,并且希望这一大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举措早日出台,尽快实行。然而很遗憾,已过去20余年,这项改革举措仍没在人们的热切期盼和千呼万唤中出台。

在此,我谨就大学的管理体制改革谈四点见解。

(一)关于大学管理的领导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管理出现过“专职化”管理和“双肩挑”管理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哪种更好、更符合国情,不妨用实践效果来说话,即先从实践效果出发对它们的利弊做个简单分析。

1.“专职化”管理之利名显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大体上实施的是管(理)教(师)分离、(行)政学(术)分开,大学领导职业化的管理模式。实际上,那时的院校领导中,许多都是教育管理的内行,是从事教育管理的专家,不少甚至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兼政治家、军事家。他们既然当了一校一院之长、一系之主,就全身心地投人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育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领导艺术,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广夫教师教授)的积极性、创造性,为

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当好后勤、做好服务,以使自己领导的单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己任,而决不会去为自己取得什么教授、博导、院士(那时叫学部委员)之类的头衔、桂冠、名分而分心,不与民争利。

事实证明,这种管理实践有很多成功案例。当年蒋南翔领导的清华大学,陆平领导的北京大学,陈赓领导的“哈军工”,匡亚明领导的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李昌领导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这样一批由“专职化”领导管理的高等学府,哪个不是名震中外的名牌大学呢?这些领导普遍认为,办大学要依靠教师,特别是学有所长、学养深厚

6Ⅲ大学教育求真一邹逢兴纵论大学教育

的老教师,一所大学水平的标志不是看别的,而是看学校拥有教授的数量和学术水平,如果没有可观数量的高水平教授就不成其为大学。因此他们都很尊重人才,求贤若渴,都能推心置腹地、真诚地和专家教授交朋友,充分依靠专家教授来治校办学,而从不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

这些领导们,个个都被所在学校的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许多知名学者、教授视为知音、良师和益友,个个都留下了很多有口皆碑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他们的人生态度、超人胆略和高尚人格。同时,广大师生员工还普遍认为,这些领导们大都具有教育家的眼光眼力、政治家的智慧魄力和独特的教育思想理念,彰显出他们无私无畏、高瞻远瞩、敢为人先的远见卓识和担当意识。

就以“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大将为例。

陈康为创办和办好“哈军工”而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求人才”“勇于担当用人才”的珍闻逸事,早已被“哈军工”和军队教育界传为美谈佳话,载入了中国教育的光辉史册。他1952年受毛主席、周总理之命,从抗美援朝志愿军代司令员之位,调任“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首先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教师队伍和教学大楼。为解决这两大困难,他一方面像战争年代指挥大战那样,雷厉风行指挥他的得力助手们奔走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南京、武汉、长沙等全国各地,

四处联系求援;另一方面,凡遇到难题,他都亲自出马,给当时有关主管部门和有关省市的军政要员们打电话或登门拜访,取得各方理解和支持后,再让助手们去具体落实。被他亲自找过的国家政府部门有财经委、财政部、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建筑工程部等十几个部门,省(部)级领导、军队领导有陈毅元帅(当时任上海市市长兼市委书记)、各军兵种司令员等。他甚至还多次去中南海谒见毛主席、周总理。他无论找谁,都是一路畅通,得到的都是无条件支持。其尤其传为佳话的,是他追到卫生间找周总理的传奇故事。为解决“哈军工”开课急需的教师问题,他必须想方设法从各地大学、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