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神学》(美)蒂利希(Tillich,P.)著;陈新权,王 平译|(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文化神学》

【作 者】(美)蒂利希(Tillich,P.)著;陈新权,王 平译
【丛书名】人人丛书
【页 数】 270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 1988.08
【ISBN号】7-5008-0283-8
【价 格】2.45
【分 类】宗教文化
【参考文献】 (美)蒂利希(Tillich,P.)著;陈新权,王 平译. 文化神学. 工人出版社, 1988.08.

图书目录:

《文化神学》内容提要:

《文化神学》内容试读

第一部分

基本思想

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一旦有人就宗教说些什么,立刻就会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洁问。一些基督教神学家将会这样发问:在这里,是否将宗教看成了人类精神的一种创造性成分,而不是将之看成神的启示的一件礼物?如果回答说宗教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他们将掉头而去。与此同时,一些世俗的科学家将这样问道:宗教是否将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永久特性,而不是被看作变化着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条件的结果?假如回答说宗教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必要方面,他们会象神学家一样掉头而去,不过是朝着相反的方向。

这种情形显示了我们集体意识中如精神分裂症

一样的分裂,这种分裂驱使当代心灵对宗教作不合

1

理的、强制性的肯定和否定,并以此威胁着我们的精神自由。无论在宗教方面还是在科学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对宗教的强制性的拒斥。

那些否认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成分的神学家,他们实际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在他们看来,宗教的含义是:人类接受某种不是源于自身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可以被给予人类并能成为人类的支柱。这些神学家确认,人不可能使自己与上帝发生联系,必定是上帝首先使自己与人相联。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神学家的基本思想,即,宗教不是人类精神(小写字母开头的spirit)的产物,而是神灵(大写字母开头的Spirit)的馈赠。他们会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在自身及其世界的范围内是创造性的,但与上帝毫不相干。对于上帝,人是被动的接受性的,并且仅仅是接受性的,他没有使自身与上帝相联的自由。他们还会补充说,这就是由保罗·奥古斯丁、托马斯、路德和加尔文发展起来的有关意志奴役的经典教义的内涵。面对这些论据,我们一定会问:将宗教看成人类精神的一个方面是否恰当?

来自相反方向的批评也持有自己的有根有据的观点。这种批评来自人类的科学方面,诸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持此种批评意见的人强

2

生活的一种特殊机能,而是人类精神生活所有机能的基础。这个论断由于对诠释宗教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论断中所包含的术语逐一加以评论。

宗教不是人类精神的一种特殊机能。历史告诉我们这样一些故事,宗教如何从一种精神机能转向另一种精神机能,以寻觅家园;宗教又如何不是被这些机能拒绝就是被它们吞没。宗教趋向于道德机能,开始敲击道德机能的大门。可以肯定宗教将被接纳。道德不是宗教的至亲吗?它怎么会拒绝宗教呢?的确,宗教没有被拒绝,而是被收留了,但它是作为一个“穷亲戚”被收留的,它被要求服务于道德,以求在道德领域挣得一席之地。只有当宗教有助于教化出虔诚善良的公民、丈夫、儿童、雇员、官吏和士兵时,它才会被接纳。一旦宗教提出自己的要求,它就或是被强迫闭嘴,或是作为道德上的多余且有害之物而被摒弃。

这样,宗教必须四处寻找人类精神生活的另一种机能。它被认识机能吸引住了。宗教是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神话想象和神秘直觉,这似乎为宗教提供了一个家园。宗教再度被接纳了,不过是作为纯认识的附庸而被接纳的,而且仅仅是一个临时

5

附庸。纯认识,为它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功所加强,很快就放弃了它对宗教的半心半意的接纳,宣称宗教与认识毫无关系。

这样,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宗教再次变得无家可归,它又得四处找寻另一种精神机能以参与其中。它找到了一个,这就是审美的机能。为什么不试着在人的艺术创造力中去寻觅地盘呢?宗教通过宗教哲学家自问。艺术领域通过古往今来众多的艺术家,以一种充满热情的态度作了肯定的回答。艺术领域不但约请宗教参与其中,而且承认艺术就是宗教。但这时宗教犹疑不决了。在宗教改造现实的同时,难道艺术不表现现实吗?甚至是最伟大的艺术品中不也存在着现实的成分吗?宗教记起了它与道德和认识领域的古老联结,与真和善的古老联结,于是,它抗拒了那种将自身消融在艺术中的诱惑。

那么,宗教向何处去?人类精神生活的所有领域均被审视,没有哪部分可以为宗教提供一个适当地盘。因此,宗教转向那种伴随着人的各种活动、伴随着人类精神生活各种机能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情感。宗教是一种情感,这似乎是宗教的四处飘零的结束。这一结局受到所有那些想使认识领域和道德领域摆脱任何宗教干涉的人们的极力喝采。假如

6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