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建设》韩汉君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建设》

【作 者】韩汉君作
【页 数】 292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21.07
【ISBN号】978-7-313-25043-8
【价 格】96.00
【分 类】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上海
【参考文献】 韩汉君作. 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1.07.

图书封面:

图书目录:

《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建设》内容提要:

本书从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和业务层面)的视角,研究上海在金融中心建设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通过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功能完善,达到基本建成金融中心的目标。本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有基础出发,首先分析上海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包括金融中心布局、金融产业、金融技术(互联网发展)等方面;其次,从理论上研究金融创新、金融功能与金融中心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从金融制度创新、资本市场创新、金融国际化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控制等方面深入展开分析;最后,研究

《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建设》内容试读

第一章

导论: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1990年开始到2020年基本建成的进程,并展望2050年发展前景。本书的研究逻辑是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功能完善,进而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因此,本书从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层面的创新)的视角,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通过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功能完善,达到基本建成金融中心的目标。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金融市场规模拓展取得一定成效之际,努力推进金融市场功能的建设,但功能建设的进程比较缓慢、成效不显著,其主要原因是上海金融创新不足、市场深化发展不足,具体包括:①在一定程度上市场机制作用受到较多约束以致扭曲,行政干预和过度管制现象比较严重;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存在短板,即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足,导致市场体系结构存在缺陷;③金融市场总体创新能力不足。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必须从金融创新从而市场深化发展的角度,提高市场发展质量、完善市场体系结构、提高市场创新能力。

第一节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中心建设理论的提出

学界通常认为,最早对金融中心加以研究的是英国学者Powell(1915)。他

001

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建设

在其著作《货币市场的演进:1385一1915年》中对几个世纪中英国银行不断向伦敦聚集的过程进行了记录和分析。此后,Vernon(1960)在对纽约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进程进行研究时,提出了金融机构聚集的原始动机,并认为这种聚集提供了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便利,吸引了那些以较快的互动速度为必要条件的行业、公司或金融机构的聚集,能够促进为熟悉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客户关系。尽管这些研究并未专门提出金融中心的概念,但是已经对客观存在的金融集聚事实进行了刻画和描述。

Kindleberger(l973)所著的The World in Depression被公认为金融中心研究史上的开山之作。该书首次界定了金融中心的概念,列举了金融中心的基本要素,并运用集聚理论分析了金融集聚的成因。他认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选择特定区位的初衷是出于规模经济。由于存在自我加强式的外部规模经济,金融部门集中在某一区域内能够提高市场流动性,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因而对于金融参与者而言更具吸引力。金融中心形成后,个人或企业的储蓄与投资可以跨时跨地结算。银行与金融中心充当了资金交易的中介,而国际金融中心则提供了专业化的国际借贷和国家之间支付的服务。此后,

Kindleberger(1974)对金融中心的成因及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银行和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的集聚,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具有显著的聚集效应,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他还从节约周转资金余额、提供融资和投资便利的角度,分析了金融机构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对金融中心形成的促成机理。

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中心在全球各地大量出现,研究者开始尝试对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进行度量和分类。Dufey和Giddy(1978)根据不同金融中心的主要业务类别将金融中心分成了三类:传统中心、金融埠口、离岸金融中心。

McCarthy(1979)则将记账型金融中心与功能型金融中心做了很好的区别。

Reed(1981)较早设立了金融中心指标体系,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全球80个国际金融中心和地区性金融中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些金融中心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特征。他设立了9个金融和银行指标对76个金融中心进行比较,并使用分层辨别式分析方法确立了主要变量,并对金融中心进行评估和排序。他将金融中心分成省市一级的金融中心、国内地区性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性金融中心5个等级。这5个级别既可以是某个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也可以是世界上同时存在的金融中心的不同级别。Prk

002

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建设

然产物,地区经济增长必然形成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刺激金融服务供给,从而导致金融机构扩张和金融市场扩大。根据早期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决定了当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时,金融业也将在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从而也就使得金融中心的形成成为可能。Rostovo(1960)将经济社会发展分为传统发展阶段、经济起飞前提阶段、经济起飞阶段、经济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六个阶段,其中阶段之间的演进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在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主导产业要趋向服务业时,金融业将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这时就必然会在一些地区出现金融中心。根据Gras(1922)提出的都市发展阶段论,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商业阶段、工业阶段、运输业阶段和金融业阶段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金融业处在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与其余三个产业相比,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因此,Grs(1922)将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集中度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考虑到早期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政府还没有形成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或直接干预的惯例,因此金融中心演进形成论对于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二)金融中心政府扶持论

这一理论分支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必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从而金融中心的形成也可以通过政府扶持来实现,通常认为东京和新加坡是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该理论主张一个经济体可以率先发展金融市场,从而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增加储蓄刺激投资,最终推动经济发展。在这一理论主张下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有意识建设的结果,而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演进形成。根据这一理论体系,政府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包括:①对金融中心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发展目标与方向;②拟订有关金融改革草案,推动一国金融体制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③由于在这一理论下,本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并不完备,政府一方面需要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外国金融机构进人,另一方面需要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以便构建新的金融市场或开辟新的金融业务领域;④需要进行有效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对违法违规的操作进行惩处,达到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金融市场的目的。

004

第一章导论: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金融中心的决定因素

无论是市场自发演进还是政府扶持,金融中心的成功形成最终都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是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的基础。足够大的经济规模能够提供大量的经济资源,从而保证金融服务聚集的持续性。经济规模也能确保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对金融中心形成巨大的金融需求,进而促进金融机构竞争和创新,最终实现金融中心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扩散性使得该国该地区,甚至该金融中心能够辐射到的周边国家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目标。实体经济是金融资本的服务对象和载体,如果不与产业资本相结合,金融资本就无法持续发挥其作为资本的属性,因而无法在长期内实现聚集,金融中心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

(2)该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是形成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金融中心最重要的特征是金融机构在该地的聚集。金融机构数量的多寡决定了该地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竞争水平,反映该国或地区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要求金融市场体系的多样性和完备性,具体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Kindleberger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认为,一旦金融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其必然以众多的金融机构和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的面目出现。金融机构的聚集和多元化一方面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提高金融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创新,为金融机构实现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

(3)区位优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客观条件和物质保障。与经济产业集聚中心的形成相仿,金融中心的形成也离不开所在地理位置赋予的自然条件,实际上是区位优势竞争的结果,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等城市的交通位置优势在其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金融中心必然是金融企业选择业务开展的地方,因此金融中心在选址时需要考虑该地是否便于开展金融及商贸活动。处在交通枢纽位置且有广阔腹地和宜人气候的城市往往具备了成为金融中心的自然条件,而处在合适的时区以及国际交通枢纽位置的条件则能够保证其金融市场交易的延续性,这样该城市就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除此之外,成为金融中心的城市还应具备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如先进的通信设施、发达的交通条件以及合理的城市规划等。

1005

···试读结束···

阅读剩余
THE END